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栏目想请这位物理老师当[栏目主持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2 18:5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亚平: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 2013年06月12日  作者:赵薇 白瑞雪 田兆运 王玉山  来源:新华网
航天员王亚平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0日电(记者赵薇、白瑞雪、田兆运、王玉山)像很多中国人一样,王亚平的太空梦源自10年前杨利伟飞天那一刻。
  那时,23岁的王亚平还是一名加入空军飞行部队刚两年的运输机飞行员。睁大眼睛看直播时,一个念头瞬间击中了她:中国有男飞行员,也有女飞行员;现在中国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她没有想到,10年后的自己会以中国女航天员的身份远征太空;仅仅在战友们面前讲过飞行计划的她更没有想到,10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
  在太空中向青少年讲授失重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对即将进行的授课充满信心。准备教具,研习实验内容,了解心理知识,她的备课细致入微。
  除了太空授课,在神十飞行中,王亚平还将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和乘组生活照料。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实施交会对接时,作为备份操作手,她要在每一条指令发送前准确判读数据,对操作进行提醒和读秒。千百次训练和两年多的等待,这是她一直为之准备的时刻。
  张晓光说,亚平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她的太空授课一定会带给大家惊喜。
  聂海胜说,她是个要强的女孩儿,有时候我们想帮她,但基本插不上手。
  被同伴们称为“小姑娘”“女孩儿”的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80后”。
  “生活中他们把我当作小妹妹一样照顾,但是在工作上,我希望自己成为可以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王亚平说,“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80后’是敢于迎接挑战的一代。”
  一年前的神九乘组选拔,成绩同样优秀的两名女航天员中,最终只有一人能成为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性。王亚平以微弱之差落选。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记得,王亚平几乎没有停顿即投入到后续训练中,那么平和,那么坚强。
  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烟台的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小她7岁的妹妹。也许是在自幼干农活的经历中学会了坚韧,也许是在多年热爱的长跑之路上磨砺出隐忍,王亚平总是比同龄人懂事早。
  初中毕业,家里人希望王亚平读中专,不愿放弃大学梦的她背着家人报考高中。高中毕业那年赶上空军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原本想当医生或律师的她被飞行员职业深深吸引,一路过关斩将进了军校。
  第一次跳伞,8个女同学看着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兴奋不已。指令一下,一个接一个稀里糊涂跳了下去。接着跳第二次,机舱里突然间鸦雀无声——第一次的新鲜与好奇褪去后,袭来的是恐惧……那天返回的车上,大家唱起了《真心英雄》,王亚平和战友们一样泪流满面。
  9年驾驶运输机驰骋蓝天,王亚平安全飞行1600小时,出色完成奥运会开幕式消云减雨、汶川抗震救灾、山东抗旱等任务。
  热爱天空,所以成长;热爱更远的太空,所以义无反顾奔赴新的事业。
  2010年5月,王亚平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超重训练最为艰苦。刚加入航天员队伍时,王亚平一直没能突破二级,身体的极限让她难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老大哥”们讨教,一面加班加点增强心血管和肌肉练习。第二年,超重训练成绩轻松达到一级。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王亚平喜欢摄影,爱听音乐。在满是男选手的篮球场上,她还是进球率很高的优秀前锋。
  为了在太空授课中实现最好的实验效果,王亚平和乘组在地面进行了多次演练。
  实验不成功怎么办?王亚平答:“实验做出什么样,我们就讲什么现象呗。面对浩瀚宇宙,其实我们都是学生。”
  说这话时,她的大眼睛忽闪动人。
  在结束神十飞行之后,这位一心要探寻奇妙太空的漂亮姑娘还有个小小心愿:陪丈夫吃顿饭,逛逛街,看一场电影。
  王亚平同志简历
  王亚平,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近三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9:22:35 | 只看该作者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将揭晓“如何回收飘浮的水”2013年06月15日 来源:京华时报








太空自行车 京华时报制图杨佳宁谢瑶
原标题:王亚平太空讲课将用上自行车
去年夏天,女航天员刘洋身穿蓝色运动服在天宫一号蹬“自行车”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天宫迎来新一批航天员,用以锻炼下肢肌肉的太空自行车也将再次启用。不同的是,这次它还有一个新角色——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新鲜教具。神九女航天员刘洋13日透露,她为王亚平准备的“惊喜”是一份亲手制作的手工制品。
□太空授课
自行车将成讲课工具
锻炼身体,是航天员在太空的重要任务。去年神九航天员花10分钟将天宫里的一辆“自行车”组装好。一身蓝色“运动短打”的刘洋,在景海鹏和刘旺的帮助下率先体验了一番在太空骑自行车的滋味。
刘洋两脚蹬车,一手扶墙,一手对着镜头挥手,笑脸洋溢,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使用自行车功量计。而据央视消息,这辆太空自行车,即将成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教具。
