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梅]: 让家校沟通更加快乐有效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5:38:37 | 只看该作者
冉甲男致不知何时出世的女儿:臭丫头 请多关照2013年06月01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冉甲男





【作者简介】
冉甲男80后,新锐作家,编剧。她尚未知道自己的孩子将于何时到来,期待着未来的孩子能领自己到一个新的世界去冒险,并且能不让孩子对母亲失望。
冉甲男致不知何时出世的女儿
臭丫头你好啊。此时我对着电脑,窗外下着小雨,我设计着我们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嗨,丫头你好,我是你妈。”要不要说“请多关照”?在你还没变成一个会说话、会听话的人之前?我琢磨着,这句话才是我最想跟你说的,而不是“我是你妈”。
臭丫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今天是什么日子,六一,国际儿童节。你要庆祝这一天,我也要庆祝。我们庆祝的目的是,提醒以后的每天记得你是个孩子,你正在用你的眼睛看所有的一切,花草鱼虫。你还在度过看似漫长其实却非常短促的童年。你理应放肆地度过每一天,一如你肆无忌惮地来到这个世界,非常霸气地闯进我的家,将这里的一切据为己有,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把我的生活变成你的生活。不需要武器,臭丫头,我心甘情愿。我真希望未来的每一天,你都能这样度过,不必小心翼翼,不必瞻前顾后,不必计算得失。
我不确定应该用什么来教你。我有的和我没有的?我不确定是否适合你。我只能把我已经拥有的东西介绍给你认识,至于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全凭你。而那些我没有的,如果你想要,也全凭你。你的世界应该和我的不一样。
他们让我再说得具体一点儿,好吧,那些耳熟能详的期望,就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贤良淑德恭俭让”。那什么,我是说真的。
一副好皮囊用来行走人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长眼睛的。
将来也许会有人悄悄地跟你说,你的皮囊是我来决定的;不,丫头,取决于你。皮囊是你行走人间的法宝,你必须不断地不断地锤炼它——一双能看见别人优点的眼睛、一对儿能听见别人心灵的耳朵、一张能鼓励别人的嘴巴、一双能接纳别人的手掌、一副不卑不亢的身板,一双绝不后退的大脚。只有这样的皮囊,才能容纳足够强大的灵魂和纯洁的心灵,它们将向你展示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带你去看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景色。臭丫头,所有你看过的、听过的、说过的、牵过的、走过的、想过的,就是你的世界,也是你的皮囊。我随时在你身边,等着看,也等着与你分享。
一颗聪慧的脑袋是你的秘密武器,因为人,是会隐藏的。
将来肯定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告诉你身为一个女孩应该遵守怎样的戒律,如果碰到那样的人,听我的,把TA从心里拉黑。这个妖孽丛生的世界,一颗灵光的脑袋太重要了!臭丫头听好了: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一颗有共情能力的心、一副懂得微笑的嘴唇、一双能够给予和分享的手、一双认真聆听的耳朵,有了这些装备,当你身处逆境时,能够给这个世界最简单直接朴实无华的一击;当你备受赞誉时,能够有勇气退让而自省。臭丫头,当你独自穿行在这个偌大的星球上,它就是你手中的舵,可以乘风破浪、穿山过海,它可以带你躲开暗礁,击退暴风骤雨,即便夜深如墨也绝不迷失方向。而我就在家里,等着你,羡慕你。

