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大茶山管姓族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3 18:5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大茶山管姓族谱



温州管姓系穆王之后,夷吾支系,管宁后裔。温州始祖管次慧,谱序中有叙慧子略有二子,次子迁居龙泉,"古谱有记"。兄弟在异乡宗支繁茂,分居丽水青田、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兴旺发达,后裔人才佈及天崖《详见名人录》。

大茶山管氏姓族象乾公,次慧公九世孙,乾道二年(1166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温州洪灾暴作,为避洪迁居大茶山(今瓯海区茶山街道大茶山村)。其弟象坤公迁永嘉硗岩(今乌牛镇鸭鹅村)。次慧公第十一世孙恭简公大元进士封奉政大夫,右春坊学士、翰林院侍读,定居平阳。第十三世孙采蚤公,元定宗元年拜史部郎中敕赠奉政大夫,定居乐清县东(四都垟岙)。大茶山管氏宗族子孙兴旺,裔延五洲,誉冠百业。乾公六世孙存爱公性爱山水,隐居原地耕读遗风。十三世后遭倭寇变乱庐舍被毁族人远避分散八方。
明嘉靖间世系第113世孙性懿公归梓重兴前业,续立大茶山中兴一世祖,其弟玉山公迁居莲池目桥(今陈家殿)。懿公生四子:长宗圣、次懿源、三宗德、四宗彰,即为大茶山今日的1-4房派。二房懿源公第五子松简(字庭宪)系中兴三世孙迁居丁岙,其孙大萼(号嘉茂)封北京顺天府登仕郎。中兴五世二房内大柱公迁水尾垟金乡。六世三房内一和公迁梅头。七世大房内汝南公迁南山。一和公次子南川公迁凤川(湗村)。四房内日昇公迁上河乡河西,八世大房内国宗公迁黄鱼山。三房内楚玉公迁瑞安花园,三房内原赞公迁处州城底。大房内职林公迁白塔前河(今南白象),大房内台臣公迁白马殿前。九世三房内天斗公迁下林村。三房内采臣公迁黄屿浃田。大房内天育公迁状元。三房内天佑公迁丽水厦河。三房内天显公迁厦河东门。大房内圣文公迁温州南蝉桥。以上中兴各派均为各地管族房派始迁祖。
温州管姓,历时千年之久,子孙兴旺,名贤辈出,这是管氏宗族的自豪,望后辈子孙同气连枝,继续努力进取,齐家治国,青出于兰荣宗耀祖,永葆管族美德。
中兴之后排行三十个字辈:名行(阳行)性、宗、信、汉、大、一、德、君、天、颍、光、方、显、作、荣、嗣、嘉、鸿、福、寿、秀、培、启、贤、良、绍、源、泽、茂、延、字行(阴行)字安、享、超、前、贵、圣、汝、国、元、幼、振、懋、丙、承、华、昌、庆、享、贞、致、如、心、必、盛、之、广、远、乐、悠、然

