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首设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务中心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5:21 | 只看该作者
李宇明:语言学习需求与对外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今外籍人士的汉语学习需求来自六个方面,抱有这些需求的学习

者所期望达到的汉语水平可归为三个等级,应据此合理设计教学与考试。本文还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研究并及时满足已有的汉语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汉语的价值,扩大学习的需求,当前应努力争取汉语在经贸、旅游、留学、外交和国际会议等领域的地位。

关键词 语言学习 需求

有组织地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起码可以上溯到汉代。付克(1986,P3)指出,东汉明帝在永平九年(公元66 年),曾经为功臣樊、郭、阴、马四氏之子弟设立学校,时称“四姓小侯学”。“四姓小侯学”声名日彰,“匈奴亦遣子入学”。教匈奴子弟学汉语,便有对外汉语教学的意味。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载,北魏时都城洛阳“夹御道有四夷馆”,并说:“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矣。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①文中虽然没有具体记载这万余家“乐中国土风”的“附化之民”,怎样学习汉语或怎样令子弟学习汉语,但相信当时必然会有针对他们的汉语教育。

当然历史上也有为怕“泄漏我国百姓情况”而政府明令不准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的。例如

16 世纪末,利玛窦从澳门到香山,就看到盖着总督大印的布告:“现在澳门犯罪违法之事所在多有,皆系外国人雇用中国舌人(翻译)所致。此辈舌人教唆洋人,并泄漏我国百姓情况。尤为严重者,现已确悉彼辈竟教唆某些外国教士学习中国语言,研究中国文字。……上项舌人倘不立即停止所述诸端活动,将严刑处死不贷。”②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属“处死不贷”之罪,是明代禁海锁关政策的体现。

但总体而论,自东汉以降近两千年,经盛唐,历宋元明清至于民国,对外汉语教学时盛时

衰,但却持续不绝。③当然,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事业,还是1978 年以来近二十几年的事情。④二十多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与海外汉语教学界的合作等等,都有了长足进展,以至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概念已经涵盖不了它所开拓的这番事业。⑤如何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学界已是高见叠呈,比如,提出应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汉语国际传播和国家和平发展的重要措施;注意世界华人社会的语言沟通,合理解决汉字教学中的简繁体问题,形成汉语国际传播的合力等等。政界更是高招频现,比如,举办“汉语桥”工程,开办“孔子学院”,招募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召开世界汉语大会等等。本人不敏,但也常想为近来出现的“对外汉语教学热”贡献点智力。

本文拟从语言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谈谈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

一、汉语学习的需求及汉语水平等级

1.1 汉语学习的需求

语言学习的需求是语言学习的原动力。有需求就要有满足,满足语言学习需求的活动就是语

言学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语言学习需求就是他的学习动机。对于语言教育者来说,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就是语言教育目标。因此,研究语言学习需求对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异常重要的。学界虽然也不断关注外国人汉语学习的需求问题,但是,这一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规划密切相关的课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缺乏科学管用的研究成果。

外国人的汉语学习的需求,无论是需求的强度还是需求的方面,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变

化。总体而言,当今外国人的汉语学习需求大致来自如下六方面:

A.了解新鲜事物                             

在西方人眼里,起码自马可波罗时代以来,中国一直是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国度,汉语汉字

汉文化奇妙无比,为满足好奇心而接触汉语,学习汉字,在西方绝不是个例。

B.到中国旅游

当代的世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消费活动,到中国旅游,是许多外国人的愿望。

特别是我国承办世界性的运动会、博览会以及各种会议等越来越多,更是增加了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的机遇、亮点和吸引力。为了到中国旅游需要学点汉语。

C.就业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外国公司纷

纷进入中国市场,许多国家的有关中国的事务也多了起来,重要起来,这就需要大批懂得汉语、了解中国的人才,于是也就产生了许多与汉语汉文化有关的工作岗位。为了得到这些工作岗位,就需要学习汉语。

D.到中国学习

中国有独特于世界的学问和艺术,如中医中药,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语言文字学,

中国文学,中国武术,中国戏曲等等。这些独特的学问和艺术,吸引一代又一代外国人来华留学。

随着中国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非中国传统的现代学术和艺术领域,中国也逐渐呈现出来自己的一些优势。这些新生的优势学科和艺术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为了到中国学习,需要学习汉语。

E.研究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大国,研究中国不仅是中国人的任务,也是世界学人的任务;中

国是当今世界上昂首迈进的正在走向强大的国家,不仅学者要研究它,政界、经济界、外交界等等也要研究它。过去,几百年间在东洋和西洋形成了“汉学”或“中国学”,其影响延绵至今。近几十年来,对现在中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制度、中国人口制度、中国民族问题等等。研究中国,成为“中国通”,需要学习汉语。

F.欣赏、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许多西方学人,非常欣赏中国的语言与文化,致力于学习、研究和传播中国的语言与文化。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认同者,而且其中一些人会成为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汉学家。文化认同是最大的学习需求,具有长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当然,他们不仅学习汉语,而且常常在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都能有所建树。

1.2 汉语水平等级

这些不同的汉语学习的需求,决定了学习者对自己汉语学习水平的不同期望,从而形成不

同的汉语学习目标。依照这些不同的学习期望或学习目标,可以划分出三种不同的掌握汉语的水平:I、初始汉语;II、常态汉语;III、高深汉语。

I、初始汉语

A(了解新鲜事物)和B(到中国旅游)两种需求,对语言学习的深度要求不高,只期望对

汉语汉字有所接触,掌握一些简单对话,达到初始汉语水平。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块常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教育规划和应有的学术研究和。其实,学习“初始汉语”的人数可能非常之多,也许是当下和今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生长点。经过初始汉语的学习,许多人也许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如果引导得法,初始汉语学习者可能会成为常态汉语学习者的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初始汉语教学,具有趣味性、速成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必须摆脱学院式的教学规则,编制饶

有趣味的速成课本,并更要注意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和学习者的本国文字。要设计不同学习时间长度的教学方案,可以多在学习者本土办学。要利用奥运会、世博会等机会开办初始汉语班。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习者深入学习汉语的欲望,把初始汉语学习者看作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温床。

II、常态汉语

抱有C(就业)和D(到中国学习)两种需求的汉语学习者,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层

面。以往学习汉语的学生,有不少就是为了到中国学习。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就是在这方面发展起来的,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过去来中国的留学生,多是为了学习中国传统的学问和艺术,而今天,到中国学习现代学问、研修现代艺术的留学生正逐渐增多,这些留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汉语水平,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同时,以往对于以就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谋划较少,经验较少。不同的就业岗位,需要达到的汉语水平必然会有差异,需要掌握不同的专业词汇,需要使用不同就业岗位的语言技能。这是一方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尽快研究并大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汉语教学。

III、高深汉语

满足E(研究中国)和F(欣赏、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两种需求,需要较高的汉语水

平。抱有这两种需求而学习汉语的人数不会很多,但是意义重大。一个汉语言文字学家,一个汉学家,就是一个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源,值得花大气力进行培养扶植。历史上,东洋和西洋都曾经出现过不少汉学家,近几十年也有一些到中国留学的外籍人士成为汉学家,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缺少培育汉学家的经验,缺乏培育汉学家的得力举措,甚至缺少培育汉学家的自觉意识。眼看国外老一代汉学家相继辞世或退休,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依照不同学习的需求划分出来的如上三级,当然是概念性的,每一级别内部又都有许多具

体情况。这些级别及其内部的各种具体情况,对教学,对“汉语水平考试(HSK)”等等,都有不同要求。应当根据不同类别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带来教材的多样化,教学的多样化,考试的多样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真分析世界上汉语学习的需求,根据需求发现新的增长点,开辟新的工作面。

