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谢王松泉教授寄赠《三十年》一册

[复制链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9:28 | 只看该作者
目录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含义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 科学性
二 创造性
三 情感性
四 灵活性
五 魅力性
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功能
一 高信源功能
二 高激励功能
三 高育才功能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的新思维
第一节 为培养能力而教
一 知识的作用
二 语文能力
三 智力的含义
四 知识、能力、智力的关系
第二节 不教之教的奥秘
一 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
二 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
第三节 师生是合作关系
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
第四节“乐学”是教改的使命
一 中国的“乐学”思想
二 国外的“乐学”思想
三 怎样使学生“乐学”
第五节 用“美”吸引学生
一 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二 语文课怎样进行美育
第三章 备课的艺术
第一节 明了学生实际的艺术
一 教学必须了解学生
二 要了解学生的需要
三 了解学生实际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确立教学目标的艺术
一 教学目标的内涵
二 语文教学目标的层次
三 准确拟定教学目标
第三节 探求教材价值的艺术
一 认知价值
二 审美价值
三 发展价值
四 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进行教学设计的艺术
一 正确理解教材
二 选择教学方法
三 精心编写教案
第四章 课堂教学的艺术
第一节 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一 教学要心理学化
二 沟通学生的智力心理
三 沟通学生的非智力心理
第二节 诱导启发的艺术
一 诱导学生正确理解
二 运用启发进行诱导
三 顺启诱导
四 反启诱导
五 侧启诱导
第三节 教育机智的艺术
一 教育机智的特殊性
二 教育机智的灵活性
第四节 迁移精题的艺术
一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二 一切为迁移而教
三 精题练习的基本做法
第五节 教师语言的艺术
一 要说普通话
二 教学口语的生动性
三 教学口语的情感性
四 教学态势语的艺术
第五章 课堂管理的艺术
第一节 驾驭课堂的艺术
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
二 课堂教学的时间分割
三 教学内容的组织
四 师生交往方式的组织
第二节 设置教学氛围的艺术
一 设置教学氛围的意义
二 设置教学氛围的做法
三 激励学生的教学效应
第六章 优化教学的艺术
第一节 开讲的艺术
一 由释题开讲
二 由作者、时代背景开讲
三 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开讲
四 由故事、趣事开讲
五 由制造悬念开讲
六 由复习旧课开讲
七 由诗词、格言开讲
第二节 提问的艺术
一 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二 提问的性质
三 提问的逻辑要求
四 提问的策略
五 提问的技巧
六 提倡学生驳问
第三节 板书的艺术
一 板书的意义
二 板书的要求
三 板书的技巧
第四节 课堂结构的艺术
一 课堂教学结构的历史嬗变
二 课堂教学结构的常式与变式
三 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
第五节 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
一 节奏的意义
二 教学推进的节奏
三 学生学习的节奏
四 教师讲述的节奏
五 情感变化的节奏
第六节 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一 归纳式结尾
二 点睛式结尾
三 畅想式结尾
四 撞钟式结尾
五 开拓式结尾
六 链索式结尾
七 反馈式结尾
第七章 实现教学艺术的途径
第一节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一 教师必须爱学生
二 努力提高专业修养
第二节 从必然到自由
一 摹仿性教学阶段
二 独立性教学阶段
三 创造性教学阶段
四 教学艺术的完美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6:44 | 只看该作者

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丛书名
定价

语文教育类

1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李杏保

顾黄初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21
2
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

张鸿苓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16
3
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19
4
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

张田若等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19
5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张隆华

曾仲珊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6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7
语文学习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3
8
作文教学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8.5
9
教学语言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7
10
语文测试论

倪文锦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1
语文教学情境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4.5
12
现代阅读教学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8
13
语文教学艺术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5.5
14
语文教学思维论

彭华生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3.5
15
语文教学设计论

周庆元

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

14.5
16
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

董菊初

开明出版社





17
集中识字 大量阅读 分步习作

张田若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中国教师文丛

38
18
小学语文教育学

戴宝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科教育学丛书

15
19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各科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丛书

27.00
20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董蓓菲

浙江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

24.00
21
语文教育新论

李新宇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

36
22
多维视野下的语文教育

施茂枝

福建教育出版社



29
23
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

陈雪虎

广东教育出版社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20
24
香港小学文学教学研究

张永得

广东教育出版社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22.5
25
语文教学科研十讲

李海林

浙江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学新思维丛书

20
26
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

——语文教学长短论

白金声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

23
27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王荣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程建设书系

