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殷国雄:为培育合格的公民而教书——一个80后教师自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7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殷国雄:为培育合格的公民而教书——一个80后教师自叙
   【一】
   我生于1980年。80年代对于中国而言可以用神奇来概述。经济领域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领域更是异常繁荣——李泽厚的美学,北岛的诗歌,余华的小说……那更是一个布满理想色彩的年代——先锋诗人受到异乎寻常的追捧,象牙塔内的学子们贪婪地读书,严肃地思考国家的命运,追问自我的责任……但等到我想触摸这个年代的余温时,却发现它早已离我远去。
   生于80年代,在某种意义上真是一种尴尬。如果说生于70年代的人还能看到理想主义的背影,而我们的成长却被功利与实用左右,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真正地断裂,我们的灵魂缺乏坚实的文化载体。我们渴望张扬自我,却又不知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会反叛,却又不知道该摒弃的是什么;我们更缺乏“垮掉的一代”的勇气,大多数人被现实的生活和规则裹胁。我很不用功地念完了我的中小学,被父亲强行地送进了一所我压根没有考虑过的普通师范学院。
   一次偶然,一位至今让我尊重的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余杰。我无法形容初次阅读《火与冰》的震撼,也许那是心灵的淬火。从余杰那里,我知道了昆德拉、尼采、卡夫卡,开始思考余杰对于我高中时代感佩的余秋雨的忏悔追问……现在我可以指出余杰很多有待商榷之处,但不得不承认,他开启了一个青年的精神之旅。
   【二】
   大学毕业后,我和现在的妻子来到了她母亲的故乡——一个在全国赫赫有名的江南小城。因为我至今奇滥无比的书法,我们一起被分配到一所城郊学校。对于一个雄心万丈的青年来说,简陋的学校,漫天飞舞尘土的街道,还有不能准时到达的《体坛周报》,让我感到了命运的嘲弄,我甚至渴望永远都不要天明,渴望现实的一切不要被阳光照耀。但失落很快被初始工作的热情压制,我玩命地工作——我接手了一个年级最差的班级和一个基础最好的班级。我改掉了大学以来的午睡习惯,成为校园内唯一一个每天中午和理科老师一起抓学生的语文老师。由于我的疯狂,那个最差的班级在连续三次大型考试中连续排名第一,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与此同时,我开始了自己的网络求学,疯狂地读书,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启蒙,从谢泳、傅国涌到乔治•奥威尔、罗素……我开始追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学生的“蜜月”结束,他们越来越不服管教,我也越来越粗暴。下学期的期末考试,那个曾经让我自豪的班级又回到了起点。沮丧之余,我也不停地追问自己——一个语文老师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何在?
   我的个人生活也陷入了一团乱麻的境地,妻子和岳母搬到了舅舅给的一套房子暂住。由于父母好赌,在外人看来令人羡慕的家庭无法给我一份买房的资助。而我也无法忍受未来岳母的唠叨,和她大吵了一通。我该去埋怨谁,家庭还是命运?天文数字般的房价让从来不知稻粱为何物的我变得自卑。最窘迫的时候,我连街都不愿意逛,甚至无法负担买书的费用。但我亲眼看着妻子的舅舅从事生铁买卖成了一个身家过千万的老板,看着年轻的同事买车买房……每到周末,偌大的校园死一般沉寂,我守着两栋宿舍楼的一盏孤灯,那是一种渗透到骨髓的孤独,我会像一匹野狼一样在空荡无人的操场发出绝望的嚎叫……我痛苦地问自己——我年轻,有才华,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要忍受这样的屈辱?我还要不要呆在这个并不欢迎我的城市?还要不要从事这样一份职业?
