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谢王松泉教授寄赠《三十年》一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57:34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阐述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并引以适当的评论。书中既论述了主要的语文教育情况,又介绍了一些主要思想家、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实践,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语文教育史的面貌。



作者简介
  张隆华,1922年生,湖南临沣县人,教授。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高师院校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年。曾兼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
  曾仲珊,1922年生,湖南人,研究员。1947年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湖南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教研室主任,兼任湖南省语言学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被载入《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语言、文字的产生与古言、文教育
第三节 学校的诞生与六艺教育
第四节 歌谣、祝辞、神话、传说的传播教育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大语文教育家孔子
第三节 古逻辑教育家墨子
第四节 ’古政论教育家孟子
第五节 传经大师荀子
第六节 先秦的诗风、诗教
第七节 先秦的历史、哲理散文教育
第八节 有关早期语文教学论的《学记》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秦汉篇章与识字写字教学
第三节 现存最早的习字课本《急就篇》
第四节 汉儒传经中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 指导读经的几项工作
第六节 第一部语文教学专用词书《尔雅》
第七节 汉代文体和写作训练
第八节 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九节 《方言》和《说文解字》
第十节 司马迁、扬雄的语文实践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第十一节 王充、郑玄的教学实践和语文教育思想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蒙学语文教育
第三节 《开蒙要训》和《千字文》
第四节 玄风影响下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 《昭明文选》
第六节 文章新变与写作训练(一)
第七节 文章新变与写作训练(二)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教育
第九节 清谈对语言教育的影响
第十节 南朝的“官话”教学和北朝的“双语”学习
第十一节 《玉篇》和《广雅》
第十二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和钟嵘及其《诗品》
第十三节 颜之推的语文教育思想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蒙学教材的五种类型
第三节 《太公家教》和《蒙求》
第四节 阅读与点识
第五节 为科举服务的写作参考用书
第六节 应用文的写作
第七节 儿童的读诗和作诗
第八节 文人的诗歌写作训练
第九节 唐代的书法教育
第十节 语文学家对语文教育的贡献
第十一节 古文家的语文教育思想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蒙养教育与“三”、“百”、“千”
第三节 修身教育与“蒙训”、“须知”、“斋规”
第四节 读文训练与“诗话”、“词语”、“文话”
第五节 作文训练与“文说”、“文锦”、“文则”
第六节 习字训练与苏、黄、米、蔡
第七节 少数民族双语、多语的学、用
第八节 王安石的语文教育思想
第九节 胡瑗、张载的语文教育思想
第十节 朱熹与《四书集注》
第十一节 吕祖谦与《东莱左氏传议》
第十二节 《朱子读书法》
第十三节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幼学教材种种
第三节 文选读本种种
第四节 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写作训练
第五节 科技教育与实用文写作训练
第六节 文字蒙求与写字训练
第七节 王守仁与“训蒙”、“教约”
第八节 清初三儒的语文教育思想
第九节 宫廷与家庭的语文教育
第十节 《幼训》《少学》《学海津梁》
第十一节 《家塾教学法》
第十二节 《教童子法》
后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59:20 | 只看该作者
叶苍岑,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河北任丘县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担任洛阳、邢台、桂林等地师范学校和桂林高级中学国文教员。曾编写出版过一部《初中精读文选》,发表《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的专论,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叶苍岑个人经历  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担任洛阳、邢台、桂林等地师范学校和桂林高级中学国文教员。1943年后,先后在桂林师院、保定师专、北京师大、辅仁大学任教。1952年后,
  在北京师范大学专任“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叶氏在40年代初,任教于桂林师院时,曾编写出版过一部《初中精读文选》。同时,在《国文杂志》第一卷第二期(1942)上发表《对中学新生谈国文学习》,针对中学新生的实际,讲述了“中学国文科的目标”、“学习的内容”(精读、略读、作文、文章法则、口语练习等)、“在学习上应该注意的地方”等有关中学国文科的若干重要问题,似乎是一部具体而微的中学国文学习法指南。1953年,配合前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的学术活动,指导实习生进行“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发表《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的专
叶苍岑的著作
  
