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1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朋兴学区联合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农村学校一校一个交流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 15:2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合小学成立于2000年8月,位于叶庙、李湾、新集三村的交汇处。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9:51:49 | 只看该作者
“千校一面、万人同语”
——基础教育学校同质化现象批判
程红兵
  “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长足发展之后正面临着徘徊期,新的生长点在哪里,新的突破口在哪里?我的想法是:发展来源于否定,突破来源于批判。批判当下的问题,我们才能走出徘徊;否定当下的缺憾,我们才能开创未来。”基于这样的思考,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写下了这篇颇有火药味儿的檄文。我们希望他所提及的普遍存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同质化现象能够引起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反思。——编者
  经过近20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发展极不平衡,于是教育均衡化的理念及其推动措施不断现实化,很显然这是针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所采取的措施。而发展较好的一些地区和学校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在许多学校之间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具体说来,就是“千校一面、万人同语”。
千校一面
  千校一面也就是校与校之间差异不大,基本雷同,表现为学校日益趋同,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教育理念,无论是改革目标还是具体措施,学校与学校之间缺少差异,学校个性日益模糊。究其原因,与现行的政府行为和学校自身行为有密切关系,如由政府推动的各种教育达标工程、实验性示范性评审,各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督导,而且检查标准统一,验收内容统一,各种宣传、经验介绍,客观上导致学校逐渐趋同。这种政府通过评比评审来推动学校建设的方式,本质上是外力制动。
  所谓外力制动,是通过外在力量来实现推动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体表现为各级各类的评比、评选、评审,所有的评选都有荣誉称号在后面,所有的评审之后都会有不同级别的挂牌在后面,而这一切都与利益有关,利益是诱饵,因而也成为动力。
  借助外力推动学校课改,推动学校建设达标,推动学校发展,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反思,许多地方不断评审、评选,评实验校、示范校之后评“星级学校”、“一级学校”,这种不断的评选评审可以说是循环外力,这种循环外力将导致学校依赖外力,整齐划一的外在监督与检查成为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推动力,这样下去自然会出现扼杀内力的现象,内在的思想力、内在的发展动力、内在的创造力的丧失是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失去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标志。
  当办学主体失去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时候,雷同成为普遍现象就不足为奇。不妨举例来看,一段时间以来,基础教育界与其他行业一样在热衷于谈论建立制度,从中不难嗅到一种将制度全能化的味道,所谓全能制度亦可说是制度万能,即相信制度、机制、体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具体表现在将任何问题都归因于体制、机制、制度问题,这是一种单一归因的方法。其实不仅是教育界,在中国当今社会之下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把所产生的一切问题都归结到机制、体制、制度上面。教育界的解困药方就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无疑是必要的,其作用在于理顺关系:理顺外部关系,理顺学校与政府、社会、家长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理顺学校内部的关系,理顺学校三方面主体——校长、教师、学生的责、权、利的关系。同时具有规范作用:规范流程,规范学校管理流程。同样对这种现象我们也要予以反思,这种单一归因的方法是人心急切的表现,也是心态浮躁的表现,这种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做法,未免失之于简单化,制度不论多么全面,总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总有不能起作用的地方,制度不到、不能的地方是文化在起作用;而且制度的背后、制度的执行是文化在起作用,制度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文化问题,即组织成员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文化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团队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内力丧失,必然缺乏反思,缺乏反思必然趋同。
  因此学校的发展应由借助外力实现向激发内力转化,学校由“工具存在”,即完成上级任务的工具转变为“本体存在”,即文化存在。学校是自主、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学校应该自主发展。各级各类的评审应该在初级阶段进行,在不达标学校进行。
  我们当然知道各种教育达标工程、实验性示范性评审过程是必要的,这是一个规范化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标准化过程,我们同时知道在没有规范的办学阶段当然首先必须建立规范,但确立了办学规范还必须超越规范。超越规范,就是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学校个性,学校个性不是这所学校出色的学科竞赛成绩,不是这所学校优异的高考成绩,也不是这所学校提出的什么办学口号。
