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龙年贺卡---送给本站注册会员!!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3:00:20 | 只看该作者
压岁钱源于一次偶然事件


陶思炎 来源:西安晚报 2012-1-21


  每到春节,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那么,“压岁钱”因何而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认为,源于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北宋的京城,每逢春节,汴梁城里总是全城庆贺,热闹非凡。据史籍《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的夜晚,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不料,却祸从天降——南陔被歹人给掠走了,歹徒准备勒索王韶一笔钱财。逃跑的途中,正巧遇到朝廷的车子经过,于是聪明的南陔大声呼救,歹人因为害怕,连忙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南陔最终得救了。后来,宋神宗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原本是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但很快就传了出来,并迅速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专门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并称之为“压岁钱”。从北宋都城汴梁皇宫到整个汴梁城,再到全国各地,逐渐地,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清嘉录》中说:“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意思就是说,大人在春节时都要给孩子用红绳子串的百枚铜钱,称之为“压岁钱”。
  “压岁钱”原是为了给孩子压惊(免受惊吓)并且安慰孩子的,以求孩子能平安快乐地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的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美好的祝福与期盼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漫谈春节文化风俗移易


陶思炎 来源:光明日报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在长期的传承中形成了色调鲜明、寓意吉祥、功用广泛、形式多样的系列性文化符号群。如爆竹、屠苏酒、年夜饭、饺子、年糕、灶神、门神、春联、窗花、年画、灯笼、压岁钱、芝麻秸、拜年等等。
  由于一些节日文化符号的意义是以象征的方式表达的,错误地释读会造成对传统节日的曲解,使人们对文化符号和传统节日的漠然。
  近20年来,春节倒贴“福”字的做法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春节迎春的“春”字没见有倒贴的,“黄金万两”斗方也没见倒贴的,老人过寿时的“寿”字更未闻倒贴。可见这些吉祥字词的倒贴并不合适。不过,贴“福”字自清代兴盛以后,倒贴的做法在民俗中确实是有过,但只用于某些非正常的情境和某些特殊的地方:其一,穷愁潦倒的人家、灾祸连连的人家为了脱贫和转运,采用倒贴“福”字以祈盼扭转命运;而富裕、小康之家,平静、和顺之家贴“福”字则一概堂堂正正。在故宫、王府和大户人家的宅院,不论是砖雕的、木雕的或书写的“福”字,总见不着倒放的。其二,为了讨口彩,用游戏的方式所表达的祈愿。除夕贴“福”字时,大人有意将“福”字倒贴,然后会问自家的小孩:“我家的福字怎么样?”孩子说:“我家福倒(到)了”,就算讨得了口彩,于是全家为之高兴,大人从衣袋里掏出糖果塞给孩子,孩子一走,就把“福”字正过来,只是短暂地做了一个游戏。其三,写有“福”字的红纸有大有小,斗方大字贴于门上、墙上等处,一律正贴,而小若巴掌的小“福”字用来贴于器用上,确有几处倒贴的:马桶、尿壶、痰盂、垃圾桶、污水盆等。污秽倒出时,则“福”字就正过来,以讨得“秽出去,福进来”的吉利。这三种情况被当代人混淆,只知道跟着潮流去倒贴“福”字,以浅近的“福倒,福到”的谐音理解,取代了这一春节文化符号的丰富内涵。
  年夜饭上的“屠苏酒”作为年酒,其饮用的次序已为当今很多人所漠然。对我国的春节文化来说,由小孩子先饮是古人的除夕风俗。古人有“小者得岁,先饮贺之;老者失岁,后饮殿之”之说,对老人来讲,过一年少一年,年酒是苦酒,他要守住自己的岁月,故不可抢先饮之。
  由于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一些春节文化符号伴随着新年风俗的演化而嬗变。例如,以钱棒打灰堆祈如愿的信仰活动,已转化为打莲湘的民俗舞蹈;以桃符挂门旁的辟阴镇物,转化为纳吉迎祥的大红春联;以石灰画弓矢、仓廪的地画在农村也已基本不见;象征性的压祟钱变成了给现钞的“压岁钱”等等。其中,“压祟钱”是以古铜钱来作为除阴退祟的符号,昔时家长给孩子们的铜钱是用来捆扎在小孩儿的床腿上的,天明后铜钱由家长取回。因方孔古钱呈天圆地方、阴阳抱合之象,故人们联想到它具有类似太极八卦的功用。压岁钱本非零花钱,而给现钞红包之后,压岁钱就不再具有文化符号的深刻意义,而仅仅作为孩子们的零花钱。
  台湾歌曲《卖汤圆》曾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它发出了“吃了汤圆好团圆”的信息,渲染了汤圆象征“团圆”的元夕符号意义。但汤圆原初的文化取义是否就是追求“团圆”?汤圆,古称“圆子”,作为元宵节的文化符号,它本是星辰的象征。元宵节作为古代祭星的日子,它的文化符号都与星辰相关,不论是圆子,还是灯火,都是对星辰的模拟。人们吃汤圆、点灯笼、观花灯,出于对星辰的亲近,以寄托星人合一、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神人同乐的情感。关于圆子与星辰的联系,南宋文人周必大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所谓“珠”就是圆子,“星”、“珠”相提并论,透露出它们的象征与对应的关系。可见,说吃汤圆是为了团圆,游离出它作为星辰符号的文化意义,使其内涵变得浅近起来。
