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7|回复: 3

写作,生命个体的自我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22: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作,生命个体的自我教育  2010年04月07日  作者:纪现梅  来源:中国教师报
  纪现梅,女,1996年自山东临沂师专历史教育专科毕业,至一乡镇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至今,中教一级职称。网名“老纪”,有博客“老纪的地盘”(http://blog.sina.com.cn/jxmxk)。
  自 述
  □ 纪现梅
  我看中学生写作
  工作以来,业绩平平,讲课最高奖项是县级二等奖;在一些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多为教育叙事,没啥理论水平;市级课题《初中生当堂成文序列教学研究》的主持人——该课题原计划全县推广,因领导要求做出一个系列而我坚持写作是一件个性化的事而搁置。曾应本县几所中小学邀请做过关于作文教学以及怎样做课题的报告,自我感觉良好。据说,“非常教师”这个栏目推出的教师是须得在教育教学上有独到之处的,比较“个”。扪心自问:我有什么“独”的呢?想来想去,也就作文教学还沾点边吧。至于“个”在哪里,且容我慢慢道来。
  语文课,学生害怕作文的根
  这话说出来,恐怕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喊冤: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就是想要通过这些例子教会学生写作文啊,怎么倒成罪魁祸首了呢?
  是啊,在语文课上,我们领着学生分析思路,总结写作技巧,概括主题思想,赏析那些优美语句的精妙含义,最后来上一句,呶,这就是好文章,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这样,好好向他们学习。且不说这些文章的语言怎样的成熟,也不说那些写作手法是需要读多少书才自然生成的,单是一堂课老师的“赏析”和“溢美”就够学生吓半天的——这才是好文章啊,得语言优美,得思路清晰,得主题鲜明高尚。然后,当他拿过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他想的不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想着怎样才能够语言优美,是用怎样的技巧,确定怎样一个高尚鲜明的中心思想(即使他自己的思想既不高尚也不鲜明)。即如妇女生孩子,在生之前她想的不是怎样把孩子生出来,而是怎样把自己的孩子生得跟某个明星一样漂亮跟某个科学家一样聪明。这样的写作引导,即如老师对一个站在喜马拉雅山山脚的孩子说,爬上去吧,爬上去吧,那上面很美。孩子没被吓昏就已经是万幸了,何谈攀登。
  应该说,作文讲评课也是语文课。在作文讲评课上,除了读三两篇特别优秀的文章外,大部分的作文讲评课是要上成批判会的。语句怎么怎么不通顺,错别字如何如何多,思路怎样的一团糟。就连我们学校的作文批改记录本也只有两大栏:存在问题记录,需矫正的共性问题。我总认为,学生写出来的文字,无论它多么稚拙,都是一株需要呵护的小苗。如果我们因为它不够碧绿不够端正而这里掰掉一个叶,那里削去一段茎,那么它很快就会宣告死亡的。所以,我们的作文讲评课,老师要做的不是削减那些旁逸斜出的枝叶,而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因展示而被肯定,这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写作动力。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
  观察生活不是一句空话
  关于作文,语文老师们多是围绕着“怎样写”去说的,至于说“写什么”,却往往只是一句话:要注意观察生活。这实在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过程。因为,如果妇女肚子里没有孩子,那是任凭助产士如何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生不出娃娃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是要写“温馨提示”的。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每天一则,内容不限,可以是所见所闻,也可以是所感所想;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三言两语。课前三分钟,大家评评议议说说。无它,唯想培养孩子们用心生活的习惯。我们美其名曰:用我温馨的提示,唤醒你沉睡的心灵。
  在班里,我设了一个“老纪信箱”,孩子们可以随时给我写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是原生态的。我的原则是每信必复。同时,他们还可以在周六周日给我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而且,每天中午,我们还有一次半小时聊天。我以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能知道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也好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有依据,有方向,真正实现写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打铁还须自身硬