二 提升汉语价值,扩大学习需求

2.1 努力提升汉语价值

对外汉语教学,是要满足外籍人士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更应

当学会制造国际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某一语言有无学习需求,有多高的学习需求,取决于该语言有无社会需求;而该语言有无社会需求,本质上取决于该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凡是今天还成活着的语言,凡是还有人去学习的语言,包括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用的古老的拉丁语、梵语之类,一定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有一定价值的语言。这价值,或是物质价值,或是科学文化价值,或是民族情感方面的精神价值,等等。所谓制造汉语学习的需求,其实就是千方百计地提升汉语的价值。语言价值的高低涨降,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在族际、在国际上的地位的高低升降相关。盛唐之世,中国国力强盛,亚洲各国纷纷来华留学,学习汉语汉文化,形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与此相对照,19 世纪下半叶20 世纪上半叶,列强侵食,国势羸弱,来中国留学者寥寥无几,对外汉语教学几乎中断。刘珣(2000,P37)指出:“有的资料曾提到40 年代燕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要求学习汉语,当时只能请一些既无语言方面的科学知识又不懂外语、但古文很好的教会中的老先生来教。”何以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因为贫弱的中国的语言对外国人来说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有此学习需求的人太少了。

语言的价值可以随着民族与国家的强盛自然增殖,但是仅此显然不够。英语在当今世界上的

强势地位,不仅与当年的大英帝国和当今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力有关,也与英美合力向世界推销英语有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使汉语发展为强势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制造国际上对含语的需求,科学制定汉语国际传播的规划,全面而快速地提高汉语的国际价值。这种语言规划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国家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学者和民间组织全力参与。

2.2 扩大汉语需求的若干方面

只要有提升汉语价值、扩大汉语学习需求的自觉意识,当前便可在许多领域中有所作为。例

如:

1.经贸

中国是一个长久不衰的世界大市场,应当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其广告、产品说明和产

品上的文字标示等使用中文或附有中文,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①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加工厂”,出口的产品,其广告、产品说明和产品上的文字标示等应有意识地使用中文或附有中文,使汉语文伴随着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从多元文化和国家平等的角度,应当要求和维护中文在世界经贸组织、经贸往来中的地位,比如在经贸谈判中适当使用中文,在制定经贸规则、签订经贸合同时,使用或附用中文文本,并逐渐争取中文文本同英语等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经济贸易从来都是语言传播的最重要的动力,通过经贸来提升汉语的价值,扩大学习汉语的需求,空间十分广阔,力量十分巨大。

2.旅游

中国拥有丰富的对世界充满魅力的旅游资源,加之2008 年奥运会、2010 年世博会等世界性

的各种盛会,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一定越来越多,并会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旅游高潮。为了方便外国客人,让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学点外语,在一些旅游设施、旅游宣传和具体导游之时使用点外文,对于发展旅游业是有好处的。但也不能忘记,要自觉利用旅游来传播汉语汉文化。例如,引发外国客人对汉语汉字的兴趣,印发汉外对照旅游用语或是双语旅游手册等等;例如,在旅游期间开办汉语短期学习班等等。对于我国将举办的一些重要的国际盛会,还可以事前在国内或国外举办汉语汉文化的培训班,编写汉语900 句等等。利用旅游来传播汉语,会在全世界制造良好的汉语氛围,获得超乎意料的效果。

3.留学

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由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独特的学问、

艺术,开始向其他学科拓展蔓延,并有了多种学位教育。这是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在汉语文要求方面一开始可以放宽一些,但是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推广汉语也是需要及早谋划的大事。其一,重视留学生语言预备期的汉语教学,以解决教学语言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其二,课程学习期间,注意继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时时提供汉文化的熏陶。其三,在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等方面,一定要有关于汉语文的要求。切不可小视这种汉语文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国际通例,是教育规格的体现,是教育主权的表征,同时也是传播汉语汉文化的大指挥棒,也是树立以汉语文为载体的科技文献的国际威望的重要举措。

理论上说,凡是申请中国学位的,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规

范汉字)或是相关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表现就是,用中国语言文字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鉴于中国教育刚刚走出国门,可以在提倡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的前提下做些变通。比如可以这样规定:

1)凡是学习研究中国独特学问、艺术的,如中国语言文字、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医学药学、中国绘画、中国古建筑、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体育等等,必须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撰写论文和进行答辩。

2)凡是研究现代中国问题(可以称为“现代中国学”)的,如中国经济管理、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新闻状况、中国人口问题、中国农村发展战略、中国教育政策、中国外交史等等,可以暂时允许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撰写论文,但是必须用中国语言文字撰写论文提要,使用中国语言进行论文答辩,并提交中国语言文字的论文副本。

3)研究其它学问的,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农学等等,可以暂时允许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撰写论文和进行答辩,但必须用中国语言文字撰写论文提要,并提交中国语言文字的论文副本。

4.外交与国际会议

国际上的外交通用语言是有规约的。当年,拉丁语、法语之在欧洲,汉语之在东部亚洲,都曾充当过外交通用语言。今天,世界上的几个大语种,特别是英语,充当着外交通用语言的角色。中国的外交当然应遵从当今外交的语言规约,但是,汉语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也是工作语言,而且在外交场合使用本国语言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这也是国际规约。因此,要充分发挥汉语在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的作用,要争取汉语在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在正式外交会议和双边外交中注意使用汉语文。努力提升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价值,制造汉语的外交需求。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用汉语发言,用汉语答问,就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此外,要努力争取汉语作为各种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特别是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

人参加较多的国际会议,讨论中国语言文字、中国文学艺术、中国历史及其他中国问题的国际会议。应当学会在国际交往和经贸往来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我需要汉语文本。”“我使用汉语发言。”“我需要汉语翻译。”

2.3 其他相关问题

1.“固化”汉语的价值

汉语的价值,要采取适当的形式把它“固化”下来。证书是重要的固化形式。证书的获取有些可以通过修业,多数还是通过考试,因此首先是要开发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汉语学习需求的考试,除HSK 主干考试之外,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最近新开发的商贸、旅游、文秘及幼儿等汉语水平考试,便是这种开发思路的实践。证书不仅要多样化,更要同劳动市场挂钩,同与汉语相关的各种就业岗位挂钩。也就是说,要把汉语的价值固化到证书上。

法规也是固化汉语价值的重要形式。比如关于外国人申请中国学位的语言文字要求,如果写

进学位条例等教育法规中,其影响是很大的,其意义是深远的。

在利用证书、法规等来固化汉语价值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外国及其公司的作用,特别是要注

意形成他们的内动力。比如,支持许多国家把汉语作为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外国举办或与我合办汉语教育机构,注意发展HSK 同国外的一些汉语考试的联合关系或互认关系,从而使HSK 考试证书同国外劳动市场挂钩,同国外公司的招聘、晋升、提薪等用人制度挂钩。

2.重视海外华语

在提升汉语价值、制造汉语需求时,还要特别重视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华语在各个国家地位的提高,也会使整个汉语的需求上升。海外华语是汉语走向世界的先遣队,华语教育是世界汉语教学的“小本营”。

3.普通话、简体字问题

在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时,还必须巧妙处理汉语汉文不一致的问题。汉语的不一致,是指普通

话与方言的不一致;汉文的不一致,是指汉字简体、繁体两套系统。理论上说,普通话和方言,简体字和繁体字,都为中华民族的交际和文化传承发挥了并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都需要珍爱和传承。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提倡较普通话和简体字,这是因为:

1)普通话和简体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就应当教规范的汉语汉字。

2)从长远看,要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打交道,就必须使用普通话和简体字,方言和繁体字只