这大概就是我对你的全部教育,或者说期待。还有什么能比这样一个你更精彩?我简直有点儿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你见面了。想着将来我们可以一起研究蚂蚁搬家,研究向日葵和太阳的关系,研究一只麻雀的世界,研究夜空里的星星,还有邻居家的男孩,你的同桌,欺负你和被你欺负的朋友,研究他们的秘密和你的秘密,研究一张纸条上的火星文,研究一串电话号码,研究春天的丁香和秋天的银杏,研究你长发剪短、短发留长、烫了又染、染了又烫的全部秘密。
好期待与你见面,期待你领我到你的世界里冒险,期待这个世界能如你所愿,期待着我们斗智斗勇的快乐,期待我能够不让你失望。期待跟你一起再经历一次那些我已经经历过的事情,把我教给你的再重新教给我。
臭丫头,请多关照啊。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7:36:02 | 只看该作者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1:00:54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国际儿童图书节特别报道【儿童与哲学】
解密童书中的儿童哲学
《哲学鸟飞罗》插图
■朱自强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儿童阅读的思考与探索持续深入,“儿童哲学”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在我看来,儿童哲学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成人对儿童这种生命存在进行的哲学研究,如约翰·洛克、卢梭、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人的儿童教育哲学;二是成人对儿童的哲学思考进行的哲学研究,如李普曼、马修斯、费鲁奇等人的学说;三是儿童自己进行的哲学思考。
  儿童是个哲学家
  意大利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有本著作叫《孩子是个哲学家》。该书认真研究了儿童的哲学思考,尤其可贵的是,费鲁奇虔诚地表现出向儿童学习的姿态。这种姿态,对于我们正在面对儿童哲学的学术社会、教育社会极为重要。我曾听到一位哲学家说,当你说“儿童是个哲学家”的时候,千万别太认真。我也听到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质疑“儿童天生是个哲学家”这一说法。
  我认为,像对许多其他儿童文化一样,我们对儿童哲学这个问题不能半途而废。所谓半途而废,指的是一方面愿意面对儿童的哲学思考,另一方面又以成人本位的标准,否认儿童的哲学思考所具有的真正的哲学品质。的确,儿童不能成为著书立说的哲学家,也不能成为大学的哲学教授,但是,由于拥有天真的品质,富于好奇心和探索欲,儿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哲学思考,而这些思考可以触及真正的、根本的哲学问题。
  马修斯在《童年哲学》一书中说:“我的意思并不是小孩子、或者某些小孩子作起哲学来比所有的大人都强……但是,孩子的哲学所拥有的清新、迫切、自然天成,既值得我们为他喝彩,又有助领略成人哲学或哲学本身的特质或意蕴。”他还在《哲学与幼童》一书里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事例:“伊恩(6岁)感到懊恼的是他父母朋友的三个孩子霸占了电视;他们不让他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妈妈’,他用沮丧的口气问道:‘为什么三个人的自私比一个人的自私好?’”
  马修斯的这个例子让我联想到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哲学课上所举的一个例子。一辆电车刹车失灵,如果直行,尽头有五个工人在工作,如果拐到另一个岔道,尽头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桑德尔教授问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结果多数学生选择了把电车开向岔道。6岁的伊恩和哲学教授桑德尔提出的问题,都与功利主义哲学相关。在桑德尔教授的课堂上,那些大学生所思考的问题,未必比伊恩的思考更切中功利主义哲学的要害、更有论辩力。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智慧之路》里说:“哲学思想永远只能根源于自由的创造,并且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完成他的哲学创造。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禀赋。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雅斯贝尔斯举了好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一个孩子以惊异的语气脱口喊道,‘我一直试图把自己想象为另外一个人,但是我仍然是我自己。’这个孩子已经触到确定性的普遍本源之一。他通过关注‘自我’而意识到‘存在’。他被他自己的那个‘我’所具有的神秘性弄迷惑了,而这种神秘性唯有通过‘自我’才能被领悟,于是,他面对这个‘终极实在’而茫然不知所措。”
