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 典 回 放]:在湖南民院附小举行的一次活动--‘柳丝如风’提供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2:23 | 只看该作者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3:52 | 只看该作者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4:26 | 只看该作者
让人敬佩的校长——民院附小方校长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5:48 | 只看该作者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6:25 | 只看该作者

激情而魅力的玫瑰想做永远美丽的女人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7:46 | 只看该作者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8: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新班长——江苏沙集小学马钧校长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29:17 | 只看该作者
无奖竟猜,这样灿烂的微笑是属于谁的?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30:10 | 只看该作者
直播组不完全阵容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33:52 | 只看该作者
719 刘铁芳报告《教育何以关注人事人心人文》 主持人: 翼然
说明:现场记录,可能会出现不少错误,请指正、理解。
记录人:美丽紫色、巍巍中条
刘铁芳简介:
刘铁芳,1969年生,湖南桃江人,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985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曾在《读书》、《书屋》、《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著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守望教育》、《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等。
主持人: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刘铁芳老师给我们做报告。炎热夏天深沉、文静、阳光又成熟的男士。昨天大家都在期待你,我不会忘记你在第一线第一期研修班作的报告。在那一次中,您的很多观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您的那句话:如果把教育把作一辆汽车,中国的教育是往汽车装东西,而美国的教育是往汽车加油。我是一个“敬其人、而亲其人”的人。过去的时间和现在,我都在阅读您的许多书,您的《守望教育》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比如《教育的可说不可说》《想起刘胡兰》,冷静中透着智慧,智慧中透着成熟。李玉龙老师有一个预测,五年以后中国将出现几个真正的大家,您就是这样的人。我说得再多,也不能表达对刘老师的尊敬和对刘老师思想的向往,下面就请刘老师为我们大家做《教育何以关注人事人心人文》的报告。上午的会议安排前两个小时听报告,之后是我们与刘老师的互动。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刘老师,走近刘老师对教育的思考。

刘老师:上次的那个比喻,并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把人家的话用来抒发自己的认识。二是成不成“大家”,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对于我而言,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在思考。这确实是我的真心话。对教育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时代的思考,看成是我的志业。不少老师都是自己掏腰包来岳阳学习,完全是凭着个人内心的追求,这是对教育的真情和向往。我很感动。今天的交流是随意和真诚的交流,这是我讲好课的前提,我非常不想希望大家把我抬的很高,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我也只是普通人。闲暇出智慧。我经常对朋友说,最简单的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深刻的。自由交流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沟通。这是几点纠正。
先说两个,并不是提前要向大家讲一节课,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只是最近对教育有一些思考,只是把一些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先把心放下去,然后我讲得还可以,大家感觉也会比较好,这也是我所期待的。讲讲昨天的经历,南方发大水,火车很不准,本来六点半可以到达,结果没有赶上火车,后来手机又没电了,又去买票,好不容易临到我们了,他们又说下班了。一路上我就对火车站、对中国的交通管理等很多问题产生了思考。许多时候,我们把他人不当人,我们也让自己偏离了做人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是自己不把自己当人,我们需要自己争取自己当人的资格。

