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观点摘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07:5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观点摘编


来源:河南博物馆


苏佳
华夏






  博物馆是传承华夏文化精髓的主要载体,其丰富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物证,更是我们这个民族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2006年,中央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文博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任务。为此,河南博物院借建院80周年庆典之际,特邀本省及全国数十家博物馆馆长,举办“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交流实践经验,分享文化成果,共同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思路,寻求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争为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到会致辞。与会代表关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研讨发言,对博物馆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和发意义。
  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实现博物馆公益性的社会价值相辅相成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经济飞速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保障,决定了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完善社会职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准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现文化遗存公益性价值的重任,只有通过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整个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落实公民文化权力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国际多样化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非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陈列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证。”
  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1、博物馆为了实现其公益性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应尽可能地运用文物、场馆、设施、技术等所有自身掌控的公共资源,为大众提供优异的展览。展览及相关产品、服务的收益,应当用于博物馆为更好地服务大众而进行的公益性建设,为参观者创造安全、便利、优雅的观赏空间。
  2、博物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和服务理念,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开展工作。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无差别对待”,博物馆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计划、实施展览和服务,将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解读困难降到最低,使展品的历史和审美的价值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完成文明传承与交流的使命。
  3、博物馆应完善社会服务职能 提供多元化文化产品。
  ①社教服务:活动包括讲座、室内教程、户外活动等各种观众参与的互动性活动,能在展览外最大可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并在培养观众兴趣的同时吸引人们成为博物馆的长期支持者;
  ②信息服务:含网站资讯、资料查询等向大众的公益性资料使用免费提供的服务所有信息服务都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博物馆公共财富实现公益责任的必要途径;
  ③专业服务:提供展览设计、文物修复、文物复制、文物摄影等功能性服务;
  ④场馆服务:博物馆的场馆、设施可以向外单位和个人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无偿或有偿的服务。如诗歌朗诵、名人讲演、继续教育、签名售书、品尝食品、社交招待、戏剧表演、室内音乐会等文化和商业活动的场地。并积极推动博物馆向文化平台和社区活动中心迈进。
  4、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公益事业。
  博物馆可以依托自身在馆藏、学术、技术、服务以及声誉等方面的公共资源,联合社会上企业、媒体、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力量,举办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打造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激活文化事业潜在的创造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世界文明的交流,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实现博物馆公益性的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博物馆掌握的公共资源,是否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地发挥了效能,是衡量博物馆成绩的重要标准。博物馆应深挖潜力,整合资源,以公益性为终极目的,为社会贡献更多优质、鲜活、多元化的展览和服务。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王红星:博物馆免费开放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免费开放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湖北博物馆的王红星馆长在论坛上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利弊等,实事求是的向代表们作了陈述。

  免费开放并非完全取消门槛,为保证多数人的利益和良好的参观秩序,湖北博物馆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免费开放须知》。其次,考虑到免费后观众成分的复杂性,博物馆对硬件设施进行了突击改造。另外,考虑到观众流量的激增,还将保安、保洁和讲解员、咨询员都作了必要的扩充。并针对观众量超载、环境污染、车辆涌挤等情况,及时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收效明显。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目前存在的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人数减少;二是博物馆收费的特殊服务项目享用者减少,纪念品销售减少。

  博物馆是否免费开放,长期以来是国内外社会及博物馆界讨论不断的课题。公益性博物馆(不含私人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具有比较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赢利性的特征。从理论上讲,作为公共产品的博物馆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呼声逐渐高涨。一些政府也认识到将部分公共文化资源免费让公众享用,是政府反馈纳税人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共建和谐社会。就世界博物馆情况看,大多数博物馆都是依据本国的国民收入情况,实行低票价制,且还有对未成年人、老年人、伤残人士免费,及确定免费日或免费时段的惠民措施。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是世界博物馆界的共识。

  博物馆免费开放,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确保文物、公用设施和参观者的人身安全;二、确保博物馆正常开放和提高服务水平的运行经费;三、确保优良的参观环境、秩序和参观质量。