适用于特殊的领域或特殊的区域,只有那些学习和研究这些特殊领域的外国人,只有那些专同某些区域进行交际的外国人,才需要学习方言和繁体字。

3)对外汉语教学也是重要的教育经济活动,用简体字教普通话的教材,用简体字编写辅助

教学读物等等,其经济利益最终汇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4)更为重要的是,制造汉语需求、提升汉语价值,在汉语汉文不一致的情况下,其实主要是要制造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需求,提升普通话和简体字的价值,这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过去用繁体字对外发行,后来改为简体字,这种改版无疑是具有远见卓识的。①

三、结语

外籍人士的汉语学习的需求,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基础,需要认真研究。当前外国人

学习汉语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六个方面:A.了解新鲜事物;B.到中国旅游;C.就业;D.到

中国学习;E.研究中国;F.欣赏、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因此而学习汉语的人,他们期望或

是需要达到的汉语水平可以分为三级:初始汉语、常态汉语和高深汉语。必须根据汉语学习需求和由这些需求而决定的汉语水平等级,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促进教材多样化、教学多样化和考试多样化,开拓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不仅应积极满足外籍人士现有的汉语学习需求,更要努力创造国际上新的汉语学习需求,

提升汉语的价值,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是经贸、旅游、留学、外交和国际会议等领域。此外,要注意用证书和法规的形式来固化汉语价值,要重视海外华语的作用,要努力树立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体字)的国际声望。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19:21 | 只看该作者
陆俭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 2008-11-6  
    做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容易的,做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更不容易。
  作为一个老师,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老一辈的语言学家,如朱德熙先生、王力先生,对学生都是非常负责的,兢兢业业。朱德熙先生当年上语法课,没有一个人缺席。我毕业以后,我也开始上语法课。上课之前,我去请教朱先生,我说:“朱先生,听您的课简直就是艺术享受啊。现在我也要上这个课了,您给我讲讲有什么诀窍?”朱先生听了我的话,呵呵一笑,说:“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朱先生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说:“不过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你的教学。”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体现了我们老一辈学者对学生的责任心。后来我回想朱先生上课。实际上,他上课以前都要思考。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从哪个地方切题,提出什么问题,他都是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从研究者的角度。包括举什么样的例子,包括板书,板书怎么布局,怎么写更有利于学生视角接受,都是经过考虑的,这些对我的印象特别深。

  对外国学生也是一样,也是要有责任感,要把他们教好。因为有责任感,才会采取老实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当场回答,一定要采取老实的态度。如果不能当场解答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查查资料后再告诉他。学生不仅不会瞧不起你,反而会觉得老师很认真,很负责。不能不知道这个问题,就乱说一通。老师一定要有负责、老实的态度。

  除了有老实的态度,还要具备其他的一些知识和能力。首先要有一个知识结构,我们教授留学生汉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留学生掌握汉语。武术、书法什么的都是为了帮助他了解中国,通过帮助了解中国有助于帮助他学习汉语,这些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用你们王路江书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是基础的,以这个为基础,来整合其他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同时涉及到多个学科,比如说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文化、艺术等等。但是汉语言文字是最为基础的,只有掌握了汉语,他们才能去了解中国,研究中国。那么作为一个对外汉语老师,首先要具有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得比较好。我们掌握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就是为了回答学生提出的“为什么”,那么怎么回答?首先要了解,了解之后还要想办法把这个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怎么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了解的同时还要思考。思考了以后再来考虑如何回答学生的为什么,还要转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给学生。我们强调汉语教学要学理论,但不是研究理论、提出理论,不过如果你能提出新的理论当然好。但是从目的来看,首先是很好地解决学生提出的“为什么”。

  从理论到教学要完成三个转化:一个是书本上的知识、论文如何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第二个转化就是头脑中的知识如何转化为教学的内容;第三个转化,教学内容如何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不同的人讲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讲课是否讲得好,就看转化得怎么样。

  第二个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好汉语,老师还应当适当地掌握一定的语言理论,来解决学生不断提出的“为什么”。第三方面就是要有比较广博的有关中国的知识,如文化、文学、艺术、经济等等。因为外国留学生眼里的对外汉语老师如同小学生眼里的老师,留学生有什么关于中国的问题,都会问老师。作为一个对外汉语老师,要关注当前热门的话题,老师不一定都记得,但是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查。

  此外,对外汉语老师最好掌握一两门外语,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除了这些,还要有能力结构。首先要有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包括三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发现问题,要能从留学生的说话、写作中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汉语教员更要强调研究能力这一点,原因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要不断地解决学生的“为什么”,但是要解决“为什么”并没有现成的资料,因为我们以前研究的汉语都是为了母语为汉语的人怎么更好地写作、怎样更好地阅读而做的,没有考虑外国人学习汉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员自己去思考,去解决。这种思考给你带来两方面的成果,一是成就感,二是给了你一个实际的研究成果。

  其次是说话能力。当汉语老师与普通院校的老师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说话,比如说要说普通话,方言要少一点。更重要的是怎么说话,怎么提问问题,回答了以后怎么对他的回答作出评论,这些都是一种能力,都是需要技巧的。有的老师在评论学生的回答时很有技巧,既能指出学生的不足,又能不让学生有挫败感。

  第三种能力就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当老师面对零起点的、不同语种的学生时,更需要这样的能力。有经验的老师一上课的几句话就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另外,老师还得有一定的表演技能。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小学的老师一样,学生不懂的,必要时可以表演一下。

  作为对外汉语老师,能力上要有能力结构,知识上要有知识结构。当一个对外汉语老师是很不容易的。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20:08 | 只看该作者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 2008-12-8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今天我的演讲是樱美林大学给出的题,叫"汉语与世界"。这是命题作文。这个题目很大,今天我只能谈些自己的认识与体会,算是一份答卷。能得多少分?由大家来评判。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要说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做一个文化人。文化人,顾名思义,就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在当前,强调这一点,我觉得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特征决定了,在21世纪,知识将作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成为信息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当今已经显示,今后将进一步显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具体化为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竞争。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个人的发展潜力,其根本依据将是整体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人的素养,人的知识结构,企业和机关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等。
  而在当今时代真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要具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个条件是要有较高的母语水平和较好的母语素养,另一个条件是要学习、掌握一种或两种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才能使自己不断接受高素养的教育,包括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具备较高的母语水平和较好的母语素养之外,为什么还必须学习、掌握另一种或两种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语言呢?我们知道,语言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无形的桥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要进行交流,就必须通过语言这座桥梁。对每个个人来说,学习掌握一种或两种外语,就等于给自己装上了翅膀,可以飞得高看得远。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已经通向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进入千家万户,国际交通也越来越便捷,因此大家都说现在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成了地球村了。现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但是彼此交往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语言不通。因此,在当今时代,学习和掌握好外语,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那太重要了。我们注意到,在全球迎接21世纪的前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曾在一次演说中说了那么一句话:21世纪的每个年轻人,必须掌握三种语言,除了母语之外,必须学习、掌握两种外语,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需要。安南先生的话是正确的,有前瞻性的。在座的后生,在座的同学们,就都是属于21世纪的年轻人,就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可见,学好外语,对年轻人来说,那是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国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自己生存的需要。
  现在回过头来说汉语,就是你们所说的中国语。据我所知,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和部分日本成年人选择学习中国语。我觉得,这应该说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提出并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政策以来,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经济开始复苏,而随着中国进入WTO和"申奥"成功,以及上海申请世博会成功,特别是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两次大的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经济更是飞速发展,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 %左右。这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开始为世人刮目相看。
  大家知道,中国历来是一个和平的国家。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张骞就作为友好使者出使西域,也就是现在的中亚细亚;后来唐代又有僧人玄奘去西天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经;明代郑和更是七次下西洋,远及非洲一些国家。去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张骞、玄奘、郑和都是友好使者。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使者前往各国带去的是中国的商品,中国的文化和友好的种子,带回的是各国的商品、各国的文化和友好的情谊。他们都是真正的友好使者。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都应该做这样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新中国历届领导人一再向世界宣布,"中国决不称霸,现在不会,将来不会,永远不会称霸"。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而且社会稳定。中国这一环境,为国外企业家、投资家提供了最理想的投资场所。现在的客观现实已经是,不管你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经济,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得跟中国打交道,都要跟中国做生意。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只要遵守国际经济游戏规则,都能达到"双赢"的目的,互相得利。而要跟中国打交道,要跟中国做生意,世界各国都深感存在着一个困难,那就是语言上有障碍。所以,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都很重视外语的学习,大家学习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而各个国家都急需大批会说中国语、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这样,现在各国有识青年纷纷学习汉语。我们看到,进入21世纪后,"学习汉语热"在世界许多国家不断升温,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万。这里不妨介绍些情况:
  据报纸报道,在美国,大学委员会原先估计全美国大概有300所左右的中学要开设中文课,但一调查发现,有2347所中学要求开设中文课。此外,美国教育部已经决定,中文列入AP课程,而且将于2007年开考。
  在法国,2004年由国家教育部出面举办全国中文教学研讨会,我有幸应邀出席了那次探讨会。由国家教育部出面举办全国性的中文教学研讨会,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据法国教育部官员在会上介绍,从2003年到2004年,学习中文的人的增长率为38 %多,而其他语言的增长率只有2-3%,有的语言甚至是负增长。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有一次还说了那么一句话:我们的年轻人选学中文,将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这都说明,在法国,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民间和政府的重视。
  在我们的近邻韩国,到处都是教授汉语的语言学院,HSK证书成了韩国年轻人成功应聘的重要的必备文件。
  日本的情况,大家最清楚,不用我多说。
  在泰国,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都要开设华语课。
  新加坡历来分英校和华校,英校过去是不开设中文课的。前年政府教育部宣布,要求英校也要推行双语政策,要对在英校就读的华族学生开设华语课程。
  在印尼、菲列宾、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学习华语的人数也是直线上升。
  以上说的是海外情况。现在看看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情况。这几年来学习人数也是直线上升。请看:
        留学生总数  专门学中国语的留学生
  2000年    5万多      3万多人
  2001年    6万多      4万多人
  2002年    8万多      5万多人
  2003年    9万多      7万多人
  2004年    11万多      9万多人
  2005年    13万多      10万多人

