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名青年书法家浙江绍兴朱勇方先生题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3 21:3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名青年书法家浙江绍兴朱勇方先生题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8-9-22 18:49:39 | 只看该作者



. T) A  U  ]3 L, m
     朱勇方,男,笔名柯岩。1971年9月生,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书法教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绍兴市墨趣会副会长,柯桥书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h9 R' b& |0 e+ U
     其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展提名奖,八届中青展二等奖,首届扇面展二等奖,世界华人书画展二等奖。另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展,并在一些全国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20余次。全国近20余家书法专业报刊专版介绍其学书成果,著有《朱勇方书法》一书。2 V! V- s2 R" |# l0 f
    辅导少儿书法卓有成效,被《少年书法报》誉为当今国内颇有思想、有建树的青年书法教育家。' v8 F* k2 e8 B5 L% v
3#
发表于 2011-9-9 16:14:27 | 只看该作者
“情随意至 境由心生”
                  ——朱勇方访谈


采访人:《中国书法名城》(杂志)记者
采访对象:朱勇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记者:当代书法的展厅现象是书法审美的时代产物,它将作品的视觉感受与作者的创作心理置换而凸显,在展览的更替中形成了当代书法的潮流。在这样的“书法人文”环境中,小楷创作本身受到的“打击”可能最大,它不具备“视觉冲击”,没有“展厅效果”,因此很可能因为这些“非艺术因素”而被忽视……
每当想到这些,我们就会感叹您在第七、八届中青展中连续以小楷获奖的事实。如果不是您小楷作品的内在品质,曾经叱咤风云的“中青展”恐不会对您一再青睐,请您详细谈谈自己的小楷创作好吗?

朱勇方:要说我写小楷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可全赖钟繇小楷朴茂古拙气息的熏陶。我不喜欢那些甜美的小楷帖,甜的东西往往格调不高,不耐看,也易出现呆板、千篇一律之习气。
钟繇小楷古意盎然,所书《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我常会不自觉的怂恿书友去学写钟繇小楷,因为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钟繇小楷真是太奇妙了,每临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再回头看看其他小楷,而且越写越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之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遍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 “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赋形,如《宣示表》中开始的“尚书宣示”4个字,”“尚”与“示”都写得扁方,而“书”与“宣”却写得偏长。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而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重要原因。因此,在学习钟繇小楷时,领会其中的“天然”气息,至关重要。钟繇著名的传世小楷书作有《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在我看来,《荐季直表》最“古”、最“活”,所以此帖我时常细细把玩,从中受益颇多。《宣示表》相对《荐季直表》少了许多古意,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所以被尊为楷书艺术之不祧之祖,但我总私下固执地认为,单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评价,钟繇的《荐季直表》无疑是一流的。
学写钟字,整体把握很重要,单从技法的角度切入,钟书并不难。但要“悟”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决非易事。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平时我欲创作小楷作品时,常常要拿出钟繇小楷帖放在旁边,“闻闻”它的气息,受益很多。

记者: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自己的书法状态?

朱勇方:我这人从小就喜欢书法,而且通过自身努力,已成了一名专职书画干部,一天到晚和书画打交道,够专业了。但我写字的时间却反而更少了,这一点似乎不合逻辑。但现实终归是现实,每天上班下班人进人出,琐事缠身。晚上回好不容易得了空,还想看看电视,或看看当天的书画报刊,双休日也被聘请上书法课,时间排得满满的。能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次数真的不多。但字不可能不写,只好做些调整,不可能太讲究书写的材料与环境,能有一支称手的笔就行。宣纸免了,一得阁、中华等高档墨汁也麻烦。无论是在办公室或家里,有嘈杂声、谈笑声也无妨,只要得闲心里想写字时,就随手拿一张小纸,拿笔蘸上碳素墨水径直写去,或抄首小诗小词,或抄段文字,心里放松,不当回事,好的暂且留着,不好的丢掉。我觉得很惬意,书写时也很认真,想的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全不在于纸墨的优劣。这小张里也有极广阔的天地,我把它当作农民的“试验田”,科学家的“实验室”,努力使自己生活的感受,灵感的闪现,创作的冲动,以简洁自然的章法,灵动随意的笔墨表现出来,渐渐地,我尝到了写小品的甜头。前年春节,福建厦门书友刘涛带来一本弘一小楷卷,写得很小,但气息极其醇静,写来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让我感动,也使我陷入沉思。书艺的高低并不在字或篇幅的大小,而取决于字的质量,品位的高下,大幅大字未必大气,颜真卿的字再小也气魄宏伟,蔡襄的字再大也怯如新娘。现在一些大展大赛不少作者为追求视觉冲击,展厅效应,入选、获奖,往往硬着头皮写大字大幅,结果往往因与平时书写习惯迥异而事与愿违,从而“丧失了自我”。我总为这些书友可惜,为什么不轻松地写些小品呢?把“真我”地宣泄在小品中,往往会让人觉得更亲切,更值得把玩,更加隽永味长。以前往往是搞创作时才想到毛笔,现在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写字,我开始尝试使书法“生活化”,我几乎把所有的写字机会让给了毛笔,有时连写作都用毛笔,渐渐地我反而对钢笔的使用感到别扭起来。

