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06: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陈友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就我县来说,各中小学在这方面都程度不同的进行了有益而可贵的探索。下面,我就根据领导的要求,就新课改的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实践层面,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我的这个材料,其来源大致有三方面:一个是参照了吉林省教育厅2006—21号文件,即“吉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意见”;二是参考了专家的观点,主要是参考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一书,此书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玉珍。她是最早专门从事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的一位著名的学者。现在市面上所见到的一些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著作,其观点上表述上,基本上都程度不同的参考和引用了她的观点和表述。三是我自己本人关于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与研究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如何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要弄清楚这一概念,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几个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就这一问题,我想应该从这样的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点是,应该看成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需要。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至此以前,一直都是官本位国家设置的一级课程,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纲一本一统天下”。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如何才能人尽其才,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仅仅靠整齐化一的统一要求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强调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虽然能够保证整体教育质量,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方方面面能力都有提高,但它有时却不可避免地制约了一些在某些方面很优秀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就是阻碍了他的个性特长向极致的发挥。比如说,这个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是“打乒乓球”,但学校没有开设这一课,他的这方面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培养、发挥和展示,慢慢地,久而久之,其特长便被扼杀了。由此可见,只注重统一性的单一的国家课程,在培养个性化人才方面,显然是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必须从培养个性化卓越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把统一要求与个性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整体素质教育提高与个性特长发展的关系。而校本课程在这样背景下的应运而生,不能不说充分显示了它的历史必然性。
(这是要讲的第一个小问题: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2、什么叫校本课程
要明确“校本课程”这一概念,首先应明确“课程”的含义。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由古至今,专家们还没有一个很相同的解释。做为中小学教师,我们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也没有必要在一些名词术语的解释方面去钻牛角尖,我们这里采用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读,因为它作为一部权威的工具书,在表述上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它是这样说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科活动的总和。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教学的科目和进程(进程指过程不是进度)。我们只要理解这一层含义就可以了,没必要在某个词的表述上深抠死嚼。其实说得更直白宽泛一些,凡是对学生成长能够产生影响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课程”。所谓的校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立足于学校本级,以学校为单位,以学校为根据,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基地。”(关于这几句话的具体意义,后面我还要讲到,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给“校本课程开发”做这样的意义界定:“在学校里发生并展开,以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者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所有学生学习要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一是应该以学校为基地。(因为它的根源在学校,体现在学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课程开发的全部流程,诸如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到相应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在学校里发生并一步步建立。
二是应该以学校为基础。(要紧密联系学校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学校是否应该开发校本课程,在多大的幅度和范围之内开发,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形式,都必须考虑到学校自身的性质,(小学,初中,职中,公办,民办);学校的优势和劣势(重点校,一般校,薄弱校);学校所确立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学校学生在某些学科上所存在的特殊学习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师资优势;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及周边环境;学校已经形成的校风和传统等等。都要考虑进去,统筹兼顾,这就叫以学校为基础。
三是应该以学校为主体。(要体现校本课程之“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对自上而下指令的绝对服从和无条件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它遵循的是”学生-----教师-----学校-----上级批准”这样自下而上的流程,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的主体,广大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第二,它允许并鼓励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者整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给学校以充分的放权,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
四是应该以学校为整体(是学校的集体行为,不是个人行为)。也就是说,所有类型的课程开发都必须是学校的集体行为,而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或者个人好恶,是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不是某个独立的师本位的开发行为。校本课程应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
五是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宗旨。就是说,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应该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不能一提到满足学生兴趣就简单的把兴趣小组、活动课不加以系统、科学的整理、规划直接变为校本课程,也不能把竞赛辅导课变为校本课程。
六是应该坚持灵活多样。这里所说的灵活多样,大体包含这样的几层意思:一是使用期限的灵活多样。做为官本位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尚且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政治、经济形势,做不同规模的调整,有不同形式的变化,做为学校本位的校本课程,当然更不能例外,它的使用期限可以是一两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更多是一个学段,不可能一成不变永久使用。比如说,职业中学3+1班所开设的职业指导课,不可能长期开,更不可能全校同时都开。这类校本课程,最好是在最后一个学年或最后一学期集中开设。二是课程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分科课,但最好是综合课;可以是学科课,但最好是活动课;可以偏重理论,但最好是侧重于实践。总之,在表现形式上,最好应该突出“综合、实践、动态”的特性。三是教材的资源灵活多样。校本课程可以有“文本教材”,也可以没有;可以有声像图影等多媒体教材,也可以有其它具体的实用教具。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禁止以“校本教材”的概念代替“校本课程”。提倡以讲义、活页、指导手册、文本教材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现在我们县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程度不同的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大一部分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但大多基本上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尤其是有的所谓“校本教材”,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加重学生负担的教辅资料,就是练习册。再比如像活动课、游戏等,把它规范一下,科学地引导学生有益的进行,这很好。但要发给学生人手一册,显然就没什么必需的必要。更何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局里审定通过备案并允许走入课堂。我们应该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开发出的课程产品,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是,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四是开设的科目和数量灵活多样。只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开设哪一科目都可以,开多少门都可以。(新加坡、香港、西方只一两个学生需要,也开设)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就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新课程改革的现状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
