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实验学校教师学习“原课堂”理论/实践‘原课堂’相关资讯网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1:35 | 只看该作者
忐忑

肖鲜



上了3年级之后,我就不怎么敢问学生:“你喜欢语文课吗?”因为我记得自己就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不怎么喜欢语文的。因为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那时的我不喜欢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课本中要求学习的课文也似乎自己读一读也就明白了,不知道上语文课究竟要学什么。迷迷糊糊,阴差阳错,居然长大之后自己居然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每每想到自己曾经对小学语文学科那么不感冒,就担心自己的语文课会逐渐在学生中失去人气,所以总想着办法让语文课变得轻松一些,有趣一些。但是从来不敢深究地让孩子对我的语文课堂评价到底如何。“原课堂”的第一课就逼得我必须去面对这个隐隐可能存在的“痛”。

对课堂的评价,我想还是应该先从课堂的受欢迎程度开始,喜欢或者不喜欢是一个很简单,但也很重要的问题。其次我认为“是否有趣”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觉得有趣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学习才会有动力有前景。最后我认为“是否让你觉得学到了以前不懂的知识”也应该是一个重要问题。语文学科毕竟和数学学科有所不同,三年级之后孩子已经认识了3000多常用字,平常的读书看报已经不成问题了,要让孩子真实感觉到语文课堂上的读书和自己课外读书有所不同,知识、技能、思维等信息的获取就显得尤其重要。

忐忑了两三天,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终于找了一个机会,和一个孩子正面交锋。(以下为谈话录音整理)



(注明:谈话对象是一个班级中比较内向,语文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很踏实的女孩子。前期铺垫,告诉孩子不用害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谈话,不用紧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方便记录,以下T为老师,S为学生。)



T: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S:喜欢

T:为什么呢?

S:……(思索)我也不知道,我反正有种感觉就是很喜欢语文课。

T:那我们把这个问题说细一些。你是喜欢语文书的课文,还是喜欢语文课的老师,还是觉得上语文课可以懂很多知识,很有意思?

S:我很喜欢老师,又想懂很多知识,也觉得语文书中的课文很有趣。

T:那也就是说,三个原因都有一些,而且你还排了序。那你喜欢语文书中的课文嘛?

S:喜欢。

T:最喜欢哪一篇?

S:你是说四年级的吗?

T:以前学过的也可以。

S:……(支吾)有很多的嘛。

T:就随便说一篇嘛。

S:……(沉默)

T:想不起来课文名字吗?

S:就是上学期《不懂就问》后面那一篇。

(注:《不懂就问》是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它后面的课文是《字典大楼》)

T:为什么是《不懂就问》还要后面那一篇呢?

S:因为我觉得我篇课文讲了很多内容。

T:你说一下,我帮你回忆一下课文叫什么名字。

S:就是那个小小的书,反正它就是说什么孙悟空、快乐王子。

T:我知道了,那是一首诗歌。什么孙悟空是我的朋友,鲁迅、爱迪生是我的老师,是不是?那你喜欢其他的吗?

(注:这篇课文其实是三年级下册“读书”那个单元中的诗歌《小小的书橱》。)

S:还有好多课文我都搞忘了。

T:啊?学过就搞忘了?

S:我就是记不清名字了。

T:那你描述一下情景,我能记起名字。

S:……(思索)还是记不清了,不过我挺喜欢现在学习的《走月亮》。

T:喜欢《走月亮》,为啥?

S:因为……(支吾)但是我还是一个想不通,为什么他每一次都要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T:上课时我们不是讨论了吗?因为作者觉得他和阿妈走月亮很快乐,很幸福,所以就把这句话反复说上两三遍。就像你早上吃到了好吃的包子,今天会说好几次“今天的包子真好吃!”

S:但是我爷爷说,一个句子最好不要重复。

T:爷爷说得有道理,但是这个句子就有些奇怪。它虽然重复了很多遍,但是并不多余。因为这个句子还有一个作用——它把文章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它每一次出现都是在表明,下面一段是在讲我和阿妈去其他地方走月亮了。就好像你们音乐书的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小节线。



T:现在老师再请你回忆一下,你记得最清楚的。你觉得语文课堂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是什么环节?

S:我觉得《飞向月球》那篇课文第二堂课很有意思,就是你说宇航员挤牙膏,还可以倒着睡觉那些。

T:那是小朋友说的,还是我说的?

S:他们说了,然后你就变成很有趣的话。

T:那就是你觉得老师的语言很幽默、很有趣,你就觉得这个环节很有趣。

S:(点头)

T:在这个很幽默、很有趣的环节中,你有没有学到什么?

S……(支吾)就学到航天员飞向月球因为失重才会那样。

T:你了解了失重,还有呢?

S:还有他们在天空(太空)上怎么吃饭。

T:吃着肉味的牙膏,嘿嘿。



T:最近学习语文课,哪一个环节是最有用的呢?学习知识一下子就明白了。

S……(支吾一阵)我觉得《爱我中华》这篇课文。他们都不懂雄姿英发,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T:他们不懂,你早就明白了;还是通过讨论,你才明白的?

S:我是还没有讲解的时候就明白了。‘

T:那有没有那种情况。本来你不懂,老师讲解了一下,你一下子就明白了的?

S:有,很多课文都是这样。

T:举个例子呢?

S:……(思索一会儿)就是我们才学的《暮江吟》那篇课文,我本来不懂“残阳”的,你讲了一半我就懂了。

T:哦,老师请了同学查字典,说了说“残”的意思。

S:我就懂了,“残阳”就是快要下山的太阳。

T:你很聪明。老师给你提一个要求哦,以后你如果遇到这样情况,别人不懂的,你懂。一定要举手哦。

S:我有时候不敢,我怕我说错了。

T:明明都懂了,还怕什么。嘿嘿!



T:语文课上有没有哪个环节让你记忆最深刻,你最喜欢?

S:……(思索良久)不知道

T:不知道呀?那如果让你《飞向月球》第二堂课的教学打个分,你怎么评分?

S:我打100分。.

T:那如果是《暮江吟》呢?

S:《暮江吟》……(支吾一会儿)那我就打99分吧。

T:哇,你打分好高。满分是150吗?

S:不是,是100分。



T:你上语文课喜不喜欢反复的朗读?

S:喜欢!

T:会不会觉得第二遍会比第一遍读起来有感觉呢?每一遍读感觉都不同呢?

S:有!

T:能举个例子嘛?