  可以肯定地说,儿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哲学思考。这种儿童哲学有着与成人哲学家论述的哲学不同的存在形态,但是问题的指向都是哲学。
  童书里的儿童哲学
  哲学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表现人的生活的文学自然也会表现哲学问题,甚至会先于哲学研究来表现哲学问题。童书(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因为它揭示着儿童的心灵世界,所以必然蕴含着丰富的儿童哲学。
  涉及哲学内容的文学类童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用文学(包括图画书)的形式直接面向儿童来谈哲学问题的童书,如奥斯卡·伯瑞尼弗撰文、德普雷绘画的《我与世界面对面》,就标示为“哲学启蒙绘本”,目前,引进的这类绘本较多;另一类是故事里蕴含哲学问题的童书,这类童书里的哲学问题未必是由儿童表现出来的,如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里谈到的《大熊,不对了》、《绿野仙踪》、《许多个月亮》;还有一类,是直接表现儿童哲学思考行为的童书,下面我要谈的就是这类童书。
  这里,我用一个写实的幼儿故事,具体说明童书里反映出的儿童哲学。
  笛米特·伊求的《拉拉和我》系列故事堪称幼儿文学的经典,其中有一个故事叫《鲜奶油蛋糕》。有一天,拉拉和弟弟(“我”)看见冰箱里有一个大蛋糕。妈妈告诫他们蛋糕是请客用的,不许碰,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今天会来。妈妈说完就去买咖啡了。拉拉打开冰箱,看那个蛋糕。“我”说,不要碰它,那是给客人的!拉拉说,我根本不想碰它,我只是在想,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如果坏掉了,两位姑妈就会中毒。“我”不希望两位姑妈中毒,就问道,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拉拉说,我们先尝一口看看。“我”当然表示赞成。拉拉尝左边,“我”尝右边。啊,真好吃。“我”说,蛋糕没有坏掉,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不会中毒。“但是,”拉拉说,“我们只能说这两边没有毒,其他的地方呢?”于是,姐弟俩尝遍了蛋糕的每一边,确信是没有毒的。“我”说,蛋糕的周围都是好的。“是的。”拉拉说,“外面这一圈是好的,但是中间也许坏掉了!”姐弟俩拿来刀子,切开蛋糕,尝了它中间的部分。当妈妈回来时,看到蛋糕,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们不希望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中毒!”拉拉和“我”赶紧解释。你们这两个馋鬼,都给我吞下去。既然妈妈这么说,姐弟俩也就照着做。他们把整个蛋糕都吃光了,最后一起肚子痛。“你看!”拉拉对“我”说,“这个蛋糕是坏掉的吧!”
  在这个幽默的小故事中,儿童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哲学内涵呢?整件事缘起于拉拉的一个猜测:“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蛋糕到底坏没坏呢?解决这个疑问,拉拉采取的是“尝一口看看”这一做法。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创立者约翰·洛克说,人类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来的。拉拉无师自通地掌握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方法。这是《鲜奶油蛋糕》的第一个哲学意涵。尝过左右两边,“我”得出结论,“蛋糕没有坏掉”。可是,拉拉又开始怀疑了(亚里士多德指出过,哲学导源于怀疑和困惑),“其他的地方呢?”在拉拉的这个怀疑里,实际上涉及的是哲学的“归纳法”这一问题。我们已经观察到的部分(蛋糕的左右两边)能否成为尚未观察到的部分(蛋糕的“其他的地方”)的例证。蛋糕的左右两边没有坏掉这一观察,能否成为用来证明蛋糕的“其他地方”也没有坏掉的依据?显然,拉拉质疑这个问题,所以她提出,要尝尝蛋糕的“其他的地方”。拉拉行为的心理动机是因为嘴馋,但她的确为自己吃遍蛋糕找到了不容置疑的哲学依据。这是这个故事的第二个哲学意涵。
  这个故事也许还有其他哲学意涵。在故事的结尾,拉拉说“这个蛋糕是坏掉的”。很多读者可能会想,蛋糕没有坏,拉拉和“我”肚子痛,是蛋糕吃多了,撑的。可是,蛋糕没有可能真的坏掉了吗?这样一想,就会发现,说拉拉和“我”肚子疼是撑的,并没有确凿的证据。那么,说拉拉和“我”肚子疼就是因为蛋糕坏掉了,就有确凿证据吗?显然也没有。看来,这个故事留下了一个悬疑。而探讨哪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进入哲学思考。
  童书里的儿童哲学隐藏在故事之中,不易被读者所察觉。恰恰是因为融入在作品的生活世界中,才更容易被儿童读者所感知和吸收,是最有效的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的珍贵资源。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5:42:55 | 只看该作者
刘古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



