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0 01:5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成长

──胶南实验小学“传统文化熏陶实验”观察

杨德华 丁建波 陈均磊 邱菊

富饶的胶州湾畔,有一座古台──琅琊台。这里,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曾三次登临,赋诗纪念;徐福由此东渡日本,开中日交往先河。
秀丽的琅天琊台边,有一座省级规范化学校一胶南市实验小学。在这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实验”已历时4年,收到了明显成效。在胶南实小,我们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欣喜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很好地承传。我们禁不住在姹紫嫣红的校园里随意采撷几朵小花,以奉献给大家。 “中国人不要忘却自己的传统节日”
眼下,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了。“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一个接一个,热闹非凡。相比之下,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却倍受冷落。有人在城市小学做过调查,在小学生中知道五月端午吃粽子、二月二吃糖豆的不超过50%,而和家长一起包过粽子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连一些年轻家长也不会包粽子。传统节日正逐渐被人们淡忘。
传统节日的淡忘意味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存在着被人遗忘的倾向,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华夏民族精神同样有被遗忘的可能。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过我们的传统节日?胶南实验小学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端午节到了,学校要求各班同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的课外活动,校园里热闹极了。有的班级每个同学捎来一个粽子,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换,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大家讲自己第一次包粽子的经历,讲粽子的来历。过后,每人写了一篇作文。有的班则举行了端午节演讲,讲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讲屈原的伟大成就,讲屈原的爱国情结……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端午节,让孩子们体味到传统节日的丰厚内涵,受到二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他传统节日学校也都组织安排活动。如寒食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郭清明节古诗朗诵会。仲秋赏月,进行“月饼·月亮·团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这些活动,学生在平凡的生活当中感受到中华文的厚重底蕴,其意义远远大于盲目追时髦过洋节。
与历史名人对话
每一个到过胶南实验小学的人,都会对教学楼里的中国名人画像和别具一格的名人陈列室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走一圈,就好比沿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发展脚印走了一遍。追随在一位位先哲的身边,与一位位圣贤对话,你的心灵会被净化,情感会被升华。”一位外地的参观者激动地说。
这就是实验小学传统文化熏陶的又一重要基地,被实小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之为“名人走廊”。围绕着“名人走廊”,实验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把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著作、名言等制成了一套声形并茂的光碟,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室随意点击观其颜、察其色、听其声,从而信其言。在班级内开展“名人论坛”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或看书、或上网查阅的有关名人资料,用自己的观点来阐述名人思想,来讲述名人故事。
可以说,正是一位位辉煌如孔子、孟子、李白、鲁迅等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才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引导孩子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这无疑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可以期待,今天在“名人走廊”里来来去去的学生们,来日必定成为圆我们心中强国之梦的建设者。
开放书架,让孩子们走进名著
不少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利用率很低,图书室变成藏书室。图书被束之高阁。而胶南实验小学的图书存放却别具一格。他们化整为零,取消学校阅览图书室,每班教室后面组建开放式书架,将图书室的书搬放到各班教室的书架上,班与班之间的图书轮流交换。
我们随意走进一间教室,发现教室后头呈“一”字摆开的四五组开放式书架上,好书琳琅满目。只见有朱自清的散文,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有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有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还有《唐诗三百首》等等。课间,自习课,阅读课,语文课,学生只要有空就可以阅读。
我们的目光又落在一摞摞厚实而齐整的纸册上。上面赫然写着“读书集──我们的书”。打开,只见里面有学生们摘抄的名篇佳句,有对古典诗文的深刻领悟,有对古典名著的精当点评,有富有创意的叙写、改写……经学生介绍知道,这是同学们平时读书积累以及寒暑假作业积累装订而成的他们自己的“名著”。
有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题目是:“我看中国唐诗”。他们查阅资料,分析了唐诗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摘抄和剪贴了千余首唐诗,每诗都绘上了插图,并试着将唐诗按风格,主题内容进行了分类。另一个研究小组由3个绘画有专长的学生组成,他们研究的是《水浒传》,确定的研究题目为图解“水浒众好汉”。
这些研究性学习,让孩子们走进了名著,感受到名著的博大精深,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孩子们说,他们走进名著的办法还有很多。像每月开展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每。周一次的“好书推荐会”,每周播报一次的“名著排行榜”,个人出版的《名著再创连环画册》,以名著人物形象设计和评析名著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评论”会或“评头论足”活动,名著读后感征文比赛,建家庭名著藏书,为名著中人物写传…… 时下,街头巷尾的倩女靓男,大多迷恋港台、流行歌曲,喜好西洋乐器,而问津民族歌曲和乐器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几乎闻到了那古老文化上附着的尘土味儿。然而,在胶南市我们被一场纳凉晚会给吸引住了。
