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8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08: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应城



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茶山鱼湖”之誉,这里是蒲阳古胜地,是蒲骚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湖北省110所重点高中之一,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也是湖北省教改试验学校、教改名校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始建于1930年,历史悠久,享誉荆楚。 坐落于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应城一中,北邻市体育馆,南接市花木园林基地,西临市教委,东望四里棚。
  学校占地面积15公顷,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建筑群呈扇形状,以行政科技楼为主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行政科技对称落坐。教学区建筑的这种扇形格局表现出应城一中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行政科技实验楼集行政办公、科学实验、电化教学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内设各科实验室20多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实验室装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有较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多个,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并拟装教学管理所需的电子监控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天文观测台。 教学楼分部  教学楼分为三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每年级一栋,每栋设20个教室,并配有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后面通过回廊连接可供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电教室,整个教学区建筑显得和谐壮观、简洁实用。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晾衣架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就坐用餐,并在附近建有锅炉房、澡堂、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整个生活区看起来整洁舒适。
  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室、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以及歌舞厅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氛围  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的景点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人造水系、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幽雅清静,步移景异,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文化氛围。新一中保持了过去一中的景物特点,以育人为主题,追

求一个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使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一位无声的播音员,向学生发布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一名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着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一位知识老人,讲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活力无限的学校,伴着风雨,她已走过了七十五年,七十五个春秋寒暑,七十五载缤纷无限,辉煌无限。 办学历史  回首办学史迹,我们应感谢为应城一中发展不懈奋斗的先辈们。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而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较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82年,停招初中新生,1984年在校初中生全部毕业。这时,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现在应城一中是省地市三级的重点高中。 同时也是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和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应城一中的辉煌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国家、省、地、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2010年获得“湖北省示范中学”称号。 学校校风  70多年长路漫漫,70年岁月悠悠。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校风“博爱、和谐、坚毅、争先”,教风“学高身正,启智树人”,学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校训“德能兼修,知行合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应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灼灼桃李展风采。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乏点兵沙场的将军,如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有51名杏坛尽风流的教授,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42名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如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博士60人,如李大纬、陈震、张红明等;高级技术人员66人,如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有专家名流13人,如邹狄凡、徐慧玲、季发元等;实业家企业家36人,如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北大清 校园风光

华学生20人,如谌应春、马飞等。 工作目标  耿耿丹心铸辉煌。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力争三年完成迁建一中”的工作目标。迁建一中是应城教育新世纪的一次宏伟工程,是应城一中建国五十多年来跨越式的大发展。
  现在新老校园,可同时开设90多个教学班,可容纳4500至5500名学生在校就读。年招生达1500—1900人,具备了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条件。为实现更高的目标——“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102人,省地学科带头人36名,市级骨干教师 12人。现在在校学生 3828人,其中高中生4600人,初中生610人。




管理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用津贴浮动制,奖优罚劣,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龙头高昂,双翼齐飞”的年级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年级主任,以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为“两翼”,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召开教导主任联席会,分析各班教学情况;召开政教主任联席会,商讨各班思想工作情况,严格的管理,踏实的作风,带来了教师素质的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
  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着眼未来,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学院等成功引进了45名教师。引进人才后,注重了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工作,明确规定以老带新的对象,新教师先听老教师课,再备课,经老教师签字的教案方可带入课堂。学校领导老师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极其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各任科教师在课后鼓励学生多提意见,使自己的教法不断完善,学校经常组织新教师五项全能汇报竞赛,优质课竞赛,电教课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应城一中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我校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会热情而持久,并涌现出一部分 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


校园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在实践中强素质。灵泉文学社,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十多年来,它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从扎根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百花园,培育文学新苗的芳草地。活动形式有:文学专题讲座、文学沙龙、文学联谊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学生作品表演等等。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有社员8010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65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87篇,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连续八届被孝感市评为优秀文学社团,其社刊被孝感市中学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刊,12位指导老师被应城市文学联谊会、孝感市文学联谊会、湖北省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2年1月《灵泉》文学社团在湖北省第一届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荣获省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2003年7月“灵泉”以孝感市第一名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99强”评比。其社刊《灵泉》中的优秀作品多被《蒲阳花》、《应城日报》、《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作品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报刊转发。
  让人才走出学校,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学校极重视学生实践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大学以及其它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并同多家单位建立了合用关系。
  学校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6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高考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全体一中人同舟共济,才能再展宏图。现在,应城一中又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学校领导 