相比地面上人们骑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要小巧得多,而且只能在原地运动,并不能骑着它绕天宫一号满处跑。骑车时为防止飘走,航天员还要通过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车座上,也没有把手,他们骑车时需要一手扶墙。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长期飞行将引起肌肉萎缩,自行车功量计就是用来锻炼下肢肌肉的,它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
在备受期待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中,这辆“自行车”将以怎样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学生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演示如何回收飘浮的水
在失重环境下,水不能倒进杯子里,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别急,有办法。原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装在袋子里,用饮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还有开关,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来。
一旦跑出来,这些水珠不会掉在地板上,而是飘浮在空气中,航天员不小心就会呛到,也会影响很多仪器设备的安全。而无论是喝水,还是做实验,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难免把水洒出来,那怎么才能把这些飘浮的水收拾干净?
航天员有自己的办法,能把这些跑冒滴漏的“水球”吸干净,具体怎么吸?答案也将在王亚平的太空课上揭晓。
航天员刘伯明参与策划
在神十太空授课专家组中,有神七航天员刘伯明的身影。自神七飞天返回后,低调的刘伯明很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神九、神十任务中,他主要参与一些技术支持工作。
“毕竟我上过太空,可以就失重情况给他们一些建议”,刘伯明参与了神十太空授课专家组,与其他成员一起讨论策划太空授课的脚本。
世界第一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女教师、前美国航天局宇航员芭芭拉·摩根,前日致信即将在“天宫”上授课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提醒她记得遥望地球,并代表全球师生向她表达祝愿。
——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课的宇航员致信王亚平
亲爱的王亚平:
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我们希望你和你的乘员组同事平安和成功。你在那里一定非常忙碌,但请记得花些时间望向窗外。中国和这个世界美丽迷人。
您真诚的芭芭拉·摩根
□神秘礼物
刘洋透露亲手制作两份礼物
神九女航天员刘洋13日在奥地利参加女性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活动时向媒体透露,她为王亚平准备的“惊喜”是一份亲手制作的手工制品。还有一份礼物由她与景海鹏、刘旺一道完成,作为神九乘组留给神十乘组的惊喜。
刘洋说,希望借这份礼物向航天员送上最美好的祝愿,愿他们平安幸福。
当晚,四位女航天员参加了在维也纳自然博物馆举行的公众见面活动,作为在场最年轻的女航天员,身着唐装的刘洋成为现场的焦点人物。
在互动环节有观众提到,当前女性占航天员总数不到十分之一,对此刘洋回答说:“在我们的神舟十号不是又有一位女性的身影吗?我想我们女性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越来越快,这个比例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会被打破,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航天员队伍的大军中。”
当地一位观众表示时刻关注着神舟十号,不仅通过电视观看了发射,昨天还特地早起想知道神十与天宫的交会对接是否成功。
□盘点女航天员
57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飞行,成为人类首位女航天员。明天就将是女性飞天50周年纪念日。
作为“同仁”,这些航天界的“半边天”一直关注着彼此。去年神九飞天时,世界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前苏联女航天员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曾祝刘洋享受太空之旅。
50年来,全世界共选拔出90名女航天员,其中有7个国家的57名女航天员进入过太空,包括正在执行神十任务的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
90名女航天员中美国57人,苏联/俄罗斯18人,其他国家15人。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中美国45人,俄罗斯3人,加拿大、日本、中国各2人,法国、英国、韩国各1人。统计显示,各国女航天员入选时平均年龄31岁,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1岁。
2010年4月5日,3名女航天员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内的1名女航天员“会师”,创下人类历史上同时身处太空女性人数最多的纪录。
目前,世界上现役女航天员人数共计25人,其中美国19人,中国2人,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俄罗斯各1人。她们中有17人曾执行过飞行任务,1人正在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统计显示,现役女航天员平均年龄已达43岁,年龄偏大。其中1996年和2009年入选的最多,各占4名。
有4名女航天员为载人航天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包括2名女航天员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和朱迪丝·雷斯尼克。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时失事,女航天员卡尔帕纳·乔娜和劳雷尔·克拉克不幸遇难。
■太空生活
飘逸长发或剪或扎尚无太空受孕报告