  我从来都不认为,一个自己不写作的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作,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可以教别人游泳一样。
  在写作指导中,语文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外,还要帮助他们进入写作状态。而要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老师自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写作状态,而要知道什么是写作状态,老师先得进入写作状态、换言之,就是老师自己要经常写作。注意,我说的是老师要写作,而不是写下水文,这是两码事,前者是一种随性行为,后者则是有意为之。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22: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从2004年开始经营自己的博客的,我真正开始探索作文教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自身的写作实践告诉我,写作,必须得生命主体有话要说,有自己的思想要表达。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氛围是可以唤醒生命深处某些记忆、某些情绪的。一个真正进入写作状态的人往往不会去考虑语言是否优美,主旨是否高尚,使用怎样的写作技巧,等等。他只在寻找那个最合适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词语和句子。什么是最好的语言?最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语言。真正的写作状态是一种生命思想的流淌,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一段文字,一曲音乐,几幅画面,或者学生的口头自由言说,是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的。   但是,只有自己写作的人才会明白这一点,并且恰如其分地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去。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因为考试要考。那么考完试之后呢?大多数人选择的就是和它拜拜,这实在是一件极荒谬的事情。
  其实,写作,是生命成长的一种方式。
  读书也罢,课堂也罢,说教也罢,都是外在于生命的被动的他人教育。唯有生命化的写作,才是生命个体自身通过思考表达,实现生命主观的内在的自我教育。
  一个时常写作的人,他对自然的感觉是敏锐的,会感受到第一缕春风的和煦,夏夜特有的静谧,秋虫呢喃的无奈,冬日午后阳光的无力;一个时常写作的人,他对生活的联想是丰富的,会由孩童手中的摇铃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会由一杯清茶联想到远方的朋友,会由天空飞过的孤雁联想到友情的难得;一个时常写作的人,思想是活跃的,因为,他总是在思考,思考读过的一段文字,听过的一段话,甚至,街头巷尾的一句广告词。
  总之,一个时常写作的人,他的生命状态是积极的、活跃的。
  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矛盾,会不断地变化、奔突,而把这些复杂纠结的东西明晰化条理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作。文字的表达可以让他们用心去审视、判断、权衡,从而做出一个自认为有价值的选择。
  还有,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通过言语的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尤其是青少年,在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惑,从而诉说的欲望也会极其强烈,而目前的应试教育却把本应扮演倾听角色的人物给异化了。首先是家长,他们会说,小孩子家家的,管好你的学习就行了,哪那么多事!然后是老师,他们会说,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成绩吧,少去想这些无用的东西,说不定还能多考几分呢。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化的自我写作就变得尤其重要了,也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做一个深呼吸。
  现 场
  □ 纪现梅
  我的一堂作文课
  教学设计
