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7.28管季超游学江右,与《教师博览》余华君访进贤文港笔都邹农耕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7 17: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9:26:31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03:18 | 只看该作者
http://zgjypl.5d6d.net/bbs.php














六月二十三日。北京邹静之寄来其尊人邹达侯先生为笔庄题写的庄名。款云:达侯时年九十有六。达侯先生书法端庄工稳,不紧不慢,徐徐如秋风入林,毫无迟拙老迈之气。邹静之客厅置其父书联:功名子弟事,天地圣贤心。
       同日,得观陶博吾九十三岁作石鼓文联,线条信手迟拙,如古树盘错。人书俱老也。
       六月二十八日。南昌陈一文来笔庄闲叙。陈一文在笔庄选常用毛笔数支,说:“十年来用惯了笔庄的毛笔,其他的毛笔很少用了。前年与孙宪、邹良材等匆匆过笔庄,未及坐谈。《鱼素》和《文笔》很有看头,品位很高。笔庄以人文的态度关注社会风气及行业的发展状态,这本是政府做的事,要做好真不容易。”
       同日,李小平赠“三号精选对笔——湖州笔店”及日本“不朽堂作”旧笔各一支供毛笔文化博物馆存列。
       ●——儒家字端庄平稳,盖行事持身平和谨慎故。道家书清奇开张,傲然不拘,才甚于德故。释家墨笔圆润内敛,自守禅心,诸念集结笔端,万法归宗故。故以儒行身,盛年字多朴素平淡,非其不慧,藏智也。晚岁则通道通佛,面目自成,随心所欲而有所本。师道立格,少既不拘成法,华年尤烈,不儒不佛,思行飘忽鬼魅,终生气格清奇,不为人识,不为世用。究佛明性,初守安庄,中岁凝练,圆通之际,入儒入道,开合自如。盖儒立本得治平功;道立格扬侠义风;佛涤心源,安妄想。岂又安于妄耶?
       七月八日,厦门晤郑育斌。郑育斌书舍见南怀瑾书法条屏:禅客相对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晚,与郑育斌访洪惠镇不遇。次日,过漳州,热甚。
       七月十日。过饶平,黄冈晤余坚卫医生。余氏擅伤科,好书法,数十年处方皆为毛笔书写。余坚卫说:“书法是我爱好,陶冶性情,玩玩而已。然行医就得谨慎,不敢半点马虎。”余坚卫持赠清末双龙铜笔架并书作一件供毛笔文化博物馆存列。
       七月十八日。中山晤容绳祖。容绳祖出观杨善深山水、花鸟十余件,皆杨氏力作也。容绳祖一边展画一边说:“季羡林、任继愈二先生皆去世了……”容绳祖转赠香港饶宗颐为笔庄题写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墨迹并饶宗颐用过的毛笔一支及执笔作书照片一帧。容绳祖画室置杨善深题联:江湖发秀色,山水多奇踪。临别,容绳祖持赠杨善深绘“双鱼”瓷盘笔庄留念,说:“物得其缘,是为善境。”
       ●——数友小聚,尝有画侩见问:当代谁的画最贵?众人从吴冠中到数油画家一路猜来。皆否之。最后,画侩眼神一瞟,诡谲一笑:崔自默——零点一平方尺拍卖五万六千元,每平方尺合计六十万元。说着,迅速从西服里掏出一张报纸给众人传阅。友A阅毕,曰:安徒生既然可以构思出《皇帝的新装》这等美丽童话,太阳底下还有新鲜事吗?画坛这等低能炒作还自以为事,比起商人和政客,还浅得很呐!友C云:民国时期上海滩,一夜红了多少脂粉英雄,一夜又多少人洗净脂粉。跑红时描绘自己的文字越多越好,拔得越高越好,自已越看越美。状卸罢,往事不堪复读,多少苦衷——一江春水。杜月笙得势后也常与文人来往,怕别人说他没有文化。现在的书画家仍未脱明清时期吴门、扬州、海上画派的营生恶习,甚至面目更为丑陋。失意时唱和逢迎于商人,得意时卑躬仰息于时贵。坚守平淡,写我本色的极少。友C又续云:唉!传统文人是“士”,有士气,“士”有它的道德标准,即人文一体。像黄道周、聂绀弩这样的人太少了。现在文人是“仕”,守仕规,文被仕所化,人品如墙头草,随波逐流。友L笑道:“嗨!这个人还要画零点一厘米的东西呐,意思大概要精确到显微镜技术,创造中国画天文价值。《阿Q》不朽,安徒生永恒。阿门!众人莞尔,画侩不知所云。
       八月一日。福州邹自振夫妇来看笔庄。次日,二人得观李渡元代烧酒作址遗址。毕。沿抚河大堤北上。两岸景物如云林胸臆。邹自振说:“江南景致好,远山近水,景象酷似北苑(董源)笔下山水。当年汤显祖由抚河去南昌,一叶扁舟,必由此路。”笔庄稍歇,沿抚河继续北上——温州镇杨溪李家村看李瑞清故居。李氏故居明末清初徽派建筑格式,规模宏大,隐约可见当年李氏家族繁荣气象。故居侧巷有李瑞清题刻“云江书屋”石匾,魏书。匾额石面略剥蚀风化,线条真力弥漫,时李氏执笔作书情跃然眼前。村长李氏捧光绪年重修之《李氏族谱》十余册以观。谱中详记清·李宗翰(1768~1831)至李健(1881~1956)诸辈功名娶嫁事宜。邹自振观后叹道:“对李瑞清生平感觉总很模糊,今故居一瞻,始觉诸家叙评李瑞清之文字,有不着地气之嫌。尤其于李瑞清性格、精神气质的描写,没有生活感受,作者感受尽在文字想象间迂回。”
       ●——自古善一艺者,余必喜吟咏、书画,或禅,或音律、草药。其岂多擅焉?盖感物情深必藉诸于学以广心智、通神明。为学有“伤其十指而莫若断一指”之谓。为学日益深广,见识必涉诸学,融通而自出机杼者谓之专。所谓博涉专攻,或无博涉,何以专攻?故,其即不以余事擅名,余事亦自有风神耳。感物情深藉诸于学——广心智、通神明,情多矣。若此,苦难亦多矣。
       九月二十九日。桂花渐稠,满院弥香。越二日。桂英满著,气度雍容,一树金黄。又越二日,风冷露重,落英满地。读《台静农书法集》。台氏法书奇拙古雅之气得深秋萧疏苍郁之格。书入此品,非博学傲物者,殊堪匹与。
       ●——尝于《文汇报》见吴冠中国画《韵山》图。笔墨氤氲一片,然线条拖沓,气韵迂滞。中国文艺之表现妙在“文心接象,意与思一”。今述此非为不敬,唯冠中先生文思颇得秋境而画意滞于三春耳。
       十月十七日。安徽阜阳朱元峰来信说:“在一画友处看到《文笔》甚为爱之。薄而平,素而雅。可与《读书》《文史知识》等期刊相媲美。网上一查,方知《文笔》乃由进贤文港所编。时下爱读书的人不多,商人中更少,而商人花钱编雅书给爱书人的就愈少。我是工薪族,身轻无权。与笔庄虽不谋面,盼能读到数期。”
       十一月二十四日。范笑我电话中说:“杨宪益昨天去世了,知道吗?回归自然是每个人的至美之境。九十五岁,许多人羡慕他的长寿,其实够痛苦的。他终于回归了自然。”
       二0一0年
       元月五日。江西省文化厅魏玮陪广州美院燕陵(江西花鸟画家燕鸣先生之女)来文港看笔市。燕陵说:“早就知道文港,一直想来文港看毛笔制作作坊。在中国美术史上,董源、徐熙和李瑞清皆为进贤人。去年,台湾一个朋友和我谈起江西,如数家珍般介绍江西古今人物和特点。作为江西人,许多人物我不知道,听得我目瞪口呆。什么叫文化经济,经济就包含在文化里面,这需要有文化、有思想的领导才能看出来。比如文港毛笔和地方文化名人,就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经济源泉。”
       元月十日。与文先国、夏国平于江西师大晤刘世南。偶遇熊盛元、段晓华。中午,与张国功、廖晓明并诸君十三聚于“东方红酒店”。八十七岁的刘世南先生很高兴,说:“蒙刘梦芙和熊盛元先生的帮助,我的《大螺居诗文存》终于出版了。新年伊始,难得大家一聚,今天我作东,祝大家新年心想事成。”一桌坚持不让刘先生埋单。张国功说:“今天这顿饭,如果让读书界知道要刘先生埋单请我们吃饭,那是要挨读书人骂的。”
       次日。雨,阴冷。上午张国功电话中说:“一大清早,刘先生给我来电话,说要送我一盒茶叶。我坚辞不受,刘先生不允。我只得答应,说,寒风冷雨,您不必来,下班时我过师大到您家里去取。但刘先生还是拎着一盒茶叶老早就到了我办公室。甫一见面,未落座,刘先生即递过一信封,一再叮嘱务必按信嘱行事,切切,说完转身即走。信封内有人民币并手札一通:‘国功,昨日之宴,本为我自庆《大螺居诗文存》出版而设,焉然﹡﹡﹡破费。敬代为璧还,千万千万,绝不可有周折。费神至感!’刘先生从城西到东北,坐28路车。记忆中,此为他第二次到我办公室。”
       元月十四日。厦门方友义贺卡内夹寄人民币壹佰元,留言说:《鱼素》、《文笔》清雅洁净。附寄经单一纸,聊作刊费,望哂纳勿嫌是幸。上海孙文信来信说:“接得《文笔》《鱼素》,捧读心沉甸得很。我仅于二00七年在贵庄买过一支十几块钱的毛笔。除去邮资,这支笔几乎不可能赚钱。但三年来却不断得笔庄之惠……”
       元月二十一日。阴雨。昨日晴方好,一夜天气骤变。扬州某自称画家者来笔庄选笔。某在笔庄门市环步一圈,拿起“一品紫毫大”说:“这支是书法、还是国画用笔?”笔庄曰:“书画同源。或持笔人用笔不拘,毛笔即为其所用,或用笔斤斤于伎俩,持笔人则为笔所役。”某点头略有所思。某在展柜前看着杨善深题写的笔庄名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集起来的,集得这么好。我比较欣赏这个老先生,在广东小有名气。还有流沙河、周汝昌的题字,你们集他们的字干吗!为什么不集启功、沈鹏和刘大为的?”笔庄郑重曰:“笔庄有幸,钟爱有缘人。”某有些狐疑。
       元月三十日。江西省老年书画协会、南昌市老年书画协会来文港举办新春送春联下乡活动。识郑光荣。郑光荣说:“中国书画无非两个极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是书法艺术,是学术。书法于其来说可以精神变物质,现在书法家出场要出场费。下里巴人是书法爱好,是写字、陶冶情操,书法于是物质转为精神寄托。我们写字自备笔墨,有需必应,只感受书写过程的愉悦,丝毫不影响对书法艺术高度的认识。”
       ●——书画,为文之余事,戏笔耳。艺术,思想之苦旨,情感也。或思不涵万物而自利为是,其气必浊,其行必狭,其志必昏,终不解思行宏通之义。偿闻鹏程笔庄主人述亲历一则:花鸟门虫觅鹏程有年,不意他乡得遇。门虫掩异色,作平静状。鹏程不知其故,赠笔刻字为念。逾数月,门虫驰函求笔,顺询笔金。鹏程详明与邮。逾数日,鹏程得复函,析笔毫竹杆贱值云云。鹏程致函退邮不市。又数日,门虫竞花鸟尺幅一函,无示。鹏程慨然曰:是纸文不达理,笔不通情,因缘有隔,无若年画之功益。为余颖(笔毫)生之败笔耳。
       二月一日。北京黄永厚寄赠“虎”图水墨小品贺岁。信中说:“现在的书评、画评,都他妈的在‘描红’,唐元明清一路袭下来,把被评的人塞进去——一个版本。早先我叫这‘全国粮票’,语言如法炮制,彻底抛弃自己的审美权利,跟小沈阳同台做戏,不以为耻。有人说这是斯文扫地,我不信——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斯文。”
       二月四日。立春。甚寒,连脚雨月余矣。墙角江梅、柳枝初绽细芽。浙江绍兴沈定庵寄卡贺岁。毛笔文化博物馆进展缓慢。                                                                                           节选自《农耕笔庄鱼素》第四十七期、第四十八期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04:21 | 只看该作者
相关资料辑录
1 《文笔》记事.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99138.shtml
“《文笔》经过一年筹备,已经在江西进贤创刊,创刊号即夏之卷于八月上旬出版。创刊号封面和封底有两句话,封面是:“笔到心到 文笔生辉”,封底是:“文书字画 笔墨纸砚”。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刊物的宗旨和内容。欢迎有兴趣的爱书人索书、惠稿。   联系邮箱:ngwb2007@163.com