  博物馆免费开放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博物馆管理者要给政府当好参谋,更主要也是迫在眉睫地需要博物馆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资质认证制度,科学地将博物馆分类分级,不符合免费开放条件的坚决不能开放,符合免费开放条件的依据资质认证程序报批,逐步免费开放。

  首先,对博物馆应该进行分类。对以文物本体为主体的博物馆——古遗址、古建筑文物单位,尤其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要急于免费开放;对热门文物旅游单位一般不要参与免费开放;热门文物旅游单位一般不要参与免费开放;那些文物资源丰富,陈列展览新颖,观众数量饱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博物馆也不应该免费开放;但可出台对特殊人群半价、免费、定时段免费开放的惠民措施;观众量不大的博物馆、纪念馆应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促其尽快具备免费开放条件,尽早向社会免费开放。

  其次,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要从严把关,进行资格认证。资质认证的条件:即围绕博物馆的硬件和软件是否能确保文物、公用设施和观众的人身安全;确保博物馆正常开放和提高服务水平的运行经费;确保优良的参观环境、秩序及参观质量的具体化。

  另外,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免费开发对博物馆是更大的挑战。实现免费开发初期,观众久经压抑的参观热情可能会极度膨胀,从而造成短时间内参观人数的激增,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最初的新奇感慢慢消退,观众日均参观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甚至仍有可能回到原来的尴尬局面。博物馆人必须更新知识结构,让展览更亲民,让不同层次的人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展览内容要常变常新,基本陈列无法经常改变,就经常引进风格迥异的临时展览,以吸引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纪念品开发,也应适应免费开放后的新形式,多层次的开发纪念品,特别要多开发实用性强、价位低的纪念品,努力让观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努力增加人性化服务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质量。长此以往,才能兼顾免费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培养观众的博物馆情结,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价值,才能真正达到让更多公众免费享用公共文化资源的目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要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作用

  在论坛上,郭得河馆长主要结合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去年举办的长征展和今年举办的建军八十周年展,谈了构建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得几点认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去年举办的长征展和今年举办的建军八十周年展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京观众有200多万,在外巡展时观众也有几十万,每到一处都掀起一股热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带头前往参观,两个临时展览均由领导题词,并且建议改为基本陈列,由中央电视台播放,制成光盘向社会发放。社会反响非常好,观众反应热烈,留言极为踊跃,令人感动。对此,郭馆长作了以下总结:

  1、社会本身有一个很好的社会思想基础,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2、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是能大有作为的。

  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付出多方面的主观努力:①一定要把中央的办展意图和社会的需求、公众关注的焦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握社会的脉搏,深入调查研究,提炼出主题。②一定要在真实性上下工夫,客观完整地反映历史人物与史实。③形势设计一定要在服务内容上下工夫,使内容具有渗透性和暴发性,必须要有亮点,有思想深度。

  文博事业的客观地位非常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以主观努力和智慧,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段勇: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战略目标

  故宫博物院认同“公共服务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职能之一”以及“博物馆应该为每一位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等理念。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的上述职能,为来院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故宫博物院已经、正在和即将推出一系列面向全体观众和各类特殊游客群的服务举措。

  针对故宫博物院游客数量淡季与旺季反差明显、节假日与平日不均衡、每天不同时段差别也很大的特点,研究方案,拟采取与旅行社沟通、分时段票价调节、提前预告、入门引导等手段,通过“削峰填谷”,从时间上解决观众人流过于集中、场馆压力过大的问题。

  从空间上,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合理分流游客,故宫博物院结合古建维修,增开了一批展室,使紫禁城的开放面积由过去占总面积的1/3变为现在的超过50%。明年“五•一”前将把武英殿改建为常设的书画专馆,长期轮换展出历代书画精品;同时将文华殿改建为常设的陶瓷专馆,展出院藏陶瓷精品。这样既能完善故宫展览布局,也希望能借此分流中轴线的观众。

  针对故宫在古建筑内办展的局限性,为了尽量改善展示条件,在午门城楼内改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展厅,受到专家和观众各方好评,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创新奖”。但由于成本和技术等原因,难以推广,今后将侧重在改善其他展室的展柜条件方面下功夫。

