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6|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梅]: 让家校沟通更加快乐有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6 13:0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家校沟通更加快乐有效
图文/寒梅  

  我从事教育工作将近三十年,与我的学生家长沟通一直还是以传统的家访,间或也用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请家长到校等方式进行。在四年前,我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建立了家长圈和QQ群。这样的圈和群,很给力。它成了我与家长沟通最快捷、最实时、最安全、最有效的彩虹桥,也成了家校互动,家长与家长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它为班级管理助力,它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四年前,我发现班级80%的学生有自己的QQ,家庭都开通了网络。于是,我也申请了QQ号,孩子们把我加成他们的好友。孩子们教我玩种菜游戏,看我的教育随笔;我阅读孩子们的日记,给孩子们推荐好文章阅读;他们把收集的综合性学习资料发在空间互相借鉴,还把自己的习作发给我修改。我发现,坐在屏前用文字和学生交流有时远比面对面交流更有效,孩子们更容易敞开心扉,真诚得与老师、与同学交流。渐渐地也有家长加了进来,一起交流。如果不能同时在线,孩子们有问题就给我留言,家长也留言,我都一一回复。直到现在,那届学生毕业两年了,我们还时常交流。网络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QQ群让我与学生与家长成了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家人。
  两年前,我接的是一年级新生班。六岁甚至有许多是不满六岁的孩童,刚进校园,甚是懵懂。因为有了家长圈和QQ群,我一方面和学生面对面,一方面与家长在线上交流,家校配合,孩子们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这届学生的家长,很多是工厂的青工,他们好像还是大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小孩,总是把小孩丢给家中的老人,小孩在性格和自理上都存在许多问题。于是,我在家长群中与他们探讨教育孩子问题,引导他们和我一起教育管理这些孩子们。我力争使他们懂得:父母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父母认真,孩子就会学去会方法;父母宽容,孩子眼里计较的事就少了;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
  他们一有时间就来到群里,他们会给我留言,询问孩子在校表现,告诉我孩子的进步,浏览我写的教育叙事,下载我上传的孩子们学校活动照片,他们也上传记录孩子在课外生活的照片和文字,家长与家长也利用这个平台传递着温馨的信息。我会把预习要求、作业要求告知家长,也会给他们报喜报忧,汇报学校及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他们了解班级的状况,也为班级解决后患。一楼教室的蚊子多,班级的窗台就摆满了熏蚊草;南三楼教室阳光太强,家长们及时帮忙装上了遮光窗帘;秋意渐浓,当我正为孩子们没有热水喝而着急时,乖巧的雨涵和她爸爸一起来到教室,不是电工出身的雨涵爸爸,利用他带来的电线,钉子,锤子细心地为班级接上了插头。饮水机通电了,孩子们有热水喝了。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我时常被孩子们和家长们这样的无私关怀感动着,温暖着。孩子有这样的家长无疑是幸福的,我能教这样的孩子也是幸福的。我把心情文字写在QQ群里,晚上便看到雨涵爸爸的留言: “李老师您好!看到了您发的信息,真的很感动!一点小事,不用客气!孩子们能有您这样的好老师,是孩子们的福气!我能为孩子们做点小事,我也是开心的!”是啊,孩子们是中心,是圆心,我和家长都站在圆周上,都向着孩子们的方向,形成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努力旋转着!
  有了家长圈和QQ群,我不用跑路就能与家长与学生交流,安全省时,快乐无限;我与学生的心灵贴得更近,情感更亲,情真意实;有了这样的沟通,我和学生,与家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业了的学生们说我是潮人,现教的孩子们说我是超人,这样的称呼,我欢喜之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8:58:15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三重“霾”


作者:杨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师有引导家长成长的责任,师范教育应该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家庭教育学校化”是目前的突出问题。 

  ■很多家长整天发愁孩子厌学,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兴趣是因为被家长过度关注,伺候得太勤了。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发展。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良好的家庭环境,重心是观念而不是方法。 

  ■家庭教育没有点金之术,最重要的“道”,就是尊重、保护孩子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家长素质。 

  “李某某”、“复旦投毒案”、“家风”,在中国教育报近日召开的家庭教育沙龙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从这几个社会热点切入,聚焦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指出家长心态、行为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存在三重阴霾,家庭教育被严重扭曲。 

