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含义目的地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1 19:3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6-08-25  许洁英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关键词】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那么,什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明确的回答。

      一、国家课程的含义与目的

      有学者认为:国家课程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也有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还有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公民而设计,是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中的主体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严格说来,国家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从狭义上来说,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无论广义的国家课程还是狭义的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家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一般来说,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国家课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质量标准,它为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楚、具体的教育质量标准。国家课程向学生、家长、教师、地方政府、用人部门和公众清楚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成就标准,规定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应达到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可用来制定改进的目标,衡量目标的达成度,实施监控,以及在不同学生个体之间、集体之间和学校之间就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比较。可以说,国家课程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教育质量比较的重要依据。

      第三,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国家课程从总体上规定了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这种目标虽然是基本的、较低要求的,但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这就有助于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从而使不同学段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并为学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地。因此,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公众在评价学校教育时的依据是什么?主要的依据就是国家课程及其标准。国家课程可增进公众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学习和预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它为公众和教育界人土讨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

      二、地方课程的含义及其目的

      有人认为:地方课程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标准;确定本省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教材、乡土教材;审查省编教材(包括经批准编写的、在相应行政辖区内使用的教材);指导市(地)、县教委选用教材;指导、检查各地课程管理工作,确定中考实施办法,指导考试工作;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下发。”有人认为: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也有学者认为:“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还有人认为:“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开设的具体课程。”

      实际上,地方课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方课程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而狭义的地方课程专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谈的地方课程都是狭义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而进行的。无论是地方出台的各种课程政策,还是地方开发的各类课程,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更好地达到或实现国家课程所确定的目标。因此,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主要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不同的是,地方课程充分体现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紧密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地方课程可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但不是国家课程的延伸。

      第二,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确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强调普适性,而且国家课程只规定一些主要的学科。但实际上,国家课程很难满足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很难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多,国家课程不能全部覆盖。因此,国家课程只是规定了最低标准和基本要求,对于国家课程所没有涵盖的、不能满足的、无法考虑周全的内容,地方课程正好可以弥补。

      第三,加强教育与地方的联系。基础教育是由地方负责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负担;因此地方政府总是期待教育能够和地方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文传统相结合,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很明显,学生对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了解,对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地方课程的覆盖区域、范围或人群相对要小一些,可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使得教育与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第四,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无论是地方课程的管理还是地方课程的开发,都对地方提出很高的要求。地方要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这就有利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地方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含义与目的

      校本课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目前,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以区别广义的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也是而且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因此,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的改造与创新,比如某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课程,不再选用其他出版社的教材,而是以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也可以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所确定的课程门类以外,新开发、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比如某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民族风情及其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别藏风情”。无论哪一种,都要求学校、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了解、熟悉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因此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第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如前所述,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即使地方课程也难以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比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兴趣、家庭背景的不同,有些人不太喜欢英语,而有些人特别喜欢英语,将来准备报考大学的英语专业,这样,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英语课程以外,还可以另外开设一些英语课程,比如英美文化概论、英语写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成为一个不断改革,促进其成员持续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而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形成这样的组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地位

      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的含义和目的以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具体的比例可以随着学段的不同而不同。(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高中阶段应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国家不宜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做太多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之所以要以国家课程为主有以下原因。第一,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既保证了全体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为学段之间的顺利衔接提供了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或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第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权利相对集中在中央一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等的课程意识还比较淡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与教学领导能力较弱,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方面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国家课程中的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都是集中了全国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甚至一流的科学家等参与研究、制定与设计和开发的,因此其科学性较强。

      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并不意味着排斥或否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部分课程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学校应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进一步探索并总结地方、学校管理课程、开发课程的经验。

      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将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教育研究》(2005.8)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9:41:47 | 只看该作者
链接: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2-26  王斌华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自十九世纪初以来,美国地方学区利用“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进步教育运动”、“课程改革运动”等契机,一直非常强调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学校完善运动”和“学校有效运动”,学校进一步积极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教育文献也连篇累牍地介绍了各种课程大纲的讨论方案以及有关如何倡导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个案研究报告。

    各专业协会也积极推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进程。

    由于美国学区之间与州际之间的教育状况差异甚大,各州对校本课程的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因此难以对美国的校本课程现状作笼统的概括。可是,一些州教育部门对校本课程始终持保守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明文规定课程设置、毕业标准、教材要求、年级划分、测试计划。与此同时,一些州政府还利用公布教科书的备选清单、制定测试计划等,加强对校本课程的控制。尽管如此,教师作为课程的实际实施者,他们仍然可以获得调整或改编课程的诸多机会。

    (二)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学校,探讨提高办学质量的策略和途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影响校本课程的因素来自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

    1.来自校内的因素。

        ·领导的态度。

        ·教师的态度。

        ·学生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

        ·社会的态度。

        ·学校的工作环境。

        ·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师资关系。

        ·学校和教师对地方发展和需求的了解程度。

        ·开发校本课程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策略。

        ·教学设施。

    2.来自校外的因素。

        ·政府教育部门态度。

        ·立法机构态度。在美国,来自州立法机构的控制已经构成阻碍校本课程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决策过程中,“外行”人员的作用远远大于“内行”人员(专业人员)的作用。在某些州里,专业人员的作用还在继续跌落,因为州政府非常注重教师的工作业绩,而学生参加校外统一考试的成绩又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评定“高质量教育”和荣获“终身教师”的主要条件之一。

        ·法院的态度。美国各级法院通过案件的审理对校本课程产生影响。在1789年至1896年的108年时间内,美国联邦法院总共审理了50个有关教育的案件,而在1967年至1971年的5年间,联邦法院共审理了1,273个有关教育的案件。有识之士指出,法院对教育(包括校本课程)的影响只会加强,不可能降低。