宗祠记
管氏大宗在宋朝时先祖象乾公为避洪迁居大茶山,后辈子孙为纪念祖宗建造宗祠一座后遭倭寇变乱宗祠庐舍被毁倒塌。至明朝嘉靖间性懿公重兴故居立中兴一世祖。懿公生四子,分四房,后辈们分别建造四座宗祠。懿公同长子立大宗,第二、三、四房分别建三座小宗祠,每逢春秋二祭子孙们都要集中祭祖,分别在各房宗祠中祭拜祖宗。到文革期间破旧立新宗祠被毁,于一九九二至一九九四年由族长和老协会会长带头发动宗亲及各房派子孙纷纷资助,在原大宗的旧基上重建大宗一座。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由各房及各地分派的裔孙们集中祭祖几百子孙聚集在窄小的大宗祠里焚香点烛拜祭祖宗二00八年管氏大宗重修谱牒,谱局理事会几位主要理事负责将宗祠进行全面修理。今天的宗祠门口立旗杆夹一对掛着字旗号,立管氏世系碑志石碑。进门中堂着管姓温州一世祖次慧公,大茶山始祖象乾公和中兴一世祖性懿公画像两边立四房祖辈画像,左右分别掛着管姓平昌郡族历代历朝名人画像和照片。大宗祠虽小但我们管氏的祖祖辈辈在历史的朝朝代代里名人不少,现在后辈裔孙们还为宗祠的今后扩建奠定基础,我们相信有管氏裔孙宗亲们的重视和努力,很快会建成一座更广阔而宏伟气壮的管氏大宗昂立在大罗山顶上——大茶山。
祖坟记
温州一世祖次慧公据古谱记载,坟安温州西郊年长月久至今踪迹无存大茶山始祖象乾公墓基沉陷,今唯中兴一世祖性懿公坟墓座落大茶山老坟坑座北朝南,明朝时期祖辈们为纪念宋时中兴一世祖,将坟记刻上字,至一九八0年裔孙们将祖墓进行重修时重立石坟记,字样依旧仍用字。二00九年重修谱牒理事会决定将通往祖墓道路进行翻新,用水泥筑一条新的行人通道直到祖墓便于宗亲房族裔孙们一年一度拜祭方便但对祖坟的坟记(宋)字仍旧不能更改,敬请宗亲们理解祖宗的字含义望后辈子孙继续管理。
管氏前辈功绩
管氏前辈定居大罗山峰北山巅上,吾族以勤俭为本以朴实持家和睦相处艰苦创业,至今近九百年之久,从始以来由交通不便,上山落岭只有东西两个方向出入山路,东至永强皇岙,西至后京,祖辈们为后裔乐业崛起,经多年累积,陆续在永强各地购买良田,至共和前夕集农田二百余亩,而且在皇岙水埠购筑水岸埠头和仓库(平房数间)。上岭山路长达数里,肩挑手提,为中途避风躲雨在半岭中建造一座驻云亭。解放后至五八年间,良田埠头,仓库划归永强,至七五年间木材结构的驻云亭被贼所盗后人将驻云亭移址山坳上,改为花岗岩结构扁额驻云亭,左联:登高方知海天宽,右联:息足便觉道途稳,永驻大罗山半岭。地方东首立莭孝亭一座,匾额:冰雪为心,左联:天贻晚福真能寿,右联:地有奇峰并莭高,(有碑文);地方西边后京水埠筑起埠头,站房今改建启阜亭一座,(有碑记)外部筑有维法亭,现在进村的入口立进村牌坊,前人为地方太平在村西建造风水山、山水出口处建造元罗桥、筑立石匣庙,地方西立圣旨牌坊(有碑文)、宗祠入口处筑立神道门牌坊、宋时建成大罗山上闻名的觉海寺等等。以上建筑物都是吾族先辈留下的古迹,今仍俱在,望子孙后辈继续永远保存。

启亭记
启亭阜者,上岑下坡歇脚之地,迈步登程,山明奇秀,人口群集,物民丰此亭者,罗山、京山水埠之处,座落罗一后京村至此,有祖业樟树一株,千年乔木,衰老成枯,经与罗一等协商蒙上级领导审处,为顾全局,三方均分。
罗一所得树款,为后京桥西首引桥至红桥儿溪桥筑路之用。罗山京山合得之款,为修桥建亭工资,不足之款甚巨,由双方平摊乐受,以成美事。
建亭为斯,乃罗山京山水埠所处,两队庄稼管理之需,亭基不足,罗一欣欣赐,一旦约成,百世共守。
亭榭之建,乃千秋公益美业,非一时兴会之举,前人有兴建之道,后人有保管之德,严明之约,民众必晓,亭座所属,不容损毁。设摊买卖,列在严禁,禽畜之类,拒不停留;何方杂物,不准堆积,有违约者,必讨不贷。
亭建之日,特立此碑,一以纪念故人之业,二为后世守益存照。
公元一九七八年夏仲日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1:41 , Processed in 0.1107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