从这个话题引出今天的报告。

建设现代化的学校,那么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学校如果有一百元,是怎么花的?我想大部分九十元是用来添置设备的,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化”。而有些国家却处处体现人性化,如一所图书馆看起来很普通,但走过去却处处想得周到。而我们中国很多方面是做给他人看的,而不是自己人用的,是让你看得舒服,而不是让你用起来舒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体现真正的现代化,现代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人的现代化”。比如举例来说,有时制度给了我们一些权力。制度给了我们一些行为的不道德提供了辩护,给个人的不道德性找到一个合法的理由。举例说明北京一民工的糟遭。在这样的道德面前,医生的天职是抢救,而在现实中,利益和效率优先,医生的天职被放到了另一边上,医生的不作为合法化,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的不道德以充分的理由。“平庸的恶”已成了我人身边最重要的事实,在制度许可内给自身一些不道德行为以正当化的理由,让它合理性、合法性。举例来说,不追求个人行为过程中有什么道德意义,只是按工作的要求按部就班,我们周边的情况真是这样。我们都在按部就班无视道德,无视弱者的伤痛。举例略。置身不合理的体制之中,自己依循常规,漠然地履行个人职责,没有用自己的脑瓜思考,把自己非人化。实际上,此时我们就不是作为一个人的身份在说话,只是一个螺丝钉,工作的螺丝钉,制度的螺丝钉。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很大程度上我们就是在培养螺丝钉。社会制度改良与个人德性提高乃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需要更多更广的关注。给普通教师讲课,可不能这样。教育的触角深入到社会,一个真正人性化、现代化的社会往往是表现出在细节中。我们怎么真正在富起来的同时站起来,我们怎么不跪着做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制度给自己不道德行为的合法性需要我们反思人的主体性,我们需要关注“平庸的恶”。

二是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人会理直气壮对我们做这些不道德的事呢?人都有一个权力的意识。鲁迅说: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做奴役而不得的时候。原来被人役,而现在有了一点权力就用之来役人。被人役和去人役都是奴性的生存状态。学会从对象身上看你自身。当你爱一个人,你就是爱的存在;当你恨一个人时,你就是恨的存在。从这点意见上,我们也能理解他们,不能针对一个人,而是面对社会,体现鲁迅所说的。市场经济较好地激发了人性。举例说明:大厅摆上沙发椅子,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是细节,我们太需要这些,只能从我们一点一滴来做。我只能在很小的舞台上跟大家呼吁。
今天,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上和大家谈教育,〈〈教育何以关注人事人心人文〉〉,这是我最新写的一篇文章。
教育总是在人与社会之间展开,对人与社会的关注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问题。在人与社会的关注之中,人是更基本的问题,教育对社会的关注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对人的关注是教育问题的核心与根本,人是一切教育问题的中心,教育对社会的关注是通过对人的关注体现出来。当然,人是社会中人,对人的关注本身就离不开对社会的关注。教育对人的关注需要体现开放的社会视野,从而把教育对社会的关注渗透在对人的关注之中。
人的存在总是在三个层面展开,最基本的层面是作为实体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其次是作为精神的存在,展开个人丰富的心灵生活;人的存在的最高层面乃是作为文化-人格的存在,在这个层面显明个体人生在世的基本品格。教育对人的关注在人的存在的三个基本层面展开,由此而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层次:
一是人事,即人可见的现实活动层面,在这个层面教育关注的是人如何做事,人怎样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活动,主要包括授人以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思维,规范人的行为,使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如何在其中得以生存。如果教育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教育培养的人始终只是片面发展的人,工具人,教育就停留在人的生存的表层,这样的教育不管如何丰富,都是浅薄的,缺乏内在的灵魂与根基,缺乏对个体生命的深层引导与关注。教育关注的不过是人生的劳碌,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言的人作为“充满劳绩”的存在,而没有关注人的诗意生存,或者说就是人之为人的完整生存。
