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山群英会之独立学者、独立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6 08: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山群英会之独立学者、独立教师

作者:方心田

一个喜爱写作的人,如果长时间不动笔,就像酒鬼长时间没端酒杯,情种长时间没见佳人,心情肯定是若有所失的。如果他经历了一件很有兴趣和很有意义的人事之后,长时间没有记述一下,就更像是欠了人家一笔钱,不还不足以心安,拖得越久越觉得自己无赖。

目前的我,就是这个状态。自从东山笔会以来,我几次提笔欲写,几次无奈放下,虽然心海翻涌,但就是找不到感觉。为什么?贪图享乐也。当然,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杂乱的思绪需要沉淀,只有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重要的,深刻的,文化的。荣格说,文化沉淀人格。人格,才是一个人的本质。

现在,我跟着感觉走,写写这次笔会上的几个人。

  

独立学者

  

我结识傅国涌先生,最早是通过约稿。若干年前,我编一本高中生刊物,慕名向傅先生要稿,傅先生很大气爽直,一次就给了好几篇,任我选用。之后也是如此,而且他也偶尔推荐些他人的文章给我。我了解他,主要是通过阅读他的书和博客,接近他的思想情感;也通过杭州朋友涂国文的言谈,了解他的现实生活。时间久了,自然就有见一面的冲动,尤其对于那些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08年10月,《教师博览》召开原创版创刊研讨会,我们把他邀请到南昌。晚上,我和几个朋友请他喝茶。注意,此喝茶乃真喝茶也。傅先生无比健谈,记忆极好,社会历史,人文地理,国家命运,可谓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初次见面,我的印象极深:傅先生口才了得,学识了得,我辈须仰视之。以后,我去杭州组稿,由国文牵线搭桥,我和傅先生又见过几次,每次都相谈甚欢,每次都使我有所教益。傅先生的大气,不仅在于赐稿无数,赐书无数,赐思想无数,还“赐”良朋无数。一个有思想的人,断然不可无思想界朋友;一个有力量的刊物,也断然不可无思想界作者。傅先生为了扶助我们新生的刊物,他把他身边的得力的有思想的教育界朋友几乎都推荐给了我们,使得我们的刊物如饮朝露,茁壮成长。

傅先生只比我年长一岁,看似生活中的平辈,但不得不承认,他是我思想学识上的长辈。这个年代,金钱不决定什么,年龄更不决定什么,只有学识和思想,才是人与人的分野。勤奋累积学识,经历锻造思想。傅先生是勤奋的,他自己说每年几乎要读三百本书,而且不是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垃圾书”;他每年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读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写作,写作是他的生活来源。傅先生也是有经历的,他的经历只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才肌肤相触,冷热相知。自由在生理上属于我们每个人,但在道义上我们戴着生锈的镣铐。砸碎这副镣铐,是我们一代代人的向往和使命。

这次东山笔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他。为了不错过学习的机会,我们请他给与会作者做了一场报告,名为“这个时代的教育、写作和启蒙”。虽说时间很短,只有个把小时,但他快速流动的语言,上下翻飞的思想,还是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启迪连连。他对社会精英的重新认识和界定,使我们内心油然升起一种久违的责任感;他对教育问题的慷慨陈词,更使在座的诸君如芒在背,无不检省自己。教育不是分数,不是就业,而是启蒙。启蒙来自独立思考,来自自由清醒的精英和团队。如何建设健康的教育,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国家,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历史使命。

虽然时局可圈可点,但傅先生在日常里并不总是一副金刚怒目相,他更多时候呈现的是弥勒佛陀,见谁都笑眯眯的,眼睛挤成了一条缝。我印象中有此福相的,还有钱理群先生,他从外形到内在,更是弥勒现身。

大凡有福相的人,都是乐天派。“我预计中国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一定会有大变化。”傅先生如是说。我虽然对此提出了疑问,但内心里也还是倾向于他。铁屋子终究是要烂掉的,何况现在已经因为破损而露出了一个个洞眼,洞眼里涨满了久违的光亮。