S:我感觉《草原》那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本来读一遍时,我读得不熟,结结巴巴的。读第二遍的时候,就稍微懂了一点意思。读第三遍,生字大部分都认识了,大部分也读熟了。读第四遍时,我就什么意思都懂了,也全部读熟了。

T:这四遍是你课前预习读的,还是课堂上读的?

S:预习的时候读的。

T:也就是预习时,这个自然段就全部读熟了、读懂了。那我们课堂上也读了好多遍,你觉得还有没有必要,你都说你预习已经读懂了。

S: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以为读起来感觉轻松了很多。

T:怎么理解这个“轻松”?就是越读越熟吗?

S:就是感觉不费劲了。

T:那对文章中的内容、情景,会不会有想象什么的?

S:有。我想到了草原的天很蓝,羊到处走,就是大花。你给我们看的图片,我觉得那不是大花,而我想象的就完全是花那样。

T:你想象的是大花,而老师找的是一群羊。那你觉得你想象的更美,还是老师给看的图片更美?

S:我觉得那个羊太黑了,太脏了。

T:那就是你想象的更美一些。那其他的几幅图片还记得吗?

S:看了小丘、草原。我读的时候想象的小丘上有灰尘,但是你找的图片更美一些。

T:那你看了这样的图片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文字更美呢?

S:(点头)

T:那喜欢这样反复的读某些句子吗?

S:(点头)

T:那你觉得这种读和你预习读有什么不一样?

S:预习的读感觉没有读出感情来。课堂上读有感情。

T:你课堂上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那你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这样边读边想象过情景呢?

S:也想过。

T:那课堂上想的和你自己预习想的有没有不一样。

S:有的时候预习时想象得比课堂上想象的还好,有些时候差一点。

T:那预习时有没有跟同学交流过这些想象?

S:没有。

T:那课堂上有没有?

S:也没有

T:那你有没有听其他同学交流他们的想象呢?

S:我好想只听到1、2个

T:是你只听到1、2个,还是老师之请了1、2个同学。

S:我觉得是你只请了1、2个。

T:你是不是觉得应该多给小朋友机会来讲讲?

S:嗯。(点头)

T:那下次你要来发言哦。



仔细想想孩子的每一个回答。有几个结论是可以推断的。学生其实对课本中的课文并不太喜欢,但是反复诵读其中个别语句也不反感,反而还觉得自己越读越有感情。学生喜欢的往往是其中信息量比较大的,平时的知识储备有可能涉及不到的课文。学生对喜欢的老师所任教的科目一般都能“爱屋及乌”,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认真踏实的学生已经能通过自己预习来读懂课文的内容,并能提取一些重要信息,但是对于课文其中的“韵味”还需要更多的依靠课堂交流、探讨来品味。



这样的一番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忐忑的心总算也放回了肚子。我又有了种感觉——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语文学科的人气不减弱,我的学生不会有我学生时代那种对语文莫名的恐惧情绪。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2:09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一
课题:《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 师:孩子们,在上完了《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后,请你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课。
1这篇文章比较长,在理清楚了全文条理后,我们在学习人物语言上,抓住三次对话,你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如何?
2 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抓住了老人三次“平静地望着我”来体会,对帮助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孩子们,在上完了《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后,请你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课。
1这篇文章比较长,在理清楚了全文条理后,我们在学习人物语言上,抓住三次对话,你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如何?
2 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抓住了老人三次“平静地望着我”来体会,对帮助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业二
课题:《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
师:孩子们,在上完了《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后,请你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这篇课文比较长,但是围绕着作者与老太太的三次对话,从语言上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他得到老太太的鼓励,由原来的没有自信到后来充满信心,让我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变化。
师:是的,看来语言的魅力真不小。
生:除了对话,还有就是作者在描述老太太动作时,也突显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三次对话,三次描述老太太平静地望着我,体会三个“平静”,她一直默默地支持着鼓励着作者,这种爱很伟大,这个环节我学得很深入。
师:原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也能帮助你去体会,那在今后希望看到你精彩的文章。
生:我学会了对比这种写作手法。之前父亲和妹妹对我的态度说我是音乐白痴,到最后作者登台表演,拉小提琴成了他难以割舍的爱好,突出了老太太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的成功离不开老太太对的他默默支持。
师:能体会到这一点,我很佩服你。
生:以前我不是特别爱发挥想象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了这节课后,我发现想象也可以帮助我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当“我”得知了 老太太不是聋子时,脑袋里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于是我又通读了一遍课文,进行了补白。
师:孩子,读写结合,不但可以拓展你思维,还可以延伸老人对“我”的无限关爱,这种整合在你的感情升华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生:刘老师,我觉得这节课上,其实可以分角色来读,这样能够入情入境的体会,人物在我们脑袋里,印象才深刻。
师:孩子,你的提议很好,刘老师都忘记了,谢谢你的建议,你很用心!
师:孩子,希望你以后在写作时,好好回想这篇文章,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写得非常的棒,我期待着。
                                                       (刘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2:40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一:如果让你找一个学生谈自己的课堂教学,你打算问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 说实话,刚刚走上教学之路的我,还从来没有找过学生谈自己的教学,没有找过学生来评价自己的课堂。但我想,通过这次作业,我会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1、你喜欢这节课吗?

    如:今天我们上了《天马》,你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

2、你觉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上了《天马》,你有哪些收获?



3、这节课老师提的问题,你是否都知道老师在问什么呢? 如:这节课老师提的问题,你都明白老师的意思吗?

      如果学生说有些不明白的问题,就让学生提出来,是哪一个?




4、这节课,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5、这节课,你不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6、如果你让你来当老师,你会怎样来上这节课呢?(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是问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




作业二:请找一个学生谈谈对自己课堂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哪一个环节?

答:

T:你觉得我们上的语文课当中,哪一堂课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S:(孩子思考片刻后回答)——应该是上学期上的《飞夺泸定桥》。

T:《飞夺泸定桥》?

S:恩

T:为什么觉得印象深刻呢?

S:因为当时,你讲的非常激情。然后,把那个文章讲的淋漓尽致,我觉得讲的很好,印象很深刻

T:好在那里?

S:把这篇文章所有意思都讲出来了,还有很多细节,让我们很投入。

T:那你觉得哪个细节(环节)让你印象深刻?

S:就是当时看视频的那个环节,之前讲也讲彻底了,我们整篇文章都理解了,再看这个视频,我们的感受就更深刻了。还有,就是那个环节,我们边看,你边讲解。我们看到了当时的那种激情和勇敢。

T:看到了,也感受到了,那那节课你读到了没有?