  距离中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从日常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中考的压力,对未来的惘然,早起晚睡学习的疲劳,让很多孩子的情绪日益焦虑。与此同时,很多家长面对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压力,面对社会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得不板下脸,狠下心,挥起督促的长鞭。于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便日益尖锐,冲突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双方的精神状态及亲子关系。因此,我设想,通过一节写作课,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与爱,学会爱,那就是宽容、沟通、理解、表达。
  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尽管有些孩子也许会咬牙切齿地说“恨他们”,那也只是平庸繁琐的世俗生活遮蔽了他们的眼睛,所以,这堂课的核心理念就是唤醒,唤醒孩子们内心沉睡的爱。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说想法,谈观点,“我手写我心”,其本前提是“我心”要动起来。
  其次,读下水文,用我的爱唤醒你的爱。相比较那些经典美文,老师自己写的下水文也许有些粗糙,但因为彼此的熟悉,却会更切近,更真切,也更感性,自然也就更容易感动学生。
  第三,听音乐。我一直都相信,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节奏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只有它,才能够直接拨动心弦,从而震撼心灵。
  教学实录
  师:今天上午,我收到一则短信。这则短信没有署名,但是,我想,它是我们五(6)班的孩子发来的。现在,我给大家读一下:“老纪,今天我又和我妈吵架了,又是因为她一直吵我,前几次她也吵过我,今天这次,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该怎么办?我都让我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了,我该怎么办呀?”听了这则短信,不知大家有什么感想?思考一下,我想请大家结合自身的经历随便说说。
  徐署慧:首先,当我听到这段话时,先是气愤,而后便是嫉妒。我生气是因为做儿女的应该知道,父母无论做什么事,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为了他们的孩子好,而如今十六七岁的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至少要体会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不错,有时他们很唠叨很烦人,一句“好好学习”说上上千遍,但这不是更体现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对我们的关爱吗?我嫉妒是因为我已经离家三年了,对父母的声音,他们对我的这种关心爱护也只有回忆了。但我记忆中的爸爸妈妈是会与我沟通,与我交流的。虽然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没有能力给我多么好的物质生活,但他们给了我很多人尝不到的精神生活。记忆中的父母总是听我给他们讲学校里这样那样的事情。即使他们不知道谁是谁,不知道操场在哪儿,但他们总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听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或许他们想了解我,知道我的生活吧!我认为,我们无论想做什么,想干什么,只要平平静静地与父母交流,把话说明白讲清楚,父母也不会蛮不讲理地对你大吼大叫。有时把父母当做长辈来尊敬,有时当做知心朋友来倾诉一下自己的心事也很不错,只要用心来沟通,就不会没有共同语言,也不会有代沟,更不会有更年期,有叛逆心理的借口了。
  师:我想,徐署慧同学说出这样一番话,大家肯定不奇怪。为了求学,她和暑刚,姐弟俩告别父母,远离家乡,来到我们山东。她说了很多,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所有那些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同学们应该知足;二、孩子和父母完全是可以沟通的。
  孙崇义:其实我刚上初一初二的时候,在家里什么事情都听我的。吃什么,买什么,只要有一点不中意,我就把门一摔,出去疯玩一天。为此,门上的玻璃不知换了多少块了。而现在,上了初三了,或许是长大了,也可能是懂事了,现在想一想以前做的事情,挺过意不去的,毕竟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嘛。
  师:刚才,孙崇义说他长大了。是啊,什么是长大了,长大了就是不再任性,就是学会试着去理解别人。孙崇义,恭喜你,你真的长大了。
