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ISA再获第一,学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7 16: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ISA再获第一,学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熊丙奇
2012年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成绩公布,在时隔三年之后,第二次参加测试的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等三个领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13分、570分和580分,在全部参与评测的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评测结果同时显示,上海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参评国家(地区)中位列第9位,但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远高于OECD平均的7小时左右,位列第1位。

虽然有教育人士一再强调,PISA与我国内地的考试不同,考题更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这反映上海学生的素质教育推行不错。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PISA还是书面测试,考察的还是知识教育的内容,这只能反映出知识教育的成果,而无法考察出学生的人格、身心情况。另外,作业时间同时位列第一,更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改革,在成绩面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在上一次上海学生获得PISA第一后,国外有很多官员、学者对上海的基础教育十分感兴趣,也曾前来和我交流。这些官员、学者“学习、考察”后发现,他们根本学不了也不愿意学上海的做法,原因是,他们发现很多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几乎是他们国家学生的一倍甚至两三倍之多,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们全部把时间(学校内的时间和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而且是几门主要功课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而他们国家的学生,一年在学校的时间,只有180天左右,校外的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属于学生的,而且,就是在学校的学习,也不是全部用于学科知识学习,也不是集中在少数核心科目。如果他们要求所有学生都相上海学生一样投入学习,家长会反对、学生会反对、教师更会反对,这是培育考试机器而非真正的育人。

再者,我国学生被纳入一个分数跑道比拼,国外的学校却并非如此。需要注意的是,片面追究分数,让我国学生负担沉重,而且教育焦虑严重。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就是一名学生考了80分,可如果他是班上最后一名,也将被“淘汰”。这是何等的压力?有一些人对上海薄弱学校的提升很赶兴趣,用的例子是经过教育者的努力,有80%的学生上了大学本科,而了解中国高考录取制度者会明白,每年的录取计划是一定的,一个学校的录取比例提高了,意味着其他学校的录取率也就下降了——这是竞技教育,而非让每个学生自由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

进一步说,中国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到了学习上,甚至不惜付出缺乏睡眠、体质下降的代价,以获得分数竞争的优势,而国外学生只把25%~40%的时间用到学习上,有大量的自由生长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投入锻炼之中,如果中国学生还不能在PISA中取得第一,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付出的精力,国外基础教育就是向我国内地学,也只是在目前的基础上,略微重视知识教育,提高一点比重而已,而我国教育的问题是,除了知识教育之外,其他的教育都存在残缺,甚至空白,需要补的实在太多。

    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希望教育管理者、办学者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除知识教育能拿得出手之外,其他的教育,欠债太多,如果只关注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其他其实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这样的教育很难让公众满意。大家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过去五年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以20%的增幅快速增长,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的低龄留学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为何PISA测试第一、基础教育如此之好,还会有那么多学生放弃而选择读国际班或出国留学?

上次测试之后,上海学生获第一但负担沉重,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推行了学生减负,设立了绿色评价体系,客观上说,校内的负担一定程度减了下来,但这只是校内减负,与之对应的是校外增负。总体而言,由于中高考制度未变,学生的学业负担依旧沉重。

参加PISA测试,对于我国内地基础教育来说,是增加和国际教育交流的机会,不应该把目光盯着测试成绩,而应该通过测试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与不足,向国外基础教育学习先进之处。事实上,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严重的应试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问题严重、生命教育缺失等问题,国家层面已有深刻认识,于是提出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一系列改革设想,期望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老师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个性、兴趣发展。

上海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应该率先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如果满足于PISA获得第一,而且一直想捍卫第一,继续维持眼下的教育局面,那么,是难以有改革的动力,让我国基础教育真正融入国际化竞争的——国际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个性化、多元化、选择性。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国际学生测评结果公布 上海学生学习能力全球最强2013年12月0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宗禾