S:读到了

T:读到了什么?

S:先是读到了敌人的那种邪恶,我们很气愤。也读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他们那种奋不顾身,而且但是很情急,是在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还奋不顾身地冲进熊熊大火,抢渡泸定桥……

T:那你觉这这堂课与其他语文课有什么差别吗?

S:差别就是这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而且他们在赶往泸定桥的时候,不吃饭不休息也拼命地赶,他们还很遵守命令。我要学习红军的那种精神。对了,那堂课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做批注。你教了我们怎样作批注。

T:那我们学了这么多课文,那你怎么单单对这篇课文印象这么深刻呢?

S:我觉得,它有点儿对比的感觉,写了敌人的极恶,又写了红军战士的勇敢和正义。而且这篇文章中还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用的很精练。

T:你觉得这篇课文写的好,那对于李老师上的这堂课呢?

S: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不断地让我们自己来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还记得那堂课很多人都争着来谈。

T:那你喜欢怎样的课堂呢?

S:我喜欢老师讲,然后让学生自己来主宰,自己的感受可以自己说出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3:32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一:如果让你找一个学生谈自己的课堂教学,你打算问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 说实话,刚刚走上教学之路的我,还从来没有找过学生谈自己的教学,没有找过学生来评价自己的课堂。但我想,通过这次作业,我会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1、你喜欢这节课吗?

    如:今天我们上了《天马》,你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

2、你觉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上了《天马》,你有哪些收获?



3、这节课老师提的问题,你是否都知道老师在问什么呢? 如:这节课老师提的问题,你都明白老师的意思吗?

      如果学生说有些不明白的问题,就让学生提出来,是哪一个?




4、这节课,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5、这节课,你不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6、如果你让你来当老师,你会怎样来上这节课呢?(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是问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




作业二:请找一个学生谈谈对自己课堂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哪一个环节?

答:

T:你觉得我们上的语文课当中,哪一堂课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S:(孩子思考片刻后回答)——应该是上学期上的《飞夺泸定桥》。

T:《飞夺泸定桥》?

S:恩

T:为什么觉得印象深刻呢?

S:因为当时,你讲的非常激情。然后,把那个文章讲的淋漓尽致,我觉得讲的很好,印象很深刻

T:好在那里?

S:把这篇文章所有意思都讲出来了,还有很多细节,让我们很投入。

T:那你觉得哪个细节(环节)让你印象深刻?

S:就是当时看视频的那个环节,之前讲也讲彻底了,我们整篇文章都理解了,再看这个视频,我们的感受就更深刻了。还有,就是那个环节,我们边看,你边讲解。我们看到了当时的那种激情和勇敢。

T:看到了,也感受到了,那那节课你读到了没有?

S:读到了

T:读到了什么?

S:先是读到了敌人的那种邪恶,我们很气愤。也读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他们那种奋不顾身,而且但是很情急,是在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还奋不顾身地冲进熊熊大火,抢渡泸定桥……

T:那你觉这这堂课与其他语文课有什么差别吗?

S:差别就是这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而且他们在赶往泸定桥的时候,不吃饭不休息也拼命地赶,他们还很遵守命令。我要学习红军的那种精神。对了,那堂课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做批注。你教了我们怎样作批注。

T:那我们学了这么多课文,那你怎么单单对这篇课文印象这么深刻呢?

S:我觉得,它有点儿对比的感觉,写了敌人的极恶,又写了红军战士的勇敢和正义。而且这篇文章中还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用的很精练。

T:你觉得这篇课文写的好,那对于李老师上的这堂课呢?

S: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不断地让我们自己来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还记得那堂课很多人都争着来谈。

T:那你喜欢怎样的课堂呢?

S:我喜欢老师讲,然后让学生自己来主宰,自己的感受可以自己说出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4:04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一)如果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课堂教学,你会和学生交流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你最喜欢老师怎样的教学方式?

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学生这个问题,其中有大部分孩子说,最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他们会觉得非常形象直观。如一个男孩在上完《红树林》一课后告诉我,因为我给他们展示了几幅红树林的照片,他就理解了什么是“盘根错节”、“栅栏”,真正觉得红树林是一个奇观。又如我在上《丑小鸭》时,让学生配乐朗读。因为所选的音乐如泣如诉,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深切感受到丑小鸭的可怜,不少人潸然泪下。

2、你对老师的课堂还有什么希望?

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居然很多孩子说希望我多提些问题,让他们都有机会回答。说实话,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在课堂上还有这么强烈的发言欲望,让我很是感动。也有一些孩子说希望不要总是请那几个发言积极的孩子。针对这个回答,我告诉他们,你们自己要争取,课堂有教学任务,你们的反应如果慢了,机会就只有多给那些思维活跃的同学。

作业(二)找一个学生谈一谈对老师的语文课堂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今天我找来我们班的朱朱同学,问他对老师课堂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我本来以为会是哪篇上得精彩的公开课上的环节,可是他却立即回答:“阅读提纲!”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师:小朱,请过来下!

生:什么事?杨老师。

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生:问嘛!

师:你对我课堂上的哪个环节印象最深?

生:列阅读提纲。

师:为什么?

生:因为提纲很难归纳,到了六年级要自己写。现在杨老师教我们写,我们现在一定要学好,以后就简单了。

师:你早就知道六年级的要求了?

生:是的。

师:谁告诉你的?

生:我和一个好朋友在一起做作业时知道的,他读六年级了。

师:所以你现在学得很认真?

生:嗯!

师:真不错!。

生:我每节课都认真听了的。还有其它的重点也很注意。

师:我也觉得你最近上课很认真,很爱动脑。

生: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还有问题吗?

师:没有了。继续加油!谢谢你!

生:哦。那杨老师,再见!



(筱画)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4:38 | 只看该作者
十个回合的问答

汪小容



A:老师

B:学生王俊华



背景:上完《唯一的听众》之后,我和孩子进行了十个回合的对话。具体内容如下:

A:上完这节课之后,你认为这节课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兴趣?

B:我觉得对这篇课文内容是真是假的讨论让我很感兴趣。

A、为什么?

B、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A、为什么你觉得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呢?

B、因为很多时候要想找出它的不真实,必须得认真读书、仔细思考才行,而且要找到根据才行,不能乱说。

A、要你现在认为《唯一的听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B、(孩子犹豫了一会儿)我还是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

A、刚才大家在课堂上都交流了,觉得这个故事从课文的十三自然段“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以及书中的插图发觉这个故事不太真实,为什么你还是坚持它是真实的呢?