2 有个文友在进贤.http://www.jsw.com.cn/site3/jjwb ... content_1351996.htm (2008年10月26日 京江晚报)
文/陆渭南
  进贤,意为“进能纳贤”,孕育过晏殊、晏几道、董源、徐熙、巨然等名仕俊杰,朱元璋、王安石、汤显祖、戴叔伦、李绅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过灿烂篇章。江西境内有庐山,庐山脚下有陶渊明的草庐。是不是承接了陶氏的隐逸与笔墨气息,有过一面之缘的进贤县文管所文先国老师,给我留下了当代文化人的极好印象。这两份东西就是他定时寄给我的。
  《文笔》设了16个栏目,像笔下沧桑、字心画意、书坛鸿迹、笔友茶坊、旧文品读等,全是文人雅事,散发着书香。本期《文笔》收录了王开林的《将书儿放生》,值得一读。说的是作者把别人的赠书送到了旧书店,连签名都没撕掉,又被书作者看到了。人有人的缘分,书有书的归宿。王开林说,与其让书在家被打入冷宫,蒙上灰尘,不如让它到旧书店,被赏识它的人青睐。因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所以无需遮遮掩掩。真是书生意气不论年龄,直爽得真。另一篇是唐思源的小文《画界四品》,把画家分为四类:大师、画家、画匠、票友。大师者,高人、异人,千载难遇也。而画匠呢,功到艺熟,却无趣味。
  翻开《文笔》的目录,满目皆名家,唐浩明、伍立扬、陆建华、鄢烈山……不一而足。有的是转摘,有的却是专供。江西进贤县这群志同道合的文人,其坚持让人产生敬意,而对于坚持出的成绩,更是让我羡慕。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种快乐;做成功想做的事,则是实现理想。
  深秋骤寒,菊花吐香。坐在书斋翻阅《农耕笔庄鱼素》,满字云:某日,收到北京文友柯文辉来信;某某日,得浙江台州金岳清寄赠书法条幅一件、旧笔一支供笔庄存念;某日,毛笔文化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某某日,于杭州西泠印社晤金鸣,并同往孤山观中国印学博物馆……散淡文人,甘守清寒,自得其乐。
  读书人大都渴望有一个清静处,得大自在。饮茶、品画、晤友、远足。周作人曾说过,于友人品茶,胜过十年浮世。然这世界无一处不嘈杂,大自在不过是想出来的“水绘园”。但读书人自可营造心灵的桃花源,培养风雅情怀。进贤的这群朋友,耕读文苑,日积月累,终于创造出了一个缀满诗意的精神家园。
  书斋静坐,浸润文字的芳香。短暂的忘世忘俗,对于我是现世关怀也是心灵观照,至此,远方朋友的心意了然于胸。
3 解读文笔(第3期).http://www.hxbd.gov.cn/main/home/cp_detail.php?id=21&nowmenuid=12&cpath=0016:&catid=0
“《文笔》是新生的民刊,她还很稚嫩,刚刚学步,已经得到了诸多师长的呵护和鼓励,得到了诸多同道挚友的关爱和帮助。我们深深感动!关于《文笔》,我们在发刊词中开宗明义:文因笔而生,书画因笔而成;笔以文而名,笔以书画而灵。这将始终是《文笔》在民刊阵营里的一种“和而不同”。”
4 身在笔乡 愧对毛笔.http://www.msbw.cn/newsjt.asp?id=12468
邹农耕,研究毛笔文化,国内领先河人物。2007年自费创办《文笔》,以传播毛笔文化为要义。
5 农耕笔庄 筹建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启事.http://bbs.cnool.net/topic_show.jsp?id=2928372&thesisid=285
《文笔》——毛笔文化研究内刊。刣与以全国各界艺术家、学者交流。
6 进贤县民间文化学者邹农耕入选“江西骄傲”评选候选人.http://www.ncnw.gov.cn/include/content.asp?fileclass=W&ID=16671 (2009-09-16)
    由省广电局主办、江西五套承办的“江西骄傲”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我县民间文化学者邹农耕因“建立中国第一家毛笔博物馆”而成为60位候选人之一。
    江西骄傲评选标准立意“骄傲”,强调人物事迹在社会上有广泛的积极影响,对社会、特别是江西有深远影响,提起来江西人都能以“他”或者“她”为骄傲!因此活动力求所评选的人物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有过骄人影响和事迹。
    邹农耕是文港镇一位亦商亦文的毛笔商人兼毛笔文化研究者,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笔庄,专售毛笔。近年来,他在经商之余,依托文港1600年的毛笔制作历史,从事毛笔文化研究,并由此结交了国内外众多相关学者,共同关注文港毛笔文化的发展。为了推动毛笔文化研究事业,他自己投资1600万元修建中国第一家毛笔博物馆,其创办的文化研究季刊《文笔》杂志最近获得全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一等奖。
7 《文笔》获得全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一等奖.http://www.jinxian.gov.cn/view.asp?NewsNo=00006971
   《文笔》杂志创刊于2007年8月,由我县文港镇毛笔史研究学者邹农耕自费编辑出版,主要刊发毛笔文化和书画研究方面的文章。邹农耕在文港镇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笔庄,专售毛笔。近年来,他在经商之余,依托文港1600年的毛笔制作历史,从事毛笔文化研究,并由此结交了国内外众多相关学者,共同关注文港毛笔文化的发展。为了推动这项事业,他自己投资1600万元修建中国第一家毛笔博物馆,并创办文化研究季刊《文笔》杂志。
    《文笔》创刊以来,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任继愈、钟叔河、流沙河等国内名家都向刊物发来稿件,《文笔》更以其稿源层次高、版式设计雅、专注文化发展得到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每期印数达5000余册,都是免费急送给国内外文化研究学者,进一步扩大了文港毛笔在全国的知名度,成为进贤乃至江西的一张文化名片。附:《文笔》2007.11 秋之卷封面 http://img4.tianya.cn/photo/2007/12/17/6085410_13645855.jpg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36974.html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10:22 | 只看该作者
流水行云(2010年8月)20100801http://hi.baidu.com/maguoxing/item/2cf04d1026f5078c88a956ee
我总是这样:某种连续性的读物,得来之后,先是随手翻翻而已,非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某时某刻,或者心血来潮,或者实在是不好意思了,再集中一一消化——当年对待《南方周末》《万科》《读库》,我均如是。“虽不善饮,酒不可不备;虽无暇读,书不可不藏。”我想,藏书而不读,不过是一时的,自己需要的,只是静待那个“暇”,以及读书的心情吧?
最新的例子,是翻阅《文笔》。《文笔》为季刊,是一本民间读书刊物,创刊于2007年7月,由先生主编。《文笔》刊名集字先生遗墨。《文笔》为32开本,正文60页加上四封共计两个印张,均选用轻型纸印制。承先生惠寄,三年来,手边已积存12册矣。近期闲来无事,便欲通读一遍,并作笔记。
国内的民间读书刊物,有影响的不下十种,作为新创的《文笔》,为求“和而不同”,在发刊词中开宗明义:“文因笔而生,书画因笔而成;笔以文而名,笔以书画而灵。”又云,《文笔》之名,既取“笔到心到,文笔生辉”之意,又寓“文字画书,笔墨纸砚,文理艺概通达,笔墨涵盖尤宽”之旨,文采既能风流,妙笔无妨生花。我以为,“文笔”也可作“文港毛笔”的简称,这一点,该是编者选择此名的应有之意。立足于“华夏笔都”文港,《文笔》侧重于毛笔文化研究,可谓得天独厚别具一格。“一家文墨”、“笔下沧桑”、“笔情墨趣”、“笔文赏析”诸栏目,从不同层面展现笔文化和人生风景,让人叹为观止。
《文笔》总第一期出版于2007年7月,为“夏之卷”。
笔友凌翩在《如梦令·赞文港毛笔》的注释中,提及“在网上看到”农耕笔庄主人邹农耕应邀在江西省教育学院讲授毛笔知识一事,大约即源于我写的《命名:“鱼素”或“札记”》吧?转引几段话:
“毛笔是书写汉字最适宜的工具,只要汉字不灭,就总有人对它不离不弃的。全世界所有文字,只有汉字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电脑技术再发达,汉字书法总不能不用毛笔和宣纸。远东和南洋用筷子吃米饭的人,差不多占了世界人口一小半,这些人能用筷子即能用毛笔,即不用毛笔亦能接受汉字。汉字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植根于世界人口一小半之中,自不必悲观,那么毛笔也不必悲观了。笔和筷都是竹头字,用材都是竹子,竹子和水稻又都是禾本科植物,其产地范围正好包括了汉字文化圈。在文化地理学和文化历史学上,这个现象似乎也值得研究,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研究。”(钟叔河《不离不弃的毛笔》)
“过分夸张文字的魔力,连类也夸张起书写工具的笔,如果不是书生的自我膨胀,那其中恐怕也暗藏着玄机:一是可以用笔写的文章荫蔽权力的运作;二是权力运作受阻时,可以诿过于文字,脱却权力行使的责任。古往今来多少被权势者‘做坏了’的事情,都栽赃到了几篇文章头上,便是证明。其实,如果仅仅几篇用笔写就的文字,既不足以兴邦,也不至于丧邦,就像讨伐腐败的文字,哪怕连篇累牍,贪官们连看都不屑。他们害怕的还是权力之刀、法纪之剑,而世情的盛衰也端赖如何实做,而不是如何书写。”(陈四益《笔的功效》)
“白纸依靠墨水的笔划来获得它的意义。这种被动性贯穿着它的开始与完成,纸张的白与墨水的黑在它们各自的极端产生绝对性的交叉——价值在这里体现了:墨水要在白纸上挖掘的,是比白纸更洁白的东西。往往就是这样,我在桌上铺开纸页,某种过分耀眼的光芒,使我落下去的笔尖感到异常地沉重。”(远人《笔的怀念》)
“所谓‘敬惜字纸’,我想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推重、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敬畏,另一方面该是对于纯粹的字的恭敬,也就是说要以虔诚的心态来书写,而不是离经叛道,胡写乱画。”(刘文华《民国记忆下的笔墨》)
“也有人在读书时,分外喜爱记诵故实,这对于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自然有它的意义,然而如果只是热衷和滞留于此,却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进而洞察人类历史的奥秘,就不太值得仿效了。如果既不去追求深刻的思想,又缺乏对众生的关怀,而只是沉溺于摩挲和炫耀知识的碎片之中,自然就只能在混沌的日子里转悠了。”(林非《“读万卷书”出自何典?》)