  现在有除夕到寺庙听钟声的风气。这一来自日本的宗教民俗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我国,最初由苏州寒山寺为接待日本游客而搞,其后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我国除夕民俗文化的主题为“辟阴”,由于在民间有佛教做往生,道教做延生的惯例,因此佛寺被认为与阴气相关联。古代风水书在选址上有不宜在佛寺、祠社近侧的提醒,而除夜又被认为是一年中阳气最衰、阴气最重的一夕,所以古人是不会在此阴气最重之夜,特地赶到阴气较重的寺庙去的。除夕到寺庙听钟声乃出于对外来文化的无知,以及对本土除夕“辟阴”主题的漠然。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3:01:49 | 只看该作者
春节与圣诞节的声音和颜色


赵启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节日本来是时间的里程碑,但也有声音与颜色。中国春节的声音是“闹”,年关一到,到处是声音,这喧闹就是对现世的肯定,就是红粉金沙的今日。拜年要大声,贺岁要高喊,打麻将要脆亮,剁白菜包饺子也要节奏分明,这就是富贵得响亮。更不用说噼噼啪啪响彻城乡的烟花爆竹了。
  王安石的《元日》一诗道出了这“闹”字,有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三十年来,除夕之夜从国外给父母和家人打电话时,往往透过电话听见连珠炮般的爆竹声。记得小时候过年,最盼的是那喧闹,在出国前的几年,因为要用功,最怕的也就是这喧闹,在国外30年,最想念的,最百感交集的还是这喧闹。
  西方圣诞节的特点是“静”,从街道到教堂,从林海到雪原,一切静谧如荒漠。这静是对过去的回忆。银装素裹中到处都是两千年前的耶稣出生地伯利恒。大家都轻声细语,生怕惊醒沉睡的初生圣婴耶稣。圣诞节前商业化得厉害,到了圣诞节前夜则万籁无声,大家一起静默祈祷,只见两千年前圣母玛利亚在伯利恒临产,客栈里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便在旅店外的马厩生下了耶稣。最有名的圣诞歌曲Silent Night即言此事。Silent Night通译“平安夜”,其实不对,应该译成“静静的夜”才对。歌词唱到:“静静的夜,神圣的夜!一切都平静,一切都光明”。唱的是静,唱的是星空下的圣洁与宁静。
  说起颜色,中国春节的颜色是红的。其实红与闹密不可分,有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为证。在红与闹面前,一切都应是实在稳妥繁华。春节的红色表现中国人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幸福的期待。红色之中,看看眼前的一切分明不误。看这大红福字挂倒了,看这红的鞭炮迸出红火与青烟,看这红包里面裹着多少孩童的喜悦和大人的感慨,看这红男绿女不远万里奔来走去,脸上洋溢着兴奋与焦躁,看这红色春联都是吉祥话,分明要凭文字的力量和命运抗争。
  圣诞节的基调应该是白色。人人都盼下雪的“白色圣诞节”。白色的雪花在宁静的圣诞之夜旋转飘下,悄悄地盖上世间一切肮脏、不平和丑恶,留给世界洁白纯洁和纯真。
  这静与白本是一体,静到极致就是白色,白到纯粹就是静谧。对此我倒有刻骨铭心的感悟。记得几年前的圣诞节前夜,我们夫妇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北田雪中散步,皎洁的明月照在无际的雪原上,静与白融为神秘庄严,互相转化,想起千古绝句“明月照积雪”,想起《红楼梦》有“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看着家家户户窗中微光下的圣诞树,才懂得死生契阔的凄绝美丽。
  春节和圣诞节红白分明,中外有异,似有深意。不过据马可·波罗说,元朝时候,中国春节也崇尚白色。《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中国的“新年开始于二月(西历),这一天,全国自皇帝、大臣及人民一律穿白衣,举行庆贺,称为白节”。如此看来,白色红色本是相通,七百年一轮回,不必分孰优孰劣,大家抛却是非与烦恼过节就是了。当务之急是不要把节日商业化,一年一次给自己留一片精神后花园。寂静也好喧闹也罢,总该是:风流水转人依旧,是是非非又一年。
  (作者为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17:31 | 只看该作者
南都社论:春节,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


  一年一度,新春佳节。
  此时,恰是最适宜表达祝愿与感恩的节点。我们这份与您日日相伴的报纸,谨祝福普天下的人们诸事顺遂,祝愿每一个家庭祥和温暖,更祈望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能够家国安泰。如上种种,无非是些最朴素的念想,但却是每年这个时候所能表达的最真诚心愿。
  人类选择用纪年来保存和延续记忆,每一个年份的过去,都寄托人们对过往的追怀,更蕴育来年的诸种期待。辞旧迎新,在现代中国人的情感表述中,被负载于两个相近的时间点,元旦和春节———他们同时被寓意于告别和迎接,甚至在很长的历史时段中,二者不分彼此。1911年,辛亥革命功成,中山先生为“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称“元旦”。时间流转,百年一瞬,政令俨然已成新民俗。而今两厢参照,元旦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公历,更多侧重国家运转与各类恢弘;春节以及其承载的传统情愫,则退归到民间与社会的更私人层面。
