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语文教研员管叔的肖像漫画偷师帖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11:50 | 只看该作者
画家蒋文兵先生的人与画    赵宗彪

                 不幸与幸的画家

认识蒋文兵先生已有二十多年,一直想为他写一篇文章,但是翻过世纪的门槛了,我也从青年转入了中年,仍然没有下笔。不是没有时间写,而是每次想写他的时候,总想下次再积累一点东西再动手。等到再见面之后,觉得上次的印象有偏差。所以,总使自己有偷懒的理由:且待下次,又会有新大陆发现。于是,对他接触越多,反而越找不着写作的感觉。

    蒋先生的经历,可以说是他那个年龄段当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有非常好的天赋,接受的却是三流的教育。但由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自学了足够的知识,本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时候,遇到了最差工作的环境,拥有知识变成了罪恶,只能以显示无知和愚昧为生存的手段。不能有创见,不能有思想,更不能有异见,除了驯从,没有别的选择。

     不能创造也就罢了,最痛苦的,是自己还要时时警惕自己产生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言论,自己做自己的思想警察,当自己的典狱长。好不容易煎熬到八十年代,思想开始萌动、坚冰开始解冻,但是,这时候,人也进入了中年或暮年,大部分人的创造力已被几十年连续不断的运动销磨了、腐蚀了,人也被驯化成了没有尊严不会思考的动物,除了下意识的唱赞歌,再也发不出别的声音。即使有的人想重新发愤,奈何锐气已销,大多数人只有哀叹命运的不公。只有极少数意志特别坚定、才华特别丰富的人,才有可能逆水而上,成就梦想。但是,任何时候,这样的人总是极少数。

      所幸的是,蒋先生正是这样极少数的幸运者之一。

     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以为,蒋文兵先生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画家。

     如果他早生几十年,在言论与出版相对自由的时代,他可能是画三毛成名的张乐平,也可能是画四格漫画的叶浅予。

     如果生在一个将政治家当娱乐明星的西方世界,以他的水墨漫画人像,会有一个更大的天地。

     但历史的时空是无法穿越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蒋文兵,是一个只能以画体育娱乐文化艺术名人为漫画题材的艺术家。任何艺术家,创造力最旺盛的时间,总是在中青年,奠定自己艺术地位的时间,也是这个时间段。但是,很不幸,在他创造力最旺盛的青年和壮年时代,他只能去画没有创新意义的宣传品。

    在一个将艺术家当权力奴仆的时代,一个艺术家要保持警惕不做臣民,需要巨大的勇气。在他思想和艺术创造能力最活跃的青年、中年时代,不允许有个人的想法,不允许发表不同于社论的观点,所以他只能沉默。他幸运地逃过了反右和文革的劫难。我不知道他在那样的岁月,是如何过来的。

    但是,美的灵魂,总会从任何地方成长。旺盛的创造激情,总得寻找宣泄的地方。同一些无所事事的人不同的是,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线条的研究上,他将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在一根没有阶级性的线上。以吴冠中的观点,没有思想的笔墨等于零。但是,在那样的年代,能练好等于零的笔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这至少为他以后的水墨人物奠定了基础。在那个将美当作罪恶的年代,蒋先生依然留下了一系列的速写作品。现在大家看到的《蒋文兵速写》,就是当年探索的纪录。

    而同样在那样的岁月里,又有多少人磋砣了时光呢?

                        我执的画家

    许多人以为,造型艺术家们都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桃花源中人。其实大谬。

    所有有成就的艺术大家或科学大家,都是先有自己思想的人。艺术,不过是他们的表现形式而已。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石涛、当代的齐白石,外国的达芬奇、毕加索,都是一个个深邃的思想者,都对现实性世界有着丰富深厚的感情。

     现在的蒋文兵先生是一个瘦小而精干的老头。语速缓慢。但是,对任何问题,他从无一些老年长者的含糊,都是旗帜鲜明,一是一,二是二,没有违心之言。有的人愈老而精明,有的人愈老而愈透明。精明,是对自身利益的精密计算。当一个人能够到了透明的境界,那是对世界的透彻了解,是心底无私的坦荡,更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那么他的内心就会非常强大。