二是人心,即人的心灵活动的层面,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心灵的美感,精神的愉悦。与做事相比,这个层面的关注重心是做人,比做事提高了一个层面,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心灵生活是人之为人的生活的根本与核心。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国家的根本在于个人,个人的根本在于人的心灵”,心灵生活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生活,关注人的心灵生活也就成了教育的根本,对心灵生活的关注把人引向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引向人对物的世界的超越性生存。
三是人文,即人的核心价值观、人生信仰、人的精神气质层面,它关注的核心就是人生在世的生存姿态,或者说生命姿态。如果说人事更多的关注的是做事,人心层面关注的是做人,那么人文层面关注的是做一个置身历史与文化、现实与理想之中的真实个人。人之为人,不是理想化的人,而是一定历史-文化之中的个人,对人的关注还要上升到人文的层面,即上升到置身于现实与历史之中的个体人格姿态的关注。教育的根本乃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让个体积极面对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三重生活。人不仅是做事的存在,也不仅是心灵的存在,人还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存在,人文是对人事、人心的超越。蔡元培先生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等五育的教育思想,以世界观教育来超越提升前面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以美育作为超越的津梁,从其内在精神来说,蔡元培正是要凭借教育引导个体在立足现实世界的同时超越现实世界,以实现个体之社会-文化人格的完成。在此意义上,蔡元培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五育之中,前面三育是在人事的层面,美育直接关涉人心,世界观教育则是人文层面教育的核心。
事关人事的教育即引导个体如何认识自然与社会、获得立身所需的诸种知识技能、伦理规范;事关人心的教育则在于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亲近自然与社会、关爱自我人生的情感态度;事关人文的教育则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文化品格与精神气质,这个层面的教育乃是更为基本、内隐的教育,它关涉的是人生在世的核心价值观、人生信仰、立身处世的人格姿态,涉及个体对自我、他人、世界、历史、文化的基本态度。如果把完整的教育比做一个圆,外围就是人事的教育,中间层面是人心的教育,人文层面的教育则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人文以人事、人心为基础与支撑,人事、人心的教育以人文为基本指向。三个层面都跟人间社会相关,个人自我内在发展的路径实际上就是个体如何参入人间社会、参入外在世界的路径。个体的人间情怀正是在个体生命层次上升的过程中逐步发育出来的。在此意义上,教育以人事、人心、人文为基础,以人间社会为基本指向,最终目标乃是个体与社会的共同福祉。
环顾现实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多数的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第一层次,即停留在个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层面,很少能关注人的精神存在与人格姿态,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大都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即使涉及到了第二层面,也存在着把精神生活技术化的危险。至于第三个层次,我们基本上还没有关注。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实际上需要每时每刻都考虑,究竟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的灵魂与精髓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教育如何去善导个体人生的展开?苟能如此,则我们教育实践活动的品格就会在我们对教育的内在性关注中得以逐步提升,我们才真正谈得上有质量的教育。否则,我们谈的最多,也依然只是有量而无质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人的教育。
谈到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德国卜劳恩的漫画“假日第一天”漫画故事。(略)
到海南江苏实验小学,活动中,有一个,让三年级学生站成“我们十岁了”几个字,每一个人发一张照片。非常惊喜,为什么心里感到惊喜,因为个人获得了精神的愉悦,生命是需要沉淀的,心灵也需要沉淀。教育是闲暇的艺术,只有在闲暇中,人的心灵真正才可能自由的舒展,人性获得无限的陶冶,真正的教育只有闲遐的人才能享受的。现实中人的心里品质是有差异的,不是每一个教师、每个教育活动都能达到高的境界的。教育的平民化,隐藏着现代教育平庸化的危机,现代加蓬于必须适应每一个人。需要教育的普及,是一个自然的事实。当然,普通人之间发生的普通的教育行为也可能蕴涵着丰富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卓越,人格,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生命状态。举例:有一个小孩子,有一个弱者,见到老师问道早上好。不对,不是早上。笑后,提醒是晚上。学生叫说,老师晚上早。智力水平很差。我原来写了一篇文章,现实中间很难达到我和你。 我和你就是你不把你看作一个对象。看作一个共同的生命体就是一个我和你。