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5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州市二七区举行“我们的教育梦暨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 12: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区举行“我们的教育梦暨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http://www.eqedu.net.cn/Article/dceq/2013/12/02/33582.html

来源: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论坛现场
聘请与会专家为我区多彩教育博客团队指导专家
        为畅谈教育梦想,交流写作经验,拓展教育视域,提升写作水平,进一步助推我区教师专业成长, 11月29日至30日,以“我们的中国梦暨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在长江东路小学报告厅举行。二七区教体局副局长孙岩梅,郑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各名师工作站(室)主持人,骨干教师及多彩博客团队成员共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主许锡良,国家级名师、“1+1”教育论坛知名博主孙明霞,教师之友网站创办人管季超,《教师博览》杂志社社长薛农基、副社长方新田等多位全国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他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联袂为我区教师奉献了四场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讲座,博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其中刘良华、许锡良两位教授的专题讲座以其幽默、个性的语言,通过案例介绍和经验共享,让我区教师广泛了解国内外教育和博客的趋势和发展状况;在交流研讨环节中,专家和参会教师面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沟通分享,方新田副社长就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怎样投稿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孙明霞、管季超老师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还分别对我区多位教师的博客及其撰写的优秀反思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论坛活动气氛活跃,互动热烈,掌声、笑声不断。
        论坛期间,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与论坛专家、教授座谈、沟通和交流,介绍和展示了我区在“三三”名师培养模式下所结集的精品反思集,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欣然接受我区邀请,成为多彩教育博客团队指导专家,《教师博览》杂志社授牌我区为“阅读与写作基地”。
        在中国梦·教育梦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不仅拓展了我区教师的教育视域,提升其教育理论素养和博客写作能力,也充分展示了我区基于博客的反思行走所取得的靓丽成果,进一步扩大了“二七博客现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必将打开在不同阶段创造不同风景的新格局,以博客为平台全面实现新的突破,助推“多彩教育”梦想美丽飞翔!



(图/文: 贾松云 杨红梅     责编:张琛)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njyw.haotui.com/forum-291-1.html

==《中国教研员论坛》-【特别报道】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鸣    谢:




----感谢《小学教学》杂志主编樊学兵先生向本站赠送该刊合订本;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45836199

----感谢《小学生学习报》副主编赵静老师向本站赠送10本合订本;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e0155c08

----感谢《教育时报》首席编辑代修鹏先生向本站赠送5册合订本。
http://jysb.shuren100.com/2013-11/27/1.html

----感谢《小学生学习报》责编王丽丽老师慨然应允担任本站专栏版主。

本站将组织3-5名湖北教师认真写出报评、刊评,上传本站《编辑热线》专栏。
         


--------感谢汉字艺术家一了君赠《十方艺术》等图册约20册;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3cb9b746

--------感谢《书法导报》副总编孟会祥先生赠其新著《 竹堂文 丛》一函;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e38df3f8
原文地址:《竹堂文丛》广告作者:竹堂孟会祥
敬启:拙著《竹堂文丛》,系海燕出版社出版,非不佞自费印制,所以样书无多。师友每加青眼,索取审阅,隆情厚谊,感何如之,然实无精力一一报命也。果欲提携,请在亚马逊、当当网等网站购之,搜索贱名“孟会祥”即可见其网页也。若不娴网购,请与出版社发行部联系。附编辑胡宜峰先生所写新闻及联系方式如次:

孟会祥著《竹堂文丛》由海燕出版社出版
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孟会祥著《竹堂文丛》,于2013年4月由海燕出版社出版。
《竹堂文丛》包括5本书:《襄城》《曾经》《笔法琐谈》《竹堂笔记》《书法直言》。
《襄城》是一本散文集,记人记事,必亲身经历;言志抒情,必发乎内心,文风朴实自然,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叙色彩,按作者自己的话说,像是“自言自语”,毫无做作。《曾经》是一本随笔集,内容分为“书内”、“书外”两部分;“书内”有关书法,“书外”有关生活,在工作和生活中,偶然触发,怦然心动,形诸文字,文章虽短,而意味深长。《笔法琐谈》是该书的第2版。全书用12个章节,系统阐述了笔法的奥秘,视野广阔,议论风发,语简而意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书法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书法创作经验,被读者誉为媲美孙晓云《书法有法》的又一笔法论著。《竹堂笔记》近乎关于书法的学术随笔,但作者只按平时笔记的时间顺序排列,并不分门别类,意在体现一个书法人的生态原貌。该书内容包罗万象,勾勒了当代书法界的轮廓,隐含了作者的立场,引而不发,自寓褒贬;同时,处处留心,涉笔成趣,读来可以增知识、广见闻。书法评论集《书法直言》,收入了作者对当代书法现象的评论,以及对部分古代书法家的赏析。对古代书家的赏析,表现了作者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对当代书法现象的批评,表现了作者的史识和文化立场。为了“直言”的纯粹性,作者对当代书法家的评论概未收入。
“文丛”5本书看似并无关联,实际上综合性地体现了作者“文化人—思想者—书法家”必须融会一体的一贯立场,在书法活动名利场、书法创作工艺化的背景下,其坚守毫不张扬,而十分执著。
作者孟会祥,别署竹堂,1965年生,河南襄城人,从事书法创作、评论、编辑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导报》副总编辑。(胡宜峰)
联系1:450008河南省郑州市北林路16号(郑州牧专教学楼C座)海燕出版社胡宜峰
联系2:450008河南省郑州市北林路16号(郑州牧专教学楼C座)海燕出版社发行部  电话:0371—65734522

殊无礼数,师友宥之。谨启。










-------感谢河南 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姜寿田老师赠《首届[中国书法-中原论坛]论文集》等;

首届“中国书法·中原论坛”评选揭晓
http://www.enorth.com.cn  2013-05-30


  
  首届“中国书法·中原论坛”评选揭晓
  5月25日、26日,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艺术指导、河南省书协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中原论坛”在郑州评审。省书协邀请祁小春、张天弓、陈志平、方爱龙、姜寿田、杨海蛟等书法理论家担任评委,经过初评、复评、复核等程序,共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入选论文25篇。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的投稿论文89篇,在评选出的30篇论文中,既有书法史论,也有中原书风专题研究。
  郑州晚报记者尚新娇








-------感谢二七区进修学校朋友赠《郑州教育博客》等书刊。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230&page=1&extra=&_dsign=25e27712

                                                  湖北【管季超工作室】网络交流平台《教师之友网》网管团队                                                                                2013.1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njyw.haotui.com/
http://xnjyw.haotui.com/

==《中国教研员论坛》欢迎中州同行加盟!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3: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6: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嗅一缕花香

——致《“我们的教育梦”——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http://blog.zzedu.net.cn/user1/h ... es/2013/611803.html

11月29日冬阳烂漫,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橄榄厅里温暖如春。《“我们的教育梦”——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如期举行。随着教师们在如火如荼的博客大赛中屡创佳绩,伴着二七教师教育网的正式建立,“基于博客的反思行走”已经成为二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彩教育缤纷博客,反思中进取,积淀中成长。教师们普遍形成了人人写反思,反思促积淀,积淀中成长,成长助教育的不断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搭上网络的快车道——聆听许锡良

第一场讲座,主讲人许锡良,知名教育专家,广东教育学院副教授,凤凰网十大名博主之一。他以《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谈了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互联网与博客时代的到来;二是博客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三是博客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教育极其功能;四是教师如何利用博客时代促进专业成长。

听了许锡良教授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场来自现代化高科技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冲力。正如许教授形容的那样:互联网时代标示着教育也将进入全新的时代。而现阶段的教师,就像搭上了网络的快车道,身不由己,不进则退。所以,不想进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传统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召唤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教师,对于学生,对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