    蒋文兵先生是一个喜欢关注现实世界、有着强烈入世精神的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有一些想法要说。有些人就说,同家人说,找朋友说。与他平和瘦弱的外貌完全相反的,是他内心火焰般的热情。他世事洞明,对种种不良现象,抱着严厉的批判态度,当许多言语从这个小老头的口里讲出的时候,会使人大吃一惊。

    而他作为画家,除了说之外,还以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达他对世界的各种看法。在画中,他比平时更霸悍、更大胆、更勇往直前,张狂的线条,淋漓的笔墨,显示他是一个气势凌厉、不可一世的人。他画的水墨漫画,笔墨淋漓,大红大紫,大黑大白,显现了一种豪情,一种胆气,一种力量。那种不羁的狂放、坦荡,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激情的喷发。

    因为他性格中有着一种“执”。


     执着,是人间所稀缺的。佛陀劝人们不要有我“执”,那是另一层次的要求。大多数人都愿意顺流而下,唱大江东去,这也是最省心的选择。随大流,是我们的传统精髓之一。但是,作为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属于自己,如果认定自己的执有意义,不为自己而执,那么,这个生命又有什么用场?
    画人最难的是脸。他偏偏就选择画脸。

    除了对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笔墨的自信,更多的是挑战自我的勇气。

    能够挑战自己,意味着对自己过去的超越,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这不仅需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更要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的补充。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之所以因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不想突破、不想创新、不想超越,而是缺少了底气——谁能保持持久的创造能力,谁就能笑到最后。

    蒋文兵是一位艺术的角斗士。所以,他能以从没搞过摄影的双手,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印度旅游,就拿起傻瓜机,进行人物肖像创作,并且拍摄的作品,可与专业摄影师比美。

    敢于坚持是一种勇气,敢于放弃,更需要定力。以他的功力,从事绘画的商业活动,会有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他不愿意。因为他知道,那样就无法忠于自己的艺术信仰。尽管看上去慈眉善目,但他内心里却总是江河湖海、汹涌澎湃。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出自笔下的画,非常苛刻。常常是毁画数十,不留勉强之作。因为他在水墨肖像漫画上的杰出贡献,他成了中国漫画金猴奖得主。虽然这个种奖无法给他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好处,但至少,是承认了他在艺术上探索的成就。

    作为一个以艺术追求为职志的人,这是一个最好的安慰。

                             幸福的画家

    同许多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蒋先生又是幸运的。一方面,他在八十年代后,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更为重要,他有一个温馨的家。许多艺术家因为激情奔放,常常成为生活上的弱者,甚至于穷困潦倒。但是,蒋文兵先生却有一个幸福的家。能拥有艺术成就而同时又有幸福爱情的画家,似乎并不多。

    他有一个伟大知音的妻子,陪伴着他长期默默无闻地生活,能理解他,支持他,能听他许多不合时宜的唠叨,能容忍艺术家的许多奇谈怪论,能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让他有时间和精力沉浸在艺术的殿堂里。他的夫人施铮铮女士,本身就是一个作家和画家,她的散文和水墨,都充满灵气。于她而言,甘当家庭主妇,就是一种牺牲。因为夫人的照料,使得蒋文兵可以专心致志地想画、画画,并且,在退休之后的晚年,一直身体健康。

    别人是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蒋先生却是一直仙风道骨,形象同吴冠中非常像。

   同他在一起,他很少谈艺术,而常常是谈改革、谈思想、谈信仰。支撑他活力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批判精神,他口中多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笔下出现的却是对世界的美的呈现。

