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盛阳衰的狮子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5 16: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俺看看这几个纯爷们儿!!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9:17:06 | 只看该作者
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

来源:http://www.jyb.cn/cm/jycm/beijing/zgjyb/8b/t20081106_205382.htm 中国教育

鲁迅,不单纯是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进入教材的,他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亲近鲁迅》不单纯是引导孩子们亲近伟人,更重要的是亲近母语,亲近民族文化,为学生的生命打下民族精神的底色——
亲近鲁迅: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


——访浙江省绍兴柯桥小学教育集团刘发建老师


本报记者 张以瑾


  鲁迅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和话题。关于鲁迅教学的文章和书籍不知凡几,然而这种重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现实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事实上,我们一直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鲁迅及其作品,进而从中汲取他们成长所需的精神资源?

  近日,国内第一本研究小学鲁迅教学的著作《亲近鲁迅》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发建身在鲁迅故里,立足基层讲坛,对小学鲁迅教学进行了系统性反思和开拓性实践。他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受到国内诸多鲁迅研究专家的认可和赞誉,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亲近鲁迅这些充满人性的文字,是和人的最内在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的,不需要任何的点缀,就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复苏

  记者:《亲近鲁迅》是第一本关于小学鲁迅教学研究的著作。在你的从教经历中,你是怎样对鲁迅教学产生兴趣和思考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的?

  刘发建:个人喜欢鲁迅和教学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境。很多喜欢鲁迅、研究鲁迅的人士,都反对让孩子读鲁迅。近年来中学校园流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童谣,说明“鲁迅”已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这多少有点令人感到不安。

  2005年,我前后听了近10个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看到课堂里伟大的鲁迅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我被刺激了,开始怀疑这样的鲁迅教学。最初的设想就是为一线老师从儿童视角开发一个《鲁迅课堂教学专辑》。后来在恩师周一贯先生的建议和指导下,立足课程研究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的小学鲁迅教学作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这项研究是极其艰难的,因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材建设,小学鲁迅教学几乎不曾进入研究的层面。

  鲁迅教学的问题,一是课堂问题,一是教材问题,但本质上还是教学思想的问题。鲁迅,不单纯是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进入教材的,他也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亲近鲁迅》不单纯是引导孩子们亲近伟人,更重要的是亲近母语,亲近民族文化,为学生的生命打下民族精神的底色。

  记者:提到鲁迅和他的作品,许多师生都觉得不容易读懂,然而你在书中多次引述王富仁先生的观点“鲁迅的作品恰恰是最好懂的”,你是基于何种教学体会理解和支持这一观点的?

  刘发建:王富仁先生这个观点,对我启发极大。在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鲁迅在聆听“美女蛇”的故事时,就亲昵地称女佣为“长妈妈”,而后来女佣不能解答“怪哉”是什么东西时,他就直呼“阿长”了。这就是鲁迅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在《阿长和山海经》和《少年闰土》中更是表露得淋漓尽致。

  鲁迅的世界里没有忌讳,只有真实的袒露。正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忌讳的文化氛围中,面对鲁迅的赤诚袒露,我们无所适从、无法理解。我们常常以忌讳的眼神解读鲁迅,自然就读出一个怪异的鲁迅。

  亲近鲁迅这些充满人性的文字,是和人的最内在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的,不需要任何的点缀,就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复苏。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同学们吟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大多数学生感叹自己现在的童年生活就如当年的鲁迅一样无聊苦闷。

  鲁迅作品中的这种真实和大胆,反映的是孩子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和最强烈的渴望,但又没有像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去迎合儿童,而是给孩子一种呼朋引伴的感觉。在真实大胆地袒露人性方面,鲁迅是无人能及的。他完全是从儿童的直观感受出发,抛除一切观念,真实地袒露自我。在鲁迅的文字里,我们的生命和灵魂可以自由呼吸。

  进入了鲁迅的童年,就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至少迈进了门槛

  记者:在中小学课本收录的鲁迅作品中,你认为“《少年闰土》是孩子们进入鲁迅精神世界的一扇绝好窗口”,请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刘发建:《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实质上写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少年闰土》就是回忆中的“故乡”,鲁迅梦里的故乡。