  学校的个性,是这所学校的文化个性,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内涵,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这所学校的精神积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一棵生命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以及行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土壤。
万人同语
  万人同语表现在老师们、校长们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的趋同性。例如,开始说“以人为本”,大家都说以人为本,后来改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家都说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概念一出现,一系列“校本”概念相继出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应声而起;一提研究性学习,从幼儿园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各个阶段、各所学校、各个学科都在表明自己在进行研究性学习。
  很显然校长、教师们在追风逐浪,风从何来,浪从何来?我们可以看到:“风浪”来自于教育理论家们,是教育理论家们在“兴风作浪”,他们通过发表论文、出版著作,通过各种教师培训、报告,在传播他们的声音,再进一步追问下去,他们所兴之“风浪”,又从何而来呢?仔细研究可以看到“西风紧,满地黄叶飞”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不少教育理论家翻译、编译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著作,这些理论著作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界,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藏了一种话语霸权,这就是西语霸权。
  应该说这样一个阶段是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冲击了我们的陈旧观念,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视域,使我们在长期的摸索中豁然开朗,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于是我们开始模仿别样做法。
  同样,这种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中间有一种“贴标签、换概念”的现象存在,基础教育界几乎是万人同语话教育,流行什么概念,就群起而说之,《第五项修炼》一炒作,于是自上而下都在谈学习型,从学习型城市到学习型班组。这几年一波又一波的概念潮流不断涌现,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合作学习,什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果50年后的校长要查看今天校长的办学思想,会吃惊地发现:他们怎么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啊?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殊不知,在潮起潮落的过程中却淹没了校长的个性,学校的个性。其实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完全涵盖的,也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追风逐浪、大浪淘沙的过程却淘尽了校长的思想,淘尽了教师的原创能力,使我们的教育界患了可怕的“教育失语症”,我们的校长、教师不会说话了,不会说自己的话了,以至于在自己的领域里失去了话语权。
  我并非排斥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我忧患的是我们的校长、教师失去了话语能力之后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可怕的后果!教育的失语将导致我们整个民族患上“民族失语症”。《解放日报》报道,7月30日,由国内15所名校中文系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落下帷幕。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高中语文爱好者,接受了15所名校的文学院院长或中文系主任的“零距离”考核。考核的结果令教授们失望,学生用语的高度一致性,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几乎成了目前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痛,并快乐着”、“将……进行到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等语言的泛滥,无异于一种新八股。有着几千年活力的汉语言,为何在现代化的今天变得如此干瘪无味、面目可憎?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校长、教师,难道不应从中激发自己的反思吗?
  我们的校长、教师应该深思:怎样由“跟风说话”逐步走向说自己的话;由西语霸权逐步走向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怎样建立自己的、民族的话语系统?我以为应该从寻根开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真正好的教育是扎根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的。我们应该寻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寻找我们的学校文化之根。在寻根的基础上,还必须觅泉,觅现实生活之泉,觅教育、教学实践之泉——因为这是师生生命之泉。
  办学的雷同、话语的雷同,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校长、教师思想力的弱化,思想力的弱化是思想深度缺席的表征,办教育无论如何不能缺席思想,这当成为我们的共识。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30:30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61981&goto=lastpost#lastpost
复制完毕,讨论可以基本结束。