32
28
语文课程初论

李维鼎

浙江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

21.5
2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8.00
30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倪文锦

谢锡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1
现代阅读学教程

王继坤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2
阅读心理学

张必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29.00
33










34
语文常谈

吕叔湘

三联书店



13.8
35
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24.9
36
名作细读

孙绍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9
37
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修订版)

张承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12
38
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9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张志公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复印

40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

张志公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复印

41
夏丏尊论语文教育

夏丏尊

河南教育出版社



复印

42
朱自清论语文教育

朱自清

河南教育出版社



复印

43
新国文教学法

黎锦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复印

44
高惠莹语文教育文集

高惠莹

人民教育出版社





45
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

顾黄初

人民教育出版社





46
斯霞、霍懋征、袁蓉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崔峦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47
语文教育文化学

曹明海

陈秀春

山东教育出版社





48
语文教学解释学

曹明海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49
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

曹明海

张秀清

山东人民出版社





50
语文学科教育学

饶杰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1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

林治金

山东教育出版社





52
语文课程研究

林治金

山东人民出版社





53












课程与哲学类


54
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韩钟文

齐鲁书社



23
55
中国学习思想史

申国昌

史降云

科学出版社



40.00
56
课程与教学论

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22
57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师进修丛书

26
58
教育哲学

张楚廷

教育科学出版社



32
59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岳麓书社

肖川教育随笔

28
60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



15.80
61
教育漫话








11
62
论教育学




上海世纪出版集体

世纪文库

16
63
教学论

布鲁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论丛

20
64
被压迫者教育学

保罗·弗雷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响力教育理论丛书

18
65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加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29
66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单中惠

杨汉麟

江西人民出版社

西方学术名著提要丛书

40
67
帕斯卡尔思想录

帕斯卡尔

天津人民出版社



18
68
教育与美好生活

伯特兰·罗素

河北人民出版社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

10
69
第五项修炼

彼得·

圣吉

上海三联书店



28
70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

单中惠

朱镜人

上海教育出版社



43.80


文化修养类


71
中西文化回眸

许思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故学新知丛书

12
72
文心雕龙札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文库

23.00
73
哲学简史

威尔·杜兰特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0.00
74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5
75
谈美书简

朱光潜

江苏文艺出版社

北斗丛书

12
76
谈文学

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光潜作品系列

16
77
我与文学及其他

朱光潜

安徽教育出版社

大家经典书系

17
78
天资与修养

朱光潜

辽宁教育出版社

花生文库大师谈学习系列

17
79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等

团结出版社

大家丛书

16
80
梁实秋卷

李云雷

编著

蓝天出版社

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

27.8
81
菜根谭智慧

邹得金

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25
82
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

大卫·邓比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45


儿童阅读类


83
高效阅读青少年版

贝蒂娜·苏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8


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南美英

江西美术出版社



25.8


影响孩子发展的价值观

埃斯特维普约尔·庞斯

江西美术出版社



45.8


幸福的种子

松居直

明天出版社



20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

梅子涵等

新蕾出版社



30


通向儿童文学之路




新世纪出版社



30


朗读手册

吉姆·崔利斯

天津教育出版社



29.8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广州出版社



16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诗歌卷

范煜璟

知识出版社



24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寓言卷




知识出版社



24.5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童话卷




曹志平

知识出版社



29.7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短篇小说

陈国伟

温欣荣

知识出版社



61.8


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科学文艺卷

张玉田

知识出版社



33


十万个语文故事

朱字清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48


国际大奖小说(48本)



新蕾出版社







古代蒙学




中国蒙学精粹

朱雪梅

陶金华

广州出版社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12


易学

徐奇堂译注

广州出版社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12


五字鉴

喻岳衡主编

岳麓书社

传统蒙学丛书

7.3


千家诗

喻岳衡主编

岳麓书社

传统蒙学丛书

5.4


声律启蒙

喻岳衡主编

岳麓书社

传统蒙学丛书

6.2


幼学琼林

喻岳衡主编

岳麓书社

传统蒙学丛书

7.9


龙文鞭影

喻岳衡主编

岳麓书社

传统蒙学丛书

10.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5:39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考试论

