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研读查常平教授主编《人文艺术》丛刊录心赏佳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8 21: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季超:
研读查常平教授主编《人文艺术》丛刊

录心赏佳作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62-1-8.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101-1-8.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66-1-2.html


=2000年1月,第2辑:

p49:查常平《光的形而下与材质的庆典》。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494&extra=

=2001年9月,第3辑:
查常平《编者后记》。

=2003年5月,第4辑:
p17:西美正《边缘艺术的主流精神》。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496&extra=
      查常平《编者后记》。

=2004年7月,第5辑:
       查常平《艺术研究/个案阐释》栏目开场白。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495&extra=
=2006年12月,第6辑:
p20:钟飙《点击钟飙》。
p109:西美正《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个人性---以邓乐的【工业时代】【天道】为批评典范》。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498&extra=

     查常平《编者后记》。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502&extra=


=2009年8月,第8辑:
    p19:查常平《走向对世界图景的整合书写》。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499&extra=
    p 25:杨小彦《风景人体化与人体风景化-----对陈海油画风景和人体的双重诠释》。
          查常平《编者后记》。

=2010年4月,第9辑:
   查常平《编者前言》。
   p96:杨工《风景中的人文---关于【风景】的当代展及其他》。
   p177:莫尼卡《而都是我---21位中国艺术家的自拍像》。
   p233:贺璋瑢《气定神闲看人生---一位女艺术家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追求》。
  p 247:董丽慧《别样的现代性与先锋---中国摄影史发展进程中的三个节点概述》。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500&extra=
  p 291:鲁明军《从思想的启蒙到主体的退蔽----当代艺术之人文精神机制的消解及其重建的可能性》。
           查常平《编者后记》。

=2011年4月,第10辑:
          查常平《编者前言》。
   p141:李欣《艺术的拯救---装置艺术家陈箴的艺术世界》。
   
p172:赵巍《精神之塔的守望-----评【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07-2007】》。

编辑推荐
  《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套装上下册)》以《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为名,因为它体现出大部分文章的批评视角和观念立场。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运动,和发源于希腊与希伯来的西方基督教文明被动遭遇,其回光返照留下了不少学者误读俗世为世俗的文化现象。至于“生态与场景”,最能概括成都的观念艺术的特质:贯穿于自然、社会、人文的生态艺术与发生其中的场景艺术互相诠释,而今正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普遍化的艺术观念形态。《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套装上下册)》从“俗世的与世俗的”与“生态与场景”两个论点出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个别形态及整体现象作严谨的学术追思,《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套装上下册)》可谓是该领域的先驱者。



内容简介
  《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套装上下册)》上卷以当代艺术中的公共艺术、水墨、油画、装置、行为等艺术现象为深度个案研究对象,从先验艺术论、感性文化批评的角度和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域展开了对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反思言说,尤其针对艺术的多元性与新保守主义、艺术意义的生成、当代艺术的边缘化等进行人文学的反省。该著作是作者十多年来对当代艺术实施学者性批评的结果,标志着当代艺术的批评不再囿于八五时期以来的新闻性批评的模式,在艺术界开启了一种人文学批评的新进路。
  《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套装上下册)》下卷着重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都地区产生的先锋艺术为考察对象。它以生态关怀为主题的多次展览,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早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围绕《本源·生命》展,曾制作专题片在全球播放。该书考察生态艺术在中国尤其是在成都产生的社会背景、展览呈现、艺术生态,特别讨论了当代艺术与都市的关系逻辑,指出其宏观背景和现代艺术理论中的虚无论、艺术肉身论与亚人类价值观、批评家的素质之类问题相关,并将这种反省植根于艺术的本质、庄子学派的前先验艺术观。首次发表的人文学者与艺术家在90年代后期以来的几次对话,为读者给出了中国先锋艺术在区域文化中的特有生存处境和艰辛历程,以及丰富的图像文献。在汉语学界及艺术批评界,此书属于第一部研究成都生态艺术的专著。