20100802
《文笔》总第二期出版于2007年11月,为“秋之卷”。
“跟你说过八百遍了,要爱惜东西,就是不入神,当做耳旁风!”先生训斥儿子的语言的确夸张,不过“八百遍”之说,倒不鲜闻,我的爱人就常说。“一枝旧竹映春秋,未敢试锋忧白头。才得些些香墨意,豪情已把大千收。”邱阳引述的《七绝·咏笔诗》的确令人拍案叫绝。“事情一涉及到人的性情爱好,其实没有一定道理可讲。”李陀所言极是,和他一样,我也偏爱小东西,认为那要比大东西更见性情和水平。“加灭笔画”、“指黑眉重”,老舍先生的描写生动可感,令我忍俊不禁。转引一段话:
“明清以来,科举取士,模仿古人书法,读书人桀骜不驯的性格,经过书法的训练与八股文同时灌输,使之纳入政府要求的规范之内。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从思想到行为,连同书法都受到了约束。后人论书法,多推尊唐以前而菲薄宋明以后,主要在于馆阁体当道,抹杀了作者个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不重视中国汉字书法使用的工具(文房四宝)及生活物件(古人席地而坐,今人高桌高椅),也是不全面的。文房四宝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也在发生变化。”(任继愈《书法与物质条件》)