  在以往,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国际形势和各种条件的限制,除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要学习中文的学生不能在本国国内学习,得到中国来学;而我们也难以走出国门在海外讲授汉语。在那样的年代里,我们基本上是将外国学生招进来,在中国境内向他们教授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的名称由此得来。从道理上来说,学习外语,主要应先在本国国内进行学习,打好基础。然后根据需要到目的语国家进行深造。因此,过去那种"招进来"进行汉语教育的情况,这应该说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
  去年七月,中国在北京举行首届世界汉语大会。这届大会,当时成了世界各国媒体报道的热点。而这一届大会也成了我国汉语教学的转折点、分水岭--开始变"招进来"为"走出去"。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特别是中国教育部国家汉办给以了大力的支持。譬如说,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向海外派遣从事汉语教育的志愿者,启动以推动世界汉语教学为目的的"汉语桥工程",这些都是积极开展世界汉语教学的重要举措。
  总之,中国人要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要走出国门进到中国,而汉语就成了互相沟通的桥梁。汉语跟世界已息息相关。
  当然,汉语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弱势语言,但是她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注目,受到各国年轻人的亲睐,正逐渐成为热选的外语。现在,在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和外国朋友眼里,中国充满了巨大的商机,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又拥有神秘古老的文化;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学好汉语。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学好汉语,就意味着掌握了与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交流的机会,就意味着能进入中国的文化宝库,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入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的钥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学习的目的也逐渐趋于实际,那就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为了了解当今中国,为了能取得一份直接或间接跟中国有关的、不错的工作。他们日后,或在本国国内工作,或被派往中国工作,或自己到中国找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与世界无疑也越来越贴近了。
  前面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和部分日本成年人选择学习中国语。我觉得,这应该说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而且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应该看到,现在在日本,精通中国语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够,与实际需求有不小的距离。大家选择学习中国语,这无疑就增加了自己日后的就业机会。
  日本是中国的一衣带水的近邻,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人民有相同的肤色,有相近的文化。在漫长的中日两国关系史上,虽曾发生过一些令两国人民都不愉快的事,但是友好相处始终是主流。历史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但历史是前人写下的,我们更要向前看。中日两国人民都渴望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远是友好的邻邦。中日两国人民心里都很清楚,两国只有友好相处,才能互利,才能双赢;彼此才不会受到损伤。友好相处将永远成为主流,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在座各位,或是从事教授中国语的老师,或是从事日中友好事业的热心人士,更多的是学习中国语的学生,大家选择教授或学习中国语,这不只为了自身的工作,更在于肩负起了构建中日两国、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大桥的重任。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我作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现任会长,向大家致敬!
  语言,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声语言,也就是口语。这是语言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所有人类语言都是有声语言。一是书面语,这是用文字记录的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一种语言形式。大家都知道,口语,也就是有声语言,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要受到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局限。文字的创造与使用,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巨大标志。人类文化、各民族的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各种形式与手段,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但最重要的是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书面语,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的主要载体。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外语,既要学习、掌握好口语,更要学习、掌握好书面语。拿学中国语来说,如果只是学习掌握口语,不学书面语,那将使自己成为一个能看中国书报的哑巴;而如果只学口语,不学习掌握汉语书面语,那将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说中国话的文盲。我们又学中国语的口语,又学中国语的书面语,那就使自己既能跟中国人自由地交谈,又能大量阅读中国文献资料,这就能方便地了解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样也才能真正使你成为一个中国通,一个汉学家。
  学习中国语,对日本学生来说,相对于西方学生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没有"过汉字关"这个问题。但毕竟是学习一种外语,真要学好也并不那么容易。那么怎么才能很快地学好中国语呢?有什么诀窍没有呢?诀窍有,那就是要牢记三句话:
  第一句话,要"勤"字当头。学语言,是口耳之学。中国有句俗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意思就是说要"勤练"。只有勤练,才能不忘;只有勤练,才能巩固;只有勤练,才能很快学好。具体说,学习中国语,就是要勤听,勤写,勤记,勤思考。
  第二句话,要锲而不舍,意思是说要坚持。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在发音上、在词义的理解与掌握上,在语法学习与运用上,在说话写作上,肯定会遇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问题。如果你们遇到、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问题,一定要坚持。在求知的问题上,贵在坚持。
  第三句话,"脸皮要厚"。我们在生活上不能脸皮厚;但在求知上,特别是在外语学习上,一定要脸皮厚。中国语学习也不例外。所谓脸皮厚,是说一定要大胆开口,大胆说话,不要怕说错,不要考虑别人会不会笑话你。我们建立孔子学院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学习、弘扬孔子的教学思想。大家知道,孔子不是姓孔名子,孔子的姓名是孔丘,"孔子"是当时大家对他的尊称。后来大家更尊称他为"孔圣人"。就是那位孔圣人,在《论语》里记载,他去大庙要"每事问",并认为这是符合"礼"的;他提倡"不耻下问",而且他身体力行。孔圣人尚且要不耻下问,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更要"不耻下问"。这里重要的你要记住:第一,老师决不会笑话你,更不会责怪你多问;第二,万一有人笑话你,那是笑话你的人不对,是笑话你的人的错,不是你的错。
  上面这三句话,也可以说是学好中国语的秘诀或者说诀窍。如果你们能按照这三句话去做,准保学中国语会学得很好,会说得很好,会写得很好。
  就谈到这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祝大家成功!谢谢大家。
最  后,刚才石川忠久先生演讲结束以后,朗诵了他为庆祝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的创建而写的一首七绝。我不怕献丑,来和一首。题目就叫"和石川忠久诗",我朗诵一下:
    阳春三月入东瀛
    待放樱花情结深
    孔子先师人敬重
    谆谆教诲共同心

