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育的后现代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6 19: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育的后现代理念

  后现代主义是指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它的主要特征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不确定性、内在性,对科学理性的质疑,告别整体性、同一性等。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教育目标、课程观、教师作用及师生关系都进行了彻底颠覆。
    后现代主义正如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现代理论一样,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面对中国语文教育的痼疾,笔者认为,必须要用后现代主义理念来摧毁;而语文教育的大厦,也将在后现代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来建构。
一  容忍"片面发展"的人

    韩寒,曾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1999年参加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面对"将一团纸置于一杯水中,纸团慢慢沉入杯底"这样一个题目,在一小时内写出《杯中窥人》作文,获大赛一等奖。时隔不久,因期末考试7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但韩寒认为"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7门功课红灯,照亮我前程。"他的《三重门》门门畅通,不但报刊多家转载,而且作家出版社一版再版,购者也一买再买。于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华青少年新世纪读书俱乐部也纷纷效仿,公开向青少年作者约稿,出版"WOWO丛书",《再造地狱之门》《为你重生》《闪电穿过课堂》……一时间,又现火爆场面。
    面对韩寒现象,我们语文教育界更多的是沉默和否定;但是,寒韩是个人才,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强调的是更多的整体性和同一性,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对于那些理科成绩拔尖,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不能容忍;就语文学科来说,我们希望培养读、写、听、说都全面发展的人,希望所有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希望所有学生都成为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演说家、文学评论家。只要看看我们的高考题,看看我们作文的评分标准,看看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知道了。
    通过对韩寒现象的反思,我们不得不确认这样的观点――在差异中承认差异,在差异中发展个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教育仍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但并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也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的特质和他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人。"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1月)在语文教育中发现有语文特长的学生,培养语文学科片面发展的人才,处理好语文成绩和语文水平的关系,做当代的"伯乐",是语文教师的新境界。而容忍语言和生活不敏感的学生,容忍理科偏才在语文课堂中的存在,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大度。

二 让学生钻出你的"圈套"
    曾经在网上流传"坡小"之讥,一语文教师开公开课,其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是说山的坡度比较小,教师要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他自己预设的答案是"坡小",而学生回答了"坡斜"、"坡缓"等均被否定。笔者也曾听某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不是老师需要的设计好的答案,结果教师竟然不知道下一步该如怎么办,场面非常尴尬。再看看我们自己的教案,若干个教学环节,严密的教学程序,细致的问题,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圈套",把学生朝我们早就设计好的程序里生拉硬拽,甚至连答案也要求一致。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多是一种预先有计划和程序地、冷酷地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元叙事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旨在使年轻一代接受现在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知识准则,而无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对生活和人性多样性的抹杀。"(姜广平:关于后现代教育的几点思考,语文网)语文教育的这种预设、线性,是语文课堂死板、僵化,学生对语文寥然无趣的重要根源。学生的主体缺失,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所以,我们要打破线性和预设,提倡非线性和随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认为,语文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都在其中获取其期望的价值实现,有竞争、更有协同和依存,具整体性、更具多样性和开放性。"(黄忆春:从生态学视角看课堂教学活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记得钱梦龙老师上《故乡》一课,他先让学生认真自读全文,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归并(解题以及讨论"一般疑问";讨论回乡途中的"我";讨论闰土;讨论杨二嫂;讨论宏儿和水生;讨论离乡途中的"我";讨论写景部分),启发学生逐类讨论解决。他的教学内容完全来自学生的需要,来自学生的问题,不是自己预设的。李镇西老师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全部是由学生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当堂引导,有的问题是其他学生解答,有的则是老师引导发问的学生解答,有的又是老师解答,整个课堂呈现出非线性和随机的特点。

