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06: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2]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作者:李晓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意味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可以开发或规划符合学校需要和特点的课程。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课程逐步纳入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线,对它的开发、实施、评判也构成了当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苏北率先进入课改实验的地区,我们大丰市的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从实践层面上探究了校本课程的内涵。
        一、开发:从茫然中起步
        新课程改革实践之前,我市教育局就根据学校办学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在全市各学校提出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各学校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发展项目,并围绕特色项目的实施开发了近36部校本教材。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后,我们在认真研读《纲要》,领会《纲要》、《课标》的前提下,重新审视这些校本教材时,惊喜地发现,这些教材所闪现的新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因此,可以说,大丰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源于对“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切合新课程的脉搏。但是,并不是说因为新课程改革的降临,我们的校本教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校本课程”,这其中经历了许多的茫然、磨合,才会有今天我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发展的优势。

1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纲要

        在对原有校本教材进行认真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多数校本教材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比如:草庙中心小学的《棋论》、《棋趣》,大丰市第三小学的《文化长廊》系列,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也有部分校本教材以地方人情风貌、物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知识性强,学生参与实践这门教材的主要渠道是阅读,实践性、过程性不明显。为了纠正开发校本课程“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文本),轻本质(实践)”的“二重二轻”现象,我市组织教研员和一线校长、教师编写了《大丰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形成了与国家课程相吻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作用的指导方案,适应了学校办学的背景,对开发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2
、全面分析评估校本教材,保证校本课程的正确方向

        各学校立足原有校本教材,请专家会诊,获取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理论支撑。《草堰古文化》、《草堰中心小学》是一部详尽记载草堰历史沿革文化发展等内容的校本教材,是基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性教材,如何使其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该校请市教研室的同志一起分析,拟就了《〈草堰古文化〉课程实施纲要》,以实践探索、研究学习为龙头,组织学生走进历史,探寻草堰古文化的辉煌,关注草堰现在的发展,描绘草堰的未来,突出校本课程实施的生成性。从学生的《作文集》、《画册》、《摄影集》、《手抄报集》、《版画集》中,可以窥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身影。

3
、重视课程整合,搭建实践平台

        任何一项课程的实施,绝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其他课程建立普遍的联系,在实施过程中突现各个层面的联动;也不可能凭一两节课达成培养目标,需要建立推进阶段化、目标层次化、实施系列化机制,搭建较好的实践平台来支撑。省级重点课题、我市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信息采集与应用》,源于学生最原始的剪贴本,出了师生的共同研究与开发和学生的实践、创造。“人人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百科全书”是该校开发这部校本课程的初衷,也是实施这门校本课程的归宿,更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经历中成长与发展的最好记录。

4
、形成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建立了保障机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没有任何功利目标,它的开发与实施目标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我们各学校在实施中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得益于各学校“一手抓课程开发,一手抓课程管理”。万盈二小、裕华小学从建立校本课程专家指导组、课程实施监管小组、课程生成研究小组入手,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细则》和《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指南》,从设施建设、场地安排、经费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大力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形成了强有力的保证措施。
        二、实施:在反思中成长
        我市各学校在亲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之后,饱尝了开发实施的酸甜苦辣,一方面明晰了开发的程序,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许多老师在实践层面上对新课程有了更直观的感悟。

1
、学校打破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

        从“一校一品”的实施到校本教材的开发,各学校抛弃了因行政干预而被动应付的观念,从积极意义上去思考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诞生了一本本洋溢新课程理念的校本教材,打破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事实上,在各学校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已经有校本课程之“实”,只不过没有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本身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关键是我们在开发的时候应该怀揣课程意识去思考,真正在课程层面上去实施,就可以生成出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

2
、教师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成就感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的是使学校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教师确立自身即研究者的意识,在课程开发、实施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校本课程的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全过程本身的体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空间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拓展了空间。但是,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需要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在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在经历一系列开发、研究之后,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加强,专业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特性从单个学科中得以解放,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赢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感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要认识"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自主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谋求人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弥补了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学生在实践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意识,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感知校本教材、理解校本教材。同时,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的支配、自我的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互相研讨,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
        校本课程《信息采集与应用》在实施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激情高涨,一本本属于孩子自己的百科全书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这本《信息采集与应用》中的诸多留白要让学生来完成,它又是一本不断生成的新课程,只有起点,永没终结;它讲究小朋友自主选择的过程。因此,《信息采集与应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它不仅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信息素养的载体,而且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既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的自主完善创设了一个平台,它所摘的一段文字或一组数据,都体现着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利用信息交流合作的同时,又一次经历了一种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表现出很强的能动性。他们能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积极参与,并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如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并能按各自的方式,把它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和发展。

4
、社区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教育应当服务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应该为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创办了“地域文明之光”展馆,主要介绍了大丰历史变迁、地域文化形成过程、古今中外大丰人的事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成就……学子识得天下事,当问故乡知多少”,“地域文明之光”展馆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熏陶的理想之馆,同时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该馆是江苏省有影响的湿地展览馆,迎来了一批批国内外参观、考察人员,让世界了解大丰,让大丰走 向世界,为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效益。
        当然,我们在对校本课程评估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目前“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概念的界定上至今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所以有些学校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心存疑虑;有些学校存在片面理解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小本本,存在重形式轻本质的倾向,忽略了相应组织、制度的建立,使课程实施的目标没能很好的实现。
       三、完善:探索中生成
        随着教师经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时间越久,经验的积累就越丰厚,开发实施的水平就越高。可以断言,任何一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从这点意义上说校本课程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处于开发——实施——生成——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大丰各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必将经历探索中生成、完善的过程,使这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真正贴近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

1、进一步更新课程观念,时刻怀揣课程意识参与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由于教师过去缺乏课程论教育培训,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思想上的习惯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的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必须引导教师牢固确立课程意识,把校本课程做大、做强、做活。

2、
进一步完善《大丰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用以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目前,我们大丰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还比较缺乏,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积累还不够厚实,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教科研部门应该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丰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加强对各学校校本课程评估论证研究,指导学校对现有校本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切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品位。


3、
争取课程专家的指导,摆脱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现阶段,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力和空间都比较大,校长老师研究开发的热情也比较高,一些学校动辄开发这本课程、那本课程, 缺少对校本课程开发严肃性的认识,使校本课程的开发简单化,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瓶颈。如何冲破这个瓶颈,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一方面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动员教师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争取课程专家的指导,避免走弯路。同时加强校内、校外沟通。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良好的计划组织可以聚合力量,为学校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4、
积极探索,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课程设置灵活、实施目标明确、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呈现方式多样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经历中激发潜能,在经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李晓明,大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05:10 , Processed in 0.1155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