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的滋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5 13:1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的滋味
    ——在石家庄“燕赵讲坛”的演讲(四月二十七日)
                                           韩石山
               


、贾大山是个会读书的人
题目是《读书的滋味》。这个题目,以前在别的地方也讲过,这次,我想稍微变通一下,加进近来我对读书的一些新的思考。
先得说说,是怎么来石家庄的。这个地方,来过几次,都是转车。去年病了一场,今年两次外出开会都取消了。这次来,刘微鹏先生说,你是贾大山的朋友,我们想请你谈谈读书,也谈谈贾大山,不知为什么,刘先生这么一说,就痛快地答应了。
那,我们就从贾大山谈起吧。
我跟大山,是一九八〇年在北京相识的。那年春天,中国作协办了个文学讲习所,在全国选了三十个人(后来增加到三十二个),河北去的是贾大山和申跃中,山西去的是我,我跟大山住在一个宿舍。学习期限是六个月,这中间放过一次假,真正学习也就五个月吧。这五个月里,我们可是白天黑夜都在一起。我俩的床,都在靠门口的地方,一边一个。有时晚上睡不着,大山说,石山啊,没睡着吧,我也睡不着,说说话吧,于是便披着被子坐起来,说他又构思了一个小说。
大山这个人,真是聪明绝顶。他的小说,还是腹稿的时候,自己都能背过来,背的时候,连标点符号都要带上。再就是悟性高,你说个什么,他马上就能领会了。有一个时期,我们学习《史记》,选了几篇文章让看。有一天,大山对我说,石山啊(他说话总是这个腔调,像是教训人似的),《史记》这种笔法,我也会。我写了一段,你听像不像。说着便背起来:
石山者,韩姓,临猗人也。少聪颖,喜读书,及长,善横舞。夜,欲尿,以面盆接之,琅琅有声。
    这些话,是跟我开玩笑的。那时刚兴起跳舞,有次讲习所跳舞,我俩在旁边看,我说,跳舞的动作要领,跟男女的什么相似,不过一个是竖舞,一个是横舞罢了。我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半夜要小便了,绝不去外面的厕所,都是晚上的洗脚水不倒,要尿了尿在里面,第二天早上泼了涮一涮又洗脸。大山他们看不怪,说讲究是大学生,这么不文明。后一句,就是笑话我这个习惯的。
还有一个绝的,就是编毛主席语录。那时毛主席去世不久,人们对毛主席
语录,还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学什么像什么,这也是一种悟性。编语录,不是从他开始的,他编的最多,流传开的有好几条,其中一条是:
文讲所办起来了,很好,办总比不办好。学习期限,半年太短,一年太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看就九个月吧。
还有一条,是写给叶文玲的:
小叶的文章很好,身上也很香,香有什么不好呢,女孩子嘛,总是爱美的。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编的最好的一条,反而不是大山编的,是甘肃的王萌鲜编的,是这样说的:
青年作家某某来信转去,请政治局的同志们一阅。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不习文而习舞,港台音乐,每周两次,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我们的文艺队伍,已到了何等猖狂的地步。可见我在一九六四年的两个批示,并未引起全党重视。徐刚何许人也,查出告我。
大山不会说这类政治性强的话,他编的语录,都有些“邪气”。
在一起学习几个月,我的感觉,大山读书不是很多,但他是个很会读书的人,主要是记性好,悟性高。
过去讲读书的滋味,我将读书的滋味分作五种,酸、甜、苦、辣、咸。当然,不会多么准确,有的味道,将之作了变通,比如咸,就变通作闲,说是,读书多了,人就有会达到一种闲适的境界,心如止水,宠辱不惊。
在此之前,还要谈我对读书的一些基本的看法。
二、朗读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
好像是龙应台说过,你若是要留给孩子一个最重要的忠告,该是什么,她说最重要的是,让他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说,多少成功人士,都是因为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才获得成功的。
阅读分默读和朗读。我认为,孩子,年轻人,一定要有朗读的习惯。朗读的一个极端形式,就是背诵。现在人们都知道,民国时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现在我们能说得出口的,不管是文学还是科学上的优秀人才,差不多全是民国时期产生的,比如鲁迅、胡适、茅盾、徐志摩等等。这是文科人才,理科像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桢等等。理科的不说了,这些文科人才,我可以说,他们都是靠了朗读、背诵,才走上他们的成功之路的。
胡适在《四十自述》里说:
我念的第三部书叫做《律诗六钞》……全是律诗,我读了虽不懂得,却背得很熟……
我虽不曾读过《三字经》等书,却因为听惯了别的小孩子高声诵读,我也能背这些书的一部分,尤其是五七言的神童诗,我差不多能从头背到底。
胡适只说了他会背什么,没说他是怎么朗读的。鲁迅就说了,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里是这么说的: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徐志摩在《雨后虹》一文里,也说过他们小时候,是怎样朗读、背诵的:
我记得儿时在家塾中读书……可怜的“读书官官”们,还是照常临帖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先生亦还是照常抽他的大烟,哼他的“清平乐府”。
从鲁迅和徐志摩的文章里能看出,他俩都是大声朗读,直至背诵,另外,他们念书时,他们的先生也同样在念书。鲁迅的文章里,将先生朗读的声调也写出来了。先生的声调,也正是学生的声调。
这种声调,我是熟悉的。我们小时候(五十年代初),朗读也是带声调的。
这就说到朗读(背诵)的好处了,也就说到跟作文章的关系了。
文章是有调子的,朗诵的多了,背诵的多了,就掌握了文章的调子,写起文章来就顺畅了。这句下来,就知道下一句该怎么写。过去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在歌厅唱卡拉0K,屏幕上的港台歌曲,我们并不是先背下歌词再唱,可是,会唱歌的,唱上两三次,离开屏幕就会唱,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歌是有调子的,这句唱完了,肯定就是下一句,就是忘了词儿,哼上两下,又接着唱上了。文章也是有调子的,有时这句完了,肯定要有下一句,没有,人就觉得不顺,觉得拗口。
    朗诵多的,背诵多的,写文章就通顺,就是这道理。
    胡适的文章,可说是白话文的典范,当得起一个“通“字。他对写文章的要求是:“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作美。”又说:“我写文章写得通的原因,是从《论语》《孟子》里读通的,把《论语》读得熟透了,文章自会写得通的。”
      家里有小孩子的,一定要他大声读书,能背诵的一定要背诵。小声读,默读,不顶事。

