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老课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09: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年老课本

--------------------------------------------------------------------------------

● 庄俞等 编写 来源:《中外书摘》



    语文除了讲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是灌输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意义的平台。现有小学语文课本的问题不是它用道德“绑架”了孩子,而是很多观念、价值已经不合时宜,缺失一个现代社会所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中国青年报》






第1课 清洁
王儿好清洁,头常沐,身常浴,衣服常洗。
第2课 起居
夜间早眠,日间早起。
第3课 节饮食
渴则饮,饥则食,多饮多食,皆能伤身。
第4课 惜物
用物宜爱惜,不可妄费。
第5课 惜时
温课既毕,尚有余时,兄习图画,妹学手工。
第6课 爱亲
父往他乡,女随母,送于门外,请父早归。
第7课 事亲
黄香九岁,事父至孝,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第8课 孝亲
朱儿事亲孝。每得食物,必以奉母。一日,至姑家。姑给以果饵,儿不食,姑问故,对曰:将携归奉母也。
第9课 友爱
放假回家,兄招妹,往庭中,同拍皮球。
第10课 正直
韩康入山采药,卖之于市,三十余年,口不二价。
第11课 礼貌
门外客来,迎入室中,正立客前,对客行礼。
第12课 睦邻
母在厨房,制糕已成,命儿捧糕,送往邻家。
第13课 储蓄
左儿家贫,母与以钱,不肯妄用,贮之匣中,用以买书。
第14课 好学
李敬文,年六岁,时向其姊问字,渐通字义。
第15课 去争
与人共饭,不可争食,与人同行,不可争先。
第16课 爱同类
一犬伤足,卧于地上,一犬见之,守其旁不去。
第17课 合群
群鸟筑巢,或衔树枝,或衔泥草,一日而巢成。
第18课 济贫
女出门,见贫妇,衣服不完,入门告母,母取旧衣赠之。
第19课 职业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第20课 勇敢
两雄鸡,斗院中,皮破血流,羽毛纷落,而奋斗不止。
宗悫年十四,有盗至,悫挺身拒之,盗十余人,不得入室。

第22课 戒惰
龟与兔竞走,兔进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第23课卫生
室中宜常洒扫,以去尘垢,窗户宜常开,以通空气,以透日光,饭后即用心力,则胃中食物不易消化,故必游散片时。
第24课 友爱
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去,然后自下。
第25课 投报
孙赵之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笔报之。
第26课 亲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哺乳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诊治愈。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第27课 母羊求救
童子出游,有母羊向之悲鸣。既前走,又屡顾。童子怪之,随其后。至一池旁,见小羊堕水中,哀嚎万急。童子乃握其角,提置岸上。母羊偕小羊,欢跃而去。
第28课 食礼
朱熹曰,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第29课 不误时
清晨,兄整理书包,将往学校。弟曰:时尚早,盍稍留乎。兄曰:修业当有定时。若迟迟不行,必误上课时刻。弟曰:善。乃与兄偕行。
第30课 不妄语
司马光,自少至老,未尝妄语。尝曰,吾生平所为,无不可告人者。
第31课  不拾遗
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第32课  御侮
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其逐鸠去。
第33课  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第34课  燕子
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第35课  蝙蝠
鸟与兽哄,蝙蝠常中立。鸟胜,则蝙蝠飞入鸟群,曰:吾有两翼,固鸟也。兽胜,则蝙蝠走入兽群,曰:吾有四足,固兽也。未几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遂共斥之。
第36课  鹦鹉
架上鹦鹉,白毛红嘴,时学人言。有猫缘柱而上,举爪将攫之。鹦鹉惊呼曰:猫来猫来。童子闻声趋至。猫急遁去。■



(摘自《百年老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周宏)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14:01 | 只看该作者
老课本报告(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41270100v4fa.html
    鼓捣许久的老课本出了第一套,事实上也还没有出全,还差与之配套的教授法,和为之包装的蓝印花书袋。先把教科书部分上架了,一些心急的朋友可以下手,淘宝网的链接在这里(点击进入);读库网的链接在这里(点击进入)。教授法和书袋要到月底才能到位,届时再给大家补发。能沉住气的同学,那时再出手不迟。
    陆续在博客里向大家汇报。

