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5日上午9:30展览开幕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0:41:49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0:46:2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嵩山参学展开幕式作者:


===九鱼小妹妹今天在《休里-启封/起风》给我和一了拍的片子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0:57:10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yliaocn9

http://blog.sina.com.cn/yliaocn9

》》管季超留此链接就可以随时了解一了和他的朋友/弟子的行止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1:03:53 | 只看该作者
一了的耳朵                                         文:马明博
  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胡一虎说,他父亲曾教给这样说话:“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急事慢慢地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没有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有发生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现在的事小心地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自己的事,静听自己的心怎样说。”
  从小就知道“少说为佳”这句话,但一直未能领会其中的深意。胡文虎转述的老人的一番话,让我省悟出弦外之音。
  这段话,像一面镜子。揽镜对照三十多年的涉世,试问镜中人:“你会说话吗?”心里真是没底。虽然每天都在不停地说着,谁敢说自己“会说话”呢。
  人这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是两件:说与听。
  想一想,人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巴。2:2:1,这个比例,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深意。说白了,就是人这一辈子,应该多听、多看、少说。
  在中国书坛的大草原上,一了及其特色鲜明的现代书法,诚如闯进羊群的“一匹狼”。虽然另类,但一了的“看、听、说”却非常本分。
  一了眼睛好使。他纵着看上下古今,对于中国书法的演变、时代同行者的创作,洞若观火;他横着看左邻右舍,对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韩书坛,也有深入地了解;他还看书法之外的,绘画、雕塑、自然、山水。作为一个习禅者,在观察外在的世界之后,他还会找个角落,在静默中,观照自己的身心。
  那么一了的耳朵和嘴巴呢?
  夏初,在艺术家王浩的归原居,我与一了初次见面。
  王浩把我们相互介绍了一下,彼此握手后,围着当作桌子的磨盘坐下来。院内野草萋萋,晌午阳光浓烈,在大槐树的绿荫中,一干人等喝酒、唱歌、聊天、吃茶,舒服极了。
  言谈间,王浩大着嗓门对我说:“明博……”。坐在我对面的一了忽然张大了嘴巴,他急着问王浩,“你说谁?这是明博?你这咋做人嘛,也不介绍一下。”他明显地冤枉了胖胖的王浩。
  王浩体胖心宽,毫不介意。此时,大家才知道,一了有只耳朵失聪。
  一了指着自己的耳朵,“耳朵听不清,看你们说话,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为了不让大家扫兴,我就点头说‘是’、‘好’、‘对’。”
  他身旁的朋友补充说:“有时候,他不知道别人说什么,别人在笑,他也跟着笑”。
  因为耳朵的原因,一了闹过许多笑话。
  比如,有一次,一了去拜访画家老甲(贾浩义)。
  老甲对一了说:“上次我去看你的画展,你不在。”
  一了点头:“是!是!是!”
  “你的作品,我很喜欢。”
  一了点头:“好!好!好!”
  老甲:“你年轻你厉害,我们上了年纪,都不行了。”
  一了点头:“对!对!对!”
  同去的朋友听着不对劲,把一了拉到一边说:“你也太狂了吧!”。
  一了充满不解地看着朋友,“我怎么啦?”
  耳朵听不清,自然话也少。一了说:“现在耳朵听不见了,我不知道你们说什么,搭不上话。”熟悉一了的朋友,渐渐接受了一了的寡言与沉默。然而,对于多年不见面的朋友,久别重逢,会觉得昔日健谈的一了现在故意玩深沉。
  饭间,有人问一了,“耳朵怎么就听不见了?”
  一了说:“我一个甘肃农民来到郑州22年,在中原大地混迹,在城市里做事,要比其他人多付出,才能把事情做好。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折腾成这样了。先是经常耳鸣,后来越来越听不清,去年一只耳朵彻底听不到了。听了二十年的废话,听坏了一只耳朵。不过,这样也好,不该听的终于听不到了。”
  说着,他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对于一了线条奇崛的现代书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囚”系列。勿须讳言,一了早期的书法作品,有日本大书法家井上有一的影子,然而近年来,他越来越真实地逼近了自己的内心。
  《说文解字》说:“囚,系也。从人在口中”,本意为监禁。在一了眼里,“囚”是当下生存在现代文明中的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在社会规则设置的种种僵硬的框框里,一个个鲜活的人,成为毫无生命活力的“方盒子”空间里的“现代人”,为利欲的消费价值所愚弄与欺瞒,对于生命深层的自我灵智的体认,愈来愈成为空谈与梦想。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在一个与自我生命无关的“囚境”里?为什么人们被自我追求的、社会营构的虚假幻象所“囚禁”却茫然不觉?
  在这里,一了的书法,演化为对现实批判的一种的实验与可能,且意味深长。写“囚”的一了,书写愈多,所见愈深,“囚”系列作品,渐渐成为质疑自我生存状态的自问自答,颇像禅宗所说的“参话头”。素有禅心的一了,以“囚”为门,渐渐体会到佛法无处不在,汉字通灵,字字菩提,字字佛性,字字宇宙。
  享誉世界的泰国高僧佛使比丘曾指出,执著就是“囚牢”。只要有“囚牢”,便会有痛苦。执著使人被监禁于各式各样的生命的“囚牢”中,心甘情愿地成为“囚徒”。深入地认知“囚牢”的存在,会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对于个体生命来说,眼、耳、鼻、舌、身、意——佛法所说的“六根”,也是“囚牢”。通过“六根”,我们得以和外界沟通、接触,产生感受、经验等,导致人对自身生命产生执取。当执著于“六根”时,我们得侍候它们,从而成为它们的“囚徒”。
  对于佛使比丘教人放下执著、走出囚境的教导,不知道一了是否有所听闻。他的“囚”系列书法作品,那一个个处于框框中难以解脱的具象,可以说是佛使比丘所说的“囚牢”的具体表现。
  当我们执著于听时,耳朵就成为我们的“囚牢”。耳朵功能的丧失,对于一了,倒成为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他少了一个“囚牢”。
  放下对外在音声执著的一了,会更静地倾听内在的声音,借笔墨纸来淋漓地表达它。





===1986年,管季超与一了[朱明]通信;大约在1998年,第一次见到一了。其后在来中州时数访一了。

     朋友的耳朵咋就。。?


   一了本名朱明,甘肃人,现居郑州。独立艺术家,十方艺术馆馆长。曾于日本东京、中国美术馆、上海、西安、郑州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多次参加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举办的重要的当代艺术学术展。出版作品集、文集十余种。作品广为国内外当代艺术机构收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均做过专题介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01:23:42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3997845_0_1.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3997845_0_1.html

晚上,在开封一品皇家酒店和一了/蠢疯在一桌喝酒,占伟坐我右手边,我们一直在聊《当代美术》杂志该怎么编,我在琢磨怎样可以帮得上他的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40f6c30100xlif.html

  2012年一了艺术仓库、嵩山十方精舍教学工作简况



1、3月至5月嵩山写生,并择时举办“山高画展”。

2、5月于郑州目标艺术空间举办“三人行---魏群、李洁、果真纸上作品展”。

3、6月师生同往景德镇画瓷。

4、8月于郑州举办画瓷展并出版画集。
5、10月师生同往山西云冈石窟等处参学。

6、11月于郑州举办“魏群个展”。
7、12月于北京、成都举办嵩山十方精舍参学展。
8、十方艺术系列杂志全面免费跟踪报道,立体展示学生的参学成果。
9、相关展览、出版将得到十方艺术机构的全力协助。

==这几个孩子我都见着了。挺喜欢他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14:53 , Processed in 0.1035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