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华南师大未来中心周元春关于虚拟教研的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3 04: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华南师大未来中心周元春关于虚拟教研的对话[转帖]2004年4月18日,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周元春对我进行了一次关于先得虚拟教研中心的访谈。下面是访谈记录,请各路大侠指点。
==================================
尊敬的潘老师:
您好!我们都知道您在创建虚拟教研中心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一直都在不断深入地开展实践研究。您所创建的先得化学虚拟教研中心以及后来的顺德区域虚拟教研中心,在全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目前,不少地区纷纷尝试开展虚拟教研活动,但碰到不少问题,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虚拟教研,以及如何开展虚拟教研活动,存有疑惑与困惑,您能否就您的经验对我们谈谈这些问题呢?考虑到您的工作时间很紧,我现将主要问题列举如下,敬请您在百忙之中予以指点!万分感谢!!
1、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直接促发您创建先得化学虚拟教研中心这一想法和做法?
长期以来,老师都是个体劳动者,如果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信息时代,老师们的负担突然加大了,因为绝大多数老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现在当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如果老师还是单兵作战,就永远不可能从这个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我积极倡导“网上共产主义”,号召“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尤其是共享集体的智慧。这就是我四年多以前创办先得化学虚拟教研中心的原因。
2、请问,您创建先得化学学科虚拟教研中心之初,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软件、人员)
要想和他人共享智慧,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宝贝”无私贡献出来。所以我首先是将自己多年来制作的获奖化学教学软件和素材全部放到网上免费下载共享,接着联络到浙江普陀中学的陈利伟老师,他把自己积累了七年的数万道题目、52年以来的全部高考题、大量的备课材料全部贡献了出来。接着是汕头一中的黄炜,将他制作的“化学天地”网站全部趣味教学内容和我们合并,共同形成了先得最早的网站框架,从而迅速引起全国各地化学同行和教育技术界、化学教育界的专家的关注。
硬件和软件方面,我们首先是得到顺德一中化学组和校长的大力支持,专门给我配备了专用电脑和免费上网条件;我在顺德电信局数字分局工作的学生为我免费提供了2G的网络空间,就这样,在1999年5月,我们的网站就开始运作,9月1日正式开放。
3、先得化学学科虚拟教研中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哪些重要的阶段?这些阶段中,有学生的参与吗?教师的角色有变化吗?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静态建设阶段。仅仅是圈内的几个老师参与。没有学生参与。
二是动态建设阶段。面向全国教师,参与者众多。有部分学生介入。
三是学科教研阶段。老师出了上传共享资源之外,开始就教学问题进行网上研讨。有学生前来参加论坛的组织,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的网上答疑。有学生的化学网站加盟,并且获奖。
四是全面发展阶段。由化学学科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师生、家校互动等等。
4、您认为,先得化学学科虚拟教研中心的主要特点在哪?还有哪些不足?
主要特点是:
一、民间自发,应运而生;
二、旗帜鲜明,发展迅猛;
三、共建共享,完全免费;
四、缺乏激励,后劲不足。
5、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直接促发您从先得化学虚拟教研中心转向顺德区域虚拟教研中心?
正是由于先得化学属于民间组织,没有任何行政的、业务的权威支持,更没有经费,因而缺乏长期运作的激励机制。而我们的探索证明,对于传统的区域性教研组织,如果采用虚拟教研模式,必将产生出更大的效益。于是,我当出任顺德市教育信息中心负责人的时候,就致力于组建顺德市的区域虚拟教研中心,希望把先得的成功经验在顺德进行推广。
6、请问,从先得虚拟教研中心发展到后来的顺德区域教研中心,您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技术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领导层的管理问题?)您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丞待解决?
我负责信息中心,所以应该说技术完全不是问题,一线的教师中也有大批热心于信息技术的,观念问题也不是主要的,最大的问题是我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在化学学科的教研上已经权威性不够了,对其它学科更是门外汉。事实上这项工作应该由教研室来牵头运作就顺理成章了,可是现在由于应试教育的沉重负担导致教研室的教研员工作压力很大,他们往往无暇估计新技术在教育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为了能够将工作开展下去,在动员教研员来组织虚拟教研中心的努力无法短时间实现的情况下,我通过骨干教师培训,聚集了一批“网络教育发烧友”,将其中最积极的分子聘为学科网络教研员(为了避免刺激给现有教研员造成误会,我暂且称他们为“联络员”,意思是联络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人员,实际上就是整合型的人才)。这样,顺德虚拟教研中心的工作就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事实上这仍然是一种权益之计,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教研员的积极参与。
7、您认为,虚拟教研的活动方式包括哪些方面?(组织结构?技术构成?影响因素?)