特色及评论

出版说明
这套丛书,从1991年3月出版
第一批第一本《数学学习论》算起,至
今已有6个年头了。如果从1988年
年初开始数学教学理论丛书的组稿
活动算起,则有9年之长。如今,数
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个主要
学科的教学理论丛书,已配套成龙,
每个学科6本共30本,取名为《学科
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洋洋洒洒几千
万字,构成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研
究,也构成了我社的基本骨干工程和
基本的教育理论出版特色。
以近十年的时间构建一整套力
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丛书,其
间的曲折、甘苦,自然一言难尽。但从
反映教改成果、服务教学改革来看,
又当义不容辞。从构建教育出版社的
出版个性、出版文化来考虑,更有深
刻意义,有重大价值。在改革开放的
新历史时期,出版社靠什么来支撑?
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求发展?用什
么作奉献?答案可以有很多,对策可
以开列不少。但根本的应少不了这么
两条:一靠骨干工程,二靠名牌精品。骨干工程是出版社的战略布
局,名牌精品是出版社的灵魂生命。两者的完善结合,构成了出版
社的质量、信誉、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它是出版社存在的基础,竞
争的手段,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积累的主体,向人民奉献优秀文
化的根本保证。
本着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我们出版了这套丛书。当然,
还有另外几套别的系列。
我们期待着读者的鉴定。
我们迎接着市场的检验。
我们也渴望着教育界、理论界的支持。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千方百计奉献更多的精品,给教育,
给民族,给将来。
广西教育出版社

语文考试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论述语文考试理论,对
语文考试的类型、功能、题型、解题思
路、高考语文测试研究、标准化考试、
考试心理等专题作全方位探讨,展示
了现代考试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新时
期语文考试的特点和走向,具有学
术性和实用性。不仅为语文教师提供
语文考试指导,而且为语文教育的考
试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片断:
明代中期以后,科举考试发生了很大变化,程式严格的八股
文成为经义考试的主要形式,撰写八股文成了封建士子进身的主
要途径。
科举的帖经、墨义、策问、论、诗赋是考试形式的重大发展,也
是今日填空、简答、论述、作文等题型的雏型。
科举考试,经唐、宋,到明、清,制度相当完备,考纪规定也日
渐严格。如童生县试,要五童结保,府试及乡试、会试,还要派保。
入考场时,要搜身检查,甚至解发袒衣,索及耳鼻。场内派军官携
弁兵巡察弹压。试卷答完后还要糊名易书(由专人用朱笔重抄试
卷),再交付评阅。如有夹带或请人代作,要枷示问罪,严重者发烟
瘅地方充军。至于考官作弊,处治更严,重者乃至于杀头。虽然如
此,但科场舞弊案,历朝总屡禁不绝。
二我国现代的语文考试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敲开了中国闭关自
守的大门。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官吏
在向外国寻求真理的同时,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病。从实施改革
科举内容、递减科举取士名额之后,清廷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八月,“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
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①从此,中国封建时
代的旧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完全结束,从学校选拔人才的新教育制
度得以建立。
现代的语文考试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由于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从
组织管理到具体运用,都出现了古代考试所无法比拟的变化,呈
现出与古代考试不同的特点。
首先,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特别是语体文不断增加而
文言文逐渐减少,过去那种主要考核古代儒家经典的考试内容日
益为现代语文知识和作品所替代,从形式上看那种由着重考查记
忆和背诵的旧式考试也逐渐被着重测验理解和运用的新式考试
所代替。
其次,在考试方法上,现代考试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考试
方法,又创造了许多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新的考试方法。古代主
要考经义的口试、帖试、墨义、策问、论、诗赋等,传统语文考试经
过不断的加工改造,已经演变为口试主要考口语和答辩,填空主
要考对知识的掌握,简答、论述、作文主要考理解和应用的新的题
型。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及光电阅读机等现代化手
段在考试过程中的应用,使标准化考试逐渐从试验阶段走向推广
阶段。由于这种考试能使用现代化的考试手段于设计和编制试
卷、分析和修改试卷、阅卷和处理分数上,所以人们往往把这种迥
异于传统考试的方法叫做现代考试。
第三,在考试的组织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比如,使
用同一份试卷可以组织全国几百万人考试,甚至跨国考试也有了
可能。
第四,在考试的应用方面,更加合理,更加广泛,发挥的作用
也更大。如果说古代的科举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者选拔人
才,那么现代的学校考试(包括语文考试)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
的人才,而且在为评定学业成绩、进行教学诊断、取得教学反馈信
息、评估教育质量、为社会各行各业挑选专门人才和输送再生产
劳动力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语文考试论 本书前言

