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色列:为智慧而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7 15:1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色列:为智慧而教
文/杨东平



谈到以色列教育,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和艺术、逻辑和想象的平衡等命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犹太人整体教育成功的原因。但是,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例如创造力的培养,真的是小学生可以操作的培养目标吗?没想到校长很明确地回答: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和手工。她不无自豪地介绍了学生通过纸浆手工制作的花盆,加以装饰美化,自己种的花。在室外的空地,也有学生自己种的鲜花和蔬菜。学校认为无论是学习外语、烹饪一道美食或者富有效率的工作,都有助于使人成功。 我们观看了学生的歌唱。名为美丽的女孩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用中文演唱了《茉莉花》。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孩子上台汇报自己读的书,与同学分享。在一间小教室,一名老师在单独辅导2名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楼下,3名老师陪读着6名轻度自闭症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恰值以色列最重要的逾越节(耶稣最后晚餐之纪念日)前夕,学生们都化妆为不同的形象,极为兴奋活跃。课间,学生围着我们极尽表现之能事。与国内的经验比较,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相似的,只是这里完全没有人为的布置、教师的规训。 美术课,学生将自己姓名的希伯来文字母做成图案 校长的自豪:学生自己制作、装饰的花盆和种植。 学生在校园里的种植。 还是需要到到犹太人的文化中,寻找教育的密码。教育在犹太文明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视研习为犹太人生命的根河源泉。“没有了犹太人的研习,我们就不可能是犹太人” 早期的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父亲具有主要的责任。这正是希伯伦圣经中称祭司为“父”的由来。在早期的圣经教育中,由于书籍极为稀少,主要的媒介是父亲而不是典籍,老师的人格才是学生所读的文本。而且,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历史和道德,传递犹太文明的传统,教授“托拉”,也包括谋生技能。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文明很早就对智慧与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将教育视为寻求智慧之路。研究者指出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在智慧认知方面的区别:希腊人认为知识是通往美德的大路,头脑的能力是通过美善人生的途径。希伯来人则认为,上帝才是智慧的终极来源;他们倾向于认为智慧是实用的技能,手艺和技巧是智慧的侍女,如同好的讲道是教人如何将上帝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智慧是成功应对人生难题的日常能力,有智慧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技巧、技能去做好某件事,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智慧(hokhmach)的真义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力或技术。” 希伯来人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人要动用自己的整个存在才能“知道”一个对象,正如男女之间的恋爱。知识是行动的意义,也包括关怀他人。 我们看到了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重要差异。希伯来系统是以上帝为起点,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是“认识上帝”;而希腊人的目标和宗旨是人,是“认识你自己”,它产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分野,使犹太教育具有一种灵性的气质。如同犹太教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的异端,是现实世界的异见分子、反对派;犹太教育也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因为上帝就是与众不同的!”犹太人就是用这样“圣洁”的目标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希腊人学习是为了理解,希伯来人则是为了要敬畏”。显而易见,这种灵性、超越性是真正的天才所必需的精神气质。 此外,犹太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是人人有份的。比较而言,希腊人的博雅教育是只供贵族享用的闲暇教育,认为从事劳动的下等人不配接受教育。希伯来的思维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或许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成就如群星闪耀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犹太人的智慧也令人瞩目。他们将写上字母的石板涂上蜂蜜,让开蒙的孩子舔食,使他们感知“知识是甜蜜的”。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即帮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家长的使命并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技巧,通过行动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超越性的追求走向智慧和灵性,而且人人有份,这是不是犹太文化独特的教育智慧?如果在知识和智慧的认知上,在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之外再加入中华文明的视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回到沙龙小学。在短暂的访问之后,我们就要离开。美丽堵在校门口,变换着各种“啦啦队”的舞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告别。在这所普通的小学、普通的孩子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以色列教育的成功和希望。 美丽在学校门口为我们送行 雅法古巷中的装置艺术《空中的橘子树》,喻城市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伴们首先想到的是《扯蛋》。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特拉维夫:吹小号者 终于谈到以色列教育了,我们最关心的话题。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在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 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犹太人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 以色列的科教兴国是动真的。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以色列科研费、工程师占比世界领先,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者达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国为90人)。人均风险投资也居世界第一,有近4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列美国之后。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巨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略大,有100多个建筑精美的博物馆,1000多家设备齐全的图书馆。 