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博览》《教师月刊》《新教育》封面设计,《新教育》最酷 /最具个性!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1:59:53 | 只看该作者
当文编遇到美编

     张翠侠
(2005-7-8)
有效沟通是第一要义
    图书设计就像做菜一样,文编和美编要“合谋”做出这道色、香、味、形、意都到位的菜,有效沟通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有效沟通既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工作反复,也可以最大可能地融汇文编与美编的创意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由于文编和美编承担的工作是解决两种不同领域的问题,因此,很多基础性沟通都是非常必要的。沟通的基本内容包括图书书名、类型、定位、读者对象、设计风格、文字结构、版式、目录、开本、用纸、印章、封面封底或勒口处需要出现的文字、是否需要设计腰封、设计预算、制作工艺、相关图书的情况及设计说明等。值得一提的是图书书名意义的有效沟通。机械工业出版社设计部主任陈子平说,书名是一本书的核心,它表达了图书的内容及意境,也是美编进行设计时所需要的最基本信息,美编会从中找出设计问题的核心,如果这个核心找不到,最适合图书的设计也就无法确定。因此,图书书名的意义沟通是否到位和准确,是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沟通。
    具体到沟通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是书面沟通和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两种。不过同样是采取这些沟通方式,沟通到位不到位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当然,只要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形式大可不拘一格,接受我们采访的几家出版单位的沟通方式就各不相同。
    接力出版社文编与美编之间的沟通有着制度化的沟通流程。他们认为,现在是速度经济的时代,由于美编室要面对很多编辑,因此必须有一些制度化的东西来规范流程避免和减少设计工作的反复。在接力社美编室共享文件夹里,有文编必须提供给美编的设计通知单表格,文编必须按照表格所涉及的设计图书的基本项目完整填写。美编收到设计通知单对图书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后,会请文编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通常文编需要当面告诉美编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本书的内容梗概是什么样的,哪些是最精彩处,哪些是重点,针对的读者群是什么以及自己的设计构想等。通过制度化的沟通程序,在美编进行设计之前实现了与文编的有效衔接和沟通,既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文编对该书的设计有一些基本的思考和准备而不是两眼摸黑将设计工作完全推卸给美编。
    新经典文化公司文编与美编之间的沟通也很有特点。除了一些基本信息的基础沟通外,新经典通常会要求编辑提供三四百字的设计说明,以便美编能够准确地了解文编的设计意图,领会文编对该书的理解和感受。此外,文编和美编还会一起去看一些市场上的同类型图书是如何设计的,既能够了解目前的设计趋势像工艺用了哪些从而准确把握市场脉搏,还可以避免了与同类型图书设计风格的雷同从而实现创新,这种更为直观的沟通形式也有利于文编和美编形成设计取向趋于一致。
    广西人民出版社对图书设计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沟通方式。该社北京策划中心主任罗宇飞说,设计者(她们认为这一称谓更为准确)对图书的设计是图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吸引读者眼球、方便阅读、体现和提升图书的气质和意韵等诸多功能。因此,编辑和设计者在图书设计的分工界线不是特别清楚,编辑和设计者都需要对文本内容有准确的定位,对图书的色调、气质有清晰的认知,设计的构成元素与文本内容相关且具有极佳的表现力,还要负载延伸阅读和想象的作用。当然毕竟文编与设计者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二者都会尽可能多地向对方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通常文编要针对内容挑出一些关键词与设计者进行充分沟通,如果设计者的理解与编辑的认识不完全同步,他们还要交流阅读感受,直至二者间的认识达成一致,这是他们设计工作的开始也是无论采取哪种设计形式最终要实现的设计效果。
    而中国旅游出版社文编与美编间的沟通更多地采用面对面直接交流、文编深度参与设计的工作模式。该社高级策划编辑赵宇说,毕竟编辑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及表现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因此面对面的沟通,能够充分准确地传达编辑的意图,有利于二者间形成设计共识,有利于美编准确地表现。她说,在法国越来越多的文编承担了美编的工作,而在中国旅游社这种工作模式也并不陌生。

