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长安/新华三区强大的团队参加[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六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1 11:4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成长之路弥漫书香

------中华南大街小学读书月活动总结


一、回顾书香路,在思索中前行。

“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在我校实施近三年了。读书活动的开展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为学生腾飞坚固了基石,为学校内涵的发展找准了支点,师生们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在享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成绩背后的问题。这学期,我们借教研室发起的“读书月”活动的东风,对学校走过的书香之路进行了反思梳理,存在问题如下:
1、
教师层面:师生阅读相互脱节,缺少互动。
许多教师渐渐爱上了读书老师们为了提高人文素养,为了加快专业成长,看的最多的是一些教育专著和成人文学,老师们对学生喜爱的儿童文学却知之甚少,有的老师不屑于读儿童文学,有的迫于上阅读课的需要不得不翻阅几本。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相互脱节,没有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升。下面是对老师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有30人):

教育

中外成人文学名著

儿童文学

生活

娱乐

时事

哲理

30

30

2

21

16

12

15

由此可见,在绝大多数老师的知识系统当中基本上没有儿童文学这样一个知识积累。老师们受自己阅读的影响,在给孩子推荐作品的时候,经常推荐的是那些自己了解的经典文学作品。在指导孩子们阅读时,主要为儿童选择那些“有用的”(老师认为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能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的),而不是为儿童选择那些“有趣的”。教师没有把儿童自身的阅读乐趣作为主要的标准,没有走进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不了解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孩子们阅读的快乐不是成人能够左右的,如果把成人世界功利的欲望与压力强加于孩子,那会扼杀孩子的灵性,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尽管我们对中外成人文学名著有不释的情怀,但不得不承认儿童文学作品是童年生命的必然要求,孩子们只有在儿童文学里,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展开一个有趣的、自由的、如鱼得水般身心愉悦的世界,才能自然地、不受干涉地用自己的心灵感知世界,感受事物,感受人,并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知方式。有一篇文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作者把“古诗、古词、古文等经典之作”比喻为孩子成长的“母乳”,把“童诗、童话、童书”比喻为孩子成长的“心灵鸡汤”。对于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两者同等重要,犹如“两条腿”,缺一不可。儿童文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方式,儿童阅读应当以经典儿童文学为主。引领孩子阅读,教师首先要阅读。老师们要花点时间读儿童文学,了解儿童文学当前的创作状态,了解孩子为什么热衷这些作品,在头脑中建立儿童文学体系。只有了解的多,才能鉴别,才能指导孩子。
2、家庭层面:家庭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家长不重视指导孩子的家庭阅读,家里缺少读书氛围。
我校的生源不太理想,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是工人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和附近城郊的孩子,家长平时没有阅读习惯,家庭没有阅读的氛围,家长都忙于生计,很少顾及孩子的阅读,能做到亲子阅读的更少,大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理解不够,更不知孩子应该读哪些书。由于收入偏低,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提高家庭的经济生活,不愿意在购书上作大量的投入,家庭存书较少。3月份我们就学生在家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汇总结果如下:(收回530分问卷)

编号

调 查 项 目


项(在你同意的选项中画√)

1

您的孩子在家每天会自觉阅读书报吗?
A每天会( 55  )
B有时(130   )   C很少(345   )

2

您家是否有专门的书房或书柜?
A有( 180 )     B、没有(  350  )
3

你家有多少本藏书?
A、1—30本(350)
B、30-100本(150)

C、100-300本(20)
D、300本以上(10)

4

家中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有多少?
A少于10本(140) B20本左右
(340)             C多于30本(20)

5

每学期您会给孩子买多少书(练习资料除外)?
A没买过
(55)    B一两本(430)
C比较多(45)

6

一学期中,您带孩子去过几次书店?
(1)
很忙,没带孩子去
(210)        

(2)偶尔一两次
(260)
(3)经常去(60)

7

父母是否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并进行交流?
A
经常( 15  )  B、偶尔(  40  )  C、没有( 475   )

8

家庭每年用于购买图书的资金 (教科书除外)
A500元以上(  15 ) B、100元以上( 65   ) C、本100元以下( 450  )
9

父母读书情况
A、经常 (45 )B、偶尔(280 )C、没有( 205 )
10

你们认为阅读课外优秀书籍对孩子的成长
A很重要( 495  ) B一般(40   )   C作用不大(

您对我校营造“营造书香校园
共建书香家庭”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广大家长普遍都能认识到读书对孩子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数的家长不能经常读书,能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指导孩子阅读的更少。他们很少关注孩子读课外书的情况,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通过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孩子读书情况和家长的读书情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有多少家长能坚持读书,就有多少孩子在家里读书。通过此次调查,更使我们意识到营造书香家庭的重要性,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层面:学生在家不能做到主动、持久阅读,阅读质量需要提升。
学生在校阅读时有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而在家中无人督促,大部分家长又不能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所以家庭阅读坚持较差。通过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家有自觉阅读习惯的仅占2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没有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氛围。由此可见,营造书香校园这一工作的推广,问题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如何营造一个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为孩子营造一个大的阅读环境,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二、家校、师生、生生携手走进“读书月”。
孩子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老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常青。孩子的希望在读书,老师的希望在读书,教育的希望在读书。根据问卷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了读书月的工作重点:师生同读,加强师生读书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读书质量,努力营造书香家庭。

(一)、老师们相伴而行,走近儿童文学,沐浴书香。

成年人要读儿童文学,要熟悉儿童文学,因为孩子在童年时期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成年人给安排的。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孩子们去读的书?需要老师去告知、去引荐,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年人其实应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读者。梅子涵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老师要亲近儿童文学,不知道儿童文学的小学老师是不合格的教师。老师们如果能对儿童文学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文学的欢乐和感动,教师就不仅会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的心灵路径,还会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1、引领老师们走进“萤火虫教师读书会”,增进对儿童文学的了解。
人教社小学语文教育网上的“萤火虫教师读书会”,每个月给老师推荐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为老师们了解了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老师们从网上了解了很多现当代儿童文学,如《夏洛的网》、《草房子》、《亲爱的汉修先生》、《猜猜我有多爱你》、《大林和小林》、《特别的女生萨哈啦》、《女儿的故事》、《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等等,老师们通过看简介及书评,形成了共识:儿童文学以陪伴、守护、丰富儿童心灵为宗旨,教师则是儿童健全人格重要的塑造者和建设者,终日以儿童为伴、以教育儿童为天职的教师应多读儿童读物,选择其中有趣、有意义的书籍与学生分享。
2、修订读书计划,亲近童书。
开展书香校园以来,教师每学期都有一个读书计划,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和一本人文书籍,这学期我们将读儿童文学也纳入了读书计划。学校向教师推荐10部优秀儿童文学书籍。要求教师至少要和学生一起精读一部儿童文学。让老师们读孩子的书,看孩子的事,听孩子的话,懂孩子的心,通过写儿童的文学去理解孩子,窥探儿童的世界。
3、成立“儿童文学读书会”,让书香伴教师一路远行



我校的“教师读书会”于2004年11月成立,以学科为单位,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月做一次读书交流。四月份老师们读了《夏洛的网》和《女儿的故事》,进行了两次读书交流。老师们在交流时感慨地说:“读儿童文学首先受益的是自己,儿童文学给我们带来了涌动的感情,让我们找到了与童年交流的方式,成年人因此变得天真和自然。儿童文学表达着人类对自身童年永远的留恋和怀想,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深切渴望。他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都是那么清晰、温和和美丽,焕发着人性的理想光辉。”“我们不仅要把流传百年的经典捧到孩子面前,更要把当今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介绍给他们。”正如梅子涵教授所说:“一部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成年人读的时候,得到的感动和震撼往往比儿童还多。比如安徒生童话,大人们只要愿意去读就会喜欢上它。因为安徒生童话有一种面对全人类的,超越年龄的魅力。”
4、读写结合,让书香释放情感。

“多读心中有主,多写妙笔生花”。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思考可以带来灵气,而写作与实践才可造就名气。我们要求教师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读书感悟,在读书月中,很多老师都写了两篇甚至更多。教师逐渐将读书、写随笔看成了一种需要,一种自觉,一种享受。肖川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沉沉的夜色下,挑一盏孤灯,或伴一杯香茗,细细阅读。”现在,老师们虽然没有达到肖川教授读书的境界,但在闲暇时间,也能做到手捧一卷,香茗一杯,体会到了恬然满怀,幸福感充盈心际的境界。于是,老师们的读书随感就有了这样一个名字----《茶室书香,品味人生》。
我们相信:读书多的教师,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而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跳进书海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把学校办成书籍的王国,师生的精神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学校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

(二)、师生携手同行,徜徉书海,品味书香。

我校每周一下午第二节是阅读课,此时,学校统一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师生在幽雅的音乐中展开书卷,捧着书静静阅读,师与生的眼神在文字间跳跃,思绪在文明间穿梭,心灵在书香的浸润中变得充实而澄澈,连翻书的声音也变得温柔起来。为了了解师生读书的情况,我们在巡查时,总是放轻脚步,不忍心破坏书和音乐构成的美好意境。

阅读课的形式多种多样,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积累课、好书推荐课,根据年级的不同老师灵活支配。阅读指导课指导读书方法:进行略读、精读、浏览的指导,进行一本书的读法指导等。一切围绕“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去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专题式阅读,指导学生品悟经典,学会读书。