  各类风俗,诸种传统,在华人文化的所到之处,传播,演化,发展。即便在同一时段的偌大中国,大江南北,所能收罗起来的说法与各色过年的细节讲究,也不一而足。自古“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惟一不变的,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百般期许。正如此时身处南中国的广州,人们相伴而行于花街之上,望风车能转走一年来的种种不如意,用年花来寄托对未来的诸多美好想象。但即便是看似经年不变的各地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引入新的元素,就像那些印在风车上的多彩图案,传统的寿星、财神与风行一时的喜羊羊和愤怒小鸟,相伴成趣。
  春节,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那是对一种家的依赖。在诸种传统与新规的磨合与交融中,从未改变的是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念念难忘。每到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那别具中国特质的春运大潮,尽管怨声载道,人们“回家过年”的劲头都从未减损。走亲访友,促膝而谈,在传统习俗被现代生活逐渐稀释的当下,更显得是那么弥足珍贵。尽管有网友总结出“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常年在外的人们和他们那些不愿意被问及的话题,总是在这些时候不时被提及,个中情状或难言表,各种尴尬抑或真的是尴尬。但亲们是否转念想过,这些语带关切的问话,可能只有在春节这个特别的时间点,在至亲好友这群特殊的人口中,才会难得一现。作为信仰而存在的春节,一年又一年,所能留给人们的念想已然越来越少,互道一声珍惜,这可能并非虚言。
  春节,是中国人站在民间立场,对时代的年度发言。国泰民安,这句最常见于这个节日的祝词,在看似平行并列的语序之外,自始至终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民诉求,它甚至演化为历史对这片土地上诸种庙堂作为的统一考评标准。宏大的家国言说中,只有“国泰”方才有“民安”的可能。即便是在春节这个阖家团聚的时间,如何让人们回家的路变得更顺畅,如何让家人谈论的话题不再日渐沉重,如何让包括又不限于春节的所有时间,人们更惬意地栖居,更有尊严地生活……这是每个人的微小心愿汇聚起来的全民诉求,这是必须要再次申明、且须时刻铭记的国家使命———“我们的信心来自永不停顿的改革开放”。
  2012,壬辰龙年的春节,请给你身边的人最热切的祝福、最热情的拥抱,也给未来打点再次启程的行装,鼓起最坚韧的勇气。
  新京报社论:寻找通向春天的幸福路
  幸福感与一个人处于社会中的尊严有关,与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期待有关,与人人之间的情感有关。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此刻,无论您身处何地,请接受我们向您送上的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候,我们或举家团圆,或走亲访友,或围炉小坐,或逛庙会、观灯、出游。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度过春节假期,这一天的幸福感,都将毫无保留地从每个人的脸上洋溢出来。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幸福感”一直成为人们最为关切的命题。春节只是这个命题最典型的感受时刻。
  幸福是新春时的满足感。尽管在过去一年时间,中国经历了经济的波澜起伏,围观了世界的政治变幻;尽管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大多数人都历尽艰辛,奔向故乡。但是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此刻的团圆消弭了曾经的分离,亲情的收获多过所有的付出。
  其实人的一生既复杂又简单,许多时候,幸福就是简单的快乐,是期望值和收获之间的正比。
  幸福又是新春时的平衡感。在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平衡和稳定是重要的保证。这种平衡体现为社会群体之间缩小精神落差。过去一年,人们总是会多多少少地和自己、和身边的人比较一下,参照一下,甚至会焦虑、不满和彷徨。我们这个社会仍有着诸多的不公平与差距,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都在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当父母问起一年的工作收获,孩子讨要压岁钱,朋友相谈一年的体会,我们都能拿出让自己满意也让他们满意的成果。
  幸福还是新春时的希望感。一个社会的发展,不能止步于当前的收获,更不能止步于牢骚话。希望是一种将长期的工作目标和社会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的想法,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也是一种社会动员力量。我们盘点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更多的时候是从中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可能的新收获。如果一个社会的希望幻灭,那么它将无可救药。
  遍数历史,我们的祖先自走出刀耕火种,节日就开始存在,它源于无数传统、神话、祈愿、祝福。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既是神性的延续,又是传统的烙印。春节时的祈福,也从传统神性走向了社会期待。这种文化的共识,成为了幸福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幸福感的上层建筑。在这二者出现偏差的时候,其实更需要我们回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去寻找这种能够得到幸福的内容。
