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让古人写尽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4:2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让古人写尽了吗
                            [size=+0]2011-12-05//来源:人民日报

  南宋有个诗人叫陈渊,旅行时发现放眼都是陶渊明歌咏过的情景,遂作诗感叹:“渊明已黄壤,诗语馀奇趣;我行田野间,举目辄相遇。谁云古人远?正是无来去!”千年后,一位朋友临清流而未能赋诗,也发出陈渊式的感叹:还没写,李白杜甫的诗就往外蹦,诗都让他们写尽了哇!
  有嫌古人把感受写尽的,也有嫌旧诗过时的。借余光中先生一句妙喻:当你的爱人已经改名为玛利亚,你还能赠她一首菩萨蛮吗?加起来合成一个问题:信息时代,还有古典诗歌的存身之地吗?
  就诗的本体来说,我认为:山无棱,天地合,诗魂乃绝。古典诗歌的精魂何托?正在一颗颗吟唱生命感受、观照天地运行的心灵。仰观日月星辰,俯察世道人心,感于目而孕于心,绣口一张,便成绝句、歌行。宇宙无尽,生命无穷,这种追问就没有尽头,诗的吟唱就永远是未完成时。至于古人写尽说,钱钟书曾有酷评:怕不是古人意境广,而是你心眼太偏狭。
  就诗的形式而言,回答可能会复杂一些。
  有人会问:表达生命的体悟,为什么非要用古典诗歌的形式?新酒,为什么非得旧瓶?这个问题有点似是而非。谁说让旧诗“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形式,雕塑、绘画、歌舞、话剧、小说、电影,同样可以兴观群怨。只是,在使用新瓶、新新瓶的时候,我们非得砸掉旧瓶吗?宋哥窑、明青花,放在今天的聚光灯下,一样传递别样的意味。
  其实,这旧瓶的“设计”早已轻烟散入五侯家,滋养着别的艺术形式了。赋比兴的手法、意在言外的表达、物物自现的架构、长短铿锵的节奏……随处可以见到诗的影子。
  如何让旧瓶绽放出当下的神采呢?这又是一个“大哉问”。据说,现在网络上一年创作的诗歌总量,超过全唐诗的5倍。可是,漫说比肩李杜,找出近乎皮日休、陆龟蒙水准的,能有几何?在具体层面,古境和今味之辨、平水和今韵之争、平仄格律之存废,每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在我看来,此瓶当像《西游记》中金角大王的羊脂玉净瓶,可伸能缩,才可容山纳海。回溯起来,这瓶本身也是个未完成时。诗经三四言,楚辞五七言,乐府、十九首至建安两晋五言渐熟,“永明体”渐启格律,韩愈散文入诗,刘禹锡撷来竹枝,黄遵宪填进火车电报……应守其魂、不泥其形。多歧路,何妨都走走再看呢。
  曾在台北故宫购买过一件文化衫,设计以宋徽宗云破天青瓷器为根本,杂以颇具现代感的线条勾勒,旁书英文:Old is new。
  当时代精神和心灵感受在古典的基座上涅槃时,将发出什么样的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6:03 , Processed in 0.1109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