  故宫博物院目前拥有在全国博物馆界领先的信息技术实力和成果,但有不少还“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虚拟现实技术成果。下一步将在实用化和普及化上下功夫,使之能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为了满足观众对展览深度了解的需要,故宫博物院目前在几乎所有临时展览中都配套组织了学术讲座、在展厅播放与展览背景有关的视频节目,并通过触摸屏、网上展览、动手制作等项目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度。今后计划将更多更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推广应用到故宫博物院内对外开放的宫殿、展馆、展厅内,使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为了能让观众“把故宫带回家”,博物院积极学习了国内外博物馆先进经验,正在探索建立一套综合机制,希望围绕陈列展览,推出图录、光盘、旅游纪念品甚至开发网络游戏等系列衍生文化产品。

  故宫博物院在2004年底面向社会招募建立了志愿者队伍,每天在部分专馆为观众进行义务讲解,目前人数保持在200人左右,其中约20人能用英语进行讲解。同时,还积极发挥志愿者的优势,延伸传统工作手臂,积极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开展讲座和其他活动,把故宫送到更多的人身边。

  为了全面掌握观众结构、充分了解观众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好的服务,博物院从今年6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分阶段观众调查活动,其数据结果将作为今后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展示故宫、传播中华文化、为数量庞大的国外游客服务,故宫博物院正在着手将院内公共服务标牌全部更换为中英双语,并已启动了招募和培训外籍志愿者的计划,将在明年推出母语为外语的外籍志愿者为观众进行咨询和讲解服务。故宫博物院迄今已开发了4种汉语版本和20种外语版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语音导览器,并计划在明年奥运会之前达到40种语言,基本保证来故宫参观的国内外游客都能找到一种自己能听懂的语音导览版本。

  故宫从2004年3月1日起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费接待和讲解。迄今还多次主动联系、租车接送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和聋哑学校学生来院参观。

  为了方便残疾人参观,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安装、添置了轮椅升降梯、残疾人爬楼车等专用设备,并预计在明年奥运会前完成无障碍通道建设,确保残疾人能坐着轮椅从南到北纵贯紫禁城并游览主要参观点。

  故宫博物院正在整合、推行形象规范(VIS),并对一线员工进行礼仪和英语培训,对院内餐厅、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增设邮局、电话亭、咨询处、医疗点等服务点,希望能为来院观众提供更加舒适、合理、周到、便捷的服务,使故宫博物院的公共服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张颖岚:五点探索和尝试,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1、明确定位。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立足以遗址性和专题性的定位,结合一些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把遗址的原真性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等表现出来。

  2、进行巡展。将兵马俑在全国各地22个地区进行展览,掀起了观看兵马俑的热潮,使来馆人数得到很大提升。

  3、专家导览。宣传教育方面,除了传统的讲解和日常服务外,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推出一系列活动。其中一个亮点是专家导览,就是专家在一线把自己的研究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4、信息化的引入。我们应该立足这样一个思路,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未来博物馆生存的一个基础平台,它包含在博物馆的方方面面。

  5、博物馆应积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博物馆应该融入社会整个软环境的构造中,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地标,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文化符号。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反哺博物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


  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馆长张临生:相信并尊重观众,观众自然也会尊重文物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服务业,而且是文化服务业, 21世纪最讲究的就是服务。博物馆是一个值得终身学习的地方,文博工作者和观众在这里教学相长。博物馆展示的文物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全民共有的。因此,博物馆在展览中要尽量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外国的一些博物馆走廊上就放着雕塑,观众并不会随便触摸。震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很多文物也没有加围栏、没有玻璃罩,观众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很安静很专注地去看。专业人员都是怀着服务的心态和热忱做展览,陈列形式上尽量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博物馆展出金缕玉衣,柜子上面也没有罩子,展出的玉直接嵌附于墙面,观众可以靠近仔细地看,也能更清晰地拍照。我们相信并尊重观众,观众自然也会尊重文物。即便有些珍贵文物有柜子,也要想法让观众离文物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尝试过展出的文物没有柜子,只在展台四周的地上铺设小石子,观众自然知道分寸,是不会轻易越过的。这样就不会使观众感到在视觉上受到干扰。同时,对于对前来的参观者也不该有身份的区别,都一样热忱地接待。