B、(孩子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思索了半晌)因为老人保护了他的自尊心。A、那你是希望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真觉得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B、因为我觉得文中的老人善解人意,而且我不想看到虚假的故事。

A、那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是文中这个老人的形象让你相信这篇文章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你平常读书的时候,你会去质疑故事的真实性吗?

B、会,但是一般情况下都发现不了。

A、你觉得自己发现不了的原因是什么?

B、可能是没有认真阅读吧。

A、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对书中的作者怀有一种崇拜感,让你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书中内容的真假?

B、我觉得作者和我没有什么不同。

A、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以后你看书会琢磨它的真实性么?

B、应该会吧。




问答题:如果让你提问学生交流,你会问学生哪些方面的问题?举例说明。

我觉得在一般情况下:


第一,我会问,这篇课文大致写了一个什么内容。比如在教学《红树林》的时候,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正音,接着,我就问,这篇课文大致写了一个什么内容。目的是让孩子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我经常会问的是你觉得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课文与主题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比如在教学第二单元时,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奇观,我上完所有课文之后,问孩子们,《雅鲁藏布大峡谷》《红树林》以及《浙江潮》是三篇完全属于不同题材的课文,为什么要把他们归纳到一个单元,而且主题是“奇观”。孩子们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更好的理解了编者的意图,也帮助孩子梳理所学内容。

    另外,在问题上面我也经常会追问学生。比如在教学《浙江潮》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告诉孩子,在描写事物的特点时应该与我们常见的事物进行对照,这样能让读者有更清楚的印象。结果这时候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写潮高两层楼,而在潮头西去之后,却写江水上涨了六米多?

    面对学生的发现与质疑,我很高兴孩子能够找到这样的不同之处(当然在备课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接着我也以一个不懂者的身份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说这样可以做到描写不重复,而且更清楚。我追问,为什么这样更清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孩子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他们才明白,这是因为在潮水到来之时,人们的视线关注在潮水本身上,所以这个“两层多高”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而后来的“六米多高”是有根据的,一般江边、河边比较值得关注的地方都有水位观察标尺,潮水退去之后,人们还舍不得离去,这时就发现标尺的水位涨了六米多。

    孩子们从这个小小的描写细节中发现了写作的真实性。他们也觉得以后在观察中要更加细致,描写更加准确才行。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5:2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作业:
         
一、我会与学生交流:

1
、你觉得语文课哪些内容有意思?
      语文课堂内容很丰富,有知识性的,有情感性的,还有思维的锻炼,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内容感兴趣。在课堂上,可以尽量有针对性的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调整,并有针对性地提问。比如:对思维上不自信、不积极的孩子就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并特别注意评价的语言,让孩子在思维中找到自信,不是让他们老师跟着优生的屁股走。慢慢地,不感兴趣的也渐渐产生兴趣。
2、你对语文课本有什么看法?
学生每天都在循着课本的序列学习,让学生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来看待教学内容,孩子的思维方式就产生了变化,如果进一步说下去,孩子对课本的认识可能会更深入。
3、五年级了,我们的预习应该做哪些工作?
到目前为止,学生的预习仍然是被动的,一方面是主动性的问题,一方面是预习的思维没有形成,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预习应该从哪几个维度去思考,先从思维的主动性开始吧。
  二、找一个学生谈谈对你课堂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A:老师
B:杨孟臻


A:杨孟臻,我要完成作业,要请你帮个忙。
B: 哦,我还以为我又犯事儿了呢!
A:我记得从开学到现在,我找你都不是因为你惹事吧,好像都是正事哦?
B:上学期,后遗症。(开心一笑)






A:上了这么多语文课,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环节?
B:我印象最深的啊?
A:恩,举个例子。
B:恩。。。比如说嘛《唯一的听众》分段、写段意,大家都来凑。
A:能不能具体谈谈?
B:嗯,《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比较长嘛,要一次分段、概括段意全对就比较困难。所以大家就一起来说,这样子就比较容易一些。
A:我不记得大家是怎么凑的了,能不能举个例子,帮我回忆一下?
B:嗯。。。比如第一段嘛,周佳骏概括段意不够完整,他概括到了“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他把前面的凑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把后面凑出来,再揉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子就比较简单。
A:那完了,考试没得办法凑嘛,要自己凑自己的,咋个办呢?
B:可以凑啊!
A:嗯?
B:是可以嘛,考试的时候就如果这段太长,就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凑,然后再揉一下,这样子就简洁、完整了嘛。
A:你有没有不同意大家凑的结果的时候?
B:嗯。。。比较少,有时候有。
A:那那个时候,你会不会把你的不同想法提出来喃?
B:会啊,有时候不一定只有一种分法塞。
A:嗯,是的,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B:这个办法很是好啊,可以请你给小朋友推荐一下。但如果考试的时候老用这种办法,会不会有点慢?
A:嗯。。。是比较慢,但是比较保险啊,不会掉。
B:呵呵,逗你的,我觉得如果你坚持使用这种方法,用不了多久,你的概括不仅会完整,速度也会提高的。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5:56 | 只看该作者
(二)找个学生谈谈对你课堂印象最深的地方。

                    刘燕
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去找了个学生了解他们对我课堂的评价。当我问到她对我课堂最深的课是那节课时,那个小男孩一脸茫然,挠了挠头,然后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一溜烟就跑了。我很受“打击”,但是反过来一想,当李老师让我们自己寻找自己觉得最精彩的课堂环节时,我们不也是绞尽脑汁才想出一两个其实也不是那么精彩的片段吗?说实话,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我记不住,不知道为什么学生没有印象。往悲观方向看,那是因为我没有上过什么精彩的课,以至于自己和学生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稍微乐观一点,就是课堂没有什么创新变化,千篇一律的程式,所以学生都习以为常,或者麻木了。

我又去找了第二个学生。对话如下:

T:嘟嘟,今天老师要采访采访你,你能快速搜索一下大脑,看看老师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哪一节?

S:最深的一堂课?(摸头)

T:或者是哪一个环节。

S:哦,我觉得上《飞向月球》那一刻最有趣。

T:为什么?

S:因为我喜欢了解关于月球的知识。

T:哦,那你指的是课堂的内容让你觉得有趣。

S:是的。

T:那能说说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哪些地方处理得好,让你很感兴趣呢?

