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念摄影师马良:做一个“持久耐磨的理想主义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0 19: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念摄影师马良:做一个“持久耐磨的理想主义者”

2012年10月08日
来源:南方日报







  《坦白书》
  马良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8月
  定价:38.00元
  近日,著名的观念摄影师、艺术家马良携新作《坦白书》做客广州方所书店,以演讲、视频展示和互动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日常工作状态,详解书中的故事,还提到了由他发起的“移动照相馆”项目广州站的台前幕后。
  见面会上,这位放弃广告导演高薪工作,一心投身艺术创作、自称“持久、耐磨、100℃高烧”的理想主义者,与读者分享了对失败、坚持、成长、爱情、自由、梦想等词汇的理解和心得,一如《坦白书》的主题——对童年的回忆,对艺术的感悟,对生活的反省。全书共收录了马良80余件作品图录,手稿、草图、绘画、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收藏品。马良说:“有时候我觉得艺术相对现实生活来说几乎毫无作用,只消磨了自己,但是我们还是要充满热情,充满爱意,这是因为我们的确别无选择。”所以,他的理想是“勿忘初心,保持天真,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人物名片:马良
  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于上海的一个戏剧世家。自幼学习绘画。做过演员、干过平面设计、插画师、玩具店老板、电影道具师、美术指导以及电视广告导演等工作。现在专门从事摄影及艺术创作。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展出。2012 年的艺术项目是在神州大地上行走万里的“移动照相馆”。
  2011 入选《周末画报》中国力量百人榜
  2010 奥地利第八届Trierenberg超级摄影巡回赛杰出作品金奖/中国题材金奖
  2008 英国黑白摄影奖Spider Awards年度杰出成就奖/艺术摄影大奖
  2008 《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年度人物”
  2007 被日本《Mac》杂志评为“当代最重要的50位国际视觉艺术家”
  2006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获IDAA(国际数码艺术奖)
  谈写书:
  最好的文笔留在情书里
  南方日报:作为摄影师、艺术家,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
  马良:我一直很喜欢写作,但是从小学画画,后来搞广告,现在搞摄影,这些行业都与写作无关。以前我只在MSN的空间里面写,我的MSN里就50多个好友,空间权限就他们能看得到。我就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安静地写作,没有太多人的关注,写的内容就是你思考的,没有现在人写文章的浮躁。现在有了微博,我就开始在微博上面写一些句子,同时还配上一些自己的作品。朋友们通过微博才知道原来我马良还会写文章,这本书就是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才出的。书中长篇是以前写的,短篇是现在写的。书里收录了很多我以前写的东西,同时还收录了我很多作品图片、手稿、绘画等等。其实现在看这本书我有点小后悔,其实里面很多文字可以更好的,只是因为当时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再一次筛选。
  南方日报:对你来说,写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马良:来自生活,虽然这句话很空,但是它确实是这样。看过的书、电影,读的诗歌,经历的感情,走过的旅行都是我灵感的来源。很多人都在问我怎么写出了“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这句话很显然是我在恋爱的时候写的,当时恋爱不被人理解,生活也不被人理解。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很朴实,就是说我要在你的回忆里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已。
  南方日报:看到你写的书,文字很有跳跃感、很生动,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写作天赋的?
  马良:其实我现在一个月就看一两本书,算很少了。在十六七岁的时候,那年我赶上了当时上海最流行的传染病——肝炎。遇上这种严重的传染病,我被隔离在家,不能出门。父母当时在瑞典无法回国,姐姐又在另一座城市,我才到美术学校,没有太多朋友,每天就一个居委会大妈来看看我。在被隔离的11个月里,我就开始翻阅家里书架上面的书,那时是我阅读量最大的时候。我房间四面墙都是书架,中间就一张床。有一天晚上只听一声巨响,有一面墙的书架其中一层的木板被压垮了,由于共振的原因,所有书架一起往下坠,幸好是脚被砸了,如果是头那就惨了。
  我一直认为我文笔最好的时候是19、20岁的时候,当时365天都在给喜欢的女孩子写情书。后来我跟那个女孩子分手了,她把信还给我,我就把它们放在家里。后来有一天我父母整理房间,告诉我有很多我的信,就这样它们又一次回到了我手中。我随手拿了几封看,突然被自己感动了,后来我把它们带在身上跟我一起去西藏,边走边看。西藏美丽的风景,柔和的阳光,加上一封封情书,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当时我不断地对自己说,写得太好了,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字?后来我有一系列作品叫做《时光旅行的情书》就是从那里来的,它就是讲述大家关于成长、关于爱情的故事。
  谈理想:
  直面幻灭也是人生必经阶段
  南方日报: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想法,要如何去努力才能实现,创造出来的东西怎样才能传达感情?