        ·教育评论家的态度。学校教师依据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对未来的看法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育评价家也会依据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对未来的看法,对校本课程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左派教育评论家一直批评学校在维护社会方面扮演的角色。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掩盖和颂扬美国经济的剥削性质。他们认为,主要问题不在教育制度本身,而在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新浪漫主义教育评价家吸收了卢梭和弗洛伊德的思想,相信人生来善良,如果不受某些外界的制约,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他们要求任何课程的开发者都必须了解个人自由选择的重要意义,平等地看待人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育评价家的意见常常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专业工作者和专业团体的态度。专业工作者和专业团体包括专家学者、出版商、教师工会、学术团体、认可机构等。他们通过教科书、计算机软件、测试机构、认可制度等渠道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产生着影响。

        ·专业杂志的态度。专业杂志是课程开发者获得科研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办了《教育研究评论》、《教育研究者》和《美国教育研究杂志》,专门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

        ·教育科学研究。在美国,主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包括:

        a.研究发展中心(RDC)。

        b.国家教育研究所(NIE)。

        c.全国教育进步评定组织(NAEP)。

        d.教育研究信息中心(ERIC)。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估。

    在近二十年中,美国一些学者对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展了若干次重大的评估活动,他们分别指出:

        ·最成功的课程项目的特点就是,要求学校教师根据广泛的教育思想,设计出最适合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使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技能,并且提高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当州政府的课程方针转化为学校的课程政策时,学校课程改革就会获得成功。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或教师小组完全能够把上级的改革方针与教师的积极参与融为一体。

        ·校本课程能否获得成功,学校校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来 源: 中国教育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9:42:49 | 只看该作者
校本课程开发基础知识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07-05  王义

    一、背景资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简称SBCD)的课程改革思想对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决策权部分下到了学校。

    二、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所谓“校本”,指的是课程开发活动本身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它强调对学校以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特别是学校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和合作。

    三、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 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2、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3、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因地制宜;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差距;

    4、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丰富我国的课程体系内容,为课程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5、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两种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

    项目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目标以开发全国共同、统一的方案为目标。以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等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

    参与人员课程开发是学者专家的权责,只有校外的学者专家有权参与课程开发。所有的课程利害关系的人士均有参与课程开发的权责。因此,学校成员与校外人士均可参与课程开发。

    课程观课程即书面的课程文件,是计划好的课程方案。课程即教育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

    学生观:学生无个别差异,是被动的学习个体,课程可以在事前做好详细、完善的计划。学生不但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观:教师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职责就是依照设计好的课程方案加以忠实的呈现。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六、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以“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为宗旨,以能否满足各类学习者的 不同要求为检验标准;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3、校本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这里的“学校”二字,主要是指管理、计划与组织的权限,不为学校所限,一指内容与实施场所不为学校所限,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现代科技;二指施教者不为学校所限,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更要动员社 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所谓能者为师。

    4、校本课程一定不要只强调学校行政权力,而要让教师、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建设上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让教师与学生教和学自己编写的教材。

    5、建立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校本课程必须保证学生的选择 权力,必须允许学生选择与重新选择。

    6.要注意经验的总结、积累与交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校本课程开发。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9:43:39 | 只看该作者
学生从校本课程中得到了什么?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06-30  谭南周

    获得厦门市课改成功项目一等奖的英才学校小学部,他们的成功之一就是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该校的校本课程有“形体训练课”、“综合美术课”、“书法课”等3门必修课程,以及“高雅课程”、“未来科学家”和“未来企业家”等48门选修课程。几年的实践表明,丰富的校本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兴趣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享受和品德得到了养成。

    知识面的拓宽。开设校本课程的重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英才学校小学部在“高雅课程”中设了人文素养的类别,比如“货币的演变”、“中国名山”、“古塔风姿”、“中国茶”、“中国文房四宝”、“童谣天地”等14项内容,其中“中国茶”介绍了闽南特有的乌龙茶和功夫茶文化;“走进客家”介绍了闽西特有的土楼;“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介绍了中国国宝石福州的寿山石,都颇具地方特色,学生在这里学到了国家课程中学不到的东西。在“未来科学家”课程中设计了“神奇的科学魔方”、“恐龙世界探密”、“叶子的奥秘”、“动植物悄悄话”、“海洋总动员”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环保知识,这些都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兴趣的提升。学校的“高雅课程”中设置文化课程的内容,是专门针对提升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而设置的。比如为培养写作兴趣的“笔下的阳光”、“书中路、路中书”,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我身边的数学”、“数学与游戏”,调动学习英语兴趣的“对话走廊”、“英语脑轻松”等选修课,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精神的享受。在“高雅课程”中还设置了信息技术部分,把“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列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设置了艺体技能课程,通过“形体课”、“书法课”、“陶艺课”把音体美学科加以延伸。学生通过选修可以得到成就感和美的精神享受,其中“陶艺”、“彩泥画”和“动画制作”更是学生的至爱。在陶艺室见到的实物,在教室走廊上见到的展板,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开动智慧的大脑,把一团团的泥土和一支支彩笔,变成五彩斑斓又十分具有创意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表现了学生对阳光生活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积极向上精神世界的追求。

    品德的养成。校本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形体课”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书法课”磨练了耐心和韧性,“陶艺课”培养了细致的态度和创造思维,“舞蹈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人文素养”课程陶冶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操,“未来科学家”课程树立了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未来企业家”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服务创造意识和诚信意识。而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9:44:53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18:32:1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06:25 , Processed in 0.1251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