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课堂,在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5:0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课堂,在路上
转载▼



大潮河 15:37:41
有时间跟我说说“原课堂”吗?
老纪 15:37:50
好啊,你想知道啥

大潮河 15:38:51
跟我具体阐说一下“原课堂”呗
老纪 15:39:22
课堂从学生问题出发,整个课堂的呈现以学生对话为主
大潮河 15:39:42
这是精髓?
老纪 15:39:47
核心
老纪 15:40:33
看起来很简单
大潮河 15:40:35
别急,来细细捋一下这句话
大潮河 15:41:04
课堂从学生问题出发”,这怎么讲呢?
老纪 15:41:55
简单说来   课堂的出发点是学生不明白的问题  当然是真正不明白的问题  不是考试不会的问题
大潮河 15:41:57
最好以一篇文章为例来说
老纪 15:42:09
你说文章吧
大潮河 15:42:34
比如,《最佳路径》
老纪 15:42:46
你看过?
老纪 15:43:25
那你告诉我,读完全文之后,你有没看不懂的的问题?发过来
大潮河 15:44:00
你说这篇文章怎弄呢?按照原课堂的理念。
老纪15:47:04
你看完了?
大潮河 15:47:46
是呀
老纪 15:48:04
那  你有没没看懂的地方?就文章本身
大潮河 15:50:07
我有两点疑问,这篇文章写的是真的吗?这个事情,在初中的一篇《创新思想录》里,也有类似的事情,但是说的人与背景与小学的这篇不一样,怎么回事呢?
老纪 15:51:47
是什么让你觉的不是真的?仅仅因为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也许彼此之间存在改编的问题呢?
大潮河 15:52:35
哦,是这样哦
老纪 15:53:28
没有啊  我只是在问你啊  之前我不知道这东西啊  所以想要知道
老纪 15:53:38
那个原文你有吗?
大潮河 15:53:46
是的,初三教材
老纪 15:54:40
我们这边没有  可以找到原文吗?
大潮河 15:56:49
第八,最后一个
大潮河 15:57:05
八、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老纪 15:57:20 哦 我看看  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潮河 15:58:22
也许是你说的改编吧
老纪 15:59:24
可是,你也知道,迪斯尼乐园世界闻名,如果是这个乐园的话,说它会更有说服力啊,为什么反而会用这样一个模糊的说法呢?“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
大潮河 16:00:21
不讨论这个了。你说说,对于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原课堂”的大致流程会是怎么个样子吧。
老纪 16:01:06
不着急嘛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这是课堂讨论的基础嘛
老纪 16:01:52
而且  你的疑问让我好困惑
大潮河 16:02:08
哈哈,为什么?你没有想到?
老纪 16:03:01
我想  因为之前我没看过这个启示录,然后想当然地就觉的这是事实
大潮河 16:04:04
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
要么是编造的,要么就是小学课本说的事在前,而《启示录》的作者是根据自己听到的印象改编了一下。
大潮河 16:05:21
启示录,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有姓的哦。小学课本的那篇是“佚名”吧?
老纪 16:05:51
嗯,是的。如果是编造的,那为什么要编造呢?既然是编造的,俗话说,真的假不了,文中肯定还有蛛丝马迹的,而且,《最佳路径》没有作者的
老纪16:07:23
我在看文章  想要看看两篇文章孰真孰假
大潮河 16:07:31
《启示录》这是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老纪 16:08:09
嗯  作者是  罗吉尔·冯·奥赫
大潮河 16:08:20
《创造学思想》,  罗吉尔·冯·奥赫  (张开逊译),译者也清楚写着。作者是美国思维科学学者,《创新思想录》全文共64条,课本选了8条,全文原载于“深圳报业集团网站  临风顿悟”栏目。
老纪 16:10:48
我看看啊
大潮河 16:11:55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放一放。
我想知道“原课堂”。
老纪 16:12:36
不要啊  我们得弄明白文本  才有讨论的基点啊  我这正来劲呢
老纪 16:12:54
你觉的  这是怎么回事儿?