上海学生从小就接受各种补习。(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国际学生测评结果公布
3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一次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结果公布,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三个领域再夺全球第一。来自东亚国家(地区)的学生包揽了前七名。
上海学生成绩远超平均分
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统一发布了2012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表现优异,以数学613分、阅读570分、科学580分,在所有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86.8%的学生达到或超过了OECD平均成绩,接下来是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韩国、中国澳门、日本。
据新华社报道,历次成绩靠前的芬兰下滑至第12名,在芬兰国内引发热议。此次排在芬兰前面的除了亚洲七地外,还有列支敦士登、瑞士、荷兰和爱沙尼亚。美国中学生表现一般,在全部65个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居中游。
由于PISA已经发展为一项具有权威性的研究,因此PISA的测试结果得到了世界各地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经合组织(OECD)依据PISA等研究结果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对各国政府很有影响力。
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数学。上海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端成绩、平均成绩和低端成绩三方面都全面领先。其中,86.8%的学生达到或超过OECD494分的平均成绩;高端学生成绩为765分,低端学生成绩为435分,分别比OECD高端和低端平均成绩高120分和91分。
“亚洲学生实力超群”
法国《世界报》称,代表中国参评的上海,其中学生数学水准获评613分,远高于各国平均分494分。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对此《世界报》感叹:“亚洲学生实力超群!”法国数学教学专家雷米·布里斯奥说,“法国学生还掰着手指头数数呢,中国学生早就心算出来了”。法国中学工会联盟负责教学事务的秘书长热拉尔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比法国学生更加努力,而法国竟然禁止给学生留家庭作业。”
不过,负责PISA项目的媒体联络员夏博尼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说,尽管中国上海排名第一,但中国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点,并正积极缩小地区差异,上海等大城市将最好的师资力量派到偏远地区的学校挂职,以提高那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课业负担世界第一
以数学为例,上海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位于第9位。但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列第1位,几乎相当于各国平均值的2倍。
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学生每周做作业时间长的关键原因在于校外,其中占据学生最多时间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私人家教,以及校外辅导机构开设的辅导班。
对此,项目组秘书处负责人陆璟介绍,做作业对于提高成绩非常有效,但并非越多越好。上海的数据结果表明,算上周末,上海15岁学生平均每周最佳作业时间在11小时左右。“在最佳作业时间内作业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但是超过最佳作业时间后成绩提高程度很小。”专家呼吁,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减负不仅是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宗禾)
新闻分析
缺少思考型、研究型作业
数学太好有必要吗?
除了进行测试,PISA测试规定所有参加测试学生都要参加一份问卷调查。问卷中的一些指标也因此暴露了上海教育的一些“短板”。比如在回答“老师是不是经常布置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时,选择“是”的上海学生仅有31.1%。这说明学生作业以对错为主,缺少思考型、研究型作业。
测试结果给教育主管部门带来什么启示?

在OECD国家,数学学科若有25%的人可以达到5、6级的最高级就让人很满意了,而上海高水平学生多达55.4%,“是否可以让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去发展其他的潜能?是否需要那么多数学学得好的人呢?”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PISA项目组负责人张民选表示,这些都是接下来政府部门要思考的问题。(宗禾)
新闻背景
PISA是什么?
PISA主要研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不是对课程内容的考核。它是以抽样方式对教育系统的整体评价,不针对学校和个体。它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时的金牌争夺赛, 不是高考状元式的选拔赛,也不同于一般的学业选拔考试。(宗禾)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0:51:53 | 只看该作者
南桥:上海教育现在究竟有多牛?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12月初公布的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测评结果,上海学生数学613分、阅读570分、科学580分,在所有6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一。此消息在美国发布之后,引起了不少争论。美国教育部负责人邓肯称,排名不佳的美国教育“停滞”了。

美国网友对PISA结果的评论五花八门,有的质疑这些测试的效度和信度。但更多地人是在哀叹美国教育的衰落。CNN上有位读者自嘲说:学数学和科学干什么,应该学习如何发明创造(比如新的鸡尾酒配方),如何发挥想象力(比如吸毒吸高让思绪飞扬),如何使用工具(比如自动武器)。美国教育界有一种唱衰强迫症,每隔一段时间发作一次,但总是衰而不败,僵而不死,详见拙文衰而不败的美国教育。

但相对而言,上海教育界的成就值得肯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勤劳和投入,使得他们在这样的考试中出类拔萃,可喜可贺。上海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务实,教育领域的改进总是“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没有什么喧哗与骚动。比如最近一波给英语降分的风潮,上海就没有去出风头。上海可能也是中国最好学的城市,各种交流项目不断。