可否留给我们三人共同的一个有趣的思考题[不必网上讨论]:
----网友间交流时为何常会产生‘误读’如何避免/减少‘误读’?
此帖中至少有一处‘误读’!我[苏西坡]是‘五原则’的榜样,他‘误读’成了违反‘五原则’。冽不怨枉死我了。

两句哲言,分开来,都对;放一块,就不是同一路向:
1,沉默是金。
2,真理愈辩愈明。


=其它观帖网友,还会有新的‘解读’和‘误读’:

1,管老师‘目无领导’,胡言乱语;要想办法‘制’他,‘掰’得再不敢随便说话!

2,管老师真诚关注农村学校动态,勇于发表坦诚的学术性意见,敬业爱岗,是个好同志!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24:04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


学术性讨论与‘行政思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常见的网友间的网上‘争骂’有本质区别


=一字不漏复制[苏西坡][宋客][管季超]三人的帖言,可作‘网络教研’实例留存。

=三人的表达已较充分,我不拟再发言了。

=为事业而辩,为各自认同的心中之‘理’而辩,会越辩越亲热。

这就是‘将主题尽力保持在专业讨论范围内,只为求理不是斗争’的妙处!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22:52 | 只看该作者
  
==[苏西坡]:

感谢宋兄


耐心看完,经宋兄这么一解释,方才恍然大悟,分析精辟,一个字,绝!只是我发此贴署此标题既是工作汇报展示,阐明校园硬件配备实在不咋地,但老师们一如既往因地制宜搞好校本研究,同时也希望教学环境能进一步得到改善罢了。
“教研活动重在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这句是在认同管老师的话的同时发表我的见解,而非就其它而言。到是5原则让我误以为管老师误解了我。哈哈,有趣。文字有时候能表述更有条理,有时候容易产生歧义,不说了。再次感谢管老师的关注与提出的建议,必将诚恳而虚心地接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21:38 | 只看该作者
==[宋客]:





纵观回帖,我觉得:
管老师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比教研工作做得好”这句,一线老师的理解容易是“看,我们局啊区的给你们该配备的教育技术装备都到位了吧,现在教学这块就靠你们一线教师去搞了哈,再要是搞不好,那就是你们的问题了哈。”楼苏老师说“不敢苟同”正是一例,然后联想管老师挑主题帖中的几个“领导”加重,就容易不自觉分出个立场来站队了吧。

我想,管老师这句意思,不应该是否定学校教研工作的,只是希望,领导们在重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同时,相应地去重视学校的“教研工作”才好。而无疑地,作为一线的教师们,自然也该去为此探索。

但是,一线教师的探索和领导的“行政干预”相左怎么办,管老师谓“比教学”可以适当改之“共同研究”,可知管老师对此也是有自己观点,也设身处地为一线农村教师着想,比如小学校也许有这啊那的不好,但可以去摸索“适合校情”的自己独有的教研方式啊,不一定非得听任“行政指令”啊。为此管老师还语重心长地一是引去怎么探索“适合校情”的自己独有的教研方式,即楼的“规模大的学校”“规模小的学校”的优势说法;二是引用“武昌实验小学邀请家长来评课教学比武不排名”来说明怎么违背“行政指令”进行“适合校情”的摸索。而楼的苏老师“羞涩地上传简陋的校园一角,以证明何谓薄弱。”隐隐是在以图来回复管老师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做得好这句,更是回到辩论的开端,印证开始我说的“一线老师的理解容易是”那句了。所以,楼苏老师一句“教研活动重在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隐隐就误会了管老师的苦衷,以为管老师之类领导也是在继续否定。但整体上,管老师觉得整个辩论都比较和气,所以楼管老师自许的“平等友好的专业讨论”,因此引申出“平等友好的专业讨论”的管式5原则,但是,这时候提出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时候苏老师就以为是针对自己了嘛。


这样下去,管老师苏老师也许就觉得就某话题辩论很好的,怎么就越说越怪了呢,怎么感觉对方语气怪怪的呢。

本质,两位都是为农村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可是,焦点却容易引起误会,责任在双方,话题转换太多和快也。。

趁两位老师喝茶之际,我宋客妄自揣摩,厘清想法如上,敬请观看。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20:32 | 只看该作者
=[苏西坡]:




1、跟帖27楼对标题为”武昌实验小学邀请家长来评课 教学比武不排名,保护老师自尊心 的做法及----教育管理工作,尽可能少些‘行政思维’可能更好。 的建议深表赞同。