孩子们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专题式阅读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入。专题式阅读的形式:老师、学生、家长一月工读一本书,每周规定要读的章节,师生利用每周一的阅读课交流,家长和孩子双休日交流。如二年级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三年级《小王子》、四年级的《夏洛的网》、五年级《和数谈心》、六年级《骆驼祥子》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精心品读某些段落,创造了一个共同交流话题,激发阅读兴趣,一部分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另一部分同学走向阅读,也刺激了一些懒于读书的孩子。
通过主题阅读,学生学会了思考,提高了读书的质量,有一部分同学还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专题阅读历时的时间较长,我们的读书流程如下: 初步感受 (初读
朗读)→
精心品味(父母亲子读
师生合作读)→总结提高(做摘记、写感想)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品悟精华,读有所获。


2、我为你朗读,师生进行精神对话。
阅读课上教师为学生、学生为学生朗读自己读的经典名篇,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给予适当的评析,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使阅读打上精神对话的色彩。
3、泛读指导,制作阅读卡片,记录阅读历程。
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有质的提高,又要有量的积累。为了鼓励学生大量涉猎优秀书籍,除了精读书目外,不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都写出读后感,而是教会学生制作阅读卡片,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恒久学生的读书热情。

读书卡


姓名:
班级:
阅读时间:

读物名称:

小小评论(感悟):





家长签名:











B、每位学生一本阅读手册,记录阅读的时间、书目、内容、好词句的摘录、

读书卡进行定期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分享了读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个月下来,将读书卡结集成册,作为申报“读书小标兵”的条件之一。
(三)父母、孩子牵手同行,亲子共读,墨韵恒香。
学生的阅读,决不是只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亲子共读,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1倡导家庭读书活动,营造书香家庭。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庭阅读问卷调查后,我们就给每一个家庭发了一份“营造书香家庭倡议书”。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发现倡议书发给家长后,确实对他们有所促动,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应,但是,随着倡议书的丢失和时间的流逝,家长的热情消失殆尽。为了不再出现“一纸倡议,随风而去”的现象,我们将这次倡议书与 “学生快乐阅读星级记录卡”合二为一,这份倡议要记录学生四年的阅读成果,需要家长和孩子好好保存,家长、学生、教师每学期都要重温倡议,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期末申请星级奖项,获得成功体验。

2、家校互动,让书香飘进家庭。

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开展好读书活动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拉动家庭读书,我们首先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3月份,我们召开了家长委员会,争取他们对读书活动的支持,让这些家长以身示范。4月份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委员会的代表现身说法,介绍自己亲子共读的感受。让家长认识到“有爱读书的家长才有爱读书的孩子”,促使他们捧起书籍,和孩子一起品味书香。

3建立书香家庭评比标准,对家庭阅读实行评价,并对优秀书香家庭进行表彰。
“书香家庭”评比标准

1、家庭有图书专柜,孩子的藏书量不少于30本。
2、父母和孩子要制定出读书计划,写一份“亲子共读”感受。
3、每天父母必须有一人和孩子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按各班老师的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4、庭成员要相互交流读书感受,做好“读书卡”的记录。
5、家庭能定期为孩子购买一些优秀书籍。
6、为孩子办理借书证,节假日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买书、看书。

中华南大街小学


2007
年4月

4、小手拉大手,家家飘书香。

为了促进书香校园向书香家庭的延伸,让孩子多一个阅读的场所,改变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们倡议每个家庭制定一份“书香家庭读书计划”,出一期“书香家庭小报”,写一篇“亲子共读”感受,参加学校的书香家庭评比。这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对于我校的绝大部分家长来说是一件很让他们犯愁的事。四年级的一位家长曾感慨地说,自己自从离开校门后还从未动笔写过东西,提起笔感觉有千斤重。读书月开展后,她强迫自己每天坚持和孩子一块阅读,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写出200字的亲子共读征文。(资料:书香家庭计划、感受、小报,该生的读书计划、家长征文、家庭书柜、亲子共读照片)
读书活动走进家庭,“身教胜于言教”,让学生最亲近和熟悉的人来影响和感染他们,发挥了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亲子阅读使家长明白了:读书是人一辈子的事,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必须把阅读进行到底。让亲子阅读逐渐成为书香校园的亮丽风景。

(四)生生相助,营造书香班级,浸染书香。

“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借用这句话来说明班级书香环境对人的影响。班级环境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交往方式,蕴涵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要求各班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让班级“墨香弥漫,书声琅琅”

1、
精心布置教室,处处弥漫书香。
为了强化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师生进入班级就时时处处置身读书氛围之中,各班结合自己的阅读主题,在环境布置上突出“五个一”,我们简称为“一书一栏一柜一报一口号”。
(1)、一份倡议书:我们将“读书月活动倡议书”醒目地悬挂在教室的前面,时时提醒师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2)、一个读书专栏(墙壁上的“读书论坛”):在教室的墙壁上辟一块地方,不像评比栏高高在上,学生触手可及,可以贴摘抄类,可以是读书感受、疑问、好书推荐等,形式不限。为增强互动性,有的班设观众评价一项,每篇文章可以简单地打上做为评语,最高级别是五,也可在后面跟贴,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贴在文后,论坛一星期评比一次,比谁发的帖子多,比谁的帖子多,比谁的帖子引起的评论多,比谁读别人的帖子多。专栏的设立,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3)、一个书柜: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书架,提倡学生“献一本看多本”,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交换阅读、定期更换,指定专人管理,使每个孩子随时想读书,随时有书读。各班都给书架起个颇具书香气息的名字,体现本班的特色。在书柜中,既有经典名著,又有现代儿童作家如秦文君、郑渊洁、黄蓓佳、杨红缨、梅子涵等人的作品,这些都成为学生绝好的精神食粮,而我们学生的品格也在这一篇篇文字、一本本书籍中悄然升华。

(4)、一期读书的板报。黑板报上有师生撰写的阅读名言、古诗等内容;每个班级开辟了“每日美文或每周好书推荐”栏目,有学生的新书推荐,也有老师的“经典导读”。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书报,使学生在阅读时易于领悟和感受,提高阅读兴趣。


(5)、一句读书口号:口号是学生坚持的精神支柱。在营造书香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了口号对全体学生的影响。将同学们共同商议的班级口号醒目地张贴在教室的门口,每天看一眼,每天念一遍,其激励作用不可低估。
书香环境犹如点点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孩子们时时处处浸染书香,在书香弥漫的环境中成长。
2、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倘佯书海。
学生群体动力主要指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作用和学生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每天早晨、中午上课前,是大家自由读书的时间,我们倡导学生晨读和午读,要求凡是坐在教室里的同学都要认真读书,不愿读的要到操场上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自觉读书。如果学校硬性强迫学生在上课前的这段时间必须读书,就会导致有的孩子故意在校外玩耍逗留。读书是一种自觉,不是强迫,但是这种自觉需要有人来引导。我们采取了表扬激励法,促使学生群体成员间相互督促。做了一张晨读、午读记录表,将每天各班读书的人数记录下来,午间广播时,对读书人数多的班级进行表扬。这样,学生之间开始互相督促,通过集体促进落后群体加入到读书的行列。现在,学生基本上已形成自动化,早晨,校园里书生琅琅;午间,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捧着书如痴如醉,有的凝神深思,有的边读边画,有的频频点头,有的双眉紧蹙,教室里静悄悄的,让心灵在读书中徉徜着。直到午间广播的音乐奏起,有的学生才恋恋不舍地将书塞进抽屉。
(五)以活动为载体,恒久学生的读书热情,校园飘溢书香。

1、每天10分钟的诵古诗词、唱英文歌的比赛,掀起了师生赏析经典、学习异域文化的热潮。每天利用课间操后的5分钟,让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比赛背诵古诗词。每班三首,背诵完后,由学生评委根据背诵的节奏、韵味等现场举手表决,选出获胜班级。获胜的班级欢呼雀跃,期盼着下一次比赛,失败的班级暗下决心,期待着下一次夺冠。这样,诵读诗词就不用学校提要求下任务,它已成为全校师生自发而又热衷的一项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将唱英文歌也纳入比赛,六天赛诗词、六天赛歌曲,学生将英语课本上的歌唱完后,各班又买了一些英文儿童歌曲磁带,学生纷纷找英语老师求教,唯恐哪个单词发音不准或曲调掌握不好而失去了夺魁的机会。那些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的诗句,润泽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在他们心中慢慢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陪伴着孩子们走过快乐的童年岁月。
2多元评价。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与质,由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多方综合评价。如学生读书笔记评比,班级读书大王,学校书香少年评比以及本届读书月的“星级记录卡”评价等,通过多元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沉浸书海。
3、设立“古诗词背诵状元榜”和“英语水平排行榜”,让学生享受成功人生。古诗词背诵状元榜”有四个奖项:“珠穆朗玛奖、喜玛拉雅奖、五岳奖、太行奖”“英语水平排行榜”四个奖项:“剑桥奖、牛津奖、华威奖、杜伦奖”,每个奖项都有具体的上榜条件,学生的积累量达到某个奖项后,可向学校申请,由学校验收合格后,授予相应的奖项。
(六)“让成长之路弥漫书香”读书节成果展示

