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科学实验优质课竞赛在三汊开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8 13:5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双清/周雄报道]
     一班孩子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兴致勃勃地用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看看神奇的磁铁在靠近铁钉、硬币、圆珠笔、大头针、钢尺、木块、回形针、布条……等物体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状况……这是20121016日,在三汊镇中心小学承办的全区科学实验优质课竞赛赛场上看到的情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区科学实验优质课竞赛已经举办了两届,本次竞赛是第三届,参加比赛的是来自各乡镇中心学校的骨干,本届科学实验优质课竞赛中,各校选手向三汊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呈现了了《大气压力》、《热胀冷缩》、《根里的“抽水机”》、《有趣的磁现象》、《加快溶解》、《清清的水》等教学内容,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徜徉于科学探究的殿堂,让孩子再次对自然、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53257&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net/thread-53214-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2345-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0:19:55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实验教学三汊片区优质课竞赛圆满落幕

10月16日,孝南区实验教学三汊片区优质课竞赛在三汊镇中心小学圆满落幕。此次赛课活动中,来自朱湖、毛陈、东山头、祝站、三汊、卧龙及区实验二小的10名教师参加了角逐,全区30多名教师代表现场观摩学习。参赛教师的实验教学课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特别是三汊镇小陈凡老师在讲授《清清的水》一课时使用猜谜语、做游戏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领略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同时结合卡通形象板书,给观赛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教法。
孝南区教育技术装备站组织的此次活动旨在总结孝南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经验,鼓励广大教师和装备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把常规实验教学与“课内比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升中小学实验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孝南区三汊镇中心小学
姚少云 李学高 供稿)





参赛教师及执教内容如下:
卧龙:段伟国执教《大气压力》;
祝站:熊中华执教《热胀冷缩》;
东山:宋洁执教《根里的“抽水机”》;
二小:朱艳芳执教《有趣的磁现象》;
黄花:鲁金华执教《有趣的磁现象》;
朱湖:骆志强执教《加快溶解》;
三汊:陈凡执教《清清的水》
以上七节课的评奖结果稍后公布
3#
发表于 2012-10-22 10:15:28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人做了课堂实录的哟,也可以上传到此,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的哟!



http://xnjyw.5d6d.net/thread-52655-1-2.html
4#
发表于 2012-10-22 10:17:39 | 只看该作者
1# 湖北孝感周雄


上面的这些图片加上标注就好了,可以让大家更清楚直观地了解课堂现场的状况。


http://xnjyw.5d6d.net/thread-37038-1-1.html
5#
发表于 2012-10-27 04:04:5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11-16 09:54:18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11-16 10:10:03 | 只看该作者
本站战略合作友好学校:
     湖南民族学院附属小学

李明老师的科学公开课


2012-11-2












8#
发表于 2012-11-19 15:08:49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12-6 10:20:2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小学科学教育与教学的创新精神  2012年04月19日  
  4月16日至17日,2012启发·科学阅读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举行。会上,嘉宾围绕“小学科学教育与教学的创新精神”进行讨论,以下是现场实录。

  主持人彭香: 阅读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先给台下的老师一个机会,简单地说一下就今天这样的阅读课带给你什么样的回忆,或者在你过去的教学中,你的哪些行为和今天我们的课堂有共鸣,让你有很深刻的感受,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地和我们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们在座有不同学科的老师,没有关系,我们没有学科,只有教学,王颖老师你先给我们来带个头。

  王颖: 今天看了两节课很有感触。第一,我的感觉就是阅读真是像刚才彭香老师说的,没有学科,只有教学。这种生命教育如何在我们的课堂当中来实现,今天我看到了两个非常好的特例,特别是王教授她对“精子和卵子”的描述,给孩子传递生命美好的信息,不但孩子们会有很深的感触,我在下面听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王颖: 第二,我们的科学课应该怎么上,这也是一条新的途径和方式。因为在我们以往的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也许对这个领域,这个话题有一定的禁忌。但是今天我们通过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这个时代在进步,孩子他们的信息量非常地丰富。两位老师引导孩子都很有方法,很能把握这个尺度。因为有些尺度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讲,还是需要成人去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