因为失重,太空中的东西都“不老实”,会飘浮不定。因此女航天员难以期盼在天上还能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一般在上天前,男女航天员都要将头发剪得尽量短,因为太空中头发生长速度很快,在空间站上航天员们有时还得分工合作理发,一人理发,一人拿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女航天员如果是长发,要尽量扎起来,将其束住。

对于女性能否带化妆品上天,美俄曾有分歧。俄罗斯专家认为太空完全没有必要打扮,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和口红等必不可少。实际上,女航天员工作繁忙,留给她们化妆的时间寥寥无几。首次在太空停留169个昼夜的俄罗斯女宇航员孔达科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在轨道站上也可化妆,不过站上的工作很多,顾不上化妆,只在节日才稍加修饰。”
进入太空是否会影响女性的生理?这一直是进行中的研究课题。
最让科学家担心的是太空环境会不会影响女性的怀孕和分娩。从目前看似乎不必太过担心,第一个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回到地球5个月后与一名男航天员结婚,第二年便有了一个健康的小女孩。第一名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返回地球一年半后也喜得贵子。
但迄今尚无报道显示女性在太空受孕试验成功。女航天员孔达科娃认为,重要的不是受孕,而是如何在失重条件下经历9个月的怀孕期,即使能受孕并产下婴儿,又如何能使婴儿平安返回地球,这些都是问题。
京华时报记者商西综合央视、《国际太空》杂志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9:23:5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期待神十太空授课:天地互动是最重要的2013年06月15日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天宫”装上新地板 太空生活更舒适

6月14日上午,航天员开始对天宫一号内的装饰材料进行更换。拆除原来铺设的软质地板,装上新的硬质地板和新的限位装置。截屏图

6月14日上午,航天员开始对天宫一号内的装饰材料进行更换。拆除原来铺设的软质地板,装上新的硬质地板和新的限位装置。截屏图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前天,神十的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度过了第一个夜晚,昨天按计划开始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航天员陆续将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物资转运到天宫一号内,并对天宫一号内的环境、设备进行了确认。检查结果显示,虽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无人的条件下密闭了近一年,但空气质量良好;各种平台工作状况正常、湿度温度满足载人环境的要求。
当晚10时,神十航天员结束了工作,这次任务中,夜间值班航天员也可以休息,地面科技人员加强了对天宫一号的监控监视,必要时可唤醒值班航天员。
昨天上午,航天员们开始对天宫一号内的装饰材料进行更换,拆除原来铺设的软质地板,装上硬质地板和新的限位装置。
新地板将更有利于航天员在失重的条件下保持身体稳定,让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专家透露,未来空间站,航天员必须在轨完成组装、维修等工作。天宫更换地板,不仅仅是检验新的地板材料、固定方式是否合适,为空间实验室设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它还对航天员下一步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外长期飞行的统计,由于没有重力,在天上完成同一类型的操作,消耗的时间比地上要长。
【焦点】
“百忙之余记得看看窗外,地球很美”
世界首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致信王亚平,称希望中国的太空第一课能通过互联网全程播放
新京报讯 中国的太空第一课,是这次神舟十号飞天计划的重头戏,中国也将诞生首位太空教师。
昨天凌晨,新京报记者致电世界首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在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学办公室的她,让记者给王亚平捎一封信,“我写下这封信,希望通过中国媒体,与亚平航天员以及所有中国人共同分享。”摩根难掩兴奋,“我非常激动,我分享着你们的喜悦和骄傲。”
摩根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王亚平,在你环绕地球并准备太空授课之际,我谨代表全世界的师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我们希望你和你的乘员组同事平安和成功。你在那里一定非常忙碌,但请记得花些时间看看窗外,因为中国很美,地球很美。”
此前,摩根曾表示,自己很期待这次授课,希望中国的太空第一课能通过互联网全程播放。
声 音
这堂课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加深他们对失重等物理现象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堂课上看到更多的实验,而不需要太多讲解。太空上的很多现象是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的,通过实验对比就能让学生足够震撼,引发他们的思考,这就会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教学课。
——北京市第165中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邢乐
目前对于重力这块内容,学生们涉及的还不多。希望这堂课能用浅显的语言或实验,把太空上深奥的原理讲解给学生们,效果会更好一些。不用太深入,毕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太深奥的东西可能理解不了。学校里有校电视台,一旦太空授课开播,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
——北京市翠微小学科任组教研组组长陈华
这次将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讲解失重环境中的物理现象,我又期待又激动,很想亲眼目睹一下失重环境下会出现什么效果。失重、超重等原理知识已经在学校学过了,很希望这次的太空授课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实验和一些涉及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北京市第165中学高一1班武信哲