读书节展示分三个板块进行。一是读书活动表彰。对评出的96个书香家庭、120个读书之星进行颁奖;二是“我读我诵”。
----六年级的“主题诗词朗诵”比赛和一年级的“绿色童谣诵读”。各班将读书活动中的背诵过的诗词整理归类,选出一个主题,10—15分钟时间向全校同学展示。六年级是“淡淡情、浓浓意”和歌颂“梅兰竹菊”四君子;五年级:爱国情怀、歌颂春天;四年级:走进李白、走过四季;三年级:祖国山河美;二年级:自然风光;一年级绿色童谣表演。三是“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汇报会。各班将读书月中的收获,以各种形式在教室汇报交流。另外,各班还以展牌和读书专辑的形式,将班级读书月活动中的活动剪影、学生、家长、教师的收获、读书小明星事迹等通过照片、文章、书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读书月活动结束了,读书节已落下了帷幕,但读书、爱书、用书的学习氛围永远不会落下帷幕,全校师生将继续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经典书,做有根基的人,这是我校永恒的主题。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来阐述读书的目的:当我们的孩子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让他们从小浸润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我们当然并不奢望未来的他们人人都成为鲁迅、陈寅恪、林语堂、老舍,抑或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但他们的胸襟将因读书而博大,目光将因读书而睿智,人格将因读书而完美,人生目标将因读书而高远,因为他们曾确确实实地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也许,这正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对未来世纪最引以自豪的贡献。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43:33 | 只看该作者
一起读过的日子
——桥西区“阅读与教师成长”论坛纪实
主持:
今天,是个特殊而隆重的日子——桥西区首届读书节展示活动!为读书过节,我们因书而聚,在座的,也都是与书有缘的同仁们,所以,我更愿意免去所有职务身份的特殊称谓,问候您一声: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阅读与教师成长论坛”,我是本届的主持人邵坤。

如果说,刚才张局长与杨主任的回顾与肯定为我们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前进动力,邓区长的讲话又是如此语重心长,高瞻远瞩,那么,接下来的这个读书论坛,我呢,则希望跟大家来聊一聊读书,轻松而真诚,如果还能够给我们带来些思考的话,则更是锦上添花了!

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从05年发起,到现在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吧,桥西区各个学校都在搞,从刚才典型学校的发言到我们的表彰看得出,学生无论从阅读的质与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现在就特别想知道,大家,包括我,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第一线的老师们,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我们自己读书读得怎么样了?
第一部分:教师与阅读现状的调查
主持: 这样吧!我们来个现场调查好不好(哦?沉默?我可行使我当主持人的特权,算作默许了啊!没事儿,一会大家举手表决的时候,邓区长张局长都不往回看啊!)

好,在座的各位,配合一下,咱们都参与进来,包括后排的老师(听的到吗?)


先来个简单的:认为,“作为教师,非常需要阅读”,支持这个观点的,请举手!好,达成共识!

认为,作为教师,自己能够经常阅读(几乎每天读,成为一种习惯的!),请举手!(不用谦虚,不用夸大,实事求是就好!)
嗬,放眼望过去,都数不过来了,好,据粗略统计,绝对超过一半了!

最后一个问题调查:认为周围同事绝大部分经常阅读的请举手!
(现在不要问,就是平时您的一个观察与感受。零零散散的,应该不到一半吧!)
来,这儿有一些孩子,我来问问:你觉得你们老师经常读书吗?(事先说明,你们老师今天没来!)
生:经常读。(都读些什么啊?)在学校我经常见到我们老师读《教师用书》。(那回家呢?)那我就不知道了!(好,记得回头问问你们老师。谢谢你!)
主持:最近,中国教育报社对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类似的抽样调查,当然了,比我这个要科学的多了!我们来看看同行们的结果:
首次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调查显示:

9成教师认为自己经常阅读,而认为周围同事经常阅读的则不到一半。

教师经常阅读的书籍为教育参考类、现实题材小说及教育理论等

7成教师每天业余阅读时间是半小时或1小时

不常阅读的原因,80%的人选择“没有时间”。
哦?这跟我们的调查结果有些不谋而合,说明我们还很正常。应该说,目前城市教师阅读情况并不那么令人悲观:9成经常阅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周围人阅读的不了解——阅读缺乏交流;教师经常阅读书目第一类竟然是教参书。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关于阅读,关于教师成长。之前,在桥西区的读书活动中,也涌现出了一群爱读书,关于阅读,有话想说的老师们,下面,我们就有请他们上台就座:
第二部分:阅读与教师成长的访谈
主持:他们往这一坐定,可能您就发现了:有些面孔非常熟悉,经常作课:辛力、陶宁、张媛、王尧,还有一些是学校的业务领导:比如纪主任、简良小学的郭校长。也有一些就是我们一线默默无闻的老师们,介绍给大家:八一小学的孙爱丽,南马路的孙静、育英小学的杨继辉、红星小学的乔中茂老师、曙光小学的陈晓明老师。大家因阅读而聚在一起,那就让我们首先为这样的第一次,为这样的组合而鼓掌吧!
刚才我可说了,你们是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其中还有很多是今年的读书标兵,那我可得先替大家问问你们了:以前的就不说了,就说最近,你们都在读哪些书啊?
教师代表:《做最好的老师》、《帕夫雷仕中学》、《》、《》、《》、《》、
(每人迅速流利的说出1~~3本著作)
主持:嗬,不愧是标兵,都不假思索啊!

刚才,大家也看了关于教师阅读的调查,发现:要读书是共识,可读什么却存在着差异。前几天,我去逛书市,一走进去,发现什么《求职必备100条》、《成功一定有方法》、《血玫瑰言情系列》、《考场秘籍》……包罗万象,铺天盖地,转了一大圈,愣是什么也没买就出来了。前阵,学者余秋雨说了一句:身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早已不是一种欠缺,而是一场灾难。那真是说到我当时的心坎上了。那么,同样面临选择,而且非常忙碌的教师,我们到底最该读哪些书呢?
自身教学需要而读