  《少年闰土》开篇所描绘的那一幅神异画面,正是鲁迅记忆中的美好故乡,是鲁迅最真实、最向往的精神家园。那个世界,是无边的,是辽阔的,是美丽的,是自由的,那里还有勇敢强健的少年伙伴闰土。闰土不单纯是“我”的伙伴,鲁迅的伙伴,也是课堂里每个孩子的伙伴。可以说,是闰土这个憨厚勇敢的伙伴,把孩子们和鲁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鲁迅对故土的思念,对童年伙伴的羡慕,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使之发出强烈的共鸣。这种同伴间的共鸣,能使孩子们今后对鲁迅作品产生极大的亲近感。

  一切小说都是自传,《故乡》是鲁迅的精神自传。《少年闰土》正是鲁迅精神的发源地——故乡与童年。鲁迅虽然长期在异乡漂泊,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故土,他的许多文学创作,都是从故乡出发,是在远方对故土的深情凝眸。故乡与童年,一直是鲁迅创作的源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和《祝福》等大量作品都是以故乡绍兴为背景创作的。有人说“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乡土作家”,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守护故土这个精神家园。

  托尔斯泰说,写了你的家乡,便写了全世界。这句话正是对鲁迅创作的精妙概括。因此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故乡,进入了鲁迅的童年,就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至少迈进了门槛。

  记者:鲁迅的作品和肖像展示的多是“横眉冷对”的形象,你却认为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老顽童”,请问你的根据是什么?强调他是“老顽童”,对于小学鲁迅教学的意义何在?

  刘发建:任何一个活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在不同的心境下,都会有不同的表情。所以“横眉冷对”与“老顽童”在鲁迅身上并存,并不矛盾,这不过是鲁迅众多面孔中常见的两个而已。问题是,我们过去只看到鲁迅“横眉冷对”的面孔,就以为鲁迅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都是如此。其实鲁迅是很善于“变脸”的。他虽然常常“横眉冷对千夫指”,但面对孩子时,他又能“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在孩子们面前,是幽默风趣、温和慈爱、笑声不断的,从来不会板着脸孔说话。他是非常了解孩子的,也善于和孩子沟通。俞芳和鲁迅同住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每次和姐姐闹矛盾后,都喜欢找鲁迅倾诉,说鲁迅是她的“知心”。鲁迅还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一边讲一边比划,有时还亲自表演一番,弄得大家哄堂大笑。

  鲁迅在遗嘱中说“我一个都不宽恕”,这完全像一个倔强的孩子在说气话:常言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鲁迅他一点也“不善”。他继续爱他的爱,恨他的恨,所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老顽童”。鲁迅顽童的性格在语言、思维以及感知世界的方式上,也显露无遗。

  强调“鲁迅老顽童”的一面,对于小学鲁迅教学来讲,一是要还原鲁迅,在孩子们面前真实再现鲁迅的“顽童”形象,消除我们过去对鲁迅的片面认识,这也有助于一线教师走出对鲁迅“脸谱化”认识的误区。同时,我们要清楚,鲁迅是复杂的、独一无二的,他是一种“稀有动物”。

  从儿童的世界走向鲁迅的世界,这是一条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

  记者:鲁迅作品多带有批判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强调小学鲁迅教学“回归儿童”,是不是要回避这些深刻而沉重的东西?

  刘发建:面对鲁迅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我们是无法回避的,关键是如何处理。譬如在《伯父》一文中,鲁迅那一声“深深的叹息”,过去都解读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劳动人们的同情”。其实,鲁迅这里批判的是国人相互间的冷漠,以及他素来痛恶的看客心理。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路上匆匆行人”的冷漠,但是我没有对孩子提出“看客”的概念,播下鲁迅批判精神的种子就够了。

  同样,在讲到《少年闰土》中“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生活更像鲁迅,还是更像闰土。孩子们都深刻地体会到了鲁迅和他们一样渴望自由。

  博大精深的鲁迅精神和鲁迅文化是完全能与儿童语文融为一体的,因为在本性上,鲁迅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不仅有一个颗童心,而且感受事物的方式和某些表达方式,也和儿童相似、相通,特别是回忆童年和故乡风物的作品,更是用儿童的眼睛和心理去发现世界、描述世界。他的文字不仅仅是童心的自然流露,而且是一种自觉贴近童真的写作追求。