三 我若为王,我终将不能为王
    在语文课堂中的"王"是谁?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自己!虽然大家说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但事实是,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这个大权还是操纵在语文教师的手中,教师让你发挥主体性,你学生才能发挥。且不说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训斥(甚至还有殴打、侮辱)学生,也不说多如牛毛的语文测试如何让学生就范,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的课堂就够了:有没有学生在睡觉?有没有学生用一种迷茫的眼在看着你?是你在白着眼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还是他们在口若悬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你的观点有学生反驳吗?学生提出问题了吗?
    一位语文教师在《我若为王》的课堂教学中,对于王权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若为王,我会对我的奴才们呼喊:起来吧,我的奴才们!我的权势才是压迫你们的真正凶手;我的狡诈才是玩弄你们的真正主谋;我的专断才是扭曲你们人性的真正罪魁;我的愚民政策才是奴化你们的真正手段啊!把我的权势罢免吧,把我的特权铲除吧,把我的皇冠摘除吧,把我的王座降低吧!我若为王,我终将不能为王。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王!" 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应当鼓起勇气,对现行师生关系也来一次彻底的颠覆呢?
    进行平等对话,铲除课堂王权,仍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而非一致),教师充其量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不是学生看你的脸色行事,而是你看学生的"脸色"执教;不是你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是如一个特级教师所做的,让最胆小的学生站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大喊三声:"我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再培养奴才,我们培养的应该是真正的主人。但这需要我们先放下象征王权的教鞭,收回我们的话语霸权,把学生看着和我们平等的人。

四  终止买椟还珠的悲剧
    请看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王雷老师《素质教育与考试》中的一段感叹:"应试教育把本来就不是好的善的东西变得更坏,更恶!然而,这样一个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恶的东西却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家长只认分数,我花这么多钱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你们就得把我的孩子送进高校,没什么好罗嗦的,就这么简单!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还有什么压力不能顶住?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出来?于是,应试教育如烈火喷油,鲜花着锦,枯木朽株齐努力,横扫千军如卷席。学生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长笑了,老师笑了,领导笑了,升官的升官了,发财的发财了,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光耀门楣了,仕途亨通了,财源滚滚了,人才济济了,经济发展了,民族振兴了(?)……
    "但是,教育没有了,人没有了。"
    我们的现代教育就是买椟还珠的悲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为什么呢?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全部操作,包括课堂教学、应试训练、考试和评价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理念基础上的,即为了分数。所以,全部活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发生影响,如果说有影响,那也是一种泯灭个性的影响。
    语文教育要关注精神家园,构建生命课堂,不再让学生为分数黯然神伤,丧失自我。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应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向它们挑战,进而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教育目的在于强调建立一种文化与社会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建立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个人的道德意识以及对自然、土地的伦理概念。教育目标应求得一种内部平和,并且能够把家庭中的平和、安定及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和平相处扩充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从而避免一种相互利益的冲突状态,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语文教育培养的不是精神侏儒,情感白痴,而是具有批判力的公民,具有道德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人,是能从中获得内部的平和,并达到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大写的"人"。
    笔者看到袁卫星老师《善待生命》的课堂实录,其背景是:"一名受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影响甚深的高中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其同学及时发现后,我开始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但感觉效果不大。无奈之下,一日的课前30分钟决定临时取消《陈奂生上城》一文的授课,改上《善待生命》一课。"看了这堂实录,特别是看到作者关于这堂课的背景介绍,我们能感受到教师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注学生命,呵护学生生命,引导学生善待生命。这堂语文课,就是关注精神家园,构建生命课堂的课,是语文教育发挥了熏陶渐染功能的范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一节课比多少分数都重要啊!再看沈在连老师上的一堂校级公开课《我若为王》,其教学设想中这样写到:"在中国,有王权意识的普通人多矣,有奴才思想的人更多矣。未来社会的文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教育出具有民主、平等思想的新一代公民。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这需要课堂教学的民主和适合的文本素材。《我若为王》是一篇抨击王权、批判奴性的力作,其深刻、尖锐的思想足以成为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思想的文本典范。如果哪怕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点点民主的种子,也是语文教育的无量功德了。所以,即使其它目标不能达到,我也在所不惜。"显然,教师要建造的是没有奴性、有民主意识、有独立个性的人格家园。

    后现代主义者多尔认为,课程目标不应是预先设定的,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的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后现代主义者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它是语文教育的一盏指路明灯,也是现行语文教育的掘墓人。
    但愿后现代主义这把利剑,能够斩除语文教育的罪恶祸根!

(语文在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15:39 , Processed in 0.1108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