  王颖: 最后一个深刻的感受,有句名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今天的课又一次验证了这一句名言,说得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主持人彭香: 今天的课堂教学给我也有很深地印象,有一个话题从刚开始就萦绕在头脑里,就是科学教育和课堂教学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在座的各位在这方面有所研究,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何塞·马科斯-伊加: 首先,对于刚才这两节公开课,我本人感到非常惊讶,并且我听到老师这样来讲解这样一个课题,也感到非常地高兴。因为我本人有一个十岁的儿子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希望他们两个人能够来听听这两节课,因为我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深知讲解这样一个话题实际上并不非常容易,但是刚才两位老师用互动的方式全新诠释了这个话题。

  何塞·马科斯-伊加: 实际上我之前也从事过自然科学教学的工作,以我个人来看,当很多学生聚集到一起,在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尤其是学习到不能看得到的东西,比如细胞学的知识,包括分子学的知识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所以如果能够通过这种示范的方式,包括一起做游戏的方式,甚至让他们玩一些电子游戏的方式,对于学生吸收知识确实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认为一个老师取得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调动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而在这两节课当中我确实看到了这一点。

  郭雄军: 主持人提到的科学教育,我个人很钦佩,谈一点我的想法。其实科学教育可以分很多类别,分很多区块,今天生态也好,或者生命科学的部分,在讲起人的生命的源起,的的确确不容易表达,因为它很敏感。假定说同样议题的时候,可以讲到育种的传播也是可行的,可以类推,实际上不同的植物活动有它的生命延续的法则,植物也好,或者说各种动物。稀有保护动物为什么越来越少,可能由于它本身传宗接代方式的差异,所以生命的起源来自于生命本身的生命力,也来自于环境。

  郭雄军: 两位老师讲得很棒,很多物种面临威胁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人的因素,实际上我们看生是美丽的事情,比如这里提到鼠兔,有人说鼠兔是坏的,要屠杀,后来又说鼠兔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只有单点式的那个例子,我们教科书这样编,事实上上来讲,它是个人价值体系的认识。

  郭雄军: 今天教科书的教学,为什么大家很有兴趣,因为看到王老师那个“小威”绘本.用一本很有趣的方式来指导,然后再去类推到很多生命的起源,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可以延伸,看到任何生命体都是一样的原则。

  王懋雯: 主办单位邀请我的时候提到示范课程,理论和实物要有所结合.我曾经在小学去实验教学一段时间,教小朋友,这么多年一直在学校里面做辅导,带实习生还有一些研究生。主办方邀请我的时候,因为焦点是锁在绘本的部分,要让学生比较多的参与,可能我的观点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在我自己的理念里,我觉得上课不用起立敬礼坐下,就是很轻松的开始。我就去跟他们说,你们去发明一个班呼,所以他们会说“五一五一五一,棒棒棒”。这就是一个聚焦的方式。之前在跟孩子们互动的时候,我把我看到的现象跟他们讲,他们也会根据要求作一个男生女生的分组,其实目的是希望让他们看到学习的时候男生和女生的想法有所不同。当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否定他,这样对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我自己期望在上这堂课的时候,让大家可以想想看,作为老师应该是引导学生,而不是限制他或者填鸭式的给他一些东西,让他去想英俊的精子和美丽的卵子。