作者简介
  查常平,笔名西美正,1966年生,重庆长寿人。博士,著名批评家、人文学者。1987年在四川大学、1990年在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日语、美学、基督教,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学术方向为艺术评论、历史逻辑、《圣经》研究,能够使用英语、日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人生定向为以教师为职业、以学问为志业、以批评为事业;以原创性的逻辑历史学阐释人类历史的逻辑、奠立汉语人文学术发展的内在根基为学术理念。先后发表“感性文化批评范式”、“什么是逻辑历史学”、“橄榄山对话的历史逻辑及其救赎意识”等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日本历史的逻辑》(专著,1995成都)、《历史与逻辑——作为逻辑历史学的宗教哲学》、《人文学的文化逻辑》(专著,2007成都),《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一,译著,2005北京)、《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和基督教》(译著,2007北京);主持翻译《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一一形成世界的观念》上、中、下三卷(2004年北京)等,主编《人文艺术》论丛6辑,主编“基督教文化经典译丛”(上海三联书店,2006至今),主持《都市文化研究》论从中“艺术中的都市文化”栏目(上海三联书店,2005至今),策划“本源·生命”(1997)等艺术展。曾经任职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1990—2001),现供职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




目录
上卷
1.作品阐释
当代文化与雕塑
文化材质中的意义凸显
公共艺术的六种特性
光的形而下
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多媒介的水墨实验
实验水墨的另类批评
水墨的个体化与艺术化
传统与当代的共在意象命名
从刘子建的阅读史看艺术作品的命名
实验水墨的典范路向
极限实验
静穆与喧嚣
色彩置换与观念介入
边缘艺术的主流精神
艺术书写的边缘突进与原初图式
虚拟转向:从图式关怀到主题关怀
身份的根源
女性与女人的交往
另类历史的书写
场景:媒材与观念
观念艺术的价值二元性
艺术的侍奉与复制的效应
艺术书写与十字架的吁请
艺术话语权力的社会性、历史性
2.理论预设
论有限批评
感性文化批评范式
基督教艺术的边界
当代艺术中的拯救意识
艺术批评中的亚人类价值观
艺术多元的边界与新保守主义
超越索绪尔之后
经济为艺术服务
精神样式的守护人
当代艺术的边缘化

下卷
3.生态艺术
场景与生态艺术
生态艺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生态艺术拓展的价值域界
4.展览扫描
从女性的到女人的存在根源
人与自然的境遇
生态艺术的神学背景
书的缺席与场景凸现
另类呼告
越过生命之夜
无样板NO架上
以艺术的心为心
策展人的不作为
装置、行为的现场与起源
5.艺术生态
精神的还乡
文化名城的生态与民间
先锋艺术在成都:坚守、古城与“719”
公众心目中的先锋艺术:生命、环境与互动
先锋艺术的文化素描:生态、人文与场景
当代艺术与都市的关系逻辑
6.文本辩难
批评家的素质
现代艺术虚无论
艺术肉身论与亚人类价值观
为历史书写艺术简历
附录1 艺术的本质论纲(1987)
附录2 庄子学派的前先验艺术观(1990)
附录3 访谈艺术究竟是为了什么?(2001)
附录4 对话
地下室隐语(1999)
艺术域界的新视点(1999)
媒材的庆典(2000)
消费主义时代的人文诉求(2007)
后记






   p194:谢春《抗战时期关于中国新兴木刻民族形式的讨论》。


=2012年6月,第11辑:
      查常平《编者前言》。
     p83:黄笃《艺术作为调节器》。
     p113:梁蓝波《论弧形线呈显的爆发性视觉张力在国画中的体现》。
     o137:《先锋之路---【人文艺术】十年座谈会》。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4501&extra=
     p161:周珩帮《对话与重构---艺术史领域口述史的实践和功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1:18:12 | 只看该作者
倾听空谷足音——读《人文艺术(2)》
来源: 作者:高小强