记者:据我所知,您的草书作品也曾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楹联展、草书展中获奖,能否也对近期草书创作现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朱勇方:我写草书主要取法书谱、章草。我的一件八尺草书长联在全国五届楹联展中获三等奖,给了我很大的自信,而后我尝试着把草书放大,并有八尺整草书大中堂在全国草书展中获提名奖。近期我主要尝试着书写草书大字楹联,就着重对此谈点自己的心得吧:
草书楹联创作时气度要大,要在轻松的状态下一气呵成。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把各种书法对比关系大胆、细致、自然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一幅草书楹联作品方可称之为成功的作品。草书楹联作品的对比关系可理解为单字的处理(如字的大小、开合、高低,墨的浓淡、干湿,笔画的粗细、藏露等等)及整体章法的处理(如前重则后轻,上开则下合,右紧左须松等等)
创作时要把各种对比关系体现出来,又要把整体和谐性表现出来。确定草书楹联创作内容后,可按上下联的字数均衡叠出格子,但在实际创作中还是应不拘一“格”,不能因格而少了全篇气韵酣畅,左右对应合一的关系。因为一幅草书对联虽为上联下联两条,但并不是两个条幅,而是一幅完整统一的书法作品。
草书楹联创作当以笔断意连为上,字字独立,因势造形,如能掺杂章草笔意,则更显高古。草书楹联创作“一气呵成”是最佳状态。写几字后再移动宣纸继续,往往使作品“漏气”,即使现场专门有人为你拉纸,也难免在书写中无法通贯全局。我习惯将整张宣纸横铺书桌上,人侧立而书,既保证了书写过程的顺畅,又有利于上下联单字的因势生形,产生一定的新鲜感。
大字草书楹联的书写我力图追求柔韧、凝练的线条。创作时饱蘸浓墨,统揽全局,努力在轻松的状态下一气呵成,局部技法细节等不足之处,待事后再作训练、调整,进一步锤炼。切不可蘸一次墨写一字,否则很容易失去整体作品气韵。
楹联书法的书写相对简单,因其往往字数较少又单行,而且对左右整体的照顾也不用考虑太多。但是稍深入你就会发现书写易处也正是书写至难处,上下联相同而有限的字数严重制约了整体章法的生动性。要想在两条狭长的空间内,写出浑然的大气象来,同时又不失楹联固有的秩序,这里的出入进退,实在奥妙很多。
4#
发表于 2011-11-21 16:41:40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思考
朱勇方
  本文拟将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现状中四方面不利因素略作新的思考,以期为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一、书法的教育和传播出现了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书法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而书法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的,中小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的滚滚车轮大有毫不留情地将这古老的艺术甩掉的来势,社会和家庭又因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失去而淡化了对它的热情,书法慢慢变成一种可学和不可学的摆设。作为有责任感的有志之士,从书法这古老的文化之中品足了其中的情韵,深刻感受到它作为一种极为优秀的文化,对人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极大裨益。一方面他们感到了书法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另一方面他们又将毕生所学,倾心之诚,孜孜不倦地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书法人才。
  当代的中小学生是幸福的、受宠的,同时又是不堪重负的一-代。现代家庭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在人数上已减到极至,但其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都丝毫没有减损,作为完成传递父辈意志的小孩,别无选择地承受原来两个或两个以上子辈人的责任,父母望子成龙的欲望便更加急切。为了早日成功,惟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加倍地学习,课内、课外、英语、奥数……在一种极强目的性、实用性支配下去学习,可见其辛苦程度。同时独生子女受到父辈的爱护和宠护也加倍增长,从客观上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并非完全有利。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有志之士都在思考一种协调方法,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走上一个健康的轨道。学习书法就是这种有效途径中的一种,通过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好一个良好基础。
  二、写字与书法的矛盾趋子尖锐
  写字与书法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抒情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短时间和较少精力尽快达到目标,书法则需要以毕生的精力来探索,目标也无止境。但写字和书法又是这样的密不可分。书法必须是写字,如果不是写字,而去写(画)其它玩艺,又何必叫书法;而写字则为书法充当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但写字却不是书法。