附:石川忠久诗:
  泗洙分水入樱林
  烂漫花开喜愈深
  今识成仁先圣义
  朝阳门外老师心
      --庆贺樱美林孔子学院创设
            丙午春月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21:03 | 只看该作者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2009-3-15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 、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22:25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大学留学生院 湖北武汉 027 13971362209 吴老师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湖北武汉 027 15623766800 刘老师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24:36 | 只看该作者
国际汉语教育学会
联系电话:86-10-61934654

电子邮件:secretary@isclp.org   mandarin.edu@gmail.com

传      真:86-10-62666860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26:38 | 只看该作者
在两岸教育交流论坛上的发言 2010-10-25  
尊敬的大会主席,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前辈、同行:

    大家上午好。值此金秋季节,两岸教育专家共聚金陵古城,商谈教育发展大计,真是难逢的盛事。我谨代表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对来自海峡两岸的前辈、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国际汉语教育学会(ISCLP)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宗旨是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和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间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世界各地各类汉语教学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民间机构汉语教师、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化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学会目前有北美、欧洲、亚太等多个分会,有语言测试、语言习得、教材等三个专业委员会,拥有个人会员5000多名,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汉语教育学术团体。我们和中国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合作研发的《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培训体系及考核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各位专家,目前世界上各大国都在为推广本民族语言不遗余力,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世界各地设立众多的分支机构推广英语,提出到2015年让世界一半以上人口讲英语;法语推广的专门机构法语联盟已经在世界138个国家设立1100个分支机构;德国的歌德学院已经在76个国家设立了128个分支机构;其余的国家像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日本的日语中心、印度的甘地学院,韩国的世宗学院等也都加快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的步伐。

    语言教育为主的语言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加拿大的语言工业占据其国民经济收入的9%;英国的语言教育产业超过其石油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海外汉语学习者已经达到了4000万人,并且持急剧增长的态势。我们可以预见,未来20年间,汉语教育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语言测试、软件开发、教师培训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机遇。

    语言经济和其他经济一样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需要充分了解消费者,也就是汉语学习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学习特点、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目前国际文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一厢情愿式地免费赠送教材、教师,免费开办学院或课堂显然不能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形势。国际汉语教育需要有一批兼具学术精神和市场意识的教育机构,尤其是私立教育机构参与。

    目前,欧美很多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汉语教育的巨大市场前景,他们在语言标准、网络教学、汉语教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我们。例如,美国20年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教材是中国人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而目前是美国人自己编写的教材《中文听说读写》;美国、欧盟等地关于汉语水平标准、汉语教师标准的研发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不愿意看到,20年后全世界人民在学习汉语时,学习的是美国标准的汉语。两岸同胞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精诚合作,研究汉语教学规律,开发汉语学习教材,占据国际汉语教育主导地位。

    各位专家,汉语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历5000年风雨而不衰,是目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国际汉语教育是目前教育领域最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使命。国际汉语教育学会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汉语教育学术团体,愿同各位一起努力。

    最后,我想感谢两位德高望重的两位前辈,感谢涂元晞会长对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工作的一贯支持,感谢吴联星先生慨允担任本会副会长及台湾分会会长。我们相信在各位会长的领导下,两岸教育界人士通力合作,国际汉语教育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高海洋              

                                                                                                                                                                 2010年10月于南京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33:21 | 只看该作者
外国人惊叹中文难学的七大原因发布时间:2010-9-18
     在一些外国人看来,学习中文已成为他们最为头疼的事情。汉语的语调和汉字好像都是个难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文这么难学的呢?   
     原因一:书写方法简直是天方夜谭汉字的美丽,无可争议。不过这种表意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很实用。汉语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要学的汉字实在太多,这也是绝对的事实。还有,汉字的拼写方式也不是很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从一个汉字的组合方式中得不到任何显而易见的语义提示,或者其中没有包含什么有用的偏旁部首,就会把一个汉字的写法忘得干干净净。  
     原因二:汉语是不能用通俗意义上的字母顺序来排列表意的英语之所以好学,就是因为掌握英语书写方法所需要的技能也就是26个字母而已,而且只要沿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从页面的一边写到另一边,词与词之间留个空格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尽管中文也有组成汉字的那些共用的偏旁部首,却没有英文字母那样的顺序规则。可以说,汉字的偏旁部首是可以按两个方向来排列组合成汉字的,而不象字母那样只按一个方向排列,看起来很整洁。   
     原因三:即使在字典中查汉字也是非常复杂学习汉语最莫名其妙的困难之一,就是即使仅仅学会怎么查字典,也要耗费一个秘书学校整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汉语一定是地球上最精于运用字典的语言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字典实在太多。  
     原因四:中文里面还有古汉语(文言文)
如果说,现代汉语再难也不过是让你无所适从而已,那么古汉语就简直是故意让人永远也别学似的。古汉语确实含有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各种宫廷秘闻,用词简洁扼要,简直象某种密码,只适合那些天生的知识精英,他们不但懂得文学史的全部,还能预知文学的未来。   
     原因五:(罗马式)拼音方案太多且都让人精疲力尽也许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汉语的拼音方案确实太多,而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不是什么文字委员会提倡的,就是语言学家提出来的,更糟糕的是由那些语言学家组成的文字委员会提出来的。当然,要发明一种罗马式拼音方案确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高难度工程,尽管各种方案各有千秋,但任何方案都无法凭直觉来拼读。   
     原因六:汉语语调稀奇古怪在学汉语过程中,最容易听到的抱怨正是这一点,西方人对汉语最害怕的也是这一点,简直是妇孺皆知。如果不是从小就会说汉语,那你就等着不停地去死记那些元音辅音吧。真正的难题还要等你真的要用汉语进行表达的时候才会出现。汉语的那些语调和强调习惯简直是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简直不可思议。  
     原因七:存在文化差异东方、西方相互之间文化分隔的时间太长,这也是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为何那么难学的主要原因。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和西方之间有了广泛的接触,然而,中国人的知识和思想浩瀚如海,西方人却无缘享用。即使有朝一日西方人想和中国人融合成一体,其障碍往往也并非只是语言一个方面而已,最大的障碍是巨大的文化差异。
  