   要感谢我善良的妻子和岳母,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她们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让我没有背负一分钱的债务就拥有了自己的小窝。看到我对于读书和写作的热爱,妻子甚至咬牙帮我配备了价值一万多元的戴尔手提电脑,那是该校老师中的第一台。
   【三】
   当我度过了最为难熬的个人困境,我的教育生命也开始有了转机。虽然到这时,我对于语文教师的使命仍然没有清醒的认识,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建造我的课堂。在接手了两个新班级后,我向学生推荐王小波、傅国涌,阐释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讲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坚信,课本只是一个材料,绝不是全部。我很快俘获了学生的心,如今碰到早已毕业的学生,他们仍然会回忆我在课堂上的讲述。我那时的课堂有致命的硬伤,遇到我无法进行阐释的文本,我会把教学重点填鸭式地硬灌给他们,然后抛开文本,讲述我感兴趣的东西。我根本不懂教育学,不理解为什么要师生互动,甚至把这样的意义等同于为了所谓展示课的表演。我的想法简单而直接——我用功地读,学生听我布道就可以了。虽然我那时的课堂破绽百出,但我可以忽悠学生,而且语文考试的高分几乎都在我的班上,无论从考核的哪个指标来看,我都得心应手,但我粗暴依旧——极端地树立我的权威,不许任何学生违背我的意愿。
   在教书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同时,我没有停滞阅读的步伐。我开始涉猎历史、小说理论、思想随笔,如饥似渴地读了林贤治、萧雪慧、唐德刚、马原……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不读书的语文老师意味着平庸,平庸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种罪恶,因为你无法辨认形色各异的人性。看书之余,我也会动手写些东西并把它们变成铅字,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以稿酬来买书。同时,我也开始上教育在线,干国祥的课堂实录《斑羚飞渡》给我一种全新的震撼——这不就是我渴望的语文课堂吗?但那时,由于经验和学养的限制,我无法找到文本和阐释之间的平衡。
   这一个学期就快结束的时候,却发生了几件意外,让我最终选择出走。我和学校教物理的副校长合班,他公然对着班上的学生说“你们的语文老师没有权力要你们下课订正默写”,而他自己却延长放学时间,甚至占用别人的课时。一天下午放学,我去教室布置作业,他还在讲解物理,我很客气地表示是否能让我先布置一下作业,他却像没听到,对我不理不睬。年轻气盛的我实在无法忍受,在教室的后门大声嚷道:“就读你的物理吧!”当他一脸尴尬地让我去布置作业时,我也选择了和他先前同样的方式回应。事情过了不久,我在妻子的办公室上网查阅资料,这位副校长气势汹汹地冲进办公室,大声对着其他老师数落我不在场的妻子。我的火爆脾气又一次无法克制,大声反问他根据何在。从此,我和他的敌对成为公开的秘密。让我最终决定离开缘于一次听课风波。学校主管科研的副教导比我年长两岁。我平素看不惯他对年轻老师那个神气活现的样儿,暗地里对他颇多讥讽;同为语文老师,我又看不起他学养上的肤浅与无知,甚至把他的硬伤写进了一篇随笔,放在学校的随笔集中。矛盾的种子早已埋下,只是我不知道罢了。一天我上郭沫若的《石榴》,我对文本的兴趣不大,就把教学重点抄在了书上。上课的时候,我看到他坐在后面,心里也没当回事,潇洒地完成了讲解。下课后,他向我要备课本,我意识到麻烦来了。中午,他又找我单独聊天,提出了我上课的八大缺点。我小心地应付着,直到他后来说“幸好是我,要是校长就麻烦了”,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我的名字竟然挂上全校常规简报的通报批评。我气得浑身哆嗦,捏紧拳头起身就要揍人,但被妻子死死拉住。我那时愚蠢地以为,别人伤害了你,你就要用更为暴烈的方式还击。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走进他的课堂,看着他在教导处惊魂未定地抄写落下的备课笔记,我感到了快意。老实憨厚的教导主任出面协调,我狂妄地说道“以我的知识结构,我会有兴趣听他的课,那是给他面子”。
   事情越闹越僵,报复的快感渐渐被人事矛盾替代,我开始琢磨换学校。
   就在这时,一个平时关系很好的同事告诉我,这座城市最好的初中转为民办,要兴建高中部,急需老师,劝我不妨一试,妻子也鼓励我换换环境。当我轻狂地对着现在的校长说“你调我过来,肯定不会后悔”,我不知道她当时的感受——一个没有名气,没有资历的年轻人竟会这样狂妄,但我还是得到了试讲的机会。
   去拿试讲篇目的那天,我内心忐忑不安,我对这个学校充满了向往:名气、硬件、棒学生,这些不都是我曾经的梦想吗?试讲的课文是张洁的《生命的四季》,凭着阅读练就的视野,我敏锐地发现了这篇文章进行深度阐释的核心,我开始模仿《斑羚飞度》的教学设计和步骤,设计出我的教学方案。在第二天的试讲中,我发挥我阅读上的优势,凭借我个人的理解进行课文的阐释。我成功胜出,甚至赢了一位在我前面上课的特级教师。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读书对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当校长告诉我他手上的教师编制有限,希望我能够辞职过去,我犹豫了,甚至想要放弃。在高中招生遇到困难,教师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大度的校长还是动用了她不多的教师编制,把我调了过去,甚至让我还干老本行——初中语文。
   离开原先学校的那天,校长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的脾气要改。”我点点头,所有的恩怨都该结束,我的生活要开始新的一页。
   【四】
    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初到新学校的喜悦很快被层出不穷的新状况折腾得七零八落,我也因此焦头烂额。我在办公室谈到在课堂上推荐余华的小说,一位年长的女语文教师翻阅着我新买的《兄弟》,尖锐地问到“这么多写性的,你认为真的合适?”我和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观点,同行的审视让我感觉到从未体验过的压力和苦闷。学生对我的布道由起初的惊奇慢慢变得没有兴趣,有个性的学生太多,无法用强硬的手段压制,城里的家长对于教师要比乡下挑剔得多……庆幸的是,我结识了坐在对面的朱老师,并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共同的科目、对于读书共同的爱好,让我们无话不谈,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有意识地写文章,一个学期发表的文章数比之前两年的总和还多。在《语文学习》杂志发表的一篇读书课小随笔更是让校长勉励我要继续坚持。但这时候我根本不去观察别人的长处,审视自身的不足,绝对孤傲。