、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我们知道,国家课程开发,是由中央政府委派专门的课程开发机构,依据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针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修订或编写教材,然后选择一些学校实验,接着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最后再普遍实施,并接受国家考试机构或其他评估机构的检测。它遵循的是“研究—规划—编制—实验—推广—评价”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它只强调和注重共同性和统一性,无法兼顾地方性和个别性。然而,我国的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显然是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需要的,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因校制宜,它可以更好、更具体的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它正好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承。
、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民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而“升学教育”往往只注意到了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而这大多数人一旦走向社会,无形中便会变成“平庸者”,学校将大批的“平庸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要由这些“平庸者”来承担,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宗旨的课程,尤其是要帮助那些学困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有一技之长而不至于使他们成为平庸者。显然这是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措施。欧美一些国家,他们的所有学校都有一种补救性课程,这类课程就是为满足学习上未达标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开设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就是说,要打破“升学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发展的不良倾向。校本课程开发大多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是十分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和谐发展的。
、可以凸显学校的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每个学校都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每个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凸显自己的特色,凸显自己的品牌。而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好自己的品牌,你这个学校才有声望。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看病,要去最好的医院;念书,要去最好的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这样的意识: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家长们择校时,一方面是受中高考的驱动,另一方面也是想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享受优质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教育需求,而校本课程开发非常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提升自己的地位。
、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地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楚他们有什么样特殊的学习需求;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有着哪些共性。同时,还要认真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内容有哪些是合适的,哪些不合适;有哪些需要改造或删除,有哪些需要补充、丰富或调整;有哪些学科知识可以整合教学。而且,还要兼顾到学校的发展远景和学校文化的再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这些内容弄懂弄通弄明白,教师不潜下心来是难以办到的,而当教师潜下心来弄清楚这些内容的同时,他们的研究能力也无异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5、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的是整个国家的意志,是为未来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置的课程。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在决定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地方课程是指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授权的市、县教育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它反映的是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依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思想)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它可以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必开的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总括起来,可以这样理解三者关系:国家课程是整个课程框架中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在整个课程框架中,对国家课程起辅助作用,校本课程起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不足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总原则,具体来说,一定要充分体现下列几点:
1、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从内容上看应该具有实践性。应该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比如电脑绘画、剪纸、电视短剧制作、动植物标本制作、摄影、围棋、器乐表演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2、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比如趣味数学、趣味历史、成语接龙故事、英语沙龙、口语交际等,要使学生感兴趣,越是低年级,趣味性越要强,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可学性。要选择学生能够理解和易于理解的内容去开发。要注意开发的内容应该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接近,不要过于生疏、遥远、枯燥或艰深。比如说,有的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是港台文学鉴赏,我觉得就有待于商榷。我倒不是说,在初中开发文学鉴赏课程不行,问题是港台文学鉴赏难度较大。一是学生对港台文学接触的不多,还不了解;二是对港台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人文风情,价值取向等,我们的学生毕竟知之甚少,鉴赏难度较大;三是我们学校的师资水平,是否能驾轻就熟地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应该认真考虑的。更何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也明显超出课标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或者可以称为是一项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缜密地思考,科学地论证,决不能凭想当然随意进行。
4、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发展性。这个发展主要是针对学生说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因此,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就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很多学校开设的书法、绘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要在操作层面上,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
5、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体现实用性。做为课程,应该直接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教育。国家课程是宏观使用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无法体现面对一个个具体学生的实用性,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现个性教育、乡土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途径,在我国现阶段,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中学恐怕就是最后的学习阶段,如何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是中学教育的一大难题。而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无法升学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准备,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就业与生活,这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个鲜明的特色和开发过程中应必须体现的一个原则。比如农村应用文、××地理特征与历史沿革、××作物的栽培与精加工处理,但要说明一点,这部分内容一定不要与“地方课程”内容重复。省里规定的地方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方面,即“成功教育、家乡文化、专题教育、技术教育与实践”,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时,一定要兼顾到不与这些内容重复。比如有的学校开发了玉米、大豆、水稻等的栽培,这就不行,因为在农业技术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很全面,没必要再重复开发。再说,有些知识完全可以无师自通,更谈不上开发了。谁不会种大苞米、如果你开发一下玉米的精加工处理、在其它领域的作用还差不多。
