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节人人皆天之子,把亲人之灵接引到上帝身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4 11:4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节人人皆天之子,把亲人之灵接引到上帝身边

2012-03-22   南方周末   
◤至高之孝,历史上是君王独享的特权,今天应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人人皆有权以祖先和亲人之灵配祭上帝。
◤“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孔子
作者:杨 鹏
清明节将到,家里人、亲朋好友们忙起来,家人团聚,安排行程,准备香火纸钱食物,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2012年4月2日到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为清明节连放三天长假,这是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唐朝清明节放假一般四到七天,宋朝也有一到三天不等的假期。民政部统计,2009年第一次清明节放假,有4亿人参加了祭扫活动。2012年清明祭扫活动,人数应当远超4亿人。清明节,终于回归为中国人的重大节目。
清明节祭祖,这是孝道,源于传统,合于民心,发自内心。今年清明节,三天假期,内心被触动,我开始想应如何祭祀,感到了茫然。
首先,我想了解,祖先之灵到底在何处?我不甚明白,问了家人和朋友,没人有确切的答案。从大家扫墓时的行为看,似乎是认为祖先之灵在阴间黄泉,阴间黄泉似乎不是什么好地方,缺衣少食,环境不安全,亲人之灵在阴间比在阳间要可怜。这是一种普遍心理,为什么是这样?我忽然觉得,这样理解和孝敬先人的方式有点糊涂和可怜,清明祭祖行动前,得先弄明白一些前提。我利用周末,清理了中国提及古代孝道的典籍内容,有一些发现。基于这些发现,我认为清明节应有更好的过法,亲人之灵应该有更好的去处。我将这些发现呈献给大家,希望对各位欲尽孝道的朋友有所帮助。
最大的不孝是什么?
孝敬父母,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要求的伦理准则,犹太人摩西十诫的第五诫,就是要求孝敬母亲和父亲,但放在世界范围看,特别强调“孝”,将“孝”提升为核心行为准则,将对家庭父母之“孝”与对朝廷君王之“忠”结合起来,由“孝”及“忠”,以“忠孝”治国,这算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之一。
为强化以“孝”治国,中国历代王朝不仅在伦理道德和生活礼仪层面大力倡导“孝”,而且将“孝”纳入到了刑法中,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保障“孝”的落实。中国最完备的唐朝法典《唐律疏义》中,明确规定“五刑十恶”。“五刑”,指的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十恶”,指的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中“恶逆”的内容,包括殴打和谋杀父母亲属。“不孝”的内容,包括咒骂父母,与父母分家,另积私财,赡养父母不足,在父母三年守孝期间办理嫁娶,脱掉丧服寻欢作乐,得知父母死亡不举行丧礼等等。
“不孝”之罪,量刑极重。例如,《唐律疏义》中规定:“诸妻妾詈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徒三年。殴者,绞;伤者,皆斩。”妻子小妾敢骂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判三年徒刑。殴打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绞死。打伤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斩首。三年徒刑、绞死、斩首。量刑可不轻!中国传统以孝治国,妻子小妾们对祖父母、父母恭恭敬敬小心翼翼,这不仅是出于讲求孝道的道德说教影响,也是国家刑法对不孝之罪的严酷惩罚使然。为了保障子女对父母之孝,除了政治上谋反(指谋反君主)、谋叛(指叛国)这类大逆罪之外,严禁子女告父母。父母就算是有违法行为,子女只能劝说,不能到官府上告,“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如果去官府告父母违法,官府将惩罚上告者,量刑是绞死。
《唐律疏义》中关于“十恶”的规定被后代王朝继承。无论是《大明律》还是《大清律例》,都有对“十恶”的严格规定。
《唐律疏义》上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教之用。”“以孝治国”是道德礼教,更是一套刑法制度,以道德礼教为本,但一定重刑侍候,刑法与德礼两手抓两手硬。“孝”被细化为一条一条的刑律,清清楚楚,按罪定刑,严刑峻法。“不孝”之人不仅为社会道德舆论不容,还将遭受官府重刑,谁敢不孝?