  马良: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很多人认为那些想法都是千奇百怪的,但是不是真正奇怪,你试着去做出来就知道了。如同没有一个坏人认为自己是坏人一样,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并不认为是奇怪的,那些想法都是可以实现的。只有试着去做才知道有没有可能成功,就像我,每次拍摄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伟大,其实拍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了。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期,我也会遇到,我在2004、2005、2006三年都面临零收入的现状,三十多岁的人没收入是很可怕的。我想说的是,遇到瓶颈期不可怕,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你往前走了才会有突破。
  创作本身就是在给自己找灵感,就像我看书,有时会被书中的内容触及、感动。其实艺术就是在传达爱和自由,所有好的作品都是基于此的。作为一个创作者,唯有相信这个永恒的命题,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爱。我相信这样的使命感,我的作品就是希望让人们感受到感情的传递。
  南方日报:你以前曾是上海广告圈“一哥”,最近在微博上调侃自己“濒临破产”。如何平衡现实和理想,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难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马良:我的生活中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平衡现实和理想。由于我从小生活在艺术家家庭,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像现在父母所教育的:不可以学艺术,学艺术的人都是穷光蛋。但是,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说希望我不要像他那样,但是他越说我越是觉得喜欢。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心付出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虽然很多人认为搞艺术很苦、很穷,其实我也经常面临破产的地步,但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付出是很棒的。现在搞艺术的很多人都可以跟商业结合得很好,比如设计、纯艺术、造型等等,只要做好了收入自然也就来了。其实这些都和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相关,我虽然算是艺术界混得不好的,但是我仍然可以说只要做自己喜欢的就是一件很成功的事情。
  理想主义这个词我很少说,但是这次书中出现很多次。我认为理想主义是年轻人必经阶段,人们天真的状态,思想还处于比较幼稚的时期。其实只要坚持下去,理想主义也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如果幻灭了的话,那也不要紧,直面幻灭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人到30以后面临种种压力,所有20多岁时的理想都不存在了。唯一平衡和解决的方法就是直面它。
  就像我在书里写的:我会用尽全身力气,所有的情感,去做一件事情;去爱一个人,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荒谬和未知,恰恰我很明白,但是别无选择。有时,我觉得艺术也是如此,相对现实生活来说几乎毫无作用,只消磨了自己,但是我们还是要充满热情,充满爱意,这是因为我们的确别无选择。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我们都只有一次机会而已。
  谈摄影:
  摄影就像切片手术
  会有切肤之痛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摄影和写作有什么区别?
  马良:我12岁就在美术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我从小画画,一直画到了大学毕业,一共画了11年。毕业后我就选择做广告,而且一做就是9年。搞摄影其实也是碰巧,我对摄影器材没有什么研究。原来我就放一些照片在网上,然后很多人评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人嘛,总是只要有人评论,有人关注就会被激发出创造新的作品的欲望,特别是那些不懂我作品留言讽刺我的人。我当时就想着做出更新潮的东西出来,就这样做着,做着就成了摄影师了。现在很多人都叫我摄影师马良,其实我还是想被称为画家,一是我就是画画的,二是我认为我摄影也是在画画,只是画笔变成相机而已。
  摄影就像切片手术,只有术后才会有切肤之痛。在我看来文字不会有这样的痛,因为它有存在时间感,现代人读鲁迅没有当时人们读鲁迅时那种深刻感觉。但是照片不同,我现在看16岁的照片,我就感受到痛,为什么当时这么多头发,现在变成了光头?疼痛的面积与时间和摄影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照片和现实对照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生活体验。
  南方日报:今年年初开始,你和你的团队策划进行了“移动的照相馆”项目,将一辆厢式卡车改造为“移动摄影工作室”,从上海出发穿行整个中国,为自愿报名的陌生人拍照留影。广州站的活动刚刚结束,你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马良:现在“城市化”进程太迅速,虽然现代社会必须经历“城市化”这一步。但是很多老城区都拆了,所有的地方都千篇一律了。这个项目已经跑了几十个城市,大多数城市都是省会城市,唯一让我有感觉到旅行的只是这些城市里面的一两个人,其实这些城市都变得一模一样了。“移动的生活”就是反映了一种对新事物的抵抗感,我们不是拒绝现代,而是让那些旧的、老的事物呈现出温情、朴素的感受。
  这次在广州拍摄都选在比较郊区的地方,第一天货车的柴油就被偷光了,当时是挺生气的,不过现在想想也没什么了。其实我挺喜欢广州的,但是这次到广州我几乎没有时间出门,除了采访就是拍摄,完全没有私人的时间。我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广州的美食,什么双皮奶、艇仔粥……其实印象最深的是见到了一位已故朋友的遗孀,那位朋友是我多年老友,我本打算让他帮我做我以后“移动照相馆”纪录片的音乐,当时我们还打电话,还面谈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他离开了。这次我见到他的遗孀及孩子,给他们拍了照。这个世界是残酷的,生活是残酷的,我就是想用温暖的作品,让人们忘却那些不好的、不开心的事。
  专题撰文/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黄泸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07:24 , Processed in 0.1015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