  解凤荣:星期四上午,妈妈给我炒咸菜。开始的时候,我很满意。后来和弟弟闹别扭,气得我火冒三丈,便也不理妈妈。我妈就感觉是她的错,其实我心里没怪她,却不愿意解释。平常上学,我都是五点钟走,那天,两点钟我就要走了。妈妈不停地问我,你走这么早干什么。我大声地说,去学习。在我离开的那一刻,妈妈一直站在门口望着我,那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走了,走在宽广的大路上,顶着春风的舞蹈,慢慢地骑着车,边骑边唱:何必回头伤往事,且把风流唱少年。回想母亲呆呆站立的样子和那伤心的眼神,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22: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从解凤荣的动情讲述中,我听出了她为自己任性而后悔,她因自己对母亲失敬而深深地愧疚。   宋苗苗:昨天上课,我在手上画画,被班主任训了。回到宿舍,又被床碰着了眼睛,很疼。那时候,我想到了妈妈,好想妈妈。人总是在受伤的时候想到最疼爱你的妈妈。今年“三八”节,我给妈妈买了一个发夹,她非常高兴。
  师:是啊,我们在受伤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妈妈,就像我们每一次跨进家门,首先喊的是妈妈一样。妈妈,她永远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那个人。在宋苗苗的话里,更让我高兴的是,她不仅能够感受爱,而且能够表达爱。一个小小的发夹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它代表的是孩子爱母亲的一颗心。我不否认,在座的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你表达过吗?比如,在她生日的时候,送她一件小小的生日礼物,甚至仅仅说一句生日快乐;比如,在她出门的时候,说一句路上小心。孩子们,仅有爱是不够的,爱,需要表达。
  郝英秀: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和矛盾,不论是亲情、友情或是爱情,等等。我们需要学会包容。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不可太过激动,否则伤心又伤身,与父母发生了冲突,事后仔细想一想是谁的错,如果是自己的错,就主动向父母认错;如果是父母不对,那么就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向父母作出解释,彼此沟通。相信长期如此,那么矛盾将在你的人生中大大减少。
  师:包容,沟通,郝英秀说得多好啊!扪心自问,我们都做到了吗?我想,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在内,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
  李成:说实话,我和老爸的关系就很紧张(他说的是实话,他爸经常跟我诉苦,这个儿子简直让他头疼)可我觉得这很正常,你看,我们的父母大多是四十多岁,正处于更年期,我们呢,十六七岁,典型的青春期,更年期遭遇青春期,不发生战争才怪呢。
  师:看,我们的李成就是与众不同,他给这个问题找到了理论依据。你别说,他说的还真是有道理。但是,就是因为它的发生有道理,我们就任其发生吗?是啊,现在大家都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而父母呢,却往往依旧把我们看做小孩子。于是,关于学习,关于交友,甚至关于衣着发式,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其实,不光是你们,老师是成年人了,有时也会如此。最近,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母亲的文字,却总是忙,静不下心。昨晚,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我终于把它写了出来,现在,我给大家读一下。
  《母亲病了》
  母亲病了,被我气的。
  她虚弱地趴在床沿,一口一口地呕吐,先是晚上吃的米饭,然后就只有水了。
  一趟一趟,一声不响地,我把盛满呕吐物的垃圾桶倒掉,清洗,却倔强地,不肯说一句话。
  我是知道母亲这个病的,只要一生气,就会心跳,然后呕吐。但是我,她唯一的,最疼爱的女儿,却依旧把她气病了。
  下班回家,看到路边有卖草莓的,虽不是特别新鲜,但看起来还可以,想到母亲最爱吃这个,却总是舍不得买,便买了两斤。
  “你看看你,这都买的什么啊?除了烂的就是坏的,你傻啊!”母亲一打开包,便开始嚷嚷。
  我不作声,因为,我了解母亲,她总是这个样子,别人做的事买的东西她永远看不中,永远喜欢自己去做。
  看我不作声,她大概觉得我理亏了。便一边往外捡着草莓,一边嘟囔:“看看,看看,这都什么破烂啊,扔大街上也没人要。你说你,谁让你去买了?想吃我自然会去买,还用得着你买吗?再说,你会买也行啊!现在大了,自己能挣钱了,了不起了,就开始糟践。”
  想不到,我的沉默,换来的却是母亲的上纲上线。想到前天买肉遭到的冷落,今早买豆汁受到的批评,火气便噌噌地往上冒。
  “买来你吃就是了,哪那么多事啊,真是。”
  其实,我是想说,因为你爱吃草莓,我才会买;因为怕你上楼下楼太累,我才去买,但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显然,母亲没想到我会这样子,便伤起心来,一伤心,就开始历数那过往的事情:上学的时候,怎么骑着车子去给我送饭,成家后,怎么替我照顾孩子,照顾家,一桩桩一件件。我知道,那都是真的,但也许因为母亲说的次数多了,便也在心中少了一些应有的波澜,便不搭话,只冷冷地沉默。
  说着说着,母亲落泪了,然后就开始吐。
  因为为人师表,常常会对孩子们说,和父母要多沟通,要学会爱,可是,我做到了吗?