主要论著有:《论语文教学改革》、《说明文通论》、《说明文教学问题研究》、《议论文读写基本能力培养》、《实用文》等。

  主要主编有:《中学语文教学通论》(一册)、《语文基本知识丛书》(九册)、《语文基本能力培养丛书》等。


叶苍岑的主张  叶苍岑任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期间,主讲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多年。在改革开放后,语文教育向科学化目标迈进的历程中,叶苍岑首先关注的是“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他主张:(1)定向研究。他认为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等多种性质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客观存在的综合性特点,要求人们多侧面地对它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考察和研究,以建立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观念。
  (2)定量研究。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整体,主要是由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三大部分组成;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定量分析问题。把这三大部分的定量问题分析出来,并整理清楚,既划定范围,又确定内容,对学生学习一定十分有利。
  (3)编序研究。他认为在定向、定量的研究基础上,从教学需要出发,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内容的编排序列问题。这种“科学化”的设想,对培养中学语文师资十分重要。在这一点上,叶苍岑的见解也是个贡献。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00:55 | 只看该作者
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
                    叶苍岑
      1953年4月,苏联专家普希金通过对北京师大实习生的一堂观摩教学课《红领巾》的评议,尖锐地批评我国长期流行的“先生讲,学生听”的语文教学方法,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具有全国影响的语文教学改革。这场改革推动了各地教师学习苏联的热潮。从方法上说,它固然是倡导了谈话法的教学方法,以至人们往往认为《红领巾》教学法就等于谈话法。其实,普希金在谈到克服教学中的缺点时,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一)精通本门业务;(二)掌握本门学科的教学法;(三)重视教学中的教育性;(四)提高自己学科的马列主义教育学的知识;(五)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六)部分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其核心则是要求教师们发挥创造精神,寻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正确方法。
      近年来,有些并不十分了解《红领巾》教学法的人士,包括我们语文教育界的部分同仁,把语文教学的种种失误往往归咎于《红领巾》教学法。这种不公允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们的“想当然”。兹特编入当年实习指导老师叶苍岑教授所撰《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一文,让我们从真实的历史材料,去真切地反思历史,从而获知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可以真正受用的历史性启示。
      最近苏联专家普希金通过一次关于“红领巾”的观摩教学的评议,批判了一般流行的语文教学方法,指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因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非进行重大的改革不可。
      这次观摩教学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实习期间,由北京市女六中吴健英同志担任的;讲授教材是“红领巾”的一段(初中二册93页3行“丹娘已经缩成一团……”至94页12行“……凶暴得像要把他的湿衣服撕破似的),时间是在5月20日下午。听课人除师大教育系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以外,市属的许多中学也有教师参加;普希金专家在讲课开始前到达。听课人数约当原班学生的三倍。
      这是“红领巾”的第四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如下: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段讲解,使学生认识艾戈尔卡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财产的忘我精神。
2.在讲解中着重地使学生了解并进一步会运用“隐约”“仿佛”“依照”等词汇。
(二)教学重点:
1.艾戈尔卡决定将船划过去,冒险执行父亲的任务,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祖国人民及祖国财产的高贵品质。
2.艾戈尔卡勇敢机智地用红领巾包住灯,完成了父亲的任务,这种精神的养成是和团队的教育分不开的。
3.通过艾戈尔卡在惊涛骇浪中点灯的惊险场面,更突出地表现出他的毅力。
4,讲解“仿佛”“依照”“隐约”等词并举例说明。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述法,也兼用了讲解法。这节课的结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进行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
      下课后,经过40分钟的分组讨论,紧接着便开评议会。在会上,大家就备课、教案编写、教学原则、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目的性、教师的语言和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优点和缺点,最后由普希金专家做总结发言。
      他首先肯定了这节深的一些优点,随后就提出了如下的意见:
      (一)课文各节的份量分配不得当。这篇文学作品共7页,已讲授了4小时,看情形至少还要讲两小时。7页书用6小时是不应该有的现象。这速度是不可想象的。通常研究高深的哲学,也不用这样长的时间。这样不合理地使用时间,是把宝贵的光阴浪费了。这样分段讲解,不可能让学生对整篇作品获得完整的印象。当我们教文学作品的时候,不管篇幅长短,都应该给予学生完整的印象,不应该把课文割裂成一片一片的去教。这样的课文,在苏联,只用一节深的时间教完,程度差的学生也只用两节。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是由于没有正确地估计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当做学龄前的儿童看待,把课文逐字逐句地咀嚼得像粥一样烂,然后喂入学生嘴里。但今天的教学对象是十四五岁的儿童,这样的讲解是不必要的。对儿童过低的估计是严重的错误。十四五岁的儿童天天读报纸,时常看影剧,对这些现象已经有了经验,应当用高的速度和充实的内容来教学。过低的估计学生程度是这节课的严重缺点。
      (二)在讲课进行中,教师是很积极的,但学生并没有积极的形式。教师讲话和学生讲话的比例是:教师讲了四十分钟,而学生只讲了五分钟。在语文课中这样的比例是绝对不可以的,应该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
      (三)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过分的少,组成语文课的因素是:
      ①朗读:这—项教师是做了,这是正确的,但进行得很形式。只有两个学生做了朗读,而且教师的指正错误也是不够的。朗读要求教师全面地指正学生的缺点。教师也注意到了字音,但学生的朗读是否形象化却没提到。
      ②复述工作:这对语文课来说是重要的。朗读以后,教师的讲述讲解是进行得成功的,但不应该单由教师做,也应该让学生做。教师掌握教材很熟,但不知学生掌握得如何。教师应该听学生讲述,教师做纠正,或叫其他学生纠正。教师要看学生如何发现问题。
      ③分析课文:这工作也应该让学生做,让学生形象地描述人物的性格,教师予以启发、引导、补充和提高。如对艾戈尔卡的形象,他有哪些优良品质,都可向学生提问。当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可写在黑板上,像“勇敢”“机智”等;再问第二个学生,又答有“爱国主义精神”,也写上;再继续地问,都把它们记下来。这样,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了。通过全班学生的积极思考,在黑板上就有了艾戈尔卡的整个的性格。这些工作都可由学生做,而今天却都由教师自己做了。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