但颇具讽刺性的是,上海的教育也非常西化,很多地方向美国学习,很多中产家庭一门心思考虑送孩子去欧美读书, 逃离“大环境”。现在美国却要向上海取经。这种相互的“仰慕”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气象预报员根据印第安人拾木柴判断,很快就要降温。而印第安人则说得加紧拾木柴,因为气象预报员都说要降温了。各国教育均有得失。比如美国过分强调“高端技能”,而瞧不起基础知识,事实上后者也是“高端技能”的“基础设施”,不可偏废。中国如上海这些发达城市,也在学习西方在教育上的先进理念。在动态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教育的相互校正,会越来越寻常。不同国家的教育,如同两架交战的战机,在空中位置会不停变化,又相互追逐。

不过,上海并不能代表中国,从资源、师资、视野诸多方面来看,很多内地城市和乡村与上海相去甚远。CNN发布了PISA考试结果的消息后,我有一个长期旅居中国的美国朋友,立刻发信过来给我大发牢骚。他说中国在忽悠全世界,把自己最好的城市拿出来跟不同国家比较,为什么不去其他省份抽样调查?我想这更多是美国拿中国作假想敌,刺激自己的教育改革。我过去在西弗吉尼亚,就曾听到该州督学访华之后,回来猛夸中国教育现状。他的描述我在下面听了忍俊不禁,很多他描述的现象,在我听来,是校方特意摆出的形式而已。

这位美国朋友又表示,中国有一种“黑匣子情结”,喜欢隐瞒真实面目,只给外人看自己最好的,其他的就藏住不让人看。他认为这是面子文化的影响。早在80年代,他曾想了解中国人英语教学的实况。中方人员安排他去最好的某实验中学去看,他说不,他要去看看一般的学校普通的学生如何学习。然后中方就没有下文了—— 根本不想把普通的一面展示给他。这种批评还是颇到位的。中国在时代广场做的形象宣传,就只有一些中国的精英人物出场,普通人一个都没有。在PISA这种国际测试中,为什么只拿出上海的成绩,而不让其他地方的成绩曝光?窃以为,比争国际第一更重要的,是发现国内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差别所在,取长补短,让国内整体教育水平上一个台阶。由于取样不合理,PISA这种测评结果,对于国别比较几乎没有多少意义。

此事也事关教育公平。中国不但只送了上海的成绩,连上海的暂住人口考试成绩都没有计算。在美国,一个常见的认识是社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由于资源充裕,学生更有可能在学业上出色。出于平等求学权利的考虑,美国法律不允许学校拒收任何学生。我刚来的时候,房子还没有找好,我们一家暂住在汽车宾馆。开学的时候我仅凭并无多少法律效果的购房意向书,照样可以就近让孩子入学。当时我们还收到学校一份说明,说德州有法律规定,学校不许因任何原因,拒绝无固定住所家庭的学生。这包括无家可归者的孩子、非法移民的孩子、附近空军基地来去匆匆的军人子弟等。在我们这个城市,南边为因为房价高,白人多,学区最好。而我们这边的学校,白人是少数,黑人和墨西哥人占据了大多数。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往往低于白人。近些年来,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残障学生,也被融入到普通公立学校课堂之中。任何国际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也是算在内的。

另外,上海孩子的学习时间更长。平均每周作业时间是13.8小时,是其他国家一倍甚至更多。这样一来,如果上海集中精力去做其他一些事,拿国际第一也不会让人多惊奇。我想真正合理的比较,是双方投入对等,抽样随机。否则我们没法判断结果的差异,是因教学方法,还是因为时间和资源投入的不同?还是以上答案都正确? 在这个问题尚未厘清之前,中国学校骄傲自满也不必要。但是我知道,中国教育界也不太重视此考试结果。2009年的测评之后,上海也颇领先,当时国内评论界欢呼者极少,大部分人还是对这种结果将信将疑。

作为一个家长,我觉得在孩子尚未有明确发展方向的时候,“学什么”的问题,远比指定科目学得好不好重要。前者关系到我们要做正确的教育,如同管理上说的do the right thing, 这比把学校指定课程学好(do things right)更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衡量什么,最终就会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对于一个人素质的全面了解。教育的真正大考,不是这种国际竞赛,甚至不是孩子们五年十年后的SAT或高考,而是十五年二十后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 这才应是教育者和家长更需要琢磨的问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34:34 | 只看该作者
中教评论:PISA测试夺冠的冷思考
 2013年12月06日 作者:若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2月3日公布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上海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领域均取得最高成绩,继2009年PISA测试夺冠后再度夺魁,引发国内公众乃至国际社会的瞩目。