在坚持和妥协之间

  
    既然是两个人一起或两个部门协同合作一道菜,分歧自然不可避免,图书设计也是如此。美编根据沟通结果设计出草样,文编完全不满意但又不能提供建议;文编根本没有想法,任美编设计,最后仍不满意;美编与文编的审美取向完全不一致;两者沟通不利,使设计工作徒劳无功,等等。上述情况的发生都会使合作产生滞胀。
    通常来说,美偏的设计往往更偏重于艺术感,追求美丽、独特,而文编的取向则更偏重于市场感觉和编辑本身的个人喜好。比如说,为了美观,美编会在书名或目录设计时让文字有大有小,高低错落,或者有一种艺术设计的感觉;但文编会认为这种错落和组合会影响读者捕捉书名信息并理解书名及目录的速度,有时就会要求美编放弃这种设计。再比如,经过很好的沟通设计出来的双方都非常满意的设计样本,由于成本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很多设计手段及工艺,而放弃的部分,很可能就是美编认为特别有设计感觉的部分。
    那么面对这种分歧,文编和美编该如何把握坚持与妥协的尺度呢?通常来说,文编作为责任编辑,对图书的主导性更多一些,因此在设计出现分歧的时候,如果文编对设计样本拿出了明确的修改建议或修改意见,并且意见非常具有建设性,通常美编都会采纳,因此美编妥协的概率也会更高些。但是这种妥协也并不是无原则的。在文编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美编应坚持自己的意见,用理由说服文编。如果美编认为是非常好的设计,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也应坚持并说服文编接受。遇到难以确定、分歧较大的情况,可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征询他人意见。
    接力出版社第二出版中心设计部主任郭树坤说,由于接力出版社的图书从策划到设计都非常注重市场感觉,因此在美编的设计起点上就不会出现唯艺术性、唯个性的情况,设计出来的东西也比较接近市场,与编辑的追求基本一致,因此分歧比较少。同时,如果编辑的建议有可取之处,美编通常都会吸纳。
你的心情有我愿意听
    宋建平和林小枫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才导致了“中国式离婚”,那么文编和美编除了前文提到的基于工作的沟通之外,对对方还有哪些期望呢?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2:00:21 | 只看该作者
先听听编辑们的心声。采访中我们听到最集中的声音是,希望设计师能通读书稿或尽可能熟悉文本,拿出自己的直觉来进行设计而不是完全依赖编辑去完成这个环节的工作。正如中国旅游社赵宇所说,美编的工作就像为一个女孩子买衣服打扮她,首先要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气质和禀赋的人,了解她的兴趣爱好,才能知道她喜欢穿什么风格的衣服,才会在很多细节的地方将这个女孩子的独特气质体现出来。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综合编辑部新青年图书项目工作室主任庄庸、《亭长小武》一书策划人刘太荣都谈到,现在很些设计师手头的活较多,很难做到熟悉并理解文本,因此很多时候设计就变成了套路,根据经验来设计的情况便时有发生,导致很多设计隔靴搔痒让人产生强加上去的感觉。他们认为,每部作品不管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需要有作品自己的形象和声音才能打动读者。
    无论是编辑或设计者,都是书的服务器,谁都不能凌驾于图书之上。编辑既是书的主人也是整个图书出版工作的一部分,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表现形式去提升,编辑必须对此心中有数。但设计者也不要固执地把自己当成艺术家。因为搞艺术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很自信和倔强的,对于编辑的建议,需要批判地接受和容纳。广西人民社罗宇飞坦率地表达了她的想法。
    再听听美编们的感触。美编最希望文编具有丰富的图书经验,能够在选题策划阶段做好对封面的定位,对封面设计能够提出建议,在设计出样后,对设计提出准确、可行的意见。另外,有时也希望文编能够有大胆的决断和更超前的眼光,避免一些很好、很新颖的设计被流失。他们最希望责编在设计开始之前就有自己的想法,对书有足够的热情。因为美编不是点对点的工作机制,他们同时要面对许多编辑部门的许多书,因此如果文编一片茫然,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构想而让美编摸着石头过河,势必造成美编设计的盲目性,影响了工作进程。同时,如果编辑对该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足够的热情,美编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可能就不会将其列入重点设计图书之列。
    新经典文化公司艺术总监严冬表示,文编需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艺术感,这样在评定设计样本时就会不完全出于个人的爱好,或者将此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同类书作为评定标准,也才能提高对美编工作的认知,从而增加图书的艺术设计成分。</DIV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2:01:06 | 只看该作者
大话书装设计的N种现象t s
本站原创        商报
(2005-7-1)
美术工作室的北京情结
    在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图书装帧设计工作室、很多业界知名的图书装帧设计师都在北京发展,这几乎是业内的一条共识。举个最明显的例子,随便走到一家大型综合书店,翻到美编一栏,大部分的美编和工作室都是“北京户口”,占了绝对优势。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出现,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必然的。首先,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而北京就有200多家。在集中的需求面前,肯定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卖方市场。其次,北京作为国内的文化、经济中心,不仅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资讯交流极为方便。因此,北京以其强大的吸引力聚集着一大批装帧设计人才在这里发展。第三,由于北京的装帧设计行业比较发达,在激烈的竞争下,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较高、专业化程度也较强,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地出版社来京寻求合作,又进一步促进了北京装帧设计领域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第四,正是由于行业的发展较为领先,因此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软硬件设备配置普遍较高,反过来对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基础。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的报价要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在北京,设计一个封面1500元是比较正常的价位,但在其他地区设计一个封面的行业价格可能不超过1000元。依此类推,在北京找工作室设计封面,确实还是“高消费”。但很多出版社在选择谁为自己的书做设计时,一般还是会以北京的工作室为首选。“如果是重点书、畅销书,我们肯定会在北京找人做,毕竟北京的装帧设计行业比较发达、专业水平也较高”,一位外地出版社的编辑这样告诉记者。
    尽管大家觉得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活儿多拿钱多,但北京地区的高成本运作却将这种优势抵消大半。北京的设计师薪酬平均水平普遍比外地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的办公成本也要比其他地区高很多,比如房租、折旧等。由于行业发展较快,设计师自己另起门户的现象在北京也是最为普遍的,这对工作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
(周 周