大潮河 16:13:17
呵呵, 我觉得,要么是编造的,要么就是小学课本说的事在前,而《启示录》的作者是根据自己听到的印象改编了一下。
老纪 16:14:07
可是 小学课本连个作者都没有  如何取信呢?
大潮河 16:14:55
是什么版本的?
老纪 16:15:34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老纪 16:16:48
冀教版是哪年出的?
大潮河 16:16:59
算了,这个问题可以深究一下的。但是,暂时搁下吧
今天的话题重点不在这里,我想听你说“原课堂”
老纪 16:17:25
这  就是原课堂的对话  继续下去会更有意思
大潮河 16:18:00
好,假如课堂上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办?注意,是在课堂上
老纪 16:19:43
课堂也可以网络查询  这个不是问题。刚才其实我想说,或许,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找找根据,这样  就会回到文本细读中去,可是,你一直都不愿意读
这样的课堂,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终点在哪里,整个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到达的一个地方
大潮河 16:24:34
好的,那么,我问你,1、有多少课堂上会有网络?
老纪 16:25:10
没有的话  那就回到文本 大家共同分析嘛
大潮河 16:25:46
好,“回到文本 大家共同分析”,面对这样的问题,谈何容易?
老纪 16:26:08
课堂有那么多孩子  观点肯定不一样  不一样的话就有争论  有争论就有倾听有思考有建构
大潮河 16:26:13
我估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是束手无策的。
老纪 16:26:39
课堂解决什么问题并不重要  关键是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老纪 16:27:26
老师只要不想要 “ 教”  给学生什么,只要自然地融入学生的讨论就可以了,可怕的是  老师总是想要教给学生什么,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的  不也一样往前走吗?
大潮河 16:28:18
好了,比如讲,这篇课文在课堂读了,让学生提问题,学生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全班同学就围绕这篇文章的真与假去细读文本,讨论真假,各寻理由。是这样吗?
老纪 16:28:55
从这个问题的角度说  是这样的
大潮河 16:29:26
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但是一时难以解决(我估计,总文本中去找真与假的根据,恐怕很难),我们告诉学生,先放一放,课后不放过,作为一个专题额查找资料与研究。课堂继续进行别的问题的探讨,这样如何?否则,劈头来了一个捉摸不定的问题,也许会减低课堂学习的效率。因为,本文,除了这个问题以外,还有别的问题,除了这个学生(“我”)以外,还有别的同学的问题呢。
老纪 16:34:09
我只是以这一个问题为例,在课堂上,很多孩子肯定会提出很多问题,孩子们可以进行筛选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而且  也不一定每个问题都得结决
大潮河 16:34:22
这是,教师要有点主导型发挥的。不宜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的。
老纪 16:34:39
不是学生牵着鼻子  是问题牵着鼻子走。
大潮河 16:35:03
明白了!
老纪16:35:32
其实  我们刚才的对话如果进行下去会更有意思  呵呵
大潮河 16:35:53
这个我承认
大潮河 16:35:38
我还是希望你大致描述一下原课堂的图景(流程)。
老纪 16:36:15
提问——对话——然后不知走向哪里
大潮河 16:36:44
只是,我觉得,要注意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这个问题不是不要了,我们是根据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交流时空。
老纪 16:37:07
问题可以有选择的  
大潮河 16:37:18
对!,这就对了!