  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两度夺冠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印证了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方面的进步。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足够的自信,我们不仅有历史的传统优势,而且正在不断进步。我国政府正在以最大的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身边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优质学校,绝大多数校长和教师非常敬业。

  然而,PISA作为一项对义务教育成效进行纵深化透视的国际评价研究项目,其折射出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课业负担重是PISA测试为上海学生提供的第一张X光片。报告显示,上海学生上课时间平均为28.2小时,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九位。对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时间,上海学生每周需花费13.8小时,不仅远远高于OECD平均课外作业时间4.9小时,是其2.8倍之多,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不到10小时也高出一大截。高负担与高成绩相伴相随,成为上海PISA测试的显著特点。

  PISA报告也清晰地指出了上海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薄弱点。对于“老师经常布置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这个测试项目,回答“总是或几乎总是”和“经常”的上海学生比例仅为31.1%,大大低于OECD各国平均值53.3%。在“老师让我们解释我们的解题思路”方面,上海也低于OECD各国的平均水平。

  常识和经验告诉人们,无法隔断高成绩与高负担之间的密切联系。换句话说,上海学生的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表现优异,付出的是学生课内外作业负担重的代价。至于教学高负担会对学生的好奇心、持续学习的能力、天趣童真带来怎样的损害,并没有更多考虑。

  走进一所初中聆听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介绍,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内容:学业考试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和平均成绩达到地区中等偏上水平,重点高中录取线学生比例超过三成……校长引以为豪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课业负担情况则语焉不详。在升学目标导向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缺乏对课外作业时间长度进行统计、排名、分析的动力,放任学校和老师布置作业。

  富兰克林曾写过一篇文章,回顾小时候付出很多钱买回一只哨子的经历,告诫人们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大的代价。倘若我们能从上海PISA测试报告中找出我们的劣势和缺陷,对未来的教育决策提供借鉴,其意义同样是巨大的。PISA报告指出了上海基础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高负担。或许,将学生课内外学习时间经常性、制度化地纳入分析视野,重新盘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功利化做法,正是当下我国教育界迫切需要做的事。(若何)

    《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6日第1版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6:14:48 | 只看该作者
杨东平: PISA上海第一的感想
发布时间:2013-12-15
这个PISA,不是意大利馅饼,也不是斜塔,而是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学习成绩评估项目,测试对象是各国15岁的学生,项目为数学、阅读和科学(理科)三项。

2013年12月8日,OECD组织全球同步发布PISA2012测试结果,上海没有悬念地蝉联第一:数学613(比第二名新加坡高40分)、阅读570(比第二名香港高25分)、科学580(比第二名香港高25分),各项都比平均值高出一倍以上,更是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图1    PISA2012中国上海与美国的成绩


信息传来,普大喜奔。自2009年上海首次取代芬兰夺冠后,上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品牌,引致世界各国纷纷探讨“上海第一”的秘密。

上海市教委尹后庆副主任总结为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在世纪之交启动的“二期课改”,注重创造意识、批判性思维、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二是上海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通过建立教育集团,创建委托管理机制,中心城区和郊区的结对发展达到优势互补学校均衡。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形成市、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四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注重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图2 哈佛大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超越上海》中文版,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1年,哈佛大学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塔克主编的《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对“上海第一”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是制定一套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改革目标;二是改革必须触及文化传统,教育要跟上社会的变化;三是关注“学”,关注学习其实就是真正的“回归基础”;四是一套协调而全面的改革方案;五是一个有能力,有权威的行政中心;六是高利害的公开考试;七是相关的行政问责、社会问责和专业问责制度。

这些原因都是重要的,尤其是中国特有的教研系统、教师培训,以及与教师、校长待遇挂钩的绩效评价。此外,我还有一些感受。

1、东亚国家的特殊优势

不能不说,重视纸笔考试的东亚国家在PISA测试上具有某种文化优势。

65个参加测试国家中,三个项目进入前十的国家(地区)共16个,其中上海、香港、台北、澳门、新加坡、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8个;其它8个国家为芬兰、爱沙尼亚、爱尔兰、瑞士、波兰、加拿大、荷兰、列支敦士登。进入前五的几乎全为亚洲国家,仅芬兰为科学第五。获得佳绩的大国仅加拿大。

