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选题策划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1 20: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选题策划策略
作者:杨永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期刊作为教育部门的专业媒体,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此。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高度的专业素养,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应当成为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教育期刊作为教育部门的专业媒体,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理应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育期刊要通过准确定位,强化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通过选题策划,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
一、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基本要素——“专业自主”、“专业对话”、“专业伦理”来看,教育期刊在每一要素中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学习”的信息源。教育期刊内容的广泛性——既有国内的教育改革成果,也有国外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保证了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均可在教育期刊中找到,满足了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需要。教育期刊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学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是通过论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从教育期刊中去获取。阅读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第二,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资料库。“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特征。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成长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是将一般理论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性因素相融合的过程,也是共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的整合过程。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手段和方法并深刻理解之后,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而这些最新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的教育理论、教育手段与方法,都需要到教育期刊中寻找,因为教育期刊负载了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等大量信息。阅读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教育期刊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中转站”。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机制。但不是任何教学反思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自主反思,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同仁们的经验、教训作“基础”,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的反思方法,这些都可通过阅读教育期刊来获得。同时,自己的经验、教训也可通过教育期刊成为同仁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
  第四,教育期刊是教师进行“专业对话”的重要平台“专业对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对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同仁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能相互理解,或能达成共识,或有积极的反应。在教师的“专业对话”中,最常见的是参与教育期刊的“专业对话”。这种“专业对话”包括“学习理解”、“吸收应用”、“探讨研究”、“交流”、“解答”、“提高”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或正在探索的问题提出来,抛砖引玉,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教育期刊是教师进行“专业对话”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与教育专家、专职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工作者进行“对话”。教师通过这种“专业对话”,可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准确定位
  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直接关系到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大事,教育期刊作为先进教育文化的播种机,理应“与时俱进”,高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大旗,承担起普及教师“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重任。
  教育期刊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期刊推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教育期刊就会失去生命力。
  强化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期刊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期刊组织的“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活动;另一方面,教育期刊要真正树立起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思想,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并使所刊发的文章紧贴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紧贴学校实际,紧贴教师实际,使教师读有所获。
  强化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期刊的各种功能。教育期刊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广大教师架起一个“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能否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平台”中来,是教育期刊功能是否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教育期刊要采取多种措施,引领教师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研究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式,发现并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新的教育教学问题。
三、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选题策划
  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期刊应当引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挖掘与展示新时代的教师楷模。