踏上网络的快车道,我们首先应该把平面式的,一对多的,被动接受与强制灌输的教育,转换为多元化的,多对多的,主动认知与积极探究的教育。苏格拉底说过:所培养出的人必须要赶超前人。折射到教育,就是做为教师,教出比自己高的学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对象早已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有着科技时代敏锐的触角和多渠道的知识获取力。而从前说过的俗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后半句逐渐演变为“教师需要一泉活水”,而现在来看,换做那句俗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为恰当。孩子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辨析、搜集、归类、提炼知识的能力。而反思,恰恰是教师学习和进步的最佳途径。

所以,我们应该把撰写反思当成一种记录与检验、整理与思考的习惯。

踏上网络的快车道,是博客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挑战。是“以人为本”对“工具主义”的挑战,是开放对封闭的挑战,是无线时空对有限时空的挑战,是平等对等级制的挑战,是独立思考对驯服的挑战,是自由对权威的挑战。微观到教育教学上来,是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正是促己成长的关键。许锡良教授引用了一句常听到的话:抄三年教案,仍是一名教书匠,写三年反思,却有可能成就一位名师。不得不说,反思就像一个本子,可以记录下教师工作中每一滴思索与获得;反思更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教师成长路上的每一点累积与欠缺。

记得刚刚接触教育博客的时候,我曾很笨拙地一句一句写下某一堂课上某一段有趣的亮点。写着写着,突然想不起来那个学生怎么回答的话了,于是就把那个孩子叫到办公室当面问他。非要记下原话不可。但是,在记录中,我发现,原版的课堂是不可能在文字中百分百展现的。因为反思不是录音笔,不可能没有一字一词的差别。所以,后来我不再强迫自己,而是把反思像故事一般随意地叙述出来。或许期间我会针对某个环节进行二次“修饰”,在真实性降低的同时,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更适合这个环节的教学方式。于是,反思成了叙事,或者说是再加工之后的思索。



像树一样拥抱阳光——走近孙明霞

第二场讲座,来自山东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草根名师,某国内知名教育网站的名博主,孙明霞老师。

如果说,跟随许锡良教授,我们进行了一场网络时代的头脑风暴的话,那么,跟随孙明霞老师,我们又变成了一棵茁壮的树。每时每刻,向着阳光,不断拔节,不断成长,让生活充满温暖,让生命升值。

孙明霞老师的讲座,以一首别具韵味的小诗开始:

寒风瑟瑟,告别又一个四季

岁月匆匆,又添银丝缕缕

一个个日子成为过去

一个个今天变成昨天

谁能让青春永驻

谁能让生命永恒

——教育,让生命永远灿烂

文字,让生命成为永恒。



读着孙老师的小诗,我看到了一个浑身洋溢着向上的、积极的、乐观的、勤奋的女教师形象。或许她的外表不是最美的,或许她眼角的鱼尾纹暴露了她的年龄,但是,遮不住的是从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与自尊,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平和与淡然,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上好每一节生物课的从容与用心,是倾力帮助年轻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推送年轻教师不断向上成长的无私与奉献。

孙老师把教师比作一棵大树,生存是基础,而创造发展才能让这棵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孙老师说,有些教师之所以产生了职业倦怠,是因为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教育体制的改变,等待教师待遇的提升,等待职称评定的合理,等待教育生涯里的机遇。其实恰恰相反的是,我们不能这样被动地去等待,因为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天要下雨,我们不能阻挡下雨,但可以撑起一把伞;晚上天黑,我们不能阻止黑夜,但可以点亮一盏灯。想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我们可以等待些什么。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心态会逐渐平和,我们工作着,快乐着,美丽着,也幸福着。

孙老师就自身博客成长经历,给我们提出了几条切实的博客写作指导建议:一是读书积累,增加生命的厚度;二是行走交流,拓宽生命的广度;三是教育科研,扩展生命的深度;四是反思写作,提升生命的高度。

