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谢王松泉教授寄赠《三十年》一册

[复制链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51:57 | 只看该作者
了一系列介绍外国语文教育的论著,包括《国外语文教育资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九国语文教育资料》(东北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美日苏语文教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语文教育文存·外国语文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等,加上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外国语文教育理论和经验的评介文章,简直蔚为大观!而每当评介外国的理论和经验时,朱先生总是将之与我国的语文教育实情紧密联系,提出值得借鉴的宝贵认识,从而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在借鉴国外母语教育理论和经验的进程中,朱先生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朱先生在借鉴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语文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改革。他较早地提出:“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教学论和语言学联结的应用理论学科,就它所涉及范围的广度看,它是许多社会学科的复合体。”“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将进一步突破两门学科衔接的领域,更加具备诸种学科相互沟通的性质。”[10]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朱先生还特意具体指出了同本学科紧密相关的大量学科。[11]这都有力地说明,我们这门学科有着许多相关学科,而这些学科都是它的研究基础。说明这门学科“是需要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解决本学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其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可以从相关学科中找到某些有益的启示。”当然,这些学科的应用,“有的直接而明显,有的间接不甚明显。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学法教师,要看出它们同自己专业的关系,以便从它们那里吸取营养,得到滋润。”[12]

朱先生在学科建设中还特别注重建立开放的学科结构。他强调指出:“中学语文教育学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它依据自身的内在规律按一定的联结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结构。”[13]可见,朱先生在指出我们这门学科的基础,特别是与相关学科的联结的同时,更重视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自身的结构。他既号召“突破”“自我封闭的体系”,又强调形成“自成体系的学科”。这种体系,体现在学科的结构上,又有总体结构和本体结构之分。就总体结构言,朱先生就曾形象地描绘过学科建设的宏观蓝图,使这种开放的结构显示出重大的先导意义。

四、严谨的结构思路

大凡著名学者,往往有着严密的科学思维。

且看朱先生的《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14],不说朱先生在这里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教材文化”的新概念,仅就论文的逻辑结构言,就已经可以窥见朱先生的又一学术理念:严谨治学。

该文由论题所规定,就分为“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两大方面,可谓题文相照。“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方面,分为“语文教材文化的特质”、“语文教材文化的内容”、“语文教材文化的历史”和“语文教材文化的发展”四部分。这四部分针对人们对新概念的认识规律和认识需求,在横向上从性质到内涵,在纵向上从历史到往后,进行了客观介绍和科学解释,层层剖析,可谓天衣无缝。“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方面,分为“语文教材研究的观点”、“语文教材研究的范围”、“语文教材研究的状况”、“语文教材研究的课题”、“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语文教材研究的材料”六部分。这六部分针对人们对这一理论研究的陌生程度和畏难情绪,从研究方向到研究途径,从研究对象到研究客体,从研究背景到研究现状,从本国研究到对外研究,从研究步骤到研究资料,具体而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论述,层层深化,可谓体系严整。朱先生这样论述,是出于科学解释的需要,也是逻辑思考的必然,他是有意而为之的。例如在第一方面四部分的论述展开之前,他说道:“研究语文教材文化,我们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语文教材文化的继承和语文教材文化的特质及内容,然后回顾它的历史,再进一步研究发展它的途径。”[15]可见,朱先生的论述正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51:23 | 只看该作者
二、辩证的哲学思维

朱先生学术理念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哲学思维。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刻也离不开哲学方法,它要受哲学方法的指导。”[4]他的《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一出版,就被一些学者誉为“一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语文教学法专著”,评价这部论著体现了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

朱先生辩证的哲学思维渗透在语文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他对于语文与语文学科相区别的论述,对于语文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质量相互关系的论述,对于语文学科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的论述,对于语言教学与文学教育的关系的论述,对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对于语文教材与语文教育目标相互影响的论述,对于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论述,对于社会生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的论述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辩证的观点。

在朱先生关注的语文教育众多的辩证关系中,他尤其重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与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并将此作为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他辩证地认为,这种基础有实践的方面,有理论的方面。实践的基础,首先是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他说:“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才可能从个别中发现一般,才可能根据结果找到原因,进而把握教学规律,经过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至于科学的基础,他认为,既然是一门多科性的综合学科,它自然要奠基在多种学科的基础之上。他指出:“要建立科学的语文教育观,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观察和解释语文教学,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要正确地阐述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的过程和原则,就要以教育学为基础,用教学论的观点予以说明;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言语力和学习毅力,就要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基础,进行语文学习心理的观察和实验;要正确地解释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语言学习过程,就要以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为基础;要正确地确立文学教学的地位,对文学作品作出科学分析,就要以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为基础。”[6]应当说,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听到过关于学科基础的如此系统而辩证的论述。朱先生为学科建设指出的这条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兼顾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辩证统一的基础,这就是“依据它们(多门相关学科)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吸收它们的适宜于语文科的研究成果,依据对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独立解决那些只在语文教学中发生的一切问题,从而使它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7]朱先生辩证的学科基础观,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门学科是“从实践中和既有学科中产生的,产生之后,也不是孤立发展的。它虽自成学科,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仍和上述学科息息相关,更离不开新的实践,它需要经常从实践中吸收营养,经常关心基础学科的发展变化,随时摄取,不断创新。”[8]

三、开放的学术观点

在朱先生年届八旬、从教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曾撰贺联呈赠朱先生,其中有“学贯中外”、“ 识通古今”等语[9],其意就在有感于朱先生开放的学术观点。
朱先生的学科研究领域极其宽广,他的学术视野十分开阔,因而他的学术观点是开放而从来不是封闭的,这种开放不光面向中外,而且不限古今。