    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者办公室的摆设,往往透露着一个艺术家的生活情趣与艺术修养。有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如一团乱麻无法下足,有的艺术家一尘不染秩序井然,有的艺术家除了画案,满室萧瑟,空无一物。他的家,没有昂贵的家具,也没有华丽的摆设,但是,却处处充满了主人的艺术气息,到处都透露出美的信息,简洁而又充满生活情趣。他去了青藏高原,他会带回一块石头,到安徽黄山,他会买来一块老砖,登山回家,他会捡拾一段枯木,看海归来,他会捧得一个贝壳。而这些平淡无奇的东西,一堆放在他家里,却每件都有了灵性,都洋溢出了美的光彩。哪怕是一块几十元钱的蓝印花布,也在他的家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就是艺术家的魅力所在。

    他对美的追求,让我非常惊喜。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黄岩寓所的书架上,有一碟片的纸质包装盒,上面印着一个非常美的白人女性侧面,高贵、典雅而又带点忧伤。每次去他家,我都会在这张迷人的画片前驻足很久。

    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美,爱得特别地深沉。

    俗语说,真和尚不谈禅。不是禅不能谈,而是因为,禅就是大和尚的生活,是他本身的人生。就象鱼在水里,它的外边是水,它的肚里也是水一样。同蒋文兵先生一起,听他滔滔不绝的健谈,我就常有这样的感觉,他是一个为美而生活的人。

    蒋先生的夫人很美。从照片看,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很美。作为一个画家,能同时拥有这一切,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幸运者。所以,对一切不美的东西,他总有疾恶如仇的愤慨。

    确实,蒋文兵先生有这样的资格。
                                                         
                                                   2011年7月12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12:36 | 只看该作者
访浙江省漫画家协会顾问蒋文兵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吴锡英 见习记者 赵静   2011年11月07日
希望肖像漫画能“嫁”在嵊州
  “漫画展其他地方也有举办,但是能把肖像漫画单独‘拎’出来,举办成这么大规模的展览,在全国尚属首次。”年过古稀的蒋文兵为此次画展专程赶赴嵊州。在宣布“惟妙惟肖——首届嵊州·中国肖像漫画大展”开幕时,显得有些激动。
  蒋文兵老师曾获中国漫画艺术最高奖——金猴奖,在漫画界享有很高的声望。早年,他的画风写实,善于用线追求速写效果。1990年,偶然以中国画用笔,试作人物漫画,得到同行的肯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在谈到肖像漫画创作时,蒋老师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草根画家,几十年的画画生涯让我知道,没有激情是创作不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的。如果画出的作品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如何去感动别人?艺术是用感情来打动人的。”
  看着一幅幅肖像漫画作品,蒋老师不断地点头:“题材真是广泛,既有明星、名人,又有政治人物,极度的夸张和变形,确实惟妙惟肖啊!”他说,嵊州确实是一个人杰地灵、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特别是嵊州的市委、市政府能搭台举办这样一次全国性的肖像漫画展,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令他十分感动,他希望肖像漫画能“嫁”在嵊州,并在嵊州结出果实来。蒋文兵老师说,为了表达对嵊州举办“首届嵊州·中国肖像漫画大展”的敬意,他特地选送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蒋兆和》的水墨肖像,陈列在嵊州艺术村参展。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13:58 | 只看该作者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14:52 | 只看该作者
标准美女刘亦菲难住漫画家2010-12-26  来源: 钱江晚报(杭州) 