关于读书,我们该记住,无功利阅读,帮助我们开拓视野,验证或修订自己的观点,学会思考,实践与研究。孙老师说: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赠书。她说,每天她的包包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一本书。并且这书对女人的保养效果,比任何高级的化妆品都有效。自内而外散发出的光彩,正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于反思,孙老师说,生活,一部分应该是思考。写出的反思,要有三个“真”:真实的教育生活;真诚的交流态度;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不虚构,不虚伪,不造作,即为真;不抱怨,不阴暗,不庸俗,即为真。



展开一场信仰之旅——共鸣刘良华

刘良华博士,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关于刘良华教授的这场题为《读什么怎么读》的讲座,我们只能用整场不断地掌声与笑声与之回应。妙语连珠已经不足以表现刘教授的风趣与幽默。而犀利与真实又像一把尖尖的匕首,直刺入听者的心房。比如他毫不遮掩自己对自然主义的推崇,对解释学的热衷;比如他兴致勃勃地谈及心中的偶像,外国的李奥斯特劳斯,中国的刘小枫;比如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野蛮”与“文明”的差异与教育体现;比如他毫不虚伪地指责缺乏自信不求上进的人“两眼下视黄泉,满脸一幅死相(鲁迅原话)”;比如他真诚地教导父母们,不要迷信早期教育的“激素”,催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教育也不例外……

但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他对“怎么读”的倾力指点与教导:他读每一本书,首先是要小心翼翼地衡量一下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其次是边读边做批注,画线找共鸣;第三,在通读并且做批注之后,重新按照自己的阅读体悟,做一份新的适合自己重读的目录,并标出关键词,及感想。读书很容易,但如此细致有条理地读书,有收获地读书,我们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呢?

刘良华教授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而读书,就是一个人的狂欢。









花开一树各有风景——分享管季超

管季超,江西省教研员,教师之友网站创办人。管老师的讲座,则是扎实地给我们讲授了如何拓展写博素材,提升博客品质,使我们的博客反思更具广度与深度,更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第一,可以从对教科书多角度的观照当中找素材。课本、教参、教辅等教科书,都可以在备课与讲授的过程中重新审视、怀疑与批判。如对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进行“厚”读,各方查阅相关资料,向外延伸,研究课本。把一篇文章读厚,需要的文本是海量的。

第二,阅读好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如果说阅读名著是在品味一场饕餮盛宴的话,那么报刊杂志更像是风味独特,接地气的小吃。比如国内一些知名的教育教学杂志。我们可以从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找寻共鸣点,提炼写反思的素材。

第三,建立新的课堂理论观察框架。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寻反思素材。发现、挖掘、叙述、阐发常态下课堂教学的课堂观察示例。从中提炼闪光点,查找不足,进而为理论的归纳与提升打好第一手资料。



花开一树各有风景。听了这两天的讲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新的学年博文撰写,有了重新的定位与思考。生活的酸甜苦辣需要记录,而教育历程的坎坷曲折更需要探索。或许我们的记录是微弱的,但是只要坚持,相信一点微光的力量,也能为自己,为孩子,点亮一盏灯,铺平一条路。这条路上,有你,有你们,深嗅一缕花香,从此不再孤单。



附专家妙语录:

“中”字为基,“西”学为用。——许锡良

做一个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教师。——许锡良

写博是排毒养颜的过程。——许锡良

我的生活就是工作,我的工作就是娱乐,我的娱乐就是成果。——许锡良



没有边缘化的工作,只有边缘化的态度。——孙明霞

好的书籍是去除灵魂污垢的洗涤剂。——孙明霞

教育的效果:成绩、成功、成长。不必太看重成绩,因为成绩不一定成功;也不必太看重成功,因为成功不一定幸福;真该看重的是成长,因为成长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孙明霞



读一本书就是展开一场信仰之旅。——刘良华

让孩子成为“野蛮”的文明人。——刘良华

早期智力开发,就是一种“激素”。——刘良华

教师最难的是表扬孩子,因为表扬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刘良华



状态大于方法,反思大于苦干,研究大于经验。——管季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0:37 , Processed in 0.133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