      经过上述的分析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考虑:这英雄事迹是在什么环境下做出来的?学生一定会回答:“是在夜晚、有狂风大浪,家长不在家等。所有这些,今天也都是由教师代替他们说出来了。
      还可以提问:艾戈尔卡这样的优良品质是怎样培养成功的?学生也一定会回答出来。
      我们还可以叫学生去找出描写的词汇。哪些描写英勇、机智?哪些描写风暴、危险?让学生说出来。这就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还可以问学生:同类的英雄行为还有哪些?让学生去思考。如问:类似艾戈尔卡的点灯行为,哪些人有过?这样就可以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而且,应当多利用黑板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就成为一堂语文课了,但今天的课却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本节课独有的缺点,一般语文课都是如此:教师讲45分钟,学生听45分钟。这样的教法,肯定地说,是不正确的。由于这是普遍存在的缺点,语文教学研究组应当考虑: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应当明确语文课的特征、性质。当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的特征时,就会采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我们的语文课中还存在着一个缺点:就是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这样就妨碍了语文的发展。我们不应当说教师谈思想政治方面多,就是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要求教师多多地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名词,这样便成为人工假造的了。有些课文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教师只要能够把课文分析透彻就够了。还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形式地要求每堂课是一样的,必须记住:在某些课里可以进行多,某些课里可以进行少,有的课可以不进行。这也是自然的现象,只能要求在整个的语文课里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性。今天感到教师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够了,因为课文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以上是普希金专家发言的最主要部分。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普希金专家的发言尖锐地批评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同时还提供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具体作法。最近几年来,有些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这是应该加以肯定的。但是,无可讳言,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首先,在语言教学方面,如语法、词汇、正音、正字等项,就做得很不够;其次,在文学教学方面,对于形象的分析往往公式化、简单化,对于结构和艺术语言的剖析也进行得很不充分。正如普希金专家所指出的:“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过分的少。”还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生拉硬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甚至讲完课文的每一小段之后,就照例地进行一道思想政治的说教,“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而这些缺点,又是彼此相关的。正由于“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过分的少”,就必然会产生生拉硬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普希金专家在讲授教育学时,曾反复阐明,要通过教养来进行教育。就语文课来说,就是通过语言和文学的教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语言和文学的教养进行得充分的时候,才能够自然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有“内在的逻辑的联系”(崔可夫专家语)的。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我们还不会或不善于通过语言和文学的教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个偏差。必须把这一偏差纠正过来,才能把语文教学引上正确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以语体的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例,—般的都是采取分段讲授的方式,一篇作品有时讲两周甚至三周的时间,不能给学生—个完整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只管听,有的教师甚至连学生看也不看—眼,“教师是很积极的,但学生并没有积极的形式。”还有一点,就是过低地估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学生已经懂了的地方,教师还反复讲说;学生有疑难的所在,反而轻轻地滑了过去,“把宝贵的光阴浪费了”。我们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课堂教学应当采用的过程和方法。普希金专家关于“红领巾”的观摩教学的意见,应当看作是改革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的指针。
      在普希金专家评议了“红领巾”的观摩教学的第二天,师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在女附中进行试教。试教的教材恰巧有“红领巾”一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试验机会。
      我们先征得了女附中的行政领导、语文教学研究组组长和原任课教师的同意,然后向试教的同学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思想动员,于是着手备课,依照普希金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做法,编写教案。
      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北京市教育局规定为七节(见“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所属中等学校1952年度第二学期各年级语文教学要点及进度”),女六中至少要教六节,师大女附中规定教五节。普希金专家认为只能教两节。我们这次在初中——特别是在初一采用这种新的教法(据我所知,在高中和工农速成中学已有某些教师采用这种教法),还是初步的尝试;而且中国的初中学生程度和苏联的中学生比较,也不相同;加以试教生又缺少教学经验,于是决定教四节。
      这四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如下:
      第一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艾戈尔卡的形象获得初步的认识;(2)使学生了解本课中生词的意义;(3)通过学生试读,进行正音。(二)教学重点:(1)讲述故事梗概;(2)讲解生词;(3)学生试读全文。
      第二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并学习艾戈尔卡的高贵品质;(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教师范读全文;(2)从艾戈尔卡的行为、想法和说话分析他的性格;(3)进一步分析艾戈尔卡的性格是怎样培育成功的。
      第三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艾戈尔卡的高贵品质的认识;(2)使学生学习选取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2)主题;(3)选取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第四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习简练细致的写作技巧;(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小说;(3)通过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整篇作品的完整印象。(二)教学重点:(1)修辞造句;(2)文体;(3)学生表情朗读。