辛莉:
(接主持人的话)以前上学的时候没有感觉到读书的重要性,一直是考试考哪本书我读哪本书,与考试无关的书我很少读。参加工作以后,尤其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发现上起课来总感觉心中没底儿,想给学生的那一碗水,在自己的水缸里使劲儿舀才能舀给他们,有时甚至舀半天还舀不出来。
记得有一次,在一节语文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拓展练习,要求孩子们找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于是“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一个个孩子们熟悉的成语都蹦了出来,而且孩子们还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成语故事来。这时,王兆捷站起来说了一个“指鹿为马”,大家脸上露出怀疑的神情,一个孩子说:“鹿和马是动物,可指鹿为马是成语吗?我没听说过,什么意思呀?”孩子们都说,“对呀,什么意思呀?” 当时我想,“指鹿为马”是古时候一个人把鹿说成马,可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说?我真不太清楚,怎么跟孩子们说呢?正在我犹豫时,王兆捷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篡夺皇位。可他不知道有多少人支持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一天上朝时,赵高牵着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马。’秦二世说:‘丞相搞错了,这是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陛下不信可以问问众位大臣。’一些很听他话的人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大臣纷纷治罪了。”
听着王兆捷详细的叙述,我当时很惭愧,有些孩子比我读的书还多,还认真,那我读多少书才够用呢?文学的,科普的,诗词歌赋的,好象每样都需要。可上班之余又要带孩子,抽出点时间真不容易。于是我决定先读教材,在备课时格外用心,只要与课文与教案有关的字、词、句、文学典故、背景资料等我都去查找,去阅读。我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了《丑小鸭》以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读《安徒生童话》;学了《藏羚羊的跪拜》我们读法国小女孩蒂皮写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学了《小萝卜头的故事》以后我们又阅读《红岩》。几年下来,我和孩子们收获都挺大的。
我觉得,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先要把课本读通了,读透了,读厚了,才有站上讲台的底气和信心。
主持:其实刚辛莉老师讲那个“指鹿为马”的故事时,我心理就“咯噔”了一下,作为老师,我们一定都有被学生问的哑口无言的时候,而大多时,我们会顾作镇定的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老师先不回答你,课下自己动手查阅一下!而把课本读通、读厚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从容,因为,厚度往往决定长度。
马玉文:我认为多读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再应该不过的了,这是我们职业的需要。而且只停留在阅读教参、教材、教案上,是远远还不够。例如,讲《二泉映月》这篇文章,开始我就知道阿炳很可怜,是个瞎子,看了教参上提供的资料,总感觉还是没有领悟透。教参上说,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让学生体会。那当时到底是怎样的社会背景呢?之后我阅读了关于阿炳很多的资料,我知道了创作《二泉映月》是在一二八事变以后这段时期,当时日本侵略到无锡,社会非常的动荡,阿炳此时也是一个40岁左右的人,他瞎了6年多了,自己的坎坷,社会的动荡,百感交集,使他即兴创作而成。这首曲子中虽然充满凄凉,但更重要的还有不屈和抗争。因为阿炳就是一个倔强、不服输的人。他人生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他在十七、八岁时被誉为道教界的“小天师”,演奏能手,他长得一表人材、嗓音也好,经常和一些文人墨客、有钱人交往,也曾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因为他受人诱骗,社会动荡,疾病折磨等多种原因致使他34岁双目完全失明,最终流落街头。可以说他经历过人世间水与火的两重天,他对人生有更彻底的体悟,因此他的音乐才直达人的心灵,获得永恒的魅力。在他瞎后23年里,他依然活得不卑不亢,他是个正直、爱国的人。这以后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文中所提到他的那种激愤的倾诉、那种倔强的呐喊以及他历经了人生千回百转后看破人生冷暖后的平和。
所以,我觉得我们除了很好的阅读教材、教参这样的书,还应该阅读和你的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目,这样才会更好的把握教材,在有限的40分钟上好课。
主持:还记得刚刚结束的评优课中,马老师精彩的课堂。读多少书才够用啊!两位老师告诉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课堂自身的教学需要读起吧!
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而读
纪主任:自己的读书历程(关于阅读儿童文学的书)
郭瑞:刚才各位老师说的书籍,可以说都是以一个很灿烂的容颜昭示着大家乐意去读,但是我说的这类书可能是绝大多数老师都望而皱眉的一类书,所以说从心底里说,我不愿意去说,怕老师们说我这个人在显摆,在拔高,但是,这类书,我认为确实是一个老师必读的书,那就是一些经典的教育理论。
记得2002年的时候,杨建主任和王立娟老师,去听我的课,课文的题目是《生命的药方》,一节课下来,课堂是压抑的,学生是欲说不敢的,我是心里着急,脸上是无奈甚至是无助的,王立娟老师说:“郭瑞,这么文质兼美,动情动肺的文章,看你冷的”,说实话,我也很苦恼,我为什么这么冷?除了人长的冷以外,我到底缺少什么?至于对文本主旨的把握,我觉得我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所有对自己的课堂有过思考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站在课堂上除了一些教学技巧、除了一些课文链接的东西,我们还缺少什么。
晚上,我很憋闷,随手翻阅书架上的书籍,这时候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卖了就束之高阁,在书架上已经尘封了很长时间了,当时吸引我的有3篇文章《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完美的教学》《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完美的教学中》这样一段话:
在我看来,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和真诚。
而所谓“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尽情的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内心真实地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着自然亲切和谐之美。
面对这段话,我反复咀嚼,仔细品味,豁然开朗。每当我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先把自己高吊起来,总要给人一个我要上公开课了!这样一个面孔,然后挖空心思,让自己的课出新出彩。我连一个课堂最起码的真诚都没有做到,别的还有什么可说的。面对学生的回答只要不在自己的标准答案之列,统统皱眉、无奈,学生还敢和你抛心置腹的交流吗?你在那里矫揉造作,一改老师上课的常态,学生不感到别扭吗?
最后《生命的药方》讲完之后,课没有出彩,但我感觉是舒服的,因为“完美的教学必须要真诚”这样一个理念支撑着我,接下来的每当我自己的教学出现走不出去境况,我除了深研教材之外,就会很自然的拿起这本书或者别的理论书籍,因为我们的教学生活同样需要一种理念、信仰支撑,这样的教学会走的长远。
同时,我特想为这本书做一个广告(不是书贩子)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着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它融有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是肖川先生用“心”写成的文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我们会读出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丝启迪,会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
孙清:一个月前的教师专业考试。我本来是没什么感觉的,当了这么多年语文老师了,自我感觉还是有些功底的,可办公室里那如临大敌的气氛,那人人自危的神情,让我在最后一个周末里终于也坐不住了。无奈,把美好的春天关在窗外,抱起《语文课标解读》读吧,拿起十二册教材背呀。说实话,这种读书的感觉是在不好受。这哪比得抱着本杂志,揽着本《红楼梦》或者捧着于丹的《论语心得》那般逍遥自在。没办法,硬着头皮读吧。但这一读才知道,哎呀,该了解、该消化的东西太多了。这个时候才觉得,课标颁布这么年了,平时怎么就没拿起来仔细看看呢。那几乎就不离手的课本中文质兼美的篇章有多少,跟着一拨拨孩子用心的记,也早该烂熟于心了。何至于现在这般着急!看来,专业书籍咱得读,就冲这考试咱必须得读。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扪心自问,身为语文教师,引领孩子们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远行,脑子里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没有足够高度的理念,没有足够远大的眼光,没有做够丰富的经验,没有做够的教学智慧,我们顶多也就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和孩子们重复着简单的文字游戏,我们的孩子,它的素养能有多高。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种想法:我得好好教,我得能教好,读一些专业书籍就会有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个人自身生活需要而读
主持:
张媛:因为我大学是学中文的,所以系统地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后来上班当了老师,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而主动或被动地读了很多有关文本的资料、文章……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却一直没有真正体会到读书乐趣,因为上学的时候不读书就无法考试,而上班后不读书就无法工作。直到后来,有了小孩儿,看到育儿书上写道,要培养孩子的语感和阅读习惯,要在婴儿时期就养成每晚给孩子讲故事入睡的习惯。但是,读什么并不重要。于是每晚,我都会给孩子读一段文字,有时是报纸,杂志,有时是书籍……因为,我的孩子头顶长了一个血管瘤,生长速度很快,所以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可是那个药力含有放射性元素,我一直都很担心孩子的智力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一直很忧虑,造成失眠,直到一天我在读《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上面一段文字“人应该活在今天的密封舱中,不要让昨天的错误和明天不可预知的烦恼难为自己”,我的心就豁然开朗了,于是,从那以后当我生活中,工作上,人际交往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有目的地去读些像《人性的弱点》、《心灵鸡汤》等实用主义哲学,当自己感到知识空乏的时候,就会去读一读《唐宋诗词》、《论语别裁》这样的书籍,当我比较闲散的时候,我就会去读一读四大名著等大部头的小说……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读书在修善我的人格,提升我的内含的同时也让我时刻又能用一颗积极、热情、豁达的心去面对我的生活、工作和学生们。读书真的很好!
陶宁:刚才几位同仁说到读儿童文学,读专业书,工具书,这些书为什么能够在他们的身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认为,关键是书中的内容、情感、思想和他的个体生命需要产生了共鸣。(简单举例刚才几位所说之书与他当时的需要共鸣)其实,作为我们老师,什么书都可读,关键是读出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生命色彩,读书才能真正回归本来常态,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人们才不会视之为任务与压力,也只有把他看得简单、鲜活,能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由,渴了喝水一样自然必要,依性而读,依情而读,尊重自己的读书兴趣与需要才能读出自我的生命色彩。读书是一项带有很强主观色彩的个体行为,不同性格的人会喜好不同的书,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解读不同的是教育思想,就是同一个人,在他的人生过程中因不同时期不同心情的缘故也会拿来不同的书读。记得素质赛时奖励过一本叶嘉莹的《唐宋词十八讲》这本书翻了几遍都没有看进去,虽然很喜欢诗词,但就是读不进去,后来有一阵子特爱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最初是看情节,后来有一次进修中文课中老师讲到《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马上想到了琼瑶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当时只觉得美,却不知渊源竟来自于国宝文化的瑰丽。后来通过《环珠格格》的热播,发现其小说中不乏诗词歌赋的引用与修改,如紫薇所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出自汉乐府《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于是开始关注琼瑶小说中的诗句,找来她的书开始查阅每本书中的诗句,然后去找诗的原作与出处,许多作品如,《却下眉头》,《灯火阑珊》等均有诗词的引用,从心底里对琼瑶有了重新地认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琼瑶诱发了自己对诗词的爱,对李煜、李清照、《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致后来在谈恋爱期间经常会对她的诗词脱口而出。这缘于当时那个年龄段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乐趣所为,便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有了读诗词,了解诗词,走进诗词的迫切愿望。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沟沟坎坎,然后一次偶然的会上结识了一位出口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的朋友,说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读诗词,于是找来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定风波》,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中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聊以慰藉,就好比一位音乐爱好者会用歌声、通过器乐来宣泄自己的心情一样,诗词成了那个时期的主导读物。然后又去读那本《唐宋词十八讲》居然爱不释手,才真正读懂了“
”。

所以我认为,只有当自己的人生境遇与生活经历与你所看的书中的文字、故事、作者的心境、情感、思想融为一起的时候你才能看懂一本书,也才能爱上看书。比方说余秋雨的书,开始我根本读不进他的书,后来有一段时间想出去旅游,可总也出不去,正好借到一本《行者无疆》,本是抱着看着玩玩,了解一下世界各地风情的闲适态度,后来竟然发现在他周游世界各地时,能联系自己的知识、阅历、思考、将一个地域的文化赋予那样鲜活的生命与思想,一时间佩服地五体投地,读后久久不肯也不敢掩卷,认为他是容大智的志者,洋洋洒洒写了五六千字的读后感。自己像这样的读书经历有好多,比方说《西游记》开始根本看不下去,后来因为电视剧《西游记》的续集太差劲,而最初拍得又总让人百看不厌,这才决定找来《西游记》原著一读,并兴致所至,写下了几千字的书评。
所以说,如果真的要问老师应该读什么书,我真的相对我们搞读书活动的领导倡议人,对想让孩子读自己认为是好书的那些家长老师说,一定要尊重每一个人,一线老师与学生他们的个性爱好,只有建立在喜欢的前提基础之上,才能使读书成为一件乐事。当然我也相对每一读着说,“学而不思则惘”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思考。正如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只有思考,才能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色彩。
记得余秋雨在《盔甲的善良》一章中写道关于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与创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音乐的原创激情是一种生命的原始呼号,当这种呼号变成一种雅致的琮琮铮铮,只能是表演而不再是创造。”联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最初作公开课时自己的紧张,想词,正因为自己太在意了别人,而忽视了自己对这堂课所要表现的真正意义,才会表演。
我也想说,当我们的课堂、读书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原始呼号,而不是作秀,表演,将一切功利之心真正放下,我们的读书才会真正快乐起来,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才会快乐起来。