  如果把书法看作是单一的艺术教育,只能在高等院校中行得通,而在中小学教育中、实用是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动力,“字写得好”的诱惑,对每个中小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用色彩很浓。教育部门将写字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内容,但人们还是把写字多称为“书法”,这种含糊不仅造成认识上的差异,而且在实践中也遇到了麻烦。写字的三个基本要求——规范、端正、清楚,实行上与作为艺术的书法是不无冲突的。艺术最看重的是个性、风格,书法中的许多书体与端正决不相容,即使是楷书,太强调端正,也就没有了生气。清朝的“馆阁体”被书法忌讳,就是一个例子。书法追求的是用墨、用笔、结体等丰富的变化,而一丰富当然也就无法“清楚”了。实际中写字与书法间会遭遇许多困惑:写字好的:芍乏生,甚至指导写字有突出成效的老师,很少能在书法展上入选,而全国书法展的优秀作者,按照他们的观念教学,也大多难以得到教育部门的首肯。长期维持写字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而㈠在相当程度上,以后当书法家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不能说教育部门的要求不对,作为中小学生素质的培养,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是完全适宜的。我们既不能忽视书法的美育功能,也不宜忽视家长们的约定俗成,将书法与写字:完全分开。重要的是在规范、端正、清楚之外,还可有个“生动”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多少具备些书法修养,逐渐引导学生由美育的写字技巧训练(主要是小学阶段)转向美的书法艺术(主要是中学阶段)的学习。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大半卷入庳展教育之中。
  有人宣称,当代书法创作是以展览为中心的创作。的确,展览作为一种连结社会作品与书法家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无形地改变着传统书法创作的理念和规范,为培养和造就这种速成展厅“书法家”的强大后备军,应展式书法教育如雨后春笋,小学书法教育也大半被卷入应展教育之中,这真是当代书法教育的悲哀!书法教育几乎变成了无实际内容的形式空壳。当前的书法教育必须从应展教育转向美育性质的素质教育。
  在当今许多书法展赛上,直接模仿套用的现象随处可见,不少施教者认为,只要学生形、神毕肖地临摹好这些作品,就是具有了基本功力,就能人展获奖,并为以后在书法上的发展做好了重要准备。
  教学实践证明,临摹能力的强化确实可以使学生在技巧层面和观察力培养方面有所收获,但问题的症结偏偏是大部分教师过分片面夸大表面形式准确临摹的功效,忽略隐含在法帖形式之内的学生多方面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渗透。
  中小学书法教学应该是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书法所需的多种能力(包括观察、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从而,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研究的发展中奠定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
  在这种教学观念支配下,施教者在帮助学生认真分析与把握法帖形、神特色的同时,还要注重书法能力与理论素质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随着学生相关能力与素质的逐步提高,无论是临习法帖还是初步创作,多数学生都能较快切入主题及把握主动性,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并显示出发展的“后劲”,即使在书法上将是“业余爱好”,运用以上所培养出的某种书法能力与相关素质,亦可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及运用。
  四、中小学书法教学模式僵化,进入历史惯性怪圈。. 随着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一些艺术学科的基础教学,均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其成就之大,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相比之下,中小学书法基础教学,则多陈陈相因,步履迟缓,已明显暴露出自身存在的弊端,尤其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带有浓重的古典式、私塾式的结构散漫、师徒相授的经验教育色彩,处在一个历史的惯性怪圈之中。
  应该说,现行的书法课堂教学模式比原来的私塾教学进步了,科学了,书法私塾教学主要是个体的临摹指导,教师进行随意性的无序点拨,这种斋塾师徒训练依赖大量的时间临习以其手活心悟。当代人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哪能如此从容。但这种教学形式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现行教学模式最早来自洋人,西方学问不讲综合,是严格分科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奉行现行教学规则,也不自觉地推行条块分割,不讲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重技巧训练,轻学训培养;重写字技法,轻技法理论诱导及思考。
  音乐教育、绘画教育可以移植西方整套方法,素描教程、视唱教程照搬可以,而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书法教学模式无可借鉴,一切都得首创。
  笔者认为,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出路在于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对涉及到的诸多方面给予重新审视并进行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本着系统、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样、灵活地去开展教学。展望未来,在中小学书法教学这块园地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摘自《青少年书法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18:08 , Processed in 0.16052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