            2、爽爽朗朗就此表示赞同,没有藏着掖着,没有离题万里,没有‘主题’扯到攻人。
            3、一直保持着对‘对话者’的尊重。
            4、为教育事业而辩,从不庸俗地往‘人际关系’上胡乱联想,搞人际关系是我的弱项
            5、回帖产生了沟通上的不同联想歧义,深表歉意,唯独”观点表达有条理,有内在理路。



=26楼图片收藏,如临其境,好!“让此番回贴略感庆幸与欣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14:20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

      谢[苏西坡]君看跟帖。我认为:


小学校也会有自身优势:

1,教师活动全都是‘全校性’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
2,办个事比较好商量,两三位领导几句话碰个头就达成了共识;
3,师生关系有一种‘家庭式’的温暖;
4,班容量小,每位学生都受到老师关爱;
5,校园整体的生活节奏缓一点,不过于强调‘竞争’,更重于‘合作’。

=教师总人数少,淡化‘比教学’的‘’字,侧重于友伴相商/取长补短,或许更好!
=对'小学校'的考核管理,也不能拿对区实小/乡小的条文,去'硬科 '.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981-1-1.html


世界上知名的大学,规模都不大.
办得好的中小学,规模也不大.

现在我们核心城区的中小学,规模太大,班容量大.校长不好当,老师管班也累.


='小学校'不必事事学'大学校',我们的优势/特色,就在于'小'!





学校过大,未必是学生之福


http://www.sxgov.cn/bwzt/05sxlh/lhya/132905.shtml

引:
     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中小学班容量一般应为45人左右,最多不得超过55人,但在我省不少地方,不论是的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平均班容量70人以上的学校不在少数,最大的班甚至达到120人。基础教育班容量“超载”状况比起“客车超载”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产生了许多矛盾,带来了诸多弊端。


http://xnjyw.5d6d.net/thread-55172-1-1.html
从94年起,就开始留意此问题。

我本人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农村‘小学校’就读。
‘小学校’的妙处,非亲历,不能体会。




有几个概念,似乎要加区分


1,‘级别高的学校’不等于‘好学校’;
       国外大中小学中的名校,私立的较多。根本无‘级别’一说!

2,‘规模大的学校’不一定是‘强校’;

3,‘规模小的学校’不能都称为‘薄弱学校’。
      同样一个老师,单位一变,立马不‘薄弱’了?





在‘业务工作讨论范围内,有不同观点很正常’:23楼已转存/加一帖题/谢认真回应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981-1-1.html

管季超与朋兴[苏西坡]网友的一次认真的网上讨论


1,最近些年,我区大的‘教学管理指导思想’有走偏。责任在区教育局。


2,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走在了‘区教研室’工作之前。


3,‘领导’之功过都会如日月,高悬着。


4,‘小规模学校’‘比教学’应淡化‘比’的意味。


管季超言责自负:教学应该常切磋,家访工作一万年都要坚持。

      但,省厅提的这句口号和相应推动工作,利弊皆有。教学研究工作有自身的节律/规律,厅长亲自抓,不一定是教育之福。






5,校训宜简短。







我始终站在一个‘教师/教研员’的视角发声:‘行政思维’与‘专业思维’是不一样的!




[淡化一例]:武昌实验小学邀请家长来评课 教学比武不排名,保护老师自尊心


2011-11-18 [文号]: 作者:
罗欣 通讯员徐仲书 实习生刘红 来源:楚天都市报

   10多名家长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手里还拿着一张评课表……这是16日上午记者在武昌实验小学看到的一幕。该校“课内比教学”活动邀来“家长评课团”,让家长为教师授课情况打分。
      六(A)班学生家长林滨,一大早就跟孩子一样,背着“书包”进了校园,“今天我要在孩子班级听一整天课,大部分科目都会涉及到。”语文课后,林滨还跟孩子们交流了起来,“刚才老师分析鲁迅的文章,你觉得讲清楚了吗?老师这节课常提问,你发言不怎么积极啊……”她告诉记者,亲身参与听课,能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常态,便于自己跟孩子沟通,“语文老师的课堂氛围不错,教学思路很清晰。”
      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表示,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听课、评课,他们既能对学校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学校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促进家校互动。他说,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比武情况并不进行排名,以保护教师的自尊心,“比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老师自身的进步和提高,教师们都懂得自我鞭策。根据家长和专家的意见,学校会及时与教学有所欠缺的老师交流指导。”



==行政思维:

     一声令下,万众齐心,‘一把手’拿在手上,‘不换思想就换人’!