普通一线教师的享受阅读
乔忠茂:谈个人修养与阅读(展示学生读三国的成果)
能坐在这里和大家谈读书,我很高兴,也感谢大家给了我这个机会。谈到读书,说简单其实也挺简单的,我觉得一个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就去读好了,只要你读书的时候开心就好,不要去想我读这本书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去读什么书,那样只会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我喜欢读古典文学类的书,原因就是我小时侯特别爱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而评书的内容大都是说史类演义的故事,像《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曹家将》《明英烈》《百年风云》《太平天国》等等吧,还有一些武侠类的评书像《三侠五义》《童林传》《连环套》《三侠剑》等等,还有像《烈火金刚》《夜幕下的哈尔滨》等总共起来差不多三十来部书吧。我想听评书也算是一种阅读吧,只不过是用耳朵,就像今天很多人在网上读书,可以说是网读。我讲的故事学生们都非常爱听,我想这跟我听评书多有直接的关系吧,还有就是高考的时候我古代汉语部分的题得的几乎是满分,当然我觉得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吧。正因为如此我喜欢读经典名著,我的学生也很喜欢经典类的图书,所以我觉得在读书方面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朋友会说,我怎么就不喜欢你说的这些书,我的孩子也不喜欢读,这没关系,不过,我要强调的是:读书一定要读出书中的情,读出书中的生活,厚重的经典就会变得趣味无穷!
其实,我家的藏书并不多,但从我的内心来说,我跟书还是挺有感情的,我家小书橱的最上一层摆放着我父亲上大学时读的书,什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数学〉〉〈〈四角号码字典〉〉等等,这些书大概也有四五十年了吧,几经搬家,一直保存着,在对书的爱护方面我的父亲做得比我好的多。我自己读过的很多书我都会把它们留存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侯我读过一本书叫做〈〈科学家的脚步〉〉,书里面有很多科学家刻苦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忆犹新。像生物学家童第周在英国留学,受到外国学生的歧视,他就在宿舍熄灯后到马路上的路灯旁去读书学习,最后学业有成。数学家华罗庚小时侯酷爱数学,可是开小店的父亲非逼着他经商,让他看摊,华罗庚在看店时偷着看书,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卖出去,他的父亲回来后就从伙房里拿出一根烧火棍硬把华罗庚的腿打折了,落下了终身的残疾,但这并没有打断华罗庚对于读书和数学的渴望,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热爱。还有一个就是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歌德巴赫猜想,光演算稿就有好几麻袋,走路思考问题撞在了大树上,专心呀!〈〈科学家的脚步〉〉这本书我读了好多遍,当然我是没有当科学家的希望了,但我们的学生还可以呀。我记得有句名言这样说,不要在意你现在在什么位置,而要看你在朝什么方向移动。读书也一样,书就是一个方向。曾经有家长问我让他的孩子读什么书,我告诉他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让他读什么样的书。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构成,确实如此。
我们确实应鼓励学生去读好书,但千万不要去强迫他们。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不顾我们或者家长的反对,偷看一些书,像什么《老夫子》《乌龙院》《侦探柯南》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不必生气,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在这些书里面应该确实有能特别吸引孩子们的地方,我想那应该是乐趣,我想我们应该想办法把我们想让孩子们读的书有趣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引导他们去读,比如我们学校就让学生去写读书卡、办手抄报、开故事会、出版学生个人的习作专集,过自己的读书节。所以我很赞同林语堂先生的主张,读书一定要读出乐趣来。谢谢大家!
孙静:
读书:开始享受读书的感觉,是上高中的时候。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到宿舍后,便钻进被子里,打开手电,开始攻读小说。每得一本便爱不释手,肯定就是一口气读完,大有饕餮之徒面对美食时的凌人盛气。现在回想那种感觉,仍觉得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上了大学后,可以到图书馆借书读了,读得仍很杂,由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上了班,自己挣钱了,买书的时候也就少了以前那种思量,想看书就买。而且我看书一向是随心所欲,对什么感兴趣就买什么。在电视上看到西藏的画面,突然想了解西藏了,就跑到书店买了本马丽华的《走过西藏》;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自己很肤浅,觉得自己应该深刻些,就拿起《在北大听讲座》开始读,借以了解那些高端人物的思想与智。一般畅销的书我都要涉猎,如果真觉得好,就会认真读。比如二月河的皇帝系列,我最喜欢《雍正王朝》,就前后读了两遍。
因为我的读书完全是自主行为,所以读书的感觉真好。看书的时候,内心里有一种兴冲冲而又平静踏实的感觉;在书中实现着自己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人生理想。真好。就这么读着,慢慢地似乎便有了更多的感悟,读书不再只是怡情,更有了一些思考:对世事,也对自己。每每打开书,与那些跃动着生命和精神的文字交谈沉浸书中,灵魂便能够跳出身体的束缚,高高地鸟瞰,既能最客观地认识自己、检点自己,更能在无言中寻找到一份豁达与轻松,在愉悦中找寻到一种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爱书:越是看书,对书也开始更加珍爱。上大学时,新生第一个学期有一个劳动周。我们班被派去整理图书馆。每年这个时候,图书馆的一些破损得太厉害的书就会打很低的折扣处理掉。帮助整理图书的班就可以近水楼台得几本自己衷爱的书。我看到有一本线装的《石头记》也被清理出来,当时真有一种挖到金子一样的感觉,整个上午我的眼睛和心思都全放在了那本书上。最后,我花了十五块钱把它买下来。我记得当时的感觉,好像吃午饭的时候,心还嘭嘭地跳。到了晚上,团支书领着图书管理员找到我,说馆长把她训了一顿,因为那本书是学校图书馆唯一一本线装《石头记》了,怎么能十五块钱就给卖了?给我说了一大堆好话,又花十五块钱给赎回去了。现在,还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同事朋友跟自己借什么都可以慷慨解囊,唯有借书,一天不还便一天惦念,又不好意思去催要,很难受。
因读而写:读着别人的作品,有时会不自觉地有种自己创作的冲动,想着去写一些东西,自娱也罢,投稿也罢,看到自己能写出颇富文采的句子,就会有一种由衷的愉悦。在学生写作文时,我也会用上二十分钟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下水文,跟学生一起交流,现在是我的作文一念完,学生就自动开始修改。
(另附上作品四篇)
主持:早听说,孙老师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一直以来,她总是说自己其实没有什么,没读过什么书。孙老师的腼腆与真挚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纯净的阅读心态。我想,也正是这份纯净与无目的让她自有了一种吸引人的地方,这也许才是一个人读书的境界。
主持:我个人意见:没有什么书是我们必须要读的!不同时期有必读的书而已。为需要而读:做人的需要,为师的需要,缺前者或许只称其为学习,难免觉得负担;缺后者,过于闲散,无法完成生命的拔节。
阅读时间的安排
主持:既然开卷有益,但如何保障我们的阅读时间呢?大家来谈谈是如何安排阅读的?
教师代表发言:要享受读书,就会把读书的时间定得很随意、自在,闲来无事就想随手翻看两眼,当然在现在五彩时尚的社会中人都很容易被一些事物吸引,因此我们好多人都会感慨现在的社会太需要我们读书,但我们又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说我们没时间读书,没心气读书,浮躁而物欲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有些浮躁,甚至是非常浮躁。对我个人而言,因生活的改变,生命的推进,我已走入妈妈时代,工作的繁杂,家庭的负担,让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睁眼是要管孩子,送孩子,然后上班,不得喘息,下班做饭,带孩子,以前睡前还可看两眼书,现在要关灯抱着宝贝睡,等他睡着,自己也睡着了,怎么看。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每天上厕所的时候可以看,这也是人们真的可以好好坐下来的时候,想去看电视、想去办事都不可能,只有老老实实的坐着,所以这是个可以看书的良好佳机。当然,好多孩子大点的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而我儿尚小,不足两岁,只好跟着看天线宝宝,幼儿画报,晚上听录音机讲小兔子乖乖,拔萝卜,不过我发现听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可以晚上听《三国》,听《岳飞》,听名曲,听英语,听于丹。打开了许多自己以前未涉猎到的读书范畴,且闭目养神,不耽误看孩子,与儿一起其乐融融。
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都因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不同而有自己的读书方式,在这里,我想推荐给大家贾平凹的《好读书》感受一下这位现代读书人的读书气。
最后我想续上两句,好读书可以给自己一份恬静的心情,淡然的情怀,超然的心境,找到一份心灵的栖息地。
结束:每人一句发言结束——推荐书目——发起“大家来读书BLOG”
读书节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读书行为并没有终止,它应该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事情!
采访嘉宾:关于我们的论坛,关于读书(王晓香
邓区长)

主持: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言语无味。面对今天每一个面目可爱,言语精彩的大家。我仍想说:读书吧,让自己的人生更可爱,更精彩!让我们相约明年读书节,相约第二届读书论坛,带着你更多的收获与感慨,还有温雅的笑靥!再见!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44:2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主题阅读之低年级绘本阅读研究
石家庄市红星小学
邵 坤
绘本,在西方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发展了。夸美纽斯主张感官教学,认为“告诉孩子什么,不如让孩子看到什么。”而这也正是绘本阅读理论的重要基础。也许您对这种精致的“小儿书”还并不十分了解,那就让我们从了解绘本开始吧!
一、
图画书,并不那么简单
1、
认识图画书