  常常,母亲会悄悄走进卧室,把一个苹果或一杯水放在盯着电脑的我的手边,看我似乎忙碌的样子,迟疑一下,便又悄悄走开。其实,那一刻,我何尝不知道,她是想和我说说话,即使是柴米油盐,即使是家长里短。我却装作不懂,忙于和网上那些无聊的人说着无聊的话。
  常常,会匆忙吃完饭,然后匆忙离开,留母亲一个,寂寞地嚼着饭菜。那孤独的影子,也曾让我心酸,却总是舍不得,舍不得拿出一点点的时间,去陪她说说话。
  师:从解凤荣的动情讲述中,我听出了她为自己任性而后悔,她因自己对母亲失敬而深深地愧疚。
  宋苗苗:昨天上课,我在手上画画,被班主任训了。回到宿舍,又被床碰着了眼睛,很疼。那时候,我想到了妈妈,好想妈妈。人总是在受伤的时候想到最疼爱你的妈妈。今年“三八”节,我给妈妈买了一个发夹,她非常高兴。
  师:是啊,我们在受伤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妈妈,就像我们每一次跨进家门,首先喊的是妈妈一样。妈妈,她永远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那个人。在宋苗苗的话里,更让我高兴的是,她不仅能够感受爱,而且能够表达爱。一个小小的发夹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它代表的是孩子爱母亲的一颗心。我不否认,在座的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你表达过吗?比如,在她生日的时候,送她一件小小的生日礼物,甚至仅仅说一句生日快乐;比如,在她出门的时候,说一句路上小心。孩子们,仅有爱是不够的,爱,需要表达。
  郝英秀: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和矛盾,不论是亲情、友情或是爱情,等等。我们需要学会包容。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不可太过激动,否则伤心又伤身,与父母发生了冲突,事后仔细想一想是谁的错,如果是自己的错,就主动向父母认错;如果是父母不对,那么就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向父母作出解释,彼此沟通。相信长期如此,那么矛盾将在你的人生中大大减少。
  师:包容,沟通,郝英秀说得多好啊!扪心自问,我们都做到了吗?我想,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在内,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
  李成:说实话,我和老爸的关系就很紧张(他说的是实话,他爸经常跟我诉苦,这个儿子简直让他头疼)可我觉得这很正常,你看,我们的父母大多是四十多岁,正处于更年期,我们呢,十六七岁,典型的青春期,更年期遭遇青春期,不发生战争才怪呢。
  师:看,我们的李成就是与众不同,他给这个问题找到了理论依据。你别说,他说的还真是有道理。但是,就是因为它的发生有道理,我们就任其发生吗?是啊,现在大家都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而父母呢,却往往依旧把我们看做小孩子。于是,关于学习,关于交友,甚至关于衣着发式,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其实,不光是你们,老师是成年人了,有时也会如此。最近,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母亲的文字,却总是忙,静不下心。昨晚,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我终于把它写了出来,现在,我给大家读一下。
  《母亲病了》
  母亲病了,被我气的。
  她虚弱地趴在床沿,一口一口地呕吐,先是晚上吃的米饭,然后就只有水了。
  一趟一趟,一声不响地,我把盛满呕吐物的垃圾桶倒掉,清洗,却倔强地,不肯说一句话。
  我是知道母亲这个病的,只要一生气,就会心跳,然后呕吐。但是我,她唯一的,最疼爱的女儿,却依旧把她气病了。
  下班回家,看到路边有卖草莓的,虽不是特别新鲜,但看起来还可以,想到母亲最爱吃这个,却总是舍不得买,便买了两斤。
  “你看看你,这都买的什么啊?除了烂的就是坏的,你傻啊!”母亲一打开包,便开始嚷嚷。
  我不作声,因为,我了解母亲,她总是这个样子,别人做的事买的东西她永远看不中,永远喜欢自己去做。
  看我不作声,她大概觉得我理亏了。便一边往外捡着草莓,一边嘟囔:“看看,看看,这都什么破烂啊,扔大街上也没人要。你说你,谁让你去买了?想吃我自然会去买,还用得着你买吗?再说,你会买也行啊!现在大了,自己能挣钱了,了不起了,就开始糟践。”
  想不到,我的沉默,换来的却是母亲的上纲上线。想到前天买肉遭到的冷落,今早买豆汁受到的批评,火气便噌噌地往上冒。
  “买来你吃就是了,哪那么多事啊,真是。”
  其实,我是想说,因为你爱吃草莓,我才会买;因为怕你上楼下楼太累,我才去买,但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显然,母亲没想到我会这样子,便伤起心来,一伤心,就开始历数那过往的事情:上学的时候,怎么骑着车子去给我送饭,成家后,怎么替我照顾孩子,照顾家,一桩桩一件件。我知道,那都是真的,但也许因为母亲说的次数多了,便也在心中少了一些应有的波澜,便不搭话,只冷冷地沉默。
  说着说着,母亲落泪了,然后就开始吐。
  因为为人师表,常常会对孩子们说,和父母要多沟通,要学会爱,可是,我做到了吗?