  家长的心态:群体性焦虑 输不起心理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在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难以自拔的群体性焦虑。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输在起跑线上,而且起跑线不断前移,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家长们真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在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多上一门课之间,应该如何选择?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格养成,帮助孩子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但今天许多号称爱孩子的家长,却严重违反了基本的教育准则,为了考试分数不惜牺牲孩子的健康,到处寻找一抓就灵的方法。与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相比,中国中小学生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高中生少睡一个小时以上。 

  这种望子成龙心切、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揠苗助长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反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分数竞争、名校崇拜。其实有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与他今后的社会成就没有直接关系,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为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中小学的考试成绩,而是综合素质和能力。 

  评价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小学时有与书为友的阅读习惯,高中阶段形成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对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长;三是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做到的。 

  有人说新生代大学生“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人未成人”,这也许有点夸张,但很多年轻人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无疑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郑也夫:北京大学 社会学教授 

  我主张消极的教育观。比如家里养花就不能太积极,太积极可能就养死了。肛肠科手术以后,大夫跟病人交代,每天要清洗、敷药,但不要伺候太勤了。因为花和身体是生命,有自主性,能够自己运转和康复,你稍微帮一些小忙就行了。孩子是更复杂的生命,是一个小宇宙,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玩物,不是由你来操作,由你来彻底掌控的。他们有他们的节奏,有他们的规律,要按他们自己的节奏走,要按他们的规律走,稍微变一点儿都会干扰他们的生存和发育。所以家长对孩子不能太积极,要让他们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具体到“教”和“学”上,也是“教”要消极一点儿,重要的是“学”,孩子愿意学,有兴趣、有积极性,一切都有了。家长老去干扰,孩子没有兴趣,产生不了学习自主性,就报废了。在《论语》里,“学”出现了56次,“教”只出现7次,孩子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教”的重点也不是教某科目的知识,而是教他会“学”,这才是真的。 

  很多家长整天发愁孩子厌学,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兴趣是因为被家长过度关注,伺候得太勤了,奖励和惩罚、胡萝卜和大棒子都给得太多了,这样顶多培养出听话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喜欢学、内心在成长的孩子。 

  成才的支点是爱好,做不喜爱的事情是苦役。家长不要过度奖励和惩罚孩子,少打扰孩子,成绩少几分不要批评,多几分不要表扬,允许孩子在他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动力。 

  孩子一定要有空闲,一定要有东张西望的时间,有玩儿的时间,有在他热爱的体育活动中酣畅淋漓地流汗的时间。家长和学校不能把孩子的时间占满了,都占满了,孩子就没有自我、没有兴趣了,一定要高度尊重孩子,他会自己生长的。 

  家长们这种输不起的心理,跟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如果很多家庭是两个孩子,情况应该会好些。 

  家长的行为:缺规则底线 言传身不教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副主任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越来越渴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但家庭教育的误区也特别明显。许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要给孩子自由、民主,但是往往忽视了规则和自制力培养,李某某的案子就是典型的放纵型家教,自由而没有自制力,欠缺道德底线。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发展,平衡的教育才最有利于孩子和谐成长。教育是不能走极端的,只有自由没有控制、没有节制,孩子很危险的。 

  最近审判的复旦投毒案,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林森浩投毒之后完全有机会救黄洋,有机会让自己不死的!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北大发生的投毒案,王某某看到同学中毒后的症状,突然感到害怕,赶紧拉着同学打车上医院,承认是自己下的毒。到了医院,当医生要做常规检查时,王某某承认是他下的毒,让医院赶紧救人。后来,中毒的同学住院治疗一年后基本恢复了,王某某被判了11年。 

  林森浩和王某某的共同特点是漠视他人、漠视情感乃至漠视生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等狭窄的领域,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这种“情感荒漠化”跟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许多父母忽略孩子的情感发展,把家庭变成了学校,把自己变成了助教,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孩子的“情感荒漠化”。 

  相比之下,王某某比林森浩敢于承认错误,他的良心未泯救了同学,也救了自己。从这里我想到,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打牢底线伦理,如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所说,要把握底线伦理的道德、公民义务和职业道德三个层次,而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底线。当孩子伤害了别人的时候,父母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一定得让他道歉,一定得让他认识到不能伤害别人,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佟丽华: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近几年的几个典型案件,李某某、药家鑫、马家爵,不同阶层的家庭都面临家庭教育的挑战,可见对父母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 