6、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你这所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具有怎样的特色,你最好就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校本课程。进而在教研课题的研究上,也应确立这方面的课题。比如说,陶二中心校的办学理念是:用经典文化打造文化校园,他们开设的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年级高低、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学习不同的经典文学文化作品,当然内容上也有待于完善。
这样,回过头来我们简要地概括一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编制必须具备的特征和必须遵守的原则,大体上就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概括:
总的原则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容层面上说,可以具体细化为三句话: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
从操作的层面上说,可以具体细化为三个词组:要有兴趣,要以活动为主,要兼顾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我们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教育资源等来看,大体上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形式:
1、课程选用
所谓的选用,就是指从现有课程中发现、选择并充实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的特色,适应本学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就这一模式说,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学校和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就是说,做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赋予所管辖的中小学,具有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办学思路)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二是要具有可供选择的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也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向学校推荐一个可供选择的课程科目清单,由学校从中自主选择某一科或者几科,比如每学期在教材征订时,上级都有一个由国家或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目录,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的选用时,就可以从这里边选择,如果选择清单当中没有适合本校的内容时,学校也可以从其它方面选择,但为什么要选用,要选用什么内容,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材审查机构批准并备案,方可开设。
2、课程改编
所谓的改编。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实条件,对现在课程的某些内容改编或结构调整,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等方式对必开的指令性(国家、地方)课程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促使学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比如说语文科,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年级都有古诗文、对对子、名著阅读等科目,这些内容都零落的分散在各个学段,一个学期学一点,其中又间隔很长时间,这种教学程序,无论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乃至于升学来说,都是很不利的,而作为国家课程的行为,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你不可能在语文课程之外,又专门开设一门什么古诗文、对对子、名著阅读等科目,而我们如果以校本课程的框架,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科学地统筹安排一下,再充实一下内容,考虑一下在哪个学段专门开设哪个科目,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这样,每周都学一点,任务不重,还保证了内容、学习的连续性,其学习效果一定很好,同时,也有效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它有些学科也是这样。
3、课程新编
所谓的课程新编,是指根据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现有资源的实际,自行开发或编制新型课程。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形式。因为就一个学校来说,师资水平、经济条件等必竟是有限的,而编制课程又是一项政策性严、科学性高、知识性强的工作,不是谁都能编、也不是说编就编的,你所编的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实用性上到底有几分科学性,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不能来半点的马虎。因此,编制课程内容应该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最好是一个单元、一项活动、一个项目,千万不能追求多、追求全、追求系统。比如可以根据地域特点,编制关于以关注地方史或者关注当地著名历史文物、人物的课程,如蔡家沟就可以以“朱尔山”的传说,“慈云寺”等的历史沿革为内容;伊家店“大金得胜陀颂碑”、“大獾子洞”的传说、“大瓮圈的传说”等;士英小学“不朽的丰碑----战斗英雄梁士英的故事”;三井子可以以当地贸易与产业及就业机会、当地的经济资源为内容;还有的学校可以以当地特有的动植物、农作物为题材开发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具体,范围集中,它们就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感同身受,可以进行现场实地教学,能够充分地体现课堂的实践性、趣味性。并且周期短、见效快。
还有几种形式,如课程的整合,课程的补充和拓展,也是校本课程在创编过程中,经常采用到的形式,但省教育厅的文件中没有涉及到这几种,所以就不说了。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发的操作层面上,一些程序性的内容,过程化的材料,一定要注意正规化、规范化,要体现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力戒盲目开发和草率从事。一般说,它的开发流程,应该遵循这样的几步:
1、组织建立。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一般应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特聘专家组成。其作用是:
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组织保证,进行宣传和动员。作好开发的前期准备,具体负责开发工作的一系列任务的实施。
2、情境分析。这一步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文本分析、资源调查(教师的数量、知识能力结构、各种课程材料、设备、资金等)社区访谈(社区潜在的资源、现实需要)等形式,研究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分析学校、学生、社区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本结构,明确学校需要开发的独特学习领域或各种学习活动,也就是要搞清楚缺少什么、需要开发什么,以满足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一步,一定要坚持“学生发展本位”,避免过分强调“资源本位”。
3、确定目标。这一步是根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提出符合并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体、要明确、价值取向要高。
4、立项开发。如果说,组织建立、情境分析、目标确定是理论上务虚的过程,那么,这一阶段(开发)则是操作上务实的实践阶段。学校要根据所确定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和要开发的具体课程内容,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情境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组织建立、保障措施”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纲要》的内容为:1课程理念(指导思想,要具有时代性)2课程基础(讲清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原因)3实施方案(课程目录、课程内容介绍、实施步骤)4课程评价(评价标准、方式、过程、结果)
5、校内初审。由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或者聘请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校本课程纲要》进行系统性评价。对是否突出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是否明晰,课程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课程评价是否恰当,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向全校师生公布。
6、上报备案。将由学校初审通过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相应的《校本课程纲要》以及文本教材上报县教育局审定备案,未经县教育局审定备案的校本课程以及文本教材,不得在学校中实施,不得走入课堂。
尤其是对待“文本教材”的开发,要谨慎地严肃的认真的科学的安排好,要体现出是本教材,而不是练习册。但无论是方案也好,还是讲义也罢,内容的选取到材料的装订都要认真对待,装订成册,美观一些,让人感受到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最后,谈一下“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的关系。
就这个内容,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之间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们现在所提出的校本课程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对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以前的有些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应该看作是校本课程的初始表现形态,它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和完善,归入校本课程。如果选修课、活动课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相去甚远,或风马牛不相及,就不是校本课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23:06 , Processed in 0.1172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