本报记者 郑琳

一张梯形的脸上,眼睛被缩减成两道细线,一撮触目惊心的胡子和过于庞大的鼻梁一下勾勒出鲁迅的形象;莎士比亚的鼻子被描绘得弯弯扭扭,仿佛一道被人撞歪了好多截的墙;张艺谋高耸的颧骨似乎要从脸上弹出来,跟握紧的拳头一起向人宣战;麦当娜惹火的身材贴紧在地球仪上,摆出性感的POSE,整张脸上只看到魅惑的大眼和血红的嘴巴。
看到“名人世界蒋文兵、朱自尊肖像漫画作品展”上那些极尽夸张,却又惟妙惟肖的名人肖像,参观者很容易被逗乐。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和浙江陶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举办的这场画展从昨天开始开展,将持续到明年1月2日。在此期间,你不妨去这个展览上,看看这些娱乐圈、体育界、政治界的各类名人明星的“真面目”。比起时下过度PS处理的摄影照片,这些夸大了细节的漫画作品反而更接近真实。
一幅好的肖像漫画,既要“像”,又要“漫”,不仅要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掌握漫画技艺的“真功夫”。蒋文兵和朱自尊就是我省的漫画家队伍里,两位具有“真功夫”的漫画家。
蒋文兵像一个“隐士”,他的家住在宝石山北面一片清净的树林里面,就在这样的“世外桃源”里,蒋文兵创作了许许多多名人肖像。他的肖像画都是用水墨画的,从1989年开始,就尝试用意笔手法为他熟悉的中国当代画家画起了水墨肖像。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名家都在他的水墨肖像中活灵活现。
看起来只是寥寥几笔的画作,往往倾注了蒋文兵半生的功力和某个瞬间的情感。“一幅出色的肖像漫画,必须连灵魂都要夸张,准确地传达被画人的精神世界”。为了把人的灵魂画出来,蒋文兵会收集很多资料,阅读这个人物的回忆和传记,甚至用录像机录下电视上的影像资料,因为“动的人物更加立体”。


而朱自尊老师画的人物,则几乎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大牌明星了。因为他每月为《漫画大王》画封底,画谁要由读者来信决定,因此他画了大量的娱乐明星,美女尤其多。
“我是把美女画得最好看的漫画家。”朱自尊笑说,“美女其实很难画,画得夸张了肯定不好看,不夸张又不行。”他评价自己画的李冰冰既夸张又好看,但舒淇就难看了点,准备以后再画一张。最让他为难的是刘亦菲,“鼻子高嘴巴小眼睛不大不小,这样标准的美女最难画了!”
在朱老师看来,漫画的巧妙变形就是越变反而越像,放大某个细节来无限接近真实。“ELLE时尚杂志上的李冰冰,虽然是高清摄影,却反而让人认不出来了。”朱自尊说,“漫到更像,比本人还像,这就是优秀的肖像漫画的审美价值。”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16:33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中国漫画审美趣味的变迁(《人民政协报》2012-11-05)由 宣传部 于 星期五, 2012-11-16演讲者:老九