  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别人,反思自己的少。而父母不反思、父母不改变,只想让孩子改变,非常难。“家长要因孩子而改变”,这是我看了很多案件,尤其当了父亲以后的反思。家庭教育确实面临父母第二次成长的问题,而且无论从父母还是从孩子的角度,都应该从小从早。如果早期教育没跟上,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孩子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教育不了了,专家都不一定有办法。 

  原来家庭教育大多研究怎样教育孩子,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现在应该更关注怎样教育父母,让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如果大人不想改变自己,天天想怎么琢磨孩子,往往事与愿违,实现不了目标。 

  孙一鸣:亲子教育专家 金向标教育创始人 

  我们对北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做了1.6多份问卷调查,发现排在第一的共同点是家庭比较和谐,亲子沟通畅快,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夫妻、学校和隔代老人保持一致,不同教育阶段保持一致。98.4%的家长赞成重视自身修养是培养孩子的前提。 

  在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时我也发现,家长们普遍感到迷茫,处于无知、无法、无奈的三无状态,没有专业人士可问,没地方去学,没有系统课程。于是出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老找孩子的缺点,情绪化,重复教育,盲从盲目,强势,言传身不教,不能换位思考,全身心投入。过于投入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 

  教师有引导家长成长的责任,师范教育应该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学校既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也是家长成长的学园。如何做家长、家长面对孩子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怎么办等问题,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帮助,教师当仁不让!可是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缺少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模块,现实中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跟家长沟通,公立学校的教师跟家长沟通时是俯视的,而私立学校的教师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是仰视的,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做到平等交流,无法有效指导家庭教育。 

  在现代化的今天,几千年中国社会建立的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兄弟有悌、长幼有序这些传统的家庭伦常面临彻底崩溃,家庭的价值观念、婚姻制度、代际结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家庭功能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教育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亟须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技能的舆论引导。 

  家庭教育指导:伪专家喧嚣 重术而轻道 

  王宝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是研究家庭教育的少,“搞”家庭教育的多。前几年,一个所谓的专家居然在中央电视台的家庭教育讲座上说,在座的哪位同学想上北大?请你每天早上站起来冲着北大的方向喊十声“我要上北大!”你就能上!我看了以后特别生气,这不是胡说吗?这种人怎么能去中央电视台呢? 

  问题是这种不科学的所谓“指导”,不是一个两个,有一位领导讲家庭教育案例,说孩子5岁的时候要买钢琴就给他买了,过了两三年,孩子说不想弹了。那不成,你当初答应过的,答应过买了就要坚持弹下去!怎么能让一个人一辈子坚守5岁时的诺言呢?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年龄增长会有很多变化,不能凭主观想法去判断、去说教。 

  我们有的优秀班主任,教育教学都很好,可回到家里跟自己孩子不对付。“家庭教育学校化”是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共青团系统做过调查,教育子女不科学的家长,排在前几位的是警察、军人和教师。可见家庭教育并不容易,里面大有学问。 

  陈建翔:北师大教育学部 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整个社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也承受了社会发展乱象丛生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压力,总体看科学性很差,伪专家喧嚣。 

  家庭教育应当多一点儿严谨的科学研究,用实验说话,用科学原理说话。比如镜像神经元原理,揭示了大自然在人的生命中设置了一种内在的学习进化机制,可以说是大自然“隐藏的教育”,它说明无师自通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再比如量子理论中的叠加态原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领域都是一个叠加的状态。善、恶、不善不恶实际都是叠加的,不是单纯的,孩子也是各种状态叠加的,我们在孩子的生命叠加状态里取什么,这就是教育选择问题。这些理论对教育的启发价值非常巨大、非常直接。 

  现在家长最大的问题是心不定,在喧嚣的社会里不知道该听谁的,而一些所谓的专家反复忽悠没有价值甚至有副作用的话,需用科学的东西来甄别。要加强家庭教育学科的理论性、科学性,多做一些宣传推广普及的工作。 

  闵乐夫: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副会长 

  家长和教师眼中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样的。学校把家庭教育学校化了,家长成了助教,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检查作业,家长想要的就是“怎么办”,快放寒假了您给讲讲怎样度过寒假,考试之前孩子们心很浮躁,复习不下去,您给讲讲应考和备考问题…… 