昨天看到有老师贴出的:“熊丙奇:培养孩子六个能力 别犯家庭教育数宗罪”,这是熊丙奇先生在博客中写的,我一直觉得今天的教育好像只剩下学校教育,大家评论教育都是在评论学校教育如何,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忽视了。

不久之前,我见到《中国教育报》记者张以瑾。回家之后就把我父亲的著作:《国民学校办理社会教育概论》的电子稿传张以瑾。这本书过去我读过,注意力集中在学校教育社会化的具体问题上,这次阅读第一章的时候发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第一节是非常精彩的一节,这里既说到两者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用非常洗练的文字说明教育的起源:“我们应当知道,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教育,个体与群体只是很自然的生活着。但自然生活的结果以偶的事情觉得满足,有的事情觉得不满足,有人对于生活觉得满足,有人觉得不满足。自己无论觉得满足还是不满足,都发生一种‘自觉’,觉得满足的,愿意继续下去,觉得不满足的,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便发生了‘效仿’的意念,希望对于生活的方式,能够有所选择,这种‘自觉’与‘效仿’便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功用。”

这一章中还说了一个道理,在没有学校教育之前,最初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最初的学校“因为统治阶级的利用,学校乃逐渐有系统很完备的制度。”学校功能有三个:“第一、把社会的经验变成简易而有条理,使受教育者可以循序前进;第二、把社会经验加以选择,作有计划的保留与传递;第三、把学校变成更广大更平衡的社会环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不完全为现有社会环境所束缚,可是自从学校成立之后,教育因受固定形式的限制,乃逐渐与现实社会脱离了关系,一方面教育变成了保守的东西,教育乃不能配合社会真正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代替了教育的全体,除了学校,似乎便没有教育,虽然社会的教育方式,仍继续的存在,但因教育已变成统治阶级培养继承者的工具,大多数人们需要对社会教育也就再不被重视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学校应当使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不完全为现有社会环境所束缚;其二教育已变成统治阶级培养继承者的工具,大多数人们需要对社会教育也就再不被重视了。

如果教育与社会相脱离,教育必然是培养的工具而缺少不为现有社会环境所束缚。我觉得许多人纠结于教育缺少自由,缺少民主,实际原因是学校教育脱离社会,于是束缚了自由思想的发挥。

于是有人反对义务教育,认为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就是这样的教育。

如果义务教育与社会相脱离,结果必然是这样的,相反义务教育紧密与社会教育打成一片,就会使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不完全为现有社会环境所束缚。

义务教育这个名词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民国之初倡导义务教育的时候,有学者就质疑这个翻译。现在不必考虑翻译是否恰当,义务教育是必须满足“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的公民教育,这样就能使教育与社会教育打成一片,而并不会束缚受教育者的思想自由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个社会制度是无暇可击、十全十美。一个看上去非常美好的制度,但却不能执行的制度,一定不能与有瑕疵,但能贯彻落实的制度相比。

例如,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世界上实行民选的制度中最糟糕的,因为选举人制度往往政治博弈的结果会选出少数人的总统。但200多年来美国并没有改变这种制度,尽管屡屡提及修宪,但从来就没有正式讨论过。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在这种规则下,大家遵守,互相监督,在贯彻执行上比较彻底。

尼克松在世界人们眼里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他结束了越南战争,但水门事件,他触犯这种选举制度,于是只能辞去总统以免被弹劾。

世界上大约有60多个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有实力的国家。于是联合国关于教育就提出了“公民教育”概念,其实这是义务教育的核心问题,联合国是这样定义的:“‘发展(公民)教育’关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公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共性,它存在于教育的特殊性中,所有的国家都要实现培养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这是教育的最低基准,也是不能或缺的。这也就是“把学校变成更广大更平衡的社会环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不完全为现有社会环境所束缚”。

熊丙奇先生呼吁,有三种教育要回归到家庭教育中,分别是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平民教育。熊丙奇先生仅仅讲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应该是这样的。

当今中国教育光怪陆离,原因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分离。

我和张以瑾在张集中心小学参观访问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位女教师谈论现在各地流行的“家校通”,教师们认为这很好,很方便,而且认为这是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的一种好形式。可是我说了,“家校通”恰恰拉大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现在家访基本没有了,短信都是指令性的,做什么作业,有什么要求,家长怎么监督,家长只能遵旨照办,不得违抗。

西部义务教育搞寄宿制时我就有忧虑,孩子们失去的是家庭教育;农民从农村不完全的转移到城市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也是丧失了家庭教育,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好玩的是,中国家长要择校,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然后教育的所有问题学校都推给了学校;学校更好玩,挑学生啊,成绩越好越喜欢,班主任们也抢学生啊!以致分班需要抓阄。学校有许多做法有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家庭背景中,我们必须看到这些背景中有好的方面,也有欠缺的,让家庭教育扬长避短,就很难做得到了。如果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是家庭的阴暗背景,教师功利背景,这样的教育就很难说是一种好的教育了。

如果教育不与社会打成一片,那么就不会“把学校变成更广大更平衡的社会环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不完全为现有社会环境所束缚”。

今天,凌宗伟的日志中写道:“教育是一种唤醒”。

我有感而发写了:“如果站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角度看,如果教育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呢?显而易见,唤醒的价值取向是有局限性的,这不是广义教育,也不具有教育普世价值的。‘教育工具论’,就是唤醒,唤醒受教育者成为工具。”