绘本,在欧美也叫图画书,,日本翻译成“绘本”,很具有东方韵味。图画书,顾名思义,图画一定在整本书中扮演鲜明、活泼的角色,而事实上,很多世界公认的图画书佳作就是“无字书”,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但一样传递信息与情感,但大多数是图文并茂,而且关于图画书有一个精彩的论述:
+=有图的书
图×文=图画书


“+”是简单的累计,而“×”似乎就能产生成倍的化学反应了,文字与图互为引导与暗示,将图赋予新的内涵,使图文的意蕴更加丰富。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2002年当我第一次在报刊上看到它的文字时,当时的感觉就是“一个莫名其妙比爱的故事!”,可就当我因为这个课题研究真正翻开这本原作时,我还是会震撼:大大的开本,精装的封面,雅致的环衬,亚光而内敛的纸张,大面积的空白~~~~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讲述一只小兔子在临睡前和大兔子的一段对话而已。它们的对话,听起来是如此平常,小兔子睡不着,问大兔子“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兔子说,“哦,我大概猜不出来。”,小兔子便有些得意,开始比划它的爱,可无论怎么比划,都比划不过大兔子,大兔子的爱总是比它的多。每次我们实验组的老师都要先集体研读绘本,记得每次一起读这个故事时都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有想到自己孩子的,有想到自己过逝的母亲的,二年级年轻的牛老师每次都能哈哈大笑的自己再编出许多情节来!正是因为图文相得益彰,把个本来很简单的故事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了!
2、绘本的特质:
赏心而悦目
娱目且怡心
简洁,但不简单
有人称图画书为“一辈子的书”,就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因为它是最贴近读者阅读的一种类型的书。有人仍认为,我的学生都这么大了,还读小儿书,图画书,能获得多少知识啊!那你就去读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本可能您十分钟就能读完,但会让你久久回味的书。你一定会有某种人生的共鸣与启发!你会发现,读图其实就是读心的过程。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是一个固定的容器。而图画书也是一样,它的特制也不是可以一一尽数的。但我想,至少有三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艺术性:图画的艺术
文字的艺术
视觉的艺术
听觉的艺术

图画的艺术:显而易见,它不同于一般的简笔画或儿童画报,真正的绘本图画是很专业的,比如《石头汤》的水墨风格,《爷爷一定有办法》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都有油画的厚重与质感,而《母鸡萝丝去散步》完全就是精美的版画艺术。这么好的艺术大餐怎么不会对我们的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趣味性:我们常说,一个人“无趣”,或是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没劲”。这是因为我们有了太多的所谓凡夫俗事扰乱了我们的赤子之心,太多的因为所谓的经验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其实一团毛线,一堆泥沙,几颗弹子,这些都可以成为真乐趣。比如我们在给实验年级孩子们讲《蚯蚓的日记》,那就是在写一个小男孩成长的真实心路!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又是听得那么安静,课后,有个小女孩告诉我:“老师,我有个小弟弟就是这样,我以前觉得他特讨厌,现在我觉得他好可爱!”你看,她已经开始懂得欣赏生活,欣赏人了,她能从烦琐、平淡的人事中读出“趣味”二字来了!
*教育性:这也是教师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定要从某种读书资源中获得某种直接有用的东西,所谓读书的实用主义。比如孩子今天不好好吃饭睡觉了,哪本书可以教育他,他总和小朋友闹矛盾,又有哪本书可以解决的。凡是所见,皆要成为教育资源。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决不是一元、固定、古板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是上乘的文艺作品。绘本的阅读,当然是有教育性的,但它又是多元的,这种教育性并非所谓的直奔主题,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的。比如绘本阅读指导课《我爸爸》的教学,从头至尾并没有一路高举“我们要爱爸爸,要对爸爸好”这样的主题大旗,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种种琐碎平凡的事务中散发出那样一种浓浓的又温馨的味道。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我觉得我们是完成了一次平凡中见真挚的爱的教育。
附上儿童心理学家陈鹏先生对绘本的评价:
当孩子读第一遍时,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孩子读第二遍时,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
当孩子读第三遍时,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
当孩子读第四遍时,会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
当孩子读第五遍时,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
当孩子读第六遍时,会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
当孩子读第七遍时,会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
当孩子读第八遍时,会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
为什么要让学生读绘本


有了以上我们对绘本并不简单的认识,我想,让孩子去阅读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好的东西当然值得推广,但有两点需要强调的:
1、
尊重孩子当下的快乐,从无压力阅读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
2、
翻开书页,扇动想象

想象力是阅读的基础,孩子接触到的形象越丰富,它的想象力就越让人惊叹。在人生启蒙阶段,孩子接触到的艺术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他以后对艺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单一的形象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他以为熊就是这个样子,兔子就该是那个样子,我们自己,也一定要长的可爱才能讨人欢心,世界很美好,只是太枯燥。然而,事实是:世界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坏,世界是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的。我们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孩子们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启发如孩子的作品《小红帽的真实故事》等。
三、
如何让学生阅读绘本

我觉得对一种书籍也好,对一件事情也罢,只有知之深,爱之切,才能推之广。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要分享的还是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来欣赏绘本:
1、如何欣赏绘本:封面
环衬——蝴蝶页
扉页
正文
封底
2、亲子阅读:
*召开读书家长会 :
*分小组购置绘本作品:
*我给爸妈讲故事:
*大手拉小手
共绘图画书]

向您推荐:
*两个网站:新教育实验“毛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段性阅读实验”

小书房——在线阅读网站
*几本著作:《由图画书爱上阅读》
余耀编著

〈阅读与欣赏〉  彭懿

《我的图画书论》

〈全语言的全在哪里〉
庭院里的草儿黄了,有再绿的时候;村子里的马戏团走了,有再来的时候;而一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它若消失了,便永远不会再回来。因此,为了那只有一次的童年,我们一定要关注早期阅读,关注早期阅读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绘本的阅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45:11 | 只看该作者
桥西区绘本阅读研讨活动小结
桥西区教研室  王丽娟

1、为什么要让学生读绘本?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营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已经把课外阅读看作了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今天的课外阅读指导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指导,那么为什么要引导孩子们读绘本呢?
从阅读量的角度讲,绘本似乎不占优势,那么为什么绘本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聚集了极旺的人气呢?这是因为在低年级阅读教学,我们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读文本本身,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尊重孩子当下的快乐,从无压力阅读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为他们终身学习、一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所包涵的内容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更符合孩子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
也就是由绘本阅读→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有益的,能够培养孩子做有底气的人。
(2)
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想像能力——绘本本身飞扬着想像,连细节都有故事,作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能刺激学生在现实与梦想之间驰骋。
审美能力——学生在享受文学的同时也在感染美学,不但让视觉得到愉悦,同时艺术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是单纯文字阅读无法替代的。
思维能力——不同的理解促使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
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读与欣赏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绘本的语言确实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自然美妙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童言的自然稚拙,天真无邪与智慧灵性。
人文素养——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绘本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儿童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时,在闪烁着人性光辉,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容,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2、
如何让孩子们读绘本?
(1)、最重要是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让学生快乐地读,高兴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无压力地阅读。依此引发学生喜欢绘本,爱上阅读。
阅读指导课不是阅读的全部,仅仅是开始,引导孩子们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读好的书,读优秀作品,选择好的作品。同时鼓励孩子课下读书,做好亲子阅读。
(2)、遵循阅读的规律:整体——部分——整体。
整体阅读过程应该注意:大声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自己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情感的熏陶,语言的滋养,畅快的阅读的享受。
部分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有细节阅读的指导。指导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选择最富想像力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观赏图中的形象、色彩,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图画、文字以外的世界。
同时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吸收语言,运用语言。
自然、凝练、生动、节奏感。
(3)
指导学生创造绘本。
绘本是很好的收藏品,有些书看过就扔,而绘本是看过才买的,而且它可以像音乐一样,反复听,反复看。
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美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视觉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不是一般的书可以比拟的。
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每本书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与大师对话,尽情的享受童心的美妙,分享和陶醉那份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45:58 | 只看该作者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不朽的童话
不泯的童心——永远的安徒生》
(大阅读课)


河北省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
张媛



课题
《不朽的童话
不泯的童心——永远的安徒生》
教材版本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不朽的童话
不泯的童心
——永远的安徒生》是最后一个单元——文学单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之后的一节大阅读课。“文学单元”是冀教版教材特色之一,在这个单元中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个作者的作品及其相关资料,了解作家及作品。这节大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增加学生对安徒生作品及相关资料的阅读量,增加学生对安徒生丰富人生和情感世界的了解,通过网络环境给大家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资源充分了解安徒生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安徒生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中人物形象、安徒生可贵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世界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地了解。从而感化、陶冶学生们的心灵,使他们爱上安徒生、爱上他的作品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收获。在网络教学的海洋中享受语文学习。



教学目的: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在阅读安徒生作品的同时了解安徒生丰富的人生、崇高的人格魅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索。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
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几部作品,我们认识了那个带给病中女孩无限希望的小豌豆、认识了那个美丽善良却带给我们无边酸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认识了那个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美丽天鹅的丑小鸭。我们还了解了安徒生虽然清贫却充满快乐、幻想的童年时光;还随着课文一起到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去领略了那里安徒生公园的美丽风光……可以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畅游,都有些乐不思蜀了。我还知道,你们在我们的安徒生网站上还阅读了不少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是吗?(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网站,学生说说自己阅读过的故事
一、
阅读感悟
A:《海的女儿》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海的女儿》又叫《小人鱼》这篇故事。你们是不是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呀?为什么?
生:因为她特别善良 ……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教师打开网络图片,配乐、配图朗诵《小人鱼》的故事)。
中心话题: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最打动你的心?为什么?为我们动情地读一读吧!