  近来大家都在热议家风,今天我们不仅要传承忠义仁厚的民族美德,也要让孩子具有现代的能力,有时间观念、竞争意识,要学会分享,学会筛选社会信息、过滤社会信息,要学会科学消费理财等,不能满足于听话、尊敬长辈,要意志坚强,学会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再比如现在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自我保护,但是维权的同时应该怎么尊法守法,值得认真思考,不能维权到孩子碰不得、家长惹不得、教师没法儿当、体育课不敢上的极端,在这方面要有正确的导向才好。 

  三川玲:童书出版人 儿童教育作家 

  当妈妈之后我开始研究家庭教育,开通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后,平均每天收到两千多条留言,我发现世界各地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想法高度一致,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已经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表明中国新生代家庭的观念已经更新,他们非常认同西方的“爱和自由”育儿观念,但是对这些观念没有吃透,也没有足够的操作经验。所以,当我推出一些基于儿童个体心理学的解决方案时,会得到热烈欢迎。 

  现在包装成心灵鸡汤的伪专家太多,我认为家长应该信大道废小术,家庭教育的前提是良好的家庭环境,重心是观念而不是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影响,比课程、教具、方法更为有用。 

  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家庭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一是对孩子权利的漠视,二是家长教育素质的缺陷。指导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帮助家长走出重术而轻道的误区。 

  重术而轻道,突出的表现是过于注重教育孩子方法的传授,总是纠结于孩子的问题的细枝末节,缺乏站在更高层面认识问题的视野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更缺少与国际社会和我国相关政策对接的、具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茫然、困惑,遇到问题便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的往往是父母的问题。许多人只喜欢“术”,习惯于寻找和模仿别人的教子方法,企望立竿见影,却忽视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不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只计较孩子的问题,大部分精力用在辅导孩子功课、纠正孩子过错上,却不知功夫下得越大,孩子的问题越多。 

  家庭教育没有点金之术,最重要的“道”,就是尊重、保护孩子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家长素质。(记者 杨咏梅)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08:08:56 | 只看该作者
几米新作《乖乖小恶魔》希望孩子保持自然天性 2013年11月11日  作者:无言   
    《乖乖小恶魔》,几米绘,[英]希亚文·奥拉姆著,彭倩文译,新星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近日,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携最新儿童绘本《乖乖小恶魔》现身“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儿童绘本研讨会。
  《乖乖小恶魔》是由英国著名童书作家希亚文·奥拉姆撰文、几米绘图的又一次国际作品合作,也是继2008年几米创作儿童绘本 《吃掉黑暗的怪兽》、 《不睡觉世界冠军》等作品以来,又一次联手国际著名童书作家的最新力作。
  《乖乖小恶魔》一书讲述的是一个乖巧、友善小恶魔飞波,他不会欺负弱小,也不爱胡乱捣蛋,他喜欢静静地坐在树下听小鸟唱歌和帮助他人。可身为一个恶魔,凶坏、调皮的样子才是对的。飞波这种安静的性格让爸爸妈妈发愁,也让老师和同学讨厌。这个不被大家接纳的小恶魔究竟该如何融入这个圈子……
  如何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父母应该怎样接纳调皮捣蛋却创造力不断的孩子?头疼之外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保护天性并激发创造力?几米用细腻的笔触,一点点地描绘出一个个天性自然的鬼精灵形象和天下父母的烦恼和浓浓的爱。
  谈到这次与以往自己创作大同的绘图经验时,几米坦言自己就像一名电影导演一样,除了要将已有的剧本影像化,还得用自己的想象去分镜、构图、场面调度等工作。
  “我自己的创作通常是由画面开始的,那时可能故事都还没有出現,但创作这几本童书时,却是先要消化已经有的故事,将以语言表现的故事转化成画面,这对于创作者的感受是相当不同的。”
  几米的以往的作品大多是以成人阅读的绘本为主,这些作品画面淡雅细腻、诗意、充满哲理,用他自己的说是他的作品“在欢乐画面之外,有淡淡的哀伤、疏离的情感和些许的无奈”。这种风格几乎在几米所有的作品里都有所表现。
  然而,在十多年的创作中,几米也慢慢升级为父亲,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说他的工作就是“带孩子”,身份的变化和日常氛围的改变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创作风格。新作《乖乖小恶魔》里,几米用儿童的视角来表现画面,绚丽优美、温暖灵性、极富意味。这种突破是几米在创作时也未曾预料到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更多的启示和思考。(无言)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23:22:05 | 只看该作者
家长课堂:揭秘孩子内心最隐秘五行为
2013年11月11日
来源:blissfamily的博客