S:我觉得就是您让我们模仿航天员在空中捕捉食物的地方很有趣。

T:为什么?

S:因为大家在模仿的时候动作很搞笑,很有趣。

T:那你是觉得同学们的表演有趣对吧?老师这样做好不好呢?

S:好,因为课堂更有趣,同学们就更喜欢。

T:那你觉得老师的课堂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一下?

S:就是更有趣一些。

T:所以你觉得以后老师的课堂上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对吧?

S:是的,比如读书的时候可以让一个组读一段,小组内成员接龙读,没接上就全组读一遍那一段。

T:谢谢你,帮我出主意。

S:(笑),没关系。

哎,第一次谈话结束,但是总觉得自己在谈话的时候不知道还可以问什么,看来以后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不过我觉得从学生的身上去了解我的课堂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了,让她们觉得老师很重视他们的看法,也能从交流中多去了解孩子的喜好,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6:24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二:找一个学生谈一谈对你的哪一节语文课印象最深?【受邀学生:蒋诚朴,以下简称“生”;时间:2011922日下午,语文办公室。】 师:我要做一个调查,请你如实回答我的一些问题哈。谢谢哟。
生:好的。
师:我教你们已经一年多了,你回忆一下,在所有的语文课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节课呢?
生:(思考了一会儿)应该是《浙江潮》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篇文章写浙江潮很有气势,我以前去过杭州,亲眼见过浙江潮,当时就觉得很震撼,只是自己写不出来。这次读到这篇文章,觉得作者真棒,把我当时看到的场景又再现了出来。
师:那就是说,文章内容让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
生:应该是吧!
师: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原因让你对这堂课记忆深刻呢?
生:因为我喜欢浙江潮,所以,您上课时,我就听得特别认真。一点都没有开小差。
师:你能说说,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自己觉得做得最好的是哪一个方面呢?
生:我觉得我读“潮来之时”这一个部分读得特别有感情,我是真的读得热血沸腾呢。
师:很好,看来一篇好的文章真的就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啊!对于这堂课,你还有哪些特殊的印象吗?
生:哦,还有,这节课你给我们补充了很多资料,有关于大潮是怎么形成的资料,当时你还给我们画了示意图;还有,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让我真正弄懂了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能成为“天下奇观”,也让我仿佛再去看了一次钱塘江大潮。
师:看来,今后的课堂上,我应多注意收集资料,用更形象和直观的方式,让你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老师也提醒你,其实有很多资料你们完全可以自己通过书籍和网络查找到,尽管对我们住校生来说,查资料的条件要差一些,但只要利用好周末,做好提前预习和查阅单元资料的工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生:就是。
师:很感谢你的配合调查,也期待你今后能随时主动跟我谈你的学习心得,好吗?
生:好的。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17:03 | 只看该作者
从金钱说起

肖鲜

T:关于金钱这个主题,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篇课文,你还记得吗?

S:记得,一篇是《一枚金币》,一篇是《散落的钞票》,还有一篇是《毽子里的铜钱》。

T:你对其中那篇文章的印象最深?

S:我记得最深的是《一枚金币》,父亲居然把金币都扔进火里烧了,而且儿子就任凭父亲白白烧了两枚金币,我觉得他们家一定是非常非常有钱。

T:因为有钱所以舍得把金币忘火里扔。这三篇课文对“金钱”这个主题从好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

S:《一枚金币》告诉了我们要通过劳动来获得报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能想着不劳而获。《散落的钞票》告诉了我们要拾金不昧,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毽子里的铜钱》告诉我们不能占别人小便宜,该给别人多少就给多少。

T:看来对这三篇文章你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那你怎么理解这些信息?

S:其实我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捡到了一大笔钱,这个人正好很需要钱。比如他的亲人得了重病,急需要用钱,这样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T: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S:我觉得还是应该拾金不昧,把钱还给失主。

T:那如果是很大一笔钱呢?

S:我也还是觉得归还给失主,你捡到再多的钱,你自己还是很穷的,因为你始终不会赚钱。

T:那如果真的遇到你说的那种亲人生病急需用钱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S:我觉得可以出去借。

T:你认为别人的钱就是别人的钱,即使有再特殊的情况,实在是需要帮助也只能借。

S:我说的借是有借有还的。

T:那就拿我们学校陈琦老师的事情来说,她得了重病,而她们家肯定没有这么多钱来医治这个病。她是采取了什么办法呢?

S:我想她们家肯定还是借了钱,但是借的钱可能也不够。我们就给她捐了钱。

T:借钱是寻求个人的帮助,借钱可以算是寻求大家或社会的帮助。你认为这种方法好吗?

S:我觉得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这样。

T:为什么会这么说?

S:我觉得欠钱好还,可是欠人家人情,就是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如果你接受了别人的捐助,你就会想着用什么方法来回报别人些什么,可能怎么都换不清。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金钱。

T:我也认同通过劳动换取金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陈老师的情况非常特殊,她本人或她的家人真的能在短时间里通过劳动凑齐医治白血病需要的费用吗?

S:我觉得短时间里是不可能的,她们的情况真的是非常特殊。她好像只能通过大家的帮助才能在短时间内凑齐那么多的医药费。

T:你刚才的话里说到了“还”,你说到了还,你觉得借了钱就一定要换?

S:那是当然的了。能借给你钱的肯定都是朋友,如果你不还给别人,你还好意思跟朋友交往吗?那相当于丢失了一个朋友,那多不划算,朋友可是花再多钱也买不回来的。

T:那陈琦老师这样情况,我们都帮助了她,她是不是欠了我们什么呢?

S:如果我是陈老师的话,我会觉得我欠了大家的人情。

T:那你想过让陈琦老师回报你些什么吗?

S:我不需要陈老师为我做些什么,我是把钱捐给陈老师的,我心甘情愿帮助陈老师,希望陈老师能康复,我没有想过让陈老师回报。

T:那你觉得陈老师可以怎么做呢?

S:我觉得陈老师如果病好了,回到我们学校继续上课,可以尽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教好学生就是她对我们的回报了。

T:也就是说你没有想过陈老师回来之后把钱还给你。如果陈老师病真的好了回到我们学校上课,那你有没有想过你曾经帮助过陈老师,因此希望陈老师在教你的时候特别的用心一些,多教教你呢?