纸的文章“别有用心”
    “本本特型,页页蒙肯,处处UV面面起凸”,这句话用来形容出版社大做纸的文章似乎一点也不过分。
    出于营销、防伪等种种考虑,图书用纸和印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出版环节。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选择相近的色彩和味道来渲染,从而在视觉和味觉全方位地增加美感,这种做法被很多出版商采用。比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爱上咖啡滋味》,咖啡色的封皮,沙沙的深浅不一的咖啡色纸张,书写着关于咖啡的传奇和地域风情;南海出版公司的《菊花香》,选用菊花香味的油墨来印制图书,翻开书页就会散发出缕缕清香;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一杯安慰》也是用特制的带有咖啡香味的油墨印刷,淡淡的咖啡香味让人备感温馨。
    从实用的角度为读者选择最佳的用纸,这种做法也让读者感到贴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辅书,选用的纸张都是特制的,纸面呈现淡绿色,一来是为了环保,二来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辞书出版所使用的纸张都是字典专用纸,和普通纸比较起来,这种专用纸薄、轻、韧。“读者可以透过光看看纸张,如果薄而不透,才是好辞书,而伪劣辞书一般都是用普通纸,虽然不透但却明显比正规辞书厚很多!”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周明鉴介绍说。
    还有一些出版社为了防止盗版,更是专门与造纸厂联系,选择特殊纸张印刷图书。这种纸的颜色和质地盗版商很难仿制。这样,既有效抑制了盗版,又让读者购买时更加放心,并具有一种新鲜感。
    当然,这些做法并非处处可用,但出版商的独具匠心却让读者心生安慰。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从细节和小处多动动脑子,恐怕就有大收获呢。
(刘 昶 周 周