前言
有人一看到“语文考试论”这一标题,就
以为这一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帮助学生
用来对付语文考试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了。
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三大领
域,即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和
教育评价研究。现代大规模的教育评价已经
发展到把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结
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功能甚至已从
单纯的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教育计划,发展
到作为决定某些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尽管
教育评价不等于教育测量,但从教育评价发
展的过程看,它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教
育测量。语文考试作为语文教育测量的一种
形式,它无疑是语文教育评价的手段之一,
而且是大规模语文教育评价的一种最常用
的方法。因此,撰写《语文考试论》并不是为
了应试教育,而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题中之
义。
随着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中小学
课程教材的改革发展很快,考试越来越成了
制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自然,
它也越来越成了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对待考试,有两种倾向值
得注意。一是考试取消论,它认为考试是学校教育的万恶之源,尤
其是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取消,学校教学改革就不可能(或是很
难)进行。二是考试万能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滥用考试,不
管考试是否科学,都采用单一的考分评价学生,平日用“题海战”
代替教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厌学厌考。这两种倾向都是错
误的,究其实质,都是不懂考试。其实,考试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
万恶之源。想当年,“文革”取消了考试,其教育教学质量又是如何
呢?以为只要取消考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
解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幻想。当然,现行的考试需要改革,也必须改
革。欲改革考试必须以研究考试,懂得考试为前提。不知考试为何
物,不懂考什么和怎么考,对考试结果不会分析和评价等而奢谈
改革,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本书总论中,从古代语文考试谈
起,说明语文考试的历史沿革。讲现代语文考试,则是从恢复高考
制度的语文考试谈到当前语文考试改革。意在明了语文考试的历
史发展线索。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采用了纵、横交织的方法。在
纵向上突出整个语文考试过程,从考试蓝图的设计、题型、试题编
制、试卷合成到考试实施、阅卷评分和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
客观反映考试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在横向上,突出考试的不同
类型和功能、不同性质的语文考试的比较、高考全国卷、上海卷与
广东卷的比较以及语文知识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文言文阅读
试题与作文试题的分项研究等,尽量使语文考试的各个侧面都有
所涉猎。应该说,这样的布局有利于读者,特别是广大语文教师和
语文教育科研工作者对语文考试的了解,消除对语文考试的错误
认识,从而自觉投身到语文考试改革中去。
本书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介绍现代考试的基础
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也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语文考试
的技能与方法。
总之,《语文考试论》作为学科考试的一部专论,它还不成熟,
但我愿意以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语文考试论 本书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语文考试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的语文考试
二我国现代的语文考试
三当前语文考试改革
第二节语文考试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语文考试的研究对象
二语文考试的研究任务
三语文考试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文考试的类型、功能和特点
第一节语文考试的类型
一语文考试的分类
二语文考试类型的选择
第二节语文考试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诊断、反馈功能
四预测功能
五激励功能
第三节语文考试的特点
一语文考试作为测量的特点
二语文考试反映的语文学科特点
第三章语文考试的设计
第一节语文考试目标、蓝图和命题原则
一语文考试目标的制定
二语文考试蓝图的设计
三语文考试的命题原则
第二节语文试题设计与试卷编制
一语文试题设计
二语文试卷编制
第四章语文考试比较研究
第一节几种不同性质的语文考试
一语文诊断性考试
二语文成绩考试
三语文毕业会考
四语文高考
第二节高考语文比较研究
一新时期高考语文试题特点
二全国、上海、广东高考语文试卷比较
三高考语文发展大趋势
第五章语文考试题型与解题思路
第一节选择题与解题思路
一选择题的编制技术
二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第二节填空、简答题与解题思路
一填空题与解题思路
二简答题与解题思路
第三节综合题与解题思路
一综合题的编制技术
二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第四节作文题与解题思路
一作文题的分类
二作文题的解题思路
第六章高考语文测试研究
第一节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研究
一单项性知识试题
二综合性知识试题
第二节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研究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试题
第三节高考作文试题研究
一历年高考作文试题
二高考作文命题心理
第七章语文考试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语文考试的分析
一语文试卷的定性分析
二语文试卷的定量分析
第二节语文考试评价及其改善方向
一语文考试评价
二语文考试评价的改善方向
第八章语文标准化考试
第一节标准化考试
一为什么考试要标准化
二什么叫标准化考试
第二节标准化考试的基本流程
一关于考试目的与考试大纲
二关于试测后的题目分析
第三节标准化考试评价
一标准化考试的优点
二标准化考试的弊端
第九章语文考试心理
第一节复习迎考心理
一教师心理
二学生心理
三社会心理
第二节应考心理
一克服“临时抱佛脚”的心理
二临场挫折及其对策
三考试怯场是可以预防的
第十章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自我测试