S:我觉得这种想法不对。我觉得人不能那么贪心,你帮助别人不要总是挂在心上,想着别人来回报你。我帮助陈老师只是希望她能恢复健康,并不是有条件的。即使以后陈老师康复了不回来上课,我还是会帮她的。

T:我可以理解为:你帮助陈老师不求回报。那你觉得有没有谁帮助别人是指望别人能换取相当价值的回报呢?

S:我觉得应该有,这个是人之常情。

T:你也说这是人之常情,那你怎么不求回报呢?

S:我觉得有的人是和我一样不求回报,而有的人帮助别人就希望能得到一些回报。

T:你能不能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一些。

S:我觉得每一个人对钱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就会希望可以用钱来换回一些东西。

T:那在帮助陈老师的这件事情上,你觉得用钱可以还回除去陈老师治病之外的什么东西?

S:比如有的人捐了钱可以得到一个表扬,或者是有人看见大家都捐了,他如果不捐就显得不太好意思。当然也有人是真心诚意帮助陈老师治病。

T:那你觉得这三种想法有没有优劣之分呢?

S:我想这个应该和品格有关系。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了,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只有钱也是不行的。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你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快乐,我觉得这个就已经是回报了。

T:你可以说得更清楚?

S:假如是我得了白血病,我肯定也是希望得到大家帮助的,如果我知道大家帮助我是有条件的,不是真心的,我还不如不要大家帮助,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我觉得做事情应该以心比心。

T:这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什么联系?

S:我觉得帮助了别人,别人可能不会说出太多感谢的话,但是他会在心里感谢你。你如果感受到了,你就会快乐。

T:得到别人心里的感谢,你就会快乐?你能说个具体的例子吗?
S
:就像今天,我看见李林栩没有笔,着急得很,我就马上把我的笔借给了他。他什么都没有说,接过笔马上开始写,感觉一下就得救了,其实我的心里也很高兴。

T:今天你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让我想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那回到最初的问题,你觉得捡到钱是不能据为己有的。

S:但是我也觉得有些人捡到钱不会交的。除非是非常高尚的人,当然如果捡到了一毛钱,你交了得到一个表扬,一个表扬肯定比一毛钱值钱,

T:你觉得表扬比一毛钱值钱。那你觉得多少钱在一个表扬面前就不那么值钱呢?

S:我觉得上了5元钱,可能大家就会比较犹豫了。

T:上个星期,我们班有两个同学捡了50块钱交给我。这个事情我都没有在班上说,连表扬都没有,这两个同学连表扬都没有得到,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S:如果是我捡到,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我也会交。

T:你说的特殊情况是什么意思?

S:我是说我可能会延迟交。

T:你会在什么情况延迟交呢?

S:比如我生病了,要去医务室量体温,我可能就会延迟一些时间交。

T:你说的是这种情况,有没有那种犹豫:放在衣服口袋里,好好考虑一下到底要不要交?

S:我是绝对要交的,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

T:那如果钱的数目更巨大呢?5005万,甚至50万呢?

S:我都会交的。

T: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况:你的父母得了类似陈琦那种很严重的病,急需50万,你们家一时半会没有,你在这时刚好捡了50万,不多不少刚好是整个治疗的全部费用,你会怎么办?

S:我想我还是会拾金不昧的。除非是买彩票中的,我就不还了。

T:你不怕父母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延误了治疗吗?

S:我想我会和他们说,他们是可以理解我的做法的。不能用就是不能用。

T:看来你还挺讲原则的。

S:就像上次我的钱包丢了,我去高主任的失物招领处找。那里有一个钱包和我的很像,也没有人要。但是那不是我的,我是绝对不会要的。

T:为什么你会这么做呢?

S:我爸爸说一个钱包虽然最多只值几百元钱,但是如果我拿了,人家就把我人品看白了。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只值几百元钱。

T:那你觉得一个人的人品应该值多少钱?

S:我觉得一个人的人品是无价的,多少钱都不行。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一个人的心里应该装着道德。

T:道德就是一个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你今天和我的这番对话,真的让我对你有些刮目相看,想不到你这么有原则。那你觉得我们班同学中有没有和金钱有关的问题呢?

S:我觉得班上有些同学卖给别人东西赚钱是不太对的。

T:你能说清楚一些吗?

S:就是有些人买了1元的零食到学校,然后卖给别人15或者是更多,从中赚取一些跑路费什么的。这样的情况是有的。

T:你能说清楚你的具体看法吗?

S:我觉得这样不好,既然你要帮别人买,你就不要收跑路费,要不你就帮别人买。

T:这中间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

S:比如有人买了一盒糖到学校,这一盒糖的价格是两元。有人到了学校就把糖分开,两颗卖5毛钱。

T:一盒糖到底有多少颗,可以卖很多次吗?

S:一盒糖大概有50多颗。肖老师,你算算这中间赚了多少钱。

T:成本是2元,就算一盒50颗,如果全部卖出去就是12.5元。真的赚了很多哦!

S:我觉得这个简直就是奸商。反正我是不会买,也不会卖的。

T:这么不划算,谁买呢?

S:肯定是有人买的。我们班有些同学很有钱的,零花钱都是100100的。还有人经常到学校说我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他们不在乎这些小钱。

T:这么阔气啊?

S:是啊,现在有些人买一个笔袋就一百多,其实我觉得那个笔袋最多值几十块钱。简直就是奸商,这个社会啊!

T:你是说我们同学,还是指社会,还是指谁?

S:第一,我觉得最好不要去买,毕竟是你吃亏,那个东西不值那么多钱。第二,我觉得不应该赚别人的钱。我真的不知道这些的良心而在,现在你赚了别人的钱,别人可能不知道。可是有一天别人知道了,肯定就会怪你。假如有人道德特别高尚,他可能不会怪你那最好。但是你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毕竟同学朋友是要处一辈子的,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T:我之前知道有帮同学买东西的。你对这种情况又怎么看?

S:帮别人买也要赚钱的。其实有些同学本来是不愿意帮别人买东西,但还是人看见他的东西很安逸,别人就求帮他买。如果别人不愿意帮他买,他就加价。我就不愿帮别人买东西,有什么东西不透露,低调一些。

T:可能是我比较传统,我觉得帮别人买东西算是帮忙,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从中赚同学的钱,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同学朋友之间还有友谊,如果还从中赚别人的钱,我就会觉得有些奇怪。

S:肯定是这样想的呀:反正同学又不知道这个多少钱,我能赚点就赚点呀。这就是钱的魅力。

T:可你们那么小,你们赚钱来干什么呢?