按字形来讲,“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为上,孩子为下,上下尊卑有别,子女要顺从和负担老人。中国人大体都知道“孝”的意思,就是指赡养和尊重父母。如果问,最大的不孝是什么?估计多数人都会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是孟子说的,不是孔子说的。“不孝有三”的“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无后为大”?孟子对此并没有解释。直到东汉赵岐在《孟子注疏》中,第一次这样解释:“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是说,一是亲人行不义之事,子女阿意曲从,让亲人陷于不义之中,这是一不孝。二是家里贫穷,父母年老,儿子不去求功名利禄赡养老人,这是二不孝。三不孝就是不娶妻生子,没有后代,断绝祖宗祭祀,这是最大的不孝。断子绝孙,家祭湮灭,这是最大不孝。不知道赵岐解释的内容是否符合孟子的原义,但赵岐的解释还是丰富了我们对“无后为大”的理解,这里面涉及了“先祖祀”的问题,不仅是子孙延续的问题,也是祖先祭祀的家族祠堂的香火延续的问题。直到今天,中国人还习惯将没有子嗣说成是断了香火。没有儿孙,断了祖先祭祀香火,这是最大不孝。
最大的孝是什么?
按逻辑,最大的“孝”就应是子孙繁多、家祭香火鼎盛。这是逻辑的推理,但中国古人似乎并不讲逻辑,他们对“最大的孝”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特别的解释。
中国先秦思想流派中,最重视“孝”的是儒家。儒家关于孝的思想,最集中地表达在《孝经》中。《孝经》是一部优秀经典,思想明确,文字简洁。《孝经》据传是孔子弟子曾子记录的孔子关于“孝”的看法。最大的孝是什么?《孝经》如此解释: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译文如下:
曾子问:请问,圣人的德,不能在“孝”上再增加内容吗?
孔子回答:天地的本性,唯以人为最尊贵。人的德行,没有比“孝”更重要的。“孝”,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敬重父亲,没有比设父亲灵位来配祭“天”更重要的,周公就是这样的大孝之人。过去周公在南郊祭祀上天,配上了后稷灵位。在明堂祭祀上帝,配上了文王的灵位。所以四海之内,各按照职位级别来进行祭祀。
《孔子家语》中还记载了孔子对以祖先配祭上帝的说明如下:
定公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译文如下:
定公问孔子:“古代帝王郊祀,为什么一定是以祖先配天?”孔子回答说:“万物之本在天,人之本在祖先,郊祭,这是报答本源返回原始之初,所以以祖先配上帝。”
孔子的解释很清楚,上帝创造宇宙万物,我们的生命源于祖先,但祖先也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乃万物之祖,乃人之祖。祭祀祖先,这是孝,追本溯源,除了祭祖,还要祀万化之本源上帝,最大的孝,就是以祖先配祭上帝。
“郊祀”,指的是在国都南面郊外,举行祭天仪式,所以称“郊祀”。明堂,是一种四面有柱无墙,上有顶盖的十字型圣堂,用于祭祀上帝。“天”与“上帝”,指的是同一个最高的主宰力量。关于“天”与“帝”的关系,《宋史》记载宋朝理学家朱熹对此有过清楚解释:
或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祗祭之,故谓之帝。
译文如下:
有人问:郊祀时,以后稷配天,宗祀时,以文王配上帝。上帝即是天,天即是上帝,却分开祭,为什么?
