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学从官 不离从教——记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管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17: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学从官 不离从教——记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管林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5927

采访管林教授,我们自始至终感觉是在和一位敦厚的长者聊天,在平和的话语间,你感觉不到这是一位曾经的大学校长,著述颇丰的近代文学研究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你能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往事的平和回忆,对人生的一种积极反省,对未来仍然充满希望的态度。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管林教授只用了9个字概括--"读师范、教师范、办师范"。管林教授从小学毕业后至现在的60多年时间里,与师范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简师、中师一直读到高师,用了10年时间,教师范的时间最长30多年,办师范即担任副校长、校长长达12年。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管林颇感欣慰,他说:"我刚大学毕业时就觉得做个教师是很不错的一份职业,而且能教书育人是很光荣的,到现在还是这么认为。"

"选择师范,是我一生的正确选择。"

穿越时空的隧道,坐在华南师大美丽的文化广场草坪上,管林教授把我们拉回到解放前广丰县管村乡的一个小村庄里。管林,原名管妙龄,1933年12月出生于广丰县东阳乡管村村的一个农民家中。家境的贫寒,使少年的管林倍尝了生活的艰辛。和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他也曾翻山越岭去砍柴,肩扛手挑着家里的一点农产品翻越几十里山路到临近的浙江江山去换回家里必需的生活用品,1945年,小学还未毕业,父亲就不幸去世。谈起早年的那一段生活,管林教授讲得多的不是生活的艰辛,而是感谢家乡的生活锻炼了自己的身体,锤炼了自己的意志,为以后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个舅舅的帮助下,他到江山读私立学校,因家里实在太穷,交不起学费,读了一年就辍学了,幸亏一位老师见他孺子可教,留他在他家里学习,辅导他功课,终于在1946年9月,考入江西上饶师范学校简师,1950年升入中师,1952年7月份毕业,毕业以后作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边在南昌帮助老师思想改造,一边等待分配工作的时候,组织上通知他,他已被保送到广州华南师范学院读书,即现在的华南师大。身无分文的管林由江西省教育厅买好车票并给了一定的零用钱来到了华南师大,这一来,他的一生就和师范教育再也没有分开过。
在华南师大就读的四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并于1954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7月毕业,因成绩优秀被留在学校当助教。
留学当助教以后的管林,一方面不分昼夜地钻研着自己的专业,同时还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并兼任了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但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考验着一个人。1958年,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始,管林因反右派不力,被扣上了"白专道路"和"向资产阶级积极靠扰"两顶帽子,同时因为他爱人是侨眷,在广州有房产,又加上了一顶"房产主"的帽子,戴着三顶帽子的管林1966年受到了党内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并下放到韶关参加四清运动锻炼。这一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竟然一直背到了1978年,拨乱反正后,祖国百废待兴,组织上任命管林为中文系副主任,但管林提出,我是一个背负着组织处分的人,不能担任中文系副主任,组织上才撤消了原来的错误处分,处分取消后,管林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担任了中文系副主任,1981年任中文系主任。1983年,因为在学术上的丰硕成果,管林被评为华南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1984年,组织上任命他为华南师大副校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1992年,出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管林教授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笑着说:"我这大辈子可谓'少年不富,青年不顺,中年不空,老年不穷'。但是我做了几次正确的选择,第一就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就是选择了读师范、做教师。"

"作为一个师范的教师,自己在专业上应该是一流的。"

管林教授在华南师大从教长达40多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经常说,作为一个大学的教师,自己在所教的专业上应该是一流的。他在自己的近代文学研究专业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自1978年以来,他编著、主编、合作编著的著作多达25部,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多达160多篇。
一九七八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年份,它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已过不惑之年的管林迎来了他治学生涯的一个井喷时期,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近代文学领域及教育方面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及著作,如《拨乱反正,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新教育》1978年第11期)、《谈谈文学作品的"人民性"》(《学术研究》1978年第5期)、《学习毛主席诗词语言艺术的几点体会》(《语文辅导》1978年第5期),这一阶段管林的治学成果突出表现在龚自珍的研究方面。代表这一方面的著作一是1981年与人合著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龚自珍诗文》;另一本是与学校两个老师合作的《龚自珍研究》。《龚自珍研究》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研究龚自珍的学术专著。该书曾被《中国二十一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里评定为"以全新的观点和丰富的材料,对龚自珍的生平、思想、创作作了全面的研究和论述"。而在《中国近代文学大词典》一书中也被评为"材料丰富,视野宽广,是一部研究龚自珍的比较通俗而有新意的专著"。同时还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被推荐为研究龚自珍的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代表管林教授另一个学术成就的是由他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下册),该书是国家教育部的一个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曾作为许多高校的大学本科教材,该书的编写与别的同类教材比较突出的一点就在于体例比较新,借鉴了中国《史记》的体例,按综论编、文体编、作家传、大事记这四个方面来写,在学习和阅读的时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文学年鉴》(92年版)载文称为"文学史编写体例的一次突破"。书中紧紧把握"历史的文学"和"文学的历史"这个纲,结合中国近代文学的产生、发展、特点的论述,即回答学术界对近代文学的存在所引发的争论,也深层次地勾勒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近代文学的产生,以及"五·四"新文学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该书于1994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许多国内刊物及日本的《清末小说》年刊都相继发表了书评。
管林教授的治学成果当然远不止以上列举的这些。翻开《管林学术著作及论文》目录,我们看到了一个治学范围相当广泛,著述非常丰富的学者的成绩。随便撷取一些,作为一个学者都是一生的骄傲。
--《亚子先生今不朽,诗词湖海同长久--论柳亚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1期复印,又被选入《中华诗词年鉴》(1988年版)。
--《论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2期收入。
--《赴美华人的血泪史诗--试论天使岛诗歌》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艾华在《中国近代文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作了评述(见《复旦学报》1992年第1期),朱刚在《中国近代文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评述文章中也作了评述(见《中国文学年鉴》(1991-1992)。
--《黄遵宪与中国文化交流》、《黄遵宪与海外华侨》、《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载《中国近代文学评述》)等一组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徐鹏程、张俊才著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指出,"管林有关黄遵宪的专题研究,标志着黄氏生平研究的深入","《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是近年研究《日本杂事诗》的重要成果之一。"
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管林教授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89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召开,管林教授宣读的《试论高师学生能力的培养》,被编入《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一书。1991年,中国近代文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管林教授宣读了论文《赴美华人的血泪史诗--试论天使岛诗歌》。1992年,"传统文化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论会在新加坡举办,管林教授宣读的论文《中国近代文学与社会变迁之关系》收入新加坡出版的《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传统文化论文集》。1993年,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教育行政与管理研究会第13届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管林教授作为该届学术年会的主席主持了会议。1994年,"岭南文化新探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举办,管林教授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从郑观应的诗文看近代岭南思想文化的特点》。1995年,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教育行政与管理研究会第14届学术年会在新西兰举办,管林教授以第13届学术年会主席的身份参加。