  1.提供精品教学模式,在引领教师模仿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教学模仿开始。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总是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学他师,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期刊应通过提供精品教学模式,在引领教师模仿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模仿有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模仿的难度比较大,灵活性比较大。引领教师进行再造性模仿,教育期刊可以通过“教学实录”、“案例精选”等栏目,为教师整体模仿(整节课全搬照抄地模仿)提供完整的课堂教学“样板”;也可以通过“片段赏析”、“感悟名师”等栏目,为教师局部模仿(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提供范例。同时,教育期刊的编辑应通过“编者按”、“专家点评”等方式,让教师明白: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并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了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教育期刊就可以通过“精品展示”、“案例对比”等栏目,引领教师进行创造性模仿——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2.创设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在引领教师自主反思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自主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进而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并超越的动机。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育期刊应通过创设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在引领教师自主反思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含了哪些原理却很少分析。教育期刊可以通过“案例与反思”、“问题讨论”、“教研札记”等栏目,引领教师在反思中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而这些正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自我的不断反思。借助教育期刊创设的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架设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桥梁。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支撑,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育期刊应通过架设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桥梁,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也证明,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教育期刊可以通过“课题研究”、“课改新论”等栏目,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深刻理解课改新理念和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同时,借助教育期刊架设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桥梁,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成长,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新的教育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进而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4.构建“专业对话”平台。在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共同的规律,又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性向、认知风格、成长节奏以及由这些要素经过独特组合而形成的心理和认知结构。另外,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也是独特的。同时,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和格式化、编码为各分支的教育科学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教学无定法”这句老话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效方法和尚未规范与显性化的知识。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期刊应通过构建“专业对话”平台,在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显性化,教育期刊可以通过构建习得性、发现性和交流性三位一体的“专业对话”平台,如“课后小结与札记”、“教师专业成长分析”、“教学个案集体探讨”、“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等,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可能和空间。在“习得性”方面。教育期刊要特别重视引领教师提高专业反省能力和专业经验。在“交流性”方面,教育期刊要特别重视引领教师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在“发现性”方面,教育期刊要特别重视引领教师不仅学习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探索和学习处于隐性状态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优秀教师不只是将教学经验“潜移默化”地教给青年教师,而是将教学经验整理成文,开发为校本课程或培训教材,那么,借助教育期刊构建的“专业对话”平台,积聚在优秀教师心中的隐性教学经验就转化为显性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传播“产品化”的显性知识,让更多的教师来学习分享,进而促进更多的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原文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0:08:2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报刊编辑策划基本策略


圣才学习网

  教育报刊是一个特殊的报刊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基本读者群。这一特征就决定了教育行业报刊应始终树立立足教育,为教育服务的办报刊思想。反映教育主题、保持教育特色成为教育报刊最大的特色。二是公费订阅占据较大比例。教育报刊主要承担着传播教育信息的功能。学校、图书馆、研究部门和教师本人,出于积累资料、改进工作的目的,完全可以作为学校的公共资源和教师学习资料进行积累。所以,长期以来,教育报刊或者使用学校的公用经费,或者使用教师的书报费予以订阅。三是以发行盈利为主的经营模式,这是与社会媒体的主要区别。从经营角度讲,就是发行的收入应该高于办刊成本,扩大发行量是主要的营销手段。报刊编辑策划应该遵循有利于扩大发行的原则。
  依照教育报刊的基本特征,报刊编辑策划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专业化编辑策划
  所谓教育报刊专业化,就是坚持报刊的教育专业性质和专业化媒体形态的办报刊特色。与综合性的或者社会主流性报刊相比,教育行业报刊具有独特的报道范围、权威的教育新闻资源、稳定的读者群体和专业化的剖析视角,这是教育报刊的优势所在,也是教育专业报刊的生存之本。因此,在进行教育报刊宗旨定位时,必须坚持专业化策略。其主要表现:一是宣传倾向专业化。树立教育报刊是区域内教育主流媒体意识,坚持对读者和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报道教育行业发展的主流;报道教育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事例,传播科学研究成果,反映教育读者的心声,从而引导教育读者对于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意志的认同。二是编辑内容专业化。专业化内容是行业报刊的生命,没有专业化内容,教育报刊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行业报刊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读者群不在报摊,而是特定的订阅者。与大众报刊的编辑相比,教育报刊的编辑,除了编辑记者身份之外,还应该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方针、政策有较深的领会和准确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发出的文章,既内行又有一定高度。以此为基础,还要善于将报道内容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尽量将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诠释得通俗易懂,为读者喜闻乐见。三是信息来源专业化。教育报刊处在教育行政机关的直接管理之下,近水楼台,资源丰富,对教育的报道有着其他报刊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为本行业代言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拥有以特有的资源为读者、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行业报刊优势。
