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败学“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9:5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失败学“杂谈”
作者:佚名   

    2002年12月9日,来自日本政府、公司、大学和各界人士100多人在日本东京大学正式成立了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日本失败学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有创新精神的举措。据报道,失败学会现已掌握了1800多件失败的案例,其中630件通过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分析论证,已查明原因,提出对策。有的案例已制成软件,可用作对大学生和公司员工进行教育的材料。
    人人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能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创造条件。做经济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办企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我们常用“企业家”来赞扬那些出色的企业领导人。“企业家”这个字原出法文Entrepreneur,字典上对这个字的定义是“管理商业或企业并承担风险的人”。这就表明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经济是充满着各种风险的。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经得起失败,能承担得起风险。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奖励和惩罚要比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提供的奖励和惩罚要公平得多,严厉得多。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认真地研究失败学。
    几年前,曾看过一篇关于学习柔道的文章。文章说,初学柔道的人必先学习被摔后能“自保不伤”,而且能很快重新站起来继续练习,俗称“落席”。柔道家称这是培养“七跌八起”精神。其实这也是研究失败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既要有失败的准备,而且在遭到失败后也能自保而不伤筋动骨、很快站起来。这就是企业家的开拓精神。
    虽说研究失败是为了减少失败、从而取得成功,但是要承认失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古话说“知耻近乎勇”,要承认失败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半年前在日本和韩国举行的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国第一次参加,当然是件好事。可是事先大吹大擂,结果却一败涂地,三战三败,只球未进。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被打败了总结教训,下次再来,还是有希望的。可是有的报纸的大标题却是“中国球迷永不言败”,真是大帮倒忙。赛球毕竟还是体育活动,如果是国家大事也这样文过饰非那损失就大了。人们还记得1958年搞大跃进、大炼钢铁、刮五风,带来三年严重困难。这明明是一次大的失误,也是一次失败。可是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说了“有失有得”,就犯了大忌,一棍子打了下去。好像从此就不能讲“失败”,否则就是污蔑大好形势。其实毛主席也说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中国的革命就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取得胜利的。革命如此,那么经济建设难道不要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了吗?中华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曲折、有失败(有的只是局部或暂时失败),也是必然的。减少失败和曲折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失败学的现实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研究失败学也有助于树立坚定的理念和决心。这里讲一下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失败史: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角逐州议员失败;24岁做生意再次失败;34岁竞选联邦众议员失败;36岁再次竞选又失败;45岁竞选联邦参议员失败;47岁被提名副总统落选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2岁当选美国总统,4年后他再度当选,可就任不久就被刺身亡。他虽然死了,但是他提出的《解放(黑奴)宣言》却永垂美国史册;他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全世界也是大得人心。他屡经失败,却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2:20 , Processed in 0.1045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