一个脱离了社会的学校教育,一个缺少家庭学校教育,必然是狭隘的,甚至是有害的。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6:10:02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财富就是你自己         袁岳
时间: 2012-09-11 来源: 广州日报   
        孩子,如果你现在就想拥有很多的钱,这不是坏事。因为只要有一些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有了前进的目标。有的人想要去很远的地方,有的人想长得很漂亮,有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大明星。他们和你一样,有想法的人都是生活有意义的人。
  但有了理想还不够。在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五件事情。第一件是,如果你想吃苹果,就要种苹果树;要种苹果树就还得有苹果籽,还得有土地、肥料、浇水与阳光。有人赚钱是因为发明了很棒的水稻,像袁隆平;有人赚钱是因为设计了很新的模式,像携程的四个创业者;有人赚钱是因为选对了要投的公司,像巴菲特。那么,你将来靠啥挣钱呢?是特别的眼光?是特别的见识?是因为相信勤奋总能做出点啥?还是擅长社交而找到好的人脉帮助?也就是说,你要从你的目标往回找,看看最后你要在哪件事情上开始为你的未来奋斗。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做基础的工作:选种、培土和考虑适当的作业技能。记住:不种苹果树是没有苹果吃的。
  第二件事情,现在很多人都想挣钱,但是真正成为有钱人的并不多。原因在于想挣的钱越多,那么必然承担的风险越大,要适应与掌控的情况越复杂。换句话说,挣钱的道理其实不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很多人挣过的钱,以后用同样方法就挣不到了。有些大家都知道可以挣钱的地方,因为人太多,也就挣不到太多的钱。因此真正挣得到钱的地方是隐秘的,也是不同常规的,甚至是与常情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会挣钱的人在孩子时代,往往是调皮的、有自己主见的、对很多事物好奇的、经常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甚至是探险的、有勇气的。因为只有这些,才让你对一些自己不确定的事物去探索与熟悉,培养自己面对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的胆魄与从容性。只做一个乖乖的孩子,与你的财富梦想可能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件事情,获得与管理巨大的财富,需要你是个具有强大决策能力与管理能力者,也就是说你要有自己看待问题的逻辑、想法、做法与决断力。无法想象一个仅仅在等待爸爸妈妈意见与老师意见的同学,能具备这样的潜质。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见识,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行动,有自己的经验,还包括自己的错误,以及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勇气。我一再告诉自己,领导者强大的自我是其能够带领别人、让其他人与他一起工作,并且让更多的人信赖他的基础。我们要留意这个强大的自我,也要谨慎地对待家长、亲友、老师剥夺与压抑我们的自我的言语和行动。
  第四件事情,是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社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财富是人们愿意我们拥有的财富的总量,这个人们包括了合作伙伴、员工、同行、消费者与客户、政策制定者等等。财富量越大,我们需要对付的关系越复杂。因此我们需要从小留意与积极学习与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其实,与很多年长者教导的简单防范陌生人的方法相反,孩子与陌生人的交往其实戒心最小,更容易获得信任。等到长大了还不会交往,人家会对我们有较强的鄙视。因此,我们需要在很小的时候积极交往小伙伴、学习其他大人的事情、帮助人家一点小忙、把自己的好处让一点给人家、向陌生人微笑与打招呼。记住,只有足够的交往与考虑足够多的其他人,你才会由小我变成大我,而在大我里面隐藏了我们得到其他人认同与资源的财富奥秘。
  最后一件事情,不要把小时候的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其实我们作为小朋友留给未来最可贵的是:想象力、创造力、敏感的自我与乐观的行动力。所以我们在必要的学习之外,需要很会玩,很会自己动手整点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想到的新东西就试试做下,而且当别人对我们批评与提意见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说好,而是要别人提出理由,用你的理由与他的理由沟通。财富梦想需要的不是一个会考试的孩子,不是一个乖宝宝,而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不断前进,充满好奇,也充满感染力的生动活泼的人。往往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形象,到后来很多人徒然留了个贪财的欲望,而把那个富有魅力的想象丢失了。那时你不是离财富更近,而是更远了。
  财富没啥神秘的,依照我们的天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限于贫穷。我们很多时候遇到的困境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从而失去了我们赖以发展的金钥匙。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都有那把钥匙。留意别丢了,包括别让我们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朋友给弄丢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道”就在你的脚下。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1:24:4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QQ交流群1291179970