20100803
《文笔》总第三期出版于2007年12月,为“冬之卷”。
“热爱书法艺术的人会因获得一杆得心应手的毛笔而兴奋,同时也会为一杆完成了书写使命的毛笔而眷恋。正是许多毛笔过手,由新而旧,由旧更新,联缀不断,繁杂的生活渐渐平淡如水。”先生的《笔谭》,是一篇养眼的美文,说的是毛笔,底色却有太多的人生慨叹。当年我在《农耕笔庄鱼素》上得见此文,分外喜欢,曾在《命名:“鱼素”或“札记”》一文里予以摘引与推介。
20091022我曾拜会邹农耕先生,得赠六支毛笔,即“文人心梦”(小)、“梅心”(小)、“一品紫毫”(大)、“月朗风清”、“一品狼毫”(大)、“一品灰貂”(大)。由于我日常并不习作毛笔字,回来后,先后请好友弛安、周其乐挑选钟情之笔。他们各选了两支,为我留下了“文人心梦”、“一品灰貂”——对于前者之名,我的感受和薛冰先生一样:“不禁为之心醉。一支毛笔的命名,竟能够如此典雅而意蕴丰富,可见邹农耕先生在笔上所花的心思!”转引几段话:
“这也是软笔和硬笔的区别。毛笔字写不好,可以把责任推给笔;而硬笔字写不好,就只能怨自己。换句话说,在硬笔时代,笔失去了所有的神奇色彩,只与书写的过程相伴。”“农耕,耕也;笔耕,亦耕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乃耕者之化境。”(薛冰《文人心梦》)
“后人持论往往大类隔岸观火,发言还需心存厚道。”(秦燕春《“德言功容”的戏谑内外:草书于右任》)
“文人字的趣味,不囿于将法度严谨的‘永字八法’写得中规中矩,不为书而书,缘情而作,不经意间反而写出了一种神韵、一种气脉。文人的字之所以与书家的字不同,那就是少了书家常有的刻意为之的造作习气。他们除了平时写作笔不离手,除了闲暇时看碑读帖,不可或缺的是对汉字的悟性。文人本是性情中人,他们的写作乃是言为心声;他们的写字,更是心迹的外延,充盈着自然而然的书卷气。”(韦泱《文人字的韵味》)