    (讲演后的第二天,去正定县游览,同时也是看望“文讲所”已故老同学贾大山的家人,县城有曹雪芹纪念馆,题词:“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古有曹雪芹,今有贾大山,都可谓这样的作家。癸巳孟春  韩石山”前方抱臂而立者是贾大山的长子贾永辉,双手相抄者是正定县文联主席刘瘦云先生。)
                   三,读书要读出人生的辛酸来
大概是2001年吧,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清晨读书流泪》,说夏季某日清晨,我坐在阳台上,读《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读着读着,意绪难平,一种悲怆之气,忽地升起,由不得哽咽,由不得泪流满面
  让我哽咽流泪的,是这样句子。蔺相如见秦王得璧后,无意给赵城池,诈称璧有瑕拿了过来,指责秦王说: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再就是他回答门人的话:“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什么我读到这儿会动感情呢,没有别的原因,是这几句话勾起了自己的身世之叹,境遇之叹。我因为出身不好,虽说侥幸上了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吕梁山里教书,一待就是十五个年头,一九七年毕业,一九八四年才调到省作协当专业作家。那几年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是差点输在终点线上。要不是平日读书多,底子好,还有点后劲,现在该在吕梁山某个村子里,杵在墙根晒太阳呢。
读书而能读出人生的辛酸悲愤,实在是读书的第一等滋味。
             四、读书也可以是甜美的,甚至是奢华的              
宋朝有个宋真宗,写过一首劝学诗,原诗十句,前六句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真正的意思,他在全诗的最后两句里说了:“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重意思,我早有体会。好几年前,山西省图书馆要我给馆里写幅字,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是这样的:
金屋美女千锺粟,此语从来费踌躇,
劝君莫要枉思量,不过教人多读书。
读书有甜味,不应当仅止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应当包括滋润感情、砥砺志气两个方面。陆游有一组诗叫《花时遍游诸家园》,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红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愿借秋阴护海棠。
愿借秋阴护海棠,这种感情多么美好。砥砺志气也是甜美的。像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样的诗词,是要大声读的。我记得上中学时读这首词,什么时候读起来,都有一种血脉贲张、豪气冲天、痛快淋漓的感觉。对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感觉,能不是甜美的吗?
甜美的感觉好理解,为什么又说,有时候还是奢华的感觉呢。
这源于我的一个观念。我认为,爱读书的人,一定是爱买书的。过去人说,书是非买不读,确有道理。好书就应当买下。现在人们一说就是书多么贵,买不起。我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书从来就没有便宜过。什么时候都是贵的。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好书什么时候,都是值得买的,值得买的东西,就不能说贵。过去的读书人,不光买书,还珍惜书,有钱的人家,甚至建藏书楼。我希望现在的企业家,有人能有这样的雅兴,不光自己读书,不定期收藏图书,建个藏书楼,像宁波的天一阁。还有一点,珍惜书的人,是很少外借的。唐朝有个学者叫杜暹,在一本书上写过一个跋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
意思是,把家藏的书,卖了或是借给人,就是对祖上的不孝。
我这个人,从上高中起,就开始买书。现在家里有一万多册书,不能算很多,但比较专业。我看书,是讲究版本的。比如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和《胡适杂忆》,我就有三种不同的本子,一种是九十年代华文出版社出的小三十二开本,一种是前几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大开本子,去年还通过一个朋友,买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的繁体字本子。
住家之外,我有自己独立的书房。里面有个小书库,书柜子都是屁股对屁股摆着的。里面还是有几套一般人书房里不会有的好书,好些都是一套几十册,有的更多,比如最早买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一套书就大半柜子。台湾史语所出的《史语所集刊》也是好几十册。《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一套四十几册。去年买的《顾颉刚全集》一套六十几册。闲来无事,在书柜间走走,这儿摸摸,那儿翻翻,真的有一种奢华的感觉,富裕的感觉。在这个年代,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这种感觉是很不容易有的。