我的图书我做主
    图书的装帧设计,往往是作者、责编、美编、发行“一系列美学冲突相互抵牾、纠缠、忍让、妥协后的一个‘暂代品’”。(黄集伟语)
    电子工业出版社《WORD排版艺术》一书作者候捷,不但亲自为自己的书排版,甚至出了一本教人排版的书。他在该书自序里详细描写了对美编“又爱又恨”的感受:“一而再的和排版人员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涎着脸哈着腰,惟恐触怒右手握鼠标、左手敲键盘、以飞快速度掌控极端繁复系统的不可一世的女皇(多半是女皇)。……尽管如此,嘴上手上的殷勤却不敢怠慢。”
    对装帧有很高要求的作者们辗转于对美编的爱恨之间,一些作者倾向于自己的图书自己做主。郭敬明就是其中一位,他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和朋友Hansey一起做的装帧设计。当然,他们都不是专业的美编,缺乏经验,但凭借着“冲动”“灵感”“偶然”,他们给图书装帧设计注入了一阵清新的风,他们自己则将这样的设计称为“青春态装帧”。郭敬明评价作家自己做书装的利弊,说:“缺点没有,优点是容易介入,更能理解作品的感觉。”
    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营销人认为,这些青春文学的作家们对美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们不但追求文字的华美,而且对流行元素很敏感,比如学习时尚杂志的上下留白,对图片和色彩的唯美修饰。他们没有职业美编的专业禁锢,“由着性子来,跟着感觉走”,这种装帧的感觉也正好契合当今年轻人的心理。
    事实上,出版界一些著名的作家、美术家倡导或直接参加图书装帧设计早在五四时期就有先例,鲁迅、陶元庆、孙福熙、丰子恺等都为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他们的作品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出版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果作者能将对内容的理解与装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读书人不能说不是一桩美谈。那么,何乐而不为呢?(颖)

一页一设计
    若谈论到这些年让人过目惊叹的装帧,就不能不提到《藏地牛皮书》。
    这本书的设计除了轻巧而柔和的浅黄色蒙肯纸、书脊一侧可供穿绳的小孔、古朴粗犷的封面,最为打动人心的就是它的内文版式。字里行间,有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框框,甚至还有一些只能在军用地图上才能够看到的红色箭头另外再加上各类手绘地图、作者在行走过程中所拍摄的大量照片,而这些素材使用横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的版式,几乎可以说,每一页都是独特的全新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内文设计的概念。
    曾有专家指出,国内图书装帧中内文版式的单一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最为明显。我国设计师往往偏重封面设计、对版式设计重视不够。要么是毫无章法地将文字密密麻麻堆满纸张,要么则是走向相反的极端,大量使用插图导致装帧过度。《藏地牛皮书》的出版为图文交错旅游书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模式。一时间,模仿这种设计手法的旅游书几乎让人们淡忘了简单介绍各地气候及特产的传统旅游书。事实上,这种自由而个性的旅游书打开了人们对于旅行的想象,引发了一系列散发着浓郁风味的旅游书的出场,也点燃了众多读者对于旅游书的阅读欲望。
    这场来自设计理念的变革不但影响到了旅游书,而且改变了许多生活书、励志书、社科书的面貌。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节》等书。正如一位读者的评价,这种一页一设计的模式让读者被无数个细节中透出的魅力征服,整个人的“热情”也被一古脑儿地煽动起来。(颖)
</P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2:01:3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艳丽怎么来
     2001年到2002年间,上海人民出版社接连出版王文华的两部畅销书《蛋白质女孩》和《61×57》。前者用明快的橙色做封面,后者用桃红配绿色做封面。两本书一度成为图书排行榜上最为亮丽的时尚元素。
    出版界似乎由此对颜色“亮”给予了更多注意。一时间,图书市场大红大绿,怎么亮、怎么艳怎么来,只要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不怕“扎眼”,不怕“露怯”。青春文学首当其冲。去年风头最劲的《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在白底色上使用了红、绿等鲜艳颜色,似乎仍然不够,还在上面增加了无数闪光颗粒和绿色的腰封,惟恐不艳、不亮。而这股封面追求艳丽之风早已刮到了职场励志类图书、生活类图书、少儿类图书,甚至包括财经书、法律书等。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开始就不同凡响——在喧闹的世界里如何取得发言权》,整个封面设计没有多余的图案,只有饱满鲜明的蓝色,在一片或黑或红的书脊中闪亮。
这或许就是艳丽对出版人的诱惑。
    著名平面设计师李颖明先生曾说,找他设计封面的出版人最爱跟他说三句话:第一是要“亮”,第二是要“亮”,第三句还是要“亮”!对此,李颖明先生常常疑窦丛生:大家都要“亮”,摆到书店,只怕是谁也亮不起来了!
    这也是追求亮丽的另一个后果。
(颖)