老纪 16:37:33
一节课  肯定不能都解决  即使是一个问题  也不一定能解决,这就像爬山,哪能一下爬到山顶,原课堂——一直在路上
大潮河 16:38:25
我是想,这次成都没去,我想知道原课堂的研究进展
老纪 16:38:51
呵呵  愿意汇报
大潮河 16:39:19
我很赞成。
给你看一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
大潮河 16:39:29
你看看,原课堂是不是这个理。
老纪 16:39:30
好的
大潮河 16:40:57
2011
年9月18日
与李玉龙聊课堂
在鄂尔多斯机场,我遇上了李玉龙,他竟然与我是晚7:10同航班飞往西安的,很是欣喜。因为在东胜新教育年会期间,我们并没有好好聊过。
闲聊后,我把一个“明确而尖锐”的问题抛在他的面前:我知道你有“正、负、零课堂”的课堂主张,那么,在实践层面上你认为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看来玉龙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且形成了他的定论。他告诉我,他现在已经提出了“原课堂”的概念。接着,他大致给我描绘了“原课堂”的情形。他以语文阅读课堂为例。他说,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第一件事,就是自读,自读就是预习,预习就是自学。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这是简单地常识。自读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体会或发现等,同时,读了文章,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李玉龙特别强调,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就是这样的。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总是从读开始,在读中自然会产生一些想法与问题的。这样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是遵从阅读经验与常识的,没有故弄玄虚,没有绕圈子。学生的自读,是阅读课的重要起始。有了学生自觉主动的自读,接下来的学习才有意义。第二步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他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几个人都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能有几个人在一起就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做一些交流,相互之间谈谈感想,或者相互询问并解释一些问题,心里就会觉得一下子敞亮了许多,对这篇文章看得就清了许多。一方面互相得到了许多启发,另一方面,心中的困惑也能释解了。教师此时的作用的就是巡视着深入不同小组,耐心倾听与适当点拨。这就是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很重要,这也是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第三步是在全班交流,每个组以推荐发言人为基本形式,向全班同学交流本组的学习所得,重点包括遇到的组内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教师此时的作用还是倾听,同时,做些适当的追问、引导、纠正、鼓励、作结等事情。第四步,就是教师综合学生小组讨论与小组展示中出现的共同话题、主要问题,以及课文的核心价值等,进行精当讲解。这个讲解一定是站在学生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已经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之前的引领,基本上是讲学生不懂得,或认识不清的,或带有方法指导的一些内容。第五步自然是要有训练的。训练的原则是要而不繁,主要训练就本文而言带有核心与规律性的东西。训练也可在课外进行。
玉龙以他特有的快节奏以及看上很吃力的表达,向我完整地表述了他的“原课堂”的课堂图景,我耐心地听着。听了玉龙的表述,我很是欣喜,因为,他的所谓的“原课堂”的构想,与我一直以来的课堂主张与实践几乎是依着一个葫芦画的瓢。一直以来,我上了许多的公开课,写了一些文章,关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主张就是这样。我把我的这个主张提炼为师遵循语文学习的常识。我的定位在“常识”,玉龙定位在“原”,其实是如出一辙的。
接下来,我与玉龙讨论了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这样的课堂是遵循了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基本规律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摆得是基本正的。现在我们看到了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高效课堂的案例,总体上都是这样的,核心就是遵循教与学的规律。第二个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路径下,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还要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好习惯与好课堂一起作用于学生。第三,阅读课堂如此,其实,其他许多学科的课堂大致上也都可以如此。
后来,玉龙提到了暑假在无锡研修班上范美忠上的那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说美忠的那节课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图式。确实,在美忠上课的那天晚上,我与美忠在一家咖啡馆里也聊到了课堂,美忠关于课堂的观点也是如此,我们的观点也是非常的相近。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与范美忠聊课堂》。今天与玉龙关于课堂的交流,更坚定了我对课堂的主张与实践的信心。
在鄂尔多斯这座美丽的草原城市,在鄂尔多斯机场这个特殊的场合,我对课堂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期待了。
大潮河 16:41:41
我想知道原课堂的最新(今年)的思考。
老纪 16:45:21
“现在我们看到了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高效课堂的案例,总体上都是这样的,核心就是遵循教与学的规律。” 他们不是这样的,原课堂的“原”是学生的“原”,不是考试的“原”
大潮河 16:46:58
这里的“原”是学生的“原”,不是考试的“原”,这是当然的哦
老纪 16:47:37
但是,杜郎口洋思基本是知识本位的考试“原”。
大潮河 16:48:41
他们是调动学生学知识;
原课堂是调动学生学思考。
是吧?
老纪 16:49:02
大潮河 16:49:53
如此说来,我的课堂的“核”也是符合原课堂理念的。哈哈
老纪 16:51:01
呵呵  这个得看过课堂实战才好判断,因为,我们想的,和我们做的往往不合拍
大潮河 16:51:30
理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4:49 , Processed in 0.0814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