■ 揭秘
谁为中国太空第一课牵线搭桥?
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中国太空数据的“中转站”
杨利伟天地通话时,大家还看不到视频。这次,王亚平讲课的过程将实现全程直播。清晰的图像、流畅的语音,如今在电视机前观看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游弋的画面,大家都会感受到载人航天通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过程中,中继卫星搭起了这一传送桥梁。
神舟十号的测控通信系统仍采用陆、海、天基测控网。与神舟九号任务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发射入轨的天链一号03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03三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后,航天员可以随时随地与地面联系。
一位多年从事卫星导航的专家称,中继卫星就是中国太空数据的“中转站”,“比如你我要通信,互相看不见,信号不能直接过去,就要找一个中转站,你发到中转站,中转站再把信号转发给我。”他说,飞船也一样,飞船的信号不能直接传送到地面,就需要中继卫星中转一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称,这次太空授课将依据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最终确定时间。该专家表示,中继卫星虽然很高,但是每颗卫星覆盖的区域是有限的,所以卫星要进入特定的区域后才能通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黄惠明曾形象地说,太空中运行着成百上千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犹如人们放入太空中的“风筝”,而控制这些航天器的“无形之手”,就是航天测控。中继卫星被称为是“卫星的卫星”,主要捕获跟踪在轨运行的高速动态目标,把数据实时下传。
■ 专家说法
太空授课 天地互动最重要
国家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应用专家组成员刘录祥称,中国未来可以建太空知识数据库
“太空授课很值得期待,我很好奇会展示什么样的活动。”昨日,国家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应用专家组成员、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表达了对中国太空第一课的期待。
“太空授课中,天地互动是最重要的。”在刘录祥看来,太空授课不仅可以实时互动,还更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讲课大多停留在说教上,容易枯燥乏味。比如液体的状态,在太空是单个的水珠,大家一看,哦,原来是这样,就很形象。”

刘录祥称,在地球上地球引力永远抹不掉,失重状态很难模拟,“只是通过把人放在离心机里匀速转圈或高空落塔,来模拟微重力的效应,但这永远不是真正的微重力。”
刘录祥称,等将来能长期在太空居留了,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实时视频通话的成本很高,需要一系列的信号控制和环节操作。”需要地面及时互动的话,可以实时视频通话。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太空把数据全程记录下来,形成数据库,再传送到地面。“这次太空授课可以激发大家去想,为什么在这个环境下是这个形态,这个对青少年甚至成人追求科学知识有刺激作用。”他说。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邓琦 杜丁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9:24:56 | 只看该作者
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太空向中小学生讲牛顿定律2013年06月11日 来源:新闻晨报




神十航天员
原标题:三航天员昨在酒泉首度亮相,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太空向中小学生讲牛顿定律
■计划在轨飞行半个月,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
■聂海胜再度飞天任指令长
■天宫一号寿命即将期满,但可满足与神十交会对接要求
晨报记者 李晓明 综合新华社报道
昨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昨日下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已开始加注推进剂。
昨日17时30分,即将执行“神十”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首度亮相,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整个见面会,三名航天员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神十”将在轨飞行15天
武平介绍,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一,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二,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和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航天器在轨维修等试验,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四,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参加这次任务的各系统与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本次飞行任务的具体要求,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分别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武平表示,神舟十号将在轨飞行15天。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天宫一号转至长期运营轨道。
“天宫”满足航天员进驻条件
有记者提出,天宫一号两年设计寿命即将期满,再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的风险是不是更大了?