  简 介:原名王九成。著名漫画家、学者。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动漫专业副教授、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所长、喜剧365网总裁。发表漫画1000余幅,出版有《老九漫画集》、《老九集邮幽默画》、《五环下的幽默》等个人画集。发表艺术美学论文60余篇,多次应邀在国家图书馆进行学术讲座,论文获首届中国漫画理论奖。
    阅读提示:
  ■新中国漫画家们的创作中心一直沿着社会主旋律创作着,中国大众也表现了对社会主旋律的强烈关注,并对此津津乐道。
  ■健康的创作题材,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漫画歌颂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漫画界对漫画民族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创作出了中国气派的漫画,这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同。
  ■当代漫画读者出现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
  当代中国漫画从1949年至今,走过了60余年的历程,经历了从成长至发展到转型,这其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思考之处。无论是以前作为大众政治传媒,还是如今作为大众文化传媒,漫画始终没有失去其大众性。作为漫画的欣赏者——广大民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审美方面的变化。
  漫画的“使命”:关注社会主旋律
  从某种角度讲,新中国漫画发展史就是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几乎所有大事在漫画中都有所体现,新中国漫画家们一直以社会主旋律为中心创作着,中国大众也对此津津乐道。下面我从创立阶段(1949年~1956年)、探索阶段(1957年~1976年)、历史性转折阶段(1976年~1981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1982年~199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0年至今)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漫画的创作。
  漫画讴歌新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歌颂漫画应运而生。广大漫画家们以漫画特有的笔法热情洋溢地歌颂新中国。著名漫画家米谷创作了《从泥土中站起来》,反映了新中国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丰子恺的《锣鼓响》,则是以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新中国成立的欢喜。
  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张乐平创作的《开始吧!》、韦启美创作的《毛主席派人来了》和《幻想变成现实》讴歌了“一五”计划,吴耘创作了《选好种 选好人》歌颂了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肖里创作的《送旧迎新》歌颂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江有生的《两把尺》,歌颂了新中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这些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漫画园地。
  当然,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特殊功效的对敌漫画这时依然绽放着光彩,如揭露美帝侵略者外强中干本质的《纸老虎》(张仃)、讽刺不法商人丑陋嘴脸的漫画《到税务局去之前》(蔡振华)等。
  讽刺漫画出现
  新中国的建立,如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国漫坛在探索阶段诞生了所谓内部讽刺漫画。这一时期,国内思想活跃,因此优秀的内部讽刺画出现。如郑通校的《对自己和对别人》、李滨声的《喧宾夺主》、苗地的《科长:“本科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房子太小,挤不下!”》等。其中,于化鲤创作的《谁说我目中无人》,嘲讽了那种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的错误思想,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1956年年底,首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京举行,共展出了147名作者的312件作品,其中就包括许多优秀的内部讽刺漫画。这届漫画展标志着新中国漫画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的到来。内部讽刺漫画的出现是当时新形势下画家对漫画功能的拓展,可惜随着1957年6月反右运动的展开,内部讽刺漫画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许多漫画家也因此遭到劫难。如李滨声因创作了《没嘴的人》、廖冰兄因创作了《打油词画》被错划为右派等。从此此类漫画在出版物上大大减少。正如漫画家方成所说的,“漫画是和民主共生的。有了民主,才有漫画的健康发展”,“没有民主也就失去了漫画发展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至1964年,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公牛挤奶》、《不会摇船怪河弯》、《杜甫检讨》、《新三岔口》、《等着乘凉》、《失足落井》、《仿古》、《无计划性》等一批令人深思的内部讽刺漫画,令人钦佩。“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漫画基本消失,人们看到的只是宣传画式的大批判漫画了,而这些漫画基本上无艺术性可言。
  漫画声讨“四人帮”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被迫沉寂了十年的漫画界创作激情重新迸发,全国掀起了用漫画揭批“四人帮”的高潮。徐克仁创作了《终于上台》、王乐天创作了《刀对鞘》、英韬创作了《贼梯子》,一大批漫画作品令人称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主犯。华君武创作了《死猪不怕开水烫》,把政治流氓张春桥从形到神地暴露了出来。1979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以漫画见长的《讽刺与幽默》报刚一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不久,该报便创下了单期发行130万份的惊人成绩,标志着漫画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漫画走向世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出现了思想大解放的新局面。王乐天创作了《霸王自供》、刘雍创作了《同志,请换马!》,特别是廖冰兄创作的批评思想禁锢的《自嘲》,成为漫画史上的经典作品。这时,中国漫画也开始走出国门,江帆的作品《迎宾》在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中获奖。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现行制度存在的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必须进行改革。方成就此创作的《武大郎开店》,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徐进的《远水救不了近火》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于化鲤的《大鬼小鬼进不来》歌颂两个文明建设。徐鹏飞的《对策》,讽刺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象。孙以增的《铿锵有声》、阿达的《变》、天呈的《我只嫁给有信用的人》嘲讽了拜金主义思想,王大光的《空缺》、陈惠龄的《看齐》表现了自私自利状态下的社会窘态,孙以增的《攻占》反映了经济大潮下文化生存的尴尬,江有生的《新房邻居》嘲笑了黑心的房地产商人建造的劣质房屋。