回答:在南郊设坛而祭时,称之为天。在屋子里以神祗祭之,称之为上帝。
《孝经》中,孔子回答曾子的提问时,认为最大的孝,就是郊祭时以祖先灵位“配天”祭祀,就是明堂之祀时以父亲灵位“配上帝”祭祀。孔子这个解释,对后世君王行孝礼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配祭的具体做法,就是祭祀上帝时,上面是上帝的牌位,下面配上写着祖先名字的牌位。祖先、先王之灵永存,他们升到光明之天,在上帝左右。祭祀上帝时,要配上祖先、先王之灵位。
新清明节:人人皆是天之子
按照孔子关于至高之“孝”的解释,诸侯、官僚和百姓永远达不到最高之“孝”,因为诸侯、官僚、百姓皆无权祭天祭上帝。祭祀皇天上帝,那是天子君王的特权,唯有天子君王可以将自己的祖先和先王配祭皇天上帝。
“孝”是有等级的,唯有君王可以上升到“孝”的最高层次。当然,这个说法也可以引出一个结论,在行“孝”之路上,要想达到最高层次,得成为君王。
对君王来说,自己的祖先、先王是天子,祖先之灵并没有死,他们上升到光明的上帝之国,生活在上帝左右,继续关怀和影响着大地子孙的命运。《诗经》上说:“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从宗教上看,中国的君王们相信自己的祖先已回归到光明的上帝身边。但最大的问题是,认定自己的先王“在帝左右”,本是君王的特权。君王是天子,所以天子去世后,就回到上帝身边了。只许君王祭祀上帝,只许君王以先王和祖先配祭上帝,严禁官吏和百姓祭祀上帝和以先人配祭上帝。
中国的官吏和百姓一样相信灵魂不灭,一样相信离开人世的祖先们仍以某种方式存在,但他们不在光明的上帝左右,那在什么地方?没有明确说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常,父母祖先之灵似乎处在一个并不温暖安定的世界,在阴间黄泉,他们彷徨失依,缺衣少食,所以要给他们送食物,烧纸钱,送钱粮贿赂小鬼。总之,离世的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但这“另一个世界”并不让人安心。《礼记》中说,人死以后,离世的亲人如此,活着的人们对死亡往往也充满着内在的恐惧,因为可能要去的世界,是阴暗痛苦的世界。
但对君王来说,清明节是通常是欢乐的节日。从宋朝皇帝宋理宗(1205年-1264年)《赐贾相》一诗,我们可以体会君王的清明节:
清明朝野遇清明,万国欢心乐太平。樽俎优贤咨启活,载赓既醉咏盈成。
“樽”盛酒酒具,“俎”为盛肉食具,以酒肉优待贤明大臣。“赓”指诗辞歌诵唱合。译文如下:
清明的朝野,遇到了清明节。万国欢心啊,乐享太平。斟酒盛肉啊,优待贤臣,咨询治国之道。醉里唱和啊,丰富的诗篇咏成。
君王的清明节,跟普通人的大不一样!君王的清明节是欢乐的,因为祖先在天之灵就在上帝左右,与上帝一起享受子孙的祭品,何等的光明荣耀,保佑着尘世子孙,天国比现世更美好,不用为祖先之灵担心。既然君王死后必升天,抵达上帝左右,那君王们是如何做到的,这升天之路是如何走的?我查遍了史料,希望找到一些君王丧礼的细节,如相关的祷辞,但发现正史中没有任何记录,凡记有“祷告”行动之处,都没有内容。看来,这是君王们独享的秘法,是少数礼官严守的秘密,灵魂升天之路,不能让百姓知道。
能以祖先之灵配祭上帝,亲人之灵在上帝身边,对于去世的亲人,君王的内心是安定的,对于去世的亲人,普通百姓的内心是不安定的,因为亲人在一个陌生的不安全的世界中,可能仍然在受苦,还需要在世亲人的帮助。中国百姓生前很辛苦,死后很可怜。现实之中,君王与普通百姓极度不平等。死后的世界,君王与普通百姓也极度不平等。这不平等之刃,立在现实世界中,也立在死后世界中,砍到了灵魂至深处。君王站在了天国与尘世之间,不仅阻挡了普通百姓的天国之路,也阻挡了普通百姓去世的亲人们靠近上帝之路。君王独占独享通往上帝之路,以唯一天子之尊“奉天承运”统治天下,隔断了上帝与百姓的通道,在这个宗教的意义上,历朝君王皆万恶魔鬼。
崇拜上帝是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的传统,周朝打败殷商取代商朝,继承了商朝的上帝崇拜,但同时逐渐用“天”这个概念来指称“上帝”。整个周代,对至高神的称呼是“上帝”与“天”混用。从商朝甲骨文内容看,商朝崇拜的最高神是上帝,但同时也拜自然神和祖先神,但还没有用祖先神配祭上帝的祭祀模式。从已有资料分析,以祖先神配祭上帝的祭祀模式,最初可能是从周朝发展起来的,这个模式决定了三千多年中国君王的最高祭祀模式。公元661年,武则天封泰山辞即如此表达:
烝烝我后,享献惟夤。躬酌郁鬯,跪奠明神。
孝莫孝乎,配上帝亲。敬莫敬乎,教天下臣。