                    欢迎您!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07:04:34 | 只看该作者
转:孩子与家务劳动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 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 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 (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 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 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 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
       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帮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事的年龄,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帮助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来自美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为您提供以下建议:
       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一个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4、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用以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即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对孩子来说也家务劳动是益处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理解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务的好习惯却非不可能。

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 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知道他记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8:12:17 | 只看该作者
俞敏洪:家庭教育该教什么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我看到过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假如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觉得我成功,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仍然如此,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有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





所以,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我儿子就很外向,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相信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

    中国企业家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从此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20:34:08 | 只看该作者
在阅读中陪孩子一起浪漫地长大
读李伟文《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一念千尘新浪博客 2013-4-23


   我总觉得,热爱阅读的人,是幸运的,而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让他同样热爱上阅读这项事业。儿子现在一年级,从小小的撕不烂书开始,他就对纸有了非常深厚的兴趣,我想阅读原本就应该是一件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习惯。常常听一些家长说到孩子不爱读书,我想这是父母的失职。刚刚升入小学的儿子,现在不面临这个问题,他只需要在阅读什么样的书上做出选择,而这个过程需要我的引导。
    所以最近读到的几本书都与此有关,而《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是真正在为我解了几个“惑”。首先,最近注意到儿子痴迷漫画,对于真正的经典并不是很感兴趣,同时,学校里推荐的大多都是国内文学作品,我也不是很满意,但是读过本书后,我心里安静了下来。李伟文提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能真正地理解经典,因为他的阅读有限,他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些适合他这个年龄,用他的口气说话的书籍,阅读经典还需假以时日。另外他提到要不要给家中不断买书的问题,他指出,很多书都有重读的必要,或者现在不想读但不知何时就想读的时候,所以把书买回来放在孩子随时随地都可拿到的家中,是最好的。这又坚定了我往家中囤书的信念。当然此书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这位有着开阔眼界的父亲与双胞胎女儿之间一篇又一篇充满着智慧的文章交流。
    这位父亲是牙医,却用四、五千册图书让诊所变成了小区图书馆,同时还是作家、教育专家、同时还是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一个如此多重身份的父亲,一直秉承阅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的信念,通过无时无刻的阅读、电影来向孩子传递关于学习、成长中的种种命题感悟,来体会自然、生活与心灵间的浪漫情怀。80本书,50部电影,以及展览、演出、讲座等,整理成父女间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字,引领孩子面对人生,开拓视野,生活是一场阅读,阅读也是不一样的生活,它们交织在一起,让生命更从容。
    面对社会上沉重的学习压力,父亲一样有压力,但他总是热情地引领着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升入高中的女儿们与爸爸间也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情感交流,阅读让父亲更贴近孩子心灵,一同感悟成长。
    这位父亲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做得最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家务最主要的都是母亲在做,一副很是抱歉的口气。其实,我想说,能与孩子玩的父亲,可能也是很难得的了。纵观一片母亲出书谈教育的局面,再看文字背后父亲们如幻影般的形象,读李伟文的书,直让人深吸一口气,愿天下多一些有些觉悟的父亲吧。
    陪孩子长大,从来都不是一件辛苦的事,它是幸福的,也是浪漫的,只要你曾全心全力地付出过,你就会知道,这份内心的幸福感有多满。而阅读,是我们最容易贴近孩子心灵的过程。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22:43:5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百家讲堂“家庭教育类”讲座目录作者:空谷幽蓝
【重点推荐】
陈虹:积极语言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68
陈虹:如何让孩子说到做到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73
陈虹:积极语言将实现的四个转变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30
陈虹:积极语言将推动两个成长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03


【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综合类讲座目录】
1.余尚祥:家长如何提早为孩子们做好教育规划

http://www.pantao108.cn/portal.php?mod=view&aid=418
2.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完善的性格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48
3.谈谈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502
4.走进学生、家长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86
5.宋建平:全面了解孩子压力源,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减压!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4
6.刘称莲:解读青春期现象背后的秘密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82
7.家庭教育要慢工出细活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33
8.赵立平:家长怎么帮助“问题”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45
9.宋建平:亲源性心理问题概述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87
10.尹达:破解孩子“拖拉病”的密码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90
11.温锐:如何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弦——倾听孩子的心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3
12.李学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剖析与预防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96
13.李秋飞:让孩子幸福成长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62
14.如何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弦——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99