      在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讲述故事梗概;先指定学生一人讲;三人纠正、补充,然后由教师做小结,指正学生讲述中的优缺点;试读课文由四个学生读,教师进行正音。在第二、三、四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除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外,主要是运用谈话法和讲解法,由教师按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一同思考,共同活动。
      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最好是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逐步深入、而且要做得周到、细致。比如分析艾戈尔卡的性格时,要从他的行为、想法和说话,归结到他的平时注意锻炼、热爱学习、热爱父亲的工作以及家长对他的信任等等,进而分析他的为了保护祖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不惜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高贵品质。而这样的高贵品质是怎样培育成功的呢?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圆满的结论。至于艾戈尔卡是一个“小”英雄,在分析时也应该特别注意到,要引起学生对他的敬爱,同时又不会觉得他是高不可攀,而是只要自己努力学习锻炼,就有可能做出类似他那样的英雄行为来的。我们的企图是尽量把语言和文学的知识进行得充分一些,把课文内容剖析得透彻一些,引导学生对这个小英雄感到由衷的敬爱,从而自觉地向他学习,尽可能地避免生拉硬扯地进行思想政治的说教。
      在第一节课里,叫学生讲述故事梗概时,不止主要的情节,就是所有细节,学生也都记忆清楚,没有忽略过去;这一个讲不出;另一个也会提出补充:像艾戈尔卡和他妹妹之间的友爱,学生也能够津津有味地谈出来。在第二节课里,分析艾戈尔卡的性格时,学生的回答是令人异常满意的。例如教师问:艾戈尔卡的高贵品质是怎样培育成功的呢?学生们很快地回答:是受了团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结果。我们再加以概括与提高,归结到是受了苏维埃共产主义教育的结果就够了。从这里得到证明,普希金专家的话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正犯了“过低地估计学生程度”的严重错误。
      在我们教完四节课之后,学生反映:“这个教法好,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的印象”;“对艾戈尔卡的形象认识深刻”;“旧的教法,有些地方我们都懂了,老师还反复地讲,听着没劲儿。”从这里又可以证明“把课文割裂成一片一片的去教”,“逐字逐句咀嚼得像粥一样烂,然后喂入学生嘴里”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在这四节课里,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听教师的分析讲解,教师引导着学生一起积极地思考、活动,不但不会“使学生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而且学生在听课时常常犯的一个毛病——“思想开小差”,也能够避免了。
以上是根据普希金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和做法初步试验的结果。至于学生提出来的缺点则是:“有些词汇了解得不够;因为没有串讲课文,分析写作技巧时找句子困难;分析人物形象时进行太快,忙着看黑板,又忙着看书,有点忙不过来。”因此,在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的时候,结合课文的句子讲解词汇,把学生疑难的句子提出来讲清楚,是要特别注意到的。但这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而是技术上的问题,我们有办法克服它。
      还有,这次的试验是由试教生担任的,如果由富于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效果一定会更好些。
      总之,普希金专家对我们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是苏联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具体指导。它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的热潮!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05:22 | 只看该作者
谭惟翰
  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教授。原籍安徽太平,1913年生于汉口。1937年底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文学院教育系,获得学士学位。在大学读书期间曾兼任义务小学校长,毕业后历任中学国文教员、教导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华东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1956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教材教法教研室副主任01980年被选为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81年调任该校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担任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总编审。在国内语文教学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思路教学和教学思路》、《教学中谁为“主体”》等数十篇。有专著《语文教学心理学》。曾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资料选辑》十二册(与陈钟樑合作)。此外,著有文学作品《海世吟》、《鸟夜啼》、《夜莺曲》、《灯前小语》及《暮云飞》等,所编电影剧本《秋之歌》、《草木皆兵》、《笑笑笑》、《夜长梦多》等均被搬上银幕。
  在语文教育方面,他凭借数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规律进行认真的总结探讨。他认为,在语文教学思想上必须重视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观。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六对矛盾,即多与少、深与浅、精与略、新与旧、纳与吐、虚与实的相互关系,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使得各项目标、各项内容、各项要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谭惟翰认为,第一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亦多术矣!”但是方法的选择不能随心所欲,而应以特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主要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为依据。第二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必须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异。第三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没有一种可以称作“万应灵方”的教学方法。谭惟翰在《思路教学和教学思路》一文中,首先提出“教学思路”这一概念,并连续发表有关论文多篇,阐明语文教学过程必须始终掌握三条思路,即课文作者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教师根据前二者确定的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三条思路取得和谐统一,教学才能成功。谭惟翰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其专著《语文教学心理学》系统地阐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还主张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并确认“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应是语文教学原则之一。
  谭惟翰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最早招收语文教学法专业硕士生的导师之一,并且多次举办高校语文教学法学科教师讲习班,为培养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做出过重要贡献。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08:2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年语文教学论文成果精华选