  强调小学鲁迅教学“回归儿童”,一是强调从儿童的视角阅读鲁迅,二是要求我们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鲁迅作品。鲁迅作品回归儿童,不是要回避深刻,也不要是浅化深沉,而是要回到一种最朴素的本质。

  记者:你把小学鲁迅教学定位为“发现阅读”,那么你希望孩子们从鲁迅作品中发现什么?教师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

  刘发建:就文本阅读而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同。教师阅读一般是从某个已知概念出发,是一种“求证阅读”,而学生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从“未知”出发,是一种“发现阅读”。

  一个新的文本,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阅读鲁迅,相对于老师,学生处于一个相对“无知”的状态。但是他们对鲁迅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有强烈的探寻、发现“未知鲁迅”的欲望。从儿童的世界走向鲁迅的世界,这是一条充满温暖的发现之旅。我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发现鲁迅和自己是一样的人——一样贪玩、天真,有时胆小,有时爱哭爱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发现鲁迅那些高贵的品质,产生景仰和向往。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把孩子“放牧”在鲁迅的世界。教师要尽可能地抛弃已知的概念,从心灵出发,不要从观念出发,对鲁迅作品才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与发现。同时,要尊重、保护、诱发孩子对鲁迅的好奇心,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孩子们一起,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慢慢地亲近鲁迅,最终在鲁迅的文字中,发现鲁迅,又发现自我;认识鲁迅,又认识自我。

  语文的温暖感,就要让孩子有一种躺在母亲怀里的抚慰感。鲁迅教学向儿童回归,对推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向儿童教育回归,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记者:你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有“温暖感”。这种“温暖感”具体指什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为孩子们营造“温暖感”?

  刘发建:语文的温暖感,就要让孩子有一种躺在母亲怀里的抚慰感。譬如,识字学词,玩味汉字,我们会有一种寻根的感觉,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来处;譬如,学习唐诗宋词,我们会有一种亲近先祖的感觉。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们获得一种外在的抚慰和温暖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心灵和精神上获得一种慰藉,不能让孩子们感到压抑。就鲁迅教学而言,我们并非一定要向学生灌输鲁迅如何伟大,教育学生如何向鲁迅学习。这种“伟大的教学”,稍不留心,就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让孩子形成一种奴性。

  读鲁迅的作品,你不会感觉到他在教育你如何“做人”,但你一定能感觉到隐约的“立人”的意蕴。过去,我们习惯用“伟大的鲁迅”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今我们却需要从“真实的鲁迅”寻觅“立人”的精神。从“做人”到“立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带给我们的生命体验是完全两样的。

  语文教育,从本质上讲,也就是“立人工程”。立人,就是给生命一种温暖感。不是改变我们的生命,而是唤醒我们生命中那些固有的、但一直处于沉睡的精神细胞,获得萌芽与生长。理解孩子,比理解文本更重要。我常说一句话:理解孩子的人,才能理解鲁迅。相信在孩子的生命里,文本中一切高贵的东西,每个孩子都不缺乏。

  记者:小学鲁迅教学研究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发建:小学鲁迅教学的历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但小学鲁迅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做好这项研究,面临的问题还是相当复杂的。譬如,鲁迅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课程任务?如何解决当前鲁迅教学的课堂问题,走出“师生害怕鲁迅”的尴尬圈子?还有教材选编,该选哪些文本?这些文本该如何呈现?这些都需要课程专家、鲁迅研究专家、教材编辑和语文教师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研究。

  做好鲁迅教学研究,不单纯是做好一个文化名人的教学研究。站在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角度讲,如何让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孩子身上扎根,这是一个关乎语文教育使命的问题。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讲,鲁迅作为语文课程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哪些篇目应该确定下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材的编写。由鲁迅教学出发,对于我们认识李白、杜甫、苏轼等母语文化中的坐标式人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鲁迅教学向儿童回归,对推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向儿童教育回归,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报记者 张以瑾)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6日第8版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4:32:42 | 只看该作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58:18 | 只看该作者
李勇,一个幽默的思想者