1、
小人鱼用自己最宝贵的声音向海巫婆换取了一剂能长出人腿的药……
师:这一部分的那句话最打动你?为什么?

小结:多么纯真的小人鱼,她为了能到岸上去,和王子在一起,为了获得一个永生的灵魂。宁可失去宝贵的声音,宁可忍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去冒化成泡沫的危险。
2、
王子娶了邻国的公主,小人鱼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王子的幸福,化成了海中的泡沫。
师:这一部分的那句话最打动你?为什么?
小结:虽然,小人鱼化成了泡沫,但是她那颗善良、宽容的心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谁愿意配着音乐再读读这最感人的一幕?
拓展
师:其实,在安徒生的笔下像小人鱼这样的形象还有很多,你们知道都有谁吗?
学生结合网络文章,自由说出角色的名字
师:安徒生怎么会塑造出这么多善良、宽容的形象呢?谁愿意结合自己在网站上阅读的资料谈一谈?
(安徒生14岁只身一人在哥本哈根闯荡,在历经磨难之后,他终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到一所教会学校学习,因为安徒生比同班的同学们年龄大,大家开始嘲笑和讥讽他,但是安徒生一点也不生气,还经常编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很快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大朋友。因为安徒生的出身卑贱,所以被当时的校长梅斯林所不容,梅斯林经常侮辱安徒生,还不允许他去参加文学聚会,不允许他写作,骂他是个白痴。但是,对于这一切,安徒生都很宽容的对待,在他成名之后还在著作中这样写道:“在我看来,我的一生倒是得富于那些沉闷黯淡的日子!”
也正是因为安徒生的童年经历了太多痛苦与不幸,使他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更希望这个世界上多一些美好的事物,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黑夜给了我一双黑夜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小结:安徒生用他的作品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塑造着我们的心灵,他用他的童话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纯净的世界,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童话才流传至今。
B:《小意达的花》
师:安徒生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进行创作,他的好多作品来自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有一次他到一个朋友家去做客,遇到朋友六岁的小女儿小意达,她正抱着看一盆凋谢的花哭呢! 安徒生安慰他说--------------------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小意达的花》。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把最喜欢的地方给我们读一读。
(自由读大家最喜欢的一段)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大群花在对着我跳舞,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安徒生那非凡的想象力,是啊!他居然能记住那么多种花的名字, 而且把他们描绘的活灵活现,他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根据自己在网络上阅读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9课《童年的记忆》吗?安徒生小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却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爸爸妈妈经常带着安徒生到树林里、小溪旁去玩耍,使他有很多机会亲近大自然,以至于后来他称自己为自然之子,他的一生都在四处游历,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激发了他无边的想象力,在安徒生的笔下(网络课件
小结:安徒生就像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用他那颗不泯的童心创作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童话。
C:《皇帝的新装》
师: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一百六十多篇童话,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讴歌也有对黑暗社会的鞭挞,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皇帝的新装》
1、
利用网络图片做背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
找到网络文章,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边谈对文章的理解边带着感受朗读相应段落。
小结:安徒生就像一只冷眼看世界的夜莺,他用他的童话在带给人们快乐的同时又带给人们无限的思索。因此,人们这样评价安徒生的童话: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 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 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 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 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 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沈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 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出示网络图片
二、
想象拓展
有人说安徒生是一个微笑着的老爷爷,有人说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想象力的人,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幻想力的人……在你们的心中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此时此刻安徒生爷爷就来到了我们的中间,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在课下,在我们的网络留言板中交流交流吧!我相信安徒生爷爷一定能感受得到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安徒生和他的童话”这个文学单元之后,学生们热情高涨,我们恰到好处的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对安徒生作品的阅读量,让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安徒生童话的魅力。网络上的安徒生作品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课下自由阅读自由交流,充分显示了网络的自由和丰富。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阅读到《小人鱼》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出示网络图片,配图、配乐朗读、分析感受。让学生在网络这个自由环境中,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利用网络资料“丰富的人生、别人眼中的安徒生”连个板块,了解安徒生的创作意图、从而对人物对作品有了更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安徒生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创作,每一个故事都有他人生经历的影射。如何把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和作品紧密结合?网络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畅游,自由浏览,比如:《小意达的花》创作的经历和目的,比如说他丰富的人生游历和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和对他非凡想象力的激发……使他们对作品及资料的了解达到极致。


















设计意图:《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所以,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一定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加深了文章中的讽刺意味。









设计意图:网络多媒体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灵活的交流空间和平台。在网络的海洋中,真正实现了师生间自由、民主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让语文教学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得到升华。让享受语文的教学理想得以实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文化单元后,进行的一节大阅读课。作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更多安徒生的作品的同时了解安徒生丰富的人生经历,从他的作品中感受他那可贵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孩子们爱上安徒生,爱上他的作品。并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自己的收获和独特感受。
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和资源扩大了学生对作品和资料的阅读量。“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位哲人谈心”,阅读安徒生的作品不能脱离对作者人生经历、情感世界的了解,这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童话作品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相应的人生经历。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环境创建了一个集安徒生童话作品、丰富的人生、别人眼中的安徒生……等几个板块为一体的网站,精心选择了三篇代表安徒生童话三种风格的童话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同时建立了大量的连接,拓展了有关安徒生的介绍和相关资料。通过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由浏览,丰富学生对作者、作品的了解和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安徒生形象渐渐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他那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更加的鲜活……
但是,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因为作品和资料的结合存在多元性。每个孩子在阅读资料时的感受不同,会在不同的作品中感受到作家经历和思想情操。在这一部分的操作中没能充分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学生理解的多样性。作品和资料的结合不是很好。
总之,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教师和学生上课的时候紧紧围绕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节大阅读课上大、上活。老师和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充分领略了网络教学带给我们的便利和自由,既是学习又是享受!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46:45 |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冰心

——主题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星小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在图书馆对冰心三个不同主题,不同文本一系列的赏读,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爱的欢愉世界,从而对冰心其人其作有了自己最初的了解。
2、
初步学会书类检索的图书馆借阅方法。
3、
体会边读边悟对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来阅读冰心。
2、
推荐一组冰心爱的主题的文章:
童心:《雨后》、《纪事》、《小老鼠的命运》、《寄小读者2
自然:《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只小鸟》、《蒲公英》、《翠鸟》
母爱:《雨荷》、《母亲与我》、《对话》、《寄小读者3
教学地点:
红星小学图书馆——巴学园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分享自己的阅读历程:
师:最近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新的的文化主题单元——永远的冰心,在每次阅读课之前,老师总要先放开手让你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吧,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课文的学习。
上网查阅资料阅读。
从书店购书阅读。
就近图书馆借阅。
师:大家都提供了很多好的阅读途径。但不管怎么样,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阅读她的作品是最好的方法了!今天,我们又来到了红星小学美丽、自由、开放的图书馆——巴学园,分享我们的阅读心得,同时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继续深入的阅读冰心!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现在对冰心的了解吧!(生就自己所查阅到的资料谈自己对冰心的初步认识了解。)
设计意图:阅读其实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让学生先自己动手阅读冰心,然后分享于课上,更能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二、
利用图书馆资源继续深入研读:
师:课前,我们大家相互推荐了一组冰心的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文章?
师:世纪老人冰心的确是位高产作家,她的作品几乎横贯一个世纪,真是数也数不过来。其实你们刚才说的那些作品,我们的图书馆都有,让我们把他找出来吧!

刚才呼声最高的《雨后》,有谁知道,如果你自己来图书馆,该怎么查阅呢?
师:我们可以采用书类检索的办法,《雨后》属于诗歌类,用字母I来表示,那么,《冰心诗歌文集》里一定会有!(示范找出此书)请学生来阅读!
1、童心主题的分享:
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吧?
生:把孩子们写的非常快乐自由!
“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多痛快啊,我都忍不住想要去玩了!

写出了孩子们的心里了!我们是最会玩的了!(引导学生朗读。)
师:二年级就学过的文章,现在在冰心单元里再次读它,你又能读懂作者冰心的什么呢?
生:她太爱孩子了!你看她写出“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要是我们的父母恐怕早就要批评我们了!
师:这本《冰心诗歌集》里还有很多好的作品呢!谁愿意也来分享一下!
生:分享《纪事》(师生讨论感受冰心爱孩子的童心。)
2、自然主题:
师:何止童心,何止爱孩子,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冰心都视作生命呢!关于自然,你对哪篇印象最深呢?
生:《别踩了这朵花》、《一只小鸟》等。
(重点分享《一只小鸟》,讨论“读出了怎样的冰心?”感受冰心文章的核心灵魂,并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悟的阅读方法。)
3、
母爱主题:
师:我们刚才已经运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充分感悟了冰心的童心与关爱自然。其实,在她作品中还有另外一个更容易打动我们的主题——母爱。来看《雨荷》!(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母爱的世界。)
师:提醒大家在听老师读时,一定要边读边悟,边感受,想想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生:“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生:“荷叶慢慢倾侧下来~~~~~~”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荷叶就像母亲,呵护着孩子。
师:那你们有没有心中下雨的时候?
(生谈自己生活中与母亲的点滴感动。)
设计意图:由文本引发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这也是教师让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匠心独具。
师:此时,我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冰心与母亲对话的一段文字,我们来感受一下。(读《再寄小读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引导学生对冰心作品内容的一个解读,又适时穿插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
总结收获:
师:问大家这节课的收获:
生:冰心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与自然。
更充分感受了冰心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永远的冰心!
学会了利用图书馆查阅自己想要读的书。
知道了“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师:很高兴大家的收获!其实除了边读边悟,边读边写也是提升我们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呢!