图3   PISA2012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三项成绩


2、上海解决打工子弟教育的成就

一个地区学业成就整体较好的关键,是托起和抬高了底部。上海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改造、提升薄弱学校之外,还有一个最低的底层,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他们也是PISA测试样本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上海做得比北京等大城市明显要好,从而打破了“弱势、低表现、低水平的学生在参与和动机之间的螺旋式下降”。

3、另一个世界第一

在学业成就之外,PISA2012上海还获得了另一个世界第一:课业负担最重。

上海学生为每周作业时间平均为13.8小时,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7小时,是香港、澳门、台北的两倍多,是韩国、芬兰、捷克的四倍多,为全球第一。

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上海学生每周校外学习时间平均为17小时左右,远远高于OECD的平均值7.8小时。

上海学生每周校内上课时间平均为28.2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位于第9位。

图4   PISA2012不同国家的作业时间和课外学习时间


4、数学成绩第一的背后

上海学生数学第一的背后,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因素。一是我国数学教材的难度相当高——如果不是最高的话,因而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几乎每一个中国小学的“差生”到美国都会被视为数学天才。此外,本次测试显示,中国学生参加校外数学补习的比例最高,超过香港、台北、澳门。这既反映了中国学校重视和独尊数学的传统,所谓“重理轻文”的价值观;也从一个侧面显示数学的难度过高,相当多的学生必须通过课外补习才能胜任学业。


在以上观察之外,还有几个基本评价。                        

1、  上海永远第一

由于上海基础教育的优势,加之适应了PISA的题型,针对弱点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并在上海中小学中引入了类似PISA的绿色学业成就评价,可以预测上海的PISA成绩会越来越好,将如同中国乒乓球那样,成为一马当先、难以超越的领跑者。

2、  PISA没有考什么?

PISA评估的主要是学科成绩,与基础教育学业成就不能简单划等号。那些更为重要的指标,如身心健康、体能、社会化程度、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艺术欣赏、生活能力、近视眼等等,都不在PISA的评价之列。如果考核这些内容,上海会第几呢?恐怕要垫底了。

3、  上海不等于中国

2009年的PISA测试显示,“陪练”的浙江、江苏等成绩也很好,与上海相当接近,是中国教育的“第一梯队”。

图5 PISA2009浙江的成绩和与有关国家的比较

然而,必须认识中国教育的“二元结构”。走出北上广,才能认识真正的中国。与“上海第一”并存的,是大多数中西部农村的另一种教育面貌,学生在严酷的应试教育环境中苦读苦练苦熬。河北衡水的万所人高中,标榜的“雪狼精神”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了适应对学生无缝隙的精确管理,有些学生因为早上来不及迭被子,高中三年未脱过衣服睡觉。安徽六安市的毛坦厂中学有2万学生,号称“亚洲最大的考试机器”。高三“全年无休”,仅周日傍晚放假2小时换洗衣物。这种教育界“血汗工厂”的存在,是完全违法的。

这两者的结合,不但可以看清中国教育的全景,而且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某种同构性——本质上都是以“时间+汗水”作为基本教育方式的。

图6 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向青春告别:高中三年长达几十米的考卷。

图7 毛坦厂中学开学的盛况

4、 上海应当向谁学习?

在2009年之前,芬兰教育一直是世界第一。现在上海成为第一之后,应当向谁学习呢?应当向日本、韩国、香港学习。PISA第二的香港,学生每周作业时间约6个多小时,是上海的一半;PISA第四、五的日本、韩国,每周作业时间仅为上海的1/4~1/3。

这一事实说明中国的确是全世界学业负担最重的国家,没有“之一”。以往经常有人说亚洲国家的应试教育、课外补习都一样,没治,看来还是很不一样。此外,证明减少一半的作业时间仍然取得较好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就像陈省身给中科大少年班的题词“不要考100分”;也许,上海的目标可以不要追求世界第一。如果上海学生的课业负担降到PISA的平均值上下,学业成绩达到第三、第四、第五,从而使学生的健康状况、人格养成、学习兴趣、特长发展等方面有更多的进步,是不是更有价值、更为符合好的教育的理想呢?

2013-12-14

【声明】本文专供教育思想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来自教育思想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22:33 , Processed in 0.2327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