一堂农村小学的语文课上,绝大部分学生静默着。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老师微笑着:“勇敢地站起来!你举起了手,就是你自信的表现。” 那声音充溢着深情,满含着期望,传递着信任和鼓励.也温润着每一颗孩子的幼小心灵。
   学生朗读某个片断后,他又以询问的口气问其他同学:“服气吗?”有同学在摇头,觉得自己读得比她好。这位同学刚刚读完,他继续煽风点火:“好,就读一两句,挑战她!”立即有学生站起来说:“我挑战她第一句……”随后,这位老师继续追问:“还有没有挑战她的?”
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在他的课堂上占有相当的分量。“没有了?我来挑战一下行吗?允许吗?”经得学生允许后,他示范性地朗诵了一段。然后问:“我挑战成功了吗?能不能和我一样,一起来挑战她?”在他的课堂上,处处弥漫着激情、民主的氛围。
那是李勇在新都泰兴小学的一节研讨课,也是“第一线”教育方桌名师送课活动的内容之一。课堂上,李勇让68位农村娃娃不经意地在激情互动中度过了45分钟。学生评课环节中,五年级一位女生说:“我给李老师打9.9分,他的课上得实在太精彩了。扣他一点分,是因为他太亲切了,我担心他管不住调皮的学生。”
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李勇的场景,他穿着白色的衬衫、深色的西裤、乌黑的皮鞋,很典型的中年男教师形象。课堂之外,李勇很少说话,深沉地立在一旁,手托下颚,倾听别人的争论。不过,只要他一张口,一般会有两个效果:要么是寥寥几个字的点评正中要害令人击节赞赏; (要么一个小小的幽默让人捧腹大笑。)
李勇是成都市实验小学语文组的得力干将,他的同事这样向我介绍他:“不仅课上得精彩,话说得幽默,谈到人生哲理、教育思想、社会文明,他也能给你摆得唾沫横飞,思考问题很深刻。”校长陆枋则直接说:“李勇啊,(是有思想的)”
在成都实验小学教师们组织的一次露天晚会上,我又见到李勇了。他身着一袭浅灰色长衫,脚踏布鞋,温文尔雅地在会场边上踱着方步。一脸正经,双手背扣,目光冷峻,正准备上场当主持人。一张嘴就能让人哈哈大笑,自己却不动声色,所以很多活动都安排他作主持人。(加:有一次学校搞活动,同车的老师强烈要求他主持节目,这辆车一路上欢声笑语,到达目的地了老师还意犹未尽,害得同行的小导游四处抱屈“李勇老师在车上就等于砸了我们导游的饭碗了!”)
两次见识李勇老师,风格却好像截然不同,除了惯常的冷幽默没有怎么变。我在思考:课堂上的充满慈爱、跃动智慧、富有激情、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态度平和的老师在生活中会是怎样的呢?我也很纳闷:李勇老师的魔力到底在哪里?他是如何快速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变而又能得心应手的呢?真应了那首歌“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捉摸不定。
李勇人在中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把中年男人的所有优点和缺点就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个子矮,却又黑胖,一幅小眼镜沉重地压在大鼻梁上,挺着个硕大的啤酒肚,跟足球场上的胖罗相去不远。李勇为人跟胖罗踢球也有相似的地方,直来直去,有如行云流水,让人痛快又给人启迪。
后来,成都实验小学一位社会品德老师跟我说:“你不用正儿八经地采访李勇,只要跟他玩一回扑克,就知道他这人有多坏了。”的确,李勇老奸巨滑像一条泥鳅,跟他玩扑克,很费脑筋。他把每一张牌都算得很精明,似乎要把整个世界都攥在自己的手中。出错了牌,他会拍着桌子作后悔莫及状,并笑嘻嘻地检讨;得意了,也是呵呵两声,一脸的坏笑。
采访李勇是在一家茶馆,他安详地躺在椅子里,收住嘻皮笑脸,略像一位深沉的哲学家。
教育导报:身边的老师都说你深沉,思考问题很有深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是什么让你走上了这么一条深沉思考的路?
李勇:思考,是为了寻求突破。我2004年从德阳来到成都,之前获得过(省市区)不同级别的赛课一等奖,很有成就感。来到实验小学后,面临这么多的高手,(要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不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重新上路成了我的新目标,应该说,融入这个群体很快,实验小学是一个没有任何排外情绪的地方,走进来总给人以家的感觉。)但是,2005年参加的一次全国性的教师研修班刺痛了我,(研修班里聚集了全国中小学的知名校长、知名教师,更有很多思想深刻、洞见能力超强的人文思想者,研修班请来了全国顶尖级的学术和人文学者,他们的演讲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我才知道,做教师还可以这样!)所以,我就要突破。
其实,我的求学乃至教书过程一直是一个不断寻求突破的过程。
在大学读书以及在小学教书的时候,身边的人,在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各有特长。而我来自农村,什么都不会,在学校里很压抑,有一种自卑的感觉。那么,我就要寻求突破,研究课堂,通过提升课堂技巧,获得认同,展现自己的价值。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教育梦想的问题,总觉得教书应该有不一样的方式,而且也应该不一样。感觉总有一个梦想在远方向你召唤。
教育导报:在2005年,你是怎么突破的?
李勇:看书,上网和五湖四海的教育同道交流,在现实中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主要是大量涉猎古今中外的尤其是)(西方代表现代文明先进思想)的文史哲方面的书,一年内我(看了大量的书籍)什么写实的、梦幻的,什么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统统都读。中国大量的人文思想者和教育界的思想者的书也读,比如刘小枫、钱理群、傅国涌、肖川、刘铁芳等等,阅读每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不同的伟大灵魂对话,自己的心灵也在阅读中得到滋养,变得澄澈。这些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人生、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说,我以前的教育实践更多的是在教育圈内,在既定的方格内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那么现在应该是跳出来反观这一切,感觉会很不一样。