表情一、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

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表情二、发脾气

在商店玩具柜台前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发脾气,吵闹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怕丢面子的父母赶紧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使孩子停止吵闹折腾。

儿童心理分析: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于是,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

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并且,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这种“动肝火”不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

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表情三、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

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

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不能纵容。

表情四、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表情五、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22:43:5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百家讲堂“家庭教育类”讲座目录作者:空谷幽蓝
【重点推荐】
陈虹:积极语言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68
陈虹:如何让孩子说到做到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73
陈虹:积极语言将实现的四个转变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30
陈虹:积极语言将推动两个成长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03


【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综合类讲座目录】
1.余尚祥:家长如何提早为孩子们做好教育规划

http://www.pantao108.cn/portal.php?mod=view&aid=418
2.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完善的性格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48
3.谈谈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502
4.走进学生、家长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86
5.宋建平:全面了解孩子压力源,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减压!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4
6.刘称莲:解读青春期现象背后的秘密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82
7.家庭教育要慢工出细活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33
8.赵立平:家长怎么帮助“问题”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45
9.宋建平:亲源性心理问题概述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87
10.尹达:破解孩子“拖拉病”的密码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90
11.温锐:如何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弦——倾听孩子的心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3
12.李学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剖析与预防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96
13.李秋飞:让孩子幸福成长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62
14.如何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弦——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99

更多相关:
【小学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331&filter=typeid&typeid=1465
【初中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330&filter=typeid&typeid=1467
【高中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http://www.pantao108.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329&filter=typeid&typeid=1469




经典废话: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林格/文    我的观点是,首先,尊重孩子的隐私,这应该是父母和老师的基本道德。其次,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幼年时代的“水晶人”已经变得不透明了,父母难免要“失落”和“恐惧”,失落是因为孩子与自己再不像从前那么亲近,那么毫无隔阂了;恐惧则是因为太紧张,对孩子任何隐瞒自己的事都会往坏的一方面做千万种联想。
  孩子的成长必然意味着与父母的疏离,而父母赋予孩子生命,正是为了让他独立。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拥有秘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知道,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中学生查理的几个同学跟校长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惹得校长发火了,一定要查出这几个捣蛋鬼。在这场事件中,查理和另一个同学是目击者,但是他们都发誓不透漏这个秘密。于是,校长开始对他们威逼利诱。查理是个好学生,校长告诉他,如果他说出这些闯祸的学生,那么学校将给他推荐,他很有可能获得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如果他始终不开口,那么学校会开除他。查理犹豫了,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不管查理的沉默是对或者是错,但我们知道,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去出卖别人,这就是做人的忠诚,也是一种勇气。
  作为父母,不管我们的孩子保守的是什么秘密,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当他决定对我们缄口,他就与自己的灵魂立下了一个承诺。而无论我们以什么手段去挖掘这个秘密,实际上我们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伤痕。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迈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当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会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留下了深刻的“我”的烙印。就像父母不可能替孩子消化食物那样,同样道理,父母也不能替孩子思考。孩子自己摸索探寻生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可贵的。
  在《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里,有一次卓娅把自己的日记给她母亲看,她母亲看完后怀着奇怪的和复杂的心情合上了本子。在这些扉页上呈现出了还很幼稚的、尚未定型的、摸索着的思想,好似一个人寻觅道路,步上了正确的小径,以后又走错了路,迷了途,最好又步上了正路。这是一面明澈的大镜子,在这里反映着理智和心灵的每一动作。当时她母亲决定了:不再看卓娅的日记了。
  绝大多数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秘密。因为,凡是出事都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试想,哪个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父母希望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却忽视孩子拥有秘密的重要性。在孩子探索生活的道路的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孩子的秘密,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秘密是孩子成长的养料。允许孩子有秘密,孩子的生活才有可能更加得精彩,孩子才有可能更加的独立和成熟。

  我的建议是:
 

  为孩子创造独立的空间

  孩子大多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父母的干涉。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我们可以给孩子一间单独的房间,让孩子给抽屉上锁,自己不留“备份钥匙”,给孩子的房间单独电话(不是分机)等等。
 

  不偷窥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私拆孩子的信件等等,千方百计地想知道孩子的秘密。而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偷窥自己的秘密,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把本来想对父母说的一些心事咽了下去。
 

  相信孩子的能力,大胆地放手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一切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我们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问题,放心地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注意别直接干涉孩子的问题,而是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自身做好榜样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也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隐私,忌讳互相猜疑、指责,而要互相关心和帮助。   