  主持人彭香: 我在课程设计上是有一个脉络的,在这里跟大家报告一下。刚才从三位专家谈话中感受到两点,一个是生命科学是非常美妙的,今天我们两个课堂,我们都看到了这一点,老师把这种感受传递给了学生。第二个就是这样的课堂,老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一个就是关于资源,就是资源怎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另外这些资源怎么组织,怎么呈现。比如在第二课时里面,我们发现老师呈现阅读资料的时候,是和第一课时是有点不一样的。第一课时你还想要了解更多青春期的情况吗?于是孩子带着这样一个愿望去深入阅读资料,第二个是老师给了一个问题,那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发育一样吗?然后让学生关注它。这个时候第一个阅读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阅读是拿来这些信息进行归纳。第二我要分别去看,然后我去比较,就是老师要去组织这些材料。还有一个就是刚才王教授特别提到了,如果我们要想进行好这样的教学,可能我们要有很丰厚的知识作积淀。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也特别欣赏刚才郭校长说的,其实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教育的角度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一项任务。而不是说我就这节课,我就紧盯着这节课让孩子们知道些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 远道而来的专家还有老师们,大家好,我在学校作一些行政工作,是北师大奥林匹克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我虽然不是科学老师,但是我一直热衷于阅读教育。朝阳区07年就开始推广阅读工程,到现在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今年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就是我们前几年朝阳区的阅读工程都是从语文阅读进入的,今年我们从科学阅读的学科来进到孩子的教育领域。在我们原来脑海当中,科学是比较冰冷的东西,深奥地东西,可能我们有时候觉得它触手不及。如果是科学老师的话,可能还好,如果我们平时接触不多,孩子问我们科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很难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 阅读到底在我们教学中起到什么作用?科学角度在我的脑海中可能就是让孩子们收集一些科学的信息,科学的知识点。但是我刚才看了王教授的课以后,让我非常感叹——原来科学阅读是可以这样阅读的,在科学课上也能够把科学知识,也能够把人文关怀,也能把情感都融在里面。就像今天早上专家说到,说玩耍是孩子们学习非常重要的方式,科学阅读原来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在想什么样的读物适合我们的教学,我想绘本是一种方式,可能漫画是一种方式,可能还有更多适合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科学补充,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慢慢去学习和体会的,需要去钻研的。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 郭校长讲了绿色校园建设,我们学校是朝阳区首批绿色校园建设点,我主抓这个工程。我原来有很多困惑,当时我们做这个工程的时候,教委给我们很多经费支持,我越做越发现我们知道的知识太少,不能像生态环境专家一样去规划我们的校园。但今天郭校长说所有的硬件环境建设都跟我们的教学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我就茅塞顿开。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 我们在想怎么把校园搞一个雨水收集,怎么样雨水不要发臭,怎么能够把南方的石头搬来,后来我想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讲,可能这些思维方式已经脱离了我们教育的本身,真正建绿色生态校园应该真正植根于教育,植根于绿色生态的概念,还有站在一个大的教育观去看我们的生命。就像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亲近自然,热爱生命,因为我们亲近自己的时间,我们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重要,包括今天讲人的出生都是热爱生命,有氧生活,绿色未来。今天我才感受到这些意义,非常感谢,给我的启发很大。科学教育任重道远,最终可能不是我们学了多少知识,但它一定对我们教育观念、对科学精神,对科学做事方式有帮助。谢谢大家!

  郑博森: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将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以数据来呈现,后面是阅读的材料,本来我在前面制定的是想规规矩矩按照科学的方法,用大量的数据来了解青春期这个时段。后来因为要结合本次阅读,我就在想如何以多元化,比如媒体、书籍来充实我们的科学课堂,我想前面的数据可以稍微淡化一点,凸显出后面阅读的材料,因此我调整了一下结构,数据还是要保留的,因为这是科学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需要大量的数据去证实验证青春期这段时期。

  郑博森: 后面我就在想能不能利用很多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的资料,课堂中再补充相关的知识,课后再去继续研究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调整了一下顺序,前面十分钟大概简单的数据,介绍青春期,把青春期引出来,后面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进行小组汇报,小组交流,通过阅读的方式,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了解用阅读也可以学习科学这样的方法。

  郑博森: 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吗?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说我还想了解,他们再去阅读,就达到了目的。我认为科学课很少去大量阅读,因为科学一般都是用很多材料去辅助教学,比如科学分为生命世界、物质领域还有地球宇宙,尤其物质领域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仪器,大量的数据去分析。而本节课是有关生命科学的,我觉得以后可以引入大量的像绘本这种很生动的资源,让学生更容易了解。

  主持人彭香: 通过今天这样的活动,王老师有什么样的思考吗?