          五、读书的苦味,应当是一种家国情怀

我有个看法,读书而不能激起家国之痛的,不能由悲苦而产生壮烈情怀的,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有人说,什么家国情怀,这不是半夜看三国,替古人担忧吗?
我不这么看。我的家庭,在“文革”中受到极大的屈辱,我自己在“文革”中也让抄过家,住过学习班,上过批判会,事情过去多少年了,不是要记谁的仇,是要随时惊惕,不能让那个时代再回来。
古人里,我对韩愈这个人,特别感兴趣,我觉得,这个人就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他有一首诗,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最见此公的家国情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杜甫也有一首诗,读了也同样让人起家国情怀,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六、闲适旷达,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读书的辣味,今天不想多说了,意思是,要读那些有关心民瘼,开启民智的文章。还是直接说咸吧。我把它引申为闲,闲适的闲。就是说,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上,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闲适的品格。不能老是腻腻歪歪的,也不能老是气哼哼的,要有“闲云野鹤”的情态,“闲庭信步”的身姿。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这才是一个读书人的境界。
中国文人里,我最欣赏苏东坡了。他的一生,曾几次流放,先是湖北的黄州,再是广东的惠州,最后去了海南岛上的儋州。一处比一处远,一处比一处荒凉。临死的那一年,从儋州回来了,到了常州住下来,写了一首六言诗感叹自己这一生的遭际: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等于给朝廷,还有那些政敌说,感谢你们这样对待我,正是你们这样的对待,让我成就了盖世的功业!够旷达的吧。
一个有闲适境界的读书人,他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想得开。山西有个著名的考古学家叫张颔,我给他写了本传,一次闲谈时,他说给我背过一首元代人的诗,最能说明读书人的这种处世境界。后来知道,是元代诗人吕仲实《辍耕录》里的一首。全诗是这样的:
典却青衫供早厨,老妻何为意踌躇。
瓶中有醋堪浇菜,囊底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缘多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囊底无钱莫买鱼,够旷达的了。次第春风到草庐,又是多么自信。旷达而自信,可说是最佳的人生状态。愿今天来的朋友,都能有这样的人生状态。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儿。
谢谢大家!

                                          2013426潺湲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3 17:29 , Processed in 1.5105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