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7.28管季超游学江右,与《教师博览》余华君访进贤文港笔都邹农耕先生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36:12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36:54 | 只看该作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39:20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40:53 | 只看该作者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41:43 | 只看该作者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44:50 | 只看该作者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37:53 | 只看该作者
农耕笔庄鱼素
   ♂邹农耕
  
  (2002年)元月29日。济南自牧寄来《解读贾平凹》贺岁。范曾题鉴。是书对贾平凹近年创作的一些小说,作了许多创作外的叙评。记得贾平凹在《怀念狼》一文中有这样一断:为了保护狼,禁止裘皮厂加工狼皮制品,禁止毛笔厂制作狼毫笔,禁止……其实,狼毫笔所需的毫料,取自黄鼠狼的尾毛,而非书中斯狼。贾个人书画展近期在深圳展出,作品多以“裸”面出现,深圳媒体以国画版《废都》称谓是展。
  2月2日。《国画门诊室•关良与丁衍庸》一文中云:丁衍庸总是在闲暇的时候,以羊毫笔练习线条,并且想用羊毫笔画出象狼毫笔那样挺拔的感觉来。有一次正画着,刘国松进来,丁衍庸兴奋地说,我用了20年羊毫,终于可以画出狼毫那样挺拔的线条来了——这句话,从制笔角度来说,羊毫不管形制上多么接近狼毫,创作者无论表现手法多么巧妙高深,羊毫是永远替代不了狼毫的。羊毫与狼毫同样饱醮浓墨,创作时,第一笔下去,着墨处效果差不多,但收笔处不同,羊毫飞白,而狼毫劲健淡逸,接下去第二笔、第三笔,羊毫与狼毫不同的濡墨性能及一柔一刚的毫性,其所表现出来的墨韵和笔力,更又相去甚远。现代人抚古,之所以笔墨难趋古人,很大程度上,不了解毛笔本身的内涵,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月13日。敦煌研究院李正宇寄来《中国古代硬笔事略》自校稿。李正宇认为:“甲骨文、大篆、古隶、秦隶、小篆,这些迭起于我国书法史的一座座艺术高峰,都是硬笔创造的成就,秦亡以前的时代,都是硬笔称雄。西汉初期,制墨技术的改进,取代了漆汁,于是毛笔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月6日。《画外话•冯骥才卷》叙到:“对于绘画来说,印刷(品)很难感受到绘画里的那种气息。绘画原来的尺度才是画家作画时情感的宽度。多么大的情绪,画多么大的画。”诚然,印刷品与原作,审美视觉有很大差距,但“多么大的情绪,画多么大的画”,此话似乎欠妥,晋唐时代并不流行长篇大制,“点若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这句美学名言,1000多年了,我们仍然体味出古人的胸襟。八大、白石的小品,笔墨简淡而气格高远,难道能说画家创作时情绪不大,感情没有宽度吗?就当前书画发展的风气来说,冯先生斯言,是不是也有些展览效应呢?
  3月28日。湖北徐本一电话中说:紫檀杆“点睛”二只笔收到,此笔弹力很大,加健用猪鬃稍多,鬃分的不细,画家用很好,于我不太适合;但笔杆古雅,造型由下往上逐渐细小,中有一个最大的妙处,你知道吗?答曰:古笔造型即如此。秦汉时期,书吏记事,笔即插于发髻,速简而已。但现制仅取其古雅,古用失矣。徐曰:我谓之妙在于用,即“捻管”,可随心入微,今之笔杆造型,上粗(肥)下细,头重脚轻,已全失纵笔腾挪、灵便之义。
  9月6日。(江西)省教育学院山水画家孙宪编撰山水画教程,涉及毛笔。往晤。值正在授课,孙宪即兴邀之曰:“给同学们讲一些毛笔知识吧?”我很激动,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中国毛笔有尖、圆、齐、健之四德(示范)。唯“健”无形无据,莫可示之,心感而已。“健” 之变化,复杂无常,书画门类流派、笔之大小长短,个人笔墨追求,审美倾向的差异,都直接影响“健”在制笔中的变化。健,是自然生命中的阳刚之气,是中国文化的正大之音,是人类高尚情操的磊落胸怀,是生命推动社会前进的不折脊梁。不知健,无足以谈尖、圆、齐,不知健,……霎时,掌声响起……
  10月6日。狼毫笔以表现翻折为精神,起、收是过程,腾、挪、跳、跃、点线变化错综复杂,是创作者激情波动、喜怒哀乐的体现;羊毫笔则以表现使转为精神,提、按是过程,线条回旋缠绕,墨韵湿淡浓枯是创作者感情纠葛、悲欢离合的写照。故狼毫如诗,创作者总是触景生情、放任不拘;羊毫则如史,挥毫者无不沉静从容,作千古之思。羊毫参以诗人情感则铿锵灵动,狼毫杂加史人思想则朴拙庄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38:53 | 只看该作者
8月6日。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一行6人来文港进行毛笔文化调研。吴教授问:历史上宣城毛笔有宣笔之称,湖州毛笔有湖笔之称,文港毛笔如何称呼?曰:周虎臣和邹紫光阁皆自江西出,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两家在中国毛笔文化史的影响已远远掩盖其出自江西的地方史价值。江西毛笔,流布自长江而上下,西至云南,东至南京。所到之处,凡江西卖笔者皆被称“江西笔客”,省内则呼“抚州笔客”,历史上称为临川毛笔。又问:“如何界定宣笔、湖笔以及江西毛笔的文化地位?”曰:从毛笔的流通情况和使用对象来看,江西毛笔主要供给城乡、农村,其质量要求并文化品位尚朴素实用,故江西毛笔之文化地位应属“布衣文化”;宣笔的主要市场针对有一定文化学养的中产阶级,当为“师爷文化”;湖笔无论制作工艺、外观品相以及使用者,都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及审美观,当为“士人文化”。吴教授抚掌曰善。