  常常,母亲会悄悄走进卧室,把一个苹果或一杯水放在盯着电脑的我的手边,看我似乎忙碌的样子,迟疑一下,便又悄悄走开。其实,那一刻,我何尝不知道,她是想和我说说话,即使是柴米油盐,即使是家长里短。我却装作不懂,忙于和网上那些无聊的人说着无聊的话。
  常常,会匆忙吃完饭,然后匆忙离开,留母亲一个,寂寞地嚼着饭菜。那孤独的影子,也曾让我心酸,却总是舍不得,舍不得拿出一点点的时间,去陪她说说话。
  母亲老了,老了的母亲很孤独,很寂寞。其实,她只不过是想用自己的唠叨,还有不满,引起女儿的注意。
  母亲吐累了,说累了,也哭累了,沉沉地睡去。月光透过窗子,洒落她惨白的脸,还有杂乱灰白的发。从来没有注意过,母亲竟就这么老了,老得让我的心很痛,很痛,如利刃划过心脏,惊悚我自私麻木的心:仅有爱是不够的,爱需要宽容,需要沟通,更需要,表达。
  (我读完时,教室里很静。大约半分钟后,响起一片掌声。没有任何话语的过渡,我开始播放满文军的《懂你》。伴着歌声,屏幕上出现一位母亲一个个含辛茹苦的画面。歌声渐行渐止,画面也逐渐隐去。教室里陆续响起孩子们低低的抽泣声。那个刚才还洋洋得意的李成也一脸的严肃,眼圈泛红。我不说话,在这种气氛下,我觉得不需要说话,也说不出话,这种沉默大约持续了一分钟)
  师:孩子们,从你们闪动的泪花中,从你们低低的抽泣里,从你们深情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你们对父母深深的爱,或者也许,还有后悔,甚至愧疚,现在,拿出你的笔,写一点关于妈妈或爸爸的文字,让这份爱,这份情,尽情地在你的文字里流淌。(教室里很静,我的声音低沉,缓慢,孩子们很快进入写作状态。)
母亲老了,老了的母亲很孤独,很寂寞。其实,她只不过是想用自己的唠叨,还有不满,引起女儿的注意。
  母亲吐累了,说累了,也哭累了,沉沉地睡去。月光透过窗子,洒落她惨白的脸,还有杂乱灰白的发。从来没有注意过,母亲竟就这么老了,老得让我的心很痛,很痛,如利刃划过心脏,惊悚我自私麻木的心:仅有爱是不够的,爱需要宽容,需要沟通,更需要,表达。
  (我读完时,教室里很静。大约半分钟后,响起一片掌声。没有任何话语的过渡,我开始播放满文军的《懂你》。伴着歌声,屏幕上出现一位母亲一个个含辛茹苦的画面。歌声渐行渐止,画面也逐渐隐去。教室里陆续响起孩子们低低的抽泣声。那个刚才还洋洋得意的李成也一脸的严肃,眼圈泛红。我不说话,在这种气氛下,我觉得不需要说话,也说不出话,这种沉默大约持续了一分钟)
  师:孩子们,从你们闪动的泪花中,从你们低低的抽泣里,从你们深情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你们对父母深深的爱,或者也许,还有后悔,甚至愧疚,现在,拿出你的笔,写一点关于妈妈或爸爸的文字,让这份爱,这份情,尽情地在你的文字里流淌。(教室里很静,我的声音低沉,缓慢,孩子们很快进入写作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6: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山东听纪老师讲故事作者:山边雨翁徐建章
山东之行第二天的下午(12.9),大家乘坐旅游公司的大巴赴莒南县七中听纪现梅老师的讲座。
在新教育《读写月报》上,我读过纪老师的文章,她属于全国新教育的模范人物。由于上午是台儿庄游览,吃好中饭后才往莒县进发,鉴于多是走普通公路,下午三点的时光才到达莒南七中。大家马不停蹄地往会议室赶,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纪老师讲起了她和她的学生的故事。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
故事是从她和一个学生间的一条板凳开始的。她把故事文本在投影上投出来后,接着说,听说杭州来的美女老师们普通话都很动听,请哪位老师来给我们把故事读一下呢?可惜的是没有老师自动粘起来。纪老师只得点名了,让坐在第一排的许国芳老师来读。许老师的普通话真的很标准,读完之后引来了大家一致的掌声。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学生的凳子坏了,纪老师当时就把讲台上给老师坐的凳子拿给了这个学生坐。就是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由此引发了该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当然,这个学生是我们一般老师眼里的差生,但是纪老师没有把他当差生看待,给他很好的尊重和照顾。由此这个学生从所谓的坏慢慢开始变好。故事读完之后,纪老师针对这个故事展开了剖析,为什么现在很多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学生呢?因为老师的眼睛里充满的是分数、数据以及量化。这正如跳高,我们用一样的量化标准在测评所有的孩子:不管你是高矮胖瘦,不管是跳弹力如何,都必须去跳同一个高度。在这样的选拔评判标准下,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因此,反过来想想,不是问题的学生多了,而是问题的老师和成人们多了!差生是如何炼成的?都是成人早就的。因为凡是能闯进教师视野的,无非是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特别好的,一类是特别差的。多数的学生被忽略了。联系纪老师的这个故事,大家一致的感受是,教师眼里要有学生,所关注的不但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小到一张凳子。教师眼里有了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真正的人,当老师能从细微之处给学生以应有的关注,学生就能从内心深处自觉不自觉地激发向上的劲头。
这真是个非常有启发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讲十块钱的事。纪老师还是请萧山的同行们读的。第一个故事是美女老师朗读的,这次她提问一个帅哥老师来读,这个任务落到了陈力权老师的身上。虽然他的普通话没有许老师的悦耳动听,但确是十足的萧普话,幻灯投影的文本有四页之多,我们的陈老师辛勤地读完了,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萧山人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这个故事说的是在课堂上纪老师发现一个学生不写作业,问他为什么不写,这个学生说作业本没有了。纪老师就说那买一个呀!该生说没有钱。纪老师接着的动作是没钱借你十元钱,赶快去买本子。这个男生没有办法,就去买本子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回来......