  孩子厌学怎么办?    林格/文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很多孩子在学习中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带有浓厚的“苦学”色彩。孩子们厌学的后果是很明显的,它严重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导致孩子心理涣散,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影响孩子成才。


  调查发现,“厌学”和“乐学”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心态。

  “厌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在动力原因,或许在因素影响,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和热情而不愿继续。“厌学”的人,多数把学习当成一件父母、老师要求做的苦差事来看待,把知识仅仅作为为了通过考试和获得高分而必须掌握的,因此学习的时候往往很不投入、很不情愿,不注意总结经验、不注意扩展,被教学拖着往前走,非常被动,学习效率常常比较低、效果比较差。所以“厌学”的人即使在中小学的阶段,由于各种学习要求和压力下被迫努力取得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一旦没有了要求,常常会放弃学习,不再努力,变得颓废堕落。
  “乐学”的人,并不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他们主动去寻找任何有意义的书籍、报刊、杂志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收集信息,充实自己;他们一旦开始学习,就非常投入,很少分心;对发现的问题喜欢追根究底,弄清来龙去脉;对学到的知识,喜欢举一反三地运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他们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合理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以说,对“乐学”的人而言,学习是理解生活、理解社会、理解自然的方法,通过学习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成功感。
  简而言之,“厌学”的人对待学习的心态是消极、被动的;而“乐学”的人对待学习的心态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的知识使他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而成就感又促使他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取得更多的成就。所以,“厌学”的人常常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而“乐学”的人则能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心态不积极,很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心态积极了,孩子们自然会对学习感兴趣。很多人听说过“麦琪和她的天才班”的故事,由于将储物箱的号码误认为IQ(智商)分数,麦琪把一群特殊的孩子当成“天才”来教,结果使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天才,他就会成为天才。”
  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厌学来源于老师的态度,被老师放弃的孩子容易厌学,而同样一群孩子,老师换成积极的态度,他们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学生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上。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

  克服自卑心理,是根治厌学的重要方面。
  除了心态消极外,自卑也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冷眼,甚至是讥讽嘲笑等。其实,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少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缺陷,更多地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认识还有不足。如果他们受的冷眼多了,讥讽嘲笑多了,慢慢就会积累成自卑,反而表现得更像是学习能力不足。但是只要得到公正的对待,只要唤醒他们的勇气,他们依然可以获得突破,取得好的成绩。
  一个小女孩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和您单独说件事。”等到只有老师和小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她撩起连衣裙的袖子——她的胳膊上有好几处伤!老师惊讶地问:“怎么回事?”小女孩说:“妈妈打的。我数学测验不及格,妈妈让我告诉您,说让您寒碜寒碜我。”老师心头一热,很诚恳地说:“我不想寒碜你。我很同情你。你的基础差,但我知道你努力了。”
  尔后,老师和女孩的妈妈进行联系,告诉她打孩子寒碜孩子都是刺伤孩子心灵的做法,要耐心帮助孩子,要善于鼓励孩子。她妈妈很感动,以后不再打她。此后,小女孩有问题也主动去问老师,结果期末考试考了八十多分。