教辅书的卡通主义
    色彩饱满的神灯,身穿魔法长袍的精灵,满页呼之欲出的不规则的古怪图案和色块,这些因素集中在教辅书的封面上,这就是“魔法教辅”系列。在这套书旁边陈列的“无敌”系列,则是用一系列身着威武盔甲的骑士形象吸引着沉浸于“题海”的中小学生们。一本本英语、数学、历史等教辅书仿佛成为了引人入胜的魔幻卡通书。
    曾经色彩与形象比较单一的教辅书架上,像这样重视装帧的图书如今越来越多,封面上的卡通形象衣着越来越时尚,色彩越来越艳丽,彩色、四色、双色的印刷让图书内页也拥有更多“美丽”空间。如果不是“英语”“语文”等字样提示,恐怕很多孩子会以为这些教辅书是他们最喜爱的卡通书。
    魔法系列的装帧设计负责人、盛玉林兰国际广告公司设计总监蓝先生说,这几年孩子们受到“哈利·波特”的影响,魔法成为他们的时尚话题。而且与成人喜欢单纯整洁的理性思维不同,孩子们喜欢幻想和刺激,喜欢飘忽不定的形象和明艳的色彩。于是,结合该系列书的书名,设计者就从突破常规、突出品牌的强烈个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色彩上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亮丽色调,如天蓝、明黄、桃红、橙黄、果绿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教辅图案丰富而单纯,初中生趋向成熟,高中生更加理性。
    以往,学生选购教辅书受老师、家长影响大,一般注重内容忽视形式。随着国内教育的改革重视“快乐学习”的概念,学生自主选择图书增加,对更富有娱乐情趣的卡通化设计情有独钟。像“魔法”、“无敌”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辅书形式,往往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疑对这两套书从众多教辅品牌中脱颖而出,取得骄人业绩起到了很大作用。(颖