20100804
晚上,陪王雁翎、杨瑞霞、王剑冰、李海波、乔叶等师友共进晚餐,得题签本《老村》(老海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1版1印,定价26元)。
《文笔》总第四期出版于2008年2月,为“春之卷”。
“如今如果哪家汽车品牌还把安全和耐用作为该品牌赖以示人的特征的话,只能让人觉得像鸟炫耀自己有翅膀、鱼夸口自己会游水一样滑稽可笑。”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当代西方国家消费者看来,安全、耐用和质量已成为几乎所有汽车品牌不懈的共同追求。同理,一位编辑,如果单单安于读物的编校优良,必定行之不远——那只是从业最基本的要求。可是,现实却是“无错不成书”,让人恼火。
作为一本民间读书刊物,《文笔》编校印制的水平,丝毫不逊于正规出版物。不过,百密一疏,《文笔》总第四期还是出现了一些失误:封二的图片说明文字,“理学名贤坊”与“昼锦坊”应互换位置才是;第五页缺失两字,以方框代之,不知何故?据第四页流先生的手稿,第二个方框应为“崚”字;第17页倒数第七行,“沈伊默”应为“沈尹默”;第18页倒数第四行,“十九世纪”应为“二十世纪”;第55页,“蔡玉冼”应为“蔡玉洗”。(如果苛求一点,《文笔》总第一期第20页第一段,所引鲁迅诗句应统一为楷体为好。)
【《文笔》总第五期(夏之卷)第12页刊有“更正”,如下:“本刊上期(春之卷)刊出的流先生《笔与人(外一篇)》文中,因电脑中字体转换发生误差,使其中两处文字出现方框现象,第一处应为‘〇’,第二处应为‘崚’;同期第26页,先生简介文字中,因编校失误,将‘中央美院副教授’误为‘中央美院教授’,特此更正,并向流先生、先生和读者致歉。”】
正所谓“瑕不掩瑜”,本期有不少文章就颇对我胃口,比如国功的《阅读率焦虑症、民间书声及其他》,其清醒让我印象深刻,又比如张恩和的《说明二则》,其认真与谦逊让我感叹。管筱明转引的普鲁斯特论读书语句里,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一句:“恋爱之中有幸福其实并不正常,恋爱是一种需要,是折磨自己的过程,结婚之后才有幸福;读书也是如此,是一种辛劳的过程,明理之后才有幸福。”刘强转引的网友“蓝天孤鹤”的《咏毛笔》也不错,特录于此:“尺许身材短亦长,神飞砚海惯疏狂。弱毫生就千钧力,古意留存满纸香。最忆兰亭能雅叙,何堪笔冢又牵肠。正心自可腰肢硬,袖底清风一路扬!”先生在《丁亥冬雪赣行记》提及:“闻其(邹农耕)编集有《笔墨记忆》一书,为余创意选题之‘南货铺笔丛’之一最佳。”不知此事结果如何?值得关注。转引两段话:

“书房有笔筒七、笔盒四,毛笔之多,可以想见。然常用作书者不过六支笔,余皆侍立筒内,卧在盒里,滴墨不染。彼等能否一试锋毫,只有天晓得了。未能出阵,赋闲筒盒,非嫌其质材不佳,做工不良,实由于主人家用惯了那六支,懒得启用新锐而已。那六支只是当初试笔,偶然选中罢了。一如世人遭际,有浮有沉,有幸有不幸。擢用走红者未必十分佳良,投闲触晦者未必窳劣下品。一次都未用过,哪能说彼等不好呢。日月跳丸,岁月不待,生命有限,怕要委误它们的终身了,实在抱歉。”(流沙河《笔与人》)
“关于拨用巨款修理和油漆北平的古建筑,有一家报纸上曾经有过微词,好像说在这个战乱和饥饿的时代,不该忙着办这些事来粉饰太平。本来呢,若是真太平的话,这一番修饰也许还可以招揽些外国游客,得些外汇来使用。现在这年头,那辉煌的景象却只是战乱和饥饿的现实的一个强烈的对比,强烈的讽刺,的确叫人有些触目惊心。这自然是功利的看法,可是这年头无衣无食的人太多了,功利的看法也是自然的。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公家用钱,并没有什么通盘的计划,这笔钱不用在这儿,大概也不会用在那些无衣无食的人的身上,并且也许还会用在一些不相干的事上去。那么,用来保存古物就也还不算坏。”“过去教育部规定学生用毛笔,似乎只着眼在‘保存国粹’或‘本位文化’上;学生可并不理会这一套,用水笔的反而越来越多。现代生活需要水笔,势有必至,理有固然,‘本位文化’的空名字是抵挡不住的。毛笔应该保存,让少数的书画家去保存就够了,勉强大家都来用,是行不通的。至于现在学生写的字不好,那是没有认真训练的原故,跟不用毛笔无关。学生的字,清楚整齐就算好,用水笔和毛笔都一样。”(朱自清《文物·旧书·毛笔》)