语文考试论 作者介绍

倪文锦上海市人,1948年9月生。华东
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获教育
学硕士,为新中国第一个中学语文教学法
研究方向硕士。现任学校课程教材教法研
究所副所长、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常务
理事兼副秘书长。主编《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研究》、《十年高考语文试题精析》、《语文教
育学引论》等,发表论文数十篇。1994年应
邀访问香港大学。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3:36 | 只看该作者
40年后重聚 老师给学生再讲课
时间:2007-07-01





老师韦志成认为能够让学生记住自己是最大的慰藉
本报讯(记者 罗义)为了能让40年前的语文教师再讲上一节课,昨日,当年武汉居仁门中学(现武汉市65)(2)班的近20名同学,在省图书馆等待着当年语文教师韦志成的到来。
再聚 同学们激动不已
“老师,老师我是方震华,您还记得我吗?”下午两点多,省图书馆门口,一年纪五十多岁的女士紧紧地握住了韦老师的手。见韦老师有些迟疑,一旁的同学忙提醒,“老师,她就是兔子啊,很活跃的那个”。 
“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韦志成一边打量着围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念叨着这些学生的名字。
这些学生都是当年武汉居仁门中学三(2)班的学生。他们都是来听当年的语文老师韦志成的讲座的。如今这些学生也已经有了五六十岁,大多退休在家。
据介绍,在学生时代的文艺汇演中,方震华曾扮演过兔子的角色,加之平时表现十分活跃,后来同学们便给了她“兔子”的外号。同学罗东荣由于当时英文较好,同学便给他取了“英哥”的外号。谈起这些,这近20名老同学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三(2)班,变成了一个个天真的孩子,脸上洋溢着欢笑,与老师一起回忆着学生时代的趣事。
“当年老师讲课很生动”
“当年老师讲课很生动,所以我当年的语文成绩相当好。毕业至今有40年没有听课了。”当年三(2)班的团支书徐新友还清楚地记得韦老师上的一课《沁园春·雪》。 
韦志成讲座的题目为《孔子的人格魅力》,讲台上韦老师热情洋溢,讲过一段后,总会把目光盯下台下的学生们。
“我们这些同学能和老师聚到一起真是不容易。”徐新友回忆,1967年正当毕业的同学们被下放到农村锻炼,更加巧合的是,一个班的同学都下放到了赤壁,同学们都是互帮互助。
“上次听老师的讲座,感觉非常严谨,也很受感动。”此次聚会活动的组织者罗时汉说,前不久,在省图书馆他和班里的另一名同学听了韦老师的讲座,为了能让同学们一起分享,重温一下学生时代的生活,所以组织了这次活动。
罗时汉介绍,2002年时,他在电视台举办的讲座节目中看到了当年的语文老师韦志成,随后了解到老师现在是武汉一高校教授后,他马上找到了学校,并与老师取得了联系。
   