看到这位老师是很不错的老师,当听到孩子错了什么,老师首先想到自己是老师,老想着要在知识层面更正学生,就反而可能忽视了与学生当下的交往,实际上依然是一种我与他的关系。这个情景中,那个弱智的学生所不要的并不是知识的正确,他可能学10遍也依然不会,但最重要的是表达、是与人交流中的自信,这就是人文层面的教育,而我们的老师更多地局限在人事层面,老是把纠正他的话语方式作为交流的中心,反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对象是一种生存的基础,你必须认识学生,改造学生。对于我们来提民主平等更现实。人事,更多的关注人事的层面。早上说早上好,还有一个层面,老师太较真,无论是早上好还是晚上早也好。只有你认识到她对你的表达的问候 不就可以了。敢说不敢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说得好就谢谢你! 这是意向方面。有个小孩到美国读书,小孩子见父母,你在美国最大的收获的是什么,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回答是自由。这是什么层面的教育。说明什么问题。是人心加人文。中国的小孩子说任务很重,更多是在人事层面。一位小学校长,你进来之后,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尊重,都是值得可教得,很显然每个孩子来都让他学好,我们的教育理念还停在第一个层面。这也是我们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经济学里有次选择与原选择问题。我在触动你的意识,通过我的书触动大家的意识。现实的复杂性比理论研究中设想的复杂性更复杂。所以,一线的教师自身有了足够的能力与智慧,就自然而然找到自己的出路。
中学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第一、美。现在教育到底是哪个层面最重要的?钱理群老师说过一件事情,对我很有启发。他五十年代,中学生活在南师生度过。所以同学组织一个活动,回忆中学生活。回忆录中有一个巧合,回忆起一位老师,共同回忆的十五六岁时遭遇的一位漂亮的女老师,穿着旗袍来上课。今天教师的个性越来越少。体制化、功利化越来越多。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真正有个性的人才能敞开个人的空间。我们这些人应该感谢那些人。是他们拓宽了我们生命的视野。是他们让我们知道生活还可以这样活。我们今天的享乐主义,把孩子的人格压扁了!原来穿着旗袍上课也是一种美丽的教育。美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爱,对于每个学生,对调皮、淘气的孩子的爱。
第三、精神空间的拓宽。女老师带孩子看望远镜。你给很多知识并不一定是让他们精神视野拓宽,向往未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给未知世界打开了一道大门。 这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爱美,爱心,精神空间的拓宽。爱、美即有心灵层面的关照、也有一种人文情怀。给我们很多启发的事情。窦桂梅老师例子:寻隐者不遇,个性比较强,用我的理论评价窦老师的课,确实还是可以……在人事的层面上,窦老师的特点是,拓宽了课堂的知识含量,包括很多的信息量,通过她的旁征博引,给学生感染力比较强,从整体上来说,能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个人感觉来一枝红杏出墙来,表演性,煽情性,把每一点发挥到了极制。一枝红杏出墙来,因为有梦想,因为有梦想才会出墙来。只要在生命中有梦想就会出墙来,才能从现状中冲出来,在这个上面,我们今天报名体制的就是争取自己的空间。但是不要忘了,最严格的空间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自由。不管是多么严的空间,一枝红杏也有出墙的时候,努力往上走,不是在平面的层次上走来走去。学生学东西是很容易的事情,最主要是影响他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所以我们可以更多影响学生。如果……这是讲到教育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我讲得不是什么新东西,真正的原创性是非常难。当然不是这样说,而是加上我的一些体验。比较一下。蔡元培的五育思想,第一,军国民教育,要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能力。第二,实利主义教育。第三个道德教育。第四个是美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都是现实的教育,是人事层面的教育,美育是什么教育,是人心的教育。提出教育是立足于现实,通过美育的引导,达到对现实的超越,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教育的最高目的乃是人格的完成,是塑造人的世界观。他把美育作为一个过渡。所以教育的目的核心是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把教育的最高目的与现实有效的结合起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我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达到人心,指向人文,才能不断向上。那么我们以人格的完成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