  朝阳区教研员王素英: 我是朝阳区的老师王素英。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可以说感叹于王教授撬开了我们又一扇思考的门,这是对您的课我一个最深的感受。可以说您的课是化神秘为淡定,化敏感为美丽,让我们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的美丽。即便是我们男孩儿女孩从哪里来,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渴望的。其实他已经知道了很多,但真正把它拿到我们课上来作为研究是很少的。这点我们觉得您给我们启示太多了。

  王素英: 另外一点,刚才小郑老师也说了,科学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探究式为主的。今天我们听了您的这个课以后,觉得科学阅读用哪些方式、途径,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作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这将会引起我们一个新的尝试挑战,也可以说会引入我们进行深层次思考。

  主持人彭香: 说到科学阅读,我想在座有的老师可能还教过自然课,在我们自然课教学当中,也有一些阅读的内容。这个阅读内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在那个时代我们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很多内容难教,于是老师带着学生阅读教材,来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一个被动的阅读。还有就是有些内容它就是一个阅读内容,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取到一些信息,对这些信息加工以后,产生一些认识。后来课程改革到我们现在的科学课,我们在座的差不多都用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里面也有一些内容是阅读的。比如有些小的豆腐块的内容就是阅读资料,但是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我们阅读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就是你读了,以为就知道了,因为他能复述了;第二就是在新课程当中,我们让学生搜集信息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是从若干资料中抽取一点他觉得有用的,这样最后拼凑在一起。

  主持人彭香: 如何阅读?真正能够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像今天王教授上的课一样,孩子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资料,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然后形成一个认知,也就引发他深入的思考。我们怎么做,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想请我们在座的专家还有我们作了大量研究的老师,把经验分享一下。

  何塞·马科斯-伊加: 首先我想就刚才听到的一点简单说几句,刚才我们其中一位老师谈到在过去科学课都是冷冰冰的,离我们距离比较远。但是在今天这个示范课当中,我们老师正好展现出了相反的一个感觉。实际上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教过五年生物实验类的课程,我也看到实际上在某些学校当中,科学课能够以非常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都在不断改变我们传统的知识,挑战对传统的认识
  何塞·马科斯-伊加: 如果我们通过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种鲜活的东西,那么这门课程肯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并且我们要给学生们提出一些正确的问题,或者我们提的问题的方式要有一些讲究。然后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让学生们去阅读,这样的话,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从更长期的角度来说,有不断学习的动力,因为他们能寻求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话,对于学习保持更高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给予他们正确引导的话,然后之后给他们相关一些资源还有信息,让他们自己去研究,自己去阅读,这种方式实际上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某些问题的答案要来得更好一些。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培养他们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让他们自己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何塞·马科斯-伊加: 过去我也教授过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也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将我们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些细节联系到一起,比如说教授一些和昆虫或者蜜蜂相关一些知识的时候,我就会讲一些蜜蜂或者昆虫它们吃什么的食物,比如玉米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更加鲜活的概念,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学科来说,我们都能够将它的内容和学生的个人生活联系到一块。

  王懋雯: 我自己在自然科学系很多年,我们学生出来冰冷冷的,你没办法,你整天在实验室作实验,你看到的就是器材就是数据。我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的科学人。如果一个人只是会看数字,有些数字此时为真不一定以后为真,就被蒙骗了。而通过阅读多元化会拓宽你的思考,让知识连接,他才会下一步去收集资料。老师其实是一个引导者,你不是去灌输他,所以我们不用强调贝多芬。可是背诵知识我还是强调它其实也是很重要的,背诵的知识并不是不重要,只是不能只靠背诵,它必须自己能够发展出来,我学习的一个方式,一个途径。

  王懋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因为知识太多元了,所以我们看到学生知识的来源可能会不一样,他要筛选哪些知识是正确的,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今天看的是新闻,可能到明天就不是了,科学知识不断的在累积,不断有些被推翻,所以他的学习应该是要很多元的一个途径。我们现在看来,就是对我们学生教学来讲,除了基础的科学知识以外,他应该要学会怎么样去学习,自己要怎么样去学习,是他的学习,我们老师是一个引导者,是一个协助者,我的想法是这样。所以我们过去以为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你现在要协助他怎么样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作这些等等。最后还要再回来,怎么样作更好,所以他的学习是循环的。

