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06: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李文萱
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几乎不可能照顾到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具体特殊性,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观和办学宗旨。我校在全面、科学地分析校情的前提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扎实的学段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与个性特长,具有高度的公德心和爱心的未来社会人”;树立了统一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思想,即在“统整中拓展,分层中落实”,对课程目标、课程教材、教学设计等课程议题进行统整,实现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教学拓展,并根据班级和个体的差异,在分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的教育,从而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
在课程校本化的开发和实践中,科学的课程引领是课程校本化的有力保障。它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总称,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决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一、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主要内容是对课程目标、教材以及教学设计的二度开发,我校以“统整”为手段,以《课程统整指南》的研制为载体,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课程目标的统整
新课改推出的学科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主要区别是学科课程标准是相应学段的最低学业水平要求。学科课程标准不能代替考纲,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与不同的生源,因此必须有适合本校实际的系列化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我校以学科课程目标细化的研制为载体,确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考纲、学生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
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以“故乡情思”为主题,我们选取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对故乡的不同的情思。这四篇文章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在这些描写中都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们结合学生的学习作文需求,把教学重点集中在融情于景的景物描写上,与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进行了整合。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拟定为:①解读每篇课文中的故乡情思,从而激发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对精神家园的追求;②体会课文融情于景、融情于物,进而情景交融、情物合一的特点;③引导学生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学习本单元课文优美的语言,精致传神的遣词造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2.课程教材的统整
新教材的优点是与时代和生活联系紧密,不足是学科体系不明显,一期与二期教材基本呈优势互补态势,人教版、江苏版、浙江版等都是将“传统教材”与现代要求整合得比较好的教材。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必须有相应的学科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试题等,这是各学科教学质量保持持续稳定的基础工作,也是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以上面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苏教版教材充实了教学内容,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扩充进来,体会在作者的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了人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完成作文《我喜欢这里》。这样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从而建立起作文教学的序列。
3.课堂教学设计的统整
在确定教学内容,特别是理清知识点、能力点的前提下完成教学设计,并以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教学设计的成败,最后,通过调整和修改来完善统整方案。
例如:《滹沱河和我》一文原是初二年级的内容,初二年级教学时也不轻松,现在放到了初一,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这一课时,七年级语文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学生查到了作者牛汉的一些资料,对他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一两个问题。上课时由课题引入,指导学生分别划出写“滹沱河”和“我”的句子,并思考两者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很顺利,不但没感到难,反而很喜欢这篇课文,理解得非常透彻,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与国家课程开发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相比较,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是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特色和教育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为了使校本课程制定更为合理和科学,我们邀请专家进行访谈、问卷等调查,获取诊断校本课程设置的信息,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与建议。通过分析形势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学校课程的发展蓝图,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优先次序,探索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行动。
2.校本课程的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已历时六年,从初始阶段鼓励非考试学科教师先行实践,到目前所有学科均开设校本课程,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上已初具规模和效应,为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品质,凸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了校本课程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措施为:确立学科拓展类和综合拓展类两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的主题,使系列课程呈现分层递进的特征;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促进课程的特色化形成;加强校本课程“课、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提高特色课程的课程品质,使其向精品化发展。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如下难题:一是解决了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在专题拓展教学上缺乏延续性,以及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的问题,使课程在继承和发展中日趋完善;二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加快了特色课程的开发速度;三是促进了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扭转了孤军作战的局面,使校本课程的校本研修成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内容。
在几年的实践中,学校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适应学校办学背景的、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包括心理、舞韵等多门限定性选修课,以及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职业技能类、身心健康类等七大类自主性选修课程。
3.制定校本课程的相关配套文件
我们根据学校办学规划,制定了《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学校课程方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还为落实这一指导性文件,配套了相关文件,例如:《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学分管理实施方案》等。
4.校本课程开发的全员参与
成立由校长、专家、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建设引领小组”,制定相关条例和办法,建立课程的决策程序与内部课程监督机制。在课程决策上,我校特别注意使教师也能参与课程决定,让他们对课程具有拥有感,课程引领团体与教师一起作出决定,对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学校还加快了课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启用“数字校园系统”和“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学生的综合评价管理的数字化。同时,大力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包括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设施建设、场地安排、图书到位、经费保障、人员培训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03:37 , Processed in 0.1613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