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向您推介《建川博物馆聚落》!!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6:55:02 | 只看该作者
民办博物馆之都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的缩影与文明标志,除了总括性的国有大型博物馆,日益兴起的民办博物馆也渐渐成为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窗口。对于正在打造中国博物馆之都的成都来说,种类繁多的民办博物馆更成了了解成都以及在此休闲、旅游游客的首选。   此次成都论坛之前,成都市文化局组织100多名与会代表参观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华通博物馆、大邑建川博物馆和崇州羊马李世平乌木艺术品及古家具收藏馆4个有代表性的民办博物馆。虽然一天的时间有点仓促,然而不绝于耳的称赞、羡慕、惊叹,便可略知多数人不虚此行。
  参观的首站是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风景区旁的锦绣工场内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由成都蜀锦川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5年兴办的。据馆长钟秉章介绍,博物馆现收藏有蜀锦、蜀绣、清代及近现代织机等文物和工艺品2000余件。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分为丝绸起源、历代蜀锦、明清服饰、织机沿革和蜀锦技艺等六个单元对外展示。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民办博物馆就获得了不亚于大型国有博物馆所取得的成绩:2006年蜀锦织绣博物馆申报的“蜀锦织绣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蜀锦织绣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申报的“中国桑蚕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另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个展示蜀锦蜀绣的窗口,蜀锦织绣博物馆也为曾经落魄的蜀锦织绣产业打开了一个新的产销渠道。
  走进成都南郊高新孵化产业园区内,排列规则的办公大楼,简练一致的楼体外观,让人几乎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年轻前沿的产业园区里,竟然还“藏”着一个藏古纳奇的民办综合性博物馆——成都华通博物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的华通博物馆,现有近3万平方米的展厅,从地下到地上分书画、陶瓷器和石刻三大门类的文物陈列,经过10余年征集,博物馆收藏有约3万件各类文物藏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是这类民办综合性博物馆中不多见的。
  进入华通博物馆各展厅一路看来,从汉陶车马到明青花瓷,从盛唐石刻到近现代大师书画,每件被陈列的珍贵藏品除了其本身不菲的艺术价值外,专业的展厅陈列设计也赋予了它们相得益彰的灵动生命力。
  据该馆馆长丁锦频介绍,华通博物馆采用的安全防范技术及设备是世界顶级门禁系统。如此多世界级高科技安防系统及设备的采用,不仅在国内民办博物馆中罕见,也让许多国有博物馆望尘莫及。这也引来了其他地方博物馆馆长的艳羡:“华通博物馆不管是场地面积还是馆藏都不逊于我们国有博物馆,而他们的安保设备更是世界级。
  成都这块历史悠久的富饶平原历来是收藏家们钟爱的一方热土,拥有百万收藏大军,仅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就拥有2000多名会员,是中国西部的收藏重镇。在成都的崇州市羊马镇,就活跃着这样一位民间收藏家李世平先生。在李先生的藏库中,两排分别高约3米、长1000多米的乌木雕刻长卷吸引了我们,尽管因场地限制而没有专业完整的陈列展示,但其庞大的体积与磅礴的气势依然令人震撼不已。这便是已耗费七、八年心血,目前还在全力打造的大型文明史诗乌木雕刻长卷《两河文明木雕长廊》。这是一部全手工雕刻艺术品,由近百名来自江浙地区的优秀传统雕刻师完成,作品完成后总长将达到1800米。
  除了乌木,李世平还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收藏,就是中国古典家具。而在馆区后面的乌木加工工厂里,年轻工匠工作时的投入使得许多老馆长在交流时慨叹:“这里不仅收藏传统工艺品,还传承着传统工艺,这很好地填充了许多博物馆力所不及的领域。”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6:56:52 | 只看该作者
民办博物馆:仅有春风还需雨露
现阶段政府对于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大多停留在精神层面,而在服务层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2012-6-2
   中国经济导报
  编者按 在我国,大大小小的3415个博物馆中,有456个来自民间注册。它们的“博物馆”身份赋予了他们保护、利用和管理好遗落民间的文化遗产的使命,但它们的“非国有身份”却使其在获取资金支持、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多方面难享优惠。对于这些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何时才能走出精神层面,进入具体的服务层面?民办博物馆又如何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耐得住寂寞,炼得出自身的“造血”能力?目前来看,依然有待时日。
  
  本报见习记者 荆文娜 实习记者 陈 阳
  
   5月18日,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万物应世,穿越时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处于世界变革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相关数据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首批民办博物馆成立至今,在全国3415个博物馆中,经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456个,约占全国博物馆总量的13%。业内人士表示,民办博物馆已成为全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博物馆数量增加的同时,民办博物馆发展却处处面临“窘境”。从1996年马未都获批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算起,民办博物馆已走过10多年历程。命运颇为曲折的民办博物馆,今后又将何去何从?
  