 书记:柴时钟
  副书记:许四清 杨和清
  校长:柴时钟
  副校长:袁玉金 熊贵年 胡娟(女)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04:52 | 只看该作者
  湖北日报讯 昨日,应城市一中的学生在流动图书馆查资料、阅读书籍。全民阅读之风吹遍荆楚,该校倾力打造“书香校园”,与市图书馆联手,将市图书馆馆藏的近2万册图书送进校园,并定期更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记者曲河摄)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05:29 | 只看该作者
应城一中设立自强不息优秀奖
2011-10-08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丁艳红、丁新华)由清华大学孝感校友会捐赠设立的“清华大学自强不息清翔优秀奖”,国庆前夕在应城一中首次颁奖。这一爱心助教活动鼓舞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表示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激励优秀学生上名校,清华大学孝感校友会与应城一中设立了“清华大学孝感校友教育奖励基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北京大学也在应城一中设立了“北大实验班”,为学子提供更好的上名校平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07:59 | 只看该作者
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接受专家考评时间: 2009-05-14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新华网湖北频道5月14日电(许四清)湖北省政府督导室组织评估专家小组,对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办学水平经过四天认真、细致、全面的考评,近正式宣布同意接纳对应城一中办学水平进行正式评估。这标志着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室的正式考察。     应城一中创建湖北省示范高中分正式考察、督导评估、复评、授牌四个阶段,正式考察的顺利通过是该校向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考评专家小组通过听、看、问和座谈等方式对应城一中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成果特色逐一考察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城一中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善、学校管理规范高效,教育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成效突出,特色明显。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中肯地指出了学校创建工作的薄弱点和不足处,校长柴时钟代表全校师生郑重承诺将举全校之力,迅速整改到位;应城市市长也表示将全力支持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应城一中办学水平正式考察的顺利通过,极大地推动了该校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进程。(完)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09:48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11:49 | 只看该作者
应城一中组织女教职工参加通山一日游时间: 2012-03-10     为了丰富女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应城一中工会于2012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组织全校女教职工参加通山隐水洞大汉皇族村一日游活动。2012年3月7日,学校女教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隐水洞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位于通山县大畈镇内,距武汉市130余公里,溶洞全长5180,洞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均高30,宽25,洞内钟乳石林立,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峡流相映,瀑洞相融。中餐后,大家游览了中国大汉皇族村2000多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群落。它们坐落工整,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树、栈道、廊桥于一体,浑然天成,美不胜收。行程结束后大家乘车返回,结束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此次活动,使应城一中女教职工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缓解了工作压力,增强了集体意识,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展现了应城一中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宗旨。

通山隐水洞地质公园合影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12:41 | 只看该作者
章开沅教授到应城一中参观视察
作者:杨坚强   

         
  




    2011年9月6日上午,着名历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应邀到应城一中参观视察。
  上午九点,章教授在市教育局韩瑞峰副局长、应城一中柴时钟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和校容校貌,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办学特色。章教授不时点头称赞,并给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随后,章教授来到高三(1)班和学生们亲切交流。他用自身经历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丰富人生,同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这位慈祥而睿智的长辈表示了敬仰和感谢。
  章开沅教授是着名的教育家。他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4~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还是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在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章开沅教授又是海内外着名历史学家,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曾受聘为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他在辛亥革命史、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13:57 | 只看该作者
高中课改的一个样本——应城一中采访记 2010年10月26日


    编者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省正在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关系教育发展方向、关系国家人才培养的大事。应城一中以敏锐的眼光、执著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新课改,跃入全省样本学校行列。他们的做法,值得仿效。
    秋日的阳光下,应城一中教学楼前杨业功将军的铜像,镀上了一层金辉。
    静静的校园,绿树依然郁郁葱葱,倒映在环绕校区四周的护校河上,典雅秀丽。
    走进校园,迎面墙上,“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一行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22日,记者来到我省普通高中课改样本学校之一——应城一中采访,耳闻目睹,启发多多。


    课改要真改
    上午10时,正是课间操时间。应城一中宽阔的操场上,4000多名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抬手展臂,伸腿转身,舒展自如,流畅整齐,有如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护校河外城区道路上无数人欣赏、观看。
    翻开学校的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一部分备课组和高二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科,均使用了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启发诱导归纳,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传统的教学蓝本——教案便被淘汰出局。
    应城一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令人耳目一新。它引进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网络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学生评价等新的评教元素。
    课改相关的保障因素,次第跟上。备课组、教学教研活动更新着内容,课改QQ群、电子邮箱、博客和校园网等新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有疑就问、有问即答,活跃了课改气氛。
    应城一中校长柴时钟:我们注重突出课改特色,充分挖掘杰出校友、感动中国人物杨业功及应城膏都盐海等人文、自然资源,组织编写了《校友杨业功》、《可爱的应城》、《盐都膏海》等教材,满足学生选课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找准突破口
    在通用技术实训室,机床、微机、操作台,一应教学设备,摆满了几个教室。墙上的教学标识,内容明晰:任课教师、器材名目、课程安排、课堂要求。一份学生作品获奖表,令人欣喜:“摩擦生磁现象”、“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新型焦耳定律演示器”、“磁化养鱼装置”等10多项学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8:14:28 | 只看该作者
这天,应城一中有5个教学班,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的教学安排表上,每个班级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有54课时,社会实践每学年一周,社区服务每三学年10个工作日。    邻县一批教育界人士,正在参观应城一中艺术体育教育。客人们获悉,这里成立了艺体教育中心、美育领导小组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室,学校三个年级坚持开设体育课、艺术课,并有考勤考分记载。近几年间,学校向全国各级艺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柴时钟:课改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找准突破口。我们抓住三大特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和艺术体育教育,强力推进新课程的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理解新课改教师越来越多,支持新课改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观念先更新
    4月,应城一中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一行25人,赶赴河南新郑,参加全国首届高效课堂“课博会”,听取讲座,并深入课堂,观摩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九大模式示范课。
    5月,应城一中邀请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名校共同体课改专家,到校进行高效课堂培训,听取《高效课堂知与行》、《高效课堂模式解读》等专题报告,并请专家指导学校各科教师编写导学案,培训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团队。
    在应城一中,校园网上、橱窗之中,置放着《新课改知识问答》、《新课改实验》等资料。校长、副校长、课改办主任、教科主任、年级主任等,先后派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参观学习,有300多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应城一中还与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中新课改试验专题研究。一批国内知名的教育学专家,定期到校,现场观摩、指导新课改
    柴时钟:更新观念是高中课改的前提。高中课改,行动先要心动。因此,我们着力提高课改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首先帮助大家换脑筋、变思想;提高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首先也是帮助大家换脑筋、变思想。应城一中课改之所以进入全省样本的行列,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20:02 , Processed in 0.2316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