人事是技术层面的教育。人心与人文完全是靠个人的意识的问题。这个意义上面可以把教育与训练加在一起。我们在这里。 学知识,魏书生的教育就是技能的训练,他的教育是技术主义。所以魏书生的教育是人事教育。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关于人事的教育可以是一种技术,引导个体提出规化,这个是没有问题,没有上升教化的层,教养的层面。再讲一个话题,现在走向社会的这一代人,就是可以让我们反思教育的问题。八十年代的人走向社会有什么特点。一个朋友讲到一个问题,就发现新员工,他们对新事物的、创新都。八十年代的致命弱点(略)所以我们这里反思八十年代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多的让他们更多的思考问题。这一代真正是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当然说八十年的人不好,而是让我们反思八十年代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的艺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谈论教育的艺术有两个层面。表层的艺术,修饰的艺术。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而且是漂亮的女教师居多。这样修饰的。人事,表浅的层次,所以我们思考教育艺术,区分艺术的层次,分修饰的艺术,本原的艺术。可能我的概括力不是很足,没有想出一个很好的话,来交流艺术的一种理解。我们比较《罗马假日》和〈〈无极〉〉,感觉真正的艺术和垃圾之间的区别。最喜欢的一个电影。《罗马假日》给人一种无可挑剔,很美的结局,非常的美。结尾讲出了人类一个永恒的重要的问题,我们追求爱情和自由,但我们在现实中是很有限的,许多时候只能成为一种永久的渴望。好的艺术大大拓展生命的空间,看了想了还想看。真正的好课是不能重复的。所以如果说每句话,每个表情如果重复的话,这中间除了修饰的、表演的艺术,还能有什么。教育的艺术根本就是师生生命境界的提升,有限的向无限的提升。不是无极,给人一种组合,这是……你的课是罗马假日,还是无极。我们相信观众,做为教育,我们相信学生。给学生留下空间。窦老师有一些不足,空间不够。
再谈谈教师的素养:教育艺术的实践需要教育智慧、真情。思考的几点不保留地讲出来。教育的生命个性所带来的是个性的教育,个性教育并不是目的层面的高兴,而是过程。教师的教育个性,教育自身的生命的品质,一个人的人品就是人的文品。每个人的活动都是自己的表达。只能表现出什么东西。你是什么就在自己的活动中传达什么。教育的个性自身首先就是一种生命品质的表达。很重要的,良好的教育培训、阅读,就是唤发自己的生命发展需要。如果选一本好书,我要选《金蔷薇》,一篇文章,《夜行驿车》。这个文章,我们真的很需要这样一篇文章所传达的生命品质。他离你的生命很贴近。做一个人,感受人类的文明,只有心中有文明,才能传达给大家。二、教师的教育意识:……三、教师的实践技能:为什么前面讲这么多,教育本身是艺术,为什么说是艺术,是越越人事,上升人心、人文,教育怎样走向艺术,置身于教育实践,越有个性的教师才能走向艺术之境,正因为教育是艺术,后面的一个观点,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教育改革的重点乃是教育个性空间的扩大。体制化中有一点点边缘意识,过于在于中心化,去掉你身上的人性化,应该适度的有个性,让教师的生长个性成为一种可能。就是制度的中心。这是当前迫切的问题。不多说。
一、 对话(具体学友名字进一步落实)
一学友:人性和人心之间的关系。
刘老师:他们站在不同的层面。人性是平面的描述,整个教育问题都是和人性关系的,前面都在讲人性。在观念上关注人性,这是战略。从实际上,只能一点点做。这是我的目标,做为一种出发点,是看不见的一种方式。敞开一种真正的思路,为现实提供一种可以看得见的行为方式。否则过于宏大。
刘老师:做为我个人,关注的问题,从我的为人,我不是那种疯头人物,是慢拍,不是与时俱进的人。举例说明类似的一人。我个人关注:第一,在理念上争取给老师们一些比较好的东西,教育人文的随笔,编的一些比较有品味的文章;不自量力,进行教育的启蒙,和老师们在观念上有碰撞。第二,叙事。提升,发现,总结自我的平台,提升日常生活。做个人教育故事,给现实的人提供一点点启迪。编一个怎么教育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教育孩子等)第三个目标:利用博客,尽可能推进一些思想,一些随意的想法可能能发上到去,但一些还在思索的文章还没有发上去。启蒙和叙事。这是我的意向。
一学友:我来自江苏。我声明一下:我在学生面前心智比较高。下面说话有所不妥,请原谅。从刘教授说的买票事说起,他下班之后回去做什么?做自己情感里面的东西了。从这个层面,做一个工具变成一个人,这不是很高兴吗?劝您别生气。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合情合理的事,合情不合理的事,那么理就是不合情的吗?如何看待情感和理智的矛盾。
刘老师:站在立足点不同,看到的行为不同。你说的,他下班之后更好地为家人服务,这是站在这个视角。但我是说,个人在体制给他不道德的行为提供合理性论证的时候,我们如何看到这个现象,这是两回事,并不矛盾。我们不能为了自己人性化的要求而忽视了别人。每个人在社会角色中,不是说个人,而是反映一个现实,他并不是有什么个人性的过错,他只是一种常规,这就是所谓的平庸的恶。不是归罪他,而是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要体谅他,这不是孤立的行为,这也非常重要。
情与理的矛盾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的,而是使两者间有一个比较好的回音,举例在读者中看到的一文(略)比较人性化,情与理比较和谐的过程。再比如,这个火车站这个矛盾出现一次可以,但出现过十次,就要有所反思。表达的平台,我得到不满意的服务,一个在抱怨,一个也在抱怨,而应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一个良好的社会,正当的途径,让个人怨恨适当地转化。存在矛盾是必然的,但并不一定会构成一个必然的社会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沟通和解的可能性。
一学友:在您的讲话,八十年代已经步入社会,在他们身上出了问题,我们要思考。而我认为九十年代的学生,更处于一个诱惑世界,我们怎么能做得更好?