来源:北京汉语网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34:01 | 只看该作者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发布时间:2010-9-3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设计,其旨不仅在于发展学生对汉语和汉文化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相关行为的控制能力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还在于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整体人格中国化水平。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三种基本的教学设计模式:一、认知型教学设计模式;二、行为技能型教学设计模式;三、人本型教学设计模式。  
一、认知型教学设计模式
  这是一种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设计模式。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就是致力于研究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智慧或认知活动的情况,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认知能力和水平体现在有效地获得与处理资讯上。据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初级──了解层级;中级──理解层级;高级──应用层级。
  1.了解层级。在这个初级层级上,要求外国学生能够称说和再现语言资讯,能对两种以上的语言资讯进行辨别。要让留学生明白某一语言资讯“是什么”。比如,针对外国学生对汉语声调和字形识记困难的特点,让其识记“福建”和“附件”,指出这两个词语音上的区别就在于“福”与“附”的声调不同,分别是阳平和去声。又如能区别“辩”与“辨”这两个同音形近字。能再现语言资讯,例如能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2.理解层级。在这个中级层级上,教师要让外国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对已了解的资讯能独立阐明其道理,能说明“为什么”和“应怎样”。能对内容相同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自由转换。例如训练外国学生就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课文中的典型语段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顺叙改为倒叙、分析说明改为归纳说明、按空间顺序说明改为按时间顺序说明等。还要训练学生能用一些有意义的方式如文字、符号、图像、图表等来解释语言资讯。能按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对语言资讯进行综合,如能将若干语序混乱的句子进行调整、排列成合乎汉语语法的、逻辑关系明晰的语段。此外,还要教会外国学生能超出已知的资讯为词、词组、句子、段落作出既合乎情理又合乎语法的推断,如给未完的词组补词、给未完的句子补词或词组、给未完的段落补出句子。
  3.应用层级。在这个高级层级上,外国学生要能够根据具体语言使用的环境、运用已理解的资讯,灵活自如地解决相同、相似或相异语境中的特定语言问题。语言使用的环境简称语境。狭义的语境又称为小语境(语言内的语境),广义的语境又称为大语境(语言外的语境)。小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它包括词语之间、各句之间以及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大语境是指表达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文化、心理等主客观环境,它蕴含着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阶级的等各种因素。在应用层级,学生要先明辨“在何种关系中”,“自己是何身份”、“对像是何心理”、“在何种条件下”、“在何时”、“在何地”等,然后能够对已理解的资讯作出价值判断和适当选择。比如:在所提供的一定的上下文里,能用最恰当的词语或句式填空。要能顺利地解决与原所学过的语境相类似或完全一致的特定问题。如词的构造中的“标数概括”(用数字概括标示几项具有共同特点的成分)类简称的造成:根据左边的几项,应怎样类推出右边的简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包修、包退、包换──三包;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五爱。学生还要能较成功地解决与原所学过的语境略有不同或相当不同的特定问题;或者有可能创造性地解决某一特定问题,如用汉语写文章。
  总之,根据以上汉语认知能力和水平的三个层级的划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确立针对外国学生的汉语课课堂教学目标,随着既定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延展、深化,促使外国学生汉语认知能力和水平实现预期的改变、更新。
二、技能型教学设计模式
  这是一种建立在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之上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导源于巴甫洛夫(Pavlov,IvanPetrovich)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Watson,JohnBroadus)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要坚持从行为的角度观照人的心理,试图找到人的行为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以有效地控制行为和掌握技能。通过一定的条件作用,人们模仿、强化、联想,建立起剌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复杂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而学会的。这里,语言被看作是一种人类行为,认为它跟人类的其
他行为一样,是通过习惯的养成而学会的。对外汉语教学正可以在习惯的基础上形成母语般的语言能力。  
  从影向技能学习过程的主要行为程式来看,可以进行如下的基本教学模式设计;通过促进先前汉语习得的部分技能的恢复、实施所选择的汉语学习技能或观察经典的汉语学习技能范例实施这一技能、运用各种前后关系(如行为反应、行为改变或行为强化等)去促进汉语学习的技能迁移、安排反复的练习促其形成规律化的心理机制、对成功的操作给予反馈或观察技能范例的反馈等等。
  这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智慧或认知活动的情况,还要重视外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要以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前提,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外国学生充分掌握汉语学习必备的种种技能,使之不仅成为一个汉语知识的有效接受者,更要成为一个汉语问题的有效的解决者。
  比如在汉语词汇教学中,要训练外国学生如何在庞大的汉语词汇系统中迅速而准确的选择所需要的词语,就要教给学生关于词汇选择的基本知识技能。要让学生通过模仿、强化、联想,反复练习汉语词汇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一词语多义、一事物多词和语境变化。就语境变化的训练而言,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某个词的词义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词典也并不能穷尽一个词所有的含义,词与词之间的区别往往是细微的。这全看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中对它的运用能力,这种运用也不是任意的,它依赖于人的认知联想而形成一个词的有联系、有规律的多义范畴。
  以北京大学《中级汉语口语》(刘德联、刘晓雨编着)为例。这本教材在五个单元的每一单元后都设置了“口语常用词”这项内容。在我对外国留学生教这项内容时,首先,我发现只有第一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又快又牢。究其原因,就在于课本把“问候与寒喧”、“介绍与自我介绍”的相关用语用甲乙两人对话的形式编排,当我要求留学生两人一组自行创设对话情景、站到讲台上来表演时,学生感到非常高兴和有趣,我则旁作语境启发并指正其错漏。在课间和课后学生还不断地笑闹着继续互相问答,体现出自主学习这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到了期末考核“口语常用词”,结果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最好。显然,教材将词语置于特定语境中,我的教法又注重通过模仿和语境启发联想培养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在客观上激发了学生语言运用潜能。其他4个单元没用对话形式,而是一条条的词语、句子按序号单列,较之第一单元,留学生就学得不快、记得不牢。
  其次,我努力通过对比讲授、安排反复的练习以促使规律化的心理机制形成。如第二单元“感谢与道歉”常用语,教材列出了一组表感谢的词语“谢谢”、“谢谢啦”、“谢谢您”、“多谢”、“谢谢大家”、“太谢谢您了”等,并将其置于常用的单句里。我让留学生们用这些词语造句、反复练习学生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然而在另一组同样表感谢的词语的教学时我却教得很困难,这就是“辛苦了”、“打扰了”、“费心了”、“给你添麻烦了”、“让你受累了”、“劳驾了”等。而且留学生老把它们跟同形的动词、形容词“辛苦”、“打扰”、“费心”、“麻烦”、“受累”、“劳驾”等相互混用。头疼之余,我恍然明白:这是因为这些汉语常用语虽同表感谢义,但外形各不相同,而教材仅各用一个例句来列举,复现率太低,故难于记忆。况且还有同形的动词、形容词对这些表感谢的常用语造成记忆干扰。于是,我从两个方面的训练来解决这个问题。针对同形干扰,我一对对地列出同形的动词形容词和感谢语,如:辛苦──辛苦了,打扰──打扰了;费心──费心了、麻烦──给你添麻烦了、受累──让你受累了、劳驾──劳驾了。然后通过例句详细讲解彼此的区别。而针对感谢语在教材编写中复现率低难于记忆这个缺陷,我通过一语多例、反复练习来弥补。遗憾的是,由于该教材本身安排讲授的知识内容的量大,我无法在规定的教学时数中用更多时间来进行情景创设的教学实践,所以语言感知能力(既语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反复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对汉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
三、人本型教学设计模式
  这是一种建立在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举设计模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让留学生有效地掌握汉语,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地按照母语的教学内容“语音→词汇→语法”这样一一依序讲授、理性地把语言能力从学习者的完整的心灵中剥离出来加以培养。这种做法即使能够达到系统了解汉语甚至智力开发的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是以牺牲学习者的心灵为代价的。现行的不少对外汉语教材,在初级水平阶段,除汉语拼音外,还较系统的讲授语音知识,在中级阶段讲授较系统的词汇知识,在高级阶段讲授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这些所谓的“系统知识”,在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感能力和汉文化的人文素养均不够的情况下,由于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不轻松,教学效果并不好,学得多丢得快,且师生都感到教与学的过程苦不堪言。与此相反,人本型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自我实现”和“完美人格”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点和终极目的,关心学习者的整体人格发展和学习者的潜能和价值的充分实现,强调配合汉语言的学习,学生尽可能直接进入汉文化的文化心理氛围中,在融洽、轻松和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由于只有智力和人本型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感情和意志等都共同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学习者才能将全身心都投入其中。因此,除智力因素外,其他的人本型的非智力因素都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当作有其独特的动机、兴趣、感情和意志的个体,是知识的发现者,而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地等待接受某些知识的接受者。要有意识地营造种种有益于汉语学习的文化心理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情感和愿望,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至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比如我在对比了外国留学生初级阶段练习的造句、高级阶段写作的中文小短文后,发现学生的语句就透出了不同个体的诸多内在、外在的人本因素的各自痕迹。考察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程度的高低并不对他们语言表达上的各自特点产生影响,即初级阶段学生句子表现出的表达上的民族特点,在高级阶段的学生作文中依然表现出来。也正是这些民族特点使得他们的汉语句子总是各民族有各民族特定的“不规范”之处,所体现的那介乎于其本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文化意识又各不相同,即使是语言表达的错漏与文化意识的倾向,都体现出各民族内部惊人的一致性。
  由此看来,我们的人本型教学设计模式,应当是使外国学生在经过了汉语、汉文化的系统学习以后,能够超越他的母语社会、母语世界的文化方式,创造性地构建他自己崭新的、独有的内在文化系统,和谐地成长为自在的、自主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跨文化交流者。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灵活应用,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某一种或二、三种、或一门课采用一种或二、三种、或一个课时或一部分课时采用一种或二、三种。所用模式分合由教师自定,在实践中还可以创设另外的新模式。总之,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系统,它涵盖了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学习实践和评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教学模式设计的创新、改革也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5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3:34:36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回顾发布时间:2010-9-30
[作者简介]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相关研究。  
  零 导 言
  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20多年来,学界同人筚路蓝缕,辛苦耕耘,使学科从无到有,成长壮大,走向成熟。
  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的倡导者之一鲁健骥教授说:“我们还应该加强现代对外汉语教学的No.1历史的研究,包括解放后对外汉语教学大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短短的几十年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1998:153)回顾20多年学科建设的路程,特别是其中对学科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热点问题,探索其中的规律,应当会对今后的学科建设有所启发。
一、关于“热点”
(一)本文讨论的热点的范围
  本文讨论的热点是指一定时期内学界特别关注并比较集中地发表了较多相关论文的问题。
  多数热点都有孕育期(前期的相关讨论、介绍)、高峰期(第一次讨论高潮)、持续期(高峰期后的持续讨论,有时还会形成新的高峰期)。上文说的“一定时期”指的是热点的高峰期。各热点的高峰期长短不一,可能一两年,也可能持续四五年。持续时间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研究需要一定的科研周期和发表周期。近年来,随着研究题目难度的增大和文章数量的增加,这个周期有延长的趋势。
(二)热点的确定