  二、市场化编辑策划
  教育报刊正处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之中。其最大的挑战就是,逐渐失去行政保护伞之后,必须谋求报刊的市场化生存手段,实现报刊功能从宣传工具到媒体形态的回归。逐渐失去行政保护伞,也意味着正在逐渐脱离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依附,行业报刊的自主权将会变得更大,这为行业报刊面向市场打下了基础。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行业报刊的读者群不会丧失,甚至还会有适度的扩大。由于受到收入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订阅报刊上支出很多,他们势必会去寻找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能帮助他们获取有关工作和生活信息的报刊,而教育行业报刊正是满足教师这方面需要的媒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断得到更新。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教育管理工作者还是教师,都面临许多新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而专业化、权威性强的教育行业报刊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行业报刊成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补充自己、丰富自己的重要的桥梁和媒介。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教育报刊必须进行市场化定位策略。对此,最为重要的是树立三个意识。一是商品意识。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教育报刊,从其内容上来说,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就其载体而言,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商品。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教育报刊的商品属性,从而形成了一种供给引导需求的办报刊理念。报刊头版头条刊登最多的是工作讲话、活动和各种各样的会议。由于办报刊目的的非市场化使大多数的教育报刊成为名义上的报刊,实质是工作简报。许多信息,由于在处理时给它加上了许多领导的意图和工作色彩而埋没了信息的价值。教育报刊要面向市场,必须改变以供给引导需求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建立以读者的需求引导新闻资源供给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出什么样的报刊,登什么样的新闻,要服从市场的需求,服从读者的需求。同时还应注意,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为主体,并非要否定教育行业报刊的政治属性和舆论引导功能。报刊作为特殊的商品,它需要适应市场以需定供,但除此之外,它还肩负引导需求的责任。二是竞争意识。教育报刊要敢于向日报、晚报、早报等争地盘。目前,日报、晚报、早报等纷纷扩版,加强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与扩张,一些本来属于各行业报刊的“软新闻”也成了他们的报道内容。教育报刊如果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那么将丧失专业优势而走向没落。当然,在现有条件下,教育报刊要在“硬新闻”上与日报等社会媒体争高低,恐怕不是对手,我们可以在“软新闻”上做文章,在深度上下功夫。三是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教育报刊和其他报刊一样,必须改变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形成的宣传式、说教式、注入式等违反新闻规律的做法,努力提高报道技巧。注重新闻信息中情理的引导,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遴选,发表一种“无形意见”,让读者从事实的逻辑关系中得出结论,明确方向。同时,还要努力拓展服务渠道,增设面向广大家长的内容,为他们教子成才以及他们自身的健康保健、自我教育提供服务。在为各类学生的服务上,加强对高考、中考、自学考试等信息的发布力度,刊出有关学习和辅导的文章,为考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可读性编辑策划
  报刊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受众的竞争。教育报刊提高媒体编辑水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处理好报刊的指导性和可读性。要准确认识教育报刊关于工作指导的概念,原来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组织传播的基础上,主要是党的组织通过报刊,贯彻自己的指示和意见,对行业从业人员及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推动;而新的传播理论更强调传播建立在受众的基础上,报刊社与读者之间应该是互动和双向的关系,从而增强报刊的可读性问题。
  1.以公众关注的必读性实现可读性。绝大多数读者阅读报刊,都受着接近性规律的支配。如果报刊所刊载的文章内容距离他们很远,和他们关系不大,就不会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与大众报刊相比,教育报刊有其特定的受众群,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因此,遴选读者感兴趣的信息作为传播内容,靠增强读者的必读性来增强报刊的可读性。
  2.以报道的权威性增强可读性。新闻事实的报道,不仅要体现新闻的时效性,更要展现新闻的有效性,也就是新闻信息对广大受众具有的知悉意义和指导价值。随着受众水平的提高,受众越来越不满足于报刊一般性的传播,而要求传媒加强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说明。有关大众关注的信息,比如高考、中考等,教育报刊的解释和相关信息的传播具有权威性,其可读性就强。教育报刊的这个特征,是获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社会读者认同的基础,也是教育报刊与其他社会类报刊在教育信息竞争中的主要法宝。
  3.以鲜明的内容特征谋求可读性。完整的报刊定位,实际上是确定报刊在市场和读者心目中的最佳位置,牢牢占领这个市场区间的教育热点、教育起点、教育特点和报刊卖点。比如服务教师的报刊,首先要确定目标教师的学历层次、学制阶段等读者特点;其次确定服务教师的哪些方面的需要,是教学需要、教育需要、业务进修还是生活需要;第三是确定什么样的形式。比如,教育知识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类,主要研究教育规律。第二类是教育实践类。实践性强是教育工作的最大的学科特征。绝大多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都是来源于长期的、多角度、多人员实践的总结。有些教育成果就是以经验叙述性的形式存在的,甚至许多经典教育理论同样如此。教育报刊大量发表这类作品,以期实现交流经验、指导实践的目的。第三类就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体裁存在形态,主要是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文章形式。这一类文章具有科普性特征,论述的依据是科学理论研究成果,选题的角度立足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这类文章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指导教师的具体实践,二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三是丰富教育理论体系。掌握了这些教育理论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就需要依据报刊的主要宗旨,定位报刊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色。
  实现上述办报办刊思路的重要目的就是求得报刊生存。为此,要结合报刊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和编辑方式。教育报刊的时效性不行,就要在深刻性上下功夫,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信息不断深化,使教育专业信息的质量超过别人,从而赢得读者;教育报刊的容量不行,就在概括性上下功夫,读者时间有限,也希望有人把信息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分门别类,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掌握较多的信息;教育报刊的表现手段有限,就在实用性上下功夫,使报刊内容成为读者工作学习的重要资料,有问题就看,一看就能够得到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8 18:48 , Processed in 0.2485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