  

独立教师

  

与蔡兴蓉君相处,当如《三国志》里的程普所言:“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酒,不觉自醉。”兴蓉酒量自是不大,但烟量很是了得。

与兴蓉相识,当在六七年前。我编学生刊物,向其约稿。兴蓉严肃认真,总把自己斟酌了又斟酌的好文字惠赐与我。其时,他在湖北钟祥当中学语文教师。有过此等经历的我,知道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年轻教师在基层学校的难处。但兴蓉在与现实的大风车作战的同时,也提高完善了自己。他特立独行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追求,终于使他超拔出来,他渐渐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教师博览》。《教师博览》在封二做了他的介绍后,想认识他的人就更多了。其中包括我。当然,吸引我“粉”他的原因,还有同事们口中连绵如山的对他的赞词。他是个非常好玩的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是个喜欢思考的人。如此等等,实在吊足了我的胃口。终于有一天,有如神助,他竟然来做了我们的同事。

在《教师博览》上班的日子里,我不知道兴蓉的喜怒哀乐的比例分配是怎样的,但我肯定,在这里,和在学校里,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这是在中国。中国的单位体制都一样。当然,做编辑和做教师,也有差别;在家乡和在他乡,也有差别。但唯一没有差别的是,兴蓉是个喜欢用脑子生活的人,他的脑子会拐弯,会打滚,会翔舞。思维永远是他的乐趣。我和他相聚时,他喜欢叼一支香烟,脑袋歪着,脸上开始挂着微笑,一旦讨论起某个问题,就在烟雾里若有所思。语气不急不徐,思想的碎片像缕缕烟雾袅袅而出。他不善饮酒,但朋友相逢,也颇豪爽,几瓶啤酒是没有问题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水能清远;知己之交浓如酒,酒能陶醉。他以后辞职南下,在深圳做起了家教。我们再通电话,他就希望我南巡。而且一开始是说:“我要为生存奋斗。”后来就改了,说:“我可以飞翔了。”

兴蓉很幽默,他的幽默是一种智慧。他的幽默始终贯穿在他的教学、写作和日常生活里。他的幽默有时是含泪的,比如他在老家上公开课,因为赶猪事件,落得校领导的诟病;又比如他在深圳求职,流落街头,只得自己冒充观众向电视台爆自己的料。他的幽默有时是冷峻的,比如有人说他长得有个性,他就说自己“貌似人类”;又比如他在说出一个观点后,总要强调说:你最好不要相信我说的,因为我是体制外的。他在厦门和我同房,在和朋友们辩论了一番时事后,他悠悠然靠在床头,笑微微地跟我说:“我们是一伙的。”

兴蓉因为太专注于思考,就常常忘记了自己的来和去。他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人们总怕他会走丢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东山寡妇村,他就走丢了,不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在游鼓浪屿时,人潮汹涌,我们真怕他被哪个美妇拐跑了,一个个像特务似地紧盯着他。在我的视野里,这样思维智慧超常而又生活自理能力稍弱的人,真的不多,历史上有一些这样的奇人,比如爱因斯坦,卡夫卡,陈景润。

教育与文学,是兴蓉安身立命的两个轮子。他在教育的旅途上收获经验,在文学的田园里收获快乐。当然,他的经验和快乐是相通的。读他的新书《走在孩子的后面》,在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孩子”身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智慧和自由的“大人”,这就是上帝赐予独立者的报酬。编他在杂志上的专栏“老蔡园”,我总觉得鲁迅式的投枪和匕首又回来了,当然,老蔡有老蔡的新口味。

龙应台说过: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我的理解是,喜欢思考的人,一般都是特立独行的人,都是有天分,有才气,有道德,有勇气的“四有”新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10:29 , Processed in 0.1082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