"我热爱师范教育,我应该为师范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学从教亦从政。管林教授从华南师大的中文系副主任、主任到华南师范大学的副校长、校长,为华南师大的一步步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谈起自己从政的经历,管林教授显得很平淡,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从政,所以组织上对我的任命都是先下文再谈话,因为我是一个党员,所以服从组织的需要是一个党员的基本党性原则。但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便只有做好这个岗位的选择。管林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插曲,1984年,《龚自珍研究》出版后,学术界对这本书反映很好,在书出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他们的一个小报《文学书窗》上给读者推荐该书时,却说"该书由中山大学管林、钟贤培、陈新璋三人合著",其实书中明明提到"作于华南师范大学"。为此,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人,他们说闹出这一个笑话的原因可能是写这文章的人认为写出这本那么有研究深度的专著,它的作者当然是出自学术地位较高的中山大学了。当时管林教授就想到,华南师范大学过去在学术研究方面抓得不紧,今后应该好好抓抓,要努力研究出更多被学术界认可的成果来。就是这一个小插曲,激励着管林教授在学校领导岗位上,重视抓科研工作。在他任副校长主管科研工作期间,华南师范大学的近代文学研究工作一度和北京、上海并称为全国近代史文学研究工作的三驾马车。1992年,年迈59岁的管林教授,已作出逐步放下副校长这幅担子,希望能用全部的精力来搞教学和科研的打算的时候,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宣布他任华南师大校长。在任命会上,管林教授怀着对党、对华南师范大学深厚的感情说: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往往都是通过华南师大的党组织、老师们、同学们来具体体现的。所以,我对华南大学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特殊感情。我热爱华南师大,我应该为华南师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92年,华南师大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内有危房49000平方米,人心不稳,生源奇缺;外有债务4000多万元(其中本金3000余万元),学校声誉有所下降。上任之初的管林提出了"放、宽、严、上"的治校原则,即放下经济包袱;营造一个较宽松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为上一个新台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凝聚人心,提高学校的声誉,管林上任之初的第一件事就是还债。为此,他千方百计压缩学校非正常性开支,并且从自己做起。有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飞机回到香港已是半夜,为了省一夜的住宿费,他和另一个人一起在机场过了一夜。同时和学校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又再三征求了广大教工的意见,决定把学校靠中山大道临街面的一座大楼抵押给了银行使用40年,这样一口气还掉了2700多万元的贷款,然后又在各方面咬紧牙关节减了一些开支,终于在1993年放下了债务包袱。放下债务包袱的华南师大轻装上阵,全力冲刺"211工程"的预审。"211工程"的实施,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通过预审,华南师大就有可能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之中,使学校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管林校长和全校教工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在1996年10月25日,一举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专家组的预审,把学校的声誉和名望都提高了一个层次,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99年,管林教授退休之后,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了两项科研项目。一个是《广东历史人物辞典》的统筹工作,一个是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岭南晚清文学研究》。同时加入民办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参加了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备,担任过该院的第一任院长。如今的管林教授,每天看3-4个小时的书,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和老伴一起出去旅游,实地考查一些与近代文学研究有关的东西,生活过得充实而灿烂。谈到家乡的教育时,管林教授深情地说:"希望家乡的年青人要努力学习,在品德、学业、身体方面都要不断进步,希望更多的年青人走出来,走出来才有更大的发展。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都要情系家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4:46 , Processed in 0.1206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