   民办博物馆:穿越时空的文物守护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民间收藏热持续升温,我国民营博物馆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表示,中国民办博物馆已经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2020年后可能会超过国有博物馆。
   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一起,共同承担着保护、利用和管理好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仅仅依靠国家是不够的,民办博物馆收藏方式灵活,为国家收集和保护了一大批散落民间的文物,成为国有博物馆等相关机构的有益补充。“民办博物馆的收藏品大部分‘收于民间,取于民间’,这样相对于国有博物馆来说,取材比较广泛,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为国有博物馆‘查漏补缺’。”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秉侠强调。
   另一方面,民办博物馆的专题性强,涉及面广,展示的内容较之国有博物馆更为丰富多样。民办博物馆收藏、保护和展示的文化遗产是很多国有博物馆没有涉及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使更多的文化遗产得以被保护和关注。以北京晋商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目前囊括现存可移动晋商遗物中的绝大部分珍品,其中包括账册、信函、文稿、票证、印章、钞版、票版、广告、包装、牌匾、货币、衡器、量具、算具、交通运输工具、神佛礼器、日用器具等众多门类。“目前晋商文物凡是能找到的真品几乎都在我们这里。”晋商博物馆董事长赵笑长说。
   民办博物馆的出现,使得民间收藏成为公众共享的社会财富,为公众提供了个性化的文化视角。“民办博物馆的兴起,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肖秉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6:58:50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成都论坛激荡头脑风暴
“成都探索”供民办博物馆借鉴



  “民办博物馆该怎样办?”“民办博物馆如何才能长久生存?”……昨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成都论坛在蓉举行。100多名与会代表坐而论道,围绕当前民办博物馆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
  困惑一
  民办博物馆是何身份?
  “民间私人博物馆”到“非国有博物馆”,从“民营博物馆”到“民办博物馆”……多年来,民办博物馆的名称几经变更,但其身份一直未明晰。昨日在论坛上有民办博物馆馆长指出,虽然对民办博物馆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民办博物馆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身份,始终不能和公办博物馆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就举例说,作为非盈利机构的观复博物馆经文物部门审批后,在工商部门以“非企业”单位注册,当博物馆盈利后,却要在税务部门上交企业所得税。他呼吁道:“希望民办博物馆和公办博物馆能在法律上同等对待,注册等方式应该一视同仁。”
  成都探索
  无论公办民办 地位同等
  此次我市颁布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公办和民办博物馆同等地位,让民办博物馆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得以确认。《意见》中指出:经审查批准设立的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职称评定、科研活动、陈列展览、学术交流、对外合作、表彰奖励、政策信息等方面,与公立博物馆享有同等待遇。
  困惑二
  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论坛上,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说,北京注册有25家民办博物馆,开放的有21家,有4家已经被依法注销。“有的博物馆是自己提出注销的。”她指出,民办博物馆开馆以后,收支严重失衡,生存难以维持,是大多数民办博物馆面临的难题。为了谋求生存发展,民办博物馆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观复博物馆就曾让美国IDG集团、瑞士信贷银行等先后冠名,但在后来博物院的营运中发现,这种“植入式广告”给博物馆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不是长久之计。
  成都探索
  “一中心三聚落” 集约发展
  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其自身的“内功”,而政府的扶持,主要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我市编制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规划(2010—2015)》,提出了打造成都民办博物馆“一中心三聚落”的集约化发展思路,建设以民办博物馆为主体的集群,在着力突出民办博物馆非营利性机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培育以非营利性的文博展示为核心,兼顾古玩交流、文化休闲、工艺品展销等衍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完善的民办博物馆集中发展区,运用民办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吸引游客,形成人流,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实现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生动局面。
  困惑三
  屡屡搬迁 归属感何在?
  最近肯定不少读者都关注到了“北京观复博物馆正面临被拆迁的命运”的新闻。由于城市规划,北京观复博物馆附近开始大片拆迁,这片区域被规划为一片绿地。在废墟中的观复博物馆就像一座孤岛,另立新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博物馆是否会因土地问题而关门?”在各家民办博物馆馆长看来,既然开办了博物馆,就承担了社会责任,不能让博物馆因主观原因而消失,但土地等客观因素又让民办博物馆的馆长们感到没有归属感。“如何让民办博物馆有一种实在的归属感?”成了民办博物馆馆长的“终极困惑”。
  成都探索
  民办博物馆用地 政府保证
  我市将加大对新建民办博物馆的支持力度,在土地、融资、税收、租金等方面进行积极扶持。我市《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作了明确规定:鼓励民办博物馆进入“一中心三群落”兴办建设,对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但不得作为融资抵押。对愿意购买土地使用权且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参照工业用地政策实施。划拨土地和购买土地使用权,均必须严格执行《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严禁改变土地用途,民办博物馆因故终止的,其用地均由国家依法收回后继续作为发展民办博物馆的建设用地。对藏品丰富,并有实力自建自营自谋发展的民办博物馆,根据藏家意愿,给予建设用地、融资贷款、税收返还等相关经费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对藏品特色鲜明,需租用馆舍独立或联合开办的民办博物馆,给予房屋租金、税收返还、用水用电用气和直接补贴相关经费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在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民办博物馆,享受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相关支持政策。
  倡议
  推进民办博物馆发展 发出成都倡议
  昨日在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成都论坛上,100多位与会代表表决通过了《关于规范和促进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成都倡议》。据悉,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倡议书。“此次论坛中形成的倡议书,可以说是中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节点。”与会的代表纷纷感言道,《倡议》表明了民办博物馆从业者的一种决心和毅力,它标志着中国民办博物馆正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方位地进行规范和发展。
  倡议书提出,当前民办博物馆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博物馆的崇高使命,民办博物馆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提升。要遵循博物馆规律,加强民办博物馆的管理运行、业务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博物馆功能,切实提高应有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民办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及其发展的宗旨。
  与会代表倡议:树立和坚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正确理念,明晰民办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属性;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民办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民办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加强收藏的个性化、系统化、专门化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使民办博物馆专业水平得以全面提升;提升民办博物馆的展示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民办博物馆持久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使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竞争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访谈
  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成都文化消费能力强 希望来成都办分馆
  1996年,观复博物馆在北京开馆,这是全国第一个民办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成为首吃“螃蟹”的人。在2000年,他以观复博物馆分馆的名义,在杭州开起了“博物馆连锁分店”,再次吃了“螃蟹”。昨日,他向记者透露,成都人杰地灵,他十分希望将观复博物馆分馆开到成都。
  博物馆馆长、收藏家、作家……马未都的身份有很多,但为了推广自己的博物馆,他每次出现只用一个头衔“观复博物馆馆长”。他告诉记者,成都的人文环境做博物馆非常合适。“成都文化消费能力很强,文化消费其实是未来消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在成都办分馆。”马未都将观复博物馆的分馆开到了杭州、厦门、哈尔滨等地。他说,如果要在成都开分馆,他一定要将成都的特色体现出来。
  近日,马未都正式宣布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 观复基金会的成立为中国民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据悉,目前观复博物馆设有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油画馆及多功能馆。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嘉 赵斌 采写
  摄影 于谭阳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00: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民办博物馆总数达328家
2011年04月09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4月9日电(记者冯国 张亚东)国家文物局官员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上表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地通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年检的民办博物馆共有328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1%,这一数字是2002年的10倍。
    民办博物馆是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民办博物馆得以快速发展。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说,快速发展的民办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事业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博物馆在吸引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中,扩大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提升了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博物馆将纯粹的私人收藏行为转化为社会服务行为,提升了民间收藏的境界,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积淀。
    中国民办博物馆如今取得了不小成绩,仅陕西省就有22家民办博物馆。但囿于产生历史较短等原因,民办博物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瓶颈,譬如在专业化水平、社会作用等方面与公立博物馆尚存在较大差距。
    罗静表示,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以“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主题的论坛,将专家、学者和民办博物馆业界人士聚集一堂,共同研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之道,正是恰逢其时。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说,论坛研讨内容将涉及民办博物馆的功能、运作模式、专业化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都是当前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今后,这样的论坛将每年举行,切实探索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01:06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66-1-1.html