==专业思维:


     可行性/必要性/学术实效/因地制宜/允许论辩。




-----教育管理工作,尽可能少些‘行政思维’可能更好。







[苏西坡]网友为‘教师网民’之间的平等友好的专业讨论树立了正面积极的好榜样!


引用
引用第29楼苏西坡于2013-04-06 18:08发表的  :
教研活动重在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981-1-1.html
1,不‘假定’发异见的跟帖一定是恶意;

2,表达不同看法爽爽朗朗,不藏着掖着或离题万里从‘主题’扯到攻人;

3,保持对‘对话者’的尊重;

4,为教育事业而辩,不庸俗地往‘人际关系’上胡乱联想。

5,观点表达有条理,有内在理路。

=26楼图片收藏,如临其境,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18:16:49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17:38:22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与朋兴[苏西坡]网友的一次认真的网上讨论


==管季超:领导的下属看图感受:



1,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比教研工作做得好!

2,‘领导’稍微做点事,校长老师们都记得。当‘领导’硬是好。

3,建议淡化‘比教学’的‘比’字,侧重于共同研究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

4,“勤奋、好学、诚实、创新,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为校训,没有错!都是正面积极的好词。
     如果校训能生活化/儿童化/乡土化。。。也许更有特色些。


===苏西坡[网名]:


        首先,非常荣幸管老师能关注我校小贴,并对贴中所述仔细审阅、评论、建议,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楼主发此贴的初衷如下:
        1、向领导汇报展示我校严格按照省、市、区文件精神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将比教学活动作为常规活动来做,力求通过课堂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由于不少熟人时常嘲笑我校环境如此之差,老师们搞教研的劲头却如此足,是以开贴署标题如上。
        至于管老师说的——1,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比教研工作做得好!我不敢苟同。教研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如果以学生成绩论英雄,国人势必冠以“典型中国式教育”为笑柄。如果以在区市公开课上能否露脸说成败,我想问下管老师,您听过那么多公开课,有哪节不是花了若干宝贵教学时间做出来秀的?他们平时是那样上课的吗?
      所以想弱弱地问下管老师,怎么才叫把教研工作做好了?
      “ 2,‘领导’稍微做点事,校长老师们都记得。当‘领导’硬是好。
      管老师回贴时标注了诸多”领导“字眼,似乎隐隐觉得我发贴是在嘲讽”领导“,我在此惶恐地回答,没有。恰恰相反,我校硬件环境目前是本乡学校中最差的,年前领导给我校配备了一套电子白板,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科技的强大,是以大家倍受鼓舞。我是个坦诚得脑壳好像有点问题的人,要讽刺挖苦领导某些事,绝不会玩含蓄。当领导不好,领导有领导的难处,正如刚才回那网友所述,领导,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 3,建议淡化‘比教学’的‘比’字,侧重于共同研究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
        管老师建议淡化”比教学“的”比“字是否与省、市、区文件精神相悖?如果淡化”比“字,何以所有文件都要提”比“呢?或许这个误导我们的字眼
应该删除。但,正如管老师所言,我校开展比教学活动的目的,正是为了研究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
      ” 4,“勤奋、好学、诚实、创新,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为校训,没有错!都是正面积极的好词。如果校训能生活化/儿童化/乡土化。。。也许更有特色些。“我们魏校长会再三斟酌力求改进。
        再次表示感谢!感谢管老师的关注与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09:44 , Processed in 0.0970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