    《共和国教科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首版于1912年,其后十年间,共销售七千至八千万册之多,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这是读库计划修复整理的老课本系列中的第一套。我们的整理再版工作,主要分为两项:一是对教科书部分的还原与修复,二是对教授法部分的校订与编注。
    本次再版,我们尽力实现了如下三个目标:
    一、以“全貌”、“原貌”来再现这些百年前的教育经典与出版硕果。教科书部分,我们将原属初小、高小的《新国文》《新修身》共计二十八册,及《公民须知》一册,合并为初小部分六册、高小部分五册,仍以繁体线装方式出版,原书的封面及内文所有内容均在各分册中予以保留。
    二、整理扫描之后,我们又对这些页面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细致修复。拜现代技术条件所赐,使得我们的修复工程得以超越传统影印书的概念。教授法部分,我们将与教科书相对应的二十八册教授法,合并为六册,凡百万余言,以简体横排方式再版,以利当代读者理解,并方便与教科书对照阅读。
    三、由于这套老课本风行若干年,版次众多,不同版本间有诸多内容变动,往往出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之间、教科书与教授法之间内容不尽一致的情况,有的只是简单的字词或句读差异,有的则是内容有较大增减;有的是内容相同而标题不同,有的则是标题相同而内容不同;有的是不同版本之间某课内容全换,有的则是不同版本之间连续几课内容全换。凡遇这种情况,简单的字词或句读差异,我们遵循教授法服从教科书的原则(除非教科书有明显错误);内容不同之处,有的依从现代社会的观念(如《新国文》初小第七册第二十四课选了《鲍氏子》而非有捕鲸说法的《鲸鱼》),有的资料搜集困难,则视版本保存情况,以教授法能与教科书相配为宜,同时兼顾页面质量。经多次努力,至少我们目前整理的这一整套《新国文》与《新修身》,其教科书与教授法的内容是对应一致的。




这是初小、高小的教科书部分(教授法图片容出版后奉上)。


全套共有十一册线装,分初小部分“新国文”四册、“新修身”二册;高小部分“新国文”三册、“新修身”二册。


十一册线装教科书部分,还特制了一批宣纸版,呈现中国传统出版工艺的魅力。


宣纸版分为两个函装。


原书的封面及内文所有内容均在各分册中予以保留。


原书的各分册目录。


宣纸版(上)与普通版(下)的页面对比。普通版的内文用纸是俺奔赴山东纸厂调配出来的手感和颜色,所以看起来效果还不错。不过也有一些家伙不怀好意地问起一个色盲怎么能掌握好颜色,俺不得不骄傲地说,省掉心思去辨析色彩,我们色盲界更容易专心追求美好的意境。而宣纸版,我们则是完全按照中国传统的印装方式,中规中矩做出来的。


整理扫描之后,我们对这些页面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细致修复。


初小部分的内文为手书楷体,修复效果如上。


高小部分为宋体字,年级越高,字号越小。这是高小《新国文》第六册的内页,真正难度大的是这样的页面。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老课本报告(二)
   “共和国教科书”,乃是原名。这是中国百年教科书史上唯一一套以政体命名的教科书,是中国最早的几套教科书之一,也是创造了中国百年历史上版次最多的出版神话的教科书。
    这套书并非如一些朋友所想当然,是叶圣陶、丰子恺先生编的。它初版于1912年,两位先生出生于十九世纪末。民国肇始,国运一新,当时洋溢的光明正大、率真坦荡、兼容并包之风,是我们的母语文化中少有的气象。
    原书为线装繁体竖排(后期因版次太多,改为普通装订),我们依照原样修复再版,是因为倘若改为如今的排版方式,文字和图画的空间感全部破坏殆尽。我们已尽量提高这套书的性价比,也请诸位读者相信,如此铺张的印制是必需的一种致敬方式。
    要想这套书真正能被小朋友(包括大人)读进去,并走进心里,必须要配备教授法。教科书中几十字的一课,在教授法中则铺陈出几百甚至几千字的内容。所以,尽管教科书和教授法是分为两个书号分别出版,但我们则打包在一起销售。
    这套书并非几幅幼童喜闻乐见的浅显图文而已,配合的是较为系统而完备的七年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三年)。按当年编纂者的初衷,教人识字之外,还要教给生活及百科知识,培养较为完善的人格德量、伦理观念和处世原则。所以,这套书并非让小朋友短时间内一口气看个过瘾,而是需要几年时间的浸润,使阅读伴随成长。各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初小套装还是全部套装。根据我们的编辑心得,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搭建,其实靠的是高年级的课本。
    百年前的这套老课本,当然有其时代局限,但书中大多数内容,放到今天非但不过时,反而弥足珍贵。半文半白的文字,对小朋友的阅读是个考验,只能由家长辅导阅读,并且对诸多父母来说,门槛同样高了些,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买下来容易,读下去难。接受挑战罢。


传统线装书的封面用纸叫“瓷青纸”,制作工艺迥异其他。其实俺对这个封面的花纹不是很满意,但如今做宣纸线装的,基本不是家谱,就是个人文集诗集,或大公司的宣传册,为这些用户考虑,瓷青纸的纹路也多是金元宝、如意结之类,可选择的余地太少,我们需要的量又没到可以订制的地步,只得从权。


如这两页内容所示,图画、版式所营造的空间感,只有依原样恢复才能体现出来。


《新国文》初小第一册第一课,只是一个“人”字。教授法中这一课的内容,有上千字。


提到老课本,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这些让人赏心悦目的内容。


事实上整套书有着循序渐进的深度,而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搭建,靠的正是高年级的课本。


《新国文》初小最后一册的最后一课,如今的读者,能够从这套书中顺利毕业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1:07 , Processed in 0.3657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