教育导报:之前的突破,让你以一位语文老师的身份去研究课堂;而2005年的突破,让你开始从一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社会、并思考教育,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李勇:对,就是这样。
教育导报:那么,这种思考给你带来了什么?当这位深沉的思考者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时,这种思考给学生带来什么?
李勇:看书,思考,让我对人、对社会看得更透彻了。比如说,在我的班级里,(上学期有半个学期)是没有班干部的。当你把学生都当成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来看待时,学生干部存在的理由就都被消解了。我们需要的是切实的服务者而不是管人的班干部。我要培养学生公民意识,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等着干部来管。当大家的主人意识、权利意识得到培养以后,那么我们的班干部就会变化成服务者,那个时候,我们还原班干部应该有的价值,再建设一支和谐的服务者团队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导报:你遇到了什么样的阻力?
李勇:学生会跑过来跟我抱怨,没有班干部管着,班里面很乱啊。实质上,我要的就是混乱,就是有问题的学生和有问题的课堂,然后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这种混乱,如何解决问题。
比如说,一个调皮的学生在自习课上大声喧闹,一般情况下是班长干涉,如果无效,就报告班主任。在我的班级里,不需要这样告密的班干部,如果一个班干部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监视和告密,那么,我们要这样的班干部干什么呢?因为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制止这个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他们都有这个权利和义务。
教育导报:家长方面,学校方面,会不会有阻力?
李勇:没有。我会利用家长会作演讲,把我的(想法和他们交流)。学校方面是非常宽容的,陆枋校长有兼容并包的心态,班主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育导报:你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李勇:(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个体意识增强了,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且在相对闲暇的氛围里享受教育而不是反感教育,在我看来,这就是教育的价值。)
我总想在自己的教育生涯里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创造我们幸福的人生,同时,我也能欣喜地看到一个个未来社会的合格小公民在和我的相处中成长起来。
(《教育导报》记者  李益众)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35:21 | 只看该作者
刘杰
1992
年中文大专毕业,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实验小学十佳教师、优秀辅导员等荣誉。200510月获龙泉驿区小学数学课堂大赛课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曾发表在《课改在线》,论文《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荣获《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二等奖,课案《图形的周长》获龙泉驿区二等奖,制作的数学课件《火柴的移动》获龙泉驿区课件比赛二等奖。教学案例《在对比中明晰》收集发表在龙泉教改成果集中。所辅导的学生获各级数学竞赛等级奖若干。
2001——2005年他参加市级课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提高及培训方法研究》并担任主研工作。
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是他永远的追求。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21:26 | 只看该作者
华盛达外语学校崔正明校长当选省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分会副会长
2010-6-13
文章来源:华盛达外语学校 作者:汤根忠
  近日,在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分会成立大会上,华盛达外语学校崔正明校长被推选为副会长。
  华盛达外语学校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县教育局及集团公司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借鉴公立学校办学规律的同时,努力开拓一条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道路,发挥民办学校的办学优势,增强办学的灵活性、实效性,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办学以来,华盛达外语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立校、风气立校,以创教育名牌为发展方向,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在县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此次崔正明被推选为副会长,再次表明了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影响力,也表明了省民办教育协会对华盛达外语学校办学模式的肯定。作为省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分会副会长,崔正明表示,将在民办教育的岗位上继续努力,与全省的民办教育同行共同探索民办学校的发展壮大之路。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20:04 | 只看该作者
开学典礼