“烝烝”,指兴盛之貌。“后”,指君王。“享献”,向神奉献牺牲祭品。“夤”,指敬畏庄重。“郁鬯”,指一种郁金香与黑黍酿的酒。译文如下:
强盛的君王啊,怀着敬畏庄严之心,向上帝奉献祭品。亲自斟满郁金香和黑黍酿就的香酒啊,跪着献给光明之神。至高之孝敬啊,莫过于将亲人配祭上帝。至高之敬畏啊,教化好天下臣民。
在《孝经》之前的《周易》中,已提到君王将祖先配祭上帝的模式。《周易》“象”中这样写道: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豫”,指的是欢欣鼓舞。“殷”,虔诚的意思。“荐”,奉献。“祖”,指的是祖先。“祖”,指祖先。“考”,指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
雷声轰鸣,大地兴奋,欢欣鼓舞的日子。先王奏起圣乐,推崇圣德,以虔诚的祭祀,奉献上帝,以祖先和父亲配祭。
《周易》及《孝经》里这段关于配祭上帝的话,对历朝历代君王及朝廷礼官们产生了深刻影响,常被后代朝廷君王和官员们在讨论祭祀上帝礼仪时引用,决定了中国君王最重要的绵延不绝的宗教祭祀模式——以祖灵配祭上帝。二十四史有记载的君王中,很少有君王不举行以祖灵配祭上帝的隆重仪式。
“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这是《汉书》记载,汉武帝封泰山,在修建好的明堂中以汉高祖刘邦配祭上帝。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这是《新唐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以唐高祖李渊配祭上帝。
“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圆台,陈天书于左,以太祖、太宗配。”这是《宋史》所记宋真宗赵恒以宋太宗赵匡义及宋太祖赵匡胤配祭上帝。
“丙申,有事于南郊,尊太祖皇帝配享昊天上帝。”这是《元史》中记载元朝忽必烈以太祖铁木真配祭上帝。
“十四年春正月辛亥,祈穀于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这是《清史》关于清世祖福临以太祖努尔哈赤配祭上帝的记载。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最大的尽孝,在于父亲去世后,以父亲之灵配祭昊天上帝,让父亲之灵在上帝身边,平安地生活在上帝的威力和光明中。不让父母的灵魂徘徊在死亡阴暗之地,用配祭上帝的仪式,用向上帝的祷告,呼唤父母之灵走向上帝,在上帝的光明中得到安宁,这才是至高之孝。这至高之孝,历史上是君王独享的特权,今天应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人人皆有权以祖先和亲人之灵配祭上帝。“孝莫孝乎,配上帝亲”,以逝去的亲人配祭上帝,这才是大孝。大孝之人,当以自己为天子,上帝之子,以逝去的亲人配祭上帝的大孝之子。过一个人人皆天子的清明节。
研究到此,我有了一个该如何过清明节的结论,我感到自己可以过一个完全不同的清明节,以逝去亲人配祭上帝的清明节,以鲜花探视亲人墓地的清明节,一个有尊严和光明的清明节。愿意过有尊严和光明清明节的朋友们,愿意尽大孝的朋友们,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最古老,但又是最新的清明节。
(作者为壹基金秘书长)
清明新祭法:
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十”字代表上帝,至高光明之神。
二、将正“十”字符号牌位(木制或其他材料)放在高处,下面配上去世亲人姓名牌位。
三、虔诚向上帝祷告,只能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接纳祖先之灵,将祖先之灵接引到上帝光明的国度中。
四、可以与祖先之灵交流,让祖先之灵停留在上帝身边,但不可向祖先之灵祈求。只能崇拜上帝,只能向上帝祈求,不可向上帝以外任何对象祈求。
另外,建议扫墓时,不用再带纸钱、纸车、纸马、纸房子——因为祖先之灵被接引到上帝身边,生活在光明温暖丰裕的天国,在高高的天上眷顾着我们,比现实世界美好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再给他们送任何东西。如果怕两手空空不好,建议带上一支或一束花,神灵世界喜欢大地的馨香。
资料