  确定热点,主要参考了《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四种刊物的论文目录,第一届至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届至第六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年会论文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一、二届年会论文集中的论文,还有一些会议资料和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编辑出版的论文集。
  由于本人的学识、见解、偏见,确定的热点肯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说,还存在别的热点,比如语言对比研究、词汇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等;有的热点还可以再细分,比如汉语习得研究、汉语中介语研究、偏误分析、交际文化研究、知识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等。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应当对重要事件逐一研究,但本文无力胜任。
  另外,还有一些本学科持续的讨论热点,如汉语本体研究、教材编写、汉语水平考试研究等,这里也不作讨论。
(三)对热点的描述方法
  下文对每个热点的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热点名称:根据比较通行的说法,给热点一个名称;2、首次高峰潮:第一次集中讨论这个问题的大致时间;3、热点的内涵: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4、收获:围绕热点的讨论对学科建设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5、其他: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的人物、会议、著述等。
  对各个热点的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强求形式上的统一。
二、热点简述
  以下简要说明讨论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八个热点,讨论大致依据首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
     (一)构建学科理论框架
  根据一些文献,探讨构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框架的首次高峰期应当始于1984年。其重要标志是当时几位著名语言学家就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地位发表的意见。王力1984年6月题词:“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1984年11月说:“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林焘1984年指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门学问,是具有理论性的一门学问。”另外,1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施光亨1994:34,刘2000:48)吕必松(1990:115—124)认为,这一时期“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任务。……提出了总体设计的理论”。盛炎(1990)认为:“70年代末以前,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多注意教学法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技巧。80年代初以来,冲破了‘方法’概念的束缚,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全面地探索汉语教学问题,力图建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笔者以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收获有两点。第一是确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老一辈语言学家把对外汉语教学定位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表现出他们作为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在当时已经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有它不同于汉语语言学的特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具有其不可替代性。第二项是确立了吕必松提出的“四大教学环节”的学科建设框架。四大教学环节的框架,是从我国
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归纳、梳理出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教学论”。教育学中教学论、课程论、教学设计所探讨的问题,大都在这个框架下得到了体现。二十多年来,它一直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纲领。这个框架的缺陷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没有主动取得教育学的指导。因此经验的成分偏多,理论基础显得薄弱。但是这个框架在20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断丰富、充实,围绕这个框架进行的各项研究、建设和讨论所取得的丰厚成果,仍然是今后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  
     (二)国外语言教学流派介绍
  我国外语教学界对国外语言教学流派的介绍始于70年代末期,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介绍始于80年代初期,盛于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应当是美国学者黎天睦在中国的讲演稿《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和盛炎的《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80年代初,刚刚打开国门的国内语言教学界面临着一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外语言教学流派。介绍和了解这些流派,对刚刚起步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无异于一次语言教学理论的“扫盲”运动。它提高了从业者队伍对语言教学本质的认识,特别是对当时建立新的、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起了指导作用,为沿用至今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在国内外流行不衰的《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等编)、《实用汉语课本》(刘等编),以及国内现行的分技能教学的模式,都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三)文化与文化教学研究
  张德鑫(2000)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研究……成规模的研究大致始于80年代,盛于90年代,……比较突出的是张占一发表了《谈交际文化因素》(1989)、《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1990)、《交际文化琐论》(1992)等一系列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兴趣的讨论。”卢伟(1996)说:“1992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结束以后至1995年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召开以前的三年多时间内,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不断地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问题,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长足的进展。”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探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问题是一股世界潮流。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也进行了颇为激烈的讨论。这次讨论对我国的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了汉语中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教学,二是加强了文化对比(所谓“跨文化交际”)研究,三是确立了文化(所谓“传统文化”“知识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这三方面的成果,一直影响至今。
     (四)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次成批出成果则是到了90年代后半期。在近10年的时间里,相关的呼吁和理论探讨不少,也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研制出了一些课件,主要是汉字教学的课件;本世纪初也建立了个别教学网站,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多媒体和网络课件并不多。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是一个具有广泛前景的领域。实际进展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网络传输速度、资金投入等。但是实质性的障碍有两个,一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研制、运行、管理需要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人才的结合,而对外汉语教学界缺少这种综合人才。另一方面,这种教学不是现成的课本搬家或者课堂录像进计算机。开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需要建立与一般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一整套专门的运行机制。而目前我们对此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我们认识这个问题应当有很大的启发。尽管进展不尽如人意,但是改进教学媒体,开展网络教学,这种追求已经深入人心,局部的教学媒体改进也蔚成风气。这种尝试不但提高了教师建立现代教育理念和利用现代化手段的意识,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发展积蓄着条件。
     (五)语言习得研究
  张德鑫(2000)说:“1984年,鲁健骥《中介与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言偏误分析》一文,首次将‘中介语’理论引进我国语言教学界……1992年,《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三刊联合邀请了语言学界、心理学界、语言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召开了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专题座谈会……由此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在90年代呈现出活跃的局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刘(2000:204)说:“中国学者在80年代大量进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90年代初也开始了运用分析的研究,研究汉语的习得过程。”从发表的文献看,这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进行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习得过程研究几乎是跟国际同类研究同步进行的。这种研究借助了心理学、统计学、测量学、数据库的方法。尽管限于教师和其他研究者知识结构和研究水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限,但是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受到国内外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如北京语言大学研制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就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使用。“北语研制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得到‘中介语之父’塞林克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他所见到的最大的中介语语料库。”①这种研究更重要的成果是开始了教学理念的一个根本转变,即突破了以往只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局限,开始注重对学习者的研究。就此,吕必松(1992)特别纠正了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象的传统的通俗提法,把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修正为研究“学/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  
     (六)汉字教学研究
  佟乐泉(1997)说:“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外国人对学习汉语文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表现,促使我们加强对汉字教学的研究。”如佟所说,90年代后期,汉字教学突然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几年间,研讨汉字教学的论文、会议陡然增多。重要的会议有1997年6月在宜昌举行的“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1998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1999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汉字应用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种有关会议和刊物上,研讨汉字教学的论文数量大增,汉字教学实验报告也时有发表。汉字一直是非汉字圈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随着这类学习者的增加,汉字教学问题特别引起西方汉语教学专家的重视。改进汉字教学涉及文字学、语言学习理论、教育学(包括识字教学研究)、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学实践经验,还有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各个方面。当时确有各路人马参与,对汉字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讨论的收获除了推动了汉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出数种汉字教学软件之外,跨学科的研究思想,也给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界同人利用跨学科方法的研究风气日盛。
     (七)汉语认知研究
  语言认知研究是当前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国际潮流。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认知研究是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认知研究(或简称“非母语者的汉语认知研究”)。国内此类研究始于90年代后期,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是一个成果比较多的时期。非母语者的汉语认知研究,跟汉语习得研究有重合,又有所区别。其主要差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语言认知研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和学习策略等问题,使用严格的心理实验方法。