■特写
学生拿出当年老师批改的作文本
谈到来听讲座的学生,67岁的韦志成老师激动不已。韦老师是武汉一高校的教授,已退休多年。据韦老师回忆,当年24岁的他刚到居仁门中学任教,三(2)班的同学,是他带的第一批学生。
“他竟然拿出了当年我给他批示过的作文。”韦老师回忆,在这届学生毕业35年后,班上的同学曾聚会过一次,当时学生罗时汉拿出了当年的作文本,作文本上满是他的批文,这让他很是感动。“能让学生记住我,就是一种最大的慰藉了”。
韦老师说,学生罗时汉给他的记忆相当深,当时罗时汉家很贫穷,穿的衣服都是大人衣服改的。他很喜欢写日记,愿望是长大了当作家,“他写的东西很有独特见解,我每次评语都写的非常多”。说起自己的得意门生,韦志成非常自豪。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2:2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教学论
本书首创性地全面论述了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论证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中学生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教学过程,总结了我国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作文训练的方式,研究了快速作文和高考作文,还提供了国外作文教学的经验。全书理论新颖,示例鲜活,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韦志成,湖北黄冈县人,1940年8月生,语文教育家。武汉教育学院教授,语文教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编著16本书,发表论文200余篇,计600多万字。专著《中学语文美育》获全国优秀教育学术著作一等奖,主编本套丛书8本。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应邀在全国讲学150多场。1987年武汉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4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曾宪梓奖三等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曾评价其治学及科研成果。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1:1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教学不能没有艺术。本书从备课、授课、课堂管理、优化教学等方面揭示了语文教学艺术的奥秘,运用优秀教师成功的的教学实例,着重论述了实施语文教学艺术的技巧和方法。指导教学,具有突出的可操作性。语言优美、生动、阅读中给人丰富的艺术享受。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教学艺术的含义

第二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教学艺术的功能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的新思维

第一节为培养能力而教

第二节不教之教的奥秘

. 第三节师生是合作关系

第四节“乐学”是教改的使命

第五节用“美”吸引学生

第三章 备课的艺术

第一节明了学生实际的艺术

第二节确立教学目标的艺术

第三节探求教材价值的艺术

第四节进行教学设计的艺术

第四章 课堂教学的艺术

第一节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第二节诱导启发的艺术

第三节教育机智的艺术

第四节迁移精题的艺术

第五节教师语言的艺术

第五章 课堂管理的艺术

第一节驾驭课堂的艺术

第二节设置教学氛围的艺术

第六章 优化教学的艺术

第一节开讲的艺术

第二节提问的艺术

第三节板书的艺术

第四节课堂结构的艺术

第五节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第七章 实现教学艺术的途径

第一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节从必然到自由

主要参考文献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1:10:2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情境教学风靡世界,就在于它能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成果,实施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
  《语文教学情境论》从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特征、原则、分类、教学、实施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揭示了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教例新颖,分析精辟,语文生动,操作性强。



作者简介
  韦志成,湖北黄冈县人,1940年8月生,语文教育家。武汉教育学院教授。语文教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编著16本书,发表论文200余篇,计600多万字,专著《中学语文美育》获全国优秀教育著作一等奖,主编本套丛书8本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应邀全国讲学150多场。1987年武汉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4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曾宪梓奖三等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曾评价其治学及科研成果。 
·查看全部>>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科学的语文教育观
一 语文教育发展回顾
二 “语文”是工具
三 语文能力是目标
四 语文训练是途径
第二节 语文教学最优化
一 教学设计科学化
二 教学过程心理变化
三 教学方法艺术化
四 教学氛围情境化

第二章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情境教学的沿革
一 情境教学的含义
二 我国古代的情境教学
三 国外的情境教学
四 情境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 直观教学原理
二 情知对称原理
三 寓教于乐原理
四 个性和谐发展原理

第三章 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及原则
第一节 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
一 直观形象性
二 情知对称性
三 智能暗示性
四 意象相似性
五 理论潜在性
第二节 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的原则
二 语言与思维同时训练的原则
三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四 个体参与和群体齐进的原则

第四章 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
第一节 语文单元教学
第二节 一篇课文情境的教学过程
第三节 语感训练
第四节 语文情境教学的手段

第五章 语文教学情境的分类
第六章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
第七章 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14:30 | 只看该作者
5d6d现提供免费数据导出服务,成功申请数据导出后请领主们慎重考虑再作出决定.想独立的领主请移步到:数据导出申请专贴
有意购买DZ动力主机的用户,无需到专贴中申请,在您购买主机的同时DZ动力会帮你做数据转移,详情请至:http://www.verydz.com/help/thread-126-1-1.html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9:54:52 | 只看该作者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58:52 | 只看该作者
刘济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  湖南浏阳人,男,教授,现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1999年入选国家211基础教育人才工程。


,成就及荣誉  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曾宪梓教育三等奖,1998年获湖南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教育部师范司授予的全国师范教育教研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主持完成了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师范生‘写’与‘导写’能力培养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03CG06),2006年主持完成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与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70401),2007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本色课堂导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70401)。2006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和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已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著作10部,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大学教学》、《船山学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42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1篇,索引10篇,《新华文摘》“部分转载”2篇,索引1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06:51 , Processed in 0.1346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