  主持人彭香: 我们要建立一个所学的内容和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连接关系,把这个联系关系理清了,作为一个引导者,把学生引导到让他能够有效地阅读,同时还能够通过他自己的反思,阅读能够带来一些正确的方法,让他受益,能够学会学习。

  主持人彭香: 在中午聊天的时候,我跟郭校长聊,我说你们在开展游学工作当中,在老师范围里面有什么困难没有?郭校长说的话让我很受启发,下面我们请郭校长介绍一下他们的经验。

  郭雄军: 非常感谢,我不是很确认我们与会的朋友需要什么,所以我预设的问题很庞杂。我讲的题目是打造一个缤纷的绿色生态小学,今天很短的时间,我再加以诠释一下。其实我说的游学就是一种走读,一种操作观察,实际上从阅读的通道到走读到观察。阅读就是读书,读书应该读文学比较多,科学的作品很少,因为科学是拿来操作,拿来作实验的。但我会认为目前的出版品非常多元,文学的属性的作品是一种想象的、虚构的,科学的作品它是一种真实的描述。比如各位拿到书籍《好鼠兔》,我拿到以后以为它是一个文学故事,通常我们大部分看的时候会以为它是一本创作的儿童文学。看到最后发现说不对,他是科普的读物,后来我再去找资料,原来有一种动物叫鼠兔,小朋友也不知道有这个动物,后来我找到资料告诉他。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今天的读物阅读来讲,它会属于科学范围和文学范围,把科学的元素注入到文学传播里头,这是很重要的阅读的理解。阅读的东西,文学的东西只是一种想象而已,科学的东西的阅读,除了阅读文本之外,还要作实地观察。

  郭雄军: 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在评比各个国家的阅读力,其中一个指标是科学阅读,因为科学阅读才会有理解,有认知,有批判思考和欣赏,文学阅读里面没有那么多层次,他只是一种欣赏而已。但是你会作反思,作批判的部分,他是科学的手段。阅读科学书籍越多的时候,会增加孩子对于文学的理解或者深度的欣赏。所以那种思判力和想象力是相互依存的,我还要讲到学校的建构,之前提到的的“天空之星”是很小的学校,后面两个是很大的星,其中海洋之星在台中市,这个学校里头靠海,他怎么发展的呢?他告诉我学校有一个教室是闲置的空间。我说你可以发展什么?他说想发展生态,都市区里没有生态,不像在山上的学校,后来这个学校作海洋,每一个人都觉得非常压抑,也不靠海,在都市区作海洋。刚好这个学校里面有好几位是海洋方面的硕士,第二他购买大量的海洋方面的图书,第三把教室空间制作海洋的角落,作海洋的水族箱,作贝壳,第三年的时间花的金额大概是210万左右。他现在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海洋教育的中心,花50万人民币的金额,打造一间教室,因为他们有很多海洋专业老师。最重要的还有很完整系列的这方面的阅读,他们要写一个海洋文学的作品,因为小朋友积累海洋方面的阅读,他们开始要作这一部分的产出。它变成一个活化的,因为不靠海,所以也没有特别出名,但是因为这样的动作,让这所学校成为台湾当地的海洋之星。这是一个案例,跟大家分享。

  郭雄军: 总之,今天无论是作硬体的建设或者政策推行或者教学技巧,核心的价值还是孩子本身,孩子他有什么样的能力,他有没有将来这样一个竞争力。我们提到一个情形,就是伟大的哲学家,或者伟大的科学家也好,文学家也好,他要有丰富的乡村经验,他要有很丰富的生态体察。所以我们认为作科学阅读也罢,作绿色生态学校经营也罢,最重要的是透过真实的情景,或者通过大量的阅读策略,让孩子拥有一些乡村或者生态、大地这种科学知识,那反而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养。阅读力现在各国都在评比,阅读力等于未来的竞争力。阅读力里头就非常重视阅读指导,这里头就有很多科学类比的阅读。所以我们一般来讲,阅读都会阅读通话故事,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神话故事,而科学故事或者比较新的像《好鼠兔》那本书我超喜欢的,因为写得太好了,原来我误以为它是文学作品,后来阅读完了才知道它是科普读物。科学的东西是很温暖的,很感性的,通往一个真实认知的一个知识体系。要把文学和科学作个连接。