  这一时期,漫画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漫画开始进入高考语文试卷,如张新华的《这下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成为1983年高考的作文内容。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把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侯峻山创作了《娃娃猜》、江帆创作了《挤车联想》,反映了人口问题。80年代中期,环保问题在我国开始显现,方唐创作了《回想》,向人们警示了乱砍滥伐的恶果。
  上世纪90年代,电脑网络开始出现,漫画家缪印堂创作了《儿子教我学“语言”》,作品提醒人们,信息时代到来后,只有学会电脑语言,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1997年,香港回归,扬我国威。朱根华创作了《金牛迎归》,华君武创作了《炒彭定康鱿鱼》。
  1998年,南方数省发生严重水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李笑鹤创作了歌颂漫画《大禹:你们才是真正的治水英雄》,同时也出现了反思水灾成因的漫画《反思》(孙以增)。
  漫画关注民生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文件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因此,对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侯晓强创作了《后羿无奈》,对光污染提出了批评。冯军波创作了《黄河纤夫》,发出了救救母亲河、珍惜水资源的呼声。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一时期,盗版问题日趋严重。马恒超创作了《速率》,以漫画的视角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电脑网络普遍走入寻常百姓家,网络文明问题引人关注,牛力创作了《肮脏的聊天室》。
  2003年春季,我国遭遇了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大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国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87岁的著名漫画家丁聪创作了歌颂漫画《不是观音 胜似观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全国人民的一大盛事。笔者在北京举办了“狂欢的奥运·老九集邮幽默画展”,表达了一位漫画人对奥运盛会的支持。中国新闻漫画网也刊发了一大批奥运题材的优秀漫画,漫画反映了奥运给中国民众从精神乃至物质生活带来的变化。
  2009年,全球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魏铁创作了《冬暖》,为人们再敲警钟。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张爱学的漫画《一盘好棋》反映了这一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
  漫画的艺术:“绿色题材”和民族化探索
  新中国的漫画没有西方漫画的黄色内容、暴力内容,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文化体制不允许这些污染物滋生。
  中国的漫画有着不朽的艺术成就:一、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漫画歌颂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据调查,方成的《武大郎开店》,成为1980年《人民日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后来,“武大郎开店”竟成了压制人才的代名词。二、不少漫画促进了民生建设,深受民众喜爱。如叶春旸的漫画《超脱红尘 难逃黑尘》引起了山西大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促使了运煤公路的改道,从此大量的运煤车不再经过著名古迹——云冈石窟。《北京晚报》原来的“刺梅儿”专栏曾刊发过不少范立夫的作品,这些漫画以普通市民身边的事为创作题材,作品见报后,常常是原来黑乎乎的胡同有了路灯、小区的卫生死角因此变干净了!2011年,首届民生漫画展在北京举行,作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长期以来,起传媒作用的漫画一直以政治传媒的面貌出现,所以在带来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失:一、题材单一。本来漫画可表现的领域很广,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基本上是围绕政治生活展开,忽视了漫画本该具有的广阔空间;二、随着某一特定时段社会政治生活的畸形化,漫画也随之出现偏失,乃至错误,如反右扩大化时的“反右”漫画、大跃进漫画、十年浩劫时的“文革”漫画。“文革”漫画基本上是概念化的、口号化的,纯属政治图解,因此,这一时期的漫画是与政治宣传画合流的。其中不乏反面例子,如《百丑图》可视为在“文革”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坏的范例。这些问题值得漫画界深思。
  对漫画艺术民族化的探索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开始了,如漫画宗师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张光宇的《西游漫记》等。
  新中国建立后,以华君武为代表的一批有责任感的漫画家在漫画“民族化”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华君武的漫画具有“中国气派”,其漫画笔墨是中国式的,他一直以毛笔宣纸作画,线条厚重有力,造型简约,他的漫画取材也是中国化的,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典故、成语、谚语等皆是他创作的源泉。丁聪是被华君武称为在当代漫画家中画功最好的一位,丁聪漫画是“工笔漫画”,用毛笔勾勒,一丝不苟,他的画文学性强。廖冰兄的漫画具有金石之气,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看,他的作品都具有冲击力。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创作的《噩梦录组画》,内涵深刻。法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伊沙白女士曾讲:“他的画,是非标准始终如一,不因时局的变迁而更换。他重视历史的恒定性,政治的随机性则不甚呈现。他的画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方成的水墨漫画突破了传统漫画的模式,他的漫画诗、书、画、印齐具,作品幽默,富于哲理,颇具回味,和国画一样具有可欣赏性。此外,何君华的水墨小品、蒋文兵的水墨漫画像、常铁钧的“老戏新画”、徐进的民俗漫画也颇具特色。
  漫画“多元化”审美时代到来
  漫画内涵扩大