《教学争鸣录》目录
说“语文”张志公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为《语文学习》200期而作梁衡
让汉字走向世界吕型伟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吕叔湘
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吕型伟
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姜拱绅
我造成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吕叔湘
对于语文教学的再思考于漪 方仁工
莫念“紧箍咒”顾天立
试论40年来语文教学的总体失误郭宗明
语文教改的三个基本点刘国正
附1 1987 年全国实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报告华中师范大学语文学科调研组
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若干说法再推敲冯起德
从“文质说”谈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选材标准的质疑耿法禹
基本篇目“名”“实”辨陆鉴三
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陈钟梁
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韩军
要辩证法,不要绝对化王朝清
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于漪
语文工具论批判李海林
语文学科的性质之谜王尚文
“工具说”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董旭午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龚向明
正本清源说“工具”李维鼎
语言文化教育:语文学科应有的个性毕唐书
语文,请向人类精神文化靠拢马智强
语文,是能力型的人文学科权曙明
提倡两个“全面发展”——答《语文学习》记者张志公
附2 名不正则言不顺——关于中学语文学科性质研究综述鱼浦江
附3 一场重要的讨论——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鸣综述李震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有关问题探讨黄光硕
典范性是语文教材的生命盛海耕
语文课本的生命力在哪里朱绍禹
语文教材改革的尝试段力佩
为口语训练争一席之地徐振维 范守纲
张志公教授主张中学设置文学课本刊记者
文学教育值得重视朱绍禹
文学鉴赏与语文教学盛海耕
应该把文学课上成文学课吴鸿基
应当重视诗歌教学盛海耕
重编新诗篇目刻不容缓毛翰
诗歌的教育意义——对考试一个指令的异议方印中
诗诗答问刘国正
附4 回顾中学汉语文学分科王兆苍
“语感中心说”献疑曹有国
为“语感中心说”申辩王尚文
语感的“外延”到底有多大程良焰
语感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兼谈曹有国、程良焰老师商榷李海林
参与和合作:走出语感教学误区龚向明
附5 语感及语感教学研究述评包建新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学少考赵宪初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性思考赵泽福
彻底“脱钩”,还是“加强联系”赵源
标准化考试必须休息钟宇
对我国标准化考试的认识马世晔
附6 审慎地、科学地开展高考题型功能研究——全国高考题型功能专题研讨会综述郑编竹
关于语文教师的几种提法辨误刘学柱
跳出“自我”的一次心灵对话——青年语文教师人格培育管见陈军
语文教师的悟性与个性牛兴旺
呼唤教学个性曹动清
解绑 解脱 解放——语文教师的呐喊郑惠中
语文教师要学者化陈澎璟
论“学生主体”钱梦龙
论“教师为主导”钱梦龙
论“训练为主线”钱梦龙
谁是教学的主体鲁明才
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甘其勋  蔡明
“三主”语文教学观献疑权曙明 顾菊生
附7 教学主体论的历史轨迹甘其勋 蔡明
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夏如湘
破一破程式化徐振维
试析阅读教学的三个误区陈明华
是陷入“误区”,还是中断循环?张大文
附8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述评余同生
附9 中西方语文教学模式的比较章熊
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魏书生
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程红兵
教学单元与单元教学黄光硕
“单元教学”质疑马双有
单元教学的反思汤苏生
附9 近十年来的语文单元教学张税 程荣华 郝嘉杰
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哪种语法知识吕叔湘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从“淡化语法教学”说起胡裕树
语法教学弊多利少钱汉东
正确对待语法教学董金明
试析当前语法教学的尴尬避面朱宝元
语法教学非改不可邵敬敏
淡化是对繁化的否定濮侃
中学生不喜欢学语法,就该“淡化”吗?王兴伟
语法教学不宜淡化谢逢江
规律无情 不学不行鄢义
中学语法教学有待改进傅惠钧
只能强化 不能淡化赵洪勋
中学语法既要简化,又要深化俞敦雨
关键在教什么,怎么教汪周望
为什么要组织这场讨论《语文学习》编辑部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14:05 | 只看该作者
初版序