刘老师:我之所以把重点放在八十年代,事后才能看得更清,所以我侧重转型期间。九十年代没有在转型的关键期间,九十年代怎么样,我希望你能关注,我们一起再来讨论。但我想说一点,今后,一个人的成长还需要生活的历练,历练太少,成家、立业会让他们逐步成熟,不要对他们太绝望。九十年代的人我暂时确实并没有更好的思索。相信他们做得更好。
一学友:刚才的比喻:教育就像一辆汽车,中国的教育是向汽车里装东西,美国的教育是……用辩证的眼光看,既要装油,更要装东西。
刘老师:很好的话题。从两方面看,一是站在你的角度看。二是站在反思的角度。为什么是装油,当然既装油又装东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东西都是国外的痕迹,我们是用自己的市场给别人赚钱,是左脑空右脑也空。现在还有种说法,穷人的身体垮了;富人的身体也垮了,不得不去吃好。确实需要一种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的机制,也不利于创新的培养。教育的机制不太适合培养创造性的人格,不是装东西,装油只是一个过程,人要遵循地自然发展规律。不要承受太多的负担。这是很重要的话题。从另一角度,是让他装油而不是装东西,而是延缓装东西的时间。回到卢梭,自然的东西,尊寻自然。如果过早装东西,就会使它的功能减弱。如中国的孩子,负担太重。而是为了推迟装东西的时间。这是一个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还是有很重要的差异,对教育的现实理解。中国有社区教育吗?美国人说:天天是儿童节,天天 都在过六一节。学生不装书包,而是装引导自由思考的东西,而我们装的是对今后意义不大的东西。中美孩子的比较,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中国: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美:我的理想是当调酒师。马上就能看出谁是中国、美国。讲中国的历史,书本上的中国历史,那你知道中国以外的历史?他已经知道四十九种调酒办法。而我们呢?美国孩子出车祸就死掉了。从这点看,美国的梦想是当调酒师,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当科学家,而人性发育的空间很窄。而当美国十九岁时,他的人生是不是有意义的呢?而中国孩子如果十九岁就死了,他的人生又会怎么样呢?而我们中国人很多都没有享受到快乐。过分学美国也不行,但这不意味我们这样做也就是好的。
学友黄海:真诚地谈谈看法。进入中心可能更好吧?找到自己的中央台,从地方选上去,从中央再回到地方,水平就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如果你再考虑进入中心,就是最好了。做为一线教师,我们更想听到: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你了?读你的教育故事。
刘老师:坚持自我。我想进入就能进入,不强求,这是一种自由的态度。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批判现实。边缘可以保持思考者的本色。审慎是一种教育行动的美德。
一学友:对您的思想,无话可话。我发现一个问题,许多思想者,比如您,比如刘心武等。许多达到哲学、宗教层面思考的人物,都处于边缘化叫呢?你们只做理想的思考与想象,那么想把主流社会付于谁呢?大家在涉及社会制度的时候都是欲言又止痛有苦郁闷,有道是大隐隐于朝,你们这些人为何不入主调堂,最大程度的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呢?想把主流社会交给谁?为什么不最大程度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学友:最好机会,教育应当怎么样?非常遗憾,我们人事这样一个角度的层次,我们很认真、很痛苦地停留在这个层次,去打开理想大学之门。解决教育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思考。希望把您的思考和您的心声变成中国教育大部分人的思考,尤其是主管中国教育高官的思考。
刘老师:我最反对用个人的思考,变成每个人的思考。每个人都在思考,这就是我的追求,我的目标,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在思考。不跪着教书。有人从个人的话语受到一点启发,变成日常教育的智慧,这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一个观点,不可能改变什么,习惯非常强大。坚守话语的力量。社会不是凭着话语,一篇文章,一个观点,就能改变的,对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还是沉闷的教育现实,是非常无力。我知道,个人话语也是非常微弱。怎么样改造现实?制度的改良,第二希望于每个人,从每个人自己身上做起。
到博客上去交流,把大家的声音做为我思考的资源。


稿

“麓山叙事”是由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主持的、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叙事文集,该文集系列拟以教师职业人生叙事、个人教育生活叙事(我的教育故事)、儿童成长叙事为主题征集叙事文稿。文稿要求如下:
1)以教育生活经历为基础,注重细节的整理发掘,以求真实再现置身时代之中的教师职业人生或者个人成长的痕迹;
2)选择适当的主题来组织叙事,注意发掘细节的教育意义,把个人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感悟融合进去;
3)叙事格式不拘,但文字须平实、流畅,有内容,文字长短不限,以10000字左右为佳。
4)文稿请发至ltfang@263.net,或寄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莫华老师收,410081

麓山叙事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0:24 , Processed in 0.1071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