一书多能,其乐无穷
    去年元旦前夕,周围有很多人到卓越网订购“2005年史努比台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送给亲朋好友。那是一个24开的绿色台历,每页上边包括四幅英文原版史努比漫画,旁边配有中文翻译。这个“史努比台历”既有图书的功能,也有台历的功能,同时因兼具看年轻人最喜欢的史努比漫画、学外语等功能而备受大家的喜爱。
    与“史努比台历”一样在图书的功能之外又附加了其他功能的图书还有许多种。除了最常见的把孩子们的童书设计成玩具书的之外,中青社去年推出了全新概念书《画魂导演关锦鹏影记》一书,为了匹配关锦鹏的艺术品位,该书的设计和制作都大大刷新了出版物的概念。书的外部形态是三角形,由于三角书的印张采用斜折的方式,不仅书的形状是三角的,而且内文页面一改千篇一律的重复样式,160个页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最小的页面只有大页的1/10大小。大小页之间又构成新的画面,使原来的页面又生出新意,增加了许多视觉期待和视觉乐趣。封面用模切方式镂空打洞54个,并整版烫出颜料流动的镭射波纹,书的侧面用油画布面料包封。书的顶角部分还匹配了丝带和钢环,可以把书挂起来作为艺术品,这时,它看起来像一个女人的精致的提包。而倒过来,则像一枚钻石,与精品永恒的概念完全吻合。这部三角书的40多道工序,90%是手工制作,与工艺品毫无二致。
    去年,北京出版社推出“厨房伴侣”系列生活类图书,将菜谱图书设计成挂历的形式,可以将其挂在厨房,边操作边看食谱,菜谱书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北京社旨在“改变阅读的姿态和心态”的《图码中国历史》《图码世界历史》,将历史书设计成地图的形式贴在墙上,色彩搭配上也考虑到历史的厚重感及贴在墙上的装饰效果,一本“墙书”兼具了阅读历史和装饰房间两种功能。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少社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在六一期间推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主题书版邮票”。该套《集邮版安徒生童话故事精选》限量发行18888套,内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5枚,不干胶小版邮票1枚,分别以安徒生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小美人鱼》《拇指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为主题。其中,不干胶邮票发行量较小,更增加了该套“集邮版”图书邮票的价值。
    在采访上述附加了各种功能的图书的出版策划方的时候,他们普遍认为图书的设计是整个图书内涵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全新的设计理念会提升图书的气质与附加价值,使得该书与众不同。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设计形式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设计尝试,不具推广的可行性,因为一些异型开本的书势必会影响图书在书店的陈列,进而影响到该书的市场,图书的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毕竟还是商品。另外,就目前国内读者的消费水平及消费习惯来说,对一些前卫的设计理念读者也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言 风
</P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2:02:04 | 只看该作者
“错位”以后更“出位”
    在人们的印象中,每一类书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样子:儿童书就一定铜版彩印、图画比文字多;大众财经书就一定得大32开,书名一定得醒目,最好再用硕大的字体印上“XXX排行榜冠军”;时尚图书就一定要是鲜艳的,学术书就一定得时素淡的……可是现在很多图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跳出窠臼,通过设计上的错位来“搏出位”。
    儿童书设计中错位的典范当属《哈利·波特》,大32开的开本更像一本教材,封面虽然魔幻诡异,但是书里面除了每章标题上面的小配图以外,居然没有一幅插图——就这样也叫儿童书?可是偏偏故事引人入胜,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喜欢读,这样的设计帮助《哈利·波特》扩大了自己的读者范围。在《哈》之后,很多儿童读物纷起而效仿之,像故事具有黑暗风格的儿童小说《达伦·山》就采用的相似的装帧设计,却也同其文字风格相当配合。
    受读者对象的限制,财经书的设计一般都不大会出位,但是市面上偶尔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财经书:粉红色的封面、小资情调的内文编排,怎么看怎么像大众休闲读物,可人家偏偏就是一本财经书。图书的设计者说了,我们这样做,就是要显眼,你想啊,那么一大排面目呆板的财经书里面,突然有一本看起来特休闲的立在那儿,不说是鹤立鸡群,至少也是很打眼的,任谁都会有想翻一翻的冲动。
    学习用书一定得板起面孔吗?也不一定。且不说什么双色、彩色的印刷方式,结合一下卡通、结合一下明星、结合一下时尚图书的流行元素,一本学习书就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从日本引进的英语书、数学书里面,哆啦 A梦、樱桃小丸子、铁臂阿童木跑来跑去;韩国的《千万别学英语》,奇怪的字体、俏皮的卡通画使得读书变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蔡依琳写的英文书,配上明星写真照片、时尚插图和鲜亮内文用纸,像极了一本少女心情日记。此外像单词书里面的“红宝书”“蓝宝书”,则把特殊历史时期的概念引入当下,通过图书装帧设计为其内容注入了新的意义。
    学术书的流行化和大众图书的严肃化也是图书设计中屡试不爽的招式。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名篇《菊与刀》当年在中国出版的时候,不过一本薄薄的的小册子,而后来新出现的版本,则使用蒙肯纸印刷、加上漂亮的插图,愣是让一本纯学术的图书有了大众缘。“枕边书”的内容够时尚了,可却使用了线装书的形式,在这种错位中,时尚感反而更浓烈了。(王 东)
</P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48:48 | 只看该作者
听吕敬人讲述中国书籍设计变迁2011-11-13
    来源: 晶报      作者: 刘忆斯 彭子媚   

吕敬人说:书籍不是一个静止的装饰植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这时,书也就成为一个能驾驭时空的能动生命体。
吕敬人是目前中国书籍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四十余年来,他在这块天地里孜孜不倦地耕耘,佳作层出不穷。吕敬人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还是一个“传道者”。上世纪90年代初,于日本学成回国的吕敬人,把书籍设计的概念第一次引入到中国,堪称领风气之先。因此,由吕敬人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变迁历史的口述者,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最初的兴旺遭遇“严冬”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出版行业非常受重视,迎来了一段兴旺时期,除了古元、刘海松等书籍设计大家,为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设计版式和封面的曹辛之、北京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美术编辑张慈中等人,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起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国的书籍设计,吕敬人认为其中有很多珍贵的艺术财富,比如著名漫画家丁聪为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画的插图,吕敬人就觉得非常具有前卫性,即使拿到今天也毫不落伍。
“可到了文革就惨了,简直像一个漫长的冬天。”吕敬人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没有话语权,听的、看的也只有样板戏和少得可怜的几部电影”。当时,很多作家、编辑、书籍设计师都被下放劳动,原本在上海学习、生活的吕敬人,也在东北的农村待了十年。
吕敬人于上世纪70年代初被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工作,担任美术编辑。“那个时候能够到出版社工作,是个美差,是个特荣光的事情。”自小酷爱绘画的吕敬人觉得,自己这份工作既可以拿工资,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幸福”。
吕敬人参加工作后,由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当时在人民出版社工作的宁成春成了他的榜样,因为“他(宁成春)的设计让我感到震撼”。“他(宁成春)从不争什么头衔、名份,就是一直在默默工作,不仅让色彩在自己的作品里说话,还细致地研究文本,从书的内容出发去设计。”吕敬人称宁成春的设计理念让自己受益匪浅。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49:40 | 只看该作者