武平表示,为了完成本次任务,天宫一号已完成变轨调相和载人环境的恢复与建立等准备工作,目前天宫一号准确运行在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上,包括对接机构、环境控制系统在内的全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和各类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也满足航天员进驻条件。
为了保证天宫一号在寿命期内完成工作,在研制时就已经考虑了相应的冗余设计和产品的寿命试验,通过近两年来的密切在轨监视和科学维护管理,目前天宫一号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同时对微生物的控制对有害气体的控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此对圆满完成本次任务是充满信心的。
武平还表示,这次神十任务仍然采用“神八”“神九”一样的模式对接。后续将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需要,开展快速对接技术的研究应用。
2011年9月天宫一号发射入轨以来,已在轨运行约620天,先后与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船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航天员可食用个性化食品
武平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是完善了舱内生活垃圾处理。增加了废物收集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方便航天员在轨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密封处理和存放。第二是丰富了航天食品。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增加了食品种类,而且通过改进工艺改进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第三是优化了航天员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项目的时间余量。
将首办载人国际研讨会
为积极响应联合国外空司“载人航天技术倡议”,中国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与外空司联合举办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这是中国首次与联合国外空司举办载人航天国际性会议。
武平表示,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世界载人航天最新进展和后续计划,促进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成果共享与国际合作。“在中国空间实验室与载人空间站建造与运营阶段,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务实合作。”武平说,中国愿与各国一起,共同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神十”首开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先河
武平表示,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的试验性飞行不同的是,神舟十号将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
武平说,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建造和运营空间站的前提。通过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行任务,中国已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就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而言,本次飞行任务的性质是应用性飞行,将为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
“所谓应用性飞行,是相对以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的试验性飞行而言的。”武平解释,这次任务作为应用性飞行,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飞行任务的目的。前期任务主要以考核和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本次任务中,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要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二是飞行产品的状态。飞船和火箭经过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行任务的验证,技术状态基本固化。“可以说,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入了应用飞行阶段。 ”
武平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飞船、火箭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只要有利于安全可靠和任务的成功,就会对产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神十·最大亮点]
太空授课将通过媒体直播
与以往的“前辈”相比,此次神十将在太空上演一幕太空课堂,由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讲课老师,这也是神十的一大亮点。太空课堂上讲会讲些什么?昨日,这一谜底也被揭开。
“80后”航天员王亚平有一个特殊任务,就是在“天宫一号”里向全国的中小学生们上一堂实实在在的“太空物理课”。
王亚平说,这次太空授课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因此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对教具、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对课堂教学心理知识的了解等等,针对同学们在课堂掌握的一些相关常识,挑选了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在天空里能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