崔校长讲话

初一学生代表发言

初二学生代表发言

初三学生代表发言

初一年级组长沈伟芳老师讲话


初二年级组长王映明老师讲话

初三年级组长胡爱梅老师讲话

政教主任汤根忠老师讲话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19:17 | 只看该作者
外语学校名副其实 教育专家盛赞华盛达
2004-12-15
文章来源:华盛达外语学校 作者:汤根忠
      在刚刚结束的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授牌仪式暨湖州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来自北京的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易代钊先生认为:华盛达外语学校自创办以来,扎扎实实地开展外语教学与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培养了一批批外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此次授牌,是对学校在外语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肯定。来自杭州的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会会长、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汪忠民老师认为:这次听了三节展示课,看了华盛达学生的表现,真是眼见为实,学生的外语水平很高,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都很先进,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外语教学特色的确名副其实。德清县教育局王永新副局长认为:华盛达外语学校被认定为外语实验学校,标志着学校的外语教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华盛达的外语特色已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
  据悉,来自湖州市的200多名英语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与会教师观摩了公开课,聆听了专家讲座,对外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外语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18:06 | 只看该作者
华盛达外语学校学生竞赛成绩领跑全县
  
  (本报记者 汤根忠)在刚刚结束的湖州市初三数学竞赛中,华盛达外语学校学生取得优异成绩:16人获一等奖(其中杨熹晨夺全县第一名),36人获二等奖,32人获三等奖。一等奖获奖人数全县第一,获奖总人数全县第一。
  在刚刚结束的湖州市初三科学“诺贝尔”比赛中,华盛达外语学校学生再次取得优异成绩。有16位同学获一等奖,20位同学获二等奖,36位同学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及级别居全县第一。其中丁于皓、姚泽祎、姜宇帆、沈卓韵、许陈述包揽全县前5名。
  华盛达外语学校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特长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学科辅导及艺术培训。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尤其是理科竞赛、英语竞赛、作文竞赛、科技竞赛等,表现出色,始终领跑全县。



作者: 华盛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17:30 | 只看该作者
华盛达外语学校喜庆建校十周年
2007-1-4 16
文章来源:华盛达外语学校 作者:汤根忠
      2006年12月30日上午,华盛达外语学校建校10周年庆典在县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省民办学校协会会长黄新茂,县领导蔡旭昶、裘惠萱、王水加、嵇永芳,县教育局领导蔡卫忠、杨丽英出席。出席庆典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县教育局各科室长,各兄弟学校校长。华盛达控股集团董事长袁建华等集团公司领导、家长代表、校友代表、曾经工作过的老师与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庆典。
  庆典会议由姚国尔校长主持。董事长袁建华作中心发言,回顾了华盛达外语学校十年发展之路,总结了学校取得的成绩。省民办学校协会会长黄新茂在庆典仪式上高度评价了华盛达外语学校,认为全省最早兴办的民办学校之一的华盛达外语学校,是全省办得最好的民办学校之一。副县长王水加、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蔡卫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第二中学、宁波市效实中学、上海复旦大学附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湖州中学、德清高级中学、德清一中、德清三中等兄弟学校为校庆发来了贺信、贺电。
  庆典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学生汇报演出。整台演出精彩、精致,充分展现了华盛达学子的素质和风貌。演出在大合唱《明天会更好》的悠扬歌声中落下帷幕,为庆典仪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14:14 , Processed in 0.6413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