  对于那些被认为“不可救药”的人来说,知耻而后勇是战胜厌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有些人从小淘气,喜欢捣乱,惹麻烦。刚开始,大家不过说他淘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惹的乱子越来越大,人们就开始“嫌恶”他,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了。这样的人真的已经无可救药了吗?真的就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这些人来说,与其去讨论他是否还有可挽救,不如去讨论他对自己的责任知道多少更有价值。越是捣乱的孩子,其实越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认同。一旦他们能够觉醒,发现自己的责任所在,开始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的人一样可以成功,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弗里茨·普雷格尔因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而荣获1923年的诺贝尔奖。不过他在莱巴赫的大名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少年时代淘气无人不知。普雷格尔幼年丧父,母亲对他一直疼爱有加,但是他却非常任性,经常淘气惹祸,不断有人上门来“告状”。邻居们的抱怨,让母亲常常偷偷地落泪,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而感到难过。那天,隔壁的伍德太太拉着儿子向普雷格尔的母亲告状,讥讽他是没有父亲管教的孩子。母亲终于忍不住打了普雷格尔一巴掌,流着眼泪诉说着。普雷格尔羞愧地低下了头,握紧母亲的手,下决心做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他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如何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兴趣,从厌学到乐学?我的建议是:
  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尤其厌学的孩子学习兴趣已经淡化,要使孩子萌发和强化学习兴趣实在是不容易。不过只要用心,办法总是有的。比如爱迪生的母亲发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责备他,而是运用学与玩相结合的方式,很快使爱迪生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
  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的乐趣,更加热爱学习。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作出简要纪录,经常告诉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有的父母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考好了给物质奖励,考砸了就大加训斥,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对学习的兴趣反而降低。
  要对孩子进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
  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但只有兴趣是不够的。学习毕竟是一种持续的、艰苦的脑力劳动,目的不明确就不会付出极大的努力。父母可以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说明学习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人个人前程的影响,使孩子明白不学习的人将来是没有出路的,学习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要成就事业必须努力学习。
  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
  一般来说,孩子厌学都有比较具体的原因,有的孩子是因为基础差赶不上去,干脆不想学了;有的是因为对某老师有抵触情绪,进而不想学该门课程;有的是自以为懂了,不愿意用功了……父母要区别对待,弄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对学习有漏洞的孩子帮助其补齐漏洞等。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20:34:08 | 只看该作者
在阅读中陪孩子一起浪漫地长大
读李伟文《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一念千尘新浪博客 2013-4-23


   我总觉得,热爱阅读的人,是幸运的,而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让他同样热爱上阅读这项事业。儿子现在一年级,从小小的撕不烂书开始,他就对纸有了非常深厚的兴趣,我想阅读原本就应该是一件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习惯。常常听一些家长说到孩子不爱读书,我想这是父母的失职。刚刚升入小学的儿子,现在不面临这个问题,他只需要在阅读什么样的书上做出选择,而这个过程需要我的引导。
    所以最近读到的几本书都与此有关,而《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是真正在为我解了几个“惑”。首先,最近注意到儿子痴迷漫画,对于真正的经典并不是很感兴趣,同时,学校里推荐的大多都是国内文学作品,我也不是很满意,但是读过本书后,我心里安静了下来。李伟文提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能真正地理解经典,因为他的阅读有限,他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些适合他这个年龄,用他的口气说话的书籍,阅读经典还需假以时日。另外他提到要不要给家中不断买书的问题,他指出,很多书都有重读的必要,或者现在不想读但不知何时就想读的时候,所以把书买回来放在孩子随时随地都可拿到的家中,是最好的。这又坚定了我往家中囤书的信念。当然此书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这位有着开阔眼界的父亲与双胞胎女儿之间一篇又一篇充满着智慧的文章交流。
    这位父亲是牙医,却用四、五千册图书让诊所变成了小区图书馆,同时还是作家、教育专家、同时还是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一个如此多重身份的父亲,一直秉承阅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的信念,通过无时无刻的阅读、电影来向孩子传递关于学习、成长中的种种命题感悟,来体会自然、生活与心灵间的浪漫情怀。80本书,50部电影,以及展览、演出、讲座等,整理成父女间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字,引领孩子面对人生,开拓视野,生活是一场阅读,阅读也是不一样的生活,它们交织在一起,让生命更从容。
    面对社会上沉重的学习压力,父亲一样有压力,但他总是热情地引领着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升入高中的女儿们与爸爸间也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情感交流,阅读让父亲更贴近孩子心灵,一同感悟成长。
    这位父亲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做得最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家务最主要的都是母亲在做,一副很是抱歉的口气。其实,我想说,能与孩子玩的父亲,可能也是很难得的了。纵观一片母亲出书谈教育的局面,再看文字背后父亲们如幻影般的形象,读李伟文的书,直让人深吸一口气,愿天下多一些有些觉悟的父亲吧。
    陪孩子长大,从来都不是一件辛苦的事,它是幸福的,也是浪漫的,只要你曾全心全力地付出过,你就会知道,这份内心的幸福感有多满。而阅读,是我们最容易贴近孩子心灵的过程。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8:12:17 | 只看该作者
俞敏洪:家庭教育该教什么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我看到过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假如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觉得我成功,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仍然如此,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有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





所以,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我儿子就很外向,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相信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

    中国企业家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从此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07:04:34 | 只看该作者
转:孩子与家务劳动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 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 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 (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 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 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 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
       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帮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事的年龄,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帮助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来自美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为您提供以下建议:
       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一个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4、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用以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即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对孩子来说也家务劳动是益处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理解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务的好习惯却非不可能。