   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我用心选择了一篇可以进行深度阐释的课文,进行精心设计——让他们讨论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信心满满地上完课。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竟然是年轻语文教师的最后一名。心高气傲的我冲进校长办公室讨说法。大度的校长没有和我计较,而是让我思考上课的得与失。但当时我依然愤愤不平,直到批阅学生的周记。一位我最欣赏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文老师改变了,他开始聆听我们的观点,以前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我猛然惊醒——原来我对课堂话语权的牢牢控制已经伤害了他们。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由原来的布道变成开始倾听学生的意见,我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智慧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由于我的改变,我的课堂慢慢有了生气,我慢慢寻找文本和拓展之间的平衡。在个性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质疑下,我也不得不改变以前的粗暴态度,学着去尊重他们,注意说话和批评的方式,由以前的吝啬表扬到琢磨如何去激励学生。但这时话语权的归还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我内心并没有认可这样的授课方式。
   后来老朱考取了公务员,走了。
   【五】
   老朱不在的日子,我在办公室一度沉默寡言,生命意志前所未有的脆弱,“离开”又一次成为我思索的焦点。这个时候,我教两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繁重的中考压力让我非常压抑。但接替老朱的张老师却给了心情陷入谷底的我另外一种光照。他的宽厚、敬业,他教学和应试业务上的突出成绩让我开始自省我性格上的局限,并开始注意留意别人的长处——我开始真正领悟罗素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尊重所有人,你的心灵才会变得快乐。
   忙碌的初三教学没有让我放弃阅读,我的读书变得扎实,不再贪多求快。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让我开始思索教育的意义。保罗•弗雷勒的《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真正清晰的认识——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学生完整公民权的获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意见独一无二,他们是不可取代的。阿伦特在论述人的尊严时谈到“富有人性的生活从来不是在孤寂中获得,必须是在投身公共领域的冒险中才能获取”。我开始坚定地认为——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全新且合格的公民。教学和公共领域的改变从来不应该脱节,教育必须投身到我们时代的社会转型,这样它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教师才能摆脱技术工匠的地位。但迫于初三下学期应试的压力,我没有尝试变革。2007年6月,我教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毕业了,语文中考成绩让我在新的学校站稳了脚根。
   2007年暑假,利用难得的空闲,我阅读了陈丹青的两部《退步集》。书中提到,所有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反求诸己,傅国涌先生也强调建设自身更为迫切和重要,我又想到龙应台女士曾说过“比体制更为根本的问题是人”。我顿时豁然开朗,起码我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自己的课堂。
   2007年下半年,我又新接手了两个初中毕业班。我意识到——讨论不仅是为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性灵,让他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在课堂上,我明确地告诉他们:“你们每一个人的见解都很重要,你独一无二,无可替代。”我开始有意识地让他们讨论,自我探究。我尽可能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立足文本,引入书籍,电影和音乐。让学生学会自我思索,自我选择。我的阅读课只要没有考试的冲击,都是给学生放电影。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电影镜头比书籍更能接受,而好的电影给学生学生精神的滋养不亚于好的书籍。我要唤醒他们因为考试压力而对教师封闭的心灵。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我,作文的灵性越来越让我惊讶,对于事件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让人不得不说的是,他们理性的提升反而减轻了我日常管理的压力,我的激励让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到现在也不曾放弃语文。有些老师担心小孩子有思想,有见解会加大管理的难度,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
   课堂的改变,也开阔了我的心胸,我不再是教师绝对权威的拥护者。一次上课,我让他们谈论对于成功的理解,一位女生站起来说“钱不要太多,比老师的工资高一点就行”,我调侃到“一不小心,我就成了反面典型”。在学生的笑声中,我告诉他们——我对于教师成功的理解就是培育大批合格的公民,在这个意义上,教师才能战胜日常生活的无力感和荒诞感。
   他们听得很用心,我不知道他们能明白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为培育合格的公民而教书,只要我站在讲台上。
                                   选自《读写月报 新教育》08年第 7 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8:24 , Processed in 0.2146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