  我们尽量使用专家导览,这可以解答观众的许多疑问。专家顺畅地讲说与讲解员机械地背诵讲词相比,观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根据观众的需要,我们可以请他们进文物库房参观,或者将文物拿出来,进行系列地展示和研究。

  震旦艺术馆另一大特色是“上手参观”。观众眼到了、听到了,心也感受到了,但没用手摸到,总是隔了一层。“上手参观”就是观众可以触摸文物,而这需要预约,需要事前有一个简要的报告,向观众讲解相关知识。大学老师可以带他的研究生来我们馆,观摩并上手触摸一些珍贵的器物。

  我们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尽量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与文物的实际距离、目测距离和心灵距离都很近。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明:新馆专题陈列的典型性、系统性与权威性

  中国历史博物馆从2006年11月立项,开始整修闭馆,2007年3月搬迁完毕。原计划2010年新馆完成,现在要提前一年完工。新馆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19.2万平方米,比原来扩展了3倍,目前正在原有主体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新馆将新、老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设施的现代化。

  新馆建成后需要新的展览,制定展览计划,编写展览大纲,预计展览陈列将达到30个。陈列展览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基本陈列有古代中国陈列、近代中国陈列、现代中国陈列。专题展览要求面面俱到,精选文物,做到典型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典型性是指文物要代表中华民族的展品,系统性是指文物要成序列,权威性是指文物必须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此外还要考虑交流展,希望和国内外的博物馆进行交流,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可以通过长期合作形式,展示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世界文化提供给公众。随着大量的捐赠品流入,将这些捐赠品摆放在展厅进行展览。利用闭馆时间进行展览策划。近期,在许多专家多次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博物馆与军事博物馆共同承办“复兴之路展览”。本着选准主题,摸准脉搏,选准展品的要求,复兴之路展览观众有100多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建立完善的服务观众体系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七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博物馆,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现代化的管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大力推进博物馆创新研究,增强博物馆的发展活力。

  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抓好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增强博物馆的发展活力。

  1、下大力抓好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解决制约文博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博物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推动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研究、保护、展示、管理等配套机制,激发文博工作者支持参与改革、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内部管理体制,深化博物馆内部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干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2、下大力抓好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服务的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使精神文化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要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推出和引进精品陈列展览,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要突破传统的以陈列展览为主体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努力营造更加高效、更加贴心的和谐文化发展环境。

  3、下大力抓好传播方式手段的创新。博物馆的经营者要懂得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增强自身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进步,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博物馆事业建设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二、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的博物馆服务公众体系。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博物馆应首当其冲,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公益特征。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深入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让公众公平、均等地共享历史文化资源,使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要着眼人民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博物馆的研究一定要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纵观历史,横看世界。必须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不断挖掘、整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开展经常性学术研究活动、举办群众性学术讲座、出版专业书籍和普及读物等方面,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服务博物馆的各项工作。

  二要着眼文化普及,举办精品展览。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的手段,必须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突出地区文化特色,通过举办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深入开展历史文化、时事政策、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举办与展览相关的文化活动,尽可能多地提供知识信息,让公众充分了解历史与现实的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要着眼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是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观众满意程度是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的基本体现和根本依据。因此,博物馆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加强文博工作者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精神面貌。要不断加大投入,建全和完善观众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观众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四要着眼特殊群体,突出公益特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动员社会各方面服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独特教育功能,为社会公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弱式群体提供同质服务,特别要在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建设辅导员队伍、拓展服务渠道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要着眼地方特色,加快产业开发。博物馆不仅要为民众提供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还要着力培养民众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欣赏能力。做为发展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的产业开发既要有传统的文化产品,又要有体现现代文化的产品,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扩大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争取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激发博物馆的内部活力,做大做强自身产业。

  六要着眼持续发展,引进培养人才。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水平突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多种人才结构。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流动机制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体制,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必然催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博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03:52 , Processed in 0.1119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