  8月7日。立秋。昨夜雨如潮。晨过李渡镇,风柳依依。李渡人之悠然状若武汉、成都人,文港人习性酷肖长沙人。午后又雨,数日高温骤降矣,门前柳色暗然。苏州冯志洪电话中说:“现在做扇子的人名气越大,价格越高,工艺越差。反正送礼用,只要名气大,价格无所谓。只要你能拿出几个大师之类的证书或奖牌,东西就能卖钱。颁奖单位也如江湖,不分真假,只要你会走后门,敢送礼,他就给你发奖。要奖的人也不管发奖单位是什么机构发,只要有金奖、大师之类的字样就愿意花钱。世道乱了,人心也乱了。”

  下午。杭州林海钟来文港访李小平。“中国画是合乎中国人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中国艺术,西画是符合西方人审美观点的西方艺术。它们并不矛盾。如果用西方人的审美观点来要求中国画,那就矛盾了。东方文明的本质是精神探索,西方是物质文明,两者有高下之分。中国画品与人品,甚至笔品,都有许多默契微妙的关系,故毕加索说艺术在东方。书画创作不讲究笔法、墨法,对毛笔要求不高,其画品、胸次见地可见一斑。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书画作品,肯定是一枝得心应手的毛笔所成。否则,很难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怀。如果毛笔不能表现传统笔墨的精微,那我们就无法体会和理解古人笔墨的高妙之处。”林海钟说。林海钟赠“与古为徒——己丑小平作”紫檀杆紫毫退笔一枝供毛笔文化博物馆存念。林海钟所用毛笔基本全为李小平精制。

  ●——中华笔墨之象,乃儒家之礼义仁和、道家之清虚萧散、佛家之圆融通透;笔墨之道历中华文化千年锤炼糅合,笔法、墨法即为心法。心法秉学养见识,自然山川而自为万象。故笔墨自成家法者,其必诸学贯通。笔墨之道或不合儒、释、道之气息者,即为浊流,不登大雅尔。