阅读和研究过朱先生语文教育论著的学者都了解,朱先生在强调语文教育民族性的同时,十分关注国外母语教育的状况,并长期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语文教育学研究领域,很少有人像朱先生那样对数十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进行不懈探究。这一方面固然由于朱先生有着精通外语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朱先生在学术理念上对于国际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的重视。因此他编辑出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50:50 | 只看该作者
朱绍禹学术理念探析
作者:王松泉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界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又一著名语文教育家,是我国高师语文教育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战线的一面鲜艳旗帜。朱先生年届八旬,历任我国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从教五十五年来,不但以其教学实践培养了大量人才,更以其学术成果为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诚然,我们在仰慕朱先生教学与科研的巨大成就时,不难看到他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他的科学研究的水平。朱先生在学科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高大的里程碑。然而,在朱先生辉煌成果的宝库中,我们更应当发掘和学习他与众不同的学术理念。他那强烈的创造意识、辩证的哲学思维、开放的学术观点、严谨的结构思路、练达的语言风格、谦和的治学态度,正是当代科学研究所崇尚的风格,皆可成为当代学人研究学术的楷模。

一、强烈的创造意识

在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中,朱先生十分重视破除陈旧观念,努力开拓创新。他明确指出:“我们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前进的,是在同现时的相邻学科的相互依赖中发展的,是在同自身的陈旧观念和外人偏见的斗争中迈步的。今后自然也就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同相邻学科特别是新兴学科的相互依赖中,以及更彻底地破除陈旧观念中开拓、发展。”并且强调:“我们未来主要应该做的,当是一方面继续提高研究水平,使这一学科成为内容充实而深刻的科学;一方面当是扩大研究领域,使之成为内容广阔而齐备的科学网络。”[1]这里,朱先生特别注重“扩大研究领域”,形成内容广阔而齐备的“科学网络”,强调的是“继续提高”,“开拓、发展”,使我们的学科成为“内容充实而深刻的科学”。

是的,每当看到朱先生的新著,迎面而来的总有一股新意。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中学语文教育概说》,就不同于此前流行的语文教学法专著和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其书名新、观念新、视野新、思路新、结构新、内容新、材料新等特点,被誉为新时期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奠基之作、一座创新的里程碑,赢得了如潮好评。此后,朱先生无论是语文教育学新著还是外国语文教育研究论集,无论是语文教育辞典还是语文教材研究论著,无论是语文科研指导书还是语文学科研究动向的编著,都有着浓厚的创新的意味。就以他的语文教育序文集而言,其中收录了他为93部语文教育论著所写的序言。林林总总的序言,虽然都属于语文教育,但均是针对各书不同的特点来写,发掘精深,切中要害,因而篇篇出新,字字生动。读着丰富多彩、充满创意的清新序文,你一定会仿佛进入一个语文教育的百花园!

当然,朱先生强烈的创造意识更体现于他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剖析和揭示。他的学科基础观、学科结构观和学科发展观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发展。朱先生的这种理念,源于他的学科革新观。他说:“凡是优秀的教师,是必定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前进步伐的先进思想的。他们是现实和未来的挑战者。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历史。相反的,他们几乎都兼有正确的传统思想和时代革新思想,几乎都是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具有创造精神的改革家。自然,他们也同时都勇于摆脱陈旧的习俗观念,努力追求富有创新意识的新见解,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其先进思想一般表现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发展独立思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最少保守性和封闭性,而多进取性和开放性。他们的语文教育观是发展观,因而他们能够怀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有效地进行发展性教育。”[2]朱先生是这样认识的,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他认为,要发展,就得改革;要发展,就得创新。朱先生这种强烈而卓特的改革精神和一以贯之的创新意识,正是他建立丰碑的原动。可以说,朱先生在学科建设上的一切贡献,都是革新实践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从他的所有成果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与众不同的创见。他的成果以及形成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正是我们学科建设的宝贵财富,它将永载我国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史册![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49:43 | 只看该作者
朱绍禹





  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中国语文教育学理论的奠基者、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原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绍禹先生,因病于2008年5月9日14时在长春不幸逝世,享年87岁。




人物生平  朱绍禹先生1922年12月13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院国文系。1950年起,在东北师范大学执教,先后为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成为我国语文教学论专业首位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受原国家教委的委托,主持了三期由来自全国各地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法教师参加的语文教学法研讨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语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1990年离休后,对学术研究更加热衷和执著,相继出版了多种著作,并频繁地被邀请到各地讲学,国内曾两次举办“朱绍禹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这更加奠定了他作为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一代宗师的地位。


个人成就  朱绍禹先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近60载,不仅以其坚实的教学实践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中学骨干教师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还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出版了大量著作,著有《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科研导引》《朱绍禹文存》,主编《国外语文教学资料》《九国语文教育资料》《语文教育学》《美日苏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文存•外国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语文学科研究动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18部著作和教材,发表《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课题和发展》等论文百余篇。
  朱绍禹先生在其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价值、目标、内容、原则、过程和方法,构建并完善了我国语文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朱绍禹先生在学科基础观、学科结构观和学科发展观方面卓有建树,他的观点对语文教育学科发展影响深远,生动地反映了其语文教育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和权威性,无愧于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一面旗帜。在此期间,他作为《语文报》起始阶段的特邀编辑,还参与了《语文报》的创办工作,是《语文教学通讯》1989年第6期封面人物。
  朱绍禹先生一生情系教育,心向祖国,淡泊世俗名利,关心弱势群体,自己省吃俭用,却多次捐书、捐款并义务讲学。为了学生的成长、学术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朱绍禹先生严己厚人,学风谨肃,师德垂范,成果彰著。朱绍禹先生的逝世,给全国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天摧兮奈何,余风激兮万世。朱绍禹先生所开创的事业将彪炳千秋,薪火长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07:12 , Processed in 0.1181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