至于太空课堂的授课内容,昨日也揭开了谜底。据介绍,主要是使中小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这次太空授课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来最终确定。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
“神十”飞天三人乘组具体分工
聂海胜: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
“这次任务我能够入选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我感到很荣幸,同时我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很大。 ”
1964年9月出生,湖北省襄阳市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号任务定选为01岗,担任指令长,同时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
在昨天的记者见面会上,再次飞天的聂海胜说:“作为中国航天员,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神六’任务结束后,我就时刻准备着再次出征太空。”他坦言自己的压力“与‘神六’相比,这次任务飞行时间更长、空间试验更多,风险挑战也更大,是一次全新的考验。“这次任务我能够入选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我感到很荣幸,同时我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很大。”
张晓光:辅助指令长工作,同时负责摄像
“机会从来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梦想。 ”
1966年5月出生,辽宁省锦州市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号任务定选为02岗,担任指令长助手,负责配合指令长完成飞船驾驶、手控交会对接、飞船撤离等任务,并担任太空授课活动的摄像师。
在昨天的记者见面会上,为飞天梦等待了15年、首次入选乘组的张晓光和记者们分享了他对于“梦想”的看法:“十几年的追梦历程,有过收获和喜悦,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我深深感受到,人间万事出艰辛。”他说,时代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但机会从来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梦想。
王亚平:负责太空授课和乘组生活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我也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 ”

1980年1月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号任务定选为03岗,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乘组生活照料,并担任太空授课主讲人。
在昨天的记者见面会上,作为三人中唯一的一名女性,王亚平受到了很大关注。她还将在太空课堂中担任授课老师。她与大家相约在太空课堂见:“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我也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9:25:49 | 只看该作者
外媒关注神舟十号飞天:太空授课是迄今最大胆尝试2013年06月11日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外电关注神舟十号今日飞天
【路透社北京6月10日电】中国将于11日再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三位航天员将到太空实验舱执行为期15天的任务,这也是朝着建成空间站迈出的叉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进入轨道之后,飞船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两位男航天员和一位女航天员将展开多项试验并测试天宫一号的系统。
目前中国与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太空超级大国相比仍有差距。不过这次神舟十号任务将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太空实力的最新展示。
中国还在计划进行无人登月项目并部署一辆月球车。科学家还提出了载人登月的可能,不过在2020年之前不可能实现。
【法新社北京6月10日电】航天部门官员今天说,中国将把第二位女航天员送入太空。此次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次的飞行乘组人员包括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其中,王亚平将是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
中国政府认为,这一耗资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航天工程象征着中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执政党共产党在改变这个曾经贫穷落后国家的命运方面的成功。
今天,身穿蓝色连体服的王亚平与另两位男航天员一起参加了记者见面会。在会上,她起立并向记者敬礼。她微笑着说,她将在飞行中向中小学生授课。
新华社报道,33岁的王亚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少校,也是一名中共党员。
担任指令长的是48岁的解放军少将聂海胜,他曾乘坐神舟六号进入太空。他对记者说,这是—次光荣的使命。
第三位航天员是47岁的大校张晓光。
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航天员们将进入天宫一号,进行医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独立太空问题分析人士莫里斯·琼斯说,此次任务“比中国此前进行的任何任务都要复杂”。他说:“交会对接对任何航天项目而言都是一项棘手的操作,不论你多么有经验。”
琼斯说,中国此前进行过数次交会对接,但这次飞行乘组将尝试以与此前不同的角度与天宫一号交会。他说:“我不怀疑此次任务将获得成功。技术已经过充分测试,已多次证明是可行的。”
【美联社北京6月10日电】中国航天员已经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以及在轨道舱外完成精细工作的任务,不过他们现在要面临一项更为实际并且可能也同样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给年轻人讲科学。