刘国正

  在诸多门类的科学研究中,教育科学研究是最应重视的。可是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很少受到表彰和奖励。矢志这个门类的研究,硬是要有以耕耘自任、将绿色予人的圣者心肠。在我心目中,老友顾黄初就是这么一位有圣者心肠的人。

  黄初同志在扬州师院任教,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积有岁时。记得12年前初识于西湖之滨,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朴厚严谨、脚踏实地的学者。时时面带温和的笑,很少说话,说话也不高声,而所述意指总是有光彩有分量的。后来,来往多了,读到他的文章也多了,才知道初识时的了解只是以蠡测海而已。他学识渊博,精研深思,几十年书窗红烛,从浩瀚的文献资料和当代信息中提炼出一篇又一篇的切切实实的文字。如今辑成这本“论稿”,翻开来看,没有一篇是虚浮的,也许并非华丽的花草,却是富于营养的面包。
收入“论稿”的文章共70多篇,从语文教育史到当代的语文教育改革,论述赅备。登山临水,我历来习于信步所之,信心所想,而以导游之唠叨为厌。读书如同登临,我也不喜欢听他人指指点点。因此,为书作序,我总是力戒以导游的唠叨厌人。可是读这本论稿,有些地方于我心有戚戚焉,不仅乐得知音,而且多有启发。眉飞色舞,不由得唠叨几句。

  黄初同志说:“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贴近生活,这是‘根’。”他并且从诸多方面全面地、深刻地论述了“贴近生活”的具体内容。我一向主张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但所见者浅。黄初的论述印证并加深了我的认识。

  许多同志大声疾呼反对语文教学的旧传统,却没有准确地指出旧传统的痼疾之一是脱离生活。许多同志大声疾呼革除语文教学现存的弊端,却没有对脱离生活这个很大的弊端认真地予以革除。要是如黄初所说,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从现代生活发展远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发生本质的、突破性的变化。它将摆脱痼疾的折磨以及现实的困惑,得到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论稿”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史的论文收入较多,在这方面,作者已取得的成果是扎实的,深入的,引人瞩目的。

  他不仅对五四以来的语文教育进行综合研究,而且着重探讨一大批卓越的语文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诸如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胡适、王森然、黎锦熙、夏丏尊、朱自清、陈鹤琴等大家都有专论。对于影响最大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研究更加深入,收入的文章有八篇之多。这项研究,要首先作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钩沉索隐,刮垢磨光,尝受许多艰辛。可是如果不下这番“笨功夫”,语文教育史的研究不过是浮光掠影而已。

  要特别提出的是黄初同志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他说:“研究前辈走过的路,目的在于探索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我们自己的路。”他认为,要立足于突破传统,没有突破就没有进步,但是对传统不能全盘否定,要区分其中的“活流”(精华)和“积淀”(糟粕),“弃所当弃,取所当取”。我以为,作者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我们研究语文教育传统有指导意义。把传统看成只起阻碍作用的绊脚石,或者看成完美无缺的精金美玉,两种偏离,参照作者的看法都可以得到矫正。
只唠叨这两点,其余的胜境尚多。谓余不信,潜心阅读自然明白。

  湖畔别后,七年前再会于扬州,情景宛然如昨。正当暮春天气,莺飞草长。

  与黄初同志及诸友相伴,谒史公祠,访鉴真纪念堂,游瘦西湖,步瓜洲渡,赏个园丛篁,吃扬州包子。茶烟酒盏,纵谈古今,而话题总不离语文教学。至此与黄初益相知。我曾有词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团栾更觉风流”,表现了我与挚友相聚的心境。那时我们似乎都没想到和谈到老,而今真的先后步入老境了。老是智慧的丰收,不是求索的句号。我为黄初同志有如此丰盛的收成欣喜,我更愿看到老骥骁腾万里的风姿。颇怪雄才盖世的曹氏,无端把“老骥”同“伏枥”联在一起。须知越是老骥越不该伏枥,越该四蹄如雷雹一般迅跑。
1993年9月于北京
  * 本书初版时书名为《语文教育论稿》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14:45 | 只看该作者
再版序



阎立钦

  我十分有幸,大约十余年前就与顾黄初先生有了交往。顾先生的学识和学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顾先生作为国家教委(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和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之一,为了开拓语文教育的研究领域,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率先进行了中国语文教育史的研究,在发掘本民族语文教育遗产、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方面作出了表率;为了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他审阅了全国各地十多套语文教材,并为修订语文教学大纲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改革和更新我国高师院校的语文教学法课程,他认真编审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套全国高师教材;为了培养更多的高师语文教学法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举办了硕士研究生学位班、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正因为如此,他受到高师语文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尊重。

  多年来,顾先生的成果频频问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育论稿》,现在又要修订再版了。作为同事和朋友,我十分钦佩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丰富、辩证、深刻。

  说他丰富,是因为他所研究的内容,既有纵向的语文教育史的研究,包括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语文教育的研究;更有横向的语文教育各个领域的研究,包括语文教育性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和正确主张已为广大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所接受。诸如“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要走科学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传统,需要科学的反思”,等等,都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思想宝库中的财富。