  在中国漫画发展早期,漫画的内涵总是和批评、讽刺联系在一起,后来又增加了歌颂的内容。如华君武在《华君武漫画选·序》中指出:“漫画是一种批评的艺术,它批评旧的思想、意识、作风和习俗,它用讽刺的手法来揭露它们的丑恶和可笑,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注意,缩小它们在社会的市场。”著名漫画理论家黄远林也认为:“讽刺与幽默是漫画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在漫画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缪印堂的科学漫画、王乐天和吴祖望等人的幽默画、北京漫画界搞的世象漫画、郑辛遥的哲理漫画、笔者创作的集邮幽默画等。但从总体上看,漫画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漫画(如《阿童木》、《机器猫》、《龙珠》等)大量流入中国,这使中国新一代漫画人及广大青少年对漫画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促使了中国新漫画的产生。关于新漫画,白晓煌在《日本动漫》一书中做着这样的解释:“新漫画有完整的情节,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相当于一部画出来的小说。新漫画作为一门新兴的绘画的艺术,强调个人思想的表达,具有非常强大的参与性,受到世界各地青少年学生甚至相当一部分白领青年的热情追捧。”
  与此同时,西方的现代漫画理论也对我们产生了影响,著名漫画理论家斯克特·麦克劳德在《理解漫画》一书中将漫画定义为:“漫画(comics),名词,复数形式,与单数动词搭配。释义1:按照特定顺序并置排列的图画或其它图像,目的在于传达信息以及制造观看者美学上的反映。”一直在研究新漫画的我国著名漫画理论家王庸声在《故事漫画纵横谈》一书中将漫画定义为:“凡是具有一定故事性的连续的图画都叫漫画。”至此,中国漫画就由原来具有的评议性质扩展进了叙述性质。
  漫画艺术功能改变
  以前,漫画功能指的是它的文化功能,即抨击假恶丑,传播真善美,重视其在精神领域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漫画动漫化,动漫成为了一种产业,因此其原有功能也转向了经济功能。1993年8月,中国第一本刊载新漫画的杂志《画书大王》出版,销售量曾达60万册。但因刊登大量盗版的日本漫画,一年后被勒令停刊。1995年,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动画“5155”工程。《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北京卡通》、《中国卡通》、《卡通先锋》相继出版。国家的动漫产业化政策加速了漫画功能的转变。
  传统漫画的主流话语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了文化多元化需求。因此,漫画题材也开始多元化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媒时代到来,在大量的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的冲击下,长期占据中国漫画主流话语权的《讽刺与幽默》报影响逐渐减弱,发行量也逐年下降,进入21世纪后,该报被迫几次改版,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02年,《漫友》杂志创刊,它后来居上,受到广大动漫迷的喜爱,成为如今中国动漫领域的头牌刊物。
  审美主体地位变化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现了一批创作“新漫画”的青年漫画家,其中颜开、姚非拉、胡蓉、夏达等较为突出。颜开的《雪椰》在青少年漫画迷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此间,漫画创作呈多样化发展,漫画审美主体有了主动选择的权利和空间,他们开始自由地享受漫画,其地位由被动转为了主动。历史的规律说明,谁重视了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谁就可能获得大的发展。新漫画之所以发展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结合了受众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分类,如它分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女性漫画等,漫画家也以此分类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当今中国漫画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时期,既有传统漫画的阵地《讽刺与幽默》报,又有新漫画的品牌《漫友》杂志,加之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植,可谓“百花争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一局面,有利于中国漫画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大众对漫画的鉴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10:16 , Processed in 1.0752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