三位中国航天员将乘坐神舟飞船与中国的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对接。此前,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视频在网上广受欢迎,中国的航天员此次计划在天宫一号中给中小学生授课。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在此前的十年里从最初的单纯载人飞行逐步系统地发展到了太空实验舱对接。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对手美国在这方面却似乎有些漫无目标,既缺乏政治支持,也没有兴趣与中国合作。
这次太空授课是将军事支持的项目与普通中国人生活相结合的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尝试,以前美国航天局就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并为预算寻求支持。中国的航天员曾多次出席公共活动,不过他们与中国普通民众还几乎没有真正的交流。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5:45:04 | 只看该作者
首位“太空教师”致信王亚平:请记得遥望地球  2013年06月14日   作者:郭爽   来源:新华网
请记得遥望地球——首位“太空教师”致信王亚平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王亚平,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近三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新华社发(秦宪安 摄)   
  新华网洛杉矶6月13日电(记者郭爽)世界第一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女教师、前美国航天局宇航员芭芭拉·摩根13日通过新华社记者致信即将在“天宫”上授课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提醒她记得遥望地球,并代表全球师生向她表达祝愿。
  “我写下这封信,希望通过中国媒体,与亚平宇航员以及所有中国人共同分享”,摩根在电子邮件中对记者说。这封信说:
  “亲爱的王亚平:
  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我们希望你和你的乘员组同事平安和成功。你在那里一定非常忙碌,但请记得花些时间望向窗外。中国和这个世界美丽迷人。
  您真诚的 芭芭拉·摩根”
  摩根在发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对于王亚平即将进行的中国第一次太空授课,我非常激动。我分享着你们的光荣与快乐!”
  摩根非常期待看到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学生们正在热切盼望着这次太空授课,正如我一样,”她此前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对记者说,“教育太重要,太空探索太重要,希望这一课程能够通过互联网全程播放,好让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不过摩根也指出,因为太空教师与学生不在一个房间,所以在太空授课一定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她相信王亚平“一定会非常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
  2007年,摩根随“奋进”号航天飞机造访国际空间站,除负责操纵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机械臂等专业任务外,还开设了“太空课堂”,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她的太空授课不仅成为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2:38:56 | 只看该作者
航天员将为学生上太空课 武汉学生地面参与授课


 2013年06月19日  作者:郭会桥 周小益 吴小平  来源: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首席教育记者郭会桥 实习生周小益 通讯员吴小平)“神十”飞天期间,女航天员王亚平将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一节40分钟的“太空课”,为大家演示、讲解太空特有的现象和知识。
  记者昨日(18日)获悉,武汉外校5名学生设计制作出的“炫酷头盔”和“方盒子”,可以模拟测试出物体失重、超重状态,将作为“地面课堂”,在“太空课堂”的直播窗口中播出。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3:14:49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2:41:31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5:04:48 | 只看该作者
太空课堂引6000万学生“仰望星空”教具飞天成本35万
2013-06-21

 来源:京华时报 




  水膜实验
  体重测量
  水球实验
  太空陀螺
  单摆实验
  ■实验
  1
  体重测量
  ■实验
  2
  单摆实验
  ■实验
  3
  太空陀螺
  ■实验
  4
  水膜实验
  ■实验
  5
  水球实验
  太空课堂引6000万学生“仰望星空”
  ◎王亚平“授课”40分钟◎专家称效果“非常满意”
  昨天上午10点04分,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开始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讲课。地球上,北京人大附中课堂座无虚席,300多名中小学生聆听了来自太空的“特殊一课”,全国6000多万学生同步收看了直播。在北京航天中学里,高二“神箭班”的26名同学更是与天宫进行了同主题的实验。北京101中学的物理老师史艺,作为“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她为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打100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5:37 , Processed in 0.2869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