  主持人彭香: 回顾我们平常课堂教学的现状,至少北京小学科学教师的负担非常重,课时量很大,还监管着很多比如像辅导学生科技活动,参加一些竞赛等等,作为老师,他的阅读时间,他自己我觉得就是有困难的地方,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学生总体阅读的情况,就是课上阅读的少,课下他有阅读,但是是不是能够阅读更多的科学资料,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就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有任务要求的去阅读,而自己自发的,我按照自己的选择自由地去阅读,这样的情况又比较少。

  主持人彭香: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想请几位专家每个人用一两句话,为我们的教授提一些建议,或者给我们一些启发,看我们老师怎么样能够在我们下一步教学工作当中,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加强意识,从自己作起,从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找到更好的教学策略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素养培养上能够有很大的改进。

  何塞·马科斯-伊加: 提到时间这个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老师都非常繁忙,没有时间是一个共同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信息,尤其在科学方面,因为科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学科,所以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老师们应当在不同的地方,包括使用不同的方式尽量去搜寻一些最新的信息。当然,了解这些知识不仅仅靠读一些书籍,我觉得除了书之外,老师应该更多看一些像科学期刊,包括科学类的杂志这种东西。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的话,还需要我们在网上去搜寻一些相关的科学发展最新的进展,之后再通过其他的途径寻找一些相对可靠的信息。这里最重要的,老师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因为我们作为老师本身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太可能将这件事情很好地教授给学生。

  何塞·马科斯-伊加: 刚才我也提到实际上我们应当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搜寻信息,因为现在现如今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分散了。新一代的孩子们包括学生们,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来源也是越来越分散。实际上想一想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时我上学的时候,几乎在一个领域所学的那些知识,在一本教科书当中几乎都能涵盖到了,所以当时我的老师只需要教我教科书上的那些东西就可以了。在我的孩童时期只需要读教科书就足够了,但是现在我的孩子们也在上学,他们现在除了要读教科书上的那些内容之外,还要加一些补充的信息。比如说从老师那里获得一些信息,再比如可以从网上去搜寻一些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何塞·马科斯-伊加: 所以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去伪存真,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能够去思考,比如对某一个问题,你是否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你能否能判断出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尤其在自然和科学这个领域,更要让学生们去思考,如何从一些比较可靠的来源那里获得一些可靠的信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能够学会如何去伪存真,找到正确的信息,这种能力本身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点是需要老师教给学生的一个东西。当然前提条件,我们所有老师知道如何去作,如何去过滤筛选这些东西,如何最后找到这些高质量的科学信息。

  何塞·马科斯-伊加: 我刚才也谈到学生该如何进行学习,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来进行学习。但是如果对于那些有一些老师是专门负责我们用什么样的教材,我们教材应该编写成什么样子,我们教学方式应该以什么方式来进行,当然也会有一些老师负责如何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想对于这些老师来说,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信息来源分散性的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一些多元的方式,包括让学生去读书,去上网,甚至采取互动的方式,甚至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以一种完整的体验,来更好地去阅读,了解信息。

  王懋雯: 我想简单一下,我有一些共识,阅读是很重要的。刚才回忆一下何老师说的,老师很忙,没有时间,我自己作自然科学,靠自己力量不够的时候,只好靠外部力量。老师在这边我不知道是不是比如一年级、二年级,或者学科领域有一个群组,你通过这个群组,大家一起来选择,来规划我们这一学期,这一年我们要读的主要的书是什么,其他的是次要的。这个群组里面去把它规范出来,如果你得到很好的资源,也许学校可以有这样的经费给每个老师买一本。可是不是读完就算了,还是要回到群组里面作分享。一本书怎么分享,就好象读书会,我讲第一章,你讲第二章,这样大家一起来读,我觉得可以靠一点外面的力量帮忙老师。你当然不要进度定得很紧,因为大家受不了,因为大家真的很忙,像我们那边也是竞赛,老师要奔波带学生去很多地方,但是他已经定好了计划,本学期读一本书,两本书,你读书的目的,你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是我们要回归到教育。