宁静的仲夏夜,忙碌了一大的人们在饶有兴致地欣赏一台节目。只听得乐曲声清幽流畅。曲子由散板到慢板,又从慢板到行板,若行云流水。慢慢的,听众的心便完全沉浸在音乐中,眼前出现了迷人的景像:春夜的江南水上,波光点点,灯影摇曳,桨声阵阵;一轮皓月倒映水中,两岸散发浓郁的花香……古韵民风,在这小小的戏台上,在孩子们娇嫩的手指和古朴的古琴间飞溢出去……节目异彩纷呈,小演员们身穿民族服饰,二胡、笛子、古筝、扬琴组成的民族乐队,带有童腔的京剧连唱,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观众们忍不住喜悦之情,在这温馨的夏夜里爆发出阵阵掌声。这就是胶南实验小学每年一次的“仲夏夜民歌民乐演出晚会”。他们认为,民歌民乐是我们中华民族浓重历史和够的积淀,具有强大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他们响亮地提出了一个口号:“让学生问津民歌民。”
他们在音乐课中加大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民歌欣赏的学习比重,成立了民族乐队,组建30多个校级兴趣小组,聘请民间老艺人、当地艺术团的专家为学校客座教师。这不,茂腔是胶南的地方戏,实小请“胶南茂腔剧团”的团长、二级演员王淑娴来给学茂腔的孩子们授课。在王团长的悉心指导下,小演员们个个都能唱上几段拿手的胶南茂腔选段“茂腔小剧团”只是实小“星光艺术团”的一个分支。他们还成立了管乐队、古筝队、声乐队、二胡队、笛子队和舞蹈队等等。小队员们无不多才多艺,那跳动的音符、那拨动的琴弦曾让他们蜚声校内外。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爱祖国,从了解家乡的文化资源做起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胶南,相信你一定会到琅琊台。如果你节假日到了琅琊台,你会发现,这里的导游竟有小学生,而且这些“小导游”们的“功夫”绝不比那些正规导游差!这些学生便是来自于胶南实验小学的业余小导游员。
胶南实小一直坚持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他们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宏伟工程,但不能空谈,必须从具体事入手,必须有载体。他们让学生从爱家乡的文化资源做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学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黄土地感兴趣时,爱国主义教育才会落到实处。因此,胶南实小让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旅游景点。目标十分明确:“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幅胶南地图,装着胶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心中装着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在胶南实验小学,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以上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社会实践活动。曾作为军事重地的古镇口,宋代的五大海港之一琅琊港,齐长城胶段,雄伟的大珠山。秀丽的小珠山,美丽的金沙滩……都留下过孩子们探索的足迹。学校专门制定各年级参观游览文化古迹配档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形成一个多层次、梯形参观游览图。年级越高,相应的要求也就越高,需掌握的东西也就越多,摄影展、征文比赛常搞常新。“我身边的胶南”、“胶南的过去”、“古镇口上,笑看风云”等“学生论坛”上的话题时常见诸报端。因此,学生对胶南的文化资源及古老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诗文诵读
你见过这样的场面吗?全班学生竞相上台背诵古诗,讲解诗意,讲解写作的背景,讲解作者的心情。动情处,让人潸然泪下;激动处让人拍案而起。而且,全班那么多的学生竟没有重复的!学生为什么能掌握这么多的古诗?
原来,早在1998年实验小学就结合传统文化熏陶实验开发出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古诗词、格言、对联精选》。学生每学期一册,每册上20余首古诗词、对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便选择学习,学习的方式也由学生自己定。这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几年下来,学生背诵古诗人均在200首以上,再加上教学大纲中要求学习背础的70余首,实验小学的毕业生人均背过250余首以上的古诗词。 胶南实验小学还利用每年的春节,让学生走家串户搜集各种各样的对联。开学后举行“对联”展示活动,有的班级开展“对对子”游戏。不少“对联”高手甚至能把老师难倒;有的还能根据需要,自己即兴创作。
书法教育:培养一颗中国心
曾在实小听过这样一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授课的一个内容是学习“日月水火土”等字。只见老师用微机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火红的太阳,圆圆地挂在天空。然后,老师操作微机,让这个圆圆的太阳慢慢地变为一个O形,最后变为了一个“日”,挂在了天上。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这是什么?”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太阳。”“对!”老师告诉学生,表示太阳的“日”字就是这么写。执教教师像变魔术似的把一些难解决的生字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他们根据汉字象形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使学生从小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胶南实小狠抓学生的写字教育,把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列入“校长工程”。“让每一个实小的学生都写一手好字”,是校长对社会及家长的郑重承诺。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字体系之一。从古至今,被华夏子孙代代相传使用了数千年。可以说,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史。做中国人,就要先学写字;字不正,人难正。因此,实小从三年级开始,每星期都有毛笔字练习课,并配备专门的书法指导老师讲书法艺术,教学生写毛笔字。并一直坚持做到三个“一”:每天练字10分钟,每星期一次班级书法比赛,每学期一次校级书法比赛,评选小小书法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字水平。 站在实小新铺的塑胶跑道上,头顶着澄澈如水的蓝天,我们似乎看见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站在21世纪的起跑线上迈出强有力的一步!


2004-08-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14:51 , Processed in 0.0892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