但是,犹太人的才干与以色列教育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个话题。国内对大师的诞生,往往偏重对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有一则信息说以色列实行天才教育,承认人的巨大差异,按3%的比例在全国层层选拨出12538个天才儿童,全国有98个特殊教育班、54个天才儿童中心等等。可惜我们无缘考察,不知其详。不过可以明确地说,上述那些辉耀人类星空的大师,大多不是天才教育的产物(爱因斯坦等甚至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甚至也不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这就说明,在犹太人整体呈现的教育成就之后,必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诸如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之类,构成代代相传的文明密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犹太人身上开花结果。 我们访问了一所特拉维夫附近的小学,是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共600多个学生,每个班20-30人,是一所设施齐全、新建的普通公办学校。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却十分高拔。据校长介绍,其教育哲学是三个原则: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令人感到这似乎应当是大学的教育哲学。具体地,学校以达·芬奇提出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 好奇心:对生活无限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无限探索。 论证:通过经验、执著和甘愿从错误中学习的毅力检验知识。 感觉:不断提高感觉尤其是视觉的感知能力,以此作为丰富经验的手段。 开放:欣然接受模棱两可、悖论和把握不定。 艺术、科学: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均衡:培养优雅与健康的平衡。 联系:认识并理解一切事物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沙龙小学遵循达·芬奇倡导的七原则 美丽用中文演唱《茉莉花》 热情活跃的学生 这些原则无疑包括了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开放性思维、重视感知、重视科学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1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1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1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1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1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2:03:56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春节 ,去了趟中东,目的地之一是“一边海水,一边沙漠”的以色列。站在以色列与叙利亚曾争战不休的戈兰高地上,一种不知名的紫红色小花开得漫山遍野,有种来之不易的祥和、美丽。战场遗留下的武器和弹壳,以色列人将它们制成了大大小小的雕塑,姿态各异,十分逗趣。这小小的创意,不经意就显露了以色列人的乐观、幽默、智慧。
犹人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对于犹太人的教育,我颇感兴趣。在特拉维夫,我们访问了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小学,小班教学,每班20—30人。虽是小学,办学理念却很高瞻,标榜“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教室外的空地上,有学生的小小种植园,种植花草蔬菜,绿的叶,紫的花,收成好像还挺不错。随堂听了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小家伙们踊跃上台推介自己最近阅读的书,乐于分享。走过一间小教室,见3名老师正专注地对着6名学生讲解着什么,时而比划时而俯身授教。不禁好奇,校长解释道,这6名学生有轻度自闭症,老师正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过马路。见微知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映射出什么样的民族内涵。
犹太人的优秀得益于优质的教育,而深重的磨难令他们更重视教育。或许,对于一个历经长久的劫难和恐惧,没有祖国,几近亡种的民族,知识和智慧才是立国的恒产。
1948年,流离失所近2000年的犹太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以色列,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建国不过64年,面积差不多北京大小,沙漠还占了半壁江山,人口750多万,犹太人约占80%,在阿拉伯国家眈眈虎视之下。尽管如此,以色列仍成为中东最强的国家,位列世界发达国家,全球竞争力排在前20位。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是,占世界人口2‰的犹太人,却获得了22%的诺贝尔奖。对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人——耶稣和马克思,是犹太人。列宁、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弗洛伊德、索罗斯、毕加索、肖邦、卓别林、斯皮尔伯格、茨威格、卡夫卡、迪斯尼……他们都是犹太人。
古老的拉比格言说:“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犹太人崇尚智慧,将其看作是上帝神性的流溢,研习成为犹太人生命的源泉。据说,以色列人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便在一本书上涂上蜂蜜,引导孩子去舔,意在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过调查,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而在中国,扣除教科书外,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上海人算是国人中的“书迷”,一年平均也只读了8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以色列的教育格言与中国“教育为立国之本”异曲同工,只是践而行之,以色列走得稳健,中国行得蹒跚。以色列为3—18周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的教育经费占GDP的11%,七十年代以来有所缩减,每年教育经费占GDP的8%左右,2011年教育投入349亿,占政府财政预算的10%强,2012年预计投入363亿,再度增加。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圆大学梦,考生每年有5次参加大学入学试的机会,而大学里又严格奉行“宽进严出”的宗旨。
最近正在举行的两会上,温总理宣布2012年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终于迈入4%时代,会议现场掌声雷动。相较之下,我不禁汗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国人还迷惘纠结于“钱学森之问”,慷慨的以色列人已将梁任公之言践行得风生水起了。
(文章发表于2013.3.13《羊城晚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9:42:53 | 只看该作者
比照犹太人的教育
    辛亥革命前后,先哲们四处寻找中华古国羸弱受欺的答案。丢下“地大物博”的面子,“勤劳勇敢”地留洋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留洋法兰西,获取革命真经。引进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东方睡狮”,艰苦卓绝地再现中华民族的盛景。
    送来革命真理的卡尔.马克思是德国籍的犹太人。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最神秘的民族,涌现出了繁若群星的大师级人物: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最成功的还有生意,世界上70%的贸易量由犹太人掌控,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前400名富豪里,犹太人占了25%;在前40人中,犹太人占了40%。有人说,世界的财富大都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犹太人的财富则在自己的脑袋里。