  2012年,我们仍要在追寻幸福感的道路上奔波。
  当我们经历了2011年的波澜起伏,当我们看到东日本的海啸、利比亚的硝烟,听到高铁的刹车声、小悦悦的啼哭,感受到欧债危机的凉意……尤其是当我们进入改革开放的第33个年头,当简单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正在让位于发展质量,当不少人仍徘徊于深度改革和利益重组的艰难之外,这时候,我们会更觉得,幸福感与物质条件不能简单画等号,它与一个人处于社会中的尊严有关,与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期待有关,与人人之间的情感有关。
  其实这一切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起点。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个幸福的原点出发,去寻找通向一个新春天的幸福路。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18:42 | 只看该作者
增强国家凝聚力的当下意义
作者:刘学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53期




     
  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凝聚力所内含的国家意识与国家责任贯穿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中,使不同群体在处理社会思想与行为的冲突和矛盾时容易形成共识、服从大局。
  国家凝聚力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我国历史上,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明代“永宣之治”、清代“康乾盛世”等,都是国家凝聚力空前强大的时期。世界历史上,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奥匈帝国、大英帝国等著名帝国称霸世界的时期,也是其国家凝聚力达到巅峰的时期;而这些不可一世的帝国们走向没落,也是从国家凝聚力丧失开始的。我国能够排除世界不利形势的干扰,实现连续30年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凝聚力也是不可想象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任何国家要发展要振兴,要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增强国家凝聚力。
  国家凝聚力是克服危机的动力源
  国家作为多种利益群体的聚合体,国家凝聚力具有力量聚合功能。国家利用国家凝聚力化解矛盾、统一目标、集合力量,达到推动国家发展的目的。国家通过满足社会成员的理想、欲望等多种需求,把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渗透到每个个体,使个体产生一种对国家的向心力。在面临内外压力时,国家凝聚力则具有定向转化功能。强大的国家凝聚力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利的环境和形势,使自己的国家加快发展,也可以把不利的形势及内外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凝聚力,不仅受制于内外压力不能自拔,即使面对好的环境与形势也会因国家缺乏统一的意志和力量而丧失发展与振兴的机遇。
  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突出,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相互角逐。国家强了,人民富了,国家凝聚力反而弱了。许多经济学家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规律性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人均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所出现的矛盾凸显期;但从凝聚力学的角度解释,是人以往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新的需要开始形成时所出现的利益分化造成的国家凝聚力周期性起伏变化。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权如果处理不好新的矛盾,就会形成国家凝聚力的弱化期,这个时期也是对国家政权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检验与考验时期。
  2011年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现的动荡现象,虽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矛盾根源不同,但也是国家对不同群体利益矛盾调整不力、国家凝聚力对民众的影响下降造成的。所以在经济危机笼罩下的世界各国要真正从经济衰退的阴影中走出来,就要形成统一力量,强化国家凝聚力,这才是战胜经济危机的内在动力和重要前提。
  国家凝聚力是文化融合的黏合剂
  多元文化的存在是现代国家面临的客观现实。多元文化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如果出现泛化和冲突,则可能造成人们的思维混乱和社会无序。因此,现代国家无论其社会性质如何,都必然存在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问题,也同样存在着代表国家意志的主流文化与其他非主流文化之间的主导与被主导的问题。这种文化融合过程中,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是由国家凝聚力的强弱所决定的。当国家凝聚力十分强大时,社会不同群体自觉接受主流文化的融合,主流文化就对非主流文化的主导性越强、影响力越大;当国家缺乏凝聚力时,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增加,文化融合出现困难,甚至可能形成冲突。