20100805
翻阅《南方周末》(总第1381期)。本期最有分量的文章,是易中天和龙应台的演讲稿。抄几段话:
“被骂是好事,如果你做得不好,想挨骂都难。中国有哪一种互联网应用是原创的吗?原创与创新混为一谈,很容易成为一种酸葡萄心态。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能说戴姆勒造出了第一辆轿车,以后的本田丰田都是抄袭它,不能说网易做了邮箱、盛大做了游戏、Google做了搜索,大家就都不能做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腾讯没理由不去赚钱。原创没那么重要,商业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做法,让腾讯几乎在其涉入的每一个领域中树敌,腾讯内部员工却不以为然。
“我们知道,葫芦瓢借着水,本来就应该漂在水上的,比水高一点。水有水的位子,葫芦有葫芦的位子,水涨葫芦高,水落葫芦低,这都是自然状态。再说葫芦瓢是用来舀水的,不是用来摁着玩的,把哪一头摁下水,都是不自然的。只要没有大风浪,我们这只有形的手能闲着就闲着,不能闲着,就想想办法,让水面能更高一点,葫芦瓢也能随着更高些。否则,水和葫芦瓢本来相安无事,挺和谐的,但加入摁葫芦的手,结果只是翘起了瓢,又引发了不必要的波浪。要知道,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波浪确实是我们的手自己引发的。在这些人为的波浪中,我们的手时不时地摁摁葫芦,摁摁瓢,看上去很忙的样子,其实都是无用功,甚至是负用功。”(李杰)
“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一切已死先辈们的传统,会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
“1971年‘中华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台湾人突然之间觉得自己变成了孤儿。可是,最坏的还没到,,中美正式断交,这个‘中’指的是当时的‘中华民国’,也就是台美断交,中美建交。长期被视为‘保护伞’的美国撤了,给台湾人非常大的震撼,觉得风雨飘摇,这个岛是不是快沉了。在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了而强敌当前的恐惧之下,救亡图存的情感反而更强烈,也就在这个背景下,原来那个中国梦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被强化了,因为危机感带来更深更强的,要求团结凝聚的民族情感;大陆人很熟悉的《龙的传人》,是在那样的悲愤伤感的背景下写成的。这首歌人人传唱,但是1983年,创作者‘投匪’了,歌,在台湾就被禁掉了,反而在大陆传唱起来,情境一变,歌的意涵又有了转换。
“你们是否知道余光中《乡愁》诗里所说的‘海棠红’是什么意思?我们从小长大,那个‘中国梦’的形状,也就是‘中华民国’的地图,包含外蒙古,正是‘海棠叶’的形状。习惯了这样的图腾,开始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前面好几年,我都还有种奇怪的错觉,以为,哎呀,这中国地图是不是画错了?”(龙应台)
“看山看海,各取所需,生命就是这么各行其道,而为了缘分或别的什么,偶尔又会相互碰上一会儿,虽是微不足道的琐碎,一旦用文字记下,却又加深了它的重量。文字的重量便是生命的重量。生命说复杂,却又其实很简单。”(马家辉)
20100807
《文笔》总第五期出版于2008年6月,为“夏之卷”。
“一介书生,没有权力,没有财力,却可以做权力者和财力者不能做的事。于此,我很有点感慨,身为书生,断不能将自己看轻贱了。”本期对我口味的文章不多,王稼句的《再说薛冰》是其中之一——薛冰不止于书斋读写生活,还为一方文化的发掘光大而奔走呼告,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无疑是丰富了“读书人”的内涵,让人肃然起敬。逄金一的《书迷老胡》生动有趣,亦可作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来读。挑点刺儿:目录页,文名“极品·上上纯羊毫中锋笔”应由黑体调整为宋体;第21页最后一段,康有为的出生年份应为“一八五八”。转引两段话:
“薛冰认为南京文化是多元的,夫子庙、秦淮河并不是南京的脸面,只能说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以至脂粉文化的标志,仅属于市井民俗文化的层面;南京的精英文化体现在水木清华的城西,那里不但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更有历史景观的优势,如东吴的石头城、驻马坡,唐代的颜真卿放生池和颜鲁公祠,南唐的石头清凉大道场和保大井,还有明代的清凉门等。更重要的,那里具有精英文化遗址的优势。清凉山上有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创设的崇正书院,他的门生焦竑后来高中状元,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重建的崇正书院则是杨廷宝的杰作;龚贤的半亩园和扫叶楼也在清凉山;袁枚的随园与《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尤其是龙蟠里,有方苞家族的教忠祠,有魏源故居小卷阿,有惜阴书院山长薛时雨的薛庐,还有在惜阴书院旧址上兴建起来的江南图书馆,乃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此外,吴敬梓的墓在清凉山麓,曾与薛时雨一起集资刊印《儒林外史》的金和也住在龙蟠里。晚近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金陵中学的建筑群,也都在这条轴线上。如此密集的人文景观群,在南京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故薛冰对城西文化资源的整合,有许多好的设想。经他和同道者多年的呼吁奔走,崇正书院已修葺和利用。这只是他设想中的一部分。但愿他心想事成,再过若干年,能看到更多因他提议而营造的文化风景,想来一定会让人流连忘返的。”(王稼句《再说薛冰》)
“知识分子的本义就是一个永远的反对党,一个批评者,一只失乐园的‘丧家犬’,一个永恒的寻路的人。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当下的那些据说是知识分子的读书人。”(绍东《芳草一篮》)

20100808
《文笔》总第六期出版于2008年9月,为“秋之卷”。
“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读陈青生的《笔精墨妙撰华章——柯灵散文的语言艺术浅析》,了解了先生作文的一些准则和实践,启示良多。“真话不等于真相,更不等于真理。”鄢烈山的《从热血青年到热血老年——读<牛汉自述>》,提挈所评之书的看点,又缘于阅读之广博,也有自己的意见,并佐以例证:“据陈为人所言,《中国》的停刊,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作协经费困难,背不下去了,这就是只管编稿的牛汉没怎么考虑的。”“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误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何况各人处事和行事的方式迥然不同,对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迥然不同,徒然求其整齐划一既没有必要,也是绝对做不到的。”王开林所言极是,其《将书儿放生》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让我得以了解那些将别人赠书处理者的心思。我签送给人的书,就曾被流转到旧书网以“名家签名本”拍卖,疑惑与悲哀之余,只好以“书自有其命运”自我安慰。还是俗话说的好,“要想公道,打打颠倒”,共勉吧。转引几段话:
“‘世间尤物不敢妄取’,这八个字常常令我想起,感慨良多。古往今来,有多少聪明能干之人,恰恰就败在妄取尤物之上!
“‘看刘文清公《清爱堂帖》,略得其冲淡自然之趣,方悟文人技艺佳境有二:曰雄奇,曰淡远。作文然,作诗然,作字亦然。若能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尤为可贵。’‘含雄奇于淡远之中’,这句话说得多好!这是一个美学命题,道出艺术的极高境界。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揭示出人生的极高境界。曾氏第二次出山后,一改过去矫枉过正、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而奉行寓刚于柔、内方外圆的儒道互补的理念。其晚年的人生境界,则更近于炉火纯青。不可否认,长期的书法艺术熏陶,对他进入化境也起了重要的辅导作用。”(唐浩明《曾国藩三梦刘墉》)
“思维从疑处来。疑而求其因,才能得其果。眼高手低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所谓观乎上得乎中,观乎中得乎下。”(杨建侯《杨建侯科徒语录》)
“古董行见一长沙窑罐子,书有‘悬钩之鱼,悔不忍饥’。又,北京某菜馆见一书画小品:一鲶鱼嘴含钩线。题曰:上钩无意,设饵有心。前者借喻贪欲之祸害,后者暗示人心之叵测。皆可玩味。”(汪少华《三味堂絮语》)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11:21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14:28 | 只看该作者
笔都之旅襄盛会 [zt]
      