S:肯定是有用呀。这个钱是父母不知道的,就可以自己支配。买平时父母不允许买的东西,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有些人把钱拿来炫耀,用钱敲别人的头还说:我用钱砸死你。

T:你们带钱到学校来干什么呢?

S:有的人是把放在家里的钱不小心带到学校来了。也有人是带到学校来应急的,比如红领巾丢了,需要买一条红领巾肯定是需要钱的。当然也有人带钱专门到学校来炫耀的。

T:我觉得买红领巾这个事情,我可以理解,几元钱就够了。可是带100元钱来干什么呢?买100条红领巾嘛?

S:当然不是,他们是带钱到学校来炫耀的。其实他们又赚不到一分钱,买那么贵的东西,带那么多零花钱到学校炫耀不知道有什么意思。我觉得买名牌衣服没有什么意思,衣服不就是为了保温嘛,有必要买那么贵的嘛?

T: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又挣不到一分钱,买那些名牌衣服,买那些贵的东西其实是不理智的消费。人应该有些理财意识,买哪些东西划算,哪些东西不划算应该是要学会比较的。要做聪明的人,就要学会买东西选对的,而不是单纯追求贵的。

S:就是,人应该想到你现在有钱,万一有一天你没钱了,你的钱又被你这么挥霍了,那到时候你想后悔你都来不及了。

T:我认同你的这个看法。人应该有些危机意识。要不然怎么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关于金钱,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

S:肖老师,你认为那些明星用假唱欺骗消费者,欺骗大家的钱,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T:你是怎么了解到明星欺骗大家的事情呢?

S:其实我现在都大了,很多事情我还是知道的。我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好。

T:那你觉得他们怎样就是不欺骗消费者?

S:也不要说唱多,起码要真的唱,付出真正的劳动呀。

T:你认为真的唱就是付出了劳动,其实这些明星不见得是唱歌才算是劳动,他们跳舞、表演,精心准备节目也应该算是一种劳动。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如果一个明星有真本事就最好,比如你们喜欢的周杰伦就很有本事,他演唱的很多歌曲都是他自己创作的。

S:自己创作歌曲也不是好难,我觉得周杰伦最厉害的是钢琴和大提琴都会演奏,非常厉害。

T:正因为他懂音乐,对乐器很在行,所以才能创作那么多歌曲。我们学《中华最强音》时我了解了聂耳创作国歌也是很费脑力的。我认为创作歌曲是一个创作力的劳动。如果你真说周杰伦唱歌有多厉害,我还真不敢评价。因为他的很多歌曲我都听不懂。

S:我也觉得他唱的歌就像乱唱,太快了。不过很多男生都觉得他很酷,想学他。

T:我对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看的,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S:肖老师,我觉得我们中国很多时候没有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比如北京奥运会,看起来那个开幕式确实很漂亮,但是花了那么钱。如果把那么多钱用在救助那些贫困的人岂不是更好。

T: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考虑。第一,我们举办奥运会确实花了很多钱,但是也赚了一些钱。比如奥运赛事的转播权可以获得很多的收入,外国人来我国看奥运赛事,顺便旅游旅游也能赚钱,而且兴建奥运场馆,也为我们国家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使我们中国人有工作机会、

S:但是赚的钱没有花的钱多呀。

T:你听我说完。其实举办奥运会在国际上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希望我们能加持他们国家的国债。

S:加持国债是什么意思?我不懂。

T:说简单一点就是希望我们借点钱给他们花。你说我们国际影响是不是很大?

S: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影响还没有韩国的影响大!

T:你又是从哪里得到这个结论的呢?

S:其实我还是知道一些。我就知道我们国家的汽车没有韩国的汽车好。

T: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的,我们国家的国产汽车制造技术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不上韩国。但是我们国家那么大,韩国根本没有办法跟我们比。

S:我觉得这个跟国家大与小是没有关系的。

T:怎么会没有关系呢?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什么资源都有,可能某些技术还不是很发达,但我们可以慢慢学习。而韩国那么小,很多资源都是他们缺少必须依赖进口的。比如现代生活必须的钢材、石油,甚至水果都是他们必须进口从我们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买的。

S:肖老师,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国家没有韩国发达。比如我在我老家盐源看到的那些彝族人就生活地很苦很苦。

T:我想我们国家确实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发展,不过你应该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对你之前的捡钱那个问题还是比较感兴趣。你为什么会问我捡到钱,家里又急需会怎么办这个问题呢?

S:凡事都有两面性,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将对我以后出入社会有帮助。我希望自己以后受人尊敬。

T: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S:比如我捡到了钱,怎么样我都不花这个钱,别人就会觉得我这个人的人品很高尚。

T:你的意思是说别人捡到钱,如果也是遇到你说的那种特殊情况,即使把钱花了,你会不怪他。那如果你的钱丢了,你会不会等别人

S:我不会怪他,还是情有可原,如果他不还的话,我也不责怪他,但那毕竟是别人的钱,我觉得还是不好,这样会让别人看不起他。当然如果是找不到失主的话就没有办法了。

T:那你对赚钱有什么看法呢?你之前提到了很多:明星骗别人钱,同学之间赚一些小钱。

S:我认为这些性质的赚钱都不太好,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必须通过自己劳动,来获取应该得到的报酬。

T:那你认可的劳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一定要像农民伯伯那样挥锄头吗?

S:也不一定,其实就像一个人只是用手指打了两个字,但是用了脑子也算是自己的劳动。

T:这种劳动我们把它暂定为脑力劳动,农民伯伯那种劳动称为脑力劳动。你认为做生意算是哪一种呢?

S:我觉得做生意是又要用脑子又要花力气。

T:你能说清楚一些吗?

S:比如做生意,你不懂脑筋的话就有可能会被骗,但如果你没有相当的体力,顾客买东西,你都没有办法给别人送过去。

T:你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

S:不是。我爸爸妈妈有员工,一般都不那样上班的,他们有很多家店。每一家店都有营业员,他们负责把货物卖出去,我爸妈只是收取其中一部分的钱。

T:你的意思是说,你爸爸妈妈是大老板,店面有其他的一线销售人员负责把货物卖出去。从中赚取的钱,那些营业员可以留一部分,也要交一部分给你爸妈。

S:其实他们也不是大老板。他们没有做好大的生意,只是没有上班而已。

T:幕后老板可以这么说吗?

S:这个还可以。

T:前台有其他人帮助你爸爸妈妈赚钱。你曾经评价小朋友之间卖糖,赚一些钱是奸商,那你觉得你父母这样算是奸商?