  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不仅可以主导和影响本国的非主流文化,而且随着国家凝聚力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也会影响其他国家的主流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与竞争的今天,哪一个国家主流文化能够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保留较多的本国文化元素、能够赢得主导权,与国家凝聚力的强弱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国家凝聚力是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世界历史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在动乱和一盘散沙中实现发展与崛起的。这说明建立和保持稳定与和谐的社会,对任何国家的发展与崛起都至关重要,但是我们要建立和保持稳定与和谐的社会是离不开国家凝聚力发挥的促进功能的。国家凝聚力是国家目标意志统一条件下的吸引聚合力量,当它作用在不同群体时,能够发挥力量聚合作用;当它作用在国家成员时,能够激发为国争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它作用在国内人民内部矛盾的各方时,能够在意志和目标共鸣中促进矛盾得到化解。国家凝聚力之所以有如此作用,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凝聚力所内含的国家意识与国家责任贯穿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中,使不同群体在处理社会思想与行为的冲突和矛盾时容易形成共识、服从大局。
  当然,这种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是在国家凝聚力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国家成员在国家满足了其精神、物质、政治和文化等诸多需求,产生了对国家的向心力,然后才具备的。发挥国家凝聚力对国家实现稳定与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功能,不能离开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主题,必须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才会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发展动力和国家凝聚力;企图越过这个基础,通过单纯说教来让人民产生国家凝聚力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的培养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刘学谦,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34:25 | 只看该作者
流动的人最有资格拥有故乡
作者:乔子鲲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远者故乡。今年,我依旧在腊月二十七回老家过春节,这也是我身边更多同事与同龄朋友们的选择与心理所指。事实上,我更愿意用“候鸟”类似的词语来命名这一群人:暂时还未在某个城市里扎下物质的根,为稻粱谋,需要在格子间或者排版房忙碌到真正的岁末年尾,然后踏乘几乎是最后的班车回到故乡。从城市到老家,匆忙而短暂的春节迁徙,我们一年又一年。
  这种迁徙的自觉几乎是没有理由的,尽管每到春节前夕,报章都会提及“恐归族”的话题。恐归族,乡关何处在?类似的追问确实催人沉重,但之于我,回家或许更是心灵的舒缓过程。终于不再深度地疲惫;终于可以挥别几天黑白颠倒的“夜班工人”生活;终于可以安静地呆在父母身边几天,而不用每次看到“这辈子你还能陪父母多少天”这样的问题,就黯然神伤。融化于轻松中的,或许还有那些曾经遥远的家乡点滴,以及火树银花式的节日欢庆。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流动的时代。流动即意味着需要远走他乡,一个人不可能与一片土地相守到老;流动也意味着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结构解体,年轻人觅生活在城市,渐渐老下去的父母留守在开始沦陷的家乡。这是时代的大方向,我们无法抗拒。可“流动的人才最有资格拥有故乡”,才最有资格拥有故乡的春节。浓浓的乡情,厚厚的乡音,春节里的人情味,是心灵叙事,也是家的慰藉。当你回到那个叫做家的地方,你便收获了重新上路的力量。
  是的,我们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从城市到乡村,在流动的时代中,也在特殊的年代里。社会重构,风云震荡,我们的生存,总不如想象的那么好:缩水的休息日,步履蹒跚般上涨的工资;事业并不显赫,对象暂时没有,甚至买房难题也成为巨大的现实存在……在庸俗的价值评判体系中,我们多是“失败者”。然而,这些又有什么关系?于老家中,不会有多少成功法则式的丈量;在那个只是为了彼此问候的时刻里,没有人会去在意你到底“混得怎么样”。这是情感与文化的包容,所以我们才走过山水,回到故乡。