“清明”原指节气,属二十四节气之一。据传周代即有,秦汉时期,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祭拜祖先。清明节前夕为寒食节,人们在这天约定禁火,冷食熟食,活动常延续至清明节。由于时间相近,后来寒食节趋与清明节合一。寒食节的习俗因而被清明节保留。魏晋以来,儒家、佛教、道教的部分理论杂糅在一起,阴间、地狱、天庭、轮回的观念逐渐传播,墓祭时,人们对祖先的想象中,鬼神色彩也日渐变重。
(陈文嘉整理)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8:45:58 | 只看该作者
褚振江:忙趁东风放纸鸢
2012-04-17    褚振江    光明日报  




明代徐渭作《墨花十二段卷》(局部),生动展现了儿童放风筝的情形


一夜春风绿远川,游丝遥入晓云端。春暖花开的时节,施放风筝成了人们喜爱的一项趣味健身娱乐活动。



风筝在中国古已有之,古书上有“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的记载。西汉时,木鸢改用竹子和丝绸来制作,后又改用纸张,于是木鸢改名为“纸鸢”。南北朝时,人们用细竹扎成骨架,糊薄棉纸,系以长线,凭借风力上升到空中,形式通常有禽、鸟、虫、鱼等,因上面系有竹哨,声如筝鸣,故称为风筝。清明时节,我国民间有放风筝的习俗,是为了放走晦气,消灾解难。人们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上面,然后等到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放风筝也是一项极富情趣的娱乐活动。南宋时杭州就曾流行过“斗风筝”的游戏。每逢清明时节,男女老少便手持风筝,争相逼攀,空中筝鸣,半月不绝。明清两代放风筝也盛极一时。清人高鼎的《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一幅精美的村童嬉戏施放风筝图。



放风筝不仅可以娱乐,还是一项好的健身运动。《燕京岁时记》云:“放风筝,最能清目”。《续博物志》中也记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泻内热。”依据中医理论,春天一到,阳气升发,人体气血便会产生往外透发的趋势。放风筝时需要放线收线,前顾后仰,时跑时行,时缓时急,张弛相间,有动有静,手、脑、眼三者协调并用,腕、肘、臂、腰、腿、足等人体各个部位都能够得到锻炼,人的机体各部位也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能使身体的相关部位得到锻炼。因此放风筝不仅作为一种娱乐受到人们喜欢,它还能增进人体健康,受到脑力劳动者和慢性病患者的青睐。



我国制作风筝的历史悠久,做工精良,种类繁多,遍布大江南北,其中尤以北京沙燕风筝、天津软翅风筝、潍坊长串风筝、南通六角板鹞最负盛名。现在不少地方还陆续举办了各种文化类别的风筝评比竞赛活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国际风筝节”。



放飞风筝需要根据风向及风力的变化适时调整。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比较准确,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天气情况确定是否放飞风筝及适宜放哪类风筝。放风筝时首先要注意认清风向,当强风起飞时,风筝应置于侧风带,这样瞬间拉力不会太强。还要注意气流的影响,如四周有高楼或树木的运动场,高楼上或建筑物旁的气流会较不稳定,故不宜放风筝。另外,要根据风力的变化,将欲放飞的风筝准备好。一般来说,当风力在13级的时候,可以放飞硬翅沙燕、软翅鹰;若风力在3级以上时,可以放飞拍子类风筝,如八卦;若风力持续45级时,可以放飞龙类风筝。




云晴日暖春方好,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吹面不觉的杨柳风中,风筝飘若浮云,翩如白鹤,在空中摇曳生姿。此情此景,放飞的不仅是风筝,还有身心。在这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春日,让我们与纸鸢结伴而行,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到旷野山冈上,尽情享受这益身逸兴的乐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06:18 , Processed in 0.1163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