==2012年7月:《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在成都《新教育》;

===应《读写月报-新教育》月刊李玉龙主编之约,2013年7月,管季超将再赴成都!将到访《建川博物馆聚落》,拜会樊建川先生!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52661&goto=lastpost#lastpost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01:27 | 只看该作者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42:0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蓝皮书:近9成人年均光顾文化场所不足5次


2012年10月05日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姜葳



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受冷落
调查显示:近九成人年均光顾文化场所不足5次
与景区人气爆棚相比,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则备受冷落。北京市社科院日前出版的《2012北京文化蓝皮书》显示,近九成人每年光顾这些文化场所不足5次。
据分析,文化程度越高,对上述“五馆”的参与度越高;月收入1万至2万元者参与度最高,达到80%以上。在满意度方面,月收入5000至2万元的人群不满意程度高于其他收入人群,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不满意程度也略高,他们认为博物馆等方面的建设以保持为主。
值得欣慰的是,本市市民对图书馆的使用还比较充分,使用率达到了78%,年光顾5次以上的达到了近四成。而且超过四分之三的市民对图书馆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在本市免费文化设施当中,图书馆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仅次于文化公园。
文化馆、群艺馆则备受冷落,高达94%的受访者年均光顾5次以下,而光顾次数最多的年龄阶段是15岁以下的少年。一半人不知道文化馆、群艺馆是干什么的,专家建议文化馆、群艺馆加大宣传力度、建设频率及内部管理。
相比之下,文化广场、文化公园与市民生活融合得更为紧密,每年有84%的人光顾过文化广场或文化公园,年均超过5次的也超过四成,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蓝皮书建议,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应“疏散”,不能继续聚集在城市中心地带,否则新城区就会呈现文化冷清的景象。(首席记者姜葳)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49:17 | 只看该作者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49:46 | 只看该作者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50:2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06:21 , Processed in 0.1389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