更多相关:
【小学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331&filter=typeid&typeid=1465
【初中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330&filter=typeid&typeid=1467
【高中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329&filter=typeid&typeid=1469




经典废话: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林格/文    我的观点是,首先,尊重孩子的隐私,这应该是父母和老师的基本道德。其次,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幼年时代的“水晶人”已经变得不透明了,父母难免要“失落”和“恐惧”,失落是因为孩子与自己再不像从前那么亲近,那么毫无隔阂了;恐惧则是因为太紧张,对孩子任何隐瞒自己的事都会往坏的一方面做千万种联想。
  孩子的成长必然意味着与父母的疏离,而父母赋予孩子生命,正是为了让他独立。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拥有秘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知道,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中学生查理的几个同学跟校长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惹得校长发火了,一定要查出这几个捣蛋鬼。在这场事件中,查理和另一个同学是目击者,但是他们都发誓不透漏这个秘密。于是,校长开始对他们威逼利诱。查理是个好学生,校长告诉他,如果他说出这些闯祸的学生,那么学校将给他推荐,他很有可能获得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如果他始终不开口,那么学校会开除他。查理犹豫了,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不管查理的沉默是对或者是错,但我们知道,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去出卖别人,这就是做人的忠诚,也是一种勇气。
  作为父母,不管我们的孩子保守的是什么秘密,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当他决定对我们缄口,他就与自己的灵魂立下了一个承诺。而无论我们以什么手段去挖掘这个秘密,实际上我们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伤痕。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迈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当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会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留下了深刻的“我”的烙印。就像父母不可能替孩子消化食物那样,同样道理,父母也不能替孩子思考。孩子自己摸索探寻生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可贵的。
  在《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有一次卓娅把自己的日记给她母亲看,她母亲看完后怀着奇怪的和复杂的心情合上了本子。在这些扉页上呈现出了还很幼稚的、尚未定型的、摸索着的思想,好似一个人寻觅道路,步上了正确的小径,以后又走错了路,迷了途,最好又步上了正路。这是一面明澈的大镜子,在这里反映着理智和心灵的每一动作。当时她母亲决定了:不再看卓娅的日记了。
  绝大多数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秘密。因为,凡是出事都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试想,哪个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父母希望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却忽视孩子拥有秘密的重要性。在孩子探索生活的道路的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孩子的秘密,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秘密是孩子成长的养料。允许孩子有秘密,孩子的生活才有可能更加得精彩,孩子才有可能更加的独立和成熟。

  我的建议是:
 

  为孩子创造独立的空间

  孩子大多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父母的干涉。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我们可以给孩子一间单独的房间,让孩子给抽屉上锁,自己不留“备份钥匙”,给孩子的房间单独电话(不是分机)等等。
 

  不偷窥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私拆孩子的信件等等,千方百计地想知道孩子的秘密。而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偷窥自己的秘密,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把本来想对父母说的一些心事咽了下去。
 

  相信孩子的能力,大胆地放手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一切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我们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问题,放心地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注意别直接干涉孩子的问题,而是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自身做好榜样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也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隐私,忌讳互相猜疑、指责,而要互相关心和帮助。   




  孩子厌学怎么办?    林格/文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很多孩子在学习中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带有浓厚的“苦学”色彩。孩子们厌学的后果是很明显的,它严重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导致孩子心理涣散,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影响孩子成才。


  调查发现,“厌学”和“乐学”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心态。

  “厌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在动力原因,或许在因素影响,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和热情而不愿继续。“厌学”的人,多数把学习当成一件父母、老师要求做的苦差事来看待,把知识仅仅作为为了通过考试和获得高分而必须掌握的,因此学习的时候往往很不投入、很不情愿,不注意总结经验、不注意扩展,被教学拖着往前走,非常被动,学习效率常常比较低、效果比较差。所以“厌学”的人即使在中小学的阶段,由于各种学习要求和压力下被迫努力取得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一旦没有了要求,常常会放弃学习,不再努力,变得颓废堕落。
  “乐学”的人,并不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他们主动去寻找任何有意义的书籍、报刊、杂志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收集信息,充实自己;他们一旦开始学习,就非常投入,很少分心;对发现的问题喜欢追根究底,弄清来龙去脉;对学到的知识,喜欢举一反三地运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他们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合理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以说,对“乐学”的人而言,学习是理解生活、理解社会、理解自然的方法,通过学习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成功感。
  简而言之,“厌学”的人对待学习的心态是消极、被动的;而“乐学”的人对待学习的心态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的知识使他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而成就感又促使他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取得更多的成就。所以,“厌学”的人常常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而“乐学”的人则能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心态不积极,很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心态积极了,孩子们自然会对学习感兴趣。很多人听说过“麦琪和她的天才班”的故事,由于将储物箱的号码误认为IQ(智商)分数,麦琪把一群特殊的孩子当成“天才”来教,结果使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天才,他就会成为天才。”
  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厌学来源于老师的态度,被老师放弃的孩子容易厌学,而同样一群孩子,老师换成积极的态度,他们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学生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上。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

