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1 12:5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至今已拥有40373名会员、50余万幅涉及全球近150个国家民俗的专题图片库、147个地方联络机构、60个会员之家、近百条采访创作线路,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全体会员以摄影为手段,自觉地投身记录、传播中国文化遗产的工作,以自己的行动促进人民对本土文化的信心、自尊和自豪,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共享的潮流。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2009年与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正式的业务关系。协会网站是中国知名文化网站,有丰富、翔实、动态的各类民俗资料和影像内容供大家浏览下载。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与国际通行的会员制相接轨,采取入会登记制,凡热爱并愿意参与记录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人士、爱好者,承认本会章程,履行手续的,均可加盟本会,享受会员服务项目,并享有晋升会士、硕学会士、博学会士的权利。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中国首倡《入会宣言》的社会组织,全体会员宣誓承担促进国家安定团结的使命,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使命,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使命。在多元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的旗帜下,做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者,做文化遗产记录者!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于1998年至2009年间,共举办了六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其中第二、三、四、五、六届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办项目,全世界100余国家近万名摄影师,用13余万幅图片,参与了这一图片记录活动,树立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摄影比赛的品牌。该年赛被列为联合国国际和平文化年重点项目、联合国文化遗产年国际活动项目,曾被确定为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联合国展厅项目,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周年总部庆典项目,分别于3月和8月赴日本爱知世博会和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
  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转型考验着整个世界,咄咄逼人的强势文化威胁着多元文化的平等,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经济国力的增长,促使中国人民迈向世界强国的信心逐渐增强。然而什么样的文化可以支持一个世界强国的精神?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汇聚了广泛的,优秀的,以摄影为手段,以记录、抢救、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力量,主动地、个性化地投身中华文化精神的全面传承,并以自己的行动促进着人民对本土文化的信心、自尊和自豪。
  “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需要一支浩浩荡荡的民俗摄影大军
  您的加盟,表现出您留住“人类记忆”的高度责任感[1]
  二十一世纪或更远的将来,人类的安身立命、人类的创造力都将来源于您留住的记忆。



协会声明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与国际通行的会员制相接轨,采取入会登记制,凡热爱并愿意参与记录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人士、爱好者,承认本会章程,履行手续的,均可加盟本会,享受会员服务项目,并享有晋升会士、硕学会士、博学会士的权利。



主持活动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于1998年至2009年间,共举办了六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其中第二、三、四、五、六届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办项目,全世界1/3国家的6000位摄影师,用近10万幅图片,参与了这一图片记录活动,树立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摄影比赛的品牌。该年赛被列为联合国国际和平文化年重点项目、联合国文化遗产年国际活动项目。第四届年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署确定为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联合国展厅项目,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主

协会宗旨  促进国家安定团结,激扬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自尊和自豪,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汇入世界多元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的潮流,增进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协会任务  1、 加强民俗摄影的理论研究,提高民俗摄影队伍的素质和学术水平;
  2、 培养具有民俗学专业知识的摄影工作者队伍,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地各民族民俗文化的采访拍摄工作;
  3、 开展各类民俗摄影图片的征集、积极组织展览和出版工作;
  4、 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民俗图片资料库;
  5、 积极举办国际民俗摄影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




协会章程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名称: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英译名:China Folklore Photographic Association
  英译名简称:CFPA
  第二条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由文化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登记,为全国专业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宗旨:
  促进国家安定团结,激扬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自尊和自豪,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汇入世界多元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的潮流,增进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四条 任务:
  1、 加强民俗摄影的理论研究,提高民俗摄影队伍的素质和学术水平;
  2、 培养具有民俗学专业知识的摄影工作者队伍,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地各民族民俗文化的采访拍摄工作;
  3、 开展各类民俗摄影图片的征集、积极组织展览和出版工作;
  4、 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民俗图片资料库;
  5、 积极举办国际民俗摄影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
  第二章 会 员
  第五条 团体会员:全国各地方摄影团体和有关社团组织,以及致力于民俗摄影、民俗研究的机构,承认本会章程,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按规定缴纳会费,承担义务,填写团体会员登记表,经组织委员会核准,均可成为本会团体会员。
  第六条 个人会员:本会采取“入会登记制”,凡是愿意拿起相机,承担记录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责任的摄影家、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承认本会章程,均可加入本会。
  第七条 个人入会可以通过本会会员介绍、网站或其它途径自发申请,并提交入会作品(图片或文字均可),一次性缴齐会费,填写会员登记表,经本会组织委员会核准颁发会员证,即为本会会员。
  第八条 会员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本会活动的权利,对本会工作监督、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会员享有退会的自由。
  第九条 会员义务:遵守本会章程,主动承担宗旨上的责任。
  第十条 本会分为会员、会士、硕学会士、博学会士四级制。会员晋级采取“评审制”。凡会员本人申请晋级,经考核符合《会士、硕学会士、博学会士晋升条例》中规定的会士、硕学、博学会士标准者,经审核批准,可晋升为会士、硕学会士、博学会士。
  第十一条 凡因故不能继续从事民俗摄影的拍摄与研究者,经确认,其会籍相应停止。
  第十二条 本会会员因违犯法律法规,不遵守本会章程,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停止会籍的处分。
  第十三条 本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本会依法予以保护。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
  第十五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
  1、制定、修改章程和决定协会重大事宜;
  2、听取并审议协会工作报告;
  3、选举产生理事会。
  第十六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行使其职权,理事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其职责是: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
  第十七条 常务理事会为理事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常务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其职责是:决定理事的增补或除名;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讨论决定协会的重要事项。
  第十八条 常务理事会闭会期间,由会长联席会议行使决策权,重大事项向常务理事会通报。会长联席会议根据需要,由会长召集,不定期举行。其职责是:
  1、聘任各专业委员会委员;
  2、考察、考核理事、常务理事工作目标的达成;
  3、决定常务理事的增补和除名,并向理事会通报;
  4、讨论决定协会阶段性工作或专项计划。
  第十九条 建立各级干部及会员的业绩管理(奖励)制度,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及协会本部各部门负责人,每年须书面陈述业绩,向全国会员公布,并接受会员评议。
  第二十条 本会秘书长、专业委员会及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由会长聘任,并通报常务理事会;本会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和分支机构,并报请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会下设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图片征集推广委员会、民俗调研委员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展览部、联络部、财务部、人事部和秘书处。协会拟增设影像工作委员会、信息委员会,加强学术和培训工作,让不同需要的会员得到多侧面的服务。经业务主管部门登记,报管理机关核准后设立。
  第四章 经 费
  第二十二条 本会经费来源:
  1、社会资助;
  2、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缴纳的会费;
  3、有偿服务收入;
  4、其他合法的经营收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自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
  第二十四条 章程修改权归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解释权归会长联席会议。新修改的章程须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后,呈报登记管理部门备案方可生效。
  第二十五条 本会活动终止,需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为有效,并报请业务主管部门与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经费渠道  本会经费来源:
  1、社会资助;
  2、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缴纳的会费;
  3、有偿服务收入;
  4、其他合法的经营收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7:36 , Processed in 0.1235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