      
        呼和浩特的全国第四届民间读书报刊年会上,我正好与邹农耕先生有过短暂交流,知道第五届年会肯定是在江西进贤召开。农耕先生作为笔商读书人经营笔庄,创办的《农耕笔庄鱼素》已经为了解他作了诠释,至于以笔庄为平台结识一大批读书人和文化名流,自然融进了一种人文情怀,所以,为具体落实第五届年会事宜,《书人》的萧金鉴先生鼎立相助,又一种读书民刊《文笔》先于年会创刊,恰好说明农耕先生不仅有识见,也是务实于读书人的传承者——《开卷》的董宁文先生用传承来表达,比较准确地吻合了读书报刊同仁的感受。
        不过在收到年会十一月十六日召开的通知之后我还是有些出乎意外。年会是第一次在县召开,没有想到主办方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书香文化建设如此热心和重视,因此格外关注起当地的人民政府网,籍以了解位于赣中的进贤概况。尽管会议之前已经知道“七朵花”的来龙去脉,在采风目的地,眼见为实还是让人饱享愉悦。参观“一瓶酒”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阵阵酒香之中,倾有“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的欢迎横幅尚在飘曳。“一盆花”的李渡烟花生产基地让我大开眼界,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新华书店供职时曾经卖过一车车的书就是用于做鞭炮,更早些的当工人的时候,为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鞭炮供应一时紧张,工厂专门辟车间制作鞭炮,曾经见过严重的生产事故。而现代化烟花生产流程彻底颠覆了想象中的鞭炮制作的小作坊场景。
        然而作坊场景之于毛笔古村的周坊却使人体会到传统的“一支笔”魅力。这里家家户户以手工制作毛笔为业,每到一家,好客的周坊人都会热情地将各式毛笔一古堆儿拿出来任人取走,说“这是不收钱的,大家拿去试用吧。”文港被称为“华夏笔都”,以农耕笔庄为纽带的“天下第一笔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 总投资一亿二千万元,会期的半个月前举行了奠基仪式,相信今后的文港皮毛市场因了博物馆的落成一定更加繁荣。陈克希先生把所见所闻逐一记下,恐有遗漏和混淆,其细致可见一斑。对于文房四宝我知之甚少,虽然听说过“徽宣”“湖笔”等,但是湖州的徐重庆先生擅书法,告诉我“湖笔”因为没有形成产业链,市场占有率小,倒是十堰大学的廖延唐教授多年购用“农耕笔”,知道文港毛笔占据了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十的销售份额。如果在周坊拿几支毛笔是为了好玩,会期中专门去农耕笔庄买笔可就是附庸风雅了。南京大学的徐雁教授得了若干款毛笔,说这是不是可以催促自己也练练毛笔啊。所以我回来后心血来潮地在孔夫子旧书网还拍了一个小砚台,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写出几个所谓的毛笔字来。同行的十堰作协副主席闫进忠说字写的好不好是有天赋的,他比喻说十分爱好,可劲培养,恐难跑出许多的刘翔来,这的确是有道理的。
        采风之旅的次日,年会在进贤县会展中心开幕。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豆罗致辞、进贤各级官员相继发表简单讲话后,很快就进入由特邀嘉宾龚明德主持的年会议程。与会者分别来自《芳草地》《书脉》(北京)、《东方书林》(上海)、《日记杂志》(山东济南)、《聊斋园》(山东淄博)、《书友》(湖北十堰)、《崇文》(湖北武汉)、《向阳湖文化报》(湖北咸宁)、《开卷》、《悦读》、《书乡》、《藏书》(江苏南京)、《书人》(湖南长沙)、《书香》(安徽合肥)、《闽都文化》(福建福州)、《清泉部落》(内蒙呼和浩特)、《文笔》(江西进贤)等十多家民间读书报刊,以网络为平台的《中国旧书网》亦首次与会,从而使年会成为民间读书报刊同仁聚集最多的一届。此外,百余名代表中有年会特别邀请的出版家钟叔河先生,有在读书界享有盛誉的作家如陈子善、陈学勇、徐雁、薛冰、王稼句、彭国梁、黄成勇、董宁文、林公武诸公,也有河北教育、长江文艺、岳麓书社、古吴轩等出版社的代表。
        年会仍以传播文化,营造全社会书香氛围为主旨。钟叔河先生回顾了自己喜欢上周作人著作的读书经历和由他主事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的过程。先生从抗战后即形成古人好张岱、现代读作人的读书特色,所以被“右派”的原因之一就是收读旧书、不看新书。一九七九年开始,钟叔河先生倾力曾国藩、周作人著作的出版,尤其一九八二年岳麓书社陆续问世的知堂著作,现在成为藏书热点,并且引领周作人著作民国版本价格的持续走高。与《书香》的汪应泽先生去拜访钟叔河先生时,我特意带去《知堂书话》、《书前书后》、《念楼集》、《念楼学短》等书请先生签名。钟叔河先生颇健谈,说他依然如故地喜欢阅读书籍,尽管网络很厉害,它永远代替不了纸本阅读。龚明德先生正好也在年会疾呼和倡导“纸阅读”形态。
        各地民间读书报刊同仁及与会代表均在年会畅所欲言。王稼句先生特别提到范笑我的《秀州书局简讯》,不仅遗憾其划了一个休止符,也就《笑我贩书》三编的行世无期而扼腕。张阿泉先生赴会带来《清泉部落》创刊号有冯传友先生专文谈及笑我君,我视作一曲《秀州书局简讯》挽歌。陈学勇先生说他“尤喜欢读民间读书报刊”。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黄成勇先生认为,这些刊物的质量大多不比带“国”字头的公开刊物差。彭国梁先生自称是“民间报刊的受益者”,广通书局为他印制的自绘藏书票和该公司带来的四十余枚一套的藏书票成为年会极受欢迎的赠品。徐雁先生在发言中称赞民间读书报刊的人文群体很和谐,从四〇后、五〇后、六〇后……,必将形成民间读书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使书香文化的延伸造就出全社会的读书氛围。
        对于今后民间读书报刊的发展,与会者谈及的观点代表了各地不同的看法。《闽都文化》的林公武先生主张民间报刊要着眼于民间,保持自己的特色。《向阳湖文化报》的李城外先生建议各届年会确定一个主题。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邓子平先生介绍了《藏书报》的情况。热烈的发言也激发了媒体记者,《中国图书商报》的张维特先生表示民间读书人的热情值得“做一个专题”。因为时间关系,与《芳草地》的谭宗远兄在龚明德先生下榻处略有交谈,我曾玩笑说他身为民间读书报刊的鼓吹者,参加年会是逢双不逢单啊。原以为明德移驾四川师范大学不与会本届年会的,结果还真来了,也打破了他逢双不逢单的与会惯例。龚明德先生年会之后在博文上希望第六届全国年会“能就民办读书类报刊的主事者的境界问题,有大量的讨论”,这个观点在本届年会上也有类似的表达。
        年会前与谭宗远先生联系,他自京为我带来贺敬之签名的《雷锋之歌》。徐雁先生相赠《中国旧书业百年》,题曰“安得开门常对月/更思作室为藏书”,“此精装数百册之一也/持赠于江西进贤民报刊五届年会”。我还特意带来两册《秋禾书话》请他签名,其中一册以苏轼“秋禾不满眼”题之,书话类书籍在孔夫子旧书网特别能受到书友追捧,遂按原价十九元起拍于孔网,被注册不久的“木石居”书友以八十六元拍得,我把年会所得两种藏书票及民间报刊若干种寄赠之。自牧兄为年会赶出了《日记杂志》第四十五卷,系《半月日注》专号,作者愈翻新,内容愈斑驳,读之愈发情趣横生。中国文史版的《淡庐序跋》收入自牧序跋百余篇,亦见赠于年会。黄成勇先生、闫进忠先生、李城外先生分别在年会赠出各自的著作《幸会幸会 久仰久》、《小城记石》、《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颇得书友青睐。除老朋友外,我也在年会认识了新朋友,如曾常供稿给《书友》的刘经富先生、著《夜趣斋读书录》的林公武先生、编《毛边书情调》的沈文冲先生、《书脉》的文泉清先生、《中国旧书网》的张哲先生以及为年会忙得不亦乐乎的夏国平先生等等。
        年会之前,为解大寒索裘之虞,我已经在网站搜罗了南昌的淘书地址。湖北的一行是自驾车赴会,返程途中,我们先到位于南昌市南郊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才去位于滕王阁对面的地下室古玩市场,虽是双休日,大概偏逢靡雨,并无游人如织景象,书价也比武汉的要贵。淘书这事儿,最好还是地摊,实体店难得遇上惊喜。尽管无功而返,也算到此一游,不虚此行了。去进贤路上,分别途经上饶、共青城,虽未一观,却惹来一车人纷纭,倒也愉快。返程时却下马观花,在景德镇领略瓷都之韵,过鄱阳湖,宿九江,至次日,同行的传友兄径直上了庐山,其余人等只游览了烟水亭的周瑜点将台便结束了江西之行。年会屡有,盛况常在,进贤意欲打造资料中心,以壮大持续发展的民间读书报刊的读书人队伍,实在是大手笔。左图右史,一定能够成为第六届年会津津乐道的谈资!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21:35 | 只看该作者
自刊本