  我们回到故乡,只为相逢一场与寻常忙碌生活太不一样,却又温暖的节日盛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当然是有些直白与粗糙的表达,但当我们虽不携妇将雏却满带行李回到家乡,拥有的必然是某种本真的情感流露与表达,而不再是“人群中的孤独”。撰写春联、备办年夜饭,走亲戚;小小地为父母奢侈一把,也大大地享受一次再被父母当做小孩的亲情;与异日的同学聚会,再次感慨人生历程的无常。温情在关切中,铭记在相互的交流中,春节也会成为所有“年轻候鸟”的失乐园。
  我们的春节,曾经被赋予太多崇高的色彩与礼仪,近年来,关于春节文化式微与年味渐淡的讨论,也一浪高过一浪。这些宏大的纷扰,稀释了许多人关于春节美好的想象,也衍生了一种“春节空心化”的论调。我不知道类似的论调可否真正坐实,也许某种信仰与敬畏确实开始被消解。然而,我相信,在符号意义之外,一些文化的体验永远不会湮灭。这是发展时空中恒定心理的坚守,是更多人的“个体编年史”,也是春节的内在魅力:无论如何,我们依旧可以“回来”,在这样一个年代。
  “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这是我喜欢的女作家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一句话。即将到来的,是2012年的春节,也是这世界上所有“候鸟”的春节,它不用“掩盖哀伤”,它只属于欢乐、温暖与相互问候。干杯,和我一样依旧在路上的年轻人,我祝你来年好运,心想事成。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39:04 | 只看该作者
专家称中国龙形象被复杂解读

来源:美国中文网



  据环球时报报道,“作为礼物,中国外交部会把龙年邮票送给老朋友还是老对手?”19日,“亚洲记者”网站援引一名香港媒体人的话这样问道。事实上,西方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要大得多。自今年年初龙年邮票发行以来,关于这条“凶猛”的龙是否代表中国形象的争论至今都没有平息。
  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文章称,这枚小邮票和满街在寒风中招展的“北京精神”横幅一起,组成中国不容置疑的当代图腾。但《爱尔兰时报》认为,面对任何一尊中国龙雕塑,想到的都会是中国经济。当中国春节临近的时候,这种观点愈发占据上风。多国政要用中文向中国人拜年,不少面临困境的欧洲企业将龙当成了自己2012年的“吉祥物”。德国《世界报》引用中国对龙的解释说,龙象征智慧和力量,还是幸福和成功的代名词,因此“2012年,中国很可能再次让世界惊喜”。
  中国年让世界沾上喜气
  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19日,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在一段视频中向中国人拜年。像去年一样,这位有着“中国通”之称的外长用的是中文。但今年,他却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外国政要。1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过视频向中国人表达祝福。他回述了二战期间中国对犹太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历史,并用中文祝愿中国人民“春节快乐,龙年吉祥”。此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用中文对中国记者说出“新春快乐”。
  加拿大《艾伯塔报》18日评论说,当23日大年初一到来时,中国就迎来第4709个春节(黄帝纪元)。传统上,这是中国人放鞭炮、舞狮、欢乐喜庆、大摆宴席的时刻。但现在,这更像是个全球性节日,整个世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其中。



美国邮政总局2012龙年生肖邮票。
  “中国龙为我们带来喜气”,德国《西北日报》的这种说法在欧洲很有市场。报道称,当亿万中国人正在欢庆龙年时,欧洲也悄悄刮起中国风。在德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当地政府组织的龙年庆祝活动。一些研究机构还专门举行各种活动,比如研讨“中国,是龙还是恐龙?”在美国,NBA推出“贺年大礼包”,春节假期7天内超密集转播21场赛事。据新加坡亚洲新闻网报道,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繁华商业区也已为迎接中国春节装扮一新,迎接龙年的热度弥漫全城。该报道说,华人只占马来西亚人口的1/4,但中国春节已然成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庆祝活动非常隆重。
  中国年不只带来喜气,还让不少国家都想沾沾光。被债务阴云笼罩的欧洲商家趁机大搞“龙经济”。据报道,德国一家奢华手表品牌制造商推出“龙表”,价格高达6.5万欧元。英国豪华车制造商劳斯莱斯则专门打造了幻影“龙年”版车型,外观喷漆灵感源于“紫禁城”,全球只有一辆。法国《快报》评论说,也许欧洲人未必相信“金龙”的魔力,但对于面临困境的欧洲,这个现实中从未存在过的亚洲生肖图腾,如今已是其拚命想要抓住的救命稻草,“龙年行大运”成为一些欧洲业者近来挂在嘴边的祝福。
  《印度斯坦时报》18日的文章将中国形容为“舞池中的巨龙”。文章说,过去10年,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长足发展,但这也吓到了邻国,想寻求盟友平衡中国上升的硬实力。不过,如果能同时提升软实力,邻国的这种意愿就会降低。新年之初,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中国的软实力。此前,中国在全球建立了数百家孔子学院,当“美国之音”停止对华广播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却将其英语广播增至24小时不间断。事实上,中国一直拥有吸引人的传统文化,春节就是其中之一。