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 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知道他记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1:24:4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QQ交流群1291179970

                    欢迎您!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6:10:02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财富就是你自己         袁岳
时间: 2012-09-11 来源: 广州日报   
        孩子,如果你现在就想拥有很多的钱,这不是坏事。因为只要有一些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有了前进的目标。有的人想要去很远的地方,有的人想长得很漂亮,有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大明星。他们和你一样,有想法的人都是生活有意义的人。
  但有了理想还不够。在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五件事情。第一件是,如果你想吃苹果,就要种苹果树;要种苹果树就还得有苹果籽,还得有土地、肥料、浇水与阳光。有人赚钱是因为发明了很棒的水稻,像袁隆平;有人赚钱是因为设计了很新的模式,像携程的四个创业者;有人赚钱是因为选对了要投的公司,像巴菲特。那么,你将来靠啥挣钱呢?是特别的眼光?是特别的见识?是因为相信勤奋总能做出点啥?还是擅长社交而找到好的人脉帮助?也就是说,你要从你的目标往回找,看看最后你要在哪件事情上开始为你的未来奋斗。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做基础的工作:选种、培土和考虑适当的作业技能。记住:不种苹果树是没有苹果吃的。
  第二件事情,现在很多人都想挣钱,但是真正成为有钱人的并不多。原因在于想挣的钱越多,那么必然承担的风险越大,要适应与掌控的情况越复杂。换句话说,挣钱的道理其实不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很多人挣过的钱,以后用同样方法就挣不到了。有些大家都知道可以挣钱的地方,因为人太多,也就挣不到太多的钱。因此真正挣得到钱的地方是隐秘的,也是不同常规的,甚至是与常情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会挣钱的人在孩子时代,往往是调皮的、有自己主见的、对很多事物好奇的、经常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甚至是探险的、有勇气的。因为只有这些,才让你对一些自己不确定的事物去探索与熟悉,培养自己面对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的胆魄与从容性。只做一个乖乖的孩子,与你的财富梦想可能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件事情,获得与管理巨大的财富,需要你是个具有强大决策能力与管理能力者,也就是说你要有自己看待问题的逻辑、想法、做法与决断力。无法想象一个仅仅在等待爸爸妈妈意见与老师意见的同学,能具备这样的潜质。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见识,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行动,有自己的经验,还包括自己的错误,以及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勇气。我一再告诉自己,领导者强大的自我是其能够带领别人、让其他人与他一起工作,并且让更多的人信赖他的基础。我们要留意这个强大的自我,也要谨慎地对待家长、亲友、老师剥夺与压抑我们的自我的言语和行动。
  第四件事情,是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社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财富是人们愿意我们拥有的财富的总量,这个人们包括了合作伙伴、员工、同行、消费者与客户、政策制定者等等。财富量越大,我们需要对付的关系越复杂。因此我们需要从小留意与积极学习与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其实,与很多年长者教导的简单防范陌生人的方法相反,孩子与陌生人的交往其实戒心最小,更容易获得信任。等到长大了还不会交往,人家会对我们有较强的鄙视。因此,我们需要在很小的时候积极交往小伙伴、学习其他大人的事情、帮助人家一点小忙、把自己的好处让一点给人家、向陌生人微笑与打招呼。记住,只有足够的交往与考虑足够多的其他人,你才会由小我变成大我,而在大我里面隐藏了我们得到其他人认同与资源的财富奥秘。
  最后一件事情,不要把小时候的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其实我们作为小朋友留给未来最可贵的是:想象力、创造力、敏感的自我与乐观的行动力。所以我们在必要的学习之外,需要很会玩,很会自己动手整点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想到的新东西就试试做下,而且当别人对我们批评与提意见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说好,而是要别人提出理由,用你的理由与他的理由沟通。财富梦想需要的不是一个会考试的孩子,不是一个乖宝宝,而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不断前进,充满好奇,也充满感染力的生动活泼的人。往往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形象,到后来很多人徒然留了个贪财的欲望,而把那个富有魅力的想象丢失了。那时你不是离财富更近,而是更远了。
  财富没啥神秘的,依照我们的天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限于贫穷。我们很多时候遇到的困境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从而失去了我们赖以发展的金钥匙。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都有那把钥匙。留意别丢了,包括别让我们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朋友给弄丢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道”就在你的脚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6:37 , Processed in 0.10156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