笔墨纸砚之美

刘晓翔设计
在“春风”里播种理念
新中国的春天来自于改革开放,中国的书籍设计也同样如此。随着国门被打开,吕敬人与其他中国书籍设计者的视野、思维以及创作的热情也同样被开启。
1988年,吕敬人前往日本师从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书必须要看,因为它有信息、有文字、有形象。书必须触摸,因为它有记忆,有质感。书还能闻到,因为它有油墨的气息。书还能听到,那翻页的声音像音乐一般。书还有味道,这个味不是味觉的味,而是品味的味……”这是吕敬人的“书籍五感”,而这五感的理论源头,正是当年杉浦康平对吕敬人的传授。
就在吕敬人留学日本的几年前,宁成春也来到日本。在国民普遍喜爱阅读、尊重阅读的日本,吕敬人和宁成春眼界大开,他们惊讶于科技高度发达的日本也同样允许手工艺的繁荣,他们感叹讲谈社——这个日本最重要的出版社的出版宗旨竟是“有趣、有益”……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就在这样的“春风”吹拂中,书是人文精神交流的舞台——这个理念便从此在吕敬人与宁成春的心中深植,并成为他们今后设计的主导。“我非常感恩改革开放,因为它让我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只有在这样一个对创作给予宽松环境的时代,我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吕敬人的话也说出所有中国书籍设计者的心声。
“火热的夏季”
1990年代初,随着宁成春、吕敬人相继回国,他们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也给了中国书籍艺术发展和进步创造了观念更新的机会。1996年,吕敬人、宁成春、吴勇、朱虹四人在北京举行了一个名为“书籍装帧四人展”的作品展,这是中国书籍艺术发展中的一次创举。
这个作品展让四位设计师都非常兴奋,吕敬人把蓄留多年的胡子都剃了,因为“要注意形象”。可是对于此次展览名称中的“装帧”二字,四位设计师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装帧有局限性,而“书籍的装帧、编辑设计、编排设计应该统称为书籍设计”。于是,通过这个作品展,“书籍设计”这个新词第一次为大众所知。
在新的概念与理念的催化下,中国书籍设计也进入到火热的夏季,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极具创意与热情的新锐设计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他们众多风格各异、形态各异、形式各异、材料各异的作品,不仅让国人为之惊喜,也令世界书籍设计界耳目一新。
2006年,由吕敬人策划并组织的40位中国书籍设计师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这也是被誉为“世界出版人奥运会”的法兰克福书展第一次有中国的书籍设计家集中用书籍语言、书籍艺术的表达来展示中国的面貌。而自2003年起,在德国莱比锡市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每年也都会有中国的书籍设计作品获奖。
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暨“中国最美的书”展,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举办。当时,恰逢世界平面设计大会在京举办,
全世界最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云集北京,他们为一本本“中国最美的书”送上了由衷赞叹。“我认为在为国争光上,不光是体育、电影,也不光是GDP,我们的书籍也会为中国争光!”吕敬人说。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50:13 | 只看该作者

