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飞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06:5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飞扬-
——江苏省灌云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经验总结报告
作者:徐正文  

我们灌云实验小学遵循“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给校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兴趣性的,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指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纵观我们现今的教育状况,我们发现,原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幻想,充满疑问的孩子,随着知识的输入,教师、家长的漠视,他们的想象力正一点一滴地流逝,萎缩,机械化的考试使他们失去了思想的自由,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成了一个头脑中只有标准答案的会考试的“好学生”。如此境况,怎怎不令人忧虑!所谓的想象是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会忍不住地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面对这些不时闪烁在学生思维中的火花,我们感到惊异,觉着欣喜!怎么办?是听之任之,充耳不闻,还是给予保护、引导、扶持,激发和进一步的培养,将他们引向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促使这些“火花”得以形成燎原之势呢?
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校自主开发了 “奇思妙想 ”这一校本课程。
八年来,我们学校“奇思妙想 ”校本课程由原先弱不经风、毫不引人注目的小苗,生长成如今的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大树,经历了一个疑惑、彷徨、努力、坚持、发展和壮大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曲折的、艰难的、痛苦的,同时更是一个有趣的、欣慰的、快乐的探索发现的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想象中得到了快乐的飞扬。以下便是我校几年来“奇思妙想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提高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有效建构 稳步推进
为了切实开展好校本课程,我们对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和部署,制定了翔实的方案,对方案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了具体安排,使课程实施得到稳步推进。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研究领导小组。2002年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这一年同时也成了我们学校的改革年。由徐正文老师申报的省级“十五”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正式批准立项研究。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于是学校借此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大胆开始了“奇思妙想 ”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为了将由原先的点滴的、随意的兴趣小组活动,拓展为有规模、有深度的校本课程,学校领导成立了课程开发活动领导小组,由副校长沈锡云同志主抓,以徐正文、陈君德、周阳、钱海萍等老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骨干教师研究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开发方案,从而使我校的“奇思妙想 ”校本课程走上了一条正规、快速发展的道路。
2、成立班级研究活动小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重在开发全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学校各年级各班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成立“奇思妙想” 学生研究小组,每组均设有组长,负责本组研究人员奇思妙想活动的记录、管理、申报等工作,并形成由个人带动全班,由班级带动全校活动开展的格局。
二、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为了使课程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我校首先加大课程实施的力度,广泛宣传发动,并将校本课程纳入每周的课程计划之中,每周拿出一节课专门进行“奇思妙想 ”的研究活动。并采用听、查、评、奖等多种方法激发教师充分上好、上实这一节课。
1、开发校本教材,使师生有章可循
生活有多宽,学生的想象就会有多丰富。为了保证课程实施步入正常化轨道,使教师的指导有章可循,我校决定结合学生研究小组的活动成果,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编写校本教材。在学校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组织一个校本教材编写小组,重点围绕“生活用品联想”、“生产工具改进”、“服装建筑的设计”、“未来生活的畅想”以及科幻绘画、幻想作文、发明设计等主题,编写并出版了一套创新意识很强、想象力丰富的《奇思妙想》和《放飞想象的翅膀》校本教材,从而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走上了一条科学化,规范的道路。
2、定期组织培训,使师生有法可依
喜欢幻想、喜欢发问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也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去想、不知如何去做,常会提一些毫无意义、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教师也不知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去指导。为此,我们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的培训活动,指导一些创新思维方法和设计思路,使老师们知道去粗取精,知道剥茧抽丝,捕捉学生的灵感使其更加明晰与具体;使学生的想象更加趋向于生活与实践。这样的培训受到师生的肯定、喜爱。当他们的想象自由了,思维就被激活、被释放、被拓展……许许多多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想法、建议、设计,便如泉涌不择地而出!
3、建立激励机制,更广泛的激发、维持、延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我们规定每两周对各班的“奇思妙想”记录评选一次,选出好的作品编印成册,然后一方面把小册子发放到各个班级,供学生阅读参考,相互启发,拓展想象。另一方面向有关科技报刊、杂志投寄,争取发表,以便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一期小册子的分发都牵动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每一期刊有我校学生“奇思妙想”作品的刊物的到来,都会激发学生参与想象的新一轮高潮,那些投向发表者的羡慕的、景仰的目光让小作者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从而使他们更热情、更努力、更深入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至今,我们共收集学生的“奇思妙想”千余篇,共计14万多字,有一百多名学生作品在全国各类科技报刊杂志上发表。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一活动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我们又把这些成果汇编成册,经省厅批准,已通过江苏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
(2)每学期开展一次“奇思妙想 ”科技发明竞赛活动。我们分级部按班级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以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幻想作文,学生“奇思妙想 ”作品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并选送参加县以上的科技竞赛活动。至今为止,在市、省级各类科技竞赛中,有二十多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特别是学生李惠宇还获得了“省百佳科技之星”光荣称号,徐聪、张凯、严安等学生多次获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我校多次被评为市科技创新先进学校。
(3)每学期末对各班的“奇思妙想”活动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各班参予人数,撰写数量、质量,在各级刊物上的发表情况,校级以上科技制作与发明中的获奖情况分别予以亮分,评出优秀班级、先进个人、“科幻之星”、“小爱迪生”、“小巧手”等,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求新求异的创造热情。
我们并非想使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一定成为什么 “科学家”,我们旨在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到自由想象带给人类社会的重大财富,享受到“奇思妙想”带给他们童年的理性的快乐!真正让学校成为孩子们自由挥洒的天地。
有效管理 催花着果
“奇思妙想”课程开发的宗旨就是进一步保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尽情飞扬想象的翅膀。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去努力发现他们在活动中的思维闪光点,去挖掘学生思维中蕴涵的有价值的创新资源。但是,要想使这一过程得到真实的落实,就必须对课程的实施实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使课程实施的每一个措施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一、深入挖掘“奇思妙想”蕴涵的创新资源,努力发现学生思维中的有实用价值的点滴“闪光点”。
1、随时记录。
每学期开始,我们发给每年级各班一本 “奇思妙想”记录簿,以便让学生把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发现、小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小设计等随时及时记录下来。
收集整理。
“奇思妙想”记录簿是学生尽情放飞想象的乐园,他们可以大胆的去想、放松地去写、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创新思维才得以发散、得以喷发!但是,这些想法很多又是比较粗糙、比较肤浅的,咋一看,似乎是很可笑、很滑稽的胡思乱想,可是,从这些幼稚的想法中,却又可以发现许多点点滴滴有价值的思维火花。在收集整理时,我们编辑小组的老师正是以“尽最大可能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为原则,去筛选、去补充、去完善学生的每一点思维火花。试图以这一“星星之火”,去燃起学生参与想象、参与创新的“燎原之势”。这完全是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为此,也耗去了我们老师,学校编辑组同志的许多休闲时光,但我们都无怨无悔!
编印成册,深入研发 。
经过我们编辑组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学生思维的点滴闪光点就鲜活地跃然而出了。然后我们将这些想法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能阅读到,使他们的思维再一次得到相互碰撞,得到拓展,得到发散。同时,我们还将这些作品投寄给各类科技报刊、杂志,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接着,我们又通过组织每班科技组长在一起相互讨论,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针对有实用的点子,极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去制作、去进行深入的发明创造,从而使这些金点子变成有使用价值的发明成果。如学生戴继培提出的带反光镜的太阳帽,经过设计、修改、制作后,获得了省发明二等奖,张凯的光波二胡,周小凡发明的“蜗牛插座”获得了省一等奖,张明妍的随手抛垃圾箱、张新力的栏杆自动擦袭机获得了省二等奖。在各类科技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二、课程实施的丰硕成果
自从开发“奇思妙想”这一校本课程以来,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率达70%,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想象更广、更宽、更丰富了,他们敢想、敢问了,从他们求异求新的科技作品中,我们高兴地发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创造种子正在悄悄地萌发。至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名学生在《科学课》、《科学大众》、《小学科技》、《小爱迪生》、《关心下一代周报》等知名科技刊物上发表了科技小论文、“奇思妙想”。张恺等同学的科幻画在省获奖,徐颖等十几名同学的小发明在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奖,张恺、冉安、徐聪等十几名同学还获得了国家专利。2006年徐正文、周阳、李有敏制作的教具获得全国一等奖;2009年徐正文设计的教具又获得省一等奖;由徐正文、陈广操两位老师撰写的“奇思妙想活动的初步尝试”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上,并被转载在《小学各科教与学》上;由徐正文老师撰写的与课程有关的论文《加长的不仅是软管》、《制氧的启示》相继发表在《江苏教育》上,《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飞扬学生的思维个性》、《让学生敢于问》等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上,《双氧水的发现》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科学课》上;学生平时的奇思妙想作品和科技小论文经过整理、编辑成《放飞想象的翅膀》由科学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连云港教育》曾专题报道我校这一课程的开发情况。我们相信,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深入与拓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等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发展与提高。
有效评价 感受成功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感觉到课程的开发所带来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在每个阶段、每个学期对教师、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使课程的实施走上一条正常发展的轨道。
1.让师生参与课程开发。