  通过几年来接触汉语认知研究的成果,学界逐渐认识到,运用认知科学的方法,探索影响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因素和学习策略,对于认识汉语学习的规律,改进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这从“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2001—2005)科研规划课题指南”②中包含的选题可略见一斑。“指南”中的选题范围包括:学习策略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汉语隐喻现象的研究,认知域的研究,认知图式的研究,语境与语言理解的研究等。由此可见,这个热点还在持续之中,参与研究的教师也越来越多。这对认识语言学习的本质,改善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汉语认知研究是一个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要求较高的研究领域,所得到的结论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虽然这几年有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是运用到教学实际(包括运用到教材、课堂教学中等)的不多。这应当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研制教学大纲
  刘(2000:302)对2000年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制定的教学大纲作了一个概括的说明。表1包括了刘提及的大纲和2002年国家汉办公布的三个大纲。从表1可以看出,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研制大纲比较集中的时期。这些大纲在研制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起到了明确教学目标和规范教学活动的作用。我们还注意到,恰恰在此时,我国外语教学界也在研制外语教学大纲。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
4年)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比较起来,2002年公布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大纲,似乎还是显得沉闷。原因是对多年来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吸收不足,对新的教育思想和语言教学理念关注不够,特别是在基本的指导思想上依然没有摆脱“教”语言理念的束缚。  
  表1 20年来研制的教学大纲举要年份大纲名称制定者
  1975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专业教学试行方案北京语言学院
  1982二年制文科班课程设置计划及有关问题(讨论稿)北京语言学院
  1988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1992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汉办组织修订
  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国家汉办组织修订
  1995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语法?词汇)孙瑞珍主编
  199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国家汉办组织修订
  1999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杨寄洲主编
  200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国家汉办编
  200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强化)国家汉办编
  200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国家汉办编
三、从热点中看到的规律
  回顾和评价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服务发展,而不是用今天的标准、眼光苛求历史。研究学科建设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找出在发展过程的各个事件中反复出现的现象,即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从上述的热点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下面几点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一)各时期的研究热点,大都与国外语言教学理论发展同步。比如我们对国外语言教学流派的介绍、语言与文化教学问题的讨论、语言习得和认知研究、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研究等。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起步虽晚,但是理论研究一直在跟踪着国际语言教学的前沿。
  (二)这些热点都与当时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密切相关,围绕热点的讨论丰富了学科理论,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很多热点在研究中使用的不是单纯的语言学方法,研究成果也常常不是以语言学的形式表述,而是心理学的实验报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包括题库)、计算机课件、统计或测量分析等。跨学科的方法在这些热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热点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即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数学方法(统计学、测量学)、试验的方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计算机方法(程序、数据库、课件)使用得越来越多。这跟语言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平行。
  (四)从总体看,热点过后,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比例不足,包括运用到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和水平测试等。这一条似乎不成其为规律,但确实也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认知研究的成果、汉字教学的新思想、新的教学思想的介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四、启 示
  从上述规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还是要追踪和关注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回顾学科建设的历程,我此形成了一个个推进理论建设的热点。这曾经是我们学科建设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优势。但现在我们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向关注似乎不足,因此也就缺少了新的热点。当前世界语言教学界有哪些热点呢?刘(2000:396)说,近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热点包括:语言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的动态性质、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因素(特别表现在跨文化语用研究和中介语语用研究方面)、学习者个体因素(比较集中于学习策略和学习者心理因素的研究)、语言测试、语言水平的界定、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话语分析等。再如,目前国内外外语教学都在提倡和推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通过让学生做语言任务来习得语言的模式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以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应用语言学上可被称为任务年代’(Johnson,2001)”(周淑清2004:352)。教育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而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任务年代”几乎无动于衷③,是不是有些太迟钝了呢?
  (二)应当关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大发展的形势下,要发现、正视和研究解决在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④,不为数字所迷惑。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常常是综合性问题,一些重大的问题,常常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这要求我们建立跨学科的问题意识,主动改善队伍的学科结构和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比如一个起码的要求是,我们的教师和研究生应当能够看懂本领域运用不同学科方法撰写的讨论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的论著。
  (四) 缩小研究跟教学实践的距离,加强成果转化的的研究,把我们已有的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大纲的研制、教材编写、各类教学、语言测试、教学管理中去。这应当是我们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普遍提倡的“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⑤,可以帮助我们把相关的研究成果放在实验中检验,也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是十分有效的。  
五、余 论
  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终于起步了。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学科发展史研究都是学科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的起步,表示本学科正在走向成熟。诚如鲁健骥教授所说,我们要重视现代学科史的研究。现在我们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关心的人还很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史的镜鉴作用。认识历史,尊重历史,不但是一种科学的学风,更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比如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说教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或基础。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在跟教育学息息相关的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成绩测试、教学管理各个方面,依然对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缺少足够的学习和运用(宋若云,2003)。这实际上在拖着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后腿。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的建设上,远远落后于国内英语教学界和其他学科。据说现在又在酝酿重新修订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大纲作为全国遵循教学纲领,应当遵循教育学规定的研制程序,应当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普通教育学的新理念和语言教学的新理念)。着手之前,我们应当明确修订的原因,需要看看我们研究过什么,前面的大纲有什么不足,可以吸取什么教训。应当吸收语言习得和认知研究、汉字教学研究、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研究、文化教学研究、语言本体研究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应当参考国内外语教学的教学指导文件,如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等,避免仍然重复前面大纲研制中的不足。
  最后,学界应当珍视我们这份来之不易的家底,它不是很大,但是融入了这支队伍50多年的心血和智慧。开路先贤,功不可没。承先启后,是学科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附 注]
  ①李立成《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8月29日。
  ②请参考国家汉办网页:http://www.hanban.edu.cn/ExpressLayer/Information/
  ③李晓琪等编写的《快乐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思想,另有刘丹《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应用》(《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张笑难《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中的应用》(见于北京地区第三次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
  ④现在这方面的文章几乎看不到。李泉2003年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是一篇难得看见的此类文章,值得一读。
  ⑤“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为了改善新的实践,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改变了现状。”(Arthar等2002:1)
  [参考文献]
[ 1 ]程 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 2 ]戴桂芙等.邓懿先生访谈录,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3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4.
[ 4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5 ]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 6 ]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 7 ]卢 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 8 ]鲁健骥.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 9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10]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1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1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13]盛 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几个热门问题的思考[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14]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15]宋若云.1987—2001年《世界汉语教学》引文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3,(4).
[16]佟乐泉.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语言学习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17]王 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8]王 维.科学基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9]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50年[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21] Arthar,Joanne,Holly,Mary,Kasten,Wendy.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9:36 , Processed in 0.1670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