    “犹太文化之谜”一个非常重要的谜底,就是教育。这是一个视教育如敬神的民族。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失其温情与魅力的伟大东西,就彷佛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静的早晨,它们之中蕴含的最可贵的东西,是那种对于人类灵魂秘密的充满激情的探索。《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揭秘》一书中说到,根植于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教育价值观,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主要源泉之一。从核心层面来看,教育与学习成了精神信仰的一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一、教育起步怀胎时
    在以色列,有的孕妇总是不停的唱歌、弹钢琴,此外还总和丈夫一起解决数学难题。不少身怀六甲的以色列准妈妈都带着数学课本。有好奇者问:“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胎儿,还是为了自己解闷?”“当然是为了训练腹中胎儿,这样,他长大后能成为天才。”她的回答笃定而自信,她坚持做数学题直至孩子出生。
    再向前推,择偶时就在设计未来。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能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在于优化遗传基因,拥有聪慧的下一代。
    二、教育儿童从小爱读书
    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孩子的教育从3岁开始的,他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是让他们背诵,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记忆力,今后就没有办法学习其他的事物。孩子到7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先知书和圣著的基础知识;到13岁开始,孩子要学完所有的犹太教法的基础知识。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大多数犹太儿童懂得三门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都要学习经济数学,还涉猎竞技体育,如弓箭和射击等。因为他们相信,练习弓箭和射击会使大脑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更为专注。
    三、营造家庭教育环境
    犹太人经常是学校和家庭紧密协作,一起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父亲有教育儿子的责任,而母亲有教育女儿的责任。教育的本质不限于知识这个层面上,还有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识。
    从幼儿开始,家长就训练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那是他们的必修课。犹太人相信这些训练会提高孩子的智商,有助于他们成为天才。按照犹太科学家的观点,音乐的波动会刺激大脑活动,这就是犹太人为什么天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教育首先该学习的是父母。美国工业管理委员会发现,犹太母亲的就业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们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犹太儿童则因为学习成绩好、听话和总的行为良好,被老师所喜爱。犹太人教育子女的原则是: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要在精神、生活和肉体方面教给他善待生命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并不是给他们充填观念方面的知识,而是教授给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运用的知识,教育的结果,必须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够独立地行动,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
    四、尊师重教根深蒂固
    犹太人历来尊崇学者,教师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大。对每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出一名或几名博士更为荣耀的了。
    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要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个人的话,孩子就会决定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传授知识的教师非常重要。 
    犹太教规定: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对教科书逐进行说明,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教,这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只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这并不是为师之道。教师必须给学生独立实践的机会并提供建议,从而让学生拥有无法忘却的纯粹的记忆。教师在讲台中央时便是支配者和权威。学生在权威面前应该谦虚,但有时学生可以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知识点或是自己的灵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超越形式、相互尊重的关系。

   五、教育重在活化知识,培养才能
  犹太人非常重视知识,更加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
  他们还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意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是不无关系的。
    六、继续教育并终身学习
    犹太人的天性就是永无止境地探究和学习。他们信奉,“世界的基础是信仰、知识和慈善。”信仰是人和上帝连结走向直接的纽带;慈善是人和人之间相互扶持的纽带;知识是人类走向纵向和横向的无限空间并取得真理的纽带。没有教育和科学研究,世界将失去平和,导致瓦解。为此,他们绝不止步于大学阶段的教育,而是终生学习,不断探究。一个举世公认酷爱读书的民族,虔诚般地重视教育,宗教般地爱好读书,于是创造一个又一个犹太奇迹。
   
    理性地审视一下中国教育,重视文化知识传授,过分强化应试,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强调共性培养,忽视发展个性;强调勤奋学习,指令性负担过重;强调尊敬师长,缺乏教学民主……结果,学生的全面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不足。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稚嫩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可变更。将来这样的学生在意识里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懂得怎样自由地去生活”。
    目前,人人都可以是中国教育的批评者,同时又在扮演着参与者、追捧者、践行者、受益者或受害者。在矛盾与纠结中,不得不继续沿袭现行的体例,在已有的模式里打转。以至于有人发出如此哲理之声:我们无法改变风的方向,但可以调节帆的角度,依然能够抵达胜利的彼岸。
    比照犹太人的教育,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在哪儿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11:51 , Processed in 0.14898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