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教育》编辑[白公子]谈该杂志用稿‘个性’的一篇帖文。转贴此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2 10: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朋友想跟我探讨关于教育写作的问题,说我思考很深刻,问我有没有写过具体关于教育写作思考的文章,我坦言无话可说,因为他的目的性太强,我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性太强的话题,我基本无话可说。但是后来想想,也可以写一点所谓的编辑手记,毕竟也改过一些文章,大概的眉目可以谈谈。老装,别人就当你是老庄了。这种欺世盗名的事情,越少越好。
其实从一开始做这个工作起,我就必须得目的明确地去看文章。先否定,投稿信箱的自动回复是这样的:
“文学创作不要;学生习作不要;论文不要;作业习题讲评、应试技巧类不要;生活随感类不要;概念先行类不要;读后感不要;政策研究(阐述学校或某教育部门的某项文件、某种做法有何意义)类不要。”






那么,需要什么文章?
“教育写作是对教育实践的第2次、第3次甚至第n次进入。我们需要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取精华、深刻反思、有真实可感内容的文章!”

说白了,教师写作的前提是——你做了什么?做不出来就写不出来,没啥可写就是你啥都没做。当然,也有老师做了很多但没写过,或写不出来的,寥若晨星,也是我们要寻找的目标作者。
所以,每有老师疑惑,到底是要探讨教育行为还是要讨论教育写作?亲爱的,这是一回事。请把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那一套意义灌输的框框放下,把横在你脑子里的各种标准杠杆放下,回到生活本身,回到人本身。这,是教育写作的第一步。从“目中无人”到眼里有人。
如何做到眼里有人?继续减负。把你对自己、对学生、对各种人的期待和想象放下,冷静客观地观察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甚至生命状态。回到精神世界。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难的,当然,相对而言。我是知易行难,有的人是行易知难。所以,我们在一起讨论,是彼此交流的过程,不是谁指导谁。这是让我很不自在的一件事,每次老师谦卑地说请我指导时,我就很难受。您把这种谦卑用到孩子身上多好!在这种静观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一些人,发生一些事,有些是让你感到安慰欣喜很想与人分享的,有些的让你苦恼万分希望有人可以分担派遣的,这个时候,用笔记录。
以上,算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或者用更直白的说法,教师写作,无非是两大类,一种是方法经验,一种是问题困惑。论文神马的,对不起,我不懂,请绕行。
接下来说“怎么写”。
第一,做旁白,不要独白。打个比方。好的写作,就像一副地图,作者把独自出行的人带到一幅幅风景画中,画面自然呈现,一条老街,一副对联,一把旧锁,一只蚂蚁……此时无声胜有声。差的写作,就是跟团旅游,作者就像导游唾沫四溅喋喋不休,告诉你这是什么,请你注意那是什么,游人脚不沾地走马观花,呼隆隆一大圈,貌似去了很多地方,其实啥也没看到,心里啥也没留下。当你想起一个人的时候,就请你把ta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呈现出来,不要表白你对其人的爱憎恨恶,读者可能跟你想法不同。当你记录一件事的时候,就请你先在脑海里呈现一幅幅画面,然后像写洗衣机使用说明一样把它们记录下来,不要自作主张啪啪啪按钮都按下,读者只能看到绞成一团的衣服。以戏剧作比,不要把自己想象成哈姆雷特,动辄大段独白抒发,忧郁,彷徨,百般纠结,要做一个清醒的旁白,只在需要时做必要的说明,观众自有判断。别总把自己当教育者,你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陪伴者,幸运的话,你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不幸的话,可能会彼此厌弃,成为彼此的噩梦而不是美好的回忆。全看你把自己放在哪里。心态比方法更重要。
第二,用细节说话,摆事实,不讲道理。
我上面那段话就是绕着圈走直线。这两点其实是一个意思:少判断,多描述。比如,“他喜欢吃肉”就是判断,“他每餐必有肉”就是描述。再比如,“他很无聊”是判断,“他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然后用脚尖跐着那口唾沫转一圈,得意的样子,好像完成了一个满意的艺术品”(这段是引用以前一位学生的随笔,记忆不准确,大意如此)就是描述。说到这里,建议老师多读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什么的,不要读汉语的,读外国的。具体的,很多人可以问,阿啃老师啊,范美忠老师啊,梁卫星老师啊,等等等等,看杂志,会有很多线索。我不懂文学,也不喜欢被人推荐(我常常对别人做这种自己不喜欢的事,一般都是对方许可的。自己不喜欢的,未必也是别人不接受的。),我喜欢自己发现。当然,更应该读一些好的教育作品。比如2001年到2004年左右,轻工业出版社出的那一批“万千教育”系列,非常好,你能静下心来读透一本,一定会获益匪浅。
接下来做个小小的总结,理念和实践就像你的两条腿,阅读、思考、实践、写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其实我的眼界很有限,知识也很少。有老师觉得我站在理论的高度看问题,离现实太远。我自觉还算一个诚实的人,真的,没读过一本理论的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史学……一本都没有读过。我一直喜欢读通俗小说,像《飘》《你往何处去》那样的,传记也没读过几本。最近几年才开始涉猎经典小说,像《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的。现代小说,不懂。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我甚至没读过现代诗歌。我读懂的第一首现代诗,是穆旦的《赞美》,准确地说,是接受了范美忠老师对这首诗的解读。在学校,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范老师以前说中学语文老师都是白痴,我觉得还是礼赞了呢,真正的白痴,至少还有一片痴心,我不敢说自己有。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编辑。
虽然挂了两年编辑的名,其实我也真的不会写文章,写作对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在学校呆时间太久了,太少练习真正的写作。我这篇东西,如果交给某位语文老师,一定会被点评为:中心思想不明确,重点部分不突出……我从5岁上学,30岁离开学校,在里边整整泡了25年!亲爱的老师,咱们彼此彼此,谁都不比谁更无辜,谁也不比谁更高明。如果说有些事情我看得比你们更清楚,那可能是因为我更敏感,更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诚实的人。所以,咱们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不需要客套,不要计较文章以外的问题,直截了当,有甚说甚。
差不多了吧,就这样。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24:4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0:48 , Processed in 0.1377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