课下,我们继续利用我们图书馆资源阅读,同时别忘了用写读书卡、手抄报的方法来记录下你阅读的收获!好,今天我们的集体阅读时间就到这!接下来,你可以自己在图书馆查阅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边读边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领略冰心作品的核心思想,同时引导学生边读边写,种下另外一个有效阅读的方法,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实践。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48:53 | 只看该作者
《放飞童年》作文指导、讲评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星小学邵坤 教师简介 邵坤,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998 年毕业任中学语 文教师一年,1999 年在红星小学任教至今。我始终认 为,教学终是人的教学,目的终是教人如何相处、自 处,如何生活。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我在阅读 教学与习作教学中尝试着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2004 年 11 月出版了题为《蓦然回首》的个人随笔专 辑。分别有机会数次在石家庄市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观 摩课中作课;在桥西区阅读、习作教学等现场教学实 践活动中担任作课、 说课教师。
在几年的实践活动中, 在教学理念上, 我始终坚持:
(1)心态上, 并不是在 “教” 孩子,而是“共学” 。
(2)观念上,并不只是“施者” , 更是“受者” 。
(3)行为上,切实做到“言出必行” “以 身作则” 。
(4)职业上, “乐业”是人生基石,再谈“敬 业”与“专业”能力。
课前教案 放飞童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星小学邵坤
【教学初衷】 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对这些本身就 正在经历着童年生活的四年级孩子们来说。游戏、趣 事、烦恼……种种事物、事件中都饱含了他们对这个 世界最初的认识与新奇感,对生活的感情与沉淀—— 他们生活其中,但却并不见得完全感受或享受其中。 所以,我作此课的目的就是试图牵引着孩子的视线, 使它不仅仅停留于外在的玩、闹、快乐等字眼,而是 打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触角,铺延、沉淀……使其学 会热爱生活,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 的回忆”(普希金语)。
【课前走过的历程】 ★精读三篇文章: 《天窗》 《芦叶船》 《快乐足球赛》
★略读一组作品: 《捅马蜂窝》 《捉人》 《笔直走,转弯狗》 《一个美国少 年的一天》 《窗边的小豆豆》 《父与子》 (漫画) ★三个实践活动:
☆师生同玩“捉人”游戏。
☆“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习作指导
一、真诚导入
师: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就常 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长大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啊?于是,我就科学家、画家、作家的说了一大圈,也 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的是什么。 长大了, 才渐渐发现,  这个时候自己希望的竟然是能够回到童年, 放飞童年, 因为,那是一个人最纯真的年代。所以,我非常高兴 这段时间能跟着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童年。 教学心得:之前的一周时间都在与孩子们一起读童年, 讲童年(别人的,也有自己的),甚至同玩游戏,沉浸其 中。在享受整个过程之后的此刻,静下心来,老师作 为一个引领者,一个朋友,一个已经长大的人来真诚 交流自己对童年的记忆,既是点题,更是希望为接下 来的环节营造一个真诚交流的氛围。
二、回顾历程
师:那么,还记得这段时间我们都一起做过些什么吗?
生:逐个回忆:
一组文章;
“捉人”游戏(出示照片回忆);
“小小采访” (分享采访记录与收获);
教学心得:阅读、生活与习作,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这节课就是在学生充分阅读与体现的基础上的快速习 作。 所有的回忆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思想与情感,让他 们在这里达到一个点的爆发。
三、布置教室
师: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一起收集了许多的宝贝 呢,有你们爱玩的,也有一些有故事的小纪念品,对 吧!要知道, 收藏可是记录生活很棒的方式哦! 那这样, 就用我们收集的东西先来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同时播放所有学生童年照片做成的 FLASH 课件。) (完成之后,让他们谈自己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感受。学 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回忆与感动。)
教学心得:营造氛围,打开学生思维与情感是本课时 交流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环节设计更是让学生通过 音乐 FLASH 课件及及教室的亲手布置全身心地沉浸在 童年生活的幸福回忆当中。 情致永远是交流的一根主线,此时即使有学生思维跳 跃或表达不够连贯详尽,也以鼓励、期待的方式让其 条理清楚,抓住重点的去表述。
四、生活交流
师: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怀 念。那说说,关于你的童年生活,此时此刻,什么是 你最想讲给大家听的?
1 “童年趣事”(一个“偷吃辣椒”的小故事引发学 生更多关于自己天真无邪童年的有趣回忆。) 师结:我发现你们是那么天真、可爱。待会写下来也 一定会是一段真实可爱的宝贵记忆的。
2 “童年游戏” (学生讲自己的自制或最得意的玩具, 讲到兴致高涨时让学生随手摆弄几下?    17cc    ??师也提供一组 童年游戏组图,激发学生的 游戏快乐童年。) 师结:那一定永远是我们童年生活最痛快淋漓的一段    美好记忆了!
3 师:我们知道,生活不会只有一种味道,童年也是 如此。今天在你们带来的这些纪念品当中,有没有一 些给你生活带来不同于游戏与趣事,但同样更让你怀 念的? 教学心得:这引导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让学生回忆 并讲述生活中最让你动情的事情,勾起每一个人心灵 最温柔的一面。 (学生讲述自己许多与朋友或小动物的感人故事。虽多 是与小狗小猫,但这就是孩子们童年生活对友谊对感 情最初的了解与体会啊!)
五、沉淀习作:
师结:说了那么多,不知你发现了没有,我们的童年 生活不仅有让我们可以畅快淋漓的游戏,还有那天真 调皮的小趣事,同时,也一定会有更多值得我们回忆 的…… 拿起你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所有童年生活中最让 你感兴趣、感动,或有所感触的事!不拘任何形式,可 以写可以画, 可以是一个精彩的片段描写。 写完之后, 再给你的小作品拟一个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题目吧!
教学心得:此时学生已沉淀饱饱的感情、迫不及待想 要表达。那么,不拘任何形式地鼓励学生写下自己最 想写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习作水平。 (学生习作完成后设置“习作展览区” ,提出“欣赏提 示” ,生生之间互相欣赏习作。)
教学心得:这个习作互赏的环节设置使每个孩子都扩 大了自己作品受众面,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让大家带 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充分提高了孩子的被关注程 度与自主意识。
习作赏析
一、集体评议 师:上节课,我们在展览区欣赏了同学们的习作,大 家还在自己喜欢的习作上送了红花或写下了评语。说 说,你们最喜欢谁的作品啊! (学生推荐: 《哈哈, 你捉不到我!》 《是沉睡, 还是死亡?》 《童年》 《泡泡雨》等作品。) 请这几位作者分别朗读他们的作品。作者高兴而自豪 地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在朗读完后充分发表意义或提出疑义交流。 教学心得:集体评议的作品仍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在 自己喜爱的作品中去探讨习作,探讨生活。 “习作只有养成习惯才有其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 ” 每天都将自己的收获心得写画下来,重在培养学生养 成习作的习惯。而此时的展示更是鼓励学生注重平时 的积累。
二、自我推荐
三、分享平时积累作品
四、提  出修改建议
   师:为了使我们的习作更精彩,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吗?(学生主动提出修改的建议)刚才的 赏析过程中其实就在渗透如何使文章更优秀:有真情 实感、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切合的题目等。老师提出 一些具体建议后学生课下自由修改,然后回去把修改 后的习作读给自己的爸爸 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美好的童年,一起 来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师简介 樊铭璐,女,任教于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小学一 级教师,自 2003 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立志将献身教 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把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 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政治思想坚定。我一直认为从事党的教育是自己最大 的光荣。 工作刻苦努力。在 2004 年,我撰写的《匆匆》 《菜园 里》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分别被乌鲁木齐市教育 研究中心评为二、三等奖。 教学努力创新。2004 年,我执教的《匆匆》在《课程 目标与开放教学》语文学科录像课中被乌鲁木齐市教 研中心评为二等奖,执教的《鸟的天堂》录像课被自 治区课改委员会评为二等奖。平时,我还注重总结经 验,积极撰写论文。2004 年我撰写的《和学生一起体 会自由表达的快乐》 《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良好环境》 等文章被新疆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为一等 奖。此外,我指导的学生在 2004 年天山区小学生书写 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 2004 年新疆“时空杯”小学生 作文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一个获三等奖,五个获优 秀奖。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前进的路还很长,我将以 夙兴夜寐、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以一贯之的态度, 努力在教学理论上有新的创新, 在工作上有新的成就。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9:06:29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5:22:21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5:25:18 | 只看该作者
桥西区语文素质赛圆满结束
    5月4日、5日,为期两天的桥西区小学语文教师素质赛在友谊大街小学榴园报告厅成功举行。


    此次比赛共有33位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包括综合素养考试,粉笔字、朗诵、即席表达和特长等展示内容。每一位参赛教师都用出色的表现,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教师认真观摩了竞赛,为自己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底蕴。


比赛结束后,教研室邵坤老师代表评审组做了精彩点评,她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良好素质,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04:42 , Processed in 0.2276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