  王懋雯: 我会建议用这样的方式,当然老师如果做到,学校是不是可以给一些奖励,就是怎么样一个奖励制度,老师作得很不错,你透过这样一个规划,选择,老师参与,等于他进去这个阅读群组里面,他有责任我今天读好,我才可以和我的同事分享,他怎么也会找到时间读的。一起来读,慢慢作这样的计划,学校可以整体从行政方面可以支援。同样的道理,可以到学生的身上,像我们就办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让学生念书,你念十本、二十本就可以换个什么奖,对学生来讲阅读是一个习惯。不是读完了就算了,要有一个学习心得单,我们老师要去分享你读书的心得,如果有人在分享的时候,我们接受他分享,不要说你怎么讲得这么不好,你怎么这么草率,只要有老师愿意参与,他们愿意投入一点,我们就感谢他,谢谢你花你的时间来先帮我们读,然后一起来分享,这样老师才会有继续参与下去的动力。他不会压力到到不愿意参加。如果我们老师都没有时间去读书的话,真的很悲哀,你像机器一个,很悲哀,老师透过阅读有自己很多的成长,你自己的感动,才可以带给学生,我教的东西是有生命的,这是我个人一个小小的一个具体的建议。如果我们老师都没有时间去读书的话,真的很悲哀,你像机器一个,很悲哀,老师透过阅读有自己很多的成长,你自己的感动,才可以带给学生,我教的东西是有生命的,这是我个人一个小小的一个具体的建议。

  郭雄军: 我觉得阅读有三个,一个就是引导性,第二是启发性,获得启发,再一个是系统性。小朋友被引导出来了,出去这时候马上适时乘胜追击,第二本书,种子的旅行,系统化阅读的时候,兴趣就来了。在台湾有一个教授是脑神经专家,认同价值很重要,如果当我们老师、家长或者我们行政部门领导认同到了阅读的价值的时候,就不是困难了,就不会没有钱了,就会有经费进来,老师觉得作这么多事情觉得值得,因为阅读代表孩子关键能力的时候,这时候价值认同就出来了。如果觉得不值得,他就不作了,如果今天他是有那种价值认同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值得。透过一些科普文学的作品的欣赏,丰富他的生命的态度和知识,然后改变他的行为,然后他开始去理解大地。比如说《好鼠兔》这本书出来了,小朋友阅读了,他如果真的别启发出来了之后,他会有饥饿感,还有没有类似的读物。我很想让小朋友作这个动作,这本书读完之后,你接下来有没有针对鼠兔的议题作追踪,或者有没有跟鼠兔相关的属性的读物,如果找到的时候,一本鼠兔书给他,它引爆了很多的动机和能量,我们祝福我们老师和小朋友对于科学这一块,对于大地生态,对于生命科学教育这一块,未来有很好的发展愿景。谢谢!

  主持人彭香: 谢谢!各位老师,刚才我们听到了这几位专家关于阅读的一些想法。我想今天我们这个科学阅读的话题,让我们再一次对科学阅读的意识进一步加强了。真的是这样,就像我们专家说的,科学阅读能够提高人的素养。我们素养的提高,才会有高质量的生活,这样才可能真的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能够有绿色的未来。有的人这样比喻阅读的作用,他说阅读可以像望远镜,把很远的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的东西拉过来,让我们清晰地去认识。阅读有的时候它又像显微镜,能够在身边我们很多熟视无睹的东西,通过阅读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身边这么奇妙,这么美好。

  主持人彭香: 我想我更同意这样一种比喻,阅读就像三棱镜,通过阅读可能更能够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世界。科学阅读,从我们作起,我们如果把科学阅读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我想我们会自觉地把它传递给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发展。(庄元 整理)




10#
发表于 2012-12-6 10:21:55 | 只看该作者
杨咏梅:别用无形的“帘子”隔开大自然  2012年04月20日  作者:杨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未来教育理念和学校规划的改变,但更实际的努力,也许是鼓励孩子多出去玩,建立起孩子和自然的联系,在孩子心中埋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听到自然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14岁的女儿从电脑前抬起头来,不假思索地回答:“树林、湖泊、沙漠、草原、绿色、清新的感觉,还有危险……”我知道树林、湖泊、沙漠、草原都是小时候她跟随“自然之友”和“绿家园”的志愿者们去过的地方,危险指的是?