但是,十元钱始终没有还给纪老师,虽然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多次站在该生的身边,想提醒他该还钱了。
故事读完之后,纪老师让萧山的同行们来猜测为什么老师纠结于这十元钱?为什么这个学生没有还给老师这十元钱?
一个一个猜测完毕之后,纪老师揭示出了谜底。纪老师说,多年以后了,这个学生已经成为一名开叉车的司机,在一次同学会上,这个学生吐露了当时的心声: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让俺出丑,非要在上课时间去买本子,老师明白不明白,这样在上课时候出去的学生在一般的学生眼里都不是好学生啊!还有就是,当时上课期间,学校里的小店都是关门的,他需要出去买作业本,而门卫又不让他出门,他是和门卫大吵了一架才得以出去买的。
虽然这个学生有了作业本了,但是成绩却没有好起来。原因是老师的做法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了脸。
纪老师的故事讲到这里,一切都真相大白。老师想要回那属于自己的十元钱,碍于面子始终没有在学生面前开口!而学生因为老师的“伤害”,耿耿于怀,以始终不肯还钱作为报复。
当纪老师把这个故事的谜底揭开的时候,我的脸上升腾起了一股热辣辣,因为十年前我也犯过和纪老师类似的错误。在当时的课堂上,我发现小沈同学动作有点不正常,总是趴在桌子上,用课本遮住自己的半个脸,我不动声色从讲台边讲课边上往下走,当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还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我弯下腰去把他遮挡的课本拿开,才发现他在听随身听!我当时有点热血沸腾,一把把他的随身听扯了过来,只听“啪”的一声,我把他的随身听摔在了地板上。摔过之后,我当着全班的面警告他,上课要认真学习,以后再发现上课听的话,还要摔!当时全班鸦雀无声。
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这个学生每次在我的课堂上都是趴在桌子上,虽然再也没有听随身听!成绩非但没有一天天变好,反而是一落千丈!更让我脸上热辣辣的是,当时年少轻狂的我根本没有在事后和学生沟通,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学生早已经毕业了。
纪老师以及我自己的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心理上去看待问题!教育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不问青红皂白或者简单粗暴,师生双方都会变成教育的受害者!
纪老师最后一个故事是讲她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故事。大意是小学生都很害怕写作文,但是她带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因为每次作文前纪老师都要带领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热身活动,有了体验和感悟然后才让学生开始写。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写作的的题材、字数等不做限制。正是因为实践和宽松自由的环境,学生的作文热情一天天被调动。反观当前一些教师或者说多部分的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写作文大都是闭门造车,学生写作就像挤牙膏皮,痛苦之状不堪言表。用纪老师的话说是“枪口要抬高一寸”。
所谓枪口要抬高一寸,说的是东西德国的时代,守护柏林墙的某个东德的警察,在柏林墙被推倒后因为击毙翻墙的人而受审,当时这个警察为自己辩解说是为了执行上级的指令才开枪的。法官说:你可以开枪啊,但你完全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寸啊!
不管是育人还是教书,纪老师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在目前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教育生态面前,作为一线的老师,完全可以做到把枪口抬高一寸!抬高一寸,才是真正的教育,抬高一寸,就是挽救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02:45 , Processed in 0.1313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