群体参与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的着眼点。我们的第一本校本课程《奇思妙想》,容纳了师生集体的创新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老师、普通的学生,成了学校课程的决策人。我们不断鼓励师生参与课程的决策,在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研发过程中,能一改传统被动的角色特点,我们的教师也许没有学习过泰勒的经典课程理论,但他们清楚知道孩子想什么?要什么?哪些事情能让孩子们兴奋、惊奇或安静、沉思?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师生创新智慧的目的,形成师生课程权力与课程能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让内容适合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它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我们选择那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想象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动性;有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各种主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纳入各个内容来设计和实施,每位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孩子精心设计适合他个性发展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展示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3.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

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课程,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进行课程评价?
由于先天等因素,学生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对同样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课程要照顾到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考试显然无法负这一重任。取而代之的必将是一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新型评价方式。我们设计了伴随活动过程的即时性评价,如让学生在活动记录上写下自己的感受,期中或期末在成绩表上写下同伴、老师、家长的评语;有活动中的展示性评价,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的绘画” “我的小报” “我的作文”“我的模型”等。这样评价方式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减竞争欲望的前提下都有成功的机会;目标的具体性,由易到难的梯度,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较多的成功;目标的经常性,经常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每一个学生至始至终处于成功的兴奋之中。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21:26 , Processed in 0.0780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