  克服自卑心理,是根治厌学的重要方面。
  除了心态消极外,自卑也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冷眼,甚至是讥讽嘲笑等。其实,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少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缺陷,更多地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认识还有不足。如果他们受的冷眼多了,讥讽嘲笑多了,慢慢就会积累成自卑,反而表现得更像是学习能力不足。但是只要得到公正的对待,只要唤醒他们的勇气,他们依然可以获得突破,取得好的成绩。
  一个小女孩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和您单独说件事。”等到只有老师和小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她撩起连衣裙的袖子——她的胳膊上有好几处伤!老师惊讶地问:“怎么回事?”小女孩说:“妈妈打的。我数学测验不及格,妈妈让我告诉您,说让您寒碜寒碜我。”老师心头一热,很诚恳地说:“我不想寒碜你。我很同情你。你的基础差,但我知道你努力了。”
  尔后,老师和女孩的妈妈进行联系,告诉她打孩子寒碜孩子都是刺伤孩子心灵的做法,要耐心帮助孩子,要善于鼓励孩子。她妈妈很感动,以后不再打她。此后,小女孩有问题也主动去问老师,结果期末考试考了八十多分。

  对于那些被认为“不可救药”的人来说,知耻而后勇是战胜厌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有些人从小淘气,喜欢捣乱,惹麻烦。刚开始,大家不过说他淘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惹的乱子越来越大,人们就开始“嫌恶”他,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了。这样的人真的已经无可救药了吗?真的就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这些人来说,与其去讨论他是否还有可挽救,不如去讨论他对自己的责任知道多少更有价值。越是捣乱的孩子,其实越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认同。一旦他们能够觉醒,发现自己的责任所在,开始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的人一样可以成功,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弗里茨·普雷格尔因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而荣获1923年的诺贝尔奖。不过他在莱巴赫的大名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少年时代淘气无人不知。普雷格尔幼年丧父,母亲对他一直疼爱有加,但是他却非常任性,经常淘气惹祸,不断有人上门来“告状”。邻居们的抱怨,让母亲常常偷偷地落泪,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而感到难过。那天,隔壁的伍德太太拉着儿子向普雷格尔的母亲告状,讥讽他是没有父亲管教的孩子。母亲终于忍不住打了普雷格尔一巴掌,流着眼泪诉说着。普雷格尔羞愧地低下了头,握紧母亲的手,下决心做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他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如何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兴趣,从厌学到乐学?我的建议是:
  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尤其厌学的孩子学习兴趣已经淡化,要使孩子萌发和强化学习兴趣实在是不容易。不过只要用心,办法总是有的。比如爱迪生的母亲发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责备他,而是运用学与玩相结合的方式,很快使爱迪生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
  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的乐趣,更加热爱学习。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作出简要纪录,经常告诉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有的父母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考好了给物质奖励,考砸了就大加训斥,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对学习的兴趣反而降低。
  要对孩子进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
  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但只有兴趣是不够的。学习毕竟是一种持续的、艰苦的脑力劳动,目的不明确就不会付出极大的努力。父母可以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说明学习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人个人前程的影响,使孩子明白不学习的人将来是没有出路的,学习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要成就事业必须努力学习。
  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
  一般来说,孩子厌学都有比较具体的原因,有的孩子是因为基础差赶不上去,干脆不想学了;有的是因为对某老师有抵触情绪,进而不想学该门课程;有的是自以为懂了,不愿意用功了……父母要区别对待,弄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对学习有漏洞的孩子帮助其补齐漏洞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6:39 , Processed in 0.1636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