  说他辩证,是因为纵观顾先生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到他客观、全面和完整的思想方法。面对纷繁复杂的语文教育现象,他往往进行多元的、多角度考察与研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片面性。无论对于认识与实践,对于本质与现象,对于整体与局部,对于宏观与微观,对于主观与客观,对于历史与现状,对于科学与艺术,对于内因与外因,对于内容与形式,他都有精到的研究、精当的论述,因而往往令人折服。

  说他深刻,是因为作为一种理论,顾先生的语文教育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大凡一种科学理论,它的成熟过程往往经历主观经验型、客观描述型和科学解释型三个阶段,但只有到达第三个阶段才是科学的成熟期。从大量的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已经摆脱了主观经验型的局限,进而从客观描述型上升到科学解释型。对于语文教育现象从不同视角所进行的深入的科学分析,使人们能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对于语文教育及其研究无疑是一种不小的贡献。

  顾先生新著出版之际,正值新世纪和新千年到来之时。在过去的世纪里,顾先生不但为我们编辑出版了二十世纪前期和后期两部《中国语文教育论集》,而且奉献了自己在二十世纪后期所形成的许多宝贵果实;那么,在新的岁月里,我们一定还可以看到顾先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更加辉煌的成就,这种成就于我国的语文教育来说,必将是一种宝贵的营养和更加有力的指导。我们热切地期待着!
2000年元旦于北京
  * (阎立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授)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15:24 | 只看该作者
目录





1初版序/刘国正
4再版序/阎立钦
语文课程教材教法
7我们对发展智能问题的看法──第一届“西湖笔会”讨论纪要
14“出路”在于改革──致郑天任同志
24让思想冲破牢笼──语文教育开拓者的赞歌
30传统,需要科学的反思
35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45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50试论语体学与语文教学
58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跋涉
──就新时期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试答编辑部问
67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
77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84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刍议
96关于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102为推进语文教学科学化和民族化鞠躬尽瘁
115试论高师“中学语文教育”课程的结构
131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智能素养
140论语文教育研究的“三个面向”
148完善教材结构突现教材个性
──关于高师语文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断想
156青春年华须勤读
161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之我见
168新编课本怎样才有竞争力
171论汉语文教材的优选、组合和延展
179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
192论语文教材编制的基础
200试论扩展性课外阅读教材的编制
213新时期语文教材建设述评
222记叙文的语言及其教学
231要重视词汇教学
237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43略论造句训练
251游踪·风貌·观感──怎样读游记
256发议论与释概念
262说明与分类──培养说明能力的一个关键问题
267议论与思辨──略论“议论能力”的培养
274记叙与体验──从《小麻雀》的记叙艺术谈起
279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89试谈初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序”
295“多读多写”辨析
300开源·疏导·引渡──漫谈作文前的指导
305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312注重作文的全程训练
316对写作教学科学化的追求──评近年来的写作教学改革
325两种笔墨各尽其妙
──《梁生宝买稻种》和《分马》怎样写人物
331《龙须沟(节选)》分析
338《甲申三百年祭(节选)》解析
345《蚕和蚂蚁》主题质疑
350《琐忆》教学谈
355三读三问《雷电颂》
361《灌园叟晚逢仙女》教案设计
370《我的叔叔于勒》微型教案设计
373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短论
406万花筒的启示
409谈谈议论能力的培养
415命题作文与情境设计
420教学也要松绑
423在思考中走向成熟
──从《牛年,牛耕!牛思?》想到的
430希望见效于“大面积”
──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
434贵在脚踏实地
440读和写是一对“连体婴儿”
443“导儿学步”的真谛
447文章的“比较研究法”
452语文与人才素质
──由两位市长的感受引起的思考
455要经受得住两种检验──与中学生谈写作训练
458“似懂非懂”不要紧
460勇闯高中语文教改新路
463目标: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470手段与目的──有关课堂教学的一个认识问题
474进和退的辩证法
477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480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483知有不言言有不尽
486也谈“一杯水”与“一桶水”
488切入口与切入法
491请别全怪教师
494要学会说点新鲜话
496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498教后须反思
500学贵有疑教贵激疑
503教育科研三戒
现代语文教育史
507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517蔡元培对语文教育革新的历史贡献
524刘半农的语文教学革新尝试
532梁启超国文读写教学构想
545胡适与语文教育革新运动
556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讨论
573五四时期程序教学研究的勃兴
584设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科中的尝试
590在中学语文科中的道尔顿制实验
598语文科教法改革面面观
605王森然和他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615黎锦熙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623旧式文选型教科书的突破
632夏丏尊与语文教育
641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
654陈鹤琴与少儿语文教育
662艾伟对于中文阅读心理的研究
671阮真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方法
681于在春的“集体习作”实验
689一部别开生面的作文教科书
700抗战后方的几种“特殊”语文教科书
709陕甘宁边区《中等国文》教科书的创编
716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725语文学科教育的百年步履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735论学习和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742叶圣陶语文教育活动七十年
755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763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
776叶圣陶教育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
794叶圣陶先生与汉语文课程建设
802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808提倡读点“整本的书”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一
813说话训练是个总枢纽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二
818预习──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三
825讨论──上课活动最主要的方式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四
832精读、略读与参读的相互配合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五
838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养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六
846为什么考和怎么样考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七
851在诱导“产生”和“发表”上下功夫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八
860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之九
866一代宗师叶圣陶
871学习叶圣陶,发展叶圣陶
语文教育书评书序
878新的探索──简评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882且看前辈留下的脚印
──介绍几部早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
899一套重在体系改革的语文实验课本
──洪宗礼主编“单元合成整体训练”初中语文课本评介
903要重视说话训练──写在《初中口语》出版之前
906源于传统汇为新流
──读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引起的思考
913语文教学应有规律可循──读《张志公文集》(五卷本)
926语文教苑一枝秀──浙江省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读后
933从比较中引出的分析与思考
──读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944一本别有情趣的书──读郑万钟《漫说红楼话教育》
947语文教材建设的新尝试
952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读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和小学语文卷
955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可贵探索
──学习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
960开启心扉导夫先路──学习《吕叔湘论语文教育》
970《中学生思维训练》序
973《语文新教材知识点拨与能力训练》序
976《新编中学语文教案》序
980《初中语文单元提要与训练》序
986《学好语文的目的和途径》序
990《大语文教学法》序
995《语文大世界》前言
998《语文教学的辩证艺术》序
1001《语言教学与训练》序
1005《实用文写作导引》序
1009《阅读教育学》序
1013《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序
1018《教学艺术论》序
1023《语文基本课文精读》序
1027《初中语文精彩语段导读》序
1030《’93高考作文试卷分类选析》序
1033《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序
1037《古诗词导读》序
1040《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序
1043《花季之歌》序
1046《语文教学艺术论》序
1052《中国语文教育丛书》总序
1056《结构思想和语文教学改革》序
1061《语文教学法新论》序
1064《全国青年教师中学语文论集》序
1068《花季拾萃》序
1071《语文素质教育研究》序
1073《语文教学研究文集》序
1077《高中语文阅读规范讲习》序
1080《新苗》序
1084《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序
1088《学生背诵古诗一百首》序
1090《小学语文教育探索集》序
1094《语文活动课方案选粹》序
1098《三校生文化素质教育助读丛书》序
1100《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训练丛书》序
附录一
1104关于语文教育研究
附录二
1118人生的选择
附录三
1124在“贫瘠”的土地上继续耕耘
1134初版后记
1137再版后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15:57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赏析