S:这个不能相提并论。你说他们卖的那个糖,其他地方也可以买到。而且有些乘人之危的感觉。那些买糖的同学确实是没有准备零食,又没有地方买糖,他把2元钱的糖卖12元,那么贵。那肯定是不对的。

T:你的意思是说2元钱的东西卖了12元,赚了10元,太多了。所以这样的行为不对?

S:这个确实是太贵了,但是我觉得你2元钱买的东西就卖给别人2元钱,要不你就不要卖。总之我觉得赚同学的钱是不对的。

T:那就像你说的,一件很小的东西买很贵,从中赚很多的钱这样的行为又可不可以呢?

S:我觉得那是奸商。

T:你怎么定义奸商的呢?

S:我觉得没有按照正当的渠道来赚钱,那样的钱就叫奸商。

T:我知道我们班有些人买2元的笔,卖给别人25,这算奸商吗?

S:我觉得这个情况比较复杂。2元的东西卖25赚的钱都不多。比如一些小商贩去进货,然后拿回来卖给别人卖贵一些,这样的情况不算是奸商。但如果是同学之间这么做,那就是不对的了。

T:小商贩卖给你们,赚了小朋友的钱不算是奸商,5毛钱是合理的利润。但是同学赚了小朋友的钱就是奸商。

S:那是肯定的,因为同学之间都认识,有友谊的。赚朋友的钱肯定是不对的。

T:也就是这种情况应该是互相帮助,而不应该赚钱。

S:是啊,赚同学的钱对不起同学的友谊。但是对市面上的人,有些就是奸商、如果拐卖别人的孩子,那就肯定是奸商了。

T:那个性质就更恶劣了,那是人贩子,违法行为。

S:这个确实是犯法。我的意思是那种赚很多钱,而且是骗钱就肯定是奸商。

T:赚很多钱,又骗钱,你到底想说什么?

S:比如说,你本来不想买一件东西,但是卖东西的人不断缠着你,跟你说这个东西是如何如何的好,其实这件东西根本就没有他说的那么神奇,我认为这样的生意人就是奸商。

T:可不可以这么说。奸商就是以假冒伪劣的商品欺骗消费者的商人。

S: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T:那你以后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赚钱呢?

S:我最希望从事的是轻松一点的工作,最好不要那么累。

T:你能具体描述你说的轻松和累吗?

S:轻松就是那种动脑子的工作,可以坐在办公室,不用四处奔波。我个人不喜欢那种很累,花很多力气的工作。

T:你的意思是说动脑子的工作比较轻松,下体力的工作比较累。

S:其实只是相对轻松一些,其实动脑筋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T:那你就不怕动脑筋麻烦?

S:其实我想这两种工作主要的区别就是工作环境。动脑筋的动作不像修房子那些工作干净一些,环境好一些。

T:那这两种工作除去工作环境有所不同,还有没有什么不同让你选择做动脑筋的工作?

S:我觉得动脑筋的工作得到的报酬更丰厚一些,像建筑工人那些可能收入就少一些。

T:那你觉得这两种工作之间有等级的区别吗?

S:他们之间的区别肯定是有的,一个挣钱多,一个挣钱少,一个环境好一些,一个环境差一些,我不明白什么是等级差别。

T:这么给你解释,一个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是不是就比一个从事体力工作的人更优秀,或者是更高尚?

S:我觉得钱挣得多不见得就高尚,一个人是不是高尚跟他挣得多不多没有关系。

T:那你觉得一个人高不高尚,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S:我觉得是孝顺和善良。

T:你能具体说说孝顺吗?

S: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你,你肯定应该感激他们呀。就算你现在小不能做什么大事,不能孝敬父母钱,但是你可以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少让父母操心。这就是一种孝顺。毕竟“百善孝为先”嘛!

T:那你的意思就是说一个高尚的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好就可以了?

S:不只是父母,还有那些辈分比你高的人,你都应该尊重、孝顺他们。

T:对父母和长辈好就可以算是品德高尚了?

S:当然不行,我不是说了那有善良吗?善良就是要对所有的人都好,那才是真正的善良。

T:那你认为孝顺和善良,哪一个更重要?

S:善良

T:这个善良可以用钱来买嘛?让大家认定这个人很高尚吗?

S:我觉得高尚是买不到的,但是有时候人们用钱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善良。比如你走在街上看见一个乞丐很可怜,你就给乞丐钱。这时人们就会认为你很善良。

T:那你觉得这个善良是用钱买来的吗?

S:这个不应该算是买,因为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没有用钱换来什么东西,而且善良更多是自己的感受,觉得看到那个乞丐很可怜,就是想给他点钱去买吃的。并不是只有人看见的时候才给乞丐钱,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善良才这么做的。

T:那你觉得花这样的钱值得吗?因为现在传闻说街上的乞丐都是装的,他们利用人们的善良骗取大家的同情,不劳而获。这种情况还给乞丐钱,你觉得值吗?

S:我想如果10个乞丐中只要有一个真正的乞丐就应该去帮助他。万一别人真的需要帮助,如果因为你的怀疑就不帮助他,很可能他真的会在街头饿死,甚至冷死。一想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我就觉得应该帮助那些乞丐。

T:宁可错帮9个假乞丐,也不放过1个真乞丐。你还真是善良。

S:这都是我爸爸给我讲的。因为我们老家就有很多这样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生活的真的很苦,我不想像他们那样生活,也希望他们能生活得更好。

T:你们老家盐源,我是去过的,不过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我去的时候那里确实很穷很苦,我也希望那里可以尽快发展起来,大家的生活都能越来越好。

S:但是我还是想留在成都生活,成都比我们那里好多了。

T:那让你们那里的人都到成都来生活?

S:那也不行,他们没有在成都生活的本领,来了成都只会生活地越来越差。

T:难道他们不能学啊?

S:唉,如果真的可以,我就不用到成都来读书了。

T:那你就好好珍惜机会,在成都好好读书。和你谈话很愉快,肖老师觉得你很爱动脑筋,也很会思考,希望你以后能像你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这次的作业真的好巨大啊!我一共花了三天中午休息的时间和孩子谈话,每次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最后的录音整理也让我差点没有吐!总算是完成了。孩子和我对话,使我对孩子简直是刮目相看,想不到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一番独特的认识,这些认识有可能来自家长,也有可能来自他们接触到的各种媒体信息。总之我觉得现在10岁的孩子比我10岁那个时候心智成熟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4:24 , Processed in 0.1304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