人们,尤其西方人一直相信历史必然进步。可是,人类的古圣贤像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耶稣等却似乎从未如此乐观。首先,历史必然进步依据的是一种线状历史观。人们根深柢固地以为,时间只是由过去至现在到未来的均匀无限的流淌,而在时间中发生的历史也理当如此。这是一种流俗的时间观。其次,历史必然进步还源自一种全面“进化”的观点,此由达尔文最早系统的提出。全面而普遍的进化观自提出之日起,就从未能免除被置疑、被批判的境遇,它远非“金科玉律”。而流俗时间观也不过只是时间的可能性之一,决非全部或唯一的可能性。于是,历史必然进步就未尝不是一个问题。西方后现代主义将此问题又重新摊了出来,令我们再也无法不面对。其实,人类现实的生存处境及其现代艺术作品也都无不早已在昭示这一问题。读查常平主编的《人文艺术》(2)(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以下引该书只注页码。)更加深了我对上述问题的切身感受。该书的“学典汉译”栏目译载了伊娃·多曼斯卡(Ewa Domanska)的论文〈普遍史与后现代主义〉,作者在文中指出:“被当作现代主义的激进形式而非其对立面的后现代主义,破坏了我们理解历史的基本观念,如历史学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学科、历史学是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以及现实主义表现的传统概念、历史是线形发展的、事件的因果联系等等观念。”而这些不过都是“幻想和模拟的时代”的产物,因为“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发生的是,关于世界的经验被一种人造的抽象知识所替代,其实它们本身不过是一种幻觉”。(363页)为此,我们需要“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持恒批判”。(陈家琪〈“现代性”是一个时代概念吗?〉,267页) 于是,艺术家和学者走在了一条道上。
很长时间以来,我的内心几近本能地拒斥着现代艺术作品,因为在它们那里我感受不到心灵渴望的和谐、美与希望。正象查常平面对邓乐的雕塑“穿孔的维纳斯”(8、9、16页)的那翻感慨:“20世纪的维纳斯,已不再给人以美感和愉悦语言,而是恐怖和伤害;它不再是完美爱情而是爱情被弃绝毁灭的见证。”“当代人在艺术上的审美标准已为审丑的价值所取代。”(〈光的形而下与材质的庆典〉,55页)时代怎么会就变成这样了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类正是在“历史必然进步”观念的导引下,才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滑落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也就是说,“这条自近代以来自我称义的解放之路,正在沦为把人引向地狱奴役的通道”。(西美正〈艺术书写与十字架的吁请〉,108页)古典时代人们的那种天真的虔诚态度——此正是宗教信仰与形上追问的基础——在我们身上不复存在。当第一个千禧年到来的时候,人们虔诚祈祷,为自己的过失而谦卑地祈求上帝的宽恕。然而,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千禧年却完全成为了人类的盛大节日,全世界甚至连东方人以及非西方的原住民也一道投身于千禧的狂欢之中,在人们洋洋自得的脸上,我们能够读出来的惟有:上帝死了而人无所不能!倘若此时还有人提到耶稣基督的告诫,释伽牟尼的教诲,以及“吾日三省吾身”、在世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曾子的榜样,会是多么的迂腐和不合适宜。我们并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的,否则,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堪忍受的警觉起来。我们就好比起初呆在正常室温的厅堂内,温度不是骤然地,而是一点一点地,日积月累地提升的,这样即使温度升得再高,在场的人多半也难以警觉。因此有人讲,很可能人类末日的到来也并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悄无声息的。人类已处在绝望之中却浑然不觉。艺术家、思想家与学者,他们的心灵较为敏感、思想也十分敏锐,他们最早觉察与意识到了人类空前绝望的现实。不过,当这些先知先觉者想要唤醒周围的人时,却痛苦地发现,他们的呼吁只象是“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霄”的空谷足音。现代艺术作品就是这样充满着痛苦与绝望的呐喊,倘若我们真能读懂或听懂他们(?!),人类或许还有救。
我们无论从“邓乐的艺术”(1-32页)、“朱成的艺术”(33-48页),还是“戴光郁的艺术”(151-158页)、“曹恺的艺术”(159-170页),以及“高氏兄弟的艺术”(113-128和171-182页)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家那颗尤为敏感的心,一旦觉察到人类普遍的绝望,良知与激情就决不允许他们“明智”的沉默。谁不曾听说“杜鹃啼血”、“精卫填海”的故事,这就是他们,真正的艺术家、思想家、学者的所为。面对高氏兄弟那表面上堆满废弃工业元件的大钢球、直插云天的十字架(“预言”182页),凡稍有心者,能不为之震撼、惊觉!“的确,从这个人造物日益丰富、自然物日渐贫乏的地球上,我们已难发现和神圣灵在相关的东西,我们依然未寻出任何得救的迹象。……但愿现在沉迷于肉身乐感的人类,能早日从艺术家的书写图式中获得警醒和呼告的力量!”(西美正文,109页)
感谢查常平及人文艺术编委会为大家出了这么一本好书。
2000年10月(庚辰年九月)于磨子桥

(转载自思问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0:57 , Processed in 0.0829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