  多年来,顾先生的成果频频问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育论稿》,现在又要修订再版了。作为同事和朋友,我十分钦佩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丰富、辩证、深刻。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试论语体学与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

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刍议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智能素养

青春年华须勤读

记叙文的语言及其教学

要重视词汇教学

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略论造句训练

游·风貌·观感

发议论与释概念

说明与分类

议论与思辨

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试谈初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序”

“多读多写”辨析

开源·疏导·引渡

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注重作文的全程训练

万花筒的启示

谈谈议论能力的培养

命题作文与情境设计

教学也要松绑

在思考中走向成熟

贵在脚踏实地

读和写是一对“连体婴儿”

“导儿学步”的真谛

文章的“比较研究法”

要经受得住两种检验

“似懂非懂”不要紧

勇闯高中语文教改新路

目标: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手段与目的

进和退的辩证法

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知有不言言有不尽

也谈“一杯水”与“一桶水”

切入口与切入法

请别全怪教师

要学会说点新鲜话

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教后须反思

学贵有疑教贵激疑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蔡元培对语文教育革新的历史贡献

刘半农的语文教学革新尝试

梁启超国文读写教学构想

胡适与语文教育革新运动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讨论

五四时期程序教学研究的勃兴

设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科中的尝试

在中学语文科中的道尔顿制实验

语文科教法改革面面观

王森然和他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黎锦熙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夏丐尊与语文教育

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

陈鹤琴与少儿语文教育

艾伟对于中文阅读心理的研究

阮真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方法

于在春的“集体习作”实验

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语文学科教育的百年步履

论学习和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活动七十年

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的教育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

叶圣陶先生与汉语文课程建设

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提倡读点“整本的书”

说话训练是个总枢纽

预习

讨论

精读、略读与参读的相互配合

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养

为什么考和怎么样考

在诱导“产生”和“发表”上下功夫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一代宗师叶圣陶

学习叶圣陶,发展叶圣陶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20:0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15:32 , Processed in 0.1144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