作者:马力

谢冰莹的自传体散文《女兵十年》的初版,是1946年4月在汉口出的自刊本;8月,重庆红蓝出版社北平分社再版。现代作家的创作中,自费印行的作品集是不难看见的,不过是未能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罢了。为数不少的佳作也就因此湮没在了从前。照着求实的道理讲,眼扫封皮,看重的还是作家的姓名,哪家出版社的名号跟在后面,实在不特要紧。况且其时一些出版社并非官办,就更带着民间色彩。有一次我和止庵通电话,他也表示过在这上面的见解。现下对于自刊本的陌生,自然是因了我们的书籍版权页上,总要有书号在。我翻开手边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特别用了黑体字,其下是ISBN和接排的一串阿拉伯数字,不用问,所谓书号就是它了吧。时下的自刊本虽则也有一些,比起冠着书号的出版物,似乎未获正宗的名分,总像是羞涩了。在朝在野的观念也微微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书籍以外,又想到同人自办的刊物。《书人》、《文笔》、《芳草地》、《农耕笔庄鱼素》便是我近年接在手里的几种。特点是淡与雅,闲览之外又不乏集藏的价值,有些向文史搜萃的字句,在许多带刊号的杂志上是不大见得到的,当做史料看待也是可以的。这类刊物,取材博,尺度宽,胸襟放得开,文字不带拘谨气,我以为这些也应是正宗刊物所应借鉴的。地方上的同道,把他们缜密的文思、清新的笔趣放在印制简素的刊物上,便是我们在京城做文章的,捧读之余常要自叹不及呢,说是蒹葭倚玉树亦非虚辞。敬重的意思也化在笔墨里。
很多年了,我还曾把几篇随笔性质的文字寄给长沙的肖金鉴先生,发表在他办的《书人》上面,亦时常想起那个秋天我过常德,入湘西桃花源,和他在秦人宅近处的一家旅舍夜谈的旧事。山静月凉,憩心于清溪幽篁之间,如梦。神怡而思远,心内明白,书刊不过是文字的载体,只有凝集着有价值的记忆,才能进入他人的精神视野。有没有一个所谓“号”做出冠冕的炫示,似乎并不是排在第一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29:49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31:4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教师博览》一直在等你



一本被教育部长袁贵仁评价为 “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品位高雅,风格清新,深受全国广大教师欢迎”的杂志。
    一本被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赞誉为“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的杂志。

  一本被无数教师读者用 “独辟蹊径”“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等词语表达深深喜爱之情的杂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肖川将其列为“教师必读的优秀教育期刊”。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称:“只要坚持读一本书,就可以成为好老师,那就是《教师博览》。”
无数教育专家、学者、作家、名师常驻本刊写作,教坛新星从这里腾飞!


文摘版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丰富教师精神生活
以广阔的视野看教育
用教师的眼睛看世界
每期定价5元,半年30元,全年60元
邮发代号:44-70

原创版
聚焦教育,提升专业
静观人生,启迪智慧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
每期定价5元,半年30元,全年60元
邮发代号:44-76

科研版
忠实记录基础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
致力呈现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
每期定价10元,半年60元,全年120元
邮发代号:44-32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购地址:(330038)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南大道2888号《教师博览》杂志社。
 联系人:吴晶晶    联系电话:0791-86756075,86756076

原创版投稿须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f15800100einj.html
投稿公共信箱:jsblycb@126.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5:08 , Processed in 0.1301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