  8月11日。高温又骤。杨柳不胜酷暑,绿意乏黄。天津美院刘海森来。刘海森说:“到南昌一周,看了一些画店和院校老师的书画作品,感觉江西的书画艺术还很传统,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尤其装裱,技术还停留在北京、天津十年前的水平……当代国内山水画得好的没几个,龙瑞、范扬不错。”有客曰:前者是作画,后者是作秀。刘续曰:吴冠中、范曾如何?答曰:众目所矢,做人都难,何谈作画。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40:48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文友在进贤
文/陆渭南
  有一件事,隔段时间就会让我心底有丝感动。因为忙碌,感动很快被淹没在琐碎里。但这份感动因为周而复始渐渐地丰厚起来,让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分量。我说的是一本叫《文笔》的供内部交流的杂志及一份《农耕笔庄鱼素》。
  这两份东西从2007年初每月定时到了我的案头。有时顺手翻翻,有时则随意码到书柜里。
  进贤,意为“进能纳贤”,孕育过晏殊、晏几道、董源、徐熙、巨然等名仕俊杰,朱元璋、王安石、汤显祖、戴叔伦、李绅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过灿烂篇章。江西境内有庐山,庐山脚下有陶渊明的草庐。是不是承接了陶氏的隐逸与笔墨气息,有过一面之缘的进贤县文管所文先国老师,给我留下了当代文化人的极好印象。这两份东西就是他定时寄给我的。
  《文笔》设了16个栏目,像笔下沧桑、字心画意、书坛鸿迹、笔友茶坊、旧文品读等,全是文人雅事,散发着书香。本期《文笔》收录了王开林的《将书儿放生》,值得一读。说的是作者把别人的赠书送到了旧书店,连签名都没撕掉,又被书作者看到了。人有人的缘分,书有书的归宿。王开林说,与其让书在家被打入冷宫,蒙上灰尘,不如让它到旧书店,被赏识它的人青睐。因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所以无需遮遮掩掩。真是书生意气不论年龄,直爽得真。另一篇是唐思源的小文《画界四品》,把画家分为四类:大师、画家、画匠、票友。大师者,高人、异人,千载难遇也。而画匠呢,功到艺熟,却无趣味。
  翻开《文笔》的目录,满目皆名家,唐浩明、伍立扬、陆建华、鄢烈山……不一而足。有的是转摘,有的却是专供。江西进贤县这群志同道合的文人,其坚持让人产生敬意,而对于坚持出的成绩,更是让我羡慕。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种快乐;做成功想做的事,则是实现理想。
  深秋骤寒,菊花吐香。坐在书斋翻阅《农耕笔庄鱼素》,满字云:某日,收到北京文友柯文辉来信;某某日,得浙江台州金岳清寄赠书法条幅一件、旧笔一支供笔庄存念;某日,毛笔文化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某某日,于杭州西泠印社晤金鸣,并同往孤山观中国印学博物馆……散淡文人,甘守清寒,自得其乐。
  读书人大都渴望有一个清静处,得大自在。饮茶、品画、晤友、远足。周作人曾说过,于友人品茶,胜过十年浮世。然这世界无一处不嘈杂,大自在不过是想出来的“水绘园”。但读书人自可营造心灵的桃花源,培养风雅情怀。进贤的这群朋友,耕读文苑,日积月累,终于创造出了一个缀满诗意的精神家园。
  书斋静坐,浸润文字的芳香。短暂的忘世忘俗,对于我是现世关怀也是心灵观照,至此,远方朋友的心意了然于胸。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42:13 | 只看该作者
立春

王青


南昌晚报



零时一过,便有爆竹声此起彼伏,只是气势还谈不上热烈,阵容还够不上规模。忽然,一阵巨响以排山倒海之势在静寂的夜空中噼里啪啦地炸开,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呼应,刹那间天地均被这“噼啪”声裹挟着响成一片,惊天动地,声震寰宇。我摸出手机查看时间:2013年2月4日00时13分,农历2012年腊月24——嗬,立春了!
喧嚣渐弱我却睡意全消。每年此时,如期收悉挚友亲笔的新春祝福,拆阅之际倍觉温暖。上周五收到《文笔》和《鱼素》,其间流淌的专家学者高古出尘的精神气,亦令我满目欣悦。当墨香淡淡、纸色温润的二刊映入眼帘,我喜悦如逢旧友,索性关闭电脑专心阅读。
“诗文锦绣为其里,笔墨镌华为其表”——《文笔》的作者,多为国学素养深厚的学人。字字珠玑的美文、思辨严谨的论述,携那风格各异的书画作品,引领我走进那消逝已久、或正在逝去的光辉岁月。
“秀外慧中,文质斌璘,雅致温润,亮节高风”——《农耕笔庄鱼素》词句清丽且风骨峭峻素令人景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日志式的“流水账”记得清新简练,芝兰玉树,宋词般的语境难遮作者的肃穆观点与庄严思考。
《文笔》、《鱼素》虽为民刊,读者层面却极高,品味更与流行杂志有云泥之别。它们不经意地隔开我同现实的距离,使我暂且被一缕清新的风吹拂——每一回捧读《文笔》、《鱼素》我都暗自欣慰:“金钱至上”的时代,至少还有少部分人,存着金钱以外的思想与追求。
忽然想手写一封信。铺开素笺,我笔随心走。农耕:人们习惯于在您的名字前后冠于各类尊称,我素喜直呼本名,或因它连接着如下意象:一年农事伊始,田野上新绿连天,沟渠间流水潺潺,农人耕种忙,孩童骑牛欢……我于笔庄百无一用,承您厚意惠赠《文笔》《鱼素》,多年来无偿地享用这精神食粮,深爱其文其味,却未偿回报一二;明知您时而来昌,却从未寻个机会略表情谊。每思及此总忐忑不安,深感惭愧……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晨光中,静观鸟儿在窗棂间雀跃啁啾,我如梦方醒:读书写作为的是怡养性灵,涤荡尘埃;参禅悟道,不是为了远离生活,而是为了醒着生活。
徒步同赏一场花雨,赤足搅乱半池春水——是太久远的前尘往事。幽禁闹市四五载,知交旧友半零落——任谁来昌,皆执拗“不见”。回首向来处,依稀看见某痴愚女子,孜孜于故纸堆里,一任韶华散淡地从指缝间溜走……
色香味俱佳,方称奇葩,才情趣兼备,始为挚友。
我谨作此联,向久违的朋友们贺年。纷繁的人间烟火里,唯愿大家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绾青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8:56 , Processed in 0.0735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