虚拟教研活动可以包括网上集体备课、网上听课、网上评课、网上教研会议等等组织形式。和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虚拟教研对于组织结构的依赖不强,更多的是志同道合者、自发的、积极参与的活动。从技术层面主要是有网络技术的支持,传统教研是完全没有的。那么影响因素出了和传统教研活动相似的方面(诸如参与者的积极性、组织者的水平、教研内容的典型性和有效性等),还有网络技术方面的影响(网络是否通畅?平台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够用?操作是否熟练?等等)
8、您认为,虚拟教研的与常规教研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在《人民教育》2001年第九期上面的文章中列表比较了二者的区别,现在看来仍然不过时。请看两种教研模式的对比:
对比项目 传统教研模式 虚拟教研模式   投入成本 首期投入低,运作投入高 首期投入高,运作投入低   参与人员 有限 无限   资源占有 非常有限 十分丰富   资源复制共享 相当困难 特别简易   教研范围 有限的小范围 无限的大范围   个性化需求 难于满足 容易实现   教研时效性 较差 相当好   教研参与性 有限制 相当好   权限控制 容易,但不明确,修改麻烦 容易,而且清晰,易于改变   对教研人员要求 较低,不用培训即会 较高,需要培训   与教师培训的关系 分离 结合
9、您能为我们列举一些您认为开展得较好的学科虚拟教研中心以及区域虚拟教研中心吗?好在哪?有什么不足?
现在开展的较好的学科是北滘的小学科学;区域是天津教研室。刚刚从蒋鸣和教授那里得知,他们的学员已经普遍采用虚拟教研模式进行工作了。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有组织,有领导,有传统教研队伍的参与,教研和资源建设融为一体。虚拟教研只是一种好的方法,一种好的环境,需要被教研系统所认同。
不足的是:这些教研团队之间,大家仍然和各自为政,缺乏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所以目前还没有形成气候。
10、结合您的实践与体会,能谈谈您对虚拟教研本质的理解吗?创建之初与现在,您对虚拟教研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
对于虚拟教研的本质我的理解是:“信息时代的教研模式”。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要探索的就是这种“信息时代的教研模式”会发生哪些变化,对传统教研在哪些方面可以得到改进和革新。这种思路始终都没有改变过。
有所区别的是:当初我是把虚拟教研模式和虚拟教研中心放在一起思考和实践的。当初我们先得的民间虚拟教研中心取得了成功,让我有些急于求成,希望在官方的组织下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后来我才明白:虚拟教研模式的研究是“课题”的任务,而虚拟教研中心的组织和推广则是“项目”的任务;做课题和做项目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和做法。
所以现在我把重点放在虚拟教研模式的有效性条件研究上,这样我们的研究才可以深入,才不受制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现有体制的束缚、观念的转变等等)。
11、结合您的实践,能对我们谈谈开展一项虚拟教研活动,必备的条件是什么吗?(教师的观念层面、技术层面)
首先是要有一个教研团队,也就是说要有“人网”。这是虚拟教研赖以生存的基础。当然这个团队对网络一熟悉,要认同虚拟教研的理念。
然后是要有一个网络空间和网上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完全可以用现有的成熟的BBS、聊天室、网络会议室或者网络办公室来担任。即使是没有自己专用的空间,利用netmeeting、QQ、MSN或者网上免费申请的BBS、聊天室等同样可以完成虚拟教研活动。
12、您认为,虚拟教研活动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吗?或者说,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算是一项较为成功的虚拟教研活动?
目前我还没有具体的指标。我希望你来研究一下这个课题,把评价指标研究出来。
我想,一个虚拟教研中心的建设绩效,大概可以从传统教研模式中被的数字化的比例来衡量吧?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21:44 , Processed in 0.1219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