吴勇设计

韩家英设计
“金秋”之后无寒意
谈到中国书籍设计的现状,吕敬人非常冷静,他不觉得已做到最好,而是说,“我们相信中国书籍设计能够向好的、优美的图书方向去努力,去发展。”谈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也很乐观:“我们所有的设计师们,不要灰心,有困难不要惧怕,要有信心!”
除了言语上的支持和鼓劲,吕敬人在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处处对后学晚辈言传身教、积极提携。他举办并参与各种各样的展览,希望多与年轻的设计师进行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喜欢上书卷文化,愿意投身到书籍设计的事业中来。上个月,吕敬人就举办了一个名为“纸屏书声”的展览,他邀请了十所大学的学生,以电脑的屏幕为“纸”,以电子视频及音频为“墨”,设计出了“一本本”声情并茂的电子书。
谈到电子书,就不得不面对电脑、网络组成的新媒介对纸面传统的出版业带来的冲击。吕敬人认为,信息的空前丰富的确对人类有益,但他也指出,信息的过度泛滥让人类的内心愈加烦燥、不安。吕敬人非常不认同“只要会电脑,就会设计”的理论,因为他觉得这样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抄袭、复制,进而让作品趋于同质化和粗制滥造,进而让文化创意陷入萎靡的困境。
实体的纸质书如何与获取方便、快捷的电子书竞争?吕敬人认为纸质书有它难以被电子书取代的价值——设计。“书籍设计不是给书‘化妆’,而是实现信息交流。”吕敬人这样解析:“我们可以用各种有性格、有情感、有表现力的纸张来做书,因为这样一来,人类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而实现与纸张对话。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读者与书籍的作者、设计者的对话。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在参与这本书的设计……”
在吕敬人的眼里,“书籍不是一个静止的装饰植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这时,书也就成为一个能驾驭时空的能动生命体。”这段话似乎是在作答福楼拜对爱书人的“怪异说”:“他爱书的气味、书的形状、书的标题。他爱手抄本,是爱手抄本陈旧无法辨识的日期、怪异难解的歌德体书写字,还有插图旁的繁复烫金镶边……”
眼下,中国的书籍设计正迎来收获的金秋。那么,接下来会因电子书、新媒介而进入又一个严冬吗?吕敬人说,设计“能留住书籍阅读温和的回声”。现在,你还会有寒意吗?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50:45 | 只看该作者

邱陵(左)和范用
   
朱嬴椿(左)和韩家英

书人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在当天的演讲中,吕敬人不仅回顾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历史,而且对几十年来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在他看来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书籍设计师一一点评。
邱陵:著中国第一部书籍装帧史,培养设计人才无数。
范用:笔名“叶雨”,意为“业余”。出版人、编辑家、设计家。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三联书店总经理。
张守义:因为爱书而做起图书装帧,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插图大师。
陶雪华:吸纳现代艺术元素,创造了简洁、明快、前卫的设计风格,启发了很多年轻的设计师。
速泰熙:教了20余年化学后,转入书籍设计领域。任教于南京艺术大学,也是一名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
王序:著名平面设计家,出版人,编辑。引进了大量国外书籍艺术设计家的作品,带动中国书籍艺术和平面设计的发展。
韩济平:山东出版社编辑,设计中有传统的概念,也有新形态的创造。
鞠洪深:供职于云南出版社,也是一位油画家,绘画、设计表现非常前卫,具有艺术表达力。
袁银昌:上海现代书籍设计的代表人物,具有鲜明海派风格,清秀、明快,现代意识浓厚。
张志伟:河北教育出版社美编室主任,任教于中国民族大学,钟情东方文化和民间艺术,设计了许多具有民间艺术风味的书籍。
宋协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识前卫,设计具有很强概念性,以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精华并转化为中国当代设计元素见长。
吴勇:曾经的长发叛逆青年,任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不满现状,永远创造,塑造新的设计概念。
韩家英:《天涯》杂志十余年间的“御用”设计师。执着于在探讨汉字与艺术的关系,富有创造力。
朱嬴椿:喜欢“自编自导自演”,“自说自话”,做大众喜爱的书籍设计,粉丝众多。
何明:音乐家,大贝司手,主唱。书籍设计节奏感十足,具有趣味性。
黄永松:台湾汉森出版社的出版人、编辑,优秀的设计家。三十多年来坚持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国的手工艺术,设计了大量的书籍。目前和清华美院、建筑学院一起合作寻找中国即将遗失的村庄。
(本版图片由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供)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3:09:1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4:08 , Processed in 0.0725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