  在不少媒体看来,龙年带给亚洲的另一实实在在的变化将是“婴儿潮”。法国《北方之声》说,龙年对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人们相信每隔12年才有一次的龙年最吉利。据统计,每次龙年中国大陆婴儿的出生率都会上升5个百分点,香港、新加坡也是如此。人们担心,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华人仍将延续这一传统,并再次给这个人口本已稠密的地区带来一次大规模婴儿潮。
  中国龙形象被复杂解读
  美国政论网站“每日野兽”18日提出一连串问题说,按照中国自己的说法,中国正在“和平崛起”。那么龙能否作为中国的符号?龙又能否代表有着13亿人口、数千年历史的多样化中国?文章称,在中国即将迎来龙年新春之际,有人对以龙这种神兽作为中国的符号提出质疑。龙票上的巨龙导致一场持续20年的辩论再次浮出水面。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将这条怒吼巨龙与兔年做比较,称中国黄帝纪年4709年的面貌与4708年将截然不同,当时代表中国的是一只羞涩温和的兔子。英国《金融时报》题为“一条让人不安的坐地龙”的文章认为,这枚小小的邮票属于政治掌管的重要内容,打上了统治者的绝对意志,它更像是具象宣言,和满街在寒风中招展的“北京精神”横幅一起,组成不容置疑的当代图腾。虚无的龙从1988年戊辰年版的活泼绚烂,2000庚辰年的飘逸柔美,一变而为今年的张牙舞爪,时势使之然也。显示肌肉,哪怕虚无,也是一种胜利。
  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周宁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西方想像和文化传统中,龙一直是个恶兽。这与中国自称龙的传人的内涵大相迳庭。鸦片战争时,一名英国士兵出发前在日记中写道,他到中国参战的行为就是“圣乔治屠龙”。美国很多涉华畅销书都以龙命名,漫画中的中国形象也被刻画成恶龙形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表示,随着中国崛起和本身规模的巨大,一些国家本能表现得“发毛”,造成中国国际环境的恶化。这是中国的一个困境,但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形象比一般国家都更重要。



中国邮政的2012龙年生肖邮票。
  德国《世界报》认为,2012年“中国龙将在太空”,所以今年很可能是中国的“太空年”。该报19日的文章说,侦察卫星、建设空间站甚至登陆月球,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将在龙年“吐火”。这是中国成为一个真正超级大国的重要步骤。
  “面对任何一尊中国龙的雕塑,我们都会自然而然想到对中国2012年经济的期待”,《爱尔兰时报》这样认为。文章说,2011年对于中国而言是“比较平静”的一年,但2012年,相信对于这条中国龙来说,平静将不会继续下去。在瑞士《每日导报》看来,这种不平静是指,在欧洲和美国债务危机下“中国龙失去火力”。因为当世界经济走上不正确的轨道时,中国龙也无法独善其身。但德国《世界报》以“中国龙将继续充满活力”为题报道说,龙象征着智慧和力量,也是幸福和成功的代名词。2012年,中国很可能再次给世界带来惊喜。
  奥地利《经济日报》19日总结“中国2012年的标题”说,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将发挥比以前更重要的作用,这一势头不仅在2012年,还将发生在今后几十年。因此文章预测,龙年中国的关键词将是:“活力”,继续担当世界发动机;“合作”,与世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主权”,不屈服美国在亚洲的围剿;“潜质”,蕴含未来,但也将遭遇挑战。
  世界希望借运中国
  “龙年会是中美关系多难的一年吗?”提出这一问题的美国MSNBC网站说,2012年不仅是中国龙年,也是北京庆祝尼克松历史性访华40周年之际。龙年或许是中美关系艰难的一年,但这两个超级大国不平坦的关系很可能翻开新一章。
  俄罗斯rosbalt网站19日报道说,俄罗斯专家认为,在龙年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会继续恶化,但与中国的关系将进一步提升。去年年底,俄罗斯总理、下届总统候选人普京向全国人民发表新年讲话时说,自己就是龙年人。
  对于中国龙,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充满好奇和期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以“中国龙飞进南美”报道说,中国经济当前不仅对于西方来说至关重要,在南美国家看来,2012年能够继续实现经济腾飞的愿景,也要倚仗中国龙的力量。根据联合国去年12月公布的数字,中国这条经济之龙帮拉美各国将贫困人口数字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
  日本的一档电视节目近日报道说,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国运将在龙年持续处于上升期,而这种好运会感染给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等到2012年底,世界经济将好转起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说,大家都知道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个虚构的动物,但正因如此,它差不多是世界上已知最有本领,却最无害的动物,希望新的一年里中国龙能给世界带来好运。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1:04:54 | 只看该作者
春晚动员拱手礼被批没文化 学者:不适用于对长辈2012年01月24日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张十月




古时拱手礼
春晚“拱手礼”被讽没文化
“真是没文化啊,拱手礼都是平辈间的,怎么能拱手就算是向长辈拜年了呢?”类似的说法,昨天晚上出现在了网络上。春晚上朱军动员向长辈行拱手礼,引来了许多网友的批评。对此民俗学者表示,按照传统礼仪,拱手礼确实应该是适用于平辈间而不适用于对长辈。