  “毒蛇老虎之类的野生动物啦,再有就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说完,她又低头打理起自己的QQ空间来。

  在阅读《林间最后的小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女儿算是患上了“自然缺失症”的孩子吗?她第一次跟我们去内蒙古沙漠种草时才3岁多一点,作为“自然之友”和“绿家园”的小志愿者,她小学阶段去过山西壶口种树、山东东营看大天鹅,去过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在西南的怒江峡谷赶上过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和同龄人相比,她的自然阅历算是丰富的,曾在大自然中调动各种感官闻过、听过、触摸过、品尝过,体验过鲜活的感觉,上学后写作文很有灵气,摆弄起相机来在构图和用光上时有独到眼光,似乎吻合专家所言——充分地观察和全身心地感知自然,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可是,上初中以后她的课外时间基本交给了课外班,偶有机会去野外也一定忘不了带着PSP、MP4和手机,平时更喜欢呆在有插座的房间里玩电子产品,写作文越来越模式化,看小说必跳过风景描写的片段……小时候曾经拥有过的那些体验自然的经历,似乎并没有使她获得“自然缺失症”的免疫力。

  其实,人类天生有一种接触自然的需求,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指出,房间里看得见树的病人,比只能看见砖墙的病人要早一点出院;监狱朝向院墙的犯人,比朝向农田的犯人生病的概率高2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明: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对儿童的注意力缺失、多动症、抑郁症都有治疗的功能,对认知能力和压力管理也有改善。

  1983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里程碑式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7种类型(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和自省)的智能,最近他又增加了第八种:自然智能。据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威尔逊的研究,具有第八种智能的儿童有如下特点:

  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随时可以运用这些敏锐的感觉发现并区分自然界中的事物;喜欢户外运动,如园艺、野外远足,观察自然现象的实地考察;容易观察到周围的形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和不正常之处。对动物和植物感兴趣,并细心照料它们。能观察到环境中他人无法察觉的细微之处;创建、保管或拥有自然物品的收藏、剪贴簿、记录本或日记——这些有可能包括观察记录、素描、图画和照片,或是标本;从很小就对与自然、科学或动物有关的电视节目、视频、书籍或物品非常感兴趣;表现出对环境保护和濒危物种的强烈意识;可以轻松地记住从自然界中发现的物品或种类的特征、名称、分类和数据。

  但目前中国渴望孩子拥有成功人生的家长,忙着(也是盲着)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唯恐孩子在奥数、英语等各种才能上落在别的孩子后面,却很少会想到,和自然的接触就像营养和睡眠一样必需,领孩子到自然中是父母的责任。

  世界经合组织2003年底的一项研究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31个国家中,芬兰儿童的读写能力位居第一,数学和自然科学名列前五。专家认为,这得益于芬兰倡导基于环境的教育,把大量花在课堂上的时间转移到自然环境或是周围的社区上来。

  基于环境的教育,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未来教育理念和学校规划的改变,但更实际的努力,也许是鼓励孩子多出去玩,把他们从电视机前的沙发上领到户外的森林田野中,建立起孩子和自然的联系,在孩子心中埋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也许,童年的自然体验看得见的好处并不多——课外作业的一个好成绩、选择专业时更宽泛的选择面,最多是报考国外大学时实践能力的加分,但“自然缺失症”的潜在危险却不可小视。试想,一代没有或少有自然体验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听到沙漠化、泥石流、野生动物濒危这些字眼不会心疼,看到长流水、长明灯懒得伸手关上,喜欢选择方便的一次性用品、豪华的过度包装商品,觉得环保、低碳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任务而非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把孩子领到自然中吧,早一些,多一些,快一些!别再用没时间、没条件、没好处等无形的“帘子”把孩子和自然隔开,把孩子变成只看得见砖墙的可怜的“病人”!

  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看着女儿专注于电脑的背影在想,小时候的那些自然阅历对她有用吗?谁知道呢?“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她未来的人生之树上,那些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种子应该会开出很美丽的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0:58 , Processed in 0.1671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