除夕夜接近12点,朱军在春晚上动员起观众们,向长辈行拱手礼,“左手在外,右手握拳……”然而,昨天在网上搜索关键词“春晚拱手礼”就能找到许多网友的嘲笑帖子,“春晚,能再没文化一点儿吗?拱手礼怎能施于父母?”“学了半天,上网一看,原来是错的。”更有网友指出,按照传统礼仪,给长辈拜年,应该行叩首礼,方显郑重与尊敬。
对于网友的批评,记者询问了民俗学者。北京民俗学会会员韩硕介绍,按照传统礼仪,拱手礼确实只适用于平辈间,“早年对长辈行礼,如果只是拱手,恐怕还会被认为不敬呢。全家给长辈拜年的时候,应该是叩礼,也就是咱们说的磕头”。
有记载称,拱手礼在我国已有两千年历史。“毕竟现代人并不太了解老规矩了,行个拱手礼也确实是表达敬意,因此不必太较真儿。可是如果从礼仪文化本身来说,向长辈拱手是不合适的。”韩硕说。(记者张十月)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2:34:26 |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1月24日报道 龙年春晚作为一道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在给观众留下谈资的时候,其众多节目中的经典台词无疑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以下是部分经典台词,供您在聊天回味时作为参考。

我走红的时候还没有青歌赛呢!群口相声《小合唱》
今年龙年春晚的舞台太奇妙了,不光演员帅,男主持人也很帅。李咏调侃朱军
我比吹牛级别高,我是骗人。毕福剑董卿开玩笑
拿笤帚的,不一定是清洁工,说不定就是哈利波特。小品《天网恢恢》
你脑子进地沟油了吧。小品《天网恢恢》
李婶怎么是外人呢?她是我内人,老板才是外人。小品《天网恢恢》
有你这么皱皱巴巴的新人吗?难道是核桃皮吗?撒贝宁调侃毕福剑
黄宏怕盒饭凉了,就脱了棉大衣盖上。邵峰说:“怪不得导演说最近盒饭一股大衣味儿。”黄宏反驳:“那我还没说大衣一股盒饭味儿呢!”邵峰不依不饶:“你那破大衣,有点盒饭味儿,就等于喷香水了!”小品《荆轲刺秦》
太监没有儿子,你不能没爹。小品《荆轲刺秦》
穿越,穿越,征服一切。小品《荆轲刺秦》
霸气,以德服狗。小品《今天的幸福》
你每个草率的决定都关系我的未来。小品《今天的幸福》
别计较自己没什么,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小品《今天的幸福》
速度快到没有人能看得到。刘谦《魔术》
刘谦对董卿说:托我的福,听说你也有了一个新封号:“托”塔天王。刘谦《魔术》
董卿对刘谦说:两年了,我变了。刘谦《魔术》
本山变大叔,阿敏变大姑,特别是蔡明那张脸,原来是鸭蛋,现在一看成了核桃酥。相声《爱的代驾》
纽约有这么祥和吗?这里是伟大的北京。相声《爱的代驾》
现在老板的媳妇有年纪大的吗?相声《爱的代驾》
这俩眼睛,真给脸省地方。相声《爱的代驾》
做人要厚道。相声《爱的代驾》
她的跑车,弥补得了跑人吗?相声《爱的代驾》
方圆一公里都是雷区。相声《爱的代驾》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羊城晚报:2012年的春晚更像一场演唱会2012年01月23日

来源:羊城晚报




       长达4 个半小时的“2012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于今日凌晨落下帷幕。在39 个节目中,语言类节目只有7 个,没了赵本山的春晚更像是台“K 歌演唱会”。“平平淡淡,没有惊喜”,是许多观众对这台晚会的看法; 但往年饱受诟病的“广告植入”今年几乎绝迹,有人认为今年春晚是“最干净的一届春晚”。
央视春晚小品也“穿越”
向来被视为最能体现新年欢乐气氛的语言类节目, 在今年央视春晚的亮相大幅减少。从1990 年起参加了21 届春晚、获得过13 届“小品王”的赵本山,今年临阵退场, 使得7 个语言类节目最终只剩下了1 个相声剧、2 个相声和4 个小品,
蔡明黄宏冯巩郭冬临这些“老面孔”成了语言类节目的“救命稻草”。所幸的是,被骗子盯上的“扫地大妈”蔡明、被临时抓差演秦始皇的“盒饭工”黄宏都没让人失望。而首次亮相的“开心麻花”剧社犹如一匹黑马,表演的“穿越小品”《今天的幸福》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怀旧金曲带来亲切感
今年春晚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多,整个节目后半场均由歌舞节目来撑场。在“怀旧”版块“春晚三十年”中,
费翔张明敏李谷一、韦唯等相继亮相,演唱历届春晚金曲《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的中国心》等。这些春晚熟面孔的出现, 给晚会带来了亲切之感;而在“创新版块”中,陈坤演唱的《好久没回家》、宋祖英演唱的《叫一声爸妈》, 都是专为今年春晚度身定做的,虽动听感人,但还是缺乏《相约九八》、《常回家看看》那样的传唱度。
为吸引年轻观众, 王菲与
陈奕迅合唱《因为爱情》、韩庚表演的《除夕的传说》不但请出了粉丝众多的偶像明星,还采用了高科技的表现形式; 王力宏李云迪表演的跨界“斗钢琴”节目,也算是在讨好年轻观众上不遗余力。
草根明星来了“大衣哥”
去年春晚推出了“草根明星”
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今年春晚推出了来自山东菏泽的“大衣哥”朱之文。这位曾将《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得如杨洪基原音再现的农民,也引起了普通观众的共鸣。
晚会临近结束时, 从1984 年起25 次出现在春晚片尾的主题歌《难忘今宵》, 被歌曲《天下一家》取代,这也令许多春晚老观众无法接受。有人认为, 《难忘今宵》已成